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积累与运用之信息提取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积累与运用之信息提取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积累与运用之信息提取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积累与运用之信息提取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积累与运用之信息提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信息提取

考点一新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题型一:新闻标题类/46

题型二:内容概括类/47

考点二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题型一:单则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48

题型二:多则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49

考点二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一、(2024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拟开展“护革命文物,传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

任务。实用类阅读

材料一

在湖南汝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艰苦卓绝的

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晚上她们拿出仅有的一条

被子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剪下一半留给他们母子过冬。后来,徐解秀常讲,什么是

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

,让我们领悟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摘编自胡革平《讲好“半条被子”故事,凝聚追梦前行力量》)

材料二

近些年,红色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一些展馆不断丰富陈列手段,努力提高展

陈设计水平,使陈列展示更加丰富,留住许多年轻观众。在讲解方式上,一些红色博物馆注重

把握“物”与“史”的关系,物配合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把史作为展示的

中心,以突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以“物”说史,渐渐让红色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历

史课堂,成为民众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

(摘编自余玮《讲述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

材料三

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需栗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

化进程。广州市上线“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系统”小程序,打

开地图,革命文物分布一目了然,点击图标,还能查看文物现状照片、文物简介与讲解视频。

在科技助力下,日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拉近了革命文物与人们的距离,增强了革命

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

(摘编自尹双红《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

材料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到了重视,并得到妥

善保护,但仍有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亟待保护。1936年,红十五军团在攻下下马关城后,军团

长徐海东将指挥部设在下马关的南门城墙箭楼上。如今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下马关古城墙因村

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未得到妥善保护的革命“家址”也是革命文物的一部分,需对其进

行抢救性保护。

从合理利用的方式上看,目前有些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仅有建设基地、红色旅游、阅读红色

经典等几种有限的利用方式。各地应根据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

如红色皮影戏、红色实景演出、红色节日庆祝等方式,鼓励民众对革命文物保护的有效参与,

进而增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效果。

从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角度讲,革命文物与其他类型文物,以及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

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这不利于对革命文物价值的深入发掘和阐释,也不利于对革命精神的弘扬。

(摘编自田艳、李帅《革命文物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1.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理的一项()

A.红色博物馆丰富陈列手段,优化展陈设计,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

B.“花城红图”小程序为市民了解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C.下马关古城墙、箭楼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主要与其不可移动有关。

D.红色旅游、红色皮影戏及红色实景演出都是对革命文物合理利用的方式。

任务二:以“物”说史

2.请用材料二“以‘物'说史”的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材料一中“半条被子”故事所蕴含的精

神。

任务三:护“物”有我

3.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提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建议。

【答案】1.C2.示例:“半条被子”背后所蕴含的,不仅是红军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感情,还是

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困难的意志,更是心怀百姓,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

3.①让科技助力,加快革命文物资源的数字化保护进程;②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机制,严惩恶意

破坏行为;③开展红色文化遗存认定工作,充实红色文化资源库,便于开展保护工作;④加强

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革命文物保护意识,减少人为的破坏;⑤合理利用文物,创新

利用方式,发展文创,建设文物基地,发展旅游,组织阅读相关书籍。

(其他作答:①多运用现代化、数字化手段,“花城红图”小程序;②对不可移动文物要额外

关注,设置保护、观赏范围,加强民众保护意识;③应拓展文物保护方式,要根据各地情况因

地制宜;④建立革命文物与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

题型二材料类信息提取

一、(2024无出H)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5分)

材料一: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

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2022年,数字人大量涌现,除了“天妤”,还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的“文夭夭”、新华网的“筱竹”、浙江卫视的“谷小雨”、敦煌研究院的“伽瑶”、国家博

物馆的“艾雯雯”、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

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4日)

材料二: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圆满闭幕,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冰雪记忆。与往届不同,

本届冬季运动会启用数字人技术,让吉祥物蒙古彩娃“安达”和“赛努”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

众面前。他们身着特色服装,外形逼真,动作自然,在信息播报、场馆介绍等多个场景中出现,

以亲和的形象、有趣的互动、十足的科技感提升了观赛体验,再次引发人们对数字人的关注。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1日)

1.请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分)

【答案】材料一:介绍了数字人及其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材料二: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

会中数字人技术的应用以及这些数字人如何提升了观赛体验。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

根据材料一“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

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及“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

