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学习小结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产生背景:前者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后者提出于衰落时期。(2)社会主张:前者企图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即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3)群众基础:前者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支持。(4)历史作用:前者直接推动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后者没能付诸实践,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2.如何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没有长远眼光,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政治上,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3)思想上,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4)组织上,农民带有严重的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3.如何认识辛亥革命一方面是成功的,另一方面又是失败的?(1)成功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②思想上: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但它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成为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袁世凯的“皇帝梦”和张勋的拥戴清室复辟之举,都被这一历史大潮席卷而去,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浪潮准备了前提。(2)失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没能保住政权,政权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篡夺。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没有结束,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4.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从领导阶级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3)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5.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表现为:(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不同是国共关系恶化直至破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形势与国际环境的影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不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1.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文中所指的叛乱是太平天国运动②该运动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外国侵略者③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变法后B.辛亥革命后C.新文化运动后D.新中国成立后3.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4.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A.北伐战争的胜利B.抗日战争的胜利C.解放战争的胜利D.“一五”计划的完成5.右图为1939年5月延安出版的《群众》杂志刊登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的页面。中共对南京国民政府发起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做出了积极的响应,表示“基本上拥护此纲领”,并结合实际做了新的解释和有益改造,在党内党外都做出了明确部署。中共做出如此积极的回应主要是基于()A.运动合乎国共两党合作方式的需要B.运动符合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C.运动能促使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D.运动符合坚持抗日调动国人的抗战精神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1949年)10月10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蒋介石要求他们(中共军队)应统一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材料中“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的主要原因是()A.鉴于国内人民争取和平的舆论B.当时中共的力量还很弱小C.中共认同国共两党合并方式D.认为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题号123456答案7.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对19世纪中叶开始被迫进入近代的中国来说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材料二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展开了如下“辛亥革命与民主政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甲、乙、丙三位同学收集到以下资料:①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④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三位同学发表了如下看法: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当时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丙:其实,在当时中国,民主梦破灭是必然的。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中国之形势”、“世界之潮流”分别是什么?孙中山在近代文明方面的“兼收众长,益以创新”,表现在哪里?(2)如何理解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3)试就丙同学的看法,谈谈你的认识?【答案解析】单元学习小结强化训练1.C[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利用题干中的时间,判断此次“叛乱运动”为太平天国运动。然后采用排除法解答本题,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矛头指向清政府,因此②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2.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虽然没有完全推翻封建制度这一上层建筑,但封建制度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故B项符合题意。]3.C[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四个小标题。“动荡了”是指辛亥革命后至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思想条件的产生;“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应。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4.A[“两党结成统一战线”指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926年北伐开始,接着很快就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5.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国民党关系的理解,意在考查抗日战争这一考点。从题干材料看,中共拥护国民政府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该运动符合凝聚民族精神、调动国人的抗战意志的需要,故中共做出了积极的回应。D项符合题意。]6.D[重庆谈判中对于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和人民军队的合法性没有达成协议,中共不反对将人民军队统一于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但中共主张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反对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因而这一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而非“国民党的独裁政府”。A、B、C三项说法片面或错误。]7.(1)“中国之形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世界之潮流”: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孙中山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体制,建立了临时政府,但孙中山并未完全照搬美国,为维护民主,防止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2)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乙: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