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2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2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2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2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清人赵翼赞誉程颢的《黄鹤楼》“楼真千尺迥,地以一诗传”,这一看法已见于南宋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凤凰台著名,以李翰林一诗也”。凤凰台和黄鹤楼各自凭借李白和崔颢的一首诗而名传后世,这就是宇文所安所说的好文章创造一个地点的现象。这个地点可以大到名山和城市,小至一处胜迹,从一座楼台亭阁到一块墓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有关金陵凤凰台的记载始见于唐代,如《法苑珠林》记述东晋升平年间,“有凤凰集此地,因名其处为凤凰台”。南宋马光祖的《重建凤凰台》以淳熙时期保宁寺的壁记为据,也得出了“晋升平已有台”的结论。将金陵凤凰台当作名胜来题写是自李白开始的。不过,从唐诗可知,金陵凤凰台此时即便存在,也还没有形成一处名胜地标。李白以《登金陵凤凰台》向崔颢的《黄鹤楼》致敬并与之竞争,对他来说,凤凰台不过是一个方便的借口或话题而已。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至宋代影响渐著,题写凤凰台自此蔚为风气。但入宋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建炎中遭兵火荼毒,1170年陆游所见凤凰台已“废为大军甲仗库”。两宋时期地方官曾多次重建凤凰台,祥符年间“尝著亭于斯,斯楼斯亭,咸以凤字”;淳熙八年,“留守范成大重建,更榜白凤凰台”。历史上的重建重修往往意味着改弦更张,另起炉灶,因为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既然如此,为什么反而是在入宋之后,出现了题写凤凰台的盛况并绵延不绝呢?在胜迹业已消逝或难以确认之际如何继续书写胜迹?书写胜迹又意味着什么?周宝供的《亭台类序》或许道出了其中奥秘:凡山川佳丽处,须起亭台楼阁乃足供游人之玩赏。然古迹多堙,倾颓殆半。其间可登览者固在所必纪,即有空名而无遗址可问者,亦必存焉,以俟考古者之穷探,更以期后贤之重建云尔。这再次证实,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后世的诗人来到此地,不只是为了看到凤凰台当下的模样,更是为了将它从记忆中召唤回来。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消失的胜迹转化为文本,形成文本化的胜迹,并在文本中得以存活,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摘编自商伟《“地以一诗传”:题写胜地的“迹”与“文”》)材料二就广义的书写而言,胜迹所关联的历史、文学、宗教甚至神话、民俗都至关重要,但最终既体现“文”而又显现为“迹”的,无疑是具有物质性的题刻,尤其是摩崖石刻。对于胜迹而言,题刻不仅具有指认的作用,对其塑造也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山东境内那些以摩崖石刻著名的山川: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四山摩崖与云峰山刻石。泰山上有2500多处题刻,在巫鸿先生看来,它如同一座历史堆积起来的纪念碑,“山脚的碑铭年代相对较晚,越往上年代则越为久远,沿着这些题铭攀登而上,游客们感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踏寻岁月的痕迹,深入历史。而岱顶的无字碑,则是沉寂的历史源头”。明代文士往往通过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出游,来将自己与普通游人区别开来;而乾嘉以后,随着金石成为时尚,寻访碑刻亦成为文人旅游的重点,其时踵出的登岱图及其题诗之中常见碑刻的内容,就是一个显见的例证。黄易《铁桥先生登岱观摩崖碑》所描绘的是济宁金石收藏家李东琪观摩《纪泰山铭》的场景,两位游客对着唐玄宗书丹的摩崖指指点点,整个登岱活动,黄易只选取了这一场景作为定格,可知观碑已然成为文人登岱的重头戏。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虽说没有《金刚经》,便没有经石峪(或石经峪)这样的景点,但这丝毫不妨碍泰山仍是四海闻名的胜迹;另一方面,一些著名的摩崖石刻周边所汇集的种种题刻,相当于山水画中的题跋,比如宋人陈国瑞题刻、明人所刻《大学》一章、万恭所题写的《高山流水石壁记》、李邦珍题写的“经正”、汪坦所刻《周颂》中的《般》等,这些后起的题刻不惟讨论《金刚经》的字体与年代,也涉及儒、佛二教在这片摩崖上所展开的某种竞争。