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_第1页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_第2页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_第3页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_第4页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复习

——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要求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区域认知: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的差异,不同区域气温差异综合思维:说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温室效应”原理地理实践力: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实例,知晓其蕴含的大气热力状况原理。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知识点Knowledgepoints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受热过程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考点一(一)大气的组成大气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主要成分微量成分水汽固体杂质N2O2CO2O3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有减弱氧化的作用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具有氧化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吸收长波(地面)辐射,对地面保温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水汽的相变,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对地面保温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根据地球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二)大气的垂直分层2.大气垂直分层观察教材P31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表格。垂直分层高度主要特点成因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度约2000~3000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气压很低,密度很小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水汽、杂质极少,气流平稳离地面远,引力小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对点演练对流层是地球大气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高度与近地面的受热程度有关。下图为“1979~2008年华北某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1~2题。C1.1979~2008年,华北某地区A.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B.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明显减小C.对流层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D.对流层传向高层大气的能量增大对点演练对流层是地球大气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高度与近地面的受热程度有关。下图为“1979~2008年华北某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1~2题。D2.下列关于华北某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趋势的成因及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高度总体变化趋势反映气候变冷B.利于生物繁育,生物多样性增加C.导致华北地区变得湿润,利于农业增产D.矿物燃料的使用和植被破坏等是其变化的主要成因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二(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热量来源(根本)--太阳辐射不同物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同。O3,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H2O和CO2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50%7%43%(一)大气的受热过程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层上界大气层地面BGHIJK太阳辐射地面吸收云层反射地面反射大气散射、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①“太阳暖大地”②“大地暖大气”③“大气还大地”(一)大气的受热过程3.大气的两大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地面大气反射(与云层厚度、尘埃有关)太阳辐射100%O3、氧原子吸收紫外线CO2、水汽吸收红外线散射(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大气上界吸收(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削弱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被削弱的光线作用特点吸收臭氧(平流层)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紫外线;红外线吸收强烈有选择性反射云层、尘埃无选择性;各种波长同样被反射云层越厚反射能力越强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红橙色的朝霞火红色的晚霞较大颗粒的尘埃等无选择性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阴雨天天空昏暗反射作用晨昏蒙影散射判断下列现象是哪种大气削弱形式而成的?灰白色天空无选择性散射蔚蓝色天空有选择性散射朝霞、晚霞长距离散射黑色尼龙网吸收(一)大气的受热过程CO2,水汽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①天气—阴雨天气,云雾多,大气保温作用强;②大气的洁净度—大气杂质越多,空气越浑浊,大气保温作用越强;③干燥度—大气湿度越大,所吸收和辐射的热量越多,大气保温作用越强。保温作用的影响因素: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四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2)两种能量来源——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3)两种作用——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水汽、云层、尘埃);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水汽、二氧化碳)(4)三大过程——大气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小结(一)大气的受热过程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黑夜时低至-183℃。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图1示意“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图2为地球表面大气热量交换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对点演练D1.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图2中的()A.①B.③

C.⑤ D.⑦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超过300℃,主要原因是其表面()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C.④强,⑤强 D.①强,③弱D知识拓展逆温现象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称为逆温。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气温高度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气温高度逆温的重要特征判断——“上暖下冷”知识拓展逆温现象

(2)逆温的形成与消亡过程逆温的生消过程——近地面先发生,后逐步向上发展,近地面先结束。无论其形成还是结束都是从近地面开始的。知识拓展逆温现象

(3)逆温的类型①辐射逆温降温快冷降温慢热地面冷却降温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尤以冬季最强,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知识拓展逆温现象

气暖空气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越接近地面降温越多,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现象。该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冷地面②平流逆温知识拓展逆温现象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称为地形逆温。知识拓展逆温现象

冷气团锋面附近,暖而轻的暖气团沿着锋面爬升至冷而重的冷气团上方,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现象。锋面气温高度逆温层暖气团④锋面逆温知识拓展(4)逆温的影响逆温现象

影响有利不利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③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作为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越冬果树可以免受冻害等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加重大气污染。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对点演练(2021·广东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CDB对点演练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2010年9月-2011年8月流沙前缘近地面0.5m和2.0m高度之间逆温逆湿特征(注:逆湿就是下湿上干的现象。温度差为2.0m高处的温度与0.5m高处的温度的差值,湿度差为2.0m高处的相对湿度与0.5m高处的相对湿度的差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在流沙前缘,逆温逆湿现象最严重的季节为()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5.流沙前缘的逆温逆湿现象会(

)A.改善土壤墒情 B.加剧流沙扩展 C.增加区域降水 D.加剧风力侵蚀DA知识拓展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气候较湿润阴雨天气多,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密度大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缺乏盆地地形知识拓展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温室效应

地面长波辐射太阳辐射短波大气逆辐射温室的玻璃顶和玻璃窗,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来,使室内地面温度增高;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中。人们把玻璃温室的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2)利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分析生产、生活现象知识拓展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2)利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分析生产、生活现象知识拓展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②

分析某地昼夜温差

思考:左图是上海市一周昼夜温差趋势图,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小产生的差异?晴天温差大,阴雨天温差小。晴天,大气透明度好,大气稀薄,云层较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差,使得地表增温较快,晚上对地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地表热量丧失明显。从而使得晴天温差大。(2)利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分析生产、生活现象知识拓展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2)利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分析生产、生活现象

③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思考:秋冬季节,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民经常会露天进行焚烧秸秆,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原因?浓烟可以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提高地表温度。从而使得秋冬季节,农作物能够更好生长,避免低温冻害知识拓展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2)利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分析生产、生活现象

③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思考:我国果树种植过程中,经常会覆盖一层沙石,分析其合理性?覆盖沙石,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提高地温,晚上热量丧失快,使得温差扩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同时,能够较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知识拓展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2)利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分析生产、生活现象思考:地膜覆盖是我国很多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常见现象,试分析其作用?冬季有利于提高地温;

夏季使用黑膜抑制土温;

减少水分蒸发,保湿;减轻地表侵蚀,保土;

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

增加光效应,有利于果实着色;

地膜覆盖后,表土的水分蒸发少,减轻次生盐渍化。黑地膜透光率低,抑制土温,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反光地膜,反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