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昌平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语文试卷
2024.1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制作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
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
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
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
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
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
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
破,实现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
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
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
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守,崇尚精益求精的精神,进而培育众多大
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
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
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的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
激励制度,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
舞台O
(取材于陈昊武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
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
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表,
大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晶。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人工完
成,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实现手工和
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例如,苹果公司iMac支撑架、iPod后盖的高精需求,全世
界仅有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密分析手
工操作精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械化量产。
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创”
者,从仓从刀,敢于对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意。
最近,在美国一家著名的众筹网站上,有一个中国项目Czur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Czur重新
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除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3D物体、变身视频展示台,还能
自动连接高速Wifi传输。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对现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如果
匠人们只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
的现代工匠精神。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
技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而倘若我
们仍是把鼓励工匠精神理解为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发
扬光大。
(取材于刘艳琼的相关文章)
I.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因此我国的瓷器、丝绸的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B.工匠精神既需要“匠气”,更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具有重大的意义。
C.弘扬工匠精神,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我们就能够打造出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D.弘扬工匠精神应该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机制。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B.波音生产线的工作既需要现代化机械技术,也不能离开传统的人工操作。
C.苹果公司分析手工操作精髓,改进机械加工技术,诠释了现代工匠精神。
D,从“创”和“匠”的字形角度进行解读,工匠精神要求人们要敢于创新。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世界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近一半的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
B.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我国品牌形象,是当前重要工作之一。
C.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需要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思维,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工匠”精神。
D.弘扬工匠精神,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制度,并不等于鼓励人人安心地完成本职工作。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各项中不熊体现现代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高凤林努力攻克航天焊接难关,成功焊接了90多发火箭的“心脏”。
B.石光银驻守毛乌素沙漠40年,承包了3000亩荒沙地,植树造林。
C.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掌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术。
D.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装配精度达到了0.01毫米。
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新时代我们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答案】LD2.A
3.C4.B
5.①继承与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②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追求完美,实现突破创新;
③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④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
⑤将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机融合,培育现代工匠精神;
⑥避免误区,鼓励手工和科技相互增益,鼓励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思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由于……,因此我国的瓷器、丝绸的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
“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知“离
不开”不等于是成为必然原因,说法绝对。
B.“更需要追求突破创新”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
国的步伐”可知,“有助于”不等于“更需要”。
C.“我们就能够打造出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错误,说法绝对。由材料一第三段“弘扬工匠精神有助
于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可知,“有助于”不是一种“就能够”的必然。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
A.“《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
作有这样的描述……”和第三段“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
的有机融合”可知,《周礼•考工记》只是描述工作,而且那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所以不能算“明
确的记载”。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C.“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工匠‘精神”错误,由原文“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
