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标要求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的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思想家的学说,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春秋开始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公元前475年战国开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战国结束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春秋时期(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东周注意:一般认为东周包含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其时间起止与孔子编订鲁国史《春秋》时间相当得名;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这一时期主要的诸侯国之间不断相互攻战而得名。春秋战国时间轴结合以下材料,思考这一时期政治局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战于繻葛……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左传·桓公五年》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论语》王室衰微权力下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前770平王东迁680齐桓霸业546弭兵之会510吴越争霸476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时期前475422李悝变法221战国时期403三家分晋379田氏代齐379吴起变法356商鞅变法各国称王318合纵攻秦256秦灭东周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对比两张图,你能得出哪些信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比春秋时期要少;战国时期修建了长城;从春秋到战国,靠近中原地区的一些民族消失了。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华夏认同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戎狄蛮夷更先进,自称“华夏”。华夏与蛮夷的区别,不是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夏文化。在频繁的往来与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后,戎狄蛮夷逐步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更多新鲜的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天子诸侯北狄南蛮西戎东夷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华夏观念的影响1.促进民族融合2.有利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认同3.为多元一体格局奠定基础4.有利于国家认同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问题:相比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国家版图日益扩张,战争规模和烈度日益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

春秋时大国作战主要是为了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并不倾全力而战,作战时讲究阵形、程序、礼节,多少带有“文质彬彬”的色彩。因此其作战规模也比较有限,大战用兵不过万人左右,一二日即决出胜负。战国的作战则大多是为了歼灭对方主力,予敌军以毁灭性打击,“文质彬彬”的色彩完全消失。各国“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者数岁”,作战规模明显扩大。如战国后期秦赵长平之战,相持三年始决出胜负,赵军被俘杀40万人……战国战争动员之广、杀伤之重远非春秋所及。——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唯物史观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变革1:新工具铁牛;变革2:大水利工程;变革4:私田大开垦;变革3:新劳动形式;变革5:新社会阶层。问题:农业革命如何引发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变革?变革6:工商城发展。(一)经济发展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根据左侧材料,归纳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会带来什么影响?1、城市涌现;2、富商涌现;3、金属铸币涌现。影响:加强各地经济联系,促进政治统一。问题:农工商经济大发展和政治变革有何关系?它是如何瓦解旧制度的?(一)经济发展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铁器牛耕问题:农工商经济大发展和政治变革有何关系?它是如何瓦解旧制度的?私田开垦井田瓦解私田增多工商发展贵族衰落地主农民商人三家分晋王公衰败百家争鸣分封宗法礼乐井田内改革变法儒道法墨破旧立新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郡县军功法治私田外争霸兼并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控制百姓;控制思想;重农抑商;增加人口;1.令民为什伍连坐。不告奸者腰斩。2.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3.燔诗书而明法令。4.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5.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6.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7.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8.集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土地私有;军功受爵;设立县制;思考:1.变法废除了哪些旧制度?2.变法哪些内容说明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上层建筑?3.贵族、地主、农民、知识分子对变法的态度?4、变法如何促进富国强兵?(二)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十年:行法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俗日败。……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秦人富强,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二十年:车裂商君……遂灭商君之家(前338年)百年: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前260年)灭周,迁九鼎于咸阳(前256年);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百五十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前206年)。思考: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有哪些?(一分为二看待。)(二)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及“五经”,其言论被编为《论语》。背景理论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社会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论语·季氏篇》

1.孔子的思想三.孔子与老子“仁者爱人”仁礼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克己复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民本

思想仁治德治礼治政治及伦理思想(代表奴隶主贵族的阶级立场。)1.孔子的思想三.孔子与老子山东曲阜孔子陵“有教无类”孔子首倡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即教育为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1.孔子的思想三.孔子与老子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观哲学观政治观天地万物的本原是“道”。朴素的唯物史观:追求天人合一。

朴素辩证法思想: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上

水水

争老子,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生于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著有《道德经》,是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名篇。2.老子的思想三.孔子与老子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提高01经济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02政治03教育04阶级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私学的兴起使教育逐渐普及和平民化造就了一大批阅历丰富和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招揽人才,

“士”们希望实现用自己思想治国理政的愿望。百家争鸣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背景四.百家争鸣21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反对兼并战争荀子战国隆礼重法;君舟民水;性恶论;制天命而用之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道家庄子战国齐物;逍遥;乐天安命法家韩非战国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兵家孙膑战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阴阳家邹衍战国相生相胜;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2.代表四.百家争鸣22【思考】百家争鸣中,观点各异,彼此论战辩驳的各派有没有共鸣?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材料二:(魏王)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孟子》材料三:他们的思想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他们具有共同的政治责任感,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们直面现实的苦难,积极逆挽世运,以图天下大治。——桓占伟《百家争鸣中的共鸣—以战国诸子“义”思想为中心的考察》2.代表四.百家争鸣

北纬30度轴心时代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0102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3.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