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指南_第1页
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指南_第2页
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指南_第3页
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指南_第4页
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指南TOC\o"1-2"\h\u30468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 3300191.1旅游景区的定义与分类 378911.2旅游景区的开发意义与价值 325959第二章:旅游景区开发策划 4305412.1开发策划的基本原则 4170022.2旅游景区定位与规划 424562.3市场调研与分析 531149第三章:旅游景区资源评价 5233013.1资源类型与特点 5232733.1.1自然景观资源 513833.1.2人文景观资源 614403.2资源价值评估 6192763.2.1观赏价值 658723.2.2休闲价值 6202203.2.3科研价值 6171793.2.4文化价值 626603.3资源保护与利用 682643.3.1加强资源保护 7223553.3.2合理利用资源 721568第四章旅游景区产品设计 747934.1产品设计理念与原则 795364.2主题产品设计 7314304.3体验式产品设计 811789第五章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 8100145.1基础设施建设 8143155.1.1道路交通 8131755.1.2给排水设施 844005.1.3电力通信 8144265.1.4公共卫生设施 9116565.2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9191815.2.1游客服务中心 913095.2.2餐饮住宿设施 9173795.2.3娱乐休闲设施 946745.2.4安全保障设施 9202265.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923975.3.1生态环境保护 940735.3.2环境卫生管理 913065.3.3资源可持续利用 9199645.3.4低碳环保旅游 928969第六章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策略 10267746.1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1041296.1.1市场细分 1076746.1.2目标市场选择 1074796.2品牌建设与推广 10170456.2.1品牌建设 10207146.2.2品牌推广 10132026.3价格策略与渠道拓展 1120046.3.1价格策略 11263216.3.2渠道拓展 111343第七章旅游景区运营管理 11193847.1运营管理模式选择 11223237.1.1主导型 1129437.1.2企业主导型 11204997.1.3政企合作型 11278737.1.4社区参与型 12271417.2服务质量管理 12323507.2.1服务质量标准制定 12191287.2.2服务质量培训 128737.2.3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估 1246817.3人力资源管理 12174697.3.1员工招聘与培训 12139067.3.2员工激励机制 1274747.3.3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12292867.3.4劳动关系管理 1320927第八章旅游景区安全与风险管理 13249728.1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1321918.1.1安全组织架构 13124078.1.2安全管理制度 13167318.1.3安全教育与培训 1357698.1.4安全设施设备 13231368.1.5安全应急预案 13296708.2风险识别与评估 13109188.2.1风险识别 1395028.2.2风险评估 1380628.2.3风险防控措施 14248928.3应急预案与救援措施 14324698.3.1应急预案制定 14238708.3.2应急预案演练 14157058.3.3救援措施 1421038.3.4救援资源配置 143709第九章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 1435099.1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14178879.1.1目标 14307509.1.2内容 1573269.2智慧旅游系统设计与实施 15233219.2.1智能导览系统 15170569.2.2智能监控系统 15282419.2.3电子商务平台 1589289.3电子商务平台搭建 157669.3.1平台架构设计 15151529.3.2业务模块设计 16212849.3.3支付与结算 1611036第十章旅游景区持续发展策略 162442610.1创新能力提升 163143710.1.1产品创新 163095710.1.2服务创新 162511810.1.3管理创新 161600910.2文化传承与保护 162285010.2.1文化传承 162082810.2.2文化保护 171834610.3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172524910.3.1景区联动 17282710.3.2区域协同 17333910.3.3产业融合 17第一章:旅游景区概述1.1旅游景区的定义与分类旅游景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观赏、游览、休闲、娱乐、科普、度假等功能,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资源为核心,吸引游客进行旅游活动的特定区域。根据景观属性和功能特点,旅游景区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景观类:以自然风貌、地质奇观、生态资源等为主,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2)人文景观类:以历史文化、古迹遗址、民俗风情等为主,如故宫、长城、平遥古城等。(3)综合景观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具有较高的综合旅游价值,如杭州西湖、桂林山水等。1.2旅游景区的开发意义与价值旅游景区的开发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和价值:(1)促进经济发展:旅游景区的开发能够带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2)传承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3)改善生态环境:旅游景区的开发应注重生态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4)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旅游景区的开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旅游景区的开发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6)提高国际影响力:高品质的旅游景区有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访,增进国际友谊与合作。第二章:旅游景区开发策划2.1开发策划的基本原则旅游景区开发策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2)差异化原则: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避免同质化竞争。(3)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满足游客需求。(4)综合效益原则:在保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5)创新原则:运用创新思维,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提升旅游景区的竞争力。2.2旅游景区定位与规划旅游景区定位与规划是开发策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评估: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价和排序,明确旅游资源优势和劣势。