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练习02 《陈太丘与友期行》_第1页
真题练习02 《陈太丘与友期行》_第2页
真题练习02 《陈太丘与友期行》_第3页
真题练习02 《陈太丘与友期行》_第4页
真题练习02 《陈太丘与友期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2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课内阅读(一)(2022秋·湖南衡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去后乃至(去:离开)C.尊君在不(不:同“否”)D.元方入门不顾(顾:照管,注意)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字与例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下车引之A.学而时习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分内之事 D.持之以恒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4.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本文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请写出下列人物的尊称和谦称。(1)尊称对方的女儿——()

(2)谦称自己的儿子——()(二)(2022秋·宁夏吴忠·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3)相委而去

(4)入门不顾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友人惭,下车引之。7.用“/”为画线句子在标点符号处断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8.古人追求文化修养,称谓上有谦辞和敬辞的区别。选文中有谦称、尊称吗?请各找出一个,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三)(2021秋·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相委/而去 D.对子骂/父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去后乃至(4)尊君在不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1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13.阅读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二、比较课内(四)(2022秋·四川德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14.给加点字注音。①尊君在不()

②宜其能服三军欤()

③起之不食以俟者()1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期:约定 B.相委而去

委:舍弃C.方与之食

方:陈元方,元方 D.恐其自食其言也

恐:害怕,担心1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B.《世说新语》是距今不到1000年的南宋朝人刘义庆编写的。C.吴起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D.陈太丘是太丘县的县长,他父亲给他起的名字不是陈太丘。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18.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五)(2022秋·内蒙古乌兰察布·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君与家君期日中()

(2)须期乃入()20.结合文章内容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21.甲文和乙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22.甲文、乙文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六)(2022秋·广东茂名·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23.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期日中

(3)尊君在不(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2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恣其所安/心安理得 B.久而益敬/精益求精C.周公不师孔子/必有我师焉 D.孔子亦不师周公/不亦君子乎25.请用三条“/”给【乙】文中备线的句子断句。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26.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7.【甲】【乙】两文中的陈元方性格特点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七)(2022秋·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晋文公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①同载,即驶车委去。及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②,何必同群?”——《世说新语·排调》注释:①钟会: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②矫然:形容挺拔出众的样子。懿实:指美好忠实。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下车引之()

(2)入门不顾()(3)驶车委去()

(4)因嘲之曰()2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共两处)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30.翻译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2)及出,已远。31.面对他人的诘难,陈元方与钟会的应对各有怎样的妙处?(八)(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⑤,须⑥期乃入。其为人若此。【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完毕。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⑥须:等待。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太丘舍去

去:(2)相委而去

委:(3)先期一日

期:(4)其为人若此

若: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B.下车引之

计日告之C.遂止于野亭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其为人若此

其一犬坐于前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2)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35.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九)(2022秋·安徽宣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乙】顾司空①未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②,对之疲睡。顾思所以③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④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因觉。谓顾曰:“此子珪璋特达⑤,机警有锋。”——《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顾司空:指顾和,死后被赠为司空。②小极:身体疲乏不适。③所以:表方法。④元公:指顾荣,顾和的族叔,死后谥号为“元”。⑤珪璋特达:珪、璋皆为朝会官员所持之器。此处比喻人才出众。3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太丘舍去()

(2)下车引之()(3)元方入门不顾()

(4)诣王丞相()37.翻译下面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丞相小极,对之疲睡。38.乙文中的顾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9.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请说说理由。(十)(2022秋·广西南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乙】割席断交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0.按照要求,寻词问义。(1)根据下列两则材料,你推测出“引”的本义是,引申义是,如【甲】文中的“引”。材料一:汉字“引”的演变。材料二:《说文解字》:“引,开弓也。从弓、ㄧ。”(2)仿照示例,完成填空。文言词汇例句成语解释期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约定废歆废书出看①②闻闻道龙标过五溪③④41.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42.请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随君直到夜郎西43.诗文语言凝练,需要仔细揣摩。请从【甲】【丙】两文中,任选一个加点词仿照示例进行赏析。示例:我选【乙】文中“如故”。“如故”即像原来一样,写出了管宁读书保持认真专注,表现了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44.三篇古诗文在内容上都涉及了话题,结合这一话题说说你从诗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02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课内阅读(一)(2022秋·湖南衡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B.去后乃至(去:离开)C.尊君在不(不:同“否”)D.元方入门不顾(顾:照管,注意)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字与例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下车引之A.学而时习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分内之事 D.持之以恒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4.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本文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请写出下列人物的尊称和谦称。(1)尊称对方的女儿——()

