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_第1页
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_第2页
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_第3页
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_第4页
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杜甫(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李冰

导语:

这位诗人我们并不生疏,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人被称为“诗圣”,是我国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怜悯人民疾苦,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层艰辛生活的诗篇。与李白并称“李杜”,但在艺术上能否与李白同日而语?

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重、最奇丽、最永久的一道光荣

闻一多先生我们都很熟识,是位学者,同时也是个浪漫的富有激情的诗人,他做出如此高的评价,自有他的道理。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看一下杜甫能否当得起这句赞语:四千年文化中最庄重、最奇丽、最永久的一道光荣。

3.杜甫生平

以三十五岁为界:

三十五岁前:〔712-745〕

壮游生活,二十岁漫游吴越;二十五岁,齐赵之游;三十三岁,结识李白,同游宋中,北上齐鲁。

此时杜甫一腔豪气,满怀雄心:“放纵齐赵间,裘马颇轻狂。”“饮酣视八极,俗物皆茫茫。”

三十五岁后:

〔一〕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年长安生活〔746-755〕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有时不得不寄食挚友,卖药都市。

〔二〕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陷安史乱中

四十五岁,授河西县尉,没有承受,不久改任右卫府兵曹参军。

四十六岁,避“安史之乱”,携家北走至鄜州,得到肃宗即位灵武的消息,便只身北向延州,半路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其次年,冒死逃见天子,在凤翔被授予左拾遗。

因房琯事,几乎问死,后放还鄜州探亲。

在长安过了七个月的安定生活。

四十七岁,房琯被贬,受到牵连,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四十八岁,弃官而走,

〔三〕四十九岁到五十九岁漂泊西南

①四十九岁,于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

起先漂泊西南十一年〔760-770〕的生活

公元770年逝于舟中,终年五十九岁。

这就是这位宏大诗人简单而艰辛的一生:四方飘泊穷愁潦倒,忠爱朝廷,忧患苍生。那么,艺术成就到底如何?还是那个问题:能够与李白同日而语?

文学作品大约可分为两类:山峰与河谷。山峰:极高的艺术成就,是公认的佳作,就像山峰耸立,谁都会成认它的艺术价值。河谷:艺术技巧并不非常精彩,但在那作品中写下的是一代人的幻想、一个民族所走过的路,或许时代背景换了,不能再产生它在当时那个时代所产生的巨大的震撼力,就像那河谷,有时不免随着河流的消逝而干枯。河谷似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并不少见。比方戴望舒,《雨巷》写得是那样空灵而唯美。待到日军入侵,自告奋勇,关在狱中,备受熬煎摧残,狱中所作,艺术技巧并不高超。〔《我用残损的手掌》〕,但深深的感动后人。面对民族的苦难与血泪,义无返顾,出来战斗,这才是大写的人。至于怎样理解诗,要不要用诗表现出来,是另外一回事,有的人坚持做人的节操,但多数状况下把诗作为纯粹的艺术追求,而有的人那么同时用诗来传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社会现实的深厚的关注与思索,比方杜甫。

可与白居易作比拟:

白:推己以利人

杜:苦己以利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人中为民代言的诗不少,但作姿态的多,出自儒家理念〔民本思想〕的多。而杜甫饱经磨难,小儿子饿死,真正发自内心的血性怜悯,又能超越一己之悲惨,将他深广的怜悯投向整个大地,整个苦难中的民族。所以梁启超称之为“情圣”,王国维亦说“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宏大之人格,亦无高尚宏大之文章。”

但这还不是杜甫的全部,杜甫在后人心中不仅仅诗河谷似的宏大诗人,更重要的他还是一座山峰似的宏大诗人,一座后人无法绕过的山峰。

我们来看他的作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初春小雨,如烟如雾,在天地之间充满飘散。而一种春之朝气,正是随着这如烟如雾的小雨驾临万物,他用了一个“润”字;因为雨是在在夜里,随着春风无声无息地充满飘散,他用了一个“潜”字;这一“潜”“润”,便把初春夜雨之神传出来了。