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等,可知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数

字人的定义以及它们在文化传播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根据材料二“本届冬季运动会启用数字人技术,让吉祥物蒙古彩娃'安达'和‘赛努’活灵活

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及“他们身着特色服装,外形逼真,动作自然,在信息播报、场馆介绍

等多个场景中出现,以亲和的形象、有趣的互动、十足的科技感提升了观赛体验”等,可知材

料二主要讲述了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中数字人技术的具体应用,以及这些数字人是如何通

过其逼真的外观、自然的动作和有趣的互动,提升观赛体验,引起公众对数字人技术的广泛关

注。

2.学校要开展“你好,数字人”专题实践活动,同学们都想了解什么是数字人及运用数字人技

术的优势,请你结合材料为大家介绍。(3分)

【答案】数字人,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和语音合成等先

进技术打造出的虚拟或仿真人物。

示例:优势:数字人技术还具有许多优势。首先,数字人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身

处何地,我们都能够通过数字人与历史人物、文化名胜等进行互动。其次,数字人具有高度的

可塑性和可控性,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和修改,满足不同场合和需求的需要。最后,数字人

还能够实现与观众的实时互动,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解答时,首先,解释什么是数字人,根据材料一

中的描述进行简洁的概括;其次,介绍数字人技术的优势,可以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取相关

信息,如打破时空限制、高度可塑性和实时互动性等。

示例:数字人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提供全新的互动体验和教育方式。首先,数字人可以模拟

真实人物的外貌和行为,使得历史人物或虚构角色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增强了故事的

真实感和吸引力。其次,数字人能够在各种场景中灵活应用,无论是博物馆的导览、文化短剧

的表演,还是大型活动的吉祥物,都能以其独特的形象和互动方式吸引观众。最后,数字人技

术还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成为国际交流中的文化大使,有效地传播和推广本国的文化

遗产。

二、(2024上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这个题很难判断题型,我放到记叙文阅读诗歌体

裁中当做学习任务群了

上海的初夏来得很快,杨柳依依,小申在学校的会心亭进行诗歌创作,请你帮助他完成作

品哦。

1.以下哪个不适合作为诗歌创作时需要查阅的内容()

A.诗歌的写作方法B.诗歌吟诵的方法

C.诗歌表达的情感D.诗歌的意象

2.申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你认为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寻找意象——分析意象—体会情感B.分析意象—寻找意象——体会情感

C体会情感—分析意象—寻找意象D.寻找意象——体会情感—分析意象

3.小申写了一首诗,同学们在阅读后提出了一些建议。请你在下列三个建议中选择一项并说说

该项建议的好处。

初夏

一阵阵读书声水声,花香

飘来,飘去我们毕业了

建议一:把“一阵阵”改成“一片又一片”

建议二:把“花香”改为“荷香”

建议三:把“很多个梦”改成“很多颜色的梦”

4.同学们根据《艾青诗选》,紧跟着小申也写了很多诗。他们创作了《毕业诗歌集》请你帮助

他们解决问题。

你:《艾青诗选》按照时间来编排,目的是。

我:我们不能这样编排,这种编排方式并不合适我们。

你:那我们要怎么编排比较合适呢?

我:我认为可以。

【答案】1.B2.C

3.建议二的好处使诗歌的意象更加具体,荷香可能更符合初夏的特征。

4.①可能为了展示诗人创作的发展脉络;②根据诗歌的主题或者情感来编排,这样更符合

我们《毕业诗歌集》的特点,也方便读者根据主题或情感来选择阅读。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创作。B.有误。因为吟诵方法是诗歌创作后的表现方式,而不是创

作过程中需要查阅的内容。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创作顺序。通常诗歌创作是为了抒情,即“有感而发”,因此先从

情感出发,然后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最后寻找合适的意象。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句子。可以从诗歌语言的多样性、节奏感、意象的具体化、色彩感、

想象修辞等入手赏析诗歌。建议一:把“一阵阵”改成“一片又一片”的好处:增加语言的多

样性和节奏感,使节奏舒缓一些。建议二:把“花香”改为“荷香”的好处:使诗歌的意象更

加具体,诗歌题目是“初夏”,荷香更符合初夏的特征。建议三:把“很多个梦”改成“很多

颜色的梦”的好处:改句比原句增加了“颜色”一词,增加了诗歌的想象力和色彩感,使梦境

更绚丽多彩。

"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编排。《艾青诗选》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1937年及以前,诗歌

