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梳理(教师版)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梳理(教师版)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梳理(教师版)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梳理(教师版)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梳理(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知识梳理”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A考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1)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历史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科学的确证地球

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是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的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3)列举生活中能证明地球

是一个球体的证据:

①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船身;②站得高,看得远③月食

2.地球的大小

»考点二地球的模型一一地球仪

L概念: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

作的地球的模型一地球仪。

2.写“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的名称:A地轴B北极C南极D纬线E经线

»考点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和经线

项目纬线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搔氧北西报并且垂直于纬

定义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线的线

1.形状都是圆圈。

1.形状都是半圆,

2.长度不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南北

特点2.长度相等0

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3.指示南北方向c

3.指示东西方向。

特殊的赤道0°.北回归缚3.5。1\1.南回归线23.5。$,东西经分界线0。啰0°

经纬线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叼。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T。

相互

所有的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交织

关系

纬线自成一个圆圈,从任一点向东(西)方向不变量_回到原点;经线是个半圆,从任一点

不同点

向南(北)方向不变不能回到原点.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C

2.纬度和经度

项目纬度经度

0。线赤道。本初子午线

度数的划分以多上为界,向北、向南各划分90。。以0°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赤道以北为北纬.代号为N。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孥代号为—E_o

表示方法

赤道以南为南绊,代号为S。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弋号为—W-o

度数的变化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大C由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_______0

2(HA/和16(T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

半球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

的分界线。

纬度的范围是0。〜90。,分为:低纬度(0°〜30°)、中纬度(30。〜

不同点60。)、高纬度(_吧〜90°)o

经度的范围是0。〜180%

度数向北增大是北纬纬(N),向南增大是南纬纬(S):度数向东增大是东经

判断方法

(E),向西增大是西经(W)。

3

定义在地球仪上,纬线和经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作用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

应用理塞、航空、航海、气象观测等许多领域

直击期末

1.经纬网的判读:

(南纬"S"

经度的分布规律向

1803(r200io°l(r20c30,,180度

I-I-1—1-1~I—H数

(西经"W")(东""E")越

越往西度数越大线越往尔度SUS&伟度的分布规律

(1)有0°经线和0°纬线的:0°经线左为西经,右为东经;0°纬线北为北纬,南

为南纬。

(2)无0。经线和0。纬线的:

巧记口诀:北大北纬(N),南大南纬(S);东大东经(E),西大西经(W)。

(3)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例如A点:40°N,20°W

2.东西半球的判读:

(1)数字判断法:小于20。的经度数都在东半球;在160。〜180。范围内的经度数

在西半球;介于20。〜160。之间的经度数,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2)图示判断法:

1800.180°

WE

A东半球-J西

*西半球

20°W160。蹴

读上图可知

(1)符合东半球的经度条件:<2(TW或者<160正(即:小小为东)

符合西半球的经度条件:>2(TW或者>160任(即:大大为西)

(2)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知识梳理”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考n,占、、、—地球的自转

南极

1.自转基本概况:读图填表

地球运动自转轴运动方向运动周期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

2.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用箭头分别在下列各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3.自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这样

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随着地球不断的自转,昼夜也就不断的更替。

(2)时间差异: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

日出。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考点二地球的公转

L公转基本概况:读图填表

地球运动公转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365天)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四季的划分

划分依据: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便产生

了四季的变化。

根据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以北半球为例)

-Hy太阳直射昼夜长极圈内现

日期四季的划分

点短象

3、4、5月为春

春昼夜等

3月21日赤道无垂

分长

夏昼长夜6、7、8月为夏

6月22日北回归线极昼

至短至

秋昼夜等9、10、11月为秋季

9月23日赤道无

分长

冬昼短夜12、1、2月为冬

12月22日南回归线极夜

至长垂

(2)五带的划分

终年寒圈-

\—

旺分窕潟带

北回归线无

终年炎热

有阳光直射现象----------热带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圈--

极S

南寒带一

_一

直击期末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

(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春分一夏至一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

球时(秋分一冬至一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

(2)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冬至一春分一夏至),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黑夜

逐渐变短;反之,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中(夏至T秋分一冬至),北半球白昼逐

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

2.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1)太阳直射物体时,其影子最短。

(2)太阳斜射物体时,影子变长,斜射越厉害,物体的影子就越长。

(3)北半球的一年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影子最长;夏至日太阳高

度角最大,物体影子最短。一天中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最短。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知识梳理”

