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解析版)_第1页
初中物理复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解析版)_第2页
初中物理复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解析版)_第3页
初中物理复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解析版)_第4页
初中物理复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解析版)

知识

知识点0©]

一、声音的产生

1.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

实验过程现象

1.敲击音叉,将叉股插入水中(图2-1-1),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1.能观察到有水花溅起。

2.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上(图2-1-2),感受一下扬声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器和机身的振动。2.手指能感受到机身的

振动。

图2-1-1观察音叉振动图2T-2感受振动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例如,正在发声的锣面就是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

分别是由气体(空气)、液体(水)、固体(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此时,空气、水、声带就是声源。

(3)物体振动停止,发声液停止。

点拨(1)转换法:物理学中常将一些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

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例如,水花溅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

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我们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与声音有关的现象,发现这些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由此得出“声音

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一般性的结论,这里用到了归纳推理的方法。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注意发声停止不是“声音消失”。因为振

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在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1.声波

(1)如图2-1-3所示,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图2-1-3音叉振动时.邻近的空气随音叉振动,形成声波

(2)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声和回声。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

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

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2.声波波形

将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计算机或一种叫示波器的仪器,就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

音的波形。图2-1-4(a)是音叉振动时,示波器显示的声波波形,图2-1-4(b)是同学唱歌时,示波器显示的

声波波形。

(a)音叉振动时.示波器显示的声波波形(b)唱歌时.示波II显示的声波波形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传声实验:真空能传声吗?

如图2-1-5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中,这时我们能清楚地听到闹铃声。用抽气机慢慢抽

出玻璃罩中的空气,你听到的闹铃声发生了什么变化?抽气到一定程度时,还能听到闹铃声吗?拔掉抽气

管,让空气进入瓶中,你是否又能听到闹铃声?

图2T-5真空能传声吗

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声音;再充入空气,随着空气越来越多,声

音又越来越大。

推理:如果没有空气,人们就无法正常交流。真空不能传声。

点拨(1)在抽气过程中,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于是,我们可以推测:如果把

罩内抽成真空,那么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这种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叫做实验推理法。

(2)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哪怕离得再近,航天员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2.传声实验:水中传声、固体传声

探究过程•实验现象分析论证

一位同学手握两块小石头放

水中入水中敲击,另一位同学把耳能听到敲击石块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传声朵贴在玻璃水槽的外面,能否胪声

听到水中敲击石块的声音?

一位同学在室外用手轻敲墙

体,室内的同学把耳朵贴在墙耳朵贴在墙上能

固体上,能否听见敲击声?当耳朵3听到敲击声,离开

In4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传声离开墙后,还能听见声音吗?墙后能听见微弱

(a)b)

比较一下,这两种方式听到声的声音。

音的效果是否一样?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知道,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

的。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

1.声速: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声速。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关系为

惰“液"气。

(2)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点拨(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这两个因素不变,则不管何种声在介质中的传播速

度相同。例如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声在15℃的空气中的声速都是是340m/s。

(2)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的不同,同一声源,距离相等的位置可能听到多次声音,如长水管

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由铁传播,第二次由水传播,第三次由空气传播。

五、人耳怎样听见声音

1.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结构如图2-1-10所示。

ffi2-1-10人耳的结构

2.外界的声音顺着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个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再通过听神经

将信息传人大脑,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看第O0]

考点❶声音的产生

【方法点拨】(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液停止。但之前产生的声音还能传播。

(2)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是声源。

(3)在探究声音如何产生的实验中,当发声物体振动不易观察时,可以通过转换法活放大法,变成能

够观察到的现象。例如,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时,乒乓球被弹开。

1.(23-24八年级上•广东江门•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敲响音叉,将悬挂的轻质小球

紧靠音叉,发现小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本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

是;音叉的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到我们耳朵里。

【答案】见解析转换法声波

【详解】山⑵实验中运用转换法,将不易观察的音叉的微小振动,正在发声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实验

发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⑶声音向各个方向传播时,以波的形式传播,所以音叉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0)£30口2.(23-24八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如图,螃蛀是一种农田里常见的害虫,夏天晚上

常能听到它的叫声,小明想了解螃蛀的发声器官是否为它的翅膀,以下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观察蛟蛀的双翅,若蛟蛀发出叫声时,双翅振动,没有发出叫声时,双翅不振动