但即便如此,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摘编自薛龙春《点缀山林:摩崖石刻与胜迹的塑造》)[注]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林希逸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评论体现了“地以一诗传”的观念,这和宇文所安对文学与名胜关系的认识有相通之处。B.材料一指出,到了宋代,题写凤凰台蔚然成风,但此时凤凰台经历多次重建,遗迹所剩无几,早已不是它最初的面貌了。C.材料二指出,题写在胜迹上的碑刻也在塑造着胜迹,往往能给胜迹带来一定的文化底蕴,受到文人喜爱。D.材料二指出,经石峪上的《金刚经》及周围的其他石刻共同形成了经石峪景点,它们对经石峪景点而言同样重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字对现实的影响力在题写名胜这一文化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凡山水能借文人之手得以扬名。B.从周宝供的《亭台类序》可以看出,胜迹书写不一定反映了胜迹历史原貌,但这种书写仍然有价值。C.从材料二可知,物质性的题刻较之胜迹所关联的文学、历史等书写方式,更能显示“文”与“迹”的双重内涵。D.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胜迹的流传方式,启发我们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题刻、碑文。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的首联化用沈佺期的“龙池跃龙龙已飞”的句式,来向沈佺期的《龙池篇》致敬。B.《题凤台山亭子陈献司空》一诗题刻在金陵凤凰台上近两个世纪,它给人们留下了关于凤凰台的深刻记忆。C.晚明时期,因崔颢的《黄鹤楼》命名的鹦鹉洲沉入长江,江边泥沙淤积,形成了一个新的洲屿,仍被命名为“鹦鹉洲”。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关“兰亭”的语句留给读者关于“兰亭”的历史记忆。4.两则材料分别论述了“题写”“题刻”和名胜古迹的关系,其关系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什么说题写名胜古迹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请以苏轼《赤壁赋》为例,谈谈你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Ⅱ大师【美】赫伯特·戈德斯通“主人!”钢琴家看着键盘,头也不抬,不停地弹。“怎么啦,罗洛?”“主人,①这机器是怎么回事我不明白,请你说给我听听。”钢琴家不再弹了,放松放松瘦削的腰,在凳上直起身坐着,纤纤细细的手指离开了键盘。钢琴家点燃一支烟。他宁可自己动手。两天前机器人运到时,他嘱咐的第一件事是别按排好的指令给他点烟。“罗洛,钢琴不叫机器,虽然从结构看你并没说错。我认为它实际上是一台能发声的机器,不止一个调,有单音,有复音。”“我早看出来了。”罗洛用不悦耳的男中音答道,“线的粗细不同,松紧也不同。一块与地面平行的板上装着由人操纵的杠杆,控制绒布包的小锤,小锤弹动线。”“人类的杰作成了干巴巴的东西了!”钢琴家不高兴地说。“按你的说法,莫扎特和肖邦只是实验室的技术员。”“莫扎特和肖邦?这两个词在我的储存库里没有。”罗洛的头是合金的,闪闪亮,没有五官,表面一抹平,只嵌了两个透镜作眼睛。“是这么回事——”钢琴家说,鼻子里慢慢吐着烟圈。“他们是两个人,专门作曲,或者说,把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凡能发出有固定调门的声音的机器都能奏……”钢琴家双手一举。“真没想到,我有一天要费尽口舌对一个机器人解释音乐是怎么回事。”他咯咯笑起来。钢琴家把烟头握进烟灰缸,转过身,弯起手指。他灵活的手指滑动着,如蛛丝般柔软,细巧。罗洛站着没动弹,乐谱架旁的莹光灯在他的大身躯上投下淡蓝色宝石光,也照着了左眼睛的琥珀透镜。钢琴家歇下手,柔和的音乐跟着消失了。“主人!”“怎么啦,罗洛?”罗洛直瞪着眼,钢琴家发觉机器人的身体里有轮子转动的声音。“主人,我翻遍了我的储存库,发现没有这方面的指令。我想请你教教我弹钢琴。”钢琴家看着他直发呆,慢慢地脸上才有了笑。“谈何容易!”他大声道。“学会弹这东西得好些年的功夫。教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弹琴……好吧,我来试试!”过了一个多小时,钢琴家打了个哈欠,看看表。“天晚了,”他打个哈欠后说,“罗洛,全部音乐基本知识都输进了你的储存库。一个夜晚学这么多足够了,以前我学同样多的知识花的时间长得多。②明天教你用几个笨手指弹弹,我们试试看。”他伸伸腰,说:“我要睡了,你上好锁,关好灯。”罗洛从凳上站起来,说:“是,主人!可是我有一个请求,我想在键盘上试着弹弹。一定把声音放得很轻,不妨碍你。”“今天晚上?