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16.1 赤壁赋教案(2)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16.1 赤壁赋教案(2)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16.1 赤壁赋教案(2)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16.1 赤壁赋教案(2)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6.1赤壁赋教案(2)部编版必修上册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6.1赤壁赋教案(2)部编版必修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16.1《赤壁赋》教案(2),主要涉及部编版必修上册中的相关知识。课程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赤壁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同时,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

1.分析《赤壁赋》的文学特点,如辞赋的结构、韵律、对仗等。

2.解读《赤壁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3.探讨《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分析其作用。

4.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包括历史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

5.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鉴赏、文化理解、表达交流和思考批判四个方面。

1.审美鉴赏:通过深入解读《赤壁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2.文化理解:通过学习《赤壁赋》这篇文章,使学生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3.表达交流: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在表达交流中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4.思考批判:引导学生对《赤壁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赤壁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2.《赤壁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3.《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意义。

难点:

1.对《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赤壁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入理解。

3.对《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的深入认识。

解决办法:

1.通过具体的例句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赤壁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2.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赤壁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文化意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赤壁赋》的文学特点、修辞手法、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创作背景等知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展示《赤壁赋》的内容和形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如在线阅读平台、文本分析工具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赤壁赋》。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相关文章、论文、评论等,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赤壁赋》的信息,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术素养。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赤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赤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赤壁赋》的兴趣。然后,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赤壁赋》的了解,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2.新课讲授(20分钟)

(1)分析《赤壁赋》的文学特点:介绍辞赋的结构、韵律、对仗等,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赤壁赋》的文学特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解读《赤壁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关键词语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等所表达的意境,解释重要句子的含义,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探讨《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分析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3.实践活动(10分钟)

(1)朗读《赤壁赋》: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撰写心得体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撰写对《赤壁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赤壁赋》中的文化内涵,探讨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4.学生小组讨论(5分钟)

(1)讨论《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其表达效果。

(2)探讨《赤壁赋》的文化内涵:分析文章中所蕴含的古代文化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讨论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3)评价《赤壁赋》的文学价值:让学生从审美、思想内容等方面评价《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总结回顾(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赤壁赋》的文学特点、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古代文学,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用时:45分钟知识点梳理1.文学特点:

-辞赋的结构、韵律、对仗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赤壁赋》重点词语和句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等关键词语的意境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重要句子的含义

3.《赤壁赋》的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作者背景:苏轼的生活和创作经历

4.《赤壁赋》的文化内涵:

-古代文化观念:“仁义礼智信”等

-社会价值观:对友情、忠诚、英勇等价值观的描绘

5.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

-分析文章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魅力

-对文章内容、形式和价值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6.表达能力:

-朗读、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性

7.信息素养和学术素养:

-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术素养。

8.学习方法和策略: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互动式教学等学习方法和策略。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一:分析《赤壁赋》的文学特点。

解答:本赋采用了辞赋的结构,以赋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赤壁之战的思考和感悟。文章韵律优美,对仗工整,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同时,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形象地描绘了赤壁战场的景象。

2.例题二:解释《赤壁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解答:“大江东去”指的是长江的流向,象征历史的变迁;“浪淘尽”表示英雄人物的消失,历史的更迭。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认识,鼓励人们要珍惜时光,享受生活。

3.例题三:探讨《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解答: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例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赤壁战场的景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拟人手法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将长江拟人化,表达了历史的变迁。排比手法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通过排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说服力。

4.例题四:分析《赤壁赋》中的文化内涵。

解答:《赤壁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战争的英勇与智慧,反映了忠诚、英勇等价值观。同时,文章中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作者的影响。此外,赤壁之战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也体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

5.例题五:评价《赤壁赋》的文学价值。

解答:《赤壁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文章以辞赋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赤壁之战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文章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板书设计1.重点知识点:

①《赤壁赋》的文学特点:辞赋结构、韵律、对仗、修辞手法等

②重点词语和句子:如“大江东去”、“乱石穿空”等

③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苏轼的生活和创作经历

2.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使用颜色、图标等元素,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如用红色标注重点词语,用蓝色描绘江水、山石等景象

②设计新颖的板书布局,如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标注“起”、“承”、“转”,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

③运用有趣的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