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权益的分析综述目录TOC\o"1-2"\h\u19714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权益的分析综述 140271.1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利益与否的不同观点 115561.1.1司法实践中的肯定观点 1265451.1.2司法实践中的否定观点 2133911.1.3对司法实践中不同观点的分析 2316851.2企业数据的权利归属问题分析 3226231.2.1企业数据权属的不同观点与不足 3145481.2.2赋予企业数据权利的不可行性分析 5182071.3企业数据的权益归属问题分析 656151.1.1企业数据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6251801.1.2《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企业数据权益的保护 783631.1.3企业数据权益归属于被爬企业的证成 7205871.4本案中网络爬虫行为侵犯谷米公司数据权益与否的分析 8根据上文分析,规制网络爬虫行为应采取一般条款路径。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和“海带配额案”对该条适用条件的要求,认定网络爬虫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关键在于,网络爬虫技术使用者侵犯了其他企业的合法利益本文所称合法利益,是指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包括权益和权利。,并对其造成了实际损害。然而,企业数据的权利或权益归属问题未定是认定网络爬虫行为侵犯企业数据利益与否,进而规制网络爬虫行为的主要瓶颈。本章将对网络爬虫行为的对象——企业数据的权利或权益归属问题进行研究,明确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权益,实施网络爬虫行为不能侵犯企业数据的合法权益。本文所称合法利益,是指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包括权益和权利。1.1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利益与否的不同观点1.1.1司法实践中的肯定观点司法实践中,不少案例承认了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具有合法利益的观点,即未经授权而利用网络爬虫获取他人企业数据侵害其他经营者利益,应对网络爬虫行为进行规制。在“百度诉360案”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0)海民初24463号判决书;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1)一中民终7512号判决书。中,其争议焦点是360爬取百度企业数据的行为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百度认为360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0)海民初24463号判决书;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1)一中民终7512号判决书。在域外司法实践中,也可以找到肯定观点的佐证,如美国的“Ebay诉Bidder’sEdge案”SeeEbay,Inc.v.Bidder’sEdge,Inc.,100F.Supp.2d1058(2000).。法院认为,Bidder’sEdge实施的网络爬虫行为无视爬虫协议,损害了Ebay网站的数据权益,是不正当竞争。在该案中,法院认为SeeEbay,Inc.v.Bidder’sEdge,Inc.,100F.Supp.2d1058(2000).1.1.2司法实践中的否定观点从企业数据角度分析,司法实践中否定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利益的观点,以企业数据属于公开信息为主。虽然案例素材较少,在国外司法实践中也出现过思路截然不同的判决。在“HiQ诉领英案”SeeHiQLabs,Inc.v.LinkedInCorp.,No.17-16783(2017).中,法院认为领英网站上的数据是对外公开的,对公开数据进行爬取不受法律限制REF_Ref19716\r\h[11]。据此,HiQ公司对领英网站实施的网络爬虫行为,即使违反爬虫协议也不可能违背法律。基于以上观点,该案判决HiQ爬取领英网站数据的行为并无过错。相反,法院认为领英对HiQ公司实施的反爬行为违反了法律,要求领英公司对针对SeeHiQLabs,Inc.v.LinkedInCorp.,No.17-16783(2017).从网络爬虫行为角度分析,司法实践中否定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利益的观点,以技术中立原则为主。司法实践中,常见实施网络爬虫行为方以技术中立为由,主张对网络爬虫行为进行免责。这种观点从根本上彻底否定了对网络爬虫行为规制的可能性,直接忽视了被爬企业可能对企业数据享有的权利或权益,混淆了技术本身与使用行为的区别。依据该观点,网络爬虫行为不可能侵犯被爬企业的数据利益,认定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利益更无从谈起。1.1.3对司法实践中不同观点的分析司法实践中,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利益与否这一问题存在不同观点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数据的权利或权益归属问题没有确切的结论。