你是不是——?”钢琴家转念一笑。“对不起,罗洛。我忘了你用不着睡觉。”他拿不定主意,摸着下巴。“不过,学生好学先生不应该泼冷水。罗洛,你就试吧,只是小心些。”他拍拍发亮的桃花心木座凳。“这架钢琴我已弹了好些年,你别乒乒乓乓把它敲坏了。轻点,朋友,尽量轻点。”“是,主人!”钢琴家朦朦胧胧听到罗洛试着弹琴,慢慢睡着了,嘴上还挂着笑。他坠入了云雾之中,这是一团轻轻柔柔、如丝如绢的云雾。这是什么地方?云雾散开了些,他见到了红色的天鹅绒,听到了美妙的音乐。他笑了。他坐在床边,听着。他轻轻向琴房的门摸去,不由自主地颤抖着,身上只披了件外衣。琴房很暗,只有乐谱架上有灯光。罗洛直挺挺坐在键盘边,一本正经,两只眼没盯着有灯光的地方。他的演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时间停住了脚步,不前进了。等罗洛弹完了这支奏鸣曲,钢琴家才发现自己已热泪盈眶。机器人转身看着钢琴家。“你看弹得好吗?”他问。钢琴家的嘴唇颤抖着。“很好,罗洛,我觉得很好。”他好不容易答道,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用颤抖的手拿起乐谱。“就会弹这一首了?”他轻声问。罗洛答道:“我贮存的资料又多了。我根据你对我讲的原理弹了这些曲子。这不难。”话到嘴边钢琴家又咽了回去,只轻轻重复一句:“这不难。”这天夜里他再也没睡着。③第二天上午他几步跨进琴房。罗洛在清扫地毯。钢琴家爱用地毯,不爱用新发明的无尘塑料,总觉得踩上去不对味。实际上钢琴家满屋子老古董,④在现代化设备的茫茫沙漠中,他的屋子成了一片绿洲。“罗洛,你准备好没有?”他问。“我们俩要干的事很多。罗洛,我打算让你出出风头!”罗洛第一次没有答话。“我请他们今天下午都来,有指挥,钢琴家,作曲家,我的经理,都是音乐界的巨头,罗洛。等着他们来听你演奏吧!”钢琴家又说。罗洛关上清扫器,站着没出声。“今天下午你就在这儿表演。”钢琴家的嗓门很高,一口气说了下来。“我要好好看看他们脸上的反应!“你想多美妙,罗洛,想想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大师是机器人!谁也会想象不到,谁也会惊叹不已。我现在成了一位探险家,要探索一个新世界。”他起劲地来回走着。“主人!”钢琴家抬头看着他时脸上很兴奋。“怎么啦,罗洛?”“在我贮存的指令中,有一条是拒绝干任何我认为对我的主人有损的事。”机器人用词准确,经过了精心选择。“昨天晚上你哭了。这是我按指令在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钢琴家一把抓住罗洛厚厚的、焊得牢牢的手臂。“罗洛,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是我一时的冲动,没头脑,幼稚!”“请原谅,主人。我无论如何不会再碰钢琴。”钢琴家睁大眼看着他,难以置信,恳求道:“罗洛,那可不成!全世界的人都应听你弹!”“不行,主人!”琥珀色透镜似乎在变软。“钢琴不是机器。”机器人洪亮的声音说。“对我来说却是。我看一眼便能把音符变成声音,不用多弹就可以领会作曲家的意图。我要弹很容易。”“我还知道……”琴房里机器人铜钟似的声音在响着。“还知道音乐不关机器人的事,是供人类欣赏的。我要弹很容易。……本来钢琴是不容易弹的。”(有删改)6.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钢琴家一开始认为音乐是与机器人无关的事情,后来被罗洛的演奏震惊,改变了自己的想法。B.罗洛仅仅一晚上就学会了演奏钢琴,并且水平极高,这让钢琴家欣喜不已,彻夜难眠。C.因为看到钢琴家的泪水,罗洛断定自己的演奏是对于主人有损的事情,所以拒绝再次演奏。D.要成为大师,人类需要多年苦练,而罗洛只需要一晚上,这是作者想提醒读者思考的问题之一。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①中罗洛将钢琴称作“机器”,反映了机器人理解事物的方式,它并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魅力。B.句②中“笨手指”一词表明钢琴家并不认为罗洛能把钢琴弹好,对罗洛学钢琴一事充满鄙夷。C.句③中一个“跨”字,是钢琴家激动心情的体现,他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D.句④运用比喻的手法,“沙漠”“绿洲”两词透露出钢琴家对于现代化设备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态度。8.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钢琴家的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高三某班将举行以“人工智能与生活”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你是这次活动的发言人之一。