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劝学》《师说》比较阅读——闻先师之言,悟学习之道(二)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020QJ10YWTB043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劝学》《师说》比较阅读——闻先师之言,悟学习之道(二)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8月第1版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华雨北京市十一学校指导教师史建筑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说”的文体知识、时代背景等信息,掌握重点字词和文言句式,背诵第1段。2.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文章正反对比的论证结构,学会有破有立的论述方式,提升写作的逻辑性和说服力。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师者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重点:1.带领学生学习文章正反对比的论证结构,深入理解和有效运用破立结合的论述方式,提升写作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和有效运用破立结合的论述方式,提高论述类写作的能力。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分钟导入同学们好!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儒学大家荀子之口,对学习的重要性“学不可以已”有了初步的感知,对比喻论证的用法、连续设喻、对比设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我们会发现,通常一篇文章不会仅仅使用比喻论证来论述观点,还会用到其他的论证方法,即使是以比喻论证见长的《劝学》,也大量使用了对比设喻的方法,这个“对比设喻”就同时使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方法来支撑观点。那么,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师说》中,对比论证的使用就更加凸显了,而且《师说》中也谈论了不一样的“学习之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将眼光从遥远的先秦拉回,一同进入中唐时期——韩愈的《师说》。10分钟环节一:背景简介与字词梳理1.《师说》、韩愈等背景信息。《师说》,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强调文章应当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体文,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任教。应当说,有这样文思才华、政治地位的韩愈,做一篇《师说》,就是关于“求学、为师”的论说文,应当很常见或者很容易。但是,在当时的风气下,韩愈做这篇文章实则是勇气之举。这是因为,唐代仍在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学习。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他的好友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大意是说,当时的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从师,甚至听说“师”或者“从师”都哗然大笑,只有韩愈不顾世俗,招收后学,招致世人怪异的目光和无情的谩骂,韩愈因此甚至得了一个“狂妄”的名声。由此可见,无论是大张旗鼓地进行古文运动,扫清六朝靡靡之风,还是写下《师说》《答窦秀才书》《答李秀才书》《答尉迟生书》等一篇论述从师或者给予学生谆谆教诲的佳文,“抗颜而为师”,韩愈虽然顶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仍一往无前,是难能可贵的“勇士”、真正的“大夫”。那我们来看一看,韩愈在他的名篇《师说》中究竟说了什么,又是如何来说的呢?2.释放《师说》小测答案,并对其中可能出现错误的高频字词和语句进行重点讲解。上节课的作业即《师说》小测,相信同学们已经完成了。那么,我们先对照答案,梳理重点字词和文意。明确:读音上,“或不焉”的“不”应读fǒu,因为这是一个通假字,“不”同“否”,所以读音也相应变化。实词方面总体不难,按照课下注释理解即可。虚词上,最需要注意的是虚词“乎”。“乎”比较常见的义项在本文中均有体现,如“生乎吾前”,“乎”是介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也是介词,比,这句的意思是“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就早”;“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是表达反问的语气词,这句中另一个明确表示反问的词是“庸”,意为“难道”,这句的意思是“哪里知道(计较)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其皆出于此乎”,“乎”是表达推测的语气词,“大概都出于此吧”。最后翻译的两个句子看起来简单,但其实重点的字词是很密集的,需要我们多多关注。(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会断句,有人向老师学习,不能解决疑惑,有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地方。这里出现两个宾语前置的句子,“之”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需要格外注意。好的,请大家最后再整理下文本内容,熟读了文本之后,就能够很快地把握住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轮廓了。17分钟环环节二:文章结构梳理《师说》读起来似乎没有《劝学》那么明晰,好像它的逻辑有些跳跃,但实际上只要我们抽丝剥茧,还是能够很清楚地发现其中暗藏的线索和观点。《师说》中“说”是杂文文体的一种,属于论说文的一种,这种论说文常常使用破立结合的方式来展开论述。我们先看看《师说》这篇文章是先破,还是先立? 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话很有意思,韩愈不说“学者必有师”,而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其实有些深意,这和我们前面论及的当时“耻学于师”的风气形成映照,有暗讽当下风气不良的意思,也用古人的好学之风来为全文的论述理据加码。后面一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一句判断句。判断句,常常是用来下定义或者讲概念、讲道理的句子,这里就是给“师者”下了定义。什么样的人是“师者”呢?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这里韩愈给了一个较大的范围,不是专门职业的教师才称之为“师者”,而是只要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都可以称为“师者”,这就为后面“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做好了铺垫。接下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句有个反问句?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惑呢?但是有了疑惑却不向人求教,那些疑惑终究无法得解。韩愈说,我理解你的无知,但是如果你无知而不学习,这就是要受到批评的了。所以,这句话阐释了学习的原因,也是学习的动力。综上,因为自古代开始,想要求学的人都有老师,因为人生有惑需要求解,因为师者是那个能够解释你疑难问题、传授道理的人,所以,我们不需要在乎年龄差别,不需要在乎阶级地位的悬殊,只要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师者存在的地方。