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知识体系】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1.汉朝设有大鸿胪,“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唐朝,除礼部、鸿胪寺外,设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元朝设有帝师、宣政院等机构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明朝的礼部、提督四夷馆、五军都督府等分掌边疆民族的相关事务;清朝,设置理藩院专理蒙古等民族事务。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B.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的鲜明特点C.政治制度的发展缺乏有效传承 D.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A2.以下是某朝形势图,该朝在①地区采取的措施(
)A.有效管理了西域地区 B.保障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C.迫使北匈奴西迁远方 D.防范了蒙古对中原的袭扰B河西四郡:“煌酒张威”时期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发展历程秦朝设
等管理民族事务;北逐匈奴,修筑
;南抚夷、越,设
郡、桂林郡、
等形成汉设
管理民族事务;采取和亲和
手段;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在边疆推行
政策发展隋唐设立
管辖边疆地区、实行
政策、册封
等空前发展宋朝宋朝先后与
长期并立;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
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即使在局部政权
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没有
过继续发展元朝结束
以来辽、宋、西夏、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全国
;元朝统治者一方面“
”,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
政策新发展明清①明朝:在中央除礼部、
外,另设
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
;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东北、西北、西南等
地区的管辖②清朝:加强对边境及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册封
和班禅、设
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
将军;“改土归流”);反抗外来侵略与维护
相结合巩固基本奠定版图典客、典属国长城南海象郡大鸿胪战争屯戍机构和亲少数民族首领辽、西夏、金中原王朝割据、争战中断唐末五代统一行汉法差别对待鸿胪寺提督四夷馆翻译人才边疆达赖西宁伊犁国家统一材料: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被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答案:举措:军事打击,开拓疆土,并设立郡县进行管理;开通丝绸之路,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保护;移民实边,实行军民屯田制度。意义:推动了中国民族融合的进程;巩固了秦汉国家政权,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推动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发展;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借鉴;等等。东汉班固著,记载89年窦宪大败北匈奴,石刻发现于蒙古国中戈壁省3.汉文帝时,匈奴数寇边,大臣晁错上书建议徙民实边。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大规模移民屯戍。武帝这一举措(
)A.有利于推动西北开发和农业区扩展 B.解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C.保障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交通联系 D.大大加重了汉中央政府的财政开支《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屯田戍边的作用:抵御匈奴的入侵。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流。A五胡内迁、衣冠南渡、江南开发、十六国汉化、孝文帝改革等用史实说明其具体表现?4.下图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文化习俗的演变。这说明()A.汉民族文明对少数民族文明的全面渗透B.汉胡文化交流有利于隋唐文化包容性发展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中华文明发展进程D.纯粹的鲜卑文化濒临消失B左侧史料描绘的是什么时期哪一场景?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外来宾客的场景(唐朝《礼宾图》壁画)鸿胪寺是隋唐时期隶属尚书省礼部的负责宾客接待礼仪的机构;鸿胪寺与商朝的“宾”、周朝的“小行人”、汉朝的“大鸿胪”等类似,都有管理民族事务及对外交往的职能。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概念解析“鸿胪寺”?除鸿胪寺外,试例举隋唐时期礼部负责民族事务的其他机构?4.上表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A.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B.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C.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初步显现 D.统治政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5.《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列置州县”,任命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府的都督、刺史,都督“皆得世袭”,并规定这些州县“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由都督负责管理。这说明唐朝实行的措施是(
)A.典客管理民族事务 B.羁縻政策 C.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D.改土归流【概念解释】羁縻政策“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DB×元明清时期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原因:①前代积累的基础。②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③安定统一的社会环境。④统治者的个人素质。⑤人民的辛勤劳动奠定物质基础。⑥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材料: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李唐王朝统治的近300年中,从总的方面来讲,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军事强大。在同周边各民族关系中,尽管有时出现过矛盾、冲突和对抗,但从全局来说,和睦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但是,它与周边各族的"和亲”比前后的任何一个王朝次数都多,规模都大。唐皇室进行和亲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笼络少数民族首领,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唐朝与周边的异族藩王几乎都有过和亲的历史。唐代和亲的对象,有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宁远国、契丹、奚、南诏等。总之,唐朝一直坚持以和亲为主、武力征服为辅的对异族政策。——摘编自刘军杰《浅谈汉唐和亲制度与民族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实行和亲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原因:唐朝社会繁荣,国力强盛;开明的民族政策;统治者注重利用和平手段争取和平;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答出三点即可)影响:进一步促进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答出两点即可)6.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该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A.完全中断 B.继续进行C.达到顶峰 D.持续衰退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没有中断过。澶渊之盟庆历和议绍兴和议B7.元朝时期,疆域广袤,为加强统治逐渐形成一套行省制度。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到元朝“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据此可知,元朝在民族关系上的做法(
)A.是羁縻政策的延续B.根除了边疆地区祸患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D.呈现出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D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政策,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史实错误的是(
)A.春秋时期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B.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北方民族交融趋势C.元朝时形成回族的前身--回回 D.瓦剌首领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1571年鞑靼首领与明朝订立和议,和平局面基本维持至明末9.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嘉峪关长城是秦代长城的典型代表B.鞑靼等民族政权一直与明和平相处C.设置九边重镇以防范蒙古骑兵袭扰D.九边重镇建立了羁縻性质管理机构DC长城一方面作为军事防御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扰,作为古代中国农牧业分界线,长城修筑也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但是民族间虽有冲突和战争,但是经济文化交融依然是主流,长城内外的交流是各民族的共同需要,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贸易早在明之前就有了,如唐朝“以金帛市马”,宋代的榷场,明代的马市等,所以长城不能完全隔离长城内外的交流。P63思考点:军事防御的长城,为什么不能完全隔断长城内外的交流?10.下图为《清朝疆域图(局部)》。据图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有关清朝在①、②、③、④四地实施的举措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设奴儿干都司 B.②地:派驻办事大臣C.③地:平定准噶尔叛乱 D.④地:进行“改土归流”D11.中国古代国家的分裂和统一,主要有两种相对应的形式,一是民族间的分裂与统一,二是民族内部的分裂与统一。就民族内部的分裂的而言,从根本上是由于(