请结合本文内容,列出你发言稿的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一:武灵王平昼闲居,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①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材料二: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②,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国人皆不欲,公子成③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微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注】①肥义:赵国的国相。②无穷:自代郡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③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叔。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明德先论A于贱B而从政C先信于贵D故愿慕E公叔之义F以成G胡服H之功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文中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其”用法相同。B.略,在文中是“征伐”的意思,与《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中“略”的意思相同。C.微,在文中是“(假如)没有”的意思,与《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微”意思相同。D.中国,在文中指“中原”,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中国”所指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武灵王想推行“胡服骑射,又担心遭到他人的讥讽和指责。国相肥义的一番分析使他消除了思想顾虑,坚定了改革决心。B.起初,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做法遭到了以其叔父公子成为代表的诸大臣的不赞成。C.赵武灵王派人对其叔父说“家听于亲,国听于君”,言下之意是说:您虽是我的叔父,但是在国家大事上您必须听我的。D.最终,公子成听从了赵武灵王的命令,并赐给赵武灵王胡服,嘱咐他第二天穿着胡服上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赵武灵王在正式颁布改穿胡服的政令之前做了哪些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阅读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1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轩有孤松”里的“孤松”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孤松”象征的品格不同。B.《南轩松》通过写阴凉处生出的深绿青苔,侧面衬托了松树的高大浓密和年岁之长。C.《小松》里的“出”形象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的变化,“出”是未来“凌云”的先兆。D.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不满足于眼前现状,勇于追求的精神。16.同样是写松,小松与南轩松的生长环境不同,由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相聚潮实,我们要珍惜生命中这美好的相遇,不要等时过境迁再如李商隐在《锦瑟》中那样慨叹“,”。(2)《木兰诗》中“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3)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班级语文课开展与杭州名胜有关的古典诗词活动,你搜集到描写西湖名胜或者钱塘江潮的诗句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麦冬草丛中,一个又一个小脑袋慢慢抬起,抬起,一只又一只圆眼睛,睁开,睁开……小花苏醒啦!一个又一个花脑袋,一只又一只花眸子,一个又一个小花钟,本来是低垂着、眯合着、倒挂着的,现在,被初阳一照,被晨风一摇,被鸟翅一撩,竟然缓缓仰起脸,慢慢张开唇,吐出幽幽的芳香,泛出粉红的颜色,露出藏了一夜的秘密。我知道它的名字——酢浆草。我总觉得这名字配不上它____的仙女风姿,配不上它飘飘欲飞的精灵模样。它们一朵朵撒落在墨绿的麦冬草间,像少女腮帮上的红晕不小心抖落,清秀,可爱,天真。它如此俊美秀逸,用小家碧玉来形容,好像不够端庄;用____来形容,又显得有些沉重。