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预案_第1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预案_第2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预案_第3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预案_第4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预案TOC\o"1-2"\h\u16362第一章疫情防控总则 385301.1预案目的与依据 3250601.1.1预案目的 3133091.1.2预案依据 3316671.1.3工作原则 3159361.1.4工作要求 328291第二章组织指挥与职责 4264091.1.5组织架构 4197981.1.6组织层级 495051.1.7疫情防控指挥部 4201521.1.8办公室 439031.1.9专家组 5259071.1.10后勤保障组 5282701.1.11宣传组 531850第三章疫情监测与报告 5134701.1.12监测目的 520481.1.13监测范围 5293271.1.14监测内容 5150271.1.15监测方法 5268821.1.16报告制度 6121171.1.17报告流程 6307961.1.18报告内容 6231761.1.19报告要求 62461第四章防控措施与策略 749731.1.20健康教育与宣传 7101161.1.21人员管理 7129571.1.22防护措施 7264741.1.23疫苗接种 75551.1.24环境卫生 751531.1.25物品防控 8200991.1.26消毒管理 818878第五章医疗机构防控 8100751.1.27预检分诊 8300271.1.28发热门诊 864191.1.29病例诊断与报告 8325441.1.30病例隔离与治疗 8108111.1.31防护措施 9237721.1.32人力资源 915521.1.33物资保障 9287621.1.34设备保障 9174651.1.35技术支持 97881.1.36信息保障 932520第六章社区防控 9270881.1.37组织架构 10135671.1.38人员配置 10313751.1.39工作职责 1060111.1.40疫情防控宣传 1038571.1.41疫情排查 10142531.1.42居民健康管理 11246911.1.43社区环境卫生管理 11195201.1.44物资保障 11114361.1.45志愿服务 11239091.1.46应急响应 1123790第七章交通与物流防控 11210271.1.47防控目标 11236211.1.48防控措施 11289411.1.49防控目标 1220161.1.50防控措施 1214291第八章教育机构防控 13120071.1.51防控目标 13185121.1.52防控措施 1314921.1.53防控目标 13243161.1.54防控措施 1420892第九章公共卫生与消毒 1497021.1.55目标 14289811.1.56适用范围 1442721.1.57防控措施 14246351.1.58责任主体 1543741.1.59目标 15255351.1.60适用范围 15125551.1.61消毒方法 15231701.1.62消毒程序 15180411.1.63责任主体 1613363第十章应急处理与物资保障 16220391.1.64发觉病例 16285161.1.65病例报告 1697281.1.66病例转运 16154391.1.67隔离治疗 16179011.1.68流行病学调查 1647721.1.69信息发布 16169521.1.70物资保障 17151011.1.71物资调配 1782211.1.72物资使用 1742591.1.73物资采购 17299011.1.74物资储备 1799311.1.75国际合作 17第一章疫情防控总则1.1预案目的与依据1.1.1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体系,明确防控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及责任主体,保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1.2预案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通知》;(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行业标准。第二节工作原则与要求1.1.3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觉、报告、隔离、治疗病例,防止疫情扩散。(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成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防控工作,各级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防控措施。(3)依法防控,科学应对。依法依规开展防控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4)信息共享,协同作战。建立健全疫情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形成防控合力。1.1.4工作要求(1)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各级部门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各级部门要明确责任,细化任务,保证防控措施落到实处。(3)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4)做好保障,保证供应。加强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保证医疗救治、防护用品等需求得到满足。(5)严格监督,严肃问责。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推诿扯皮、玩忽职守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第二章组织指挥与职责第一节疫情防控组织体系1.1.5组织架构为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协调和指挥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指挥部设总指挥,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下设办公室、专家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等专门工作小组。1.1.6组织层级(1)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制定疫情防控总体方案,协调各方力量,保证防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2)办公室:负责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协调各工作小组之间的沟通与协作。(3)专家组:负责疫情监测、分析、评估,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4)后勤保障组:负责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资、设备、人员等保障工作。(5)宣传组:负责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护意识。第二节部门职责与分工1.1.7疫情防控指挥部(1)制定疫情防控总体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2)统一指挥、协调各方力量,保证防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3)及时向上级报告疫情动态和防控工作进展。1.1.8办公室(1)负责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召开相关会议。(2)负责协调各工作小组之间的沟通与协作。(3)负责疫情防控文件的收发、归档和保密工作。1.1.9专家组(1)负责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2)负责疫情分析、评估,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3)提出防控措施和建议,指导相关部门开展工作。1.1.10后勤保障组(1)负责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资、设备采购和调配。(2)负责疫情防控人员的住宿、餐饮等保障工作。(3)负责疫情防控场所的清洁、消毒等工作。