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

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

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在这里,荀子强调了()

A.诸侯争霸的基础B.中央集权的措施

C.实现治平的手段D.严刑峻法的必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战国时期(中国)。荀子认

为“隆礼尊贤而王”“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即国君隆礼尊贤,而且国君应当集权实现统一,这是符合

礼制的,由此可知,荀子指出了实现治平的手段,c项正确;诸侯争霸的基础是经济发展,而非加强集

权,排除A项;荀子只是指出了集权的重要性,而非集权的手段,排除B项;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非严

刑峻法,排除D项。故选C项。

2.汉武帝时期,在关中开凿了许多渠道,如漕渠、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灵轨渠、成国渠等,形成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水利网。由此可见,当时关中地区()

A.农业生产环境改善B.成为全国粮食生产中心

C.民众生活水平提高D.水运发展促进商贸繁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形

成了‘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水利网;”可知汉武帝时期水利设施灌溉得到很大改善,这有利于当时农业生

产,意味着农业生产环境改善,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关中地区和其它地区粮食产量对比,无法证明关

中地区成为全国粮食生产中心,排除B项;水利网络的修建不等于民众生活水平提升,排除C项;材料所

列的水利设施主要是服务于农业,而非服务于商业,因此并不能得出水运发展促进商贸繁荣,排除D项。

故选A项。

3.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军费开支庞大,财政匮乏。唐王朝相继发行“乾元重宝”“重轮乾元钱”,对“开

元通宝”的比价分别为一当十与一当五十。这样,“重轮乾元钱”“乾元当十钱”“开元钱”三钱并行。

这一现象在当时()

A.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B.解决了市场的钱荒问题

C.减轻了农民的生活负担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唐朝(中国)。根据材

料可知,唐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发行大额货币,形成了“重轮乾元钱”“乾元当十钱”“开元钱”并

行局面,这容易导致币制混乱,不利于正常的金融秩序,A项正确;政府发行大额货币是为了解决政府财

政危机,而非市场钱荒,排除B项;大额货币发行不利于币值稳定,容易加重百姓负担,也不利于商品经

济发展,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4.苏辙认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

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他意在

说明王安石变法()

A.缩小了贫富差距B.缺乏社会基础C.增加了财政收入D.背离改革初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宋朝(中

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苏辙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破富民以惠贫民”,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

“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的现象,即官吏借机盘剥百姓,导致公私都受害;因此,苏辙认为王

安石变法背离了改革初衷,D项正确;材料中王安石的做法并没有达到其目的,最终没能缩小贫富差距,

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官吏对青苗法的破坏,不能证明其缺乏社会基础,排除B项;据材料“公私皆病

矣”可知,损害了政府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

5.雍正皇帝在西南边疆开展改土归流。地方流官在乡村推行乡约和义学教化,培养出一批积极参加维护儒

学道统的社会活动的少数民族绅士。这一现象有利于()

A,加强边疆地区的自治能力B.扩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C.落实民族平等政策的实施D.增强西南地区的文化向心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清朝(中国)。雍正皇帝在

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地方流官通过乡约和教化,在西南地区培养出一批积极参加维护儒学道统的社会

活动的少数民族绅士,这意味着儒学在西南地区得到了传播,增强了西南地区的文化向心力,D项正确;

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排除A项;改土归流是对现有疆域的管理,并未扩大疆域,排除

B项;清朝并未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6.左宗棠认为:“(民用工业)若由官给成本并商之利而笼之,则利未见而官已先受其损,盖商与工之为官

谋,不如其自为谋,其自为谋也尚有工与拙之分,其为官谋更可知也。”由此可见,他主张()

A.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B.通过私人资本创办民用企业

C.摒弃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扶持民族工商业实现民族自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

知,左宗棠认为如果官给成本,让商人办民用企业,这极容易让政府受损,因此不如让商人自己出资创办

民用企业,B项正确;左宗棠反对官督商办,认为这样容易导致政府受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到经济

政策相关内容,排除C项;左宗棠的主张中并未涉及到通过扶持民族工商业实现民族自强,排除D项。故

选B项。

7.19世纪90年代初,广州机制丝在生丝出口中占比为“十之六七”,1894~1895年为89.4%,1900^1901

年上升到96.8%o这一变化()

A.阻断了中国的现代化B.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引发了列强的资本输出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次题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1890-1901年(中国)。材料中广州机制丝在生丝出口中占比的上升,说明中国传统的手工丝织业

受到冲击,自然经济不断解体,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广州机制丝出口不断上升,表明中国的近代化

不断发展,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材料所述变化引发的,排除C

项;民族资本主义此时已经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

8.1912年8月,同盟会在北京改组为国民党。与同盟会纲领相比,国民党纲领没有提及孙中山关于地租和

地权的政策,删除了“男女平权”主张,“行政统一”号召被“政治统一”所代替,但保留了支持“地方

自治”的条款。这些调整说明()