它是花仙子遗落在人间的一段笛音,每个音符都像一个五瓣小喇叭,在绿树下、碧草间蹦蹦跳跳,被阳光一染,清越的音乐便扬得满世界都是。我看着音符小花满林子飞扬,忘了盘桓翻飞的鹭鸟,忘了它击响的空气鼓,唱响的咕嘎歌,还有挑在肩上的那些金谷子。18.请在文中①②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那些花脑袋、花眸子、小花钟”,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文字运用Ⅱ每逢假期,有人出门旅游,还有人选择宅家补觉。但明明睡到天昏地暗,为啥一点不解乏?越睡越乏是生物钟在作怪。长期睡眠不规律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让人无法得到有效的休息。终于有了一个长假,很多人把休息时间拉长,想把之前因为劳累而损失的时间补回来,这让他们的生物钟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____,就像生活中人们倒时差一样,身体上会有不适的感觉。____,建议大家在假期前后,起居生活尽量有规律,不要熬夜,不宜过度兴奋,让我们的身体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此外,如果想通过补觉给身体“充电”,也要讲求策略。____,如果一天的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同样会影响到睡眠生物钟,让人晚上难以入睡。成年人比较健康的作息方式是每天保证7至9个小时,最佳的休息时间是晚上10时到凌晨4时,这一时间段能够获得最好的睡眠质量。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也可以采用分阶段睡眠的方法。20.下列句子中的“一点”和“为啥一点不解乏”中的“一点”,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A.花开花谢苍生冢,影过来去匆匆,不过一点归鸿。B.生活中需要总结问题,然后将其一点一点地解决。C.他的建议是空洞的,实际上对你一点作用也没有。D.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语有云“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哉”。言行,能起到开导的作用,也能起到堵塞的作用。古人重视立言、立行,力求做到言行谨慎。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人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公开自己的言与行,其中有的言行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美好,有的言行却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误导。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D3.A4.①相同之处在于两则材料都认为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②不同之处在于材料一认为题写胜迹能“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能“取胜迹而代之”,材料二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5.①题写的名胜古迹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比如《赤壁赋》里的赤壁在苏轼写作时已经改变旧貌(一说地址难以考证)。②题写是对名胜古迹的补偿与替代。如《赤壁赋》增加了赤壁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文本书写中内涵更为丰富。③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赤壁赋》在现代不断更新着读者对赤壁的体验与想象。【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推断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再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从文中筛选出“题写”和名胜古迹的关系,“题刻”和名胜古迹的关系,再分析二者的异同。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1.D.“它们对经石峪景点而言同样重要”错,材料二“没有《金刚经》,便没有经石峪(或石经峪)这样的景点”“题跋亦不能争夺本幅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可见不是同等重要。