第三节地图

X考点一学会阅读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方囱、比例尺和图例和注记。

2.方向

(1)一般情况下,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表示方向。

W北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表示方向。指向标的指向为正北方。

(3)在经纬网地图上,应该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先判断何为经线,何为纬线;

再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判定方向。

3.比例尺

(1)概念: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可

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示方法:数字比例尺:如15000000;

匕例尺:如2—百米

文字比例尺: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3)填表: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

举例比例尺大小范围内容

图幅大小相同1/1000大小详细

1/10000小粗略

4.图例和注记:“阅读地图的钥匙”

(1)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是图例o地图上用文字、

数字等来说明国家、城市、河流、山脉的名称以及陆高、海深等事项,这些文字

和数字叫做注记o

(2)记住常用图例并填写以下常见图例

图例

0首都省、自治区、时令河、湖

直辖市界

©省级行政中心

------地区界

等高线

。一般城镇

▲山峰

ee洲界

-TLTLrLTL长城X关隘

I1国界Mummrnu运河0沙漠

II未定国界常年河、湖一二二沼泽

x考点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要学会根据需要准确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而1=1=1发Etb地图类型

外出旅行确定行程交通图

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公园景点图

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世界政区图

了解某地地形某地地形图

了解乡村分布情况乡村平面图

去商场购物商场导购图

磔管行政区域分布政区图

直击期末

1.指向标定向法

例如: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1)指向标平移法

步骤:①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

②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垂

直箭头顺着北方,左西右东。

③连接A、B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2)转动地图法

根据所给指向标情况,转动地图,使指向标箭头成“「‘状;

再按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就很方便了。

2.经纬线定向法(极点为中心)

方法1:先以B点为中心,确定出B点的四个基本方向(东、南、西、北),

然后将A、B两点连接起来,最后我们可以看出A点位于B点的东北方。

方法2: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出该点是北极点区,A点比B点更靠近北

极点,也就是更靠北;然后根据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可判断出A点位于B

点的东方;最后综合判断出A点位于B点的东北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知识梳理”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A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在地

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

图。

(3)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4)判读:填表识别山体不同部位

地形部位地形特征等高线特征

①山峰中间低,四周高呈闭合状

②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③山谷两边氤中间低向一&处凸出

④山脊两边低,中间高向低处凸出

⑤陡崖近于垂直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⑥陡坡陡峭等高线密集

⑦缓坡缓和等高线稀疏

3.识别五种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

地形类型海拔地表形态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太,坡度较陡,沟谷深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

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地面广阔,起伏和缓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

盆地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陵;中间高,四周低。

A考点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制作原理:人们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着上深

浅不同的颜色,以表示地表起伏的状况,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2.着色规律:一般情况下,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

山地、高原、丘陵,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3.优点:一目了然的看出陆地和海底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考点三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

的垂直剖面图。

2.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

Q_=直击期末

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等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

高等高线的海拔,单位是米

线

的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点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一般相同

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2.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知识梳理”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A考点一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比例:地球上士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概括的说,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考点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掌握几个概念: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2)岛屿:四周环海,面积较小的陆地

(3)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

(4)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

(5)海:大洋边缘的水域

(6)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七大洲

(1)大洲名称: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南极洲④欧洲⑤非洲⑥亚洲⑦大洋洲

(2)七大洲面积排序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

大洋洲

(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大洲分界线

大洲分界线

-----乌祖米------乌港尔

亚洲与欧洲

大高加索山、______土耳事

亚洲与非洲______苏隹蓬河

亚洲与北美洲________陵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_______巴拿砌

欧洲与非洲______

(4)地图里的发现:

①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②被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被赤道穿过大陆部分的

大洲:南美洲、非洲。

③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跨纬度度最广的大洲:亚洲

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④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

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⑤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南美洲

3.四大洋

(1)四大洋名称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2)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3)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4)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

(5)轮廓成呈“S”形大洋:大西洋

产冒直击期末

iJxi-----------------------------------------------------------------------------------------

1.南极洲和北冰洋与周围大洋、大洲的位置关系:

被三大以太平洋为起点,按自西向东的顺序依次是太平

南极洲

洋环绕洋、大西洋、印度洋

被三大以亚洲为起点,按自西向东的顺序依次是亚洲、

北冰洋

洲环绕北美洲、欧洲

2.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洲亚洲

世界上最小的洲大洋洲

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

世界上最小的洋北冰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知识梳理”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X考点一海陆变迁

