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备课课题我们关心的天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征。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了解明天的天气。准备好科学记录本。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二、探索研究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是天气的基本特征。2、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三、拓展知识四、板书五、课外拓展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天气日历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活动。2、使学生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3、学生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教学重点1、让学生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活动。教学难点1、学生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二、认识一些天气符号三、制作天气日历四、拓展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温度与气温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2、学生会做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4、让学生知道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地点来测量气温。教学重点测量教室内气温变化情况。教学难点做气温折线图的方法。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每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每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引入二、探究内容1、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四、气温的测量(1)比较每个组刚才测得的室外不同地点的气温是否相同。(2)讨论测量气温应选择室外的什么地点。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风向与风速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风吹动小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2、让学生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3、学生能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方向、风有力量。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方法测量风力的大小。教学准备师准备:(方位图、风向图)。各小组或每个学生自己准备: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1根带橡皮的铅笔、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引入1、问: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样知道起风了?二、认识风向和风向标1、师出示一个自制的风向标,介绍风向标是用来测量风向的简单装置。2、学生按照课本上自制风向标的步骤自制风向标。(操作使用)三、风速和风速等级四、全课小结五、课后拓展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降水量的测量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2、让学生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3、学生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4、让学生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重点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教学难点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准备介绍气象学家测量降水量的资料、“我们的降雨量填充图”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讲述: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二、探索研究1.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2.降水量的观察与测量3、对学生每天开展的课外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进行指导。4.云和雨的关系。(讨论:云和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三、小结四、课后拓展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云的观测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2、学生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3、使学生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难点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准备选择在天空有云的时候来上这堂课。生准备: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白纸。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1、师在黑板上写上“云”字。2、你们看到“云”字能想到什么?3、揭示课题:云的观察二、探索研究1、观察云三、拓展知识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样根据云的变化来预测天气变化的?四、板书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的天气信息。2、使学生知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3、学生会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4、让学生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的天气信息。教学难点学生会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分为风向统计和风速统计两个表)、平均降水量统计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统计天气信息(1)问答(2)对统计方法的研究二、分析天气信息(1)教师引导各组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2)学生汇报统计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三、单元后评价(1)提问:如果现在有人问你们今天天气怎么样,你们会怎么回答?(2)对表现突出的同学授予“小气象学家”的称号。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2.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的过程。3.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师备:调好的两杯干净的盐水和糖水、五个透明的杯子、水槽、食盐、面粉、沙、高锰酸钾、砂糖、漏斗、滤纸、铁架台。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引入二、探索研究1.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三、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四、过滤三个杯里的物质五、实验总结(1)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对溶解有什么新的认识?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让学生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2、通过实验学生能比较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相同与不同。3、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4、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教学准备师:玻璃杯、高锰酸钾。生:筷子、水、食盐、沙。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二、探究活动1、高锰酸钾的溶解。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三、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1)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2)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3)小结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四、全课小结五、课外拓展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之间溶解和不溶解现象。2、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3、能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现象,能通过溶解现象得到结论。4、能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学重点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教学难点能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学准备玻璃杯、胶水、洗发水、筷子、小匙、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试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引入1、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糖、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液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二、探究活动1、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1)、学生实验活动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约四毫升。