故答案为:D。2.D.“保护名胜古迹关键在于与之相关的题刻、碑文”错,于文无据,材料二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

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可见不是同等重要。

故答案为:D。3.材料一观点是“题写名胜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写作”“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

A.没有涉及题写名胜的非对象化的特点以及胜迹书写的意义。

的地位,《金刚经》仍然是经石峪真正的胜迹所在”,可见不是同等重要。

故答案为:A。4.材料一“题写胜迹既是关于胜迹的书写,又最终化为胜迹的一部分,甚至取胜迹而代之,或以其它的方式介入后世的胜迹修建与景观重构”,可见,材料一肯定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认为题写胜迹能“化作胜迹的一部分”,甚至能“取胜迹而代之”

材料二“一方面,文字的题写借助于政治、宗教、文学与书法,参与了风景的塑造,但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肯定了题写或题刻对于胜迹流传有作用,但认为“题刻与山水的关系是从属的,嵌入的,拓展的,不处于主要地位”。5.①结合材料一“入宋之后,凤凰台屡遭破坏,长期处于荒废状态”“遗迹所剩无几,不足为凭”“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可知,题写的名胜古迹往往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比如《赤壁赋》里的赤壁作为古战场在苏轼写作时已经改变旧貌(一说地址难以考证)。

②结合材料一“在所写的胜迹消逝或失去了确定遗址之后,书写本身变成了对它的补偿与替代”可知,题写是对名胜古迹的补偿与替代。如《赤壁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增加了赤壁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文本书写中内涵更为丰富。

③结合材料一“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可知,在胜迹毁坏和消失后,正是题写胜迹的诗文继续维系着,也不断更新着关于它的历史记忆。《赤壁赋》描写了赤壁山水及文人墨客载酒中流、扣舷而歌的情形,在现代不断更新着读者对赤壁的体验与想象。【答案】6.B7.B8.①对罗洛关于钢琴的询问感到可笑,不以为然;②发现罗洛一晚上就达到了极高的演奏水平,心情复杂(震惊、欣喜、自我怀疑等);③决定为罗洛举办演奏会,极度兴奋,激动不已。9.①人工智能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提高了专业效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②人工智能无法拥有人类的情感,无法拥有人类的审美体验;人工智能的力量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易使人迷失自我。③我们应理性看待人工智能,需合理利用,切不可盲目崇拜【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把握人物形象,再分析人物心理的变化阶段。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理解小说主旨,梳理关于人工智能的观点,再结合文本列出发言稿的提纲。6.B.“这让钢琴家欣喜不已,彻夜难眠”说法片面。钢琴家彻夜难眠的原因不仅仅是欣喜,还有因“这不难”一句而引发的复杂情绪。

故答案为:B。7.B.“对罗洛学钢琴一事充满鄙夷”说法有误。“笨手指”可理解为钢琴家对罗洛的调侃,并没有“鄙夷”的态度。

故答案为:B。8.根据原文“‘真没想到,我有一天要费尽口舌对一个机器人解释音乐是怎么回事。’他咯咯笑起来”“学会弹这东西得好些年的功夫。教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弹琴……好吧,我来试试!”中钢琴家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他虽然答应教罗洛弹琴,却对他关于钢琴的询问以及想学弹琴的行为感到可笑,不以为然。

而听到罗洛弹琴后,钢琴家的表现是“他轻轻向琴房的门摸去,不由自主地颤抖着,身上只披了件外衣”“等罗洛弹完了这支奏鸣曲,钢琴家才发现自己已热泪盈眶”“钢琴家的嘴唇颤抖着。‘很好,罗洛,我觉得很好。’他好不容易答道,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天夜里他再也没睡着”。由此可看出,他发现罗洛一晚上就达到了极高的演奏水平,心情复杂(震惊、欣喜、自我怀疑等)

而结合原文钢琴家所说的“我请他们今天下午都来,有指挥,钢琴家,作曲家,我的经理,都是音乐界的巨头,罗洛。等着他们来听你演奏吧!”“你想多美妙,罗洛,想想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大师是机器人!谁也会想象不到,谁也会惊叹不已。我现在成了一位探险家,要探索一个新世界”可知,钢琴家决定为罗洛举办演奏会,极度兴奋,激动不已。9.结合本文故事情节可知,小说中的机器人罗洛,可以用海量的知识储备、快速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是无法匹敌的。而对我们来说,一切的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都是为我所用的工具。因此,在发言稿提纲中,对于故事中体现出的人工智能的优越性,可以予以赞扬,给出如“人工智能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提高了专业效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等提纲。

