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大理州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大理州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大理州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大理州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大理州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沙漠蝗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沙漠蝗灾大约每10-12年暴发一次。当雨量充沛时,沙漠蝗数量会迅速增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蝗虫种群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最终导致蝗灾暴发,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沙漠蝗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蝗蝻数量预测种群变化趋势B.沙漠蝗成灾时的种群数量,即为此环境下的K值C.蝗灾发展期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应尽早防治D.监测第9个月和第18个月时,种内竞争强度一致2.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和新冠病毒均可引发人体患肺炎。三者共有的物质或结构是()A.细胞壁和细胞膜 B.核糖体和DNA C.DNA和蛋白质 D.RNA和蛋白质3.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然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然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段时间内,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4.下图中a、b表示两种生物,c为生物的生活环境,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其中能够表示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关系的是A.B.C.D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突触小泡 B.DNA聚合酶 C.糖蛋白 D.脂肪酸6.下图是在特定条件下小鼠体内某些变化的示意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若①代表甲状腺激素,则②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若横坐标代表禁食时间,则①和②可分别代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C.若①代表细胞外液渗透压,则②可代表抗利尿激素D.若①代表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则②可代表毛细血管中的血流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下图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内外两侧电极的电位差变化。请回答:(1)图中a段(-70mV)形成的原因是_____。c点时该处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_____;若用针刺激脊蛙(除去大脑的青蛙)的腓肠肌,脊蛙会发生屈腿反射,说明腓肠肌中存在屈腿反射弧的_____。(2)神经—肌肉突触利用乙酰胆碱在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之间传递兴奋信号。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响尾蛇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通道结合,却不能使其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做为肌肉松弛剂的有_____。(3)在动物和人体内,_____是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特化细胞,它的形成除了需要接受抗原刺激外,还需要T细胞分泌的_____的刺激。重症肌无力患者因自身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受损,这是一种_____病,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细胞发育,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免疫的应答。8.(10分)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图分别表示马凡综合征家系1、2的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得知,家系1的I1和I2不携带马凡综合征致病基因,据此推知,该家系Ⅱ1患病是由于发生_____引起的。(2)由家系1的Ⅱ1和Ⅲ1表现型特点,可推断马凡综合征不是由X染色体的_____基因控制;而由家系2的Ⅱ3和_____表现型特点,可推断马凡综合征也不是由X染色体的_____基因控制。(3)若家系2的II4不携带致病基因,则家系1的Ⅲ2与家系2的Ⅲ1结婚,其子代患马凡综合征的概率为_____;因此,欲生一个健康子代,在产前需进行_____(填“遗传咨询”或“基因诊断”)。(4)在调查马凡综合征的发病率的活动中,下列能提高调查准确性的做法有_____。①调查群体足够大②选择熟悉家系调查③调查时随机取样④掌握马凡综合征发病症状9.(10分)生长素和乙烯对菠萝开花的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乙烯是植物气体激素,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对菠萝而言,乙烯还具有促进开花的作用。乙烯利是________,具有和乙烯相同的生理作用。

(2)乙烯的生成作为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____的合成,这种调节称为__________。(3)Zn在色氨酸转变为生长素时起重要作用。若土壤中Zn元素供应不足,蛋氨酸形成乙烯速率将会____。10.(10分)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都有分布,具有重要作用。为验证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小麦的根、茎和芽切段,并测量切段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1)图中的三条曲线呈现出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长素和赤霉素能协同调节,共同促进植物的生长。为了验证赤霉素能促进小麦植株增高,请用下列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实验材料: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实验步骤:①将小麦幼苗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置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②用喷壶分别将适量蒸馏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③将两组幼苗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幼苗植株的高度。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入冬以后,草莓成了衡阳人民十分喜爱的水果。草莓酸甜可口,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草莓可生吃,也可榨汁。我市现在已经有多个大棚草莓基地,丰富了人们冬天的果篮子。Ⅰ、加工草莓汁时,草莓中的果胶易导致果汁浑浊,影响品质。草莓细胞中,可利用果胶酶将果汁中的果胶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提高果汁的澄清度和出汁率。Ⅱ、草莓是无性繁殖的作物,长期种植会使病毒积累在体内,使其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如图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草莓苗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外植体能够形成幼苗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培育脱毒苗时,一般选取未染病部分作为外植体,经过植物组培的到脱毒苗。(2)当外植体为草莓未开放花朵的花药时,子代草莓苗基因型与母本_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相同。Ⅲ、市场上出现了个头比较大的新草莓品种,市民都担心使用了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经过学校生物小组调查,发现现在种植的草莓品种大多是八倍体,但也有一些再次通过多倍体育种得到了“巨大”草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多倍体草莓的方法有两种:(1)使用_____________(药剂)试剂处理草莓的愈伤组织使其染色体加倍,再经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2)聚乙二醇(PEG)诱导草莓体细胞融合形成融合细胞后,再经组织培养获得染色体加倍的多倍体植株,诱导细胞融合前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对植物细胞进行处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2、一定条件环境所维持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详解】A、调查蝗蝻种群密度应该用样方法,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错误;B、一定条件环境所维持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沙漠蝗成灾时的种群数量不是K值,B错误;C、蝗灾的防治需尽早,在增长速率达到最大之前进行防治,C正确;D、监测第9个月和第18个月时,食物资源减少,种内竞争18个月时大于9个月时的,D错误。故选C。2、D【解析】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2、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都是原核生物。详解】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无细胞壁和细胞膜,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A错误;B、新冠病毒的成分是RNA和蛋白质,无细胞结构,无核糖体,B错误;C、新冠病毒的成分是RNA和蛋白质,无DNA,C错误;D、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都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有DNA、RNA和蛋白质等物质,新冠病毒的成分是RNA和蛋白质,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有RNA和蛋白质,D正确;故选D。