正是因为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对网络爬虫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边界模糊,造成一种貌似同案不同判的假象。从司法实践角度看,发生损害结果是对具体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的重要判断;没有发生损害结果,也就无须考虑其他构成要件是否成立。换言之,当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不具有合法利益,无论网络爬虫技术是属于合理使用,还是恶意爬取,都不可能对被爬企业造成损害,则不构成不正当竞争。从一般条款的适用条件角度看,一般条款的三个适用条件属于一种递进上的关系。其中只有在企业享有的合法利益被非法损害的前提下,第三个适用条件即网络爬虫行为违反商业道德的认定才具有实质上的研究意义。此时,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利益与否是分析以上适用条件的基础问题。从网络爬虫行为角度而言,网络爬虫行为存在合理使用以及非法使用的情况。技术中立原则指向的对象是技术本身,并不能说技术本身中立,由其实施的行为也是中立的。当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利益时,打着技术中立的旗号宣言网络爬虫行为不具有非法性是说不通的。需要明确的是,非法使用网络爬虫技术与被爬企业的数据利益受损,这两者不能形成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实践中,认定网络爬虫行为造成损害事实的关键还是在于被爬企业是否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利益。具体而言,在于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是否享有数据权利或数据权益。然而,企业数据的权利或权益归属问题较为复杂,需要考虑不同因素。一是爬取的商业数据应当具备资产属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价值和商业收益,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二是其原始数据来源复杂。企业数据可能形成于个人信息数据、内容数据、政府数据、公共信息数据等。考虑以上因素,企业是否因其付出的人力、物力等投资而获得对企业数据的数据权利或权益值得商榷。1.2企业数据的权利归属问题分析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的合法利益,无非是数据权利或数据权益。本文先尝试对企业数据进行权利定性,假设该合法利益属于数据权利,对企业数据的权利归属问题进行分析。1.2.1企业数据权属的不同观点与不足企业数据归个人所有根据数据归个人所有的观点,在“微博诉今日头条案”参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6)京73民终588号判决书。中,如果今日头条的爬虫行为经过了用户授权和同意,其行为就不存在违法可能性。即使今日头条无视微博的爬虫协议进行强行爬取,也不会被认定为违法。另外,如果对个人数据权进一步强化,其将会演变为一种人格权,或者是一种消费者权利REF_Ref18802\r\h参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6)京73民终588号判决书。另外,在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中可以找到“数据携带权”,这佐证了数据权利归个人所有的观点REF_Ref18870\r\h[13]。根据数据携带权的性质和定义,数据平台不得限制个人数据的流转,并应当为个人数据的自由流转提供必要的帮助。根据《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中的规定,为保证数据的自由流转,数据所有权人甚至可以要求京东对其他电商平台开放自己的数据。企业数据归平台所有根据经济学中的科斯定律,谁用得好数据,数据就属于谁。比如说,在日常网购中,平台上会留有大量由用户产生的数据信息。关于其权利归属,存在三种观点——归用户所有、归平台所有或者归两者共有。因为该数据本就由用户产生,归用户所有具有合理性;又因为数据存放于数据平台,认为归平台所有也具有合理性。但是,企业平台利用这些数据并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可能性大于用户或其他主体,则数据就应当归平台所有。在对数据的利用上,平台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例如根据大量抓取的数据设计商品和网页、生成信用分等,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的价值。但是,仅仅依据经济学中的科斯定律来认定数据归平台所有,显然说服力不足,而且忽视了用户对数据的权利,并不能被大众接受。企业数据归个人和平台共有相较于前两种观点,该观点的支持者较多,在我国的司法判决中也更为常见。通常,原始数据未经过加工和处理,其所有权属于个体用户,但是对于经过分析和处理的数据或者经过数据资产化和数据价值化后的数据,归属于平台,但在流转和使用上需要经过用户个人同意。在此情形中,两者权利如何划分是一个问题。网络平台实施网络爬虫行为时,应当规定采取双重授权或三重授权。但是,要求平台与个人进行双重授权或三重授权并不适用于所有情景。例如,当平台发生产权变更时,产权变更不需要获取用户同意。2018年,多牛传媒收购人人网,其中包括对用户数据的收购,这时,用户的权益被忽视了,人人网并未征求用户同意。当然,逐一征求用户同意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并不现实。