合”可知,现代工匠精神以传统的“手工匠”精神为基础,“完全不同于"扭曲事实。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据、论点和论证手法的能力。
A.“努力攻克航天焊接难关”体现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B.“植树造林”体现的是环保精神。
C.“十年磨一剑”体现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装配精度达到了0.01毫米”体现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
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提炼出要点一。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最后一句“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
现突破创新”,提炼出要点二。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最后一句“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
设品牌强国”,提炼出要点三。
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第一句“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
提炼出要点四。
根据材料二第三段第一句“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提炼出要点五。
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
生,而倘若我们仍是把鼓励工匠精神理解为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
工匠精神的发扬光大”,提炼出要点六。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
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零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西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蹉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鹫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取材于《荀子•劝学》)
(二)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喘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
人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尺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
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⑴。故不问而告谓之侬,问一而告二谓之嘴。傲,非也;嘴,非也。君
子如响⑦矣。
(取材于《荀子•劝学》)
(三)
善学者,若齐王与食鸡也,必食其跖卬数千而后足;虽不足,犹若有跖。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
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乎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
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上矣。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取材于《吕氏春秋•用众》)
注释:【1】禽犊:用作馈赠的礼物。【2】响:回声。【3】跖:指鸡爪。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氐琥的一项是()
A.金就顾则利砺:磨砺
B.而闻者彭彰:清楚
C.故不问而告谓之像傲:急躁
D.无丑不能丑:以……为耻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故木受绳则直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古之学者为己
C.四绝江河晅况于贤者乎
D.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若齐王之食鸡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琥的一项是()
A.吾尝跋而望矣
我尝试着踮起脚后跟眺望
B.蚓无爪牙之利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C.形乎动静
体现在他的举止上
D.不恶不知,上矣
不把不知看作耻辱,这是最高明的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琥的一项是()
A.选文(一)中荀子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提取靛青、制造车轮等现象为喻,形象说明学习的作用。
B.选文(二)“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指出古今学者学习目的不同,荀子推崇“古之学者”。
C.选文(三)中“假人之长以补其短”与选文(一)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相似。
D,三则选文都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重要性。
10.将下面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物固莫不有长。
11.请分别从三篇选文中各概括出作者推崇的一种学习方法,并结合选文进行说明。
【答案】6.A7.B
8.A9.D
10.(1)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事物本来没有不有长处。
11.选文(一)①学与思结合: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善于借助外物:如“君子生非
异也,善假于物也”。③善于积累:“积土”“积水”“积善”“不积此步”“不积小流”等句,从正反
两面谈积累的学习方法。④持之以恒(坚持):“鸳马”“骐骥”“锲而不舍”“锲而舍之”等句,从正反
两面谈持之以恒的学习方法。⑤专心致志(专心):“蚯蚓”“蟹”等句,从正反两面谈专心致志的学习方
法。
选文(二)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君
子学习,入耳入心,灌注到全身,并在行动中实践。
选文(三)取长补短/向他人学习:“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善于学习的人,能借用别人的长处
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砺:磨刀石。句意: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B.句意: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C.句意: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
D.句意:不要憎恨无能的人。
故选A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就,连词。/只,仅。句意: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口耳之间相距只不过四寸而
已。
B.……的人。意思相同。正确。句意: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古代的学者为了自己(能把学来
的知识用于实践)。
C.却,表转折。/更,表递进。句意:却可以横渡江河。/更何况贤明的人呢?
D.的。/主谓之间,不译。句意:不是蛇、鳍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善于学习的人像齐王吃鸡那样。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尝,曾经。句意:我曾经踮起脚远望。
故选Ao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三则选文都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错误。第一则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青
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是比喻论证。“蚯蚓”“蟹”等是正反论证。第二则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君
子”“小人”形成对比论证。第三则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齐王之食鸡”为比喻论证。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生”,通“性”,天性;“非”,没有;“假”,借助。
(2)“固”,本来;“莫”没有。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选文(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可以概括出“学与思结合”。
文中由“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引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强调借助外物
对于做事,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出“善于借助外物”。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从正面强调积累的重
大作用。“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反面谈积累的学习方法。可以概括出“善
于积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通过“骐