)A.地方宗族力量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分散性C.农民起义的冲击 D.中央集权和地方治理政策的失误B材料: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初几位皇帝都强调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入主中原是符合“中华”价值标准的正当举措。雍正皇帝对此解释说:“我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诸国,君临天下,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所用之人、大小文武,中外一家之人也;所行之政,礼乐征伐,中外一家之政也。内而直隶各省臣民,外而蒙古极边诸部落,以及海澨山陬,梯航纳贡,异域遐方,莫不尊亲。”——摘编自李治亭《清代民族“大一统”观念的时代变革》等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清初统治者的民族观,结合所学概述清朝统治者处理“蒙古极边诸部落”的举措。参考答案:民族观:认为满族是中华的一部分,其统治具有正当性;强调“中外一统”“华夷一家”。举措: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通过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参考答案:政治上的隶属关系,主要是在民族地区设立郡县或者羁縻性质的机构,如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大都护府、明清时期的羁縻卫所与土司等。经济上的往来,其中最典型的是自唐朝以来的马市、宋代的榷场等,而且受汉族影响,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民族冲突也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部分。在军事冲突中,斗争与交融是同时并进的。社会文化上的交融,包括各民族之间的大杂居、往来通婚、生活习俗的影响等。P66问题:结合所学内容,探讨历代各民族之间以哪些方式交往交流交融。区域汉唐元明清西北(西域)东北西藏————南方(含台湾)——西域都护府安西、北庭都护府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伊犁将军护乌桓校尉安东都护府辽阳行省奴儿干都司东北三将军辖区宣政院辖区行都指挥使司(乌思藏都司)驻藏办事大臣澎湖巡检司台湾府(福建)安南都护府小结历代各区域主管机构(完成填空)?西南设土司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12.下表为古代中国边疆治理主要史实(部分),它们共同体现的政治传统有()①因地制宜,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②设立机构,加强边疆管辖与开发③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④推广中原习俗,实现政教合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D13.以下四幅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政权与西北地区关系形势图。对各图所属的朝代及中央在该地区采取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唐朝:设立具有羁縻性质的卫所等机构B.清朝:军事平叛后强制推行“改土归流”C.元朝:设立上统于中央政府的大都护府D.西汉:先军事打击后设行政、军政机构×××材料: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身封建统治,制定并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领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人、汉人,同属臣民。”——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特点及对今天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特点: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启示: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坚决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领土的图谋。(P74)思考点: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参考答案:⑴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都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⑵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⑶自1840年以来,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用图中的字母代替写出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立的3个省级自治区,并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发展的表现。N、D、F表现: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1958.3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10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9西藏自治区1947.5内蒙古自治区1955.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①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②“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⑤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的相关原则(试排序)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两个共同”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①②③④⑤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民族工作主题结合材料,阐述国家大力支持和帮扶民族自治地方的原因和相关举措。参考答案:原因:大力支持和帮扶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所以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进步与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主要包括:一是把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位置;二是优先合理安排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事业的投入;三是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四是采取特殊措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教育事业;五是组织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对口支援;等等。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结合图片信息与所学,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14.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规定:“各民族自治区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统为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并受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这表明我国(
)A.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明确了中央和自治区的关系C.确立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 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15.新中国成立后,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重视民族语言教学和双语教学;在国家重要会议上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文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广播电台每天用21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播音。这体现了国家(
)A.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 B.优先发展民族教育C.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 D.国民教育体系建立C16.下表中民族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其对外交往史实相符的是()A.①:已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陆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B.②:海路已初步形成东、西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西线通向印度洋C.③:与西域商路畅通,与大食国接触,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D.④:恢复了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C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宋汉①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
出使大秦,抵达
一带。②海路:从合浦郡
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
南部。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
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隋唐至宋①陆路: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
命裴矩驻守张掖。②海路a.
