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东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宋词的文化品格①词这种文体也走过一条从发生、发展到衰亡的道路。②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________”的别名,则强调词的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③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云;“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文中“曲子”即指燕乐。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日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也。”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④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难以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要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情感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人间词话》)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⑤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它除可供文人案头欣赏外,宛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也是一种普遍的方式。词演唱时的听众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市井中人,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当然,除字句易于听懂而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即将失去其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案头文学——恰如词在宋以后的遭遇那样。⑥两宋商业发达,使士林文化与市井文化有了碰撞交融的机会。北宋柳永长期混迹于歌楼妓馆之中,与下层市井细民接触频繁,他的词不同于与他大约同时的晏殊与欧阳修等人的作品,就因为柳词明显带有两种文化互融的痕迹。柳永作品中的一些较为俚俗的词作,市井味道就相当浓厚。因而也得到当时市民阶层的广泛欢迎,从而有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的普及。⑦由于宋词的创作有相当一部分不局限于案头欣赏,而是要在瓦子勾栏演唱中博得各色人众的喝彩,这就要求词写作须即事言情、直抒胸臆,避免过多的跌宕起伏与别有寄托。只有通俗流畅的词句,才能令演唱者得心应口,并能令以市民为主的广大听众舒心适意。然而在宋代也有一些文人填词并不顾及市民的审美情趣,而仅是将词作为自娱的手段,这就使词向另一个方向——文人化或雅化的道路上发展。③宋词具有文化品格的双重性,它既属于士林文化,又属于市井文化。而后一种文化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杠杆的,充满了活力,宋词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放射出空前绝后的耀眼光芒。3.在第②段划线处填空:至于“_________”的別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4.结合文意,给“燕乐”下定义(40字以内)燕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简要概括宋词受到士林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与诗的特征迥然不同,这就奠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B.第②段引大量文献资料,意在说明,宋词是伴随着唐诗的消亡而产生的新的诗体。C.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宋词比诗更能表情达意和反映社会生活,作者对此深表赞同。D.词受演唱者或吟咏者青睐,是因为词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并且表现形式灵活多样。7.简述宋词中的市并文化特征。参考答案:3.曲子或曲子词

4.燕乐是隋唐时代传入中土的西域音乐,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的与雅乐对立的俗乐。

5.(1)词是由诗嬗变而来的,而诗主要是文人所作;(2)随着商业的发展,士林文化与石井文化发生了碰撞,文人(如柳永)参与了词的创作;(3)一些文人把填词作为自娱的手段,使词向文人化或雅化的道路上发展。

6.D

7.词在发展初期是与俗乐相配的歌词;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句法参差,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更适合表达复杂的感情(或“诗庄词媚,词更适合表达复杂的世俗情感);词的语言大多浅显易懂(或比较口语化),容易被大众接受和理解。【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原文中“……别名,则强调词的音乐属性”,所填写内容应该和音乐性相关,结合原文“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曲子’”即指燕乐”,可以得出答案。【4题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考查内容是下定义,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既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在此题中,先筛选信息,“燕乐即俗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然后把“燕乐即俗乐”作基准句,再将其他句子中的内容作为修饰成分加进去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简要概括宋词受到士林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然后浏览文本,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概括。“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可概括为(1);“两宋商业发达,使士林文化与市井文化有了碰撞交融的机会”可概括成(2);“在宋代也有一些文人填词并不顾及市民的审美情趣,而仅是将词作为自娱的手段,这就使词向另一个方向——文人化或雅化的道路上发展”可概括为(3)。【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从第一段“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可以看出该项错误;B项,第②段的资料意在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爱园词话》云:“……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亦可知,词产生的时候,诗已经与音乐脱离了,并非是诗本身消亡了。C项,王国维概括了诗与词不同的文体特征,并未比较两者优劣。词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度方面不如诗。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简述宋词中的市并文化特征”,然后浏览文本,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作答。根据文中“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演唱时的听众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市井中人,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当然,除字句易于听懂而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考生结合以上信息概括作答即可。2.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问题。高手吴宏庆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还有什么东西?”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五十万?”“五万!”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什么?”帅子跳了起来。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19.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土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B.小说中“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掩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土方当时紧张的心理。C.帅子故意不买李土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土方的下怀。D.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0.请简要概括小说中李土方的形象。21.有人认为,将小说的最后三段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9.C