企业数据归公众所有依据数据归于公众所有的观点,互联网属于公共领域,进入了互联网的数据具有公共属性,是对外公开的数据。换句话说,数据不属于任何平台和个人所有,而是归公众共同共有。信息或数据被允许在互联网上自由发布或表达,并且,任何人都可以不经验证和授权,自由查看和获取数据。根据该观点,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并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互联网中的数据。当计算机使用者经自己的服务器传到互联网时,推定其同意数据信息的公开。数据归公众所有观点认为,将数据权利归于平台或个人,将数据权限限制于私人领域,对数据流通设置了障碍,能导致数据的垄断,不利于信息数据的发展。但该观点虽然契合了互联网公开、共享的精神,但极易并严重打击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难以实现市场良好、可持续的发展。1.2.2赋予企业数据权利的不可行性分析学界关于企业数据权利归属的四种观点,在不同情况下均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处理纠纷时难以获得统一的意见。另外,存在对爬虫数据权利归属进行类型化分析、创设新型数据权利等方案,尝试明确企业数据的权利归属,进而解决规制网络爬虫行为的法律理论基础问题。但是,赋予企业数据权利,以赋权方式对企业数据进行保护的方向并不可行REF_Ref20885\r\h[14]。10562赋予企业数据权利的障碍从权利角度讨论企业数据的权利归属问题,首先要肯定企业数据具有数据权利。这种数据权利一如民法中的物权、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或者是新创设的财产权。但是,赋予企业数据以权利并不是理想的途径,存在着诸多困难。首先是企业数据缺失权利保护的前提,即客体的确定性。数据没有固定形态,数据的公共属性决定其“分享是前提,控制是例外”。知识产权的客体表现为作品、专利技术、商标,具有固定形态,可以登记。而数据是信息的一种媒介和载体,其工具属性明显,在于增进产品质量或服务体验。另外,时效性是企业数据的特点,使其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故而难以确定数据的客体REF_Ref19915\r\h[15]。再者,即使给予企业数据权利保护,也将障碍重重。一是企业在收集、处理企业数据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企业数据的权属和流转,将大大限制、妨碍数据开发和流通的效率。二是如果给予企业数据权利保护,权利归属难解。企业数据的经济价值重在个人画像和定向推送广告,企业数据的形成有部分是基于个人信息的数据组成。基于个人信息的企业数据如果给予权利保护,其权利主体是个人还是企业难以界定。基于个人信息的企业数据和基于非个人信息的企业数据因数据来源不同,权利流转大为不同。企业数据权属给与任何一方,均会受到另一方的强烈反对REF_Ref21032\r\h[16]。如果认定共享有权属,难免限制数据的流通。另外数据数量庞大,不可能逐一授权。三是即使确定了企业数据的权利归属,数据定价也是棘手的问题。数据形态多样、来源广泛、利用方式复杂,定价问题不能一概而论。目前,基于劳动或价值选择对企业数据进行赋权,并不是可取之径。如果企业数据内含劳动,具有经济价值,那么通过拟制稀缺性,其也只可能作为一种财产性利益而获得保护,并且需要在具体场景中确定保护和自由的边界。因此,企业赋权的时机现在尚不成熟。知识产权法定原则的限制知识产权法定原则,对知识产权的种类、内容等重要方面做了严格规定,并且明确除立法者之外的任何主体不得自设知识产权。依据该原则,在对企业数据进行权利定性将受到限制。从现有知识产权体系而言,知识产权的客体和内容法定。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客体的范围已然确定,并非所有的知识产品都被划分到了保护范围。如前所述,企业数据的客体并不确定,亦不在保护范围之列。并且,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是知识产权的不同内容类型,然而企业数据无法被涵盖于以上任一种类型之中REF_Ref21032\r\h[17]。另外,对知识财产利益进行赋权,应以市场失灵为中介,建立权利保护与市场自我调节的良性关联。假设,即使缺失权利归属的认定,市场本身也能通过自我调节提供充分激励,并且有相应替代性法律进行保护,那么就不能任意创设新型知识产权REF_Ref20640\r\h[18]。显然,为企业数据设置新型知识产权难免受困于这种顾虑。知识产权法与知识产品创造者的利益息息相关,也与社会公众的利益息息相关REF_Ref20640\r\h[19]。对于其权利正当化的根据,应当充分考虑知识产品创造者和公众的利益。立法者不能轻易为某种智力创造成果创造新的知识产权类型,却可以对企业数据采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路径进行保护。故而,将企业数据定性为一种知识产权类型的权利的思路,将受限于知识产权法定原则,注定难以实现。1.3企业数据的权益归属问题分析由上文对企业数据的权利归属问题分析可知,将企业数据具有的合法利益上升为一种数据权利并不可行,可以考虑对企业数据进行权益定性。通过分析企业数据的权益归属问题,明确被爬企业对企业数据享有的数据权益。1.1.1企业数据权益保护的必要性探讨被爬企业是否对企业数据享有合法权益,首先应当明确企业数据权益具有保护的必要。大数据时代,数据极大的满足了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但同时,铺天盖地的数据使公众迷失于其中。鉴于这种情况,各行各业争相运用各种网络技术搜集并分析海量数据,并向公众推送整合过的加工数据,方便公众快速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而这种经由网络技术整合过的大数据,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大数据的使用价值,体现在承载于数据之上的信息。