1.海洋变陆地

我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

物的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因为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陆地。

2.陆地变海洋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

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海平面上升而成为海洋。

3.地球上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运动(主要原因):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

海洋生物的化石。

(2)海平面升降: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

动的遗迹。

(3)人类活动:在荷兰、日本及我国澳门等许多沿海国家或地区进行填海造陆,

以扩大陆地面积。

»考点二大陆漂移学说

2亿年前6500万年前现在

2.内容: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后来,大陆分裂成数块,并缓慢地

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证据: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相似、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相似、古老

地层的相似性等。

4,应用:南极大陆为什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很久以前南极大陆位于温带或热

带,有大片的森林,后来由于大陆板块漂移才到达现在这个位置。

»考点三板块构造学说

冰洋

亚欧板块大(

»西(

太平洋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

块/

南极洲板块

------板块边界-------板块运动方向

1.主要内容

⑴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

而成。

⑵各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⑶一般地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板块分布

(1)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2)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3)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干印度洋板块板块。

3.板块运动形式

(1)有的地方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⑵有的地方发生挤压,往往出现高山、岛链或海沟等。

4.世界主要山脉与山系

(1)山月永A:阿尔卑斯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C:落基山脉D:安第斯山脉

(2)世界两大山系:由A、B组成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由C、D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

5.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火山臼地震带------板块边界—板块运动方向

(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

s直击期末

1.世界主要山脉的形成:

■火山地震带

2.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地理现象所处板块位置板块运动方向结果预言几千万年后

\

喜马拉雅山“长亚欧板块、印度挤压迫使喜马拉

相对运动

高”洋板块之间雅山抬高

非洲板块、印度张裂使红海不断

红海面积扩大相背运动红海成为新大洋

洋板块之间扩大

亚欧板块、非洲挤压迫使地中海

地中海面积缩小相对运动地中海消失

板块之间缩小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知识梳理”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A考点一天气与气候

天气气候

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指一个地区长时间天气平均状况,具

概念

是时刻在变化的。有稳定性。

区别短时间;多变的长时间;稳定的

联系两者都是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

»考点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噎、瓦、气温和降水等情况。

2.风向和风力

北风(8级)

西北风「/东北风

丁点(6级)

4

\1/

西风-QJ-.1►.东风

/卜

3次

东南风

西南风

南风

(1)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八个基本方向。(沿着风向杆从凤尾或风旗吹来的方

向)

(2)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风力越强级数越高。每一道凤尾表示2级风,半道

凤尾表示1级风,风旗表示8级风。

3.卫星云图: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云的

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常用的天气符号

序号12345678

含义冰雹噎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序号910111213141516

含义雨夹雪小雪中雪大雪雷电霎霜冻沙尘暴

5.天气与人类活动

天气对人类影响人类着装、商业、交通、军事、农业、旅游、健康、文

活动的影响体活动等

人类对人工降水、人工消雾、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防

天气的作用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

»考点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污染指数

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0-50优

二级51-100良

三级101~150轻度污染

四级151-200中度污染

五级201~300重度污染

六级>300严重污染

直击期末

L牢记各种天气符号:

区区三亘区因

晴多云阴雾雷阵雨雨夹雪

画画画区由©

冰雹霜冻沙尘暴西北风6级小雨中雨

阿佥EE因回

大雨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台风

2.看懂天气预报: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知识梳理”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考点一气温和气温观测

1,定义: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笛表示。

2.气温的测定:①工具:温度计;

②测量次数:通常每天四次,一般在北京时间之时、区时、工生时、22时。

3.平均气温:一般把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刻气温值的平均数,

叫做日平均气温;同理一个月曰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叫做月平均气温;十二个月

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叫做年平均气温。

»考点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和气温日较差

2468101214161820222WT

图3-2-1气温日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旦出前后。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2.气温的年变化和气温年较差

-45k

-6°123456789101112月份

图3-2-2气温年变化

(1)气温的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大

陆上气温1月最高,r月最低,海洋上气温区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

较差。

»考点三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擒成的平滑曲线。

2.等温线特点:同一条等温线,各点气温相同;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

心。

3.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1)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2)在同纬度地区,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弯曲程度不同,表明同纬度的陆地和

海洋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影响因素海陆

因素)

(3)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隆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

降她。(3。(影响因素地形因素)