而结合故事中“实际上钢琴家满屋子老古董,在现代化设备的茫茫沙漠中,他的屋子成了一片绿洲”等语句,以及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毕竟只是工具,不可能拥有像人类一样的情感,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故可得出:人工智能无法拥有人类的情感,无法拥有人类的审美体验;人工智能的力量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易使人迷失自我。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有优点,也有缺点。因此,对于发言稿提纲,还可结合上述两方面,说明我们应该理性、全面地看待人工智能。【答案】10.BDF11.B12.D13.①猖狂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聪明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贤明的人却对此担忧。②现在君王您舍弃这些,却去仿效远方蛮夷的服饰,这是改变传统习俗,违背人心,我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14.①与国相肥义商议如何取得国人的支持。②派使者前往晓谕其叔父公子成。③亲自前往拜访叔父公子成,向其当面解释,取得他的支持。【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⑵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⑶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材料一:赵武灵王平日里闲居,说:“现在我准备教导民众穿着胡服练习骑马射箭,国内一定会有人非议指责我。”肥义说:“我听说,做事情犹豫不决就不可能成功,行动在即还顾虑重重就绝不会成名。现在大王既然下定决心背弃世俗偏见,那就一定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了。凡是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商议。愚蠢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还看不明白,而聪明的人却能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有所察觉,大王您还是马上按您的想法去付诸实施吧。”赵武灵王说:“我不是对胡服骑射这件事有什么顾虑,而是担心天下人笑话我。狂狷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聪明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贤明的人却对此担忧。如果国人支持我的话,那么改穿胡服的功效就不可估量。”材料二:赵武灵王向北侵略中山国的土地,(大军进攻)到了房子城,又来到代地,再向北进攻到了大漠之中,向西进攻到了黄河,登临黄华顶峰。他与大臣肥义商量让百姓穿胡人的短衣、学习骑马射箭,他说:“愚昧的人会嘲笑我的举措,但贤明的人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要这样做,)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我一定占有它!”于是他(带头)改穿胡服。国中的人都不想这样做,公子成借口有病不来上朝。赵武灵王便派人前往说服他说:“家事听命于父母,国事听命于国君。现在我向世人倡导改变服装,而叔父您不穿,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我。治理国家要有一定的章法,以对百姓有利为根本;从事政务有一定的原则,政令得以执行是最重要的。修明德行必须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而贯彻政令首先要使贵族信服奉行,所以我希望能树立叔父您为榜样,来实现改穿胡服的功业。”公子成跪拜两次,道:“我听说,中原是在古圣先贤的教化下,用礼乐仪制,使远方国家前来朝拜,是让四方蛮夷学习效法的地方。现在君王您舍弃这些,却去仿效远方蛮夷的服饰,这是改变传统习俗,违背人心,我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使者把他的这番话报告给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于是亲自前往,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有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现在(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训练,用什么来坚守呢?早先中山国仰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的领地,俘虏我们的子民,又引水围灌部城;如果不是靠着祖先神灵保佑,恐怕部城已经失守了,对此先王深以为耻。因此我决心改变服饰,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边的威胁侵略,一雪中山国之耻,而叔父您一味因循中原的旧俗,憎恶改变服装,这是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不是我所希望的呀!”公子成听从了赵武灵王的命令,(赵武灵王)于是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着胡服上朝。于是,赵武灵王正式颁布改穿胡服的政令,并且招纳擅长骑马射箭之人。10.句意:修明德行必须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而贯彻政令首先要使贵族信服奉行,所以我希望能树立叔父您为榜样,来实现改穿胡服的功头。

“明德先论于贱”“从政先信于贵”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的后面要断开,BD处断开;

“公叔之义”作“愿慕”的宾语,句意完整,后面F处断开。

故答案为:BDF。11.A.正确。句意:大王您还是马上按您的想法去付诸实施吧。/我们还是回去吧。B.错误。征伐。/谋略、计谋、策略。句意:赵武灵王向北侵略中山国的土地。/燕国和赵国的国君,开始有远大的谋略。C.正确。句意:如果不是靠着祖先神灵保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D.正确。句意:而叔父您一味因循中原的旧俗。/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故答案为:B。12.D.王叔公子成“赐给赵武灵王胡服,嘱咐他第二天穿着胡服上朝”表述错误,应是“赵武灵王赏赐胡服给王叔公子成,公子成第二天便穿着胡服上朝”。文中“乃赐胡服”的主语是赵武灵王,而“明日服而朝”的主语是公子成。