骥”不坚持与“弩马”坚持的对比,“锲而不舍”的坚持与“锲而舍之”的放弃的对比,强调持之以恒的
重大意义。可以概括出“持之以恒(坚持)”。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通过“蚯蚓”“用心一也”同“蟹”“用心躁也”的正反对比,突出专心、专一的重要性。
可以概括出“专心致志(专心)”。
选文(二)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说明君子学习时不仅听到知识,还在具体行动
中将所学知识表现出来,将知与行结合起来,可以概括出“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学以致用”。
选文(三)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可知,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借鉴他人,借助他
人的智慧成就自己的智慧,借助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可以概括出“取长补短/向他人学习”。
参考译文:
(一)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一块木材直
得合乎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
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
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
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
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
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
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天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
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
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
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
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鳗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二)
君子学习闻道,进入到耳中,牢记在心里,表现在四肢上,体现在日常行动中。哪怕是极细微的一举
一动,都可以作为规范。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口耳之间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
之躯呢?古代的学者为了自己(能把学来的知识用于实践),现在的学者为了向别人炫耀(不能付诸实践,
只能在口头上说一说)。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将学问当成馈赠的礼物(来取悦别人)。
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是不对的;啰嗦,是不对的。君子
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有问有答,对应得当)。
(三)
善于学习的人像齐王吃鸡那样,一定要吃上几千鸡脚掌以后才满足,即使不能满足,如同仍有鸡脚一
样。事物本来无不有长处,无不有短处。人也是这样,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
的不足。因此,善于借助他人的人能拥有天下。不要憎恨无能的人,不要厌恶无知的人。憎恨无能,厌恶
无知,是错误的。不憎恨无能,不厌恶无知,这就高尚了。即使是夏桀、商纣王,仍然有可以敬畏、可以
借鉴的地方,更何况贤明的人呢?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日:“君子不器。”(《为政》)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子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角》)
(1)请解释“君子不器”的意思。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心目中“君子”所具有的品质。
【答案】(1)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具有一种功能/被限定在某一种作用上)。
(2)“君子”所具有的品质:①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②先做后说,不能只说不做;③与人和睦相
处,不结党营私;④君子无私,没有名利之心。君子争德行、争道义、争礼让。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意的能力。
“君子不器”,“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具有远大志向的人;“器”,指器物;“不器”则是比喻君子
不应像普通的器具一样,只具备单一的功能或者用途。句意: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具有一种功能/被限
定在某一种作用上)。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1)根据“君子不器”概括为: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
(2)根据“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概括为:先做后说,不能只说不做;
(3)根据“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概括为:与人和睦相处,不结党营私;
(4)根据“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概括为:君子无私,没有名利之
心。君子争德行、争道义、争礼让。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为政》)
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为政》)
孔子说:“德行高尚的人团结多数人但不互相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团结。”(《为政》)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赛时,相互作揖谦让后上
场。射完后,登堂喝酒。这是一种君子之争。”(《八伶》)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杂诗(其十一)
陶渊明
我行⑴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鹃⑦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注释:【1】行:行役。元兴三年春,陶渊明东下任镇军参军。【2】鹃(kun):一种像鹤的鸟。
13.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氐琥的一项是()
A.“我行”两句写自己离家不远,回顾过往经历如惨风般悲凉。
B.“春燕”两句写燕子应着节拍起舞,高飞拂起了屋梁上的灰尘。
C.“边雁”两句写迁徙途中的大雁居无定所,随季节之变回归北方。
D.诗的最后两句写春夜漫长,诗人的愁思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14.“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两句表达了作者羁旅之愁,下列诗句中的“愁”所表达的情感与此句的情
感相近的一项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B.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5.“鸟”在陶渊明诗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中的“离鹃”与《归园田居》
(其一)中的“羁鸟”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答案】13.B14.A
15.①“离鹃鸣清池,涉暑经秋霜”的意思是:离群(或离乡)的鹃鸟在清池边鸣叫,历经夏暑与秋霜,作
者借此表达终日奔忙却与自己的理想相背离的愁苦。
②“羁鸟恋旧林”的意思是:被束缚在笼子中的鸟留恋以前的山林,作者借此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
田园生活的向往。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情感的能力。
B.“写燕子应着节拍起舞”错,“春燕应节起”写的是燕子按照季节飞来。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句,表达了作者羁旅之愁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句,表达了作者别离后伤感郁闷之情。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表达了作者对国破的无奈之情。
故选Ao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离鹃鸣清池,涉暑经秋霜”,意为:离群(或离乡)的鹃鸟在清池边鸣叫,历经夏暑与秋霜。“离鹃”
指离群的大鸟,特征是离散(或离乡)。该句写历经夏暑与秋霜的离群大鸟在清池鸣叫,借此来写离家的自
己。结合“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遥遥春夜长”及注释“陶渊明东下任镇军参军”可知,借鹃鸟表
达终日奔忙却与自己的理想相背离的愁苦;
“羁鸟恋旧林”,意为:被束缚在笼子中的鸟留恋以前的山林。羁鸟:指笼中之鸟,
被束缚的鸟。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羁鸟”形象,将自己在官场中的状态比作失去适合生长
环境的“羁鸟”,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芙蓉”在古诗中往往不单纯是景物,还是一种感情的象征,如《古诗十九首》中所写“涉江采
芙蓉,兰泽多芳草。?
