河北省中原名校联盟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中原名校联盟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中原名校联盟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中原名校联盟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中原名校联盟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中原名校联盟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是溶酶体发生过程及其“消化”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高尔基体B.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C.溶酶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由e内的d提供D.b和e融合为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代谢活动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必须保持各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B.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重要因素C.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3.某个沼泽以网茅属植物和藻类为其主要的自养生物,下图是这个沼泽每年每平方米能量流动的数据(单位:kJ)。如下的数据支持下面说法中的()A.网茅属植物大约固定了入射到那里的太阳能的2%B.网茅属植物体内积累的能量为每年每平方米144898千焦C.藻类在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方面比网茅属植物效率更高D.大约40%的太阳入射能量被反射了4.夏季晴朗的一天,研究人员测定了某植物树冠顶层、中层和底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曲线a、b和c分别代表顶层、中层和下层叶片B.曲线a在14:00至16:00时间段内上升的原因是气孔开放程度的增加C.曲线c没有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与光照强度较弱有关D.三条曲线一天中叶片有机物积累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刻不同5.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其取食量大,为害严重时能将寄主植物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从而削弱了树木的抗害、抗逆能力,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被称为“无烟的火灾”。周氏啮小蜂能将卵产在其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但在引入柄腹柄翅缨小蜂数年后,柄腹柄翅缨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取代了周氏啮小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B.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柄腹柄翅缨小蜂的引入增加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D.利用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属于生物防治6.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F和f分别控制野猪的黑毛和白毛。现有一野猪种群,假设其中黑毛纯合子和杂合子均占36%,白色个体无繁殖能力。让该野猪种群随机交配,若没有突变和其他因素干扰,则子一代黑毛纯合子与白色个体的比例为()A.1:1 B.3:2 C.9:1 D.1:167.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单基因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B.II-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Ⅲ-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D.II-5与II-6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8.(10分)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膀胱内的尿液 B.淋巴管中的淋巴液C.肺泡腔内的气体 D.小肠腔内的消化液二、非选择题9.(10分)艾滋病病毒(HIV)和新冠病毒均为RNA病毒,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表达了我国“十四五”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而面对同为RNA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我国已通过注射疫苗等途径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下图表示人体感染HIV后,体液中HIV浓度和某种主要的免疫细胞数量变化过程,图中表示这种主要免疫细胞数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__(填“①”或“②”),这种免疫细胞在__________中发育成熟。据图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毒,却不能抵御HIV的原因是:__________。(2)新冠病毒一旦突破人体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进入内环境,就会进一步侵入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如肺部细胞,此时人体内的__________能识别这些肺部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这属于__________免疫。(3)目前,我国正在推进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的新冠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已有研究表明,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可明显提高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其原因是__________,从而增强了免疫能力。10.(14分)某多年生二倍体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决定花色的基因D(红花)和d(白花)是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该植物存活至少要有一条正常的6号染色体。如下图是甲、乙两植株体细胞6号染色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基因型为Dd的植株甲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某精原细胞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相同,继续分裂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两个基因型为D,两个基因型为d,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2)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利用植株甲进行人工杂交实验:①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花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发现了一株植株乙,则植株甲的基因_______(填“D”或“d”)位于正常的6号染色体上;植株乙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_______,与基因突变不同,该变异类型是可以用_______直接观察到的。植株乙出现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填序号:①父本减Ⅰ后期,两条6号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②母本减Ⅰ后期,两条6号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③母本减Ⅱ后期,两条6号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②若植株甲的基因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甲、乙进行杂交,则子代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说明:植株乙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3条6号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或2条6号染色体的配子)11.