直击期末

1.气温的表述

r22OC:高温(或炎热)

气温的表述J0〜15」:温暖(或温和)

WOC:寒冷

2.等温线图的判读:

(1)判读南北半球:依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因此,气温向北降低为北半球,向南降低为南半球。上图所在地区为北半球。

(2)判读海陆位置:依据:同纬度地带,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陆地气

温高于海洋。

已知上图是一月份等温线图,图中虚线为海岸线,那么甲乙两地哪边是陆

地?哪边是海洋?由图可知这是北半球冬季,甲乙大致位于同一纬度,甲地气温

高于乙地(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因此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3)判读季节:依据: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夏季相反。

已知图中虚线为海岸线,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请问图中地区正直什

么季节?由图可知这是北半球,甲乙两地大致位于同纬度,且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也就是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因此正直北半球的冬季。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知识梳理”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X考点一降水的变化

1.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形式: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等级: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

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测量:降水是用雨量器测量的,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5.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我们用各月降水量柱

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6,类型:

降水类型代表城市季节变化

______全逑雨A全年降水丰富

夏季多雨B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_______夏季少雨,

夏季少雨C

_______冬季多雨

A考点二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将隆水量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2005001(XX)2000

(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基本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纬度因素)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影响因素海陆因素)

③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海陆因素)

④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c(影响因素地形因素)

(2)世界的“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的“千极”是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

直击期末

2.降水量的表述:

彳2100mm:多雨

降水量的表述^40—lOOnnn:湿润

W40mm:少雨(干燥)

2.三种主要降水类型:

类型小意图成因分布地区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变冷凝结而成。赤道地区赤道附近、中纬

iiiiiiifiiuiiiuniiiiii

对流雨Hiuiilimtiiiiiiiijui

tanIUInunlunmn

iniiifHtiitiiniiin/i

Mllll/ritlllflllMIIIIN

ynmintiiiiiiiiiiufiiiK

/(IHIilllllNIIIIttUIIII\对流运动强烈,降雨多为度大陆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luuiiHimiiiimum

对流雨

湿润气流遇山坡'‘爬升”,

地形雨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地’迎风坡”

迎风坡产生降水

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暖

锋面雨气团上升遇冷凝结。纬度中纬度地区

60。附近多锋面雨

3.图示一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知识梳理”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A考点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

气温/七降水量/毫米

(1)读气温曲线图,分析某地的冷热状况。上图气温特征是:夏季炎热,冬季温

暖。

⑵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某地的干湿状况。上图降水特征是:夏季王燥,冬季

多雨。

(3)综合该地冷热和干湿状况,归纳该地的气候特征。上图气候特征是夏季炎

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考点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认识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

a气候b气候

热带季风热带沙漠

C气候d气候

e亚热带季风气候f地中海气候

g温带海洋性气候h温带季风气候

i温带大陆气候j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k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气候特点与分布

(1)热带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主要分布区

①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赤道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

③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和内陆

地区

(2)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主要分布区

亚热带季风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

候东部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一40。附近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常年温和湿润南北纬40。一60。附近的大陆西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中纬度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冬冷夏热,降水稀少,集中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洲内部

候夏季

(3)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主要分布

寒带气候苔原气候长冬无夏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

冰原气候终年严寒南极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及其岛屿上

高原山地气候终年低温,气候中纬度的高山高原,如青藏高原和

垂直变化大安第斯山脉等。

A考点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1)对气温的影响:一般地说,纬度较低的地方,气温较高;纬度较高的地方,

气温较低。

(2)对降水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叁,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因素

气温

夏热

冬冷

内陆

距海远近的影响:距海近,能受到湿润气流的影响的地区,降水多,温差小;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一般降水少,温差大。

3.地形因素

(1)对气温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5

(2)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叁,背风坡降水少。

直击期末

4.气候类型的判定

(1)以“月”定球:确定南北半球

6、7、

(2)以“温”定带:缩小范围

最冷月均温在15。(3以上,为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

候;

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3)以“水”定型;锁定目标

气候类型降水特征气候类型降水特征

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地中海气候冬雨型

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均匀型

温带季风气候夏雨型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知识梳理”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X考点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数量:据联合国人口基金的统计,20H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总数

达到ZQ亿。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

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3)人口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增长快,如巴西、尼日利

亚等。发达国家增长慢,如英国、法国、德国等;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韭洲,最低的大洲是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