下面我们看几首杜甫的代表作:《蜀相》《登高》《登岳阳楼》,我们按时间依次来说。

一.《蜀相》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为何要“寻”,诸葛亮在老杜心中为何如此之重?回想三国那段历史,诸葛亮做出了何等事业!为何?风云际会,得遇明主。主对臣,尊之爱之;臣对主,忠之敬之。老杜呢?忠肝义胆,苍天可鉴,却漂泊沦落。这是对个人的感伤,此中还有对社稷苍生的关心。当时,北方山河破裂,生灵涂炭,一心系念国家的杜甫多么盼望能有英雄再现,救民于水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如掩去“自”“空”二字,画面鲜亮、美妙。春草青青,黄鹂宛转。加上“空”“自”,顿生难过。此中有三层意味:春草青青,冬去春来;黄鹂宛转,夕去朝来。草木年年照旧,英雄却已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在这天地自然的永恒面前,人生、功业何其短促!此其一;再言自身,满腹经纶化作一腔心事,可又向谁诉说?这里只有春草,只有黄鹂,只有青青,只有宛转,而不解人事。此其二;草木无情,哪里理睬人世沧桑?只有人看着春草年年转绿,才会触发光阴消逝、斯人不归的感慨。以景之无情衬人之有情。此其三。这“自”“空”二字下得如何,无须多论。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二句从大处着眼,写诸葛亮的才德,括尽一生。亮初隐居隆中,刘备三次往见,请求出山相助,《出师表》。天下计,天下大计。指《隆中对》所言: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取刘璋。亮佐刘备开基创业,后辅刘禅济美守成,故云两朝开济。《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即所谓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联当中,作者充溢了感慨、敬爱。“英雄”兼指古往今来天下一切有志于为振兴国家民族而奋斗的人物。这一联概括了英雄们由诸葛亮的赍志而没而产生的剧烈共鸣,道出了他们壮志未酬、功业夭折的无穷遗恨。中唐王叔文改革失败,念着这两句诗,唏嘘泣下。北宋抗金名将宗泽临死时无限感慨地吟着这两句诗,三呼“过河”而逝。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生于大陆,早营农业,遂历受游牧民族之害,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以至今日,其实是宏大的。”农业民族相比于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在武力上稍逊一筹,但是先进的文明却也催生出一些具有宏大精神、傲岸不屈的人物,如留胡节不辱的苏武,如怒发冲冠、横枪立马的岳飞,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如以三千人马独守扬州孤城力抗十万清军、至死不屈的史可法,正是这些英雄支撑起我们民族的天空。

二.《登高》

此诗作于夔州。

背景介绍:

759年,杜甫来到成都,760年春建草堂。两年后即762年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剑南节度史。严武与杜甫为好友,对杜甫多有接济。762年四月,严武奉诏回京,杜甫送至绵州,时剑南兵马时徐知道叛乱,不能回成都,暂留绵州,不久至梓州,秋末接家人至梓州。764年春,杜甫携家由梓州往阆州,拟由水路出蜀。闻严武再尹成都,遂重回成都。六月,严武荐杜甫为节度史署参谋,检校工部员外朗。不到半年,厌倦幕府生活。765年正月,辞官回草堂闲居。四月,严武死,失去依靠,五月,携家离开成都,买舟东下,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云安,766年至夔州。夔州都督柏茂林多有协助,于其次年迁居夔西,经营那里的四十亩柑橘园,又租得东屯的一些公田,雇人耕种,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同时进入创作的一个丰收期,在夔州近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名篇即作于此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先看对仗,极为工整,当句对。

再看语言,极为精炼。十四字之中写到“风”“天”“猿”“渚”“沙”“鸟”,六事六色。

再看句式,一字一顿一换,句式构造与所写景物到达契合无间的程度,渲染出秋气降临的紧迫之感。

风急――听觉天高――视觉猿啸哀――听觉

以上均为仰视

渚清――视觉沙白――视觉鸟飞回――视觉

以上从俯视到仰视

秋风扑面而来,肃杀、急迫,极目所见,高天在上,猿鸣耳畔,沙渚在下,鸟转空中,所见所闻所感,人马上被卷入这无穷无尽的秋意之中。

但不局促,为何?留意押韵,用“灰”韵,有回环流转之感。另外,所选皆是当时当地典型景物,未见如何阔大,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同。而借视角的改变来见出阔大:仰――俯――仰,仰见天高,俯见沙白渚清,俯仰之间,关心生出,最终归于仰视,视野重又开阔。景物繁多,亦见视野开阔,视野开阔,见胸怀博大。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二句写秋景,承“风急”而来。

上二联言景,情在其中。

“鸟飞回”,在无边秋意之中,鸟亦失途;残齿暮年,人生无路,不亦如此。

落木潇潇,长江滚滚。生命老去,无可奈何。悲,不是悲惨,是悲壮。人生似江河,江河似人生。生命的老去,无可奈何,如眼前滔滔而逝的江水,尽管人生在老去,但终归还是人生,“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正如滔滔江河,虽然东逝,终归还有不尽的后续流水。但尽管后来不断,绵绵不绝,终归仍要流走。生命本身尽管辉煌,尽管还有一腔热望,但终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