(14分)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图中甲过程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线粒体。甲过程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经过10~12d,样液中是否含有酒精,可以用_______________来检验,其原理是在___________条件下,该物质和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__色。乙过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____。(2)腐乳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发酵食品,它易于消化吸收,因为其含有丰富的_________、小分子肽、__________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图为某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中甲病由T、t基因决定,乙病由A、a基因决定,I-2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1)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2)I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4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6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第I代的_________个体。(3)如果Ⅲ-2与Ⅲ-6结婚,后代中理论上最多会出现__________种基因型,他们生育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生育正常女孩的几率为__________。(4)如果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TXTY,__________(填“有可能”或“不可能”)是其父亲产生异常生殖细胞导致的(不考虑基因突变)。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由图中各细胞器的形态可以看出,a是高尔基体,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形成;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高尔基体,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形成,A正确;B、据图可知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B正确;C、e内的d是衰老的线粒体,溶酶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是由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提供,C错误;D、b和e融合为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C。2、A【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详解】A、细胞代谢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A错误;B、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B正确;C、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A。3、C【解析】图中有两种生产者,即网茅属植物和藻类,它们都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两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详解】A、如图所示太阳能总量为2514000,网茅属植物固定的能量为144898,所以网茅属植物大约固定了入射到它们那里的太阳能的144898÷2514000≈5.8%,A错误;B、图示网茅属植物体固定的能量为每年每平方米144898千焦,其中有117299千焦呼吸散失了,还有流入初级消费者、分解者分解的等能量,所以网茅属植物体内每年每平方米积累的能量远小于144898千焦,B错误;C、藻类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的比例为(7542-754)÷7542≈90%,网茅属植物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的比例为(144898-117299)÷144898≈19%,所以藻类在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自身物质方面比网茅属植物效率更高,C正确;D、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占太阳能总量的比例为(144898+7542)÷2514000≈6.1%,所以大约93.1%的太阳入射能量被反射了,D错误。故选C。4、D【解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时间的光照强度和不同位置的叶片,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顶层叶片受到的光照最强,净光合速率最大,底层叶片受到的光照强度最低,净光合速率最小。【详解】A、根据叶片的位置及受光程度可推测,树冠顶层叶片受到的光照最强,净光合速率最大,底层叶片受到的光照强度最低,净光合速率最小,则曲线a、b和c分别代表顶层、中层和下层叶片,A正确;B、顶层叶片中午时分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在14:00至16:00时间段内,温度逐渐降低,叶片气孔逐渐开放,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大,暗反应速率增大,光合速率增大,故曲线a上升,B正确;C、曲线c为树冠底层,光照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弱,没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C正确;D、净光合速率大于0,有机物有积累,三条曲线中,叶片有机物积累量达到最大值的时刻都为18点,D错误。故选D。5、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周氏啮小蜂能将卵产在其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二者是寄生关系,周氏啮小蜂的幼体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卵中,“引入柄腹柄翅缨小蜂数年后,柄腹柄翅缨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取代了周氏啮小蜂”,说明柄腹柄翅缨小蜂和周氏啮小蜂是竞争关系。【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是寄生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A正确;B、能量的流动都是单向的,周氏啮小蜂寄生于美国白蛾,因此能量只能从美国白蛾传递至周氏啮小蜂,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引入柄腹柄翅缨小蜂数年后,柄腹柄翅缨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取代了周氏啮小蜂”,物种数目没有增加。所以没有增加物种丰富度,C错误;D、利用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进行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故选C。6、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黑毛纯合子野猪的比例为36%,黑毛杂合子野猪的比例也是36%,则白毛野猪ff的比例为1-36%-36%=28%,白色个体无繁殖能力。【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野猪中FF=36%,Ff=36%,ff=28%,ff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野猪中FF:Ff=1:1,即两种基因型各占1/2,所以它们产生的雌雄配子中F占3/4,f占1/4,因此子一代黑毛纯合子FF的比例=3/4×3/4=9/16,白色个体ff的比例为1/4×1/4=1/16,即子一代黑毛纯合子与白色个体的比例为9:1。故选C。7、C【解析】系谱图分析:Ⅱ-5和Ⅱ-6都正常,但他们有患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与Ⅱ-6的基因型均为Aa,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II-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其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即无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都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9(aa)与正常女性(A_)结婚,后代男孩和女孩都有可能患该病,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Ⅲ-9(XaY)与正常女性(XAX_)结婚,后代男孩和女孩都有可能患该病,C错误;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与Ⅱ-6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5与Ⅱ-6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他们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也为1/4,D正确。