3、D【解析】由题图可知,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然升至40℃,单位时间血流量先增大,后保持相对稳定;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然降至15℃,单位时间血流量减小。【详解】A、AB段气温升高,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A错误;B、高温下人体主要依靠皮肤排汗散热,并不是不散热,B错误;C、人为恒温动物,高温及低温环境下均可通过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C错误;D、BC段时间内室温下降,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强代谢,增加产热,D正确。故选D。【点睛】理解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D【解析】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的关系是竞争。A表示互利共生,B表示捕食,C表示寄生,D表示竞争。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故选D5、D【解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详解】AB、突触小泡、DNA聚合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B错误;C、糖蛋白在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脂肪酸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成分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对内环境中的成分要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分为营养物质、调节物质、代谢废物,结合各自的作用进行识记。6、A【解析】题图是在特定条件下小鼠体内某些变化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的变化呈负相关,①在不断增加,②在不断降低。【详解】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A正确;B、随禁食时间的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含量下降,B错误;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也增加,C错误;D、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散热量也增加,毛细血管中的血流量应增多,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钾离子外流,使膜内侧电位降低②.一致③.感受器和效应器④.响尾蛇毒素、箭毒⑤.浆细胞⑥.淋巴因子⑦.自身免疫⑧.T⑨.体液【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也称为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细胞内K+浓度比较高,细胞外Na+浓度比较高)①静息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的形成: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③局部电流的形成: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同样的动作电位,兴奋向两侧传导。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膜外则相反。2、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灭活。3、体液免疫【详解】(1)图中a段(-70mV)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依赖钾离子外流,使膜内侧电位降低,表现为外正内负。c点为动作点位,膜内为正点位,相邻未兴奋部位的膜内为负电位,此时该处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若用针刺激脊蛙(除去大脑的青蛙)的腓肠肌,脊蛙会发生屈腿反射,说明腓肠肌既可以感受刺激又可以做出规律应答,说明腓肠肌中存在感受器和效应器。(2)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灭活。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导致乙酰胆碱无法分解灭活,则乙酰胆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肌肉持续收缩;响尾蛇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没有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会松弛;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通道结合,却不能使其开放,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突触后膜不兴奋,则肌肉会松弛;所以,可做为肌肉松弛剂的有响尾蛇毒素、箭毒。(3)在动物和人体内,B细胞通过T细胞和抗原双重刺激,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抗体。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自身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受损,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临床上可切除胸腺抑制T细胞发育,从而阻断淋巴因子的产生,进而抑制体液免疫的应答。【点睛】本题考察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之间的传递和体液免疫。其中,动作电位的形成和静息电位的恢复、兴奋在神经纤维之间传递过程的分析是本题的难点,也是易错点。8、(1)基因突变(2)①.隐性②.Ⅰ2或Ⅲ4或Ⅱ1③.显性(3)①.1/2②.基因诊断(4)①③④【解析】遗传病类型判断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的父亲或儿子不患病,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的母亲或女儿不患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必患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性患病,其母亲和女儿必患病。【小问1详解】家系1的I1和I2不携带马凡综合征致病基因,但其女儿Ⅱ1患病,则该致病基因不是由遗传获得,而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小问2详解】若该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母亲患病,儿子必患病(儿子X染色体来自母亲),即Ⅱ1患病,则Ⅲ1也应患病,但家系图中Ⅲ1并未患病,故马凡综合征不是由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若该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家系2中男子患病,其母亲与女儿必患病(男子X染色体来自母亲且传给女儿),即家系2的Ⅱ3患病,Ⅰ2和Ⅲ4也应患病,Ⅰ1患病,Ⅱ1也应患病,但Ⅰ2或Ⅲ4或Ⅱ1均未患病,则马凡综合征也不是由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控制。【小问3详解】设该遗传病由A、a控制,家系2中的II4不携带致病基因,其女儿患病,推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为隐性遗传病,则II4不携带致病基因为AA,其女儿不会患病)。家系1中Ⅱ2基因型为aa,而Ⅲ2患病,故Ⅲ2基因型为Aa,家系2中Ⅲ1为aa,故子代患病基因型为Aa,概率为1/2。欲生一个健康子代,在产前需进行基因诊断,确定是否含致病基因。【小问4详解】在调查发病率过程中提高调查准确性需掌握发病症状做发病判断,调查时需随机取样,调查群体足够大,即①③④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能根据系谱图利用口诀判断其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能熟练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9、①.促进果实成熟②.植物体各个部位③.植物生长调节剂④.生长素⑤.反馈调节⑥.下降【解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不是植物激素,由于植物细胞没有分解这类化合物的酶,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效果稳定的特点。【详解】(1)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的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据图分析,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量的增多反而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这种调节机制称负反馈调节。(3)若土壤中Zn元素供应不足,会导致色氨酸合成酶量减少,从而使生长素合成减少,对乙烯合成的促进作用减弱,最终使蛋氨酸形成乙烯速率下降。【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解题要点是识记乙烯的作用和对题干信息的提取。10、(1).两重性(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3).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4).相同且适宜(5).A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植株的平均高度【解析】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进而可确定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赤霉素与生长素对促进细胞伸长具有协同作用。【详解】(1)图中的三条曲线呈现出生长素均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2)实验目的为“验证赤霉素能促进小麦植株增高”,则实验的自变量为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麦的长势,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①将小麦幼苗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置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无关变量一致)②用喷壶分别将适量蒸馏水和等量赤霉素溶液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单一变量)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的因变量,即测量两组幼苗植株的高度。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故预测实验结果:A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植株的平均高度。【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