由此,我们可以基本勾勒第1段的概况:师者的历史师者的作用师者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者的必要性任务1:完成《师说》破立分析对比表第一段是“立”的部分,还是“破”的部分呢?是“立”的,可以说韩愈先在概念、作用、标准的“立”上面下足了功夫,站稳了脚跟,接下来的第二段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他开始有破有立了。老师先不做分析,你们自己先尝试构画一张破立分析的图表。组别对象对比点现状对从师的态度和做法结果1古之圣人今之众人23提示:这张表其实已经给了一些信息,比如大约有3组正反对比的对象,作者分别对他们的现状、他们对从师对态度和做法、他们的结果进行描述。大家尝试来填写下,时间5分钟。好的,时间到!我们一起来看示例的答案:组别对象对比点现状对从师的态度和做法结果1古之圣人出人远矣从师而问圣益圣今之众人下圣人远矣耻学于师愚益愚2(今之众人)于其子句读之不知,师焉择师而教之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今之众人)于其身耻师惑之不解,不焉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明确:(表格内容的阐释略)从这张对比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作者非常直观地给我们展示了“从师”和“不从师”两种人完全不同的结局。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做法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差异,揭示出本质,使文章观点应当从师更有说服力,这也就是破立结合的对比论证的魅力了。从整体来说,第2段属于“破”的方面,反面说理为主,这也就与第1段以正面说理形成了对照。第三段: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问:第三段使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呢?明确:举例论证。举了圣人孔子的例子,不仅有孔子从不同老师的事实例证,还有孔子的语言,这又属于引用论证了。虽然论述文字很少,但十分有力。无论是举实事,还是引言谈,都能令人心服。最后,作者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专业有专攻”作结,既是对前面有关从师学习态度的申述,也是对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新概括。这一思想对当下师道之风的衰败、甚至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闪光的教育思想和学道思想。那这一段是“破”还是“立”呢?很明显,它是“立”的。第四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这段其实是交代了写作的目的,为了鼓励后生“不拘于时”,愿意从师,作此篇以示嘉奖。从表面上看,《师说》是为了鼓励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学“古文”而作的,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给予韩愈发表议论的一个契机。全文论证严密,说理透辟,是一篇深思熟虑的作品,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师生之间的往来赠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分钟环环节三:对比论证梳理回顾《师说》的整体布局和论述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师说》也有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但是最核心的论述方式就是对比论证。不仅段与段之间“破立结合”,第2段的段内也有明确的“破立结合”。总结起来,大致如下:8分钟环环节四:对比论证方式写作练习练习1:请尝试使用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对比论证逻辑自洽,选择的对比双方合适恰当,能够论证所论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前有清王朝中晚期盲目自信,实行闭关锁国,拒绝对外交流;后有崇洋媚外甚至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群体,他们并未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彻底否认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二者终归无法长存,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还未深入学习、参透本质,便一意孤行刚愎自用,而这些片面的误导信息最终只会导致走向不归路。反观随后的五四运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大量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并由此引入“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引领思想的进步,中西文化便能够就此有选择地进行互鉴互融,中学为主西学为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新时期的中国方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教师总结:这两节课中,我们通过了解荀子和韩愈两位大家给我们就学习的重要性、从师的必要性、学习过程中态度和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也重点讲解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和论证作用。1分钟作作业布置作业:1.整理《劝学》《师说》中涉及的所有学习观。2.挑选从《劝学》《师说》中选择一个你有感触的学习观进行论述,请结合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论述方式来展开论述。要求结构完整,论点清晰。不少于500字。作业参考示例:《劝学》中的学习观:学习不可以停止(终身学习);学习能够提高道德修养、增长才干,实现人生的超越、改变和提升;学习应当注意吸收前人的已有成果;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学习必须有恒心、有毅力;学习必须精诚专一,找到主攻方向;学习是博学渐进的过程,贵在坚持不懈。《师说》中的学习观:从师的重要性;从师不计较地位高低、年龄大小。论述示例:学习内容是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大工种安全教育培训(建筑工程)
- 产妇血友病护理查房
- 《薛禄-胶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 社区护士家庭访视的沟通唐莹教授护患沟通护患关系
- 《女性养生讲座》课件
- 《周管理学大》课件
- 公式计算函数y=25x3+5x+arcsin9x的导数
-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课件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手术
- 探索社区背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案例宝典
- 酒店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日语真题试卷及答案
- GB/T 3280-2015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 GB/T 28655-2012业氟化氢铵
- 氧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 第一章膳食调查与评价
- GB 5606.3-2005卷烟第3部分:包装、卷制技术要求及贮运
- 工程制图 第4章 截交线和相贯线
-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培训课件
- 劳动关系协调基础知识课件
- 发动机机械系统2.0升ltg-9.66维修指南车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