故选C。8、B【解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中存在的:营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甘油、代谢产物、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溶菌酶、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细胞内特有呼吸酶、血红蛋白、DNA聚合酶、糖原细胞膜上的载体、受体消化道中的消化酶、不被吸收的麦芽糖、纤维素等。【详解】ACD、膀胱、肺泡腔、小肠腔属于外环境,尿液,肺泡腔内的气体,小肠腔内的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CD错误,B、淋巴管中的淋巴液属于内环境,B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①②.胸腺③.HIV直接破坏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细胞,当T细胞被破坏之后,免疫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HIV(2)①.一②.效应T细胞③.细胞(3)①.抗原②.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后机体产生更多的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1、分析题图:表示HIV病毒的增殖和T淋巴细胞的关系,曲线①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内T细胞数量的变化;曲线②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的变化。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在这样阶段,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了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小问1详解】HIV会攻击感染人体T细胞,因此某种主要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在这一过程中T细胞会先增殖与HIV进行对抗,杀死HIV,所以T细胞数量会先上升,由于HIV会破坏T细胞,所以随着时间推移,T细胞会数量逐渐减少,所以对应T细胞数量变化的曲线就是①。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既参与了细胞免疫也参与了部分体液免疫),在感染HIV后会,当T细胞被破坏之后,免疫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HIV。【小问2详解】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等组成,突破第一道防线便能够进入人体内环境中。能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这一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小问3详解】疫苗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生成相应的抗体,所以此处疫苗起到的作用相当于抗原。多次注射新冠疫苗可以多次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产生更多的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提高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点睛】本题结合新冠病毒和艾滋病病毒,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细胞免疫的过程、免疫学的应用和免疫功能异常等相关知识点,要求考生掌握艾滋病的致病机理,识记人体的三道防线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难度不大。10、(1)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D和d所在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写出交叉互换即可)(2)①.d②.染色体变异③.显微镜④.①②③⑤.红花:白花=8:3【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植株甲中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植株乙多了一条染色体,含基因D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故植株乙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植株甲基因型为Dd,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说明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出现问题,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D和d所在的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小问2详解】①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和白花植株dd杂交,产生了Ddd的植株乙,由于乙中D来自于甲,D位于缺失的染色体上,基因d位于正常的6号染色体上;植株乙多了一条染色体,含基因D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故植株乙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该变异类型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植株乙出现的可能原因有:①父本减Ⅰ后期,两条6号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产生Dd的配子和母本产生的d结合;②母本减Ⅰ后期,两条6号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产生dd配子,和父本产生的D配子结合;③母本减Ⅱ后期,两条6号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产生dd配子,和父本产生的D配子结合。②若植株甲的基因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植株甲产生的配子中D:d=1:1,植株乙产生的配子中D:Dd:dd:d=1:2:1:2。若让植株甲、乙进行杂交,利用棋盘法可知,子代中DD:Dd:DDd:Ddd:dd:dd=1:3:2:3:1:2,其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没有正常的6号染色体,不能存活,故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Dd、DDd、Dd):白花(ddd、dd)=(3+2+3):(1+2)=8:3。【点睛】本题主要减数分裂、分离定律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1、(1).酵母菌(2).含有(3).重铬酸钾(4).酸性(5).灰绿(6).30℃~35℃(7).氨基酸(8).甘油(9).毛霉【解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详解】(1)参与果酒制作(图中甲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含有线粒体。甲过程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经过10~12d,可以用重铬酸钾试剂来检验,样液中是否含有酒精,其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和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乙过程为醋酸杆菌的发酵过程,其发酵的最适温度范围是30℃~35℃。(2)腐乳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发酵食品,在腐乳的制作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毛霉,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它们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成氨基酸、小分子肽、甘油和脂肪酸等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果酒、果醋的制作和腐乳制作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2、(1)常(2)①.AaXtY②.aaXTXt③.Ⅰ-1(1号)(3)①12②.1/18③.2/9(4)不可能【解析】据图可知,Ⅰ-1和Ⅰ-2不患甲病,Ⅱ-2患甲病,可知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