(2)谦称自己的儿子——()【答案】1.D2.C3.(1)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2)正午您不到,就是不讲信用。4.令爱小儿或犬子【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D.“顾:照管,注意”解释有误,“元方入门不顾”句意为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顾:回头看。故选D。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例句“下车引之”中的“之”是代词。A.代词;B.代词;C.助词;D.代词。故选C。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非(不是)、哉(语气词,啊)、期(相约)、委(丢下,舍弃)、去(离开)”要理解正确;(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日中(正午)、至(至)、则(就)、信(诚信,讲信用)”要理解正确。4.本题考查谦语敬语。古人尊称对方的女儿为“令媛”“令爱”;古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不肖子”“豚犬”“豚儿”“孽子”“不孝子”等。据此作答。【参考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朋友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朋友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二)(2022秋·宁夏吴忠·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3)相委而去

(4)入门不顾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友人惭,下车引之。7.用“/”为画线句子在标点符号处断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8.古人追求文化修养,称谓上有谦辞和敬辞的区别。选文中有谦称、尊称吗?请各找出一个,说说它们分别用于指称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答案】5.期:约定。不:同“否”。委:舍弃。顾:回头看。6.(1)过了中午还没有到,陈太丘舍弃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2)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7.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8.文中敬辞有:君(您,敬辞,称对方)、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谦辞: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文中元方称父亲的朋友为“君”,是敬辞;称自己的父亲为“家君”,是谦辞,表现了元方懂礼貌,尊重他人,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2)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3)句意: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4)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过中不至:过了中午还没有到;舍去:舍弃他离开了;乃:才。(2)惭:惭愧;引之:拉他(指元)。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君与家君期日中”是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故这是三个逻辑关系明确的句子,要停顿;而“日中不至”是“则是无信”的原因,“对子骂父”是“则是无礼”的原因,故中间也需要停顿。所以此句可停顿为: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8.本题考查敬辞与谦辞。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文中敬辞有:君:您,对对方的尊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文中谦辞有:家君:对别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文中元方面对客人的询问“尊君在不?”,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回答中使用敬辞“君”;元方在面对父亲友人发怒所说的话“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不急不躁地回答中用到谦辞“家君”;可见元方明礼懂事,尊重他人,有修养;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待客的特点。(三)(2021秋·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相委/而去 D.对子骂/父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去后乃至(4)尊君在不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1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13.阅读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9.C10.(1)约定

(2)舍弃

(3)才

(4)同“否”11.(1)与朋友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朋友很惭愧,下车来拉他。12.示例一:这样做有些失礼。客人已经认错,元方仍入门不顾,让客人无地自容,是失礼的一种表现。示例二:这样做不失礼。对元方这样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这样做是直率的一种表现,表现了他方正的特点。可以谈失礼,也可以谈不失礼,言之有理即可。13.“做人要讲诚信”或“做人要方正”等。【解析】9.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A.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而行。故划分为:陈太丘/与友期行;B.句意为: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故划分为:元方/时年七岁;D.句意为:对着孩子骂父亲。故划分为:对子/骂父;故选C。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而行。期:约定;(2)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3)句意为: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4)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重点词有:(1)期:约定;委:舍弃;去:离开;(2)惭:感到惭愧;引:拉。12.本题考查主观表达。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正面,也可以从反面来分析。示例一:这样做有些失礼。天下谁人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示例二:这样做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理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故事主旨的理解。故事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通过文中友人的行为可以让我们懂得,做人要讲诚信,不讲信用只会自食其果;做人还要明礼,否则会陷入难堪的地步。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二、比较课内(四)(2022秋·四川德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14.给加点字注音。①尊君在不()