(4)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描摹音乐的变化时使用了一连串比喻:“嘈嘈切切错杂弹,o
,幽咽泉流冰下难”。
(5)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
了芝麻丢了西瓜”。用韩愈《师说》中的话来说,可谓“,"。
【答案】①.万里悲秋常作客②.橘橹灰飞烟灭③.采之欲遗谁④.所思在远道⑤.大
珠小珠落玉盘⑥.间关莺语花底滑⑦.小学而大遗⑧.吾未见其明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橘橹、遗、莺。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水乡戏台
①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
②在我看来,绍兴的标志性建筑,不是陆游写《钗头凤》的沈园,不是安昌古镇里的老台门,不是古
镇人家嫁女时必定要走的福禄、万安、如意这些古桥,而是那些星星点点的水上戏台。
③对于绍兴人来说,没了什么样的建筑或许都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唯独没有戏台不行。每个村落,都
有自己的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在绍兴,这些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
所以,从前的乡土绍兴,弹唱之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
的唱腔却的举修住。我想,假如当年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然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
场无比盛大的串窜辱等。这里把戏台称为“万年台”。他们打算让这些戏在戏台上持续一万年,比朝廷“万
岁”活得更久。戏台就这样,在不紧不慢、悠然闲适之间,瓦解着宫殿的权威。当帝王们纷纷变成了历史,
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戏台上的角色,依旧眉目清晰。
④神庙、祠堂里的戏台有些司空见惯,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它们将自然之美
与人的智慧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贴肺的清雅。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
一座戏台就成了近景,在视线里聚焦。它们是真实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楼”。它们有的正面立于
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以减轻水流的冲击,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四根柱子架在河的两
岸,柱子间铺上台板供演戏,观众看不见台板,感觉上面人影摇荡,邀孥出无限的风流,更像是一场轻梦。
⑤鉴湖上有座钟宴庙戏台,至今留存。这座戏台的台基均在水中,仅有左方的古柱靠近岸边。远远的,
就能看见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风中张大了翅膀,让人相信它的管爸,永远不会在水面上沉没。
⑥无论水上,还是岸边,人们都可以同时欣赏同一出戏。这有点儿像我小时候看的露天电影,既可以
从正面看,又可以从背面看——那时的我,十分乐于在银幕的正反面往返军根,痴迷于银幕正反面的对称
效果。双面戏台充分迎合了绍兴依山傍河的地域特点,也透露了绍兴人的灵活本性。
⑦乌篷船,天下闻名。它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鱼人的家。因此,对于行舟者来说,客栈通常是多余
的,但他们需要戏台。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成为它们真正的停泊之地。所有的河道,都将
通向戏台。这意味着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因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
所有人的情感,也都将在戏台前交叉。
⑧这些戏台,既是地理上的制高点,也是心理上的停泊地。在弯曲的河道上,戏台有节奏地错落着,
与水上生活的节奏相呼应,在行舟者的前方出没,安放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夜晚。
⑨在鲁迅所有回忆绍兴的文章中,故乡常成为对中国乡土愚昧落后的负面象征,显现出一副阴冷、灰
暗的质感,如一块均质的岩石,无法穿透,所以在著名的《故乡》一文里,他断然表明了自己对于“故乡”
的态度:“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唯有戏台却是
为数不多的例外——在风雨如磐的故园,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于是有了
这样的文字:“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
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
绿绿地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⑩鲁迅对故乡戏台的描写,为鲁迅的故乡记忆保留了最后的一丝温情,让我们看到这个横眉冷对的战
士,心底并没有失去对故土的那脉温情,这脉温情就伴随着夜里的那场社戏,照亮了鲁迅的记忆,也照亮
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透过鲁迅的目光,无数中国人看见了那座戏台,“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
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
筋斗……”
四
⑪当年和鲁迅一起看过社戏的人们,后来都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我们只知道鲁迅从人群里走出,
去了日本仙台、北京、广州、上海。很多年后,他也变成了戏。
⑫曲终人散,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戏台上的风流俊雅,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