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实验要求:观察它们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先轻轻搅拌一下,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它们在水中溶解了吗?(2)交流实验结果。2、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知道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度于水中。3、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4、使学生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知道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度于水中。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玻璃杯、筷子、食盐、汽水、开瓶器和注射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引入谈话: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哪么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变个问题。二、探究活动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三、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四、板书设计1、气体能溶于水中,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力与所压大小有关。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溶解的快与慢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大小、水的温度、搅拌能使物质加快溶解。2、能运用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进行相关实验。3、初步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4、能通过小组的形式对控制变量实验进行设计。5、经历对加快方糖溶解的探究过程。教学重点对加快方糖溶解的探究教学难点记录糖块溶解的时间。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勺子、水和盆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引入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提出问题: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2、分析问题,提出假设。3、设计与指导。4、学生实验活动。5、交流实验结果。6、运用控制变量的观点进一步探究。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1、思考、讨论、交流、实验。2、指导学生做糖块在嘴里溶解度实验。三、课外拓展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10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问题讨论,并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2、使学生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3、能认识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4、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定量研究的概念。5、能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定量研究的概念。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大包、小包)食盐、玻璃棒、(大、小)烧杯、水。小组观察实验用:食盐、筷子、盛50毫升水的烧杯、水槽。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引入二、探索活动(1)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1、师生讨论①这杯子是大杯还是小杯?②一杯水是多少?③这杯水是冷水还是热水?④怎样计算食盐?⑤怎样算溶解到底了?2、制订研究计划、思考与讨论。4、研究的问题: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2克一包的食盐?三、全课小结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分离盐和水的方法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减少水分,可以使被溶解的物质重新沉降出来。2、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和原理。3、能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盐的沉降”的探究实验。4、能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结晶盐。5、培养探究性思维能力。6、能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学重点增加溶液中的水分,想办法溶解浓盐水。教学难点知道减少溶液中的水分,进行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饱和盐水、玻璃棒、水、盐、有关海水晒盐的资料。小组观察实验用:饱和盐水、筷子、蒸发皿等蒸发器材、放大镜、食盐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提出问题☆出示放置在教室内的饱和溶液,小组观察现在的溶液与几天前有什么变化?☆提出问题:沉淀的白色颗粒是怎样来的,水分到那里去了?☆小组讨论分析两个问题:沉淀的盐是原先被溶解的盐,而不是后来加入的;水分是被蒸发了,而不是人为倒掉了。☆进一步提问:白色颗粒的沉降与水分有关吗?2.提出假设:白色颗粒的沉降与水分的减少有关。3.小组设计实验。4.交流指导。二、讲解酒精灯结构与使用。三、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四、讨论☆在水蒸发的过程中,盐会随着水一起蒸发吗?白色颗粒是什么?有哪些证据来证明它就是盐?观察的方法:观察白色沉降颗粒与原先的盐有什么不同?尝味道:这种方法是否合适?都可以溶解。五、怎样从海水中得到盐。生活中的盐是怎样得到的想象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了解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听听声音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2.让学生在感知声音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3.能分辨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区分和鉴别。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教学难点分辨声音的变化。教学准备师备:尽量多地搜集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比如口哨、笛子、闹钟、铃铛等。准备好水壶、玻璃杯、音叉、勺子等。生备:搜集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引入师:“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1.听听物体发出的声音。2.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3.活动:分辨声音的变化。三、全课总结四、课外拓展1、倾听、分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2、思考、查找关于声音的有关资料。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的实践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测或理解。3.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去研究发现物体发声的秘密。教学准备师备:锣、鼓、槌子、音叉、电吉他、二胡、小提琴、收录机等。生备:尺子、橡皮筋、口琴等。学生记录本。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引入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二、探究内容1.使物体发出声音。2.观察发声的物体。3.观察音叉的振动。三、全课总结四、课外拓展收集关于声音传播的资料。五、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声音的变化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越弱。2、使学生知道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越低。3、要求学生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能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4、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起来的习惯。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在,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越低。教学难点1、要求学生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能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教学准备尺子、玻璃杯、小木棒、大小纸盒、橡皮筋、长短不同的三颗钉子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谈话:你们唱歌时音调是一样的吗?声音有高有低、有弱有强,我们能观察到声音的这些变化吗?声音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探索活动1、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2、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三、观察长短不同的钉子的音高变化。四、总结: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物体的粗细,长短也能影响声音的高低。五、拓展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用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继续做音高的实验。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2培养学生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的能力。会制作柱形图表3、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的能力。制作柱形图表。教学准备尺子、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1、有哪些因素影响声音的变化?2、师:出示一把尺子。问:如果我们不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3、揭示课题。