②宜其能服三军欤()

③起之不食以俟者()1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期:约定 B.相委而去

委:舍弃C.方与之食

方:陈元方,元方 D.恐其自食其言也

恐:害怕,担心1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B.《世说新语》是距今不到1000年的南宋朝人刘义庆编写的。C.吴起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D.陈太丘是太丘县的县长,他父亲给他起的名字不是陈太丘。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18.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答案】14.fǒuyúsì15.C16.B17.①过了中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②老朋友到了夜晚还没来,吴起不吃等着他。18.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连小孩都瞧不起他。【解析】14.本题考查注音。①不:读音为fǒu,同“否”。②欤:读音为yú,句末语气词。③俟:读音为sì,等候。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C.句意为:才同他一起吃饭。方:才。故选C。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文学常识。B.“距今不到1000年的南宋朝人”错误,刘义庆是南朝宋人。故选B。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1)重点字词:中,中午;舍,舍弃;去,离开;乃,才。(2)重点字词:故人,友人;暮,夜晚;待,等待。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甲文结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可知,无信之人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包括七岁小儿。乙文结合“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可知,诚信可以让三军信服,是成功的基础。谈看法,要理解“守信”的重要性,并能联系文章内容谈守信的意义即可。如:由两文可知,诚信是为人之本,成功之道。守信的人不仅会受到他人尊重,而且成为成就自己事业的基础;不守信的人则会受到大家的指责,即使是孩子也瞧不起他。【参考译文】【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约定回来一起吃饭。”吴起说:“(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五)(2022秋·内蒙古乌兰察布·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君与家君期日中()

(2)须期乃入()20.结合文章内容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21.甲文和乙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22.甲文、乙文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答案】19.约定日期(预定的)时期,时间20.(1)(你的父亲)和我约定日期同行,(现在)却我自己离开了。(2)郭伋叫部下官吏,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21.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对话(或语言描写)22.(1)要有礼貌;(2)要勇于改正错误;(3)要允许别人改正错误;(4)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表率;(5)对儿童要说话算数;(6)做人要言行一致。(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期:约定日期;(2)句意:等到了约定的日子才进入(城里)。期:(预定的)时期,时间。2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与:和;期:约定日期;委:丢下、舍弃;去:离开;(2)谓:叫;计日:计算日程;之:代词,指他们。2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第一、二空:根据(甲)文“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乙)文“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知,(甲)文通过讲元方父亲的友人未按约定的时间到达,不诚信的事例与(乙)文郭伋虽然提前完成事宜,但是为了遵守与孩子们的约定,选择在郊野外的亭子里停留一日按约定时间进城的事例,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做人要讲信用。据此可知乙文选取的是“郭伋守信”的正面事例。第三空:表达方式共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根据(甲)文“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已去”“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等语句可知,(甲)文侧重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22.本题考查启示。根据(甲)文“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非人哉”,不卑不亢,分条理罗列出父亲友人的过错,指出父亲友人不信守诺言,没礼貌的过失之处;启发我们做人要讲礼貌,为人要诚实守信;根据(甲)文“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在元方指出父亲友人的错误后,元方父亲的友人下车想要拉住元方认错;启发我们要知错就改,勇于承认错误;“元方入门不顾”写元方头也不回的进入家门,并未给元方父亲友人认错的机会;启发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允许别人改正错误;根据(乙)文“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知,郭伋虽然提前完成事宜,但是为了遵守与孩子们的约定,选择在郊野外的亭子里停留一日按约定时间进城的事例;启发我们要做好儿童的表率,为人守信,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参考译文】(乙)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了西河美稷,有几百个小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马”,在路旁迎着郭伋拜见他。郭伋问:“你们为什么从大老远来(见我)?”回答:“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出迎。”郭伋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完毕后,各位孩子再次送(郭伋)到城外,问“使君哪一天回来?”郭伋请部下官吏计算,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郭伋)出巡已经回来了,比预定的日子早了一天,郭伋认为(这样做)会对孩子们失信,于是停留在郊野外的亭子里,等到了约定的日子才进入(城里)。郭伋的为人就是如此。(六)(2022秋·广东茂名·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23.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期日中