的船影。狭长的石板路、层出不穷的石桥、悠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只不过没有人把他
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无从得知而已。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变成
遗传基因。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翻覆颠
倒。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戏台下的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
都是他们的唱词。
(取材于祝勇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旗的一项是()
A.懑算出无限的风流演绎:铺陈,展现
B.让人相信它的卷般轻盈:轻巧,优美
C.在银幕的正反面往返穿梭穿梭:穿过,穿越
D.戏台有节奏地箱落着错落:交错地排列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乖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自然段运用排比句式,写出了水上戏台在绍兴是标志性的建筑。
B.第一部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了绍兴戏台分布广泛和具有的悠久历史。
C.作者写乌篷船作为交通工具既连通了水上戏台,又聚合了看戏的陌生人。
D.鲁迅笔下的故乡是阴冷灰暗的,但对戏台的描写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温情。
19.请从修辞方法和加点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上匕起彼依。我想,假如当年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然如无数朵焰火
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镇官承宴。
2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第⑧中“这些戏台,既是地理上的制高点,也是心理上的停泊地”这句话的内
涵
【答案】17.C18.C
19.①将戏台同时开演比喻成无数朵焰火绽放,从视觉上形象生动地写出戏台上演出的精彩纷呈。
②“此起彼伏”从听觉上写出夜晚戏台开演的热闹场景。
③“感官盛宴”写出戏台上的演出给观众们带来的美妙享受。此句具体形象地写出绍兴人对看戏的热爱和
戏台演出的盛况,极富表现力。
20.①“地理上的制高点”指水上戏台凌驾在河面上,高出河面、地面,在空间上成为制高点,以便观赏;
②“心理上的停泊地”指戏台聚合了所有的陌生人,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交融;
③水上戏台满足了人们爱看戏的心理需求,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之处。这句话写出了戏台在绍兴人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C.“穿过,穿越”错误,“十分乐于在银幕的正反面往返穿梭”的意思是,“我”频繁地在银幕的正反面
来往。所以这里的“穿梭”是形容来往频繁。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乌篷船……既连通了水上戏台,又聚合了看戏的陌生人”错误,应是乌篷船可通向戏台,戏台聚合了
陌生人。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此句具体形象地写出绍兴人对看戏的热爱和戏台演出的盛况,极富表现力。
“假如当年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然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戏台同时
开演比喻成无数朵焰火绽放,以“无数朵焰火的绽放”从视觉上形象生动地写出戏台上演出的精彩纷呈。
“此起彼伏”的意思是“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连续不断地发生”,这里是说悠扬婉转的唱腔连续不
断的传来,这是从听觉上写出夜晚戏台开演的热闹场景。
演出让观众的视觉、听觉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给观众们带来的美妙享受,“感官盛宴”一词将这种体会
表现的准确而生动。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首先,“既是……也是……”强调了戏台在绍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此外,依据“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以减轻水流的冲击,也有
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无论水上,还是岸边,人们都可以同时欣赏同一出戏”可知,“地理
上的制高点”指水上戏台凌驾在河面上,高出河面、地面,在空间上成为制高点,以便观赏;
依据“所有的河道,都将通向戏台。这意味着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因为所有的陌生
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所有人的情感,也都将在戏台前交叉”“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
成为它们真正的停泊之地”“在弯曲的河道上,戏台有节奏地错落着,与水上生活的节奏相呼应,在行舟
者的前方出没,安放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夜晚”可知,“心理上的停泊地”指戏台聚合了所有的陌生人,使
人们的情感得以交融;也指。戏台满足了人们爱看戏的心理需求,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之处。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语言基础运用(6分)