(2)目标市场:根据旅游资源特点,确定目标市场,包括客源地、游客群体等。(3)主题定位:结合旅游资源特色,确定旅游景区的主题,突出个性化。(4)空间布局:合理规划景区空间布局,包括景点设置、游览线路、功能区划分等。(5)设施建设:根据景区定位和规划,配套相应的旅游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6)生态环境保护: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保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2.3市场调研与分析市场调研与分析是旅游景区开发策划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市场需求分析: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游客需求和市场趋势。(2)竞争态势分析:分析周边景区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景区开发提供参考。(3)SWOT分析:对景区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进行全面分析。(4)产品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确定景区的产品定位。(5)营销策略:根据产品定位,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包括品牌推广、渠道拓展等。(6)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预测:对景区开发项目进行投资估算,预测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依据。第三章:旅游景区资源评价3.1资源类型与特点旅游景区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观赏、休闲、娱乐、科研、教育等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旅游景区资源的评价首先需对其类型及特点进行梳理。3.1.1自然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等。以下为各类自然景观资源的特点:(1)地质地貌景观:具有独特性、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如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2)水体景观:具有观赏性、休闲性和生态价值,如湖泊、瀑布、温泉等。(3)生物景观:具有多样性、稀有性和观赏性,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3.1.2人文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景观、民俗风情景观、现代人造景观等。以下为各类人文景观资源的特点:(1)历史文化景观: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如古建筑、遗址、博物馆等。(2)民俗风情景观: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观赏性,如古镇、民族村寨、民间节庆等。(3)现代人造景观:具有创意性、娱乐性和时代感,如主题公园、城市广场等。3.2资源价值评估对旅游景区资源的价值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3.2.1观赏价值观赏价值是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和视觉冲击力。评价观赏价值应考虑景观的独特性、稀有性、美丽程度等因素。3.2.2休闲价值休闲价值是指旅游资源在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方面的价值。评价休闲价值应考虑旅游资源的舒适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因素。3.2.3科研价值科研价值是指旅游资源在科学研究、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评价科研价值应考虑旅游资源的科学性、稀有性和代表性等因素。3.2.4文化价值文化价值是指旅游资源在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价值。评价文化价值应考虑旅游资源的历史性、艺术性和教育意义等因素。3.3资源保护与利用旅游景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下为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措施:3.3.1加强资源保护(1)制定严格的资源保护措施,保证资源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态平衡。(2)加强景区环境保护,治理污染,提高景区环境质量。(3)加强景区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保证游客安全。3.3.2合理利用资源(1)科学规划景区发展,合理布局旅游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创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活动,提高游客体验感。(3)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4)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提高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第四章旅游景区产品设计4.1产品设计理念与原则旅游景区产品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与原则:(1)以人为本:产品设计应以满足游客需求为核心,关注游客体验,提升游客满意度。(2)可持续发展:产品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3)创新性:产品设计应具有创新意识,打破传统思维,为游客提供独特、新颖的旅游体验。(4)差异化:产品设计应结合景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与其他景区的差异化竞争。(5)参与性:产品设计应注重游客参与度,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景区的魅力。4.2主题产品设计主题产品设计是旅游景区产品的核心,应围绕以下方面进行:(1)主题定位:根据景区的资源特色、历史文化背景和市场需求,明确景区的主题定位。(2)主题形象: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形象,如标志性建筑、景观、人物等,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3)主题产品:结合主题定位,开发一系列主题产品,如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4)主题活动:策划举办与主题相关的各类活动,如节庆活动、演出、展览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4.3体验式产品设计体验式产品设计旨在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沉浸式体验,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感官体验: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体验,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景区的特色。(2)情感体验:通过故事情节、场景设置等手段,触动游客的情感,使游客产生共鸣。(3)互动体验:设计互动环节,鼓励游客参与其中,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4)教育体验:融入科普、历史文化等元素,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增长知识,提升素养。(5)科技体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6)个性化体验:针对不同游客群体,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体验产品,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第五章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5.1基础设施建设5.1.1道路交通旅游景区的道路交通建设应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保证便捷、安全、舒适。