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
。b.日本向唐朝派
,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c.宋朝恢复了唐朝由
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
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元13世纪,
抵达中国,留下《》明致力于维护
体制和
体系清①
年,中俄订立《》。②18世纪,英国
使团来到中国,但清政府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印度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主要通过丝绸之路(链接选必二第7、12课,选必三第9课)甘英波斯湾徐闻光武帝刘秀隋朝赤土国遣唐使广州明州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朝贡朝贡贸易1689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隋炀帝根据文献判断当时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体制是什么?上面两则史料分别属于什么史料?对史料分析我们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左侧属于文字史料,著于后世,是二手史料,右侧属于实物史料,是一手史料。孤证不立的原则,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结合,更能真实反映历史。两则史料结合反映出中日两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见证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朝贡体制朝,就是指臣下觐见君主;贡,就是指臣下向君主献纳礼物。……成为历代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模式。汉朝时,中外交往中的“朝贡体制”便已形成。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参考答案:明清两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都不是很积极。明朝开放海禁后,向下海贸易商船发放“商引”(实际上是一种需要缴纳税款才能获得的准许证),征收“引税”,以进行管控。清朝则是通过具有官商性质的“十三行”(指鸦片战争前官府特别许可在广州从事对外贸易的商行,最多时达26家,少时4家,但习称“十三行”)来垄断对外贸易。P66学思之窗:阅读材料,想一想:明清时期政府对民间海外贸易是如何管控的?(1)由开放走向闭关: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唐中期及至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和平交往: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战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拓展小结】认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材料: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根据材料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表现:派遣公使和领事,形成使领馆制度;重视通过国际法的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接受条约外交。原因:战争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从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交涉中对西方外交的了解增多;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与清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末新政时改为外务部)?17.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主要是由于()A.我们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B.我们推行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C.我们实行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D.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性质决定的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总原则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开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全方位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答案:图表比较直观,从1950年的19个建交国到1976年的111个建交国,增长幅度大。到201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长至180个。这说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国方案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和支持。阅读以上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材料:我们要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媚外。否则不是狂妄便是自卑。不卑不亢才是我们的态度。——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49年11月)材料中为“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新中国实行了哪些外交方针?概括在这些方针指引下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边倒”。成就: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印度、印度尼西亚、丹麦等周边国家或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等。“
”不承认
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
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
在中国的控制权,
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中国坚定地站在
和世界
民主阵营一边另起炉灶谈判国民党帝国主义不承认一边倒社会主义和平20世纪70年代①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等
国家建交。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
。②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
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
,中日正式
。④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
个打开外交新局面西方大使级1971联合国走向正常化111建交18.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上选择“一边倒”,但后来坚定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新中国长期受到美国敌视、封锁,但积极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这反映出中国外交(
)A.始终坚持不结盟政策 B.寻求区域间经济合作C.受到意识形态因素主导 D.适应形势不断作出调整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日正式建交关注:新中国三次建交高潮19.图1、图2是新中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
)A.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B.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形势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巩固B20.有人谈论1964年的中法建交,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这说明中法(
)A.追求独立自主 B.摒弃意识形态斗争C.维护世界和平 D.恢复了大国地位A三线建设:“备战、备荒、为人民”方针;重点建设西南、西北陕甘宁青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国内形势:以经济建设成就为依据,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985年邓小平提出)21.邓小平指出:只要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中国就要坚持改革开放;同时,还要全方位发展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在此邓小平强调,中国应(
)A.遵循和平发展理念 B.积极应对西方“和平演变”C.重点发展睦邻关系 D.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AECDFAB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1999年组成二十国集团FFFFBRICS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2010年“金砖五国”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世纪之交解决哈吉塔边境问题1997年“10+1”领导人会议机制2003《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巩固和发展周边关系是世纪之交外交工作首要任务21世纪致力于与世界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全方位外交22.新中国初期,中国对于国际体系的态度是某种“拒绝”或“观察”;新时期改成“加入”与“适应”;现在变成“争取更大发言权、承担更多义务”,由体系外的“反对者”到体系内的“参与人”再到体系中的“较强者”。与上述观点相对应的外交成就是(
)A.参加万隆会议-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巴黎协定》生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入二十国集团-中非合作论坛成立C.“一边倒”-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共建“一带一路”D.“另起炉灶”-进行“复关”谈判-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23.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