(3)尊君在不(3)下车引之

(4)元方入门不顾2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恣其所安/心安理得 B.久而益敬/精益求精C.周公不师孔子/必有我师焉 D.孔子亦不师周公/不亦君子乎25.请用三条“/”给【乙】文中备线的句子断句。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26.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7.【甲】【乙】两文中的陈元方性格特点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答案】23.(1)正午时分(2)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或“你的父亲”)(3)拉,牵拉(4)回头看24.C25.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26.(1)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到)。(2)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却丢下我走了)。27.【甲】文中元方的主要性格特点是:①懂礼识义、从“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可以看出元方懂得“信”、懂得“礼”。②面对友人的对父亲的指责,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或:敢于据理力争、能言善辩、聪明机智)③性格直率。从“入门不顾”看出元方直率。【乙】文元方的主要性格特点是:①镇定自若、聪明机智。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可看出。②尊敬长辈(或:不卑不亢)。对于袁公的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父亲的尊严,不损人也不损己。【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日中:正午时分;(2)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或“你的父亲”);(3)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4)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2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安:都是安静;B.益:都是更加;C.师:意动用法,以……为师/老师;D.亦:都是也;故选C。2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乙】画线句“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意思是: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孤往者尝为邺令”主谓结构,应在“令”后停顿;“正行此事”动宾结构,应在“事”后停顿;“不知卿家君法孤”动宾结构,应在“孤”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2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舍:舍弃,抛弃。去,离开。乃,才。至:到。(2)重点词语:期:约定。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抛弃,舍弃。去:离开。2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甲】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看出元方懂得“信”、懂得“礼”,概括为:懂礼识义;结合“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可知,面对友人的对父亲的指责,他敢于据理反驳,可概括为:敢于据理力争(或能言善辩、聪明机智、落落大方等);根据“元方入门不顾”可知,看出元方直率,可概括为:性格直率(或耿直)。【乙】根据“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可知,有理有据,回答从容,且称父亲为“老父”,可概括为:镇定自若,尊敬长辈;根据“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可知,对于袁公的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父亲的尊严,不损人也不损己。可概括为:聪明机智。【参考译文】【乙】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七)(2022秋·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晋文公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①同载,即驶车委去。及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②,何必同群?”——《世说新语·排调》注释:①钟会: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②矫然:形容挺拔出众的样子。懿实:指美好忠实。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下车引之()

(2)入门不顾()(3)驶车委去()

(4)因嘲之曰()2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共两处)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30.翻译句子。(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2)及出,已远。31.面对他人的诘难,陈元方与钟会的应对各有怎样的妙处?【答案】28.拉回头看舍弃于是29.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30.(1)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出行,约在正午。(2)等到钟会出来的时候,车已经驶出了很远。31.陈元方既有理有据地回击了客人,同时维护父亲的尊严;钟会既化解了他人的嘲讽,又暗示自己超然出众,德行美好,不屑与他们合群。【解析】2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大意:下车拉元方的手。引:拉;(2)大意:元方走入家门,不再回头。顾:回头看;(3)大意:就丢下他驾车离开了。委:舍弃;(4)大意:晋文帝于是借机嘲笑他说。因:于是;2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该句大意为“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你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大家盼着你,你却遥遥无期”,根据语法:前边的句子主语为“君”,句子中被省略,引领“期行”“迟迟”两个谓语;后一句主语为“大家”,引领“望”。故该句可断句为: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3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重点词语:(1)与:和;期行:约定日期,一起出行;日中:正午。(2)及:等到;出:出门;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走远。3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陈元方面对客人的责难,回击有理有据,同时巧妙维护了父亲的尊严;这样的回答,锋芒毕露,让客人无可辩驳。根据“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可知钟会面对晋文公的嘲讽,通过“矫然懿实”,暗示自己超然出众,德行美好,因此不屑与常人合群。既化解了嘲讽,又显示了自己的超然。【参考译文】晋文帝和陈赛、陈泰一起乘车,当车子经过钟会家时,招呼钟会一同乘车,还没等他出来,就丢下他驾车离开了。等他出来,车子已经走远了。他赶到以后,晋文帝借机嘲笑他说:“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走,你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大家盼着你,你却遥遥无期。”钟会回答说:“出类拔萃、忠实美好的人,为什么一走要和大家合群!”(八)(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③,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④,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⑤,须⑥期乃入。其为人若此。【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讫:完毕。④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⑤野亭:郊野外的亭子。⑥须:等待。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太丘舍去