主要包括景区外部道路连接、内部道路布局、交通标识、停车场规划等。应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站点,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5.1.2给排水设施景区给排水设施建设要满足游客生活、景区绿化、消防等需求。给水系统应保证水质安全、供应稳定;排水系统要实现雨污分流,降低环境污染。5.1.3电力通信景区电力通信设施建设要满足照明、动力、通信等需求。应保证电力供应稳定,提高通信网络覆盖,为游客提供便捷的通讯条件。5.1.4公共卫生设施景区公共卫生设施应包括洗手间、垃圾桶、污水处理设施等,保证卫生、环保、舒适。5.2配套服务设施规划5.2.1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应提供咨询、导游、购物、休息等服务,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满足游客需求。5.2.2餐饮住宿设施景区餐饮住宿设施应丰富多样,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餐饮业要注重卫生、环保,住宿业要提高服务质量,打造特色品牌。5.2.3娱乐休闲设施娱乐休闲设施包括景点游览、体育活动、文化体验等,要丰富项目内容,提高游客体验。5.2.4安全保障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包括消防、救护、安全警示等,要保证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5.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3.1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护植被、水源、野生动物等资源,维护生态平衡。5.3.2环境卫生管理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绿化养护等工作,营造整洁、舒适的旅游环境。5.3.3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开发旅游资源,防止过度开发,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景区规划与管理,提高景区综合效益。5.3.4低碳环保旅游推广低碳环保旅游理念,鼓励游客绿色出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手段,降低景区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第六章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策略6.1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旅游景区的市场细分是通过对游客需求、消费习惯、地域分布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将市场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的消费群体。在此基础上,景区应选择具有较高潜力、符合自身资源特色的目标市场。6.1.1市场细分(1)按照游客需求细分: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等特征的游客,提供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2)按照消费习惯细分:根据游客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等,设计不同档次的产品和服务。(3)按照地域分布细分:针对不同地区的游客,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如针对国内外游客、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游客等。6.1.2目标市场选择(1)优先选择具有较高消费能力、消费意愿的游客群体。(2)关注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地域特色的游客群体。(3)结合景区资源特色,选择具有较高潜在需求的游客群体。6.2品牌建设与推广景区品牌建设是提升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键环节,对吸引游客具有重要意义。6.2.1品牌建设(1)明确品牌定位:根据景区资源特色、文化内涵等,确定品牌核心价值。(2)塑造品牌形象:通过景区标识、宣传口号、视觉识别系统等,形成统一、鲜明的品牌形象。(3)提升品牌质量:优化景区产品和服务,保证游客满意度。6.2.2品牌推广(1)线上推广: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旅游平台等,进行景区品牌宣传。(2)线下推广:通过举办活动、参加旅游展览、投放户外广告等形式,扩大品牌知名度。(3)合作推广:与旅行社、酒店、交通等相关企业合作,共同推广景区品牌。6.3价格策略与渠道拓展6.3.1价格策略(1)差异化定价:根据游客需求、消费能力等因素,制定不同档次的产品价格。(2)季节性定价:根据旅游淡旺季,调整景区门票、住宿等价格。(3)优惠政策: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学生等,给予价格优惠。6.3.2渠道拓展(1)线上渠道:与旅游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合作,拓宽线上销售渠道。(2)线下渠道:加强与传统旅行社、酒店等合作,提高线下销售能力。(3)直销渠道:建立景区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实现景区产品的直销。(4)跨界合作:与其他行业企业合作,如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等,共同推广景区产品。第七章旅游景区运营管理7.1运营管理模式选择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选择合适的运营管理模式时,应综合考虑景区的资源特色、市场需求、管理水平等因素。常见的运营管理模式有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企合作型和社区参与型。7.1.1主导型主导型运营管理模式是指在景区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中发挥主导作用。此模式适用于资源保护性强、公益性质明显的景区。主导型模式有利于景区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但可能存在管理效率低下、市场反应较慢等问题。7.1.2企业主导型企业主导型运营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负责景区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此模式适用于市场竞争激烈、资源特色明显的景区。企业主导型模式有利于提高景区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但需注意防止过度商业化,损害景区资源。7.1.3政企合作型政企合作型运营管理模式是指与企业共同参与景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此模式结合了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的优点,有利于景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但政企合作型模式需注意明确和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避免利益冲突。7.1.4社区参与型社区参与型运营管理模式是指景区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景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此模式有利于提高景区与当地社区的互动,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但需注意平衡景区与社区之间的利益分配,保证景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7.2服务质量管理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是景区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提升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游客满意度,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7.2.1服务质量标准制定制定服务质量标准是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的基础。