20.①外表普通,长相土气;②狡诈,富有心机,善于伪装自己;③制造赝品水平高。

21.观点一:不能删去①从内容结构上看:最后三段借大师的话交代了事情的原委,点出了帅子的失误所在,与第一段内容相互照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②从主旨上看:这三段文字在小说中画龙点睛,使小说的主旨更加明确;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对帅子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生动。观点二:可以删去①从结构上看,加上这三段,使小说不够含蓄,显得过于直白,如果删去,就给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②从主旨上看:删去后使小说的讽刺意味更加明显;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没有这三段的动作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已经很丰满,讽刺性也已经达到了。【1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等。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A项“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正确,而“自愧不如”原文没有相关表述;B项“细致地刻画出李土方当时紧张的心理”错误,紧张这一细节是他装出来的;D项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如“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故选C项。【2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应该根据作品对这个人物所作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以及其他相关叙述性语言进行分析。其实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应该紧紧围绕“李土方的形象”这一中心问题,即他个人具有的内在、外在的特点特征,“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以及卖古玩时候的表现,可知他外表普通,长相土气,狡诈,富有心机,善于伪装自己,制造赝品水平高;然后分条概括。【2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答案并不唯一地探究试题,组织答案应从删或不删对揭示小说主题、表现人物性格、完整故事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展开分析。根据自己的想法,比如,若认为不能删去,则可从小说结构上、小说主旨尚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等方面展开分析,若认为可以删去,也应从这三个方面谈出理由。如认为不能删去,则说明这三段在结构、人物塑造和主旨刻画上起着作用。比如,结构上,“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借大师的话交代了事情的原委,点出了帅子的失误所在,与第一段“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内容相互照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塑造上:“帅子跳了起来”等,对帅子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生动:主旨上:“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在小说中画龙点睛,使小说的主旨更加明确。反之认为不能删掉,也从这三个角度回答。3.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怀念乡村春节冰客①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因为搬了新家,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市区过的。②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亮出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尽情地燃放,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而到了零点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还不过瘾则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比拼贫富的架式。仿佛那就是财富、身份甚或地位的象征,那火药味十足的鞭炮声已经弥漫着比拼的气势。听着这些杀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这早已失去了传统意义新年的热闹气氛了,我不堪与他们比拼贫富贵贱,也丝毫没有比拼的念头,我就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平民,在城市平凡地生活着,不与人争。那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使我不由得又回想起了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乡村春节。③乡村春节是我永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虽然那时的乡村很穷,童年的我们总是日日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这样好改变我们贫穷的味口,可以狼吞虎咽地饱食大鱼大肉。尽管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那个年代并不富有,但春节,大鱼大肉必不可少。就在团年的鞭炮声还没有响起,大人们还在忙年的时候,我们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们自然会三五成群地带着一些鞭炮,去寻找我们的欢乐。那时的鞭炮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顶多只是买上一两封小鞭炮,然后拆开一个一个地放,既经济实惠,又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只有那些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稍微有钱的人的子女们才会偶尔放一些冲天炮或是烟花,那才算是当时的“高档产品”,也会令众多的小伙伴艳羡。④而团年时分,每家的鞭炮不过一封,长的万响,短的百响、千响,家境稍差的甚至连放鞭炮这一形式也省略了。在今天这个鞭炮声震天的新年气氛中,似乎少了年少时那种放鞭炮的欢乐。除夕夜里,村民家家必要放鞭炮,毕竟难得一年啊!都期望通过这一欢乐的形式带来来年的好景象。⑤除夕夜虽然没有月亮和星星,在乡村更没有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必要悬挂一盏门灯,哪怕在没有用上电的日子里,挂一盏点燃煤油的马灯,也要照亮乡村的年夜。那时,我们一群孩子们自然会怀揣一盒火柴、一封鞭炮,游走于年夜里,游走在各乡邻家中,寻找小伙伴,燃放鞭炮。春节大家相互串门拜年,这时无论小孩单独行走,还是有大人在场,厚道纯朴的各个农家必是一视同仁,端出令小伙伴们欢喜的苞谷花、红薯丁,让小孩们吃;大人们则每到一家,必要端上三五个凉菜,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欢声笑语荡漾山间。⑥如今这乏味的城市年夜,人们除了在鞭炮声中展示自己的富有之外,防盗门一关,各自在家中海吃山喝,既不知道对面的人家姓甚名谁,也不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来自何方,更别说串门了。⑦虽然城市这种过年的方式已沿袭已久,谁也无法改变,但我这个过惯了那种朴实的乡村春节的乡下子民,没过正月初二,我就携妻带子,再回到属于我的乡村,去寻找和体味乡村那种让我永生难忘的春节。(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14.第①节交代“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市区过的”,在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