2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纵观人类发展史,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兴则文明兴。②实践一再证明,杀鸡取卵、多羊西季的发
展方式走到了尽头。③中国所走的以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路径。④生态环境保护,归根结底是广泛而深刻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⑤建设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那第相或的社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依靠改革、依靠法治、依
靠科技推进转型升级。⑥坚持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整治不利于群众生命健康的环
境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腾笼换鸟”。
(1)下列说法不乖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画线的两处互换位置,衔接更恰当。
B.②句中加点的四字成语书写错误。
C.⑤句中的“相辅相成”不能换成“息息相关”。
D.⑥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
(2)不改变原意,把③句画横线的部分改写成一个有主谓宾的句子。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1)D(2)中国所走的路是以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表达效果、词语书写、成语和语病的能力。
A.正确。论述过程中应该是先兴后衰,先有文明兴起,再是文明衰落。故互换更恰当。
B.正确。“竭泽而鱼”的“鱼”应为“渔”。
C.正确。“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
系非常密切。语境意思是要建设“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两方面要协调好,配合好一起发展的社会,故“息
息相关”指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协调、配合发展社会的语义。
D.错误。成分缺失,在“突出”前面加上“解决”。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改写成主谓宾结构的长单句,先找到句子的主语即“路”,句子是对“路”进行说明阐释,所以可将“中
国所走的”“以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作为“路”的定语,选择“……路
是……路”的句式进行表达。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题,按要求作答。
22.进入高中以来,同学们对新校园已经非常熟悉,请你向大家介绍校园的一处景观,突出其特点和功用。
要求:特点突出,语言简洁。不少于150字。
【答案】凤凰树生长在操场的西南角。它长得挺拔茂盛,扁圆形的叶子,一串串、一层层,长得密密麻麻,
整棵树像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夏天,凤凰树开花了,朵朵灿烂的大红花挂在枝头上,给校园增添了亮丽
的色彩。我们在凤凰树下看书、做游戏、玩耍和上体育课,感到那么惬意。凤凰树,我们感激你对我们的
陪伴和爱护,你是我们心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描写类微写作
审题:本次习作要求向大家介绍校园的一处景观,突出其特点和功用。“景观”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
人工的,但要有特点,有功用、价值,这就涉及到描写。比如可以选择校园里的树作为写作对象,在写之
前要先好好想想校园里的你最熟悉的是哪种树,它有哪些特点,如它的树干、树叶、树上的花、果实是什
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如果它的花叶或果实可以食用,其味道是怎么样的。最后还要写到树对同学们
的作用。
写作思路: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校园里的凤凰树,介绍它生长的位置,抓住其树身、树干、树叶等描写树
的外形,然后介绍它美化环境、遮挡炎热、陪伴同学们成长的作用;最后要表达出对树的感情。
23.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中说,“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
联系现实生活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不少于150字。
【答案】我认可费孝通“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这一观点。在乡土社会这一基层上,“语言”似乎就可
以代替“文字”的所有功能了。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的格局上,熟人社会的面对面亲密接触和在同一生
活定型中的生活,都使得人们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生活的需要”。只有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的基
层发生了变化,到了需要文字辅助时才能下乡,否则无用“文”之地。所以我认可费先生的观点,对于注
重口头交流的乡下,当下有语言足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题目要求表态是否认同观点,首先应该表明同意或者不同意,再展开论述。论题是《乡土中国》中
“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是否认同,表明态度之后,要给出理由。此时就需要考生对《乡土中国》“文
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两个章节的内容比较熟悉,表示认同的即可利用书中的信息(阅读体验)来
应答,不认可的可以依据自己的判断(现实生活)做出论述。
写作指导:以认可的观点为例,在“文字下乡”一文中,作者指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乡民们生活
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联系都是很频繁的,并且时常处于面对面的直接性的沟通交流