去:(2)相委而去

委:(3)先期一日

期:(4)其为人若此

若: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B.下车引之

计日告之C.遂止于野亭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其为人若此

其一犬坐于前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2)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35.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答案】32.去:离开委:舍弃期:约定若:像,如同33.B34.(1)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或: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2)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众儿童又将他送出城外。35.道理: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启示: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解析】3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2)句意: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3)句意: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期,约定。(4)句意: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若,像、如同。33.A.表顺承,不译\表转折,却;B.代词,指元方\代词,他们;C.动词,停止\同“只”,只有;D.代词,他\代词,其中;故选B。3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至,到;去,离开;(2)及,等到;讫,完成;复,又。35.第一问:考查分析文本主旨。根据甲文中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知,本文强调的人要讲信用。根据乙文中的“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知,本文同样强调了人要讲信用。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根据甲文中的“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要有礼貌。根据“友人惭,下车引之”可得:要勇于改正错误。根据“元方入门不顾”可得: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根据乙文中的“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得: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对小孩子也要讲诚信,做人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参考译文】【乙】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是郭伋做人的方法。(九)(2022秋·安徽宣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乙】顾司空①未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②,对之疲睡。顾思所以③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④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因觉。谓顾曰:“此子珪璋特达⑤,机警有锋。”——《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顾司空:指顾和,死后被赠为司空。②小极:身体疲乏不适。③所以:表方法。④元公:指顾荣,顾和的族叔,死后谥号为“元”。⑤珪璋特达:珪、璋皆为朝会官员所持之器。此处比喻人才出众。3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太丘舍去()

(2)下车引之()(3)元方入门不顾()

(4)诣王丞相()37.翻译下面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丞相小极,对之疲睡。38.乙文中的顾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9.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请说说理由。【答案】36.离开拉、牵拉回头看拜访37.(1)与别人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2)王丞相有点疲乏,对着他打瞌睡。38.珪璋特达,机警有锋39.示例(言之有理即可,不能态度模糊,二者都回答):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相待。不失礼:友人失信失礼在前,态度恶劣,元方用入门不顾的行为和态度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是坚持原则的体现,也给友人一个教训。【解析】3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去:离开。(2)句意为:下车去拉元方。引:拉、牵拉。(3)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4)句意为:去拜访丞相王导。诣:拜访。37.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期,约定;委,丢下;去,离开。(2)小极,有点疲乏;疲睡,打瞌睡。38.考查人物形象。顾司空用巧妙的办法即赞美和关心的语气引起了丞相王导的注意,结合王导对他的评价“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这个人才华出众,既聪明又善于言谈)”可直接提取答案。39.本题考查表达看法的能力。不要求统一答案。作答本题时,认为其失礼或不失礼均可。认为其失礼,可以从“友人已经认识到自己错误了,就应该原谅他”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若认为不失礼,可以从“友人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一种极其无礼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觉得元方的做法有些失礼,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谁都可能会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参考译文】【乙】司空顾和尚未出名的时候,去拜访丞相王导。王导有点疲累,对着他打瞌睡。顾和想要向他请教,便对同座的人说:“过去我经常听我的族叔元公顾荣跟我说起王公辅佐中宗(司马睿)保全了江南的事。王公身体不太好,叫人不安。”听他这么说,王导便醒来了,评价顾和说:“这个人才华出众,既聪明又善于言谈。”(十)(2022秋·广西南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以下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