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景区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质量标准。7.2.2服务质量培训加强员工服务质量培训,提高员工服务意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服务礼仪、专业知识、应急处置等方面。7.2.3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督与评估体系,对景区服务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通过游客满意度调查、投诉处理等手段,及时发觉问题,改进服务。7.3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素质,有助于提高景区整体运营水平。7.3.1员工招聘与培训根据景区运营需求,合理制定员工招聘计划,选拔具备相应能力的员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服务技能。7.3.2员工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通过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方式,鼓励员工为景区发展作出贡献。7.3.3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关注员工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通过内部选拔、培训等途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景区运营管理团队。7.3.4劳动关系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加强劳动关系管理,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景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八章旅游景区安全与风险管理8.1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安全是旅游景区运营的首要前提。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保障游客、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8.1.1安全组织架构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系。8.1.2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等。8.1.3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8.1.4安全设施设备完善旅游景区的安全设施设备,包括消防设施、安全警示标识、监控系统等,保证其正常运行。8.1.5安全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各类安全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8.2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识别与评估是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可以为景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8.2.1风险识别全面梳理旅游景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自然灾害、设施设备故障、人为破坏等。8.2.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为风险防控提供依据。8.2.3风险防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降低安全发生的可能性。8.3应急预案与救援措施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是应对突发安全的关键环节,对于减少损失具有重要意义。8.3.1应急预案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救援资源配置等内容。8.3.2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安全的应急处理能力。8.3.3救援措施制定详细的救援措施,包括现场急救、伤员转运、设备抢修等,保证在发生时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8.3.4救援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救援资源,包括救援人员、设备、物资等,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以上措施,为旅游景区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安全管理体系,降低安全发生的风险,保障游客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九章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9.1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旨在提高景区的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主要目标包括:9.1.1目标(1)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2)提升游客服务水平,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3)增强景区营销能力,扩大市场影响力;(4)保障景区安全,提高应急处理能力;(5)促进景区与游客的互动,增强游客满意度。9.1.2内容(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硬件设备、数据中心等;(2)信息系统建设,包括景区综合管理、智能导览、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等;(3)信息资源整合,包括景区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共享;(4)信息安全保障,保证信息系统稳定、安全运行;(5)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景区信息化人才素质和能力。9.2智慧旅游系统设计与实施智慧旅游系统是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2.1智能导览系统(1)提供个性化导览路线规划;(2)实时推送景点介绍、历史文化等信息;(3)支持多语种、多终端访问;(4)实现与游客的互动交流。9.2.2智能监控系统(1)实现对景区重要景点、游客密集区域的安全监控;(2)实时传输监控画面,提高景区安全防范能力;(3)结合大数据分析,预测游客流量,优化景区管理。9.2.3电子商务平台(1)提供景区门票、住宿、餐饮等在线预订服务;(2)支持多种支付方式,提高游客购买便利性;(3)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景区与旅行社、酒店等合作伙伴的互利共赢。9.3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是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9.3.1平台架构设计(1)采用分布式架构,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2)遵循标准化设计原则,提高系统兼容性和维护性;(3)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平台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