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第二阶段,1938—1978年,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第三阶段,1978年及

以后,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艾青诗选》按照时间来编排,

目的是为了展示诗人创作的发展脉络。而本题编排《毕业诗歌集》是这一年毕业的同学们的诗

集,是同一时间写成的,因此不能按时间来编排。可以按诗歌的主题或情感如“怀念”''感

恩”“祝福”等分类编排,以方便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三)信息提取图文转换综合

一、(2024湖南)

【科技探新】

科技进步,生态文明。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截至年月末

^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202310

国内162家汽车生产企业和77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

、总量超过万吨,

58学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0507个

材料二

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表

电池最大剩余容

回收利用领域

60%-80%电动叉车、两轮电动车、大型储能电站等

小型储能电站、通信基站、太阳能储能系

20%-60%

统等

报废、专业拆解,提取有价值金属循环利

20%以下

材料三

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不仅动力电池回收的数量领先,部分电池回收技术也

已居世界前列,其中物理回收法的环保、成本优势日益凸显,可实现全封闭全自动的拆解工艺。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6日)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表明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很不成熟。

B.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均设有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C.动力电池回收后,按它的最大剩余容量进行梯次利用,可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

D.我国电池回收技术实现全封闭全自动拆解工艺,极大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

2.如果你作为记者采访有关专家,请根据材料,结合语境,补全采访内容。

记者:?

专家:按照相关标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最大容量如果衰减到低于70%至80%,可能就

需要更换电池了。

记者:据了解,动力电池中含有一定的有害化学物质,?

专家:在有关政策和市场机制共同促进下,我国逐步形成了专业的动力电池回收模式,正

规的回收服务网点数破万,同时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大大降低了污染风险。

【答案】1.C2.①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电池?②动力电池的回收过程如何确保安全和环

保?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A.根据材料一“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

58万吨”表述正确,“表明动力电池制造技术很不成熟”材料没有提及,无中生有。

B.根据材料一“截止2023年10月末,国内162家汽车生产企业和77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

业共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0507个”分析,B项“均有”与材料内容不符,“是为了追求

更大的经济效益”材料没有提及,无中生有。

C.根据材料二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表分析,动力电池回收是根据电池最大剩

余容量,来决定其回收利用的领域,这样做可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

D.根据材料三“我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不仅动力电池回收数量领先,部分电池

回收技术也已居世界前列,其中物理回收法的环保、成本优势日益凸显,可实现全封闭全自动

的拆解工艺”分析,D项“我国电池回收技术实现全封闭全自动拆解工艺”与材料内容不符。

故选Co

【1题详解】本题考查采访词。解答时,应根据材料内容和专家的回答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一空:根据专家回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最大容量如果衰减到低于70%至80%,可能就需要

更换电池了”推断,记者可抓住“动力电池剩余容量”“需要更换电池”提问,如“动力电池

最大剩余容量达到多少需要更换电池?”

二空:根据“动力电池中含有一定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我国逐步形成了专业的动力电池回收

模式,正规的回收服务网点数破万,同时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大大降低了污染风

险”推断,记者应针对动力电池的安全和环保问题提问,如“怎么才能确保动力电池的回收过

程更加安全和环保?”

二、(2024天津)

(一)综合性学习(5分)

5月15日是2024年“全国低碳日”,某班开展了主题为“共建绿色低碳城市”的综合性

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京津冀地区释碳量比对图

【材料二】

为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深化绿色低碳协同发展,天津市自2022年就启动了

“无废城市”建设,努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如积极推动京津冀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及清洁运

输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化地方碳市场建设,推动区域碳普惠项目互通互联。

【材料三】

天津市在“双碳”实施战略上进行科技创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数字技术,赋能工业、交通、农业、能源等领域,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材料四】

天津市发布《2024年天津市节能降碳倡议书》,倡议全体市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主动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坚持开展“光盘行动”,自觉参与垃圾分类,

优先选择绿色出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1.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从释碳量数据变化和三省市差异两个角廖写出你的结论。

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市在共建绿色低碳城市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京津冀地区2025年预测释碳量均比2020年释碳量略有增加;天津市释碳量高于北

京市,低于河北省。

2.2022年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努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在“双碳”实施战略上进行科技

创新,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发布《2024年天津市节能降碳倡议书》,倡导

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三、(2024赤峰)任务五:联读“潮”文树自信实用类文本阅读编辑注意这个地方其实是实

用类文本阅读,但河南没有此类型阅读而是类似咱的积累与运用的信息提取,所以可以放到这

.

