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习目标:1.了解汉至唐的选官制度,掌握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趋势及影响;2.掌握中国古代中枢政务机构的演变;3.掌握汉至唐赋税制度的变化;4.认识隋唐制度创新的历史意义;选官制度学习清单1、魏晋及以前选官制度的演变、方式及标准2、九品中正制3、科举制01血缘西周世卿世禄制军功战国-秦朝孝、廉汉代魏晋南北朝隋-1905科举制察举制军功爵制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趋势中央任免标准世袭方式自下而上推荐一、选官制度(一)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1)汉末动荡,人口流动加剧,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2)地方大族操纵选拔权(3)曹魏求贤若渴,需要人才历史纵横1.背景2.选官标准:家世、道德、才能

家世3.影响:材料1由于中正官均由本州郡的世家大族、贵族官僚担任,九品中正制遂成了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工具。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创建初期由于中正官为中央派出,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但是到了后期逐渐成为世家大族维护特权的工具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二)科举制1.发展历程:(二)科举制(隋唐)3.考试内容明经:帖经(儒家经典记诵)进士:时务策、帖经、杂文(诗赋等)4.创新与意义材料唐代改成自由竞选········既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创新:科举制度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和公开意义:①提升官员的文化素质,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益于社会重学风气形成②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③加强中央集权学思之窗消极作用:a.禁锢思想,压抑个性b.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发展。血缘西周世卿世禄制军功战国-秦朝孝、廉汉代家世道德才能魏晋南北朝考试成绩隋-1905科举制察举制军功爵制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中央任免标准世袭方式自下而上推荐中正评定考试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中央官制学习清单1、了解秦汉中枢机构2、三省六部制的运行、分工、特点及意义02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制魏晋南北朝尚书台东汉中外朝制汉武帝三公九卿制秦代三公九卿皇帝皇帝三公九卿中朝皇帝尚书台三公“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掌决策、执行皇帝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中央官制的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1、组织结构: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2、作用: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三省六部制1.发展历程:二、中央官制

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兵部吏部礼部工部户部刑部皇帝最近有群众反映,景点女厕不够啊!男厕太多,增加女厕!没毛病开干!欧了【情景模拟】假如当时皇帝得知有群众反映景区女厕不足的情况,在三省六部制下将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2.运行机制:特点:相权三分、加强皇权、职权分明、节制君权影响:对当时:(1)宰相的权利被一分为三,彼此制约,相权削弱,皇权加强。(2)三省职权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3)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对后世:(4)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太极宫是皇帝寝居临朝的地方,三省离皇帝住的地方的距离为何不同?三省发挥的功能不同中书省和门下省为何离太极宫最近?中书造命,门下审复,尚书奉行。中央官制的演变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制魏晋南北朝尚书台东汉中外朝制汉武帝三公九卿制秦代相权和皇权演变趋势: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赋税制度学习清单1、租调制与租庸调制的实施的时间、内容、影响2、两税法实施的时间、原因、目的、内容与影响03多种税制春秋时期秦汉时期编户齐民租调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王何不相地而衰征?初税亩,以丰财也!齐鲁以后大家都是国家的人了!秦朝赋税制度的演变三、赋税制度的演变1.租调制与均田令(1)时间:(2)内容:2.租庸调制(1)时间:(2)内容:(3)意义:按户征收粮和绢帛。“租”“调”即为“田赋”和“户调”。魏晋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隋至唐前期租纳粟为租(田租)土地税庸调纳帛或布代役为庸纳帛或布为调代役税财产税①以庸代役保证了较充分的生产时间,农民负担相对减轻,劳动积极性有所提高,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②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了保障。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背景:目的:时间: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国家财政紧张。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为了解决财政危机。3.两税法内容影响①实行量出制入原则,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预算征收总额,分配到各地征收。②不分主户和客户,一律就地落籍纳税。③户税按户等高低征钱。④地税按亩缴纳谷物,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⑤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①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②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②大地主隐瞒财产,向农民转嫁负担;③政府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严重。利弊【归纳比较】赋税制度租庸调两税法变化趋势实行时间

征收标准:赋役形式:征收时间:人身控制:前提条件(背景)

目的

内容征税项目

征税对象

征税次数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趋向放松唐朝前期唐朝后期(780年)均田制的实行均田制遭到破坏,财政困难保障政府财政收入田租、户调、杂役、杂税等户税、地税均田制下授田的农民主户、客户、商人都纳税每年一次每年夏、秋两季人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田亩为主由以实物为主逐步以货币为主由不固定到固定小结选官之变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选拔愈加公平中枢之变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皇权愈加强化赋税之变从租庸调制到两税制人身愈加自由古代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唐朝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1.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极多。在东晋,只要是高门,甚至弱智和低能儿也可以出仕。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设置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D.中央集权的加强2.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察B、彻底解决了察举制的弊端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CC·3.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之后门第观念逐渐弱化。五代时期,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封建门第的等级观念消失

B、民族交融改变世人婚姻观C、世家大族的地位开始上升D、科举制发展影响社会习俗4.有学者指出,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对门第的看重,过度到对文化的看重……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品……能作诗的人即使没有官位在乡村也能得到尊重。这表明科举制()A.使诗歌在全国走向全面繁荣B.冲击了乡村的门阀政治根基C.改造了乡村的文化结构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D·考查点:科举制的影响5.在唐代,出于三省行政的职能不同,不同部门官员的工作诉求难以统一,经常出现三省官员相互之间“日有争论,纷纭不决”的现象。为此,乃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匡其政。据此可知,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的设立()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了宰相的权力C.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避免了决策的失误6.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并下发到门下省。当时担任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职官之一)的魏征,坚持不肯署敕,这道命令最终无效。魏征此举()A.削弱了中书省的权限B.说明决策权发生异变C.符合工作程序与职权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C·7.《中国通史》指出:“(唐朝)庸是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