A.政党政治臻于成熟B.革命党人立场发生根本改变

C.社会革命任务已经完成D.国民党致力于达成政治目标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12年(中国)。1912年8

月,袁世凯已经担任临时大总统,国民党主张政党政治,因此在纲领中强调“政治统一”,支持“地方自

治”,没有提及孙中山关于地租和地权的政策,这些调整反映了国民党为了实现政党政治目标而做出的妥

协,D项正确;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刚刚兴起,排除A项;革命党人的立场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其仍然主张

实现民主共和,排除B项;社会革命对应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这与材料中所列的国民党的政治纲领不

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1940年9月成立延安自然科学院与光华农场等合作,深入农村,在广泛调查、试验的基础上,找出了

在边区种植棉花的合理办法,提出了一套关于下种、定苗、打卡以及促进早期开桃等栽培技术。由此可

见,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创办()

A.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B.奠定了中国高等教育基础

C.提高了边区民众科学素养D.适应了边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40年(中国)。1940年正

处于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根据地面临困难,延安自然科学院通过深入农村,广泛

调查、试验,找出了在边区种植棉花的合理办法,提出了一套关于下种、定苗、打卡以及促进早期开桃等

栽培技术,这为根据地解决困难提供了条件,适应了边区建设的迫切需要,D项正确;延安自然科学院主

要是研究种植栽培技术,并未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排除A项;这一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起步,排除

B项;延安自然科学院注重农业种植技术,而非为了提高边区民众科学素养,排除C项。故选D项。

10.1979~1984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由18亿余亩减少到16.9亿亩,平均每年减少近2000万亩。粮食亩

产由337斤提高到481斤,平均每年增长24斤。这一现象的出现()

A,适应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B.引发了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C.解决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D.促进了育种技术的进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791984年(中

国)。19791984年间,我国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了,但是粮食亩产量却提高了。随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

减少,就有条件种植经济作物,这为农业领域的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条件,A项正确;农村土地所有制并

未发生变化,依然是集体所有制,排除B项;粮食亩产量提高,但是提高额度有限,并不能解决国家粮食

安全问题,排除C项;粮食产量提高以及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和育种技术的变化并无关系,排除D项。故选

A项。

11.有学者认为,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所体现的双向互动的权利与义务原则,始终制约乃至威胁着国王公

共政治权威的存在,从而使整个社会“趋向于无政府主义和分裂”。他认为中世纪西欧()

A.封建制度造成国家分裂B.制度设计缺乏理性思考

C.契约关系影响政治局面D.君臣关系主导国家政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

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西欧封建制度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受到了共同义务原则的制约”,这种相互义

务的契约关系影响着国王的政治权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封建制度与国家分裂的关系,排除A项;材

料反映出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君臣关系主导国家政治的

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2.直到13世纪,在欧洲本地之外进行冒险的商人所做的贸易仍然脆弱地依靠着统治者;长距离冒险关心

更多的是好奇、罕见之物和奢侈品而不是出售大宗商品。这反映出当时()

A.商业活动水平有限B.东方货物受到追捧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政府主导对外贸易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3世纪(欧

洲)。据材料“冒险的商人所做的贸易仍然脆弱地依靠着统治者”“关心更多的是好奇、罕见之物和奢侈

品而不是出售大宗商品”可知,当时的冒险商人还是依赖统治者,关心的更多是罕见之物和奢侈品,说明

当时的商业活动水平有限,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好奇、罕见之物和奢侈品就是东方货物,与材

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

中没有对外贸易的对比,不能推出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13.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美国每次大选获胜的新总统都倾向于把政府官职通过“配额”的形式,分

发给同党成员和亲信。该行为()

A.旨在扩大总统权力B,完善了政党政治

C.容易滋生政治腐败D.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19世纪二

三十年代的美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20—30年代开始,伴随政党政治的兴盛,每次大选过

后,获胜的新总统都倾向于把政府官职通过“配额”的形式,分发给同党成员和亲信,久而久之,便产生

了“政党分赃”现象,加剧了政治腐败的情况,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扩大总统权力的相关内容,排除A

项;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完善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党政治对行政效率的影响,排除D

项。故选C项。

14.下图为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其中,丙代表国家是

()

QII;I---------------------1-----------------------L—

18701S&5189619061913年份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70至1913年的英

国、美国、法国、德国。根据材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及

所学可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但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设备陈

旧,更新缓慢,英国无论在技术革新还是发明创造等方面都被美、德抛在了后面,说明丙为英国,B项正

确;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

国家,说明甲是美国,排除A项;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871年德意志统一,国家的统一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到一战前,德国工业产值已经超过英国,说明乙是德国,排除C项;法国国内小农经济长期大