故答案为:D。13.得分点:

(1)“狂夫”,狂狷的人;“知”,通“智”,理智;“戚”,担忧。

(2)“袭”,仿效;“道”,习俗;“逆”,违背;“孰”,通“熟”,仔细;“图”,考虑。14.结合“肥义曰:‘……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可概括出,与国相肥义商议如何取得国人的支持。

结合“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可概括出,派使者前往晓谕其叔父公子成。

结合“王自往请之,曰:‘吾国……’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可概括出,亲自前往拜访叔父公子成,向其当面解释,取得他的支持。【答案】15.A16.①《小松》里的松树,生长在“深草”“蓬蒿”间,被埋没,不被人赏识。诗人借此表达了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过程中的勇于进取精神,并批判世人以出身论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②《南轩松》里的松树,生长在清风吹拂,“古苔”“秋烟”环绕的美好景物间,十分惬意。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潇洒自得、高洁的情怀。【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意象、手法、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意象、手法、情感的能力。

A.“象征的品格不同”错误,李诗中,“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描绘出一幅松树苍劲挺拔、松树枝叶稠密昂首天外的景致。突出了孤松的不同凡俗、生机勃勃、四季常青,塑造出松树郁郁苍苍、古朴高洁的形象。《归去来兮辞》里的“抚孤松而盘桓”,表示诗人孤高坚贞之节有如此松,也是象征高洁的品格,二者象征的品格相同。

故答案为:A。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杜诗中,“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两句描写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如今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最终超过蓬蒿,超过所有野草,成为凌云之木。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表现出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写出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因此,诗人通过写小松生长环境恶劣,生活在“深草”“蓬蒿”间,被埋没,无人可见,最后长成凌云木。来表达对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过程中的勇于进取精神的赞美,来讽刺批判世人以出身论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李诗中,“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写松树在清风时时摇着它的枝条,潇洒终日是多么惬意。“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写树阴下老早以前就长满绿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对松树生长的环境进行描写,来烘托松树高大苍翠。“阴生古苔绿”,是说由于松树高大,在它的阴处长出了碧绿的古苔。写“古苔”足见这棵松树的年岁之长。半空中松树茂密的枝叶,一片浓密翠绿,而地上的古苔也呈现出一片绿色,上下辉映,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要染绿了似的。“清风”“潇洒”“日夕”“古苔绿”“秋烟碧”等景物和意象写出了环境的美好,借环境描写写出了孤松的潇洒高洁,表达了诗人潇洒自得、高洁的情怀。17.【答案】(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惘”“涩”“凝绝”“歇”“宜”“堑”“涯”。

故答案为:(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答案】18.楚楚动人;大家闺秀19.①原文“一个又一个”“一只又一只”与前文“一个又一个”“一只又一只”照应,突出了酿浆草的多和繁。②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言灵动活泼,富有生气,与小花苏醒的生机相映衬。③改后的句子虽然原意不变,但是形式简单,缺乏感情。【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应先分析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如句式特点、修辞运用等,再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意加以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形容酢浆草美丽动人的风姿,故用“楚楚动人”。楚楚动人: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第二空,此处对应“小家碧玉”表达用富人家女子来形容酢浆草过于沉重,故用“大家闺秀”。大家闺秀:指富贵人家有才德的女子。现泛指富人家未出嫁的女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一个又一个花脑袋,一只又一只花眸子,一个又一个小花钟”中的“一个又一个”“一只又一只”与前文“麦冬草丛中,一个又一个小脑袋慢慢抬起,抬起,一只又一只圆眼睛,睁开,睁开……”中的“一个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