15.在作者眼里,城乡春节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请概括作答。(4分)

16.文章结尾画线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17.本文以“我”为视角构思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探究。(6分)

参考答案:14.①照应文题,点出怀念乡村春节的缘起;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对照描写城乡春节的不同情景打下伏笔;③与结尾“没过正月初二,我就携妻带子,再回到属于我的乡村”相呼应。(每点1分;三点全答对,4分)15.①燃放的种类、心态等不同;②表现出的人际关系不同;③带给作者的感受不同。(每点1分;三点全答对,4分)16.①对繁华喧嚣的城市春节的厌烦之情;②对清贫、淳朴的农村春节的怀念和向往之情;③对传统节日日渐衰微的无奈之情。(每点2分)17.①以“我”为视角,描写如今城市春节的情景,更具真实感;②以“我”为视角,比较城乡春节的不同,使结构衔接更自然,行文更流畅;③以“我”为视角,叙述儿时亲历的农村春节的情景,更能突出对农村春节的怀念之情;④以“我”为视角,更能凸显传统文化亟待回归,人情不应淡漠的主题。(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注】①尚食:官名、官署名,掌供奉皇帝膳食;此处指御厨。②上医使者:御医。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轻视

B.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让:责怪C.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除:任命,授官D.及还,摄吏部尚书

摄:代理,兼理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悠然独酌,众异之

②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③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④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⑤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③⑤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B.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C.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5分)译文:

(2)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5分)译文:

参考答案:4.C除:台阶、官阶5.D(①不为他人理解的表现;④岑文本的评价;⑥忠君)6.B(A马周是无可奈何之下去长安,并不是去做官;C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D太宗亲自为马周调药。)7、(1)(马周)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就向西走,在新丰住了下来,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

(采分点——补主语1分;感激:悲愤/气愤/愤怒,古今异义1分;西:向西走/向西行1分;不之顾:不顾之,宾前1分;句意1分。)(2)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驾临)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

(采分点——病:患病1分;幸:驾临/到…去1分;胜:优美的/美好的1分;构:建造;句意1分。)文言文翻译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行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5.阅读《鸿门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8.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为击破沛公军B.荆轲有所待,欲与俱C.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xiǎng

B.范增说项羽曰:shuōC.好美姬:hào

D.沛公欲王关中:wàng参考答案:8.D

9.B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A项是省略句。应为“为(之)击破沛公军”。B项省略句,应为“欲与(之)俱”。C项省略句,省略主语“吾”。D项是定语后置句。“者”具有使定语后置的功能。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与辨析。B.范增说项羽曰(shuì)参考译文: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后面各题。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搜访遗逸于江南

遗逸:遗留隐逸者B.自杀者相属

相属:相连,相继C.以字呼之而不名

不名:不直呼名字D.不知其经济之学

经济:经营,管理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参考答案:4.D5.C6.B7.

(1)赵全的问题当然(原本,本来)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固”“数”“怨”各1分,大意2分(2)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操履”“旁”“旨”各1分,大意2分)4.试题分析:经济:古义是经国济民。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要注意区别。如“地方”“妻子”“非常”“约束”“于是”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济南路总管府事”“总管”是官职名,“孟頫”“元掀儿”是人名,了解了这些信息,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错,原文是: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7.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1)“固”“数”“怨”,(2)“操履”“旁”“旨”。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翻译参考】赵孟頫字子昂,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至元二十七年,桑哥派遣忻都以及王济等清理计算国家钱粮,已经征收了几百万还有几千万没有征收。这件事对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害,导致民不聊生,自杀的百姓比比皆是。赵孟頫和阿剌浑撒里交情很深他就劝说阿剌浑撒里上奏皇帝赦免天下,免除百姓缴纳的全部钱粮。阿剌浑撒里入朝向皇帝上奏如同赵孟頫说的一样,皇帝听从了他的话。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仁宗在做太子时,早就知道赵孟頫的名望,等到他即位以后,帝眷顾赵孟頫非常优厚,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士人,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看成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才能掩盖了,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的文章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

为目的创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②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

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③我们订这个方案的目的是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