中,这就使得作为人类交流沟通媒介的间接载体一一“文字”在乡土社会处于一种非必要状态,从空间上
对该问题进行了说明。而在“再论文字下乡”一文中,作者指出“文字”作为一种经验和知识的传承媒介,
在乡土社会“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的特质下,也不能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通过对“记忆”
的强调和“代代相传”模式的阐述,从时间上,说明了乡土社会绝非必要“文字”。总结两章,我们可以
看到,文字的发生和使用也有其特殊的背景。在乡土社会这一基层上,“语言”似乎就可以代替“文字”
的所有功能了。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的格局上,熟人社会的面对面亲密接触和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的生活,
都使得人们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生活的需要”。以不认可的观点为例,可以从即便在乡村也需
要文化的传承和与外界交流的需要等方面否定“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的论点。
24.请以“青春”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不少于150字。
【答案】
青春
青春是一朵盛开的花,在清晨的阳光中绽放。它的芬芳酒满了整个世界,让人心醉神迷,陶醉其中。
青春是一首悠扬的歌,在微风中轻轻飘荡。它的旋律动人心弦,让人陶醉在美妙的音符之间。青春是一本
翻开的书,记载着我们的成长和梦想。每一页都是珍贵的记忆,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青春是一场无尽的
旅程,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它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追逐梦想,不畏艰难,迎接未来的曙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抒情类微写作。
审题:明确题干要求,以“青春”为题,可把青春美好的一面作为写作的重点,可先设置关键词“青春是
花”“青春是歌”“青春是首诗”“青春是书”“青春是旅途”……作为关键词。围绕审题后划定的关键
词,从关键词的角度出发,抒发对青春的赞美和感悟。如以“书”为例,是记载奋斗的历程,写着充满梦
幻和理想的未来,它珍贵,让我们铭记一生,受益一生。这道作文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青春”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意义的度过青春,成长为一代有为青年。故而要直面自身的发展和时代主题、关心国家
和民族的发展,关注自身成长、传递正能量,书写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写作思路:以“青春”为题写,可以展开想象,描写盎然的春景,以此彰显青春的魅力;赞美青春的活力,
想象活力四射的青年人的美好状态;或者通过青春短暂和可能遇到的困窘,表达对青年的鞭策和激励,凸
显于困境中走出后的奋力前行。最后升华对青春的认识,鼓励大家珍惜青春、有为青春,用最美好的年华
成就自己,为将来服务社会和国家奠定基础。以抒情来结尾,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使语言生动,情感
真诚。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造:题,按要求作答。
25.根据要求作文。
怎样对待学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乐”的重要性;韩愈说
“学海无涯苦作舟”,强调了“苦”的必然性。你如何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
请以‘'学习苦乐之我见”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学习苦乐之我见
读书学习虽苦,但是乐在其中。
在人生的旅途中,“苦”“乐”本是挛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也是如此,在辛
苦求知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则是一串欢乐的音符。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苦中有乐,苦中求乐。”学
习中有苦也有乐,先苦才能后甜。
韩愈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强调了“苦”的必然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那含辛茹苦的
“耕耘”,哪能有甜蜜的收获?
知识的海洋原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扬起奋发的风帆,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种植桑黄方法
- 电缆线购买合同 购买电线合同
- 短视频创作者与经纪公司2024年度合作协议
- 2024年度金融投资与理财服务合同3篇
- 泵车租赁协议
- 二零二四年农业科研基地草坪除草合同
- 电梯维修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电梯门系统升级与改造合同3篇
- 玻璃容器生产与销售合同(04版)
- 二零二四年度设备采购合同
- 第一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记录
-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公务员
- 《人文地理学》课件
- 酒店客户服务:如何处理紧急情况和应对危机培训课件
- 老年人冬季预防呼吸道疾病
- 2023银行业经营战略报告-存量时代的用户洞察与增长机会-2023.11
- 推动医生专业素养的继续教育计划培训课件
- 景区马场应急预案
- 健身器材采购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 后进生会议:扬起风帆向前进
- 隧道劈裂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