B.留有双翅的蜷姑能发出叫声,剪去其双翅之后,蟋蛀不能发出叫声

C.把一只发出叫声的蟋蛀放进真空罩并抽去内部空气,观察是否能听到矮姑的叫声

D.把原来能发出叫声的蟋蛀双翅用塑料片粘住固定,观察其是否还能发出叫声

【答案】C

【详解】A.通过观察蛟蛀发出叫声时,翅膀是否振动,可以推断出叫声是否由翅膀振动发出。A不符合题

思;

B.这个说明翅膀是蟋蛀的发声器官。故B不符合题意;

C.这个实验只能探究声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

D.如果能够发出叫声,说明叫声与翅膀无关,否则说明叫声是翅膀的振动产生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看点❷声音的传播

【方法点拨】(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真空,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传

播。

(2)判断传声介质时,应明确声源和人耳之间的物质,即可作出正确判断。

□O(23-24八年级上•广东惠州•期中)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听不见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

音要靠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不能传声。

【答案】介质空气真空

【详解】⑴⑶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钟罩内空气密度减小,可听到闹钟

的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见。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钟罩内重新有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说

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⑵声音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远处的呢?针对这一问题,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猜想二: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I

L_J出X岸L

甲乙

(1)为了验证猜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接通瓶中的手机,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手机铃声

越来越(填"大"或"小"),由此推理得出猜想,(填"一"或"二")是正确的。本实验用

到的实验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实验法"或"对比法");

(2)小明根据实验结论,进一步提出:月球表面是真空的,如果将图乙所示的实验移到月球表面进行,则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答案】小一理想实验法不能能

【详解】(1)⑺⑵⑶如图甲所示,接通瓶中的手机,不断向外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猜

想当没有空气时,声音无法传出,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猜想一是正确的。本实

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理想实验法。

(2)⑷[5]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音叉依然能够振动,所以我们只能看到

乒乓球被弹开,但不能听到声音。

耆宿❷声速

【方法点拨】(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在固体中的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

在气体中最慢。

(2)只要介质种类和温度相同,不同的声传播快慢相同。

K(23-24八年级上,广东惠州•阶段练习)若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则人

要想听到回声,应至少要离障碍物米以上。有一根足够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用力的敲打钢管

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声音。在发生煤矿发生透水塌方事故时,被困人员通过敲击

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答案】172固体

【详解】⑴人要想听到回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至少

s=vt=340m/sx-s=17m

2

⑵甲同学在一端用力的敲打钢管一下,因为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乙同学在

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钢管和空气分别传来的2次声音。

⑶一般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而且声音分散少,传声效果更好,在发生煤矿发生透水塌方事故

时,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口।二]GUN(22-23八年级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小凡同学在一根直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小

琪同学在金属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听到了两次声响,已知金属管长为1020m,两次声响相隔2.8s,当时空

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第一次声响是通过(填"金属管"或"空气”)传来的;

(2)声音通过空气中传播到小琪耳中用时多少s?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m/s?

【答案】金属管3s5100m/s

【详解】(1)⑴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较大,所以第一次声响是通过金属管传来的。

(2)[2]由"=:得’声音通过空气中传播至叼、琪耳中的时间为

1020m

=3s

V空气340m/s

(3)⑶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为

t2=tx-A/=3s-2.8s=0.2s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

s1020m

=5100m/s

0.2s

IR国

广东题型调练

1.(23-24八年级上•广东汕头•阶段练习)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______的振动产生,

经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正常情况下,声音在15回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o

【答案】琴弦空气340

【详解】田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⑵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琴声经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

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正常情况下,声音在15回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23-24八年级上•广东珠海•阶段练习)2023年5月,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

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通过传过来的;在月球上,宇航

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对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声音在中不能传播。

【答案】空气介质真空

【详解】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⑵⑶月球所在的环境是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对话交

谈。

3.(23-24八年级上•广东江门•阶段练习)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扬声

器纸盆的产生的;将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

端,你会听到次敲打的声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振动三大于

【详解】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优美的舞曲声是由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

⑵将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

度最大,其次是水中,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小,所以会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第一次是从铁管传来,第二

次是从水中传来的,第三次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

中的传播速度。

4.(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O.lm/s”,小华看

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单拼音节)aia。”此时发生的情况

是()

A.和正常时一样B.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aia"