二、探索研究1、学生小组讨论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方案。2、教师讲解实验时的注意事项。3、学生分组实验。4、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5、制作柱形图。6、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根据柱形图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它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7、总结、交流和拓展。三、板书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2、学生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3、学生会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4、让学生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教学难点学生会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教学准备音叉、一个水槽、每两个人一个土电话、铁棒、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每个小组一张“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谈话: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怎样到达我们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揭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索研究1.振动与声波。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三、课后拓展四、板书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3、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4、我们如何听到声音。5、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及鼓膜的作用。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探索知道人的听觉产生过程。教学准备耳的结构模型、1个塑料杯、1块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1根橡皮筋、细沙。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谈话: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揭示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二、探索研究1.耳的结构。2.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3.了解耳廓的作用。4.总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三、课后拓展四、板书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2、让学生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3、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朵的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朵的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阅读资料库中的《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阅读材料。一个塑料发声罐、几粒黄豆、棉花、毛巾、废报纸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谈话: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怎样才能避免听力受到伤害呢?揭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二、探索研究1.远离噪声。2.控制物体发声。3、轻轻说话和大声说话。三、课外拓展课后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哪些控制声音的措施四、板书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身体的结构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人体外形是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部分构成的。2、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3、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4、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5、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人体外形是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部分构成的。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观察记录单(第64页)、气泡图(第65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二、探索研究1、观察我们的身体。(1)观察我们身体的外部(2)观察我们身体的内部。2、身体怎样工作。(1)气泡图的指导。(2)气泡图的分析。三、全课小结四、课后拓展思考并查阅资料: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骨骼、关节和肌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身体结构从外形特征转换到功能系统来划分身体结构。2、使学生知道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3、使学生知道肌肉不仅参与身体的运动,而且是许多重要器官的组成部分。4、让学生知道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教学重点1、让学生知道身体结构从外形特征转换到功能系统来划分身体结构。2、使学生知道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教学难点1、使学生知道肌肉不仅参与身体的运动,而且是许多重要器官的组成部分教学准备师:哑铃或者其他重物1个。课件(人体骨骼、肌肉图。)每位学生准备:记录纸1张。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导入1、提问:人体外形由哪几部分构成?我们住的房子是由框架支撑才不会倒,哪么我们的身体内有没有一个支架呢?2、谈话二、探索研究1、观察上肢的运动。2、记录我们的发现。三、骨骼、关节和肌肉认识上的拓展四、课后拓展活动五、板书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跳动起来会怎样①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系统。2、让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3、让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4、使学生知道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系统。2、让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教学准备师:课件、测肺活量的装置、水槽1个、广口瓶3个、玻璃片3片、水、火柴。生:心跳与呼吸次数记录表1张、塑料口袋1个、粗吸管1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谈话:当我们跳动时,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揭示课题:跳动起来会怎样。二、探索研究1、测量心跳和呼吸。2、呼吸为什么会加快。3、学生实验活动。三、课后拓展四、板书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跳动起来会怎样②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2、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3、使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4、让学生懂得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教学准备每组准备:水盆1个、水、洗耳球1个、塑料管1段、记录单1张。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导入质疑:我们跳动时呼吸加快了,还会怎样?在我们跳动起来之后,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同时也增加了,运动与心跳有什么关系呢?提出研究的问题。二、探索研究1、心跳为什么会加快。2、体验心脏的工作。三、全课小结四、课后拓展教学反思教师备课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3、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4、学生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奢侈品买卖与代理合同
- 2024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分公司毕业生招聘4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河北工程限公司招聘7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江西公司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海油春季校园招聘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船舶制造起重机安装调试合同
- 2024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劳务派遣员工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橱柜企业与物流公司仓储运输合同
- 2024下半年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招聘编外用工人员和部分国企人员1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上汽乘用车福建分公司校园招聘5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菊次郎的夏天钢琴谱乐谱
- 烟草病虫害图片(修改)课件
- 三年级语文小学家长会
- 临时用地草原植被恢复治理方案
-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课件
- 财政学-判断题要点
- 最新行政许可法之解读课件
- 微生物培训资料(微生物普及知识)课件
- 隧道灯安装和接线技术交底
- 电烧伤与电击伤急诊鉴别诊疗指南
- XXXX过程质量控制计划(QCP)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