量存在,导致国内市场不景气,劳动力缺乏;而国内的中小企业过多,导致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

展和推广比较困难,说明丁是法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5.1908年,英国通过第一个《老年人养老法案》,规定对年满70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1911年,颁布

《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21年,颁布新的《国民保险法》,加大

了保险力度。这体现出英国()

A.建立起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B.开始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C.以立法形式保障福利政策实施D.形成了现代福利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20世纪初期先

后通过了养老法案、保险法等,这说明英国通过立法手段保障福利政策的实施,C项正确;材料仅仅列举

了养老法案和保险法,并不能证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排除A项;B项错在“开始”,排除B项;现代

福利国家是二战后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

第n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考察地方政治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考察六条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借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炀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

石裂,妖样讹言。

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

《汉书•百官志》注引蔡质《汉仪》

(1)“考察六条”意在解决哪些社会矛盾?

(2)“考察六条”对于今天的社会治理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16.地主与农民矛盾;官民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国家与地方豪强)。

17.严格规范官员行为,加强廉政建设;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勇于创新制度,适时改革。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目的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可知,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据材料“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

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可知,官民

矛盾;据材料“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

令”可知,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国家与地方豪强)。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对于今天的社会治理的借鉴意义,主要可以从规范官员

行为的角度作答;从注重民生民本的角度作答;从推进制度创新的角度作答。

17.《中学修身教科书》是蔡元培于清末编写的一套教科书;民国建立后,随即对其做了修改(1912年5

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学修身教科书》修订比照(部分)

请末版民国版

[吾国圣人,以孝为百行之本,小之一人之

私德,大之国民之公义,无不由是而推演

之者。]是以有五伦之教:所谓父子有亲,[吾国圣人,以孝为百行之本,小之一人之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私德,大之国民之公义,无不由是而推演

信是也。又分别言之,以为十义之教:所之者。]故曰:“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

谓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政”。

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是也。是道

德之纲领也。

臣民国民、人民

忠良之臣忠良之国民

是故臣子之本务曰忠孝,夫妇之本务日和是故弟子之本务日孝弟,夫妇之本务日和

睦。睦。

家有父母,如国有君主。君主统治一国,家有父母,如国有元首。元首统治一国,

而臣民不能从顺...而人民不能从顺...

益人道莫大于孝……以之事君则忠盖人道莫大于孝……以之事长则顺

事君不忠,莅官不敬。谋国不忠,莅官不敬。

一家之有主仆,亦如一国之有君臣然。删除

结合《中学修身教科书》修订内容的变化,概括民国初年国家治理理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

因。

【答案】特点:“五伦”“十义”改为“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等信息,反映出儒家思想依然是国家治

理的重要依据,但也摒弃了其关于封建伦理的内容;“臣民”“忠良之臣”改为“国民”“忠良之国

民”“君主”改为“元首”等社会称谓的变化,删除“一家之有主仆,亦如一国之有君臣然”等信息,反映

出国家治理中民主平等观念与国民意识的增强,剔除了专制主义的成分;“臣民”改为“国民”,“事君”

改为“谋国”等信息,反映了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否定了传统中国“家天下”的观念。

原因:从近代民族危机刺激民族意识觉醒的角度作答;从辛亥革命结束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作答;从西

学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角度作答。

【解析】

【详解】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民国初年(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以有五

伦之教: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又分别言之,以为十义之教:所

谓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是也。是道德之纲领也。”“惟孝友于

兄弟,施于有政”可知,“五伦”“十义”改为“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等信息,反映出儒家思想依然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但也摒弃了其关于封建伦理的内容;根据材料“臣民忠良之臣”“国民、人民,忠

良之国民”可知,“臣民”“忠良之臣”改为“国民”“忠良之民”;根据材料“家有父母,如国有君主。

君主统治一国,而臣民不能从顺”“家有父母,如国有元首”“一家之有主仆,亦如一国之有君臣然”“删

除”可知,“君主”改为“元首”等社会称谓的变化,删除“一家之有主仆,亦如一国之有君臣然”等信

息,反映出国家治理中民主平等观念与国民意识的增强,剔除了专制主义的成分;根据材料可知,“臣民”

改为“国民”,“事君”改为“谋国”等信息,反映了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否定了传统中国“家天

下”的观念。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的工人新村及住宅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156项”工程工人及其家属的居住问题,我国建设了大量工人新

村。

■ith

■AYbtm

工人新村分布图工人新村建筑形式分类情况(单位।处)

图1图2

—据周千智《“156项”工程工人新村更新策略研究》等

1953年华北地区职工住宅标准单元1956年华北地区职工住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