C.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a

【答案】B

【详解】人的跑步速度约为6m/s,大于此时声音的O.lm/s。通过相同的路程,人用的时间短,所以小华先

追上小李,之后声音才传到小李处,先发出的声音先到达,后发出的声音后到达。两个人听到的忆汴〃。故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23-24八年级上•广东汕头•阶段练习)如图是测实八年级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最探究与声音有关的实验。

(1)甲图一个同学敲桌子,另一个同学耳朵贴着桌子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在______中传播;

(2)乙图将音乐芯片放入水中,同学们都能听到音乐声,说明能够传声;

(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啧啧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______中不能传播。

(4)丁图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答案】固体液体真空见详解转换法

【详解】(1)[1]由题知,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上,听到较大的敲击声,这种现象说明固体能够传播

声音。

(2)⑵将音乐芯片放入水中,同学们都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即能在液体中传播。

(3)⑶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

真空中不能传播。

(4)⑷⑸丁实验中,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发声的物

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通过悬挂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这种科学研究

方法是转换法。

6.(23-24八年级上•广东惠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交流讨论】

(1)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

到音乐声将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实验结论】

(3)声音的传播需要,声音在________中不能传播;

(4)该实验的结论是通过得出的(选填"A、B、C、D");

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该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O

JJI

【答案】变小不能介质真空D实验加科学推理法

【详解】(1)卬用抽气设备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设备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

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变小。

(2)[2]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

(3)⑶⑷空气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小,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⑸⑹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弱,由此我们可以

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

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

故选Do

针对调练

1.(2024•贵州铜仁•模拟预测)玉屏箫笛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管乐器,它是玉屏当地侗族、汉族、苗族、土家

族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如图所示、演奏者吹箫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的振动而产生的。

【答案】空气柱

【详解】箫是管乐器,演奏者吹箫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2.(2024•河南商丘•模拟预测)小明学习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时对其中一句诗"但余钟磬音”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了解到"磬”是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如图所示。"磬"声是由于"磬"

而发声;寺中人听到的"磬"的声音,是通过传到耳中的。

【答案】振动空气

【详解】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敲"磬"时"磬"由于振动而发声。

⑵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听到的"磬"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耳中的。

3.(2024•山西•模拟预测)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尸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八号是我国首个全员"80后”乘组,如图是他们在空间站的直播画面。观

看直播时,小铭判断直播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面的,你认为小铭的判断是(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理由是。

【答案】错误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⑴⑵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直播时的声音不是通过声波传回地面的,小铭的判断错误。

4.(23-24九年级下•江苏无锡•阶段练习)2023年4月,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场音乐会,

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笛子演奏时,是由空气柱发声的,优美动听的乐声

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答案】振动空气

【详解】⑴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笛子演奏时,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⑵演奏者与观众之间是通过空气传声的,所以优美动听的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5.(23-24八年级上•重庆长寿•期中)在一根足够长且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位于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一

次响声,最后一次声音是由________传来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在钢管传播的速度。

【答案】三空气小于

【详解】⑴⑵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传播较

快,气体中传播最慢,所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钢管传播的速度。在一根足够长且装满水的

钢管一端敲击一下,位于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三次响声,分别是通过空气、水、钢管传播的,声音在钢管中

传播最快,水中传播较快,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最后一次声音是由空气传来的。

6.(23-24八年级下•贵州遵义,期末)如图是打"土电话"情景,男孩通过"土电话”听到女孩的声音,这一过程

中传播声音的是()

A.固体B.液体C.气体D.真空

【答案】A

【详解】"土电话"利用连接两个圆纸盒的棉线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将说话的同学发出的声音通过棉线振动

传播到另一个同学的耳朵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故选A。

7.(2024八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

叉放入水中,发现水花四溅,这样做是为了()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说明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C.把声音的振动延迟,能够有更多的观察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A

【详解】ACD.音叉的振动幅度较小,用肉眼不易看出,当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进水中时,发现水花四溅,

水花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8.(2024•山东枣庄•一模)如图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

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

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鱼洗"发出嗡嗡声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

B."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增大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B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鱼洗"发出的嗡嗡声是由“鱼洗”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带动水振动使"水花四溅〃,因此“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鱼洗"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D错误。

故选Bo

9.(22-23八年级上•福建•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

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在这里乒乓球的作用是()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A

【详解】音叉的振动幅度很小,不便于观察,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乒

乓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把不便于观察的现象转换成了便于观察的现象,采用了转换法,故A符合题

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0.(23-24九年级下•广东惠州•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C

【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