法律所保护的对象并不是数据本身,而是通过保护数据,实现对信息的保护,使其能被合法享有。正是由于对海量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程序,数据才得以从无到有、聚少成多、由粗至精,这期间耗用了大量财力、物力与智力。即使权利保护方式不可行,法律亦应当认可这种劳动成果或利益,对企业数据进行法律上的保护REF_Ref20735\r\h[20]。如若不然,对其不加以保护,任由公众获取和使用,反倒是一种不正常的思维逻辑。另外,对企业数据进行权益保护,有助于企业对数据产品的生产和创新,将促进企业更积极主动地开放和共享数据REF_Ref21032\r\h[21]。给与数据产品创造者以权益保护不仅是对其知识产品的保护,也是对其创新活动的一种奖励REF_Ref21032\r\h[22]。1.1.2《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企业数据权益的保护如上文所述,考虑到赋予企业数据以权利的时机尚不成熟以及知识产权法定原则的限制,对于企业数据利益的保护只能另寻他路REF_Ref18577\r\h[23]。在知识产权法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法一直扮演着“作为知识产权部门法之适当补充”的角色。某种意义而言,反不正当竞争法亦是用于缓解知识产权有限保护与智力创造成果多样化的矛盾的产物。《反不正当竞争法》在适用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司法实践中,大量的智力创造成果,如商业秘密,既不能被现有知识产权实体法规制,也不属于绝对权利所保护的对象,却可以以法益的形式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寻找保护。可以说,《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企业数据利益的保护具有适当补充的功能。企业数据利益由于价值位阶较低等原因,无法上升为一种数据权利。此时,能动性地回避企业数据权属问题,将企业数据认定为一种受《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数据利益即数据权益,是最为成熟而适当的做法。1.1.3企业数据权益归属于被爬企业的证成实践中,对于尚未划分为知识产权客体的智力创造或利益必须符合两个条件,方能借助法益的形式取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一是经济价值性,即被社会需要,是可供市场交易的产品;二是劳动价值性,即包含必要的劳动和付出等投入。就企业数据而言,第一,其价值不言而喻,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的必需品,具有经济价值;第二,如前所述,企业数据的形成过程凝合了大量的劳动和付出,应当对其劳动价值进行肯定。因此,对于满足了这两个条件的企业数据,可以作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法益,成为一种数据权益,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寻求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条开宗明义,明确了立法之意。《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是市场之中的经营者利益、消费者利益以及公共竞争秩序。显然,企业数据权益属于市场竞争中对企业数据投入人力劳动和资金付出等投入的经营者,即网络爬虫行为所针对的被爬企业。1.4本案中网络爬虫行为侵犯谷米公司数据权益与否的分析对于网络爬虫行为引起的市场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闸课程设计地板计算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练习题
- 职业体验课程设计与实施
-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课程讲稿2
- 药店销售活动课程设计
- 群桩计算 课程设计
- 自动扫雷课程设计
- 物业管理行业采购工作总结
- 2024年秋季学期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3.3 海陆的变迁
- 美容美发行业前台接待总结
- 反思单元 沈括的“海陆变迁”说(习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大象版 河南专用)
-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阅读与训练主题+工匠精神(含答案)
- 装表接电培训课件
-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彩版)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三、第四单元)
- CJJT 164-2011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
- 2023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政治真题 (含解析)
- 中医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学习试题
- 胃肠减压的护理措施要点课件
- 6.2《青纱帐-甘蔗林》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