)A.致力于构建中华文化圈 B.重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C.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D.积极推动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C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1)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旗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标: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结合纲下教材P141)中国的全球治理方案2013年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年亚投行正式成立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思考点:怎样理解新型国际关系?G20(11次),2016年杭州峰会P83历史纵横:中国与二十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即G20,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由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于1999年倡议成立,最初为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升格为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由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等十九个国家及一个区域联盟——欧盟组成。二十国集团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该机制的宗旨是为推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领导人参加了历次二十国集团峰会,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2016年9月,中国在杭州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概念解析:二十国集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G20机制的升级概况?P83历史纵横:中国与二十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即G20,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由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于1999年倡议成立,最初为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升格为领导人峰会。二十国集团由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等十九个国家及一个区域联盟——欧盟组成。二十国集团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该机制的宗旨是为推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领导人参加了历次二十国集团峰会,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2016年9月,中国在杭州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参考答案:日益紧密的原因: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引擎,对世界经济的走势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从政治角度看,我国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世界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从文化角度看,我国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动因:政治方面,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文化方面,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安全方面,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P82思考点:为什么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其动因是什么?24.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下列论述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开始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B.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C.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D.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1997年2000年2009年25.2023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周年,这十年来,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22年前11个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2.54万亿元,增长20.4%。其中,出口7.13万亿元,增长21%;进口5.41万亿元,增长19.7%。由此可知,“一带一路”体现我国的外交特点是(
)A.真实亲诚、团结合作 B.主场外交、多边主义C.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D.普惠均衡、合作共赢D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外交关系的原则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原则P8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直没有改变,但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策略有所调整。1.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2.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3.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国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故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构想,改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4.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在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世纪之交时与周边国家关系取得新进展,进入21世纪以来,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5.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拓展小结】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近代民族国家是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对传统的继承发展。他的前提是中央集权国家的出现,以及人民对国家、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最后发展到国家主权至上,人民对国家忠诚取代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要得到国民的认可,民族国家形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概念解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基本要素政治上:中央集权,主权和领土独立经济上:统一的市场文化上:通用的语言和民族文化认同P67学习聚焦: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英法百年战争《至尊法案》民族语言使用凡尔赛宫修筑启蒙思想传播国歌、国旗、国家节日等国家概念逐步形成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16—19世纪西方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的历程(1)历史原因:英法百年战争激发了两国人民的民族意识。(2)政治原因: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3)文化原因:宗教改革后,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以民族语言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发展。(4)现实原因: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小结】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的原因材料: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参考答案:“百年战争”唤醒民族意识;民族语言的使用;宗教改革的影响。26.中国历史评论》杂志主编约翰•罗伯茨说:“近代世界的政治结构有两大基本概念,一是土地应划分成统一在独立当局之下的区域,它们在确定的疆界内有决定其内部事务的最终发言权。二是这些区域只要有可能,就应该由具有一体感的人们所居住……这里提到的就是民族国家形成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
)A.国家政治与经济一体性 B.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C.生活区域与文化一体性 D.政治生活与经济一体性B27.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有学者认为:“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下列直接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事件有(
)①阿拉伯帝国建立
②英法百年战争
③宗教改革运动
④法国大革命A.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物流咨询服务合同
- 药用磷酸盐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环境保护合同污染治理履行
- 电线识别线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卫星导航技术开发合同
- 自动扶梯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分包合同
- 缝合针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建设合同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的广告内容、发布渠道与费用
- 急性脑梗塞护理查房1课件
- 课题结题材料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设计研究
- 沥青路面用木质素纤维检测原始记录
- 0~3岁儿童亲子活动设计与指导(高职学前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露天煤矿边坡监测报告
- 化脓性脑膜炎英文
- 消防演练制度规定
- 压疮登记表模板
- 2023燃气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题及答案(200题)
-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有点警惕性课件
- 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