校刊《文化视野》在策划一期以“文化自信一一最炫中国风”为主题的专刊。你是编辑之

一,请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坚定文化自信,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

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努力使我们的文化自信表现出一种“自信而不自负,自豪而不自满,

自尊而不自傲”的新格局。

(摘编自蔡武《从三个方面理解把握文化自信》)

材料二

马面裙又称“马面褶裙”,是中国古代女子主要的一种裙式。因前面裙门在两侧裙褶映衬

下,形成一个酷似马面的造型而得名。设计师从马面裙的图案纹样中找寻灵感,或在结构上巧

妙地结合马面裙的元素,使其色彩、纹样、形制等,符合现代人的理念与审美。

材料三

这个春节,马面裙再次火爆出圈。多个电商平台的大数据显示,今年开年以来,汉服的搜

索量暴涨,其中,马面裙成为汉服品类下热度最高的单品。“新春战袍”马面裙带动了一轮传

统文化消费热潮。

(摘编自央广网北京2月19日消息)

依托国内一流制造能力,新锐国货品牌爆款频出,“出海”步伐加速,国货美妆品牌成为

美妆行业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从“中国制造”跃升到“中国质造”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21日)

材料四

今年3月发布的《2024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马面裙订单量

同比增长841%,汉服订单量同比增长336%。

根据得物A叩数据,2023年国货“潮品”消费中,95后、00后正成为消费主力,占国货

“潮品”消费的82.6%,其中00后消费占比近六成。优质的国货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

文化,而“潮品”则代表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的潮流。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3月25日)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4国货消费观察》显示,相比2020年同期,今年

生产国潮产品的品牌数量同比增长超3倍、商品种类提升超5倍,尤其在服饰、家具、家装等

领域“新中式”产品持续热销,越来越多高品质、高价值的国货品牌和产品受到关注、赢得认

可。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9日)

1.如果要把文化自信的新格局写在专刊的扉页上,你会写哪几句?

2.编辑部的同学为专刊设定了如下栏目,请为材料三选择合适的栏目。

A.时政要闻B.时尚短讯C.健康生态D.读编往来

3.组稿时,有同学认为材料四最后一段可删去。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专刊与读者见面后,有同学询问以马面裙为代表的新中式产品爆火的原因。请结合以上材料

回复。

【答案】1.示例:自信而不自负,自豪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傲

2.材料三适合的栏目是B.时尚短讯。理由:材料三主要讲述了马面裙在春节期间再次火爆出

圈,成为汉服品类下热度最高的单品,并带动了一轮传统文化消费热潮,且新锐国货品牌爆款

频出。这一内容重点关注的是当下文化消费领域中的时尚潮流,属于时尚方面的动态信息。

3.示例:不建议删去。这一段通过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具体说明了国潮产

品品牌数量和商品种类的大幅增长,尤其是“新中式”产品在服饰、家具、家装等领域的持续

热销情况,进一步强调了国货受到关注和认可的程度,丰富了对于国货热潮的阐述,增强了文

章内容的说服力和全面性。

4.①设计师从马面裙的图案纹样、结构等方面找寻灵感并加以创新,使其符合现代人的理念与

审美。②依托国内一流制造能力,国货品牌爆款频出,品质提升。③年轻一代(95后、00后)

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对国货“潮品”的喜爱和支持推动了其发展。④优质的国货承载着民族精

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四、(2024广元)活动八:点赞•中国之创新

【材料一】

2023年10月21日,《全球企业创新指数报告2023》首次发布,该报告针对全球新能源、

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个领域的企业进行全面剖析。报告显示,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上榜百强的中国企业数量分

别为16家、8家、7家、6家和4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进程中,

用10年时间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增长速度全球第一的奇迹,其科技创新表现令人瞩

目,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图表1:国家/地区总体积各领域入围企业数

国总新一代信息技

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

家入术

/围

、,一、,一

地企刖刖刖刖刖刖刖刖刖刖刖刖刖刖刖

区业10501001050100105010010501001050100

H

15111333-515113321123811533

1473172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