1.1.11宣传组(1)负责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护意识。(2)制定宣传方案,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3)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第三章疫情监测与报告第一节疫情监测1.1.12监测目的疫情监测旨在及时发觉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趋势,掌握疫情动态,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1.13监测范围(1)本预案所指的监测范围包括全国范围内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2)监测对象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以及相关医疗机构和防控部门。1.1.14监测内容(1)疫情信息收集:通过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等渠道,收集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等疫情信息。(2)疫情监测指标:包括病例数、死亡数、治愈数、疑似病例数、密切接触者数、隔离观察人数等。(3)疫情趋势分析:对收集到的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传播途径、病毒变异情况等。1.1.15监测方法(1)实时监测:通过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渠道,实时收集疫情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2)定期报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应定期向上级报告疫情监测情况,包括病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等。(3)疫情预警:根据疫情监测数据,及时发布疫情预警,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相应防控措施。第二节疫情报告1.1.16报告制度(1)疫情报告遵循逐级报告原则,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程序向上级报告疫情。(2)疫情报告分为常规报告和紧急报告。常规报告包括病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等;紧急报告主要包括突发疫情、疫情暴发等情况。1.1.17报告流程(1)医疗机构发觉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告上级疾控中心。(4)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逐级报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1.18报告内容(1)病例报告: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等。(2)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的暴露史、接触史、传播途径、病毒变异情况等。(3)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病例的病毒检测结果、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等。(4)防控措施:包括已采取的防控措施、下一步工作计划等。1.1.19报告要求(1)疫情报告应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2)报告人应具备专业知识,对疫情相关信息进行严格审核。(3)疫情报告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保证信息安全。第四章防控措施与策略第一节人群防控1.1.20健康教育与宣传(1)通过各种渠道,如广播、电视、网络、社区宣传栏等,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2)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提高其防护意识和能力。1.1.21人员管理(1)严格排查外来人员,对所有进入本地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登记,对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进行重点关注和隔离观察。(2)对本地区居民进行定期健康监测,发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时引导其到医疗机构就诊。(3)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落实隔离措施,防止病毒传播。1.1.22防护措施(1)提醒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2)在公共场所设置口罩售卖点,方便居民购买。(3)鼓励居民使用线上购物、外卖等无接触配送服务,减少外出。1.1.23疫苗接种(1)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2)加强对疫苗接种点的管理,保证接种过程安全、规范。第二节环境与物品防控1.1.24环境卫生(1)加强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清洁。(2)鼓励居民对家庭环境进行定期清洁、消毒,特别是卫生间、厨房等高风险区域。(3)加强垃圾分类处理,防止病毒传播。1.1.25物品防控(1)对公共场所的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公共座椅等,进行定期消毒。(2)提醒居民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避免病毒传播。(3)加强对进口物品的检疫检测,防止病毒通过物品传播。1.1.26消毒管理(1)制定消毒方案,明确消毒对象、方法、频率等。(2)对重点场所,如医疗机构、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进行定期消毒。(3)加强对消毒剂的管理,保证消毒效果和安全。第五章医疗机构防控第一节诊疗流程与规范1.1.27预检分诊(1)医疗机构应设立预检分诊点,对来院患者进行体温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症状询问,保证及时发觉疑似病例。(2)预检分诊点应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保证分诊工作高效、有序进行。(3)对体温异常或具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应引导其至发热门诊就诊。1.1.28发热门诊(1)医疗机构应设立独立的发热门诊,与其他门诊区域相对隔离,避免交叉感染。(2)发热门诊应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治疗和隔离。(3)发热门诊应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保证病例的及时发觉、报告和隔离。1.1.29病例诊断与报告(1)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病例的诊断和识别,保证病例的及时发觉和报告。(2)对确诊病例,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至当地疾控部门。(3)医疗机构应建立病例数据库,对确诊病例进行跟踪管理。1.1.30病例隔离与治疗(1)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区,对确诊病例进行集中隔离治疗。(2)隔离病区应严格执行消毒、防护等措施,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3)医疗机构应根据病例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1.1.31防护措施(1)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2)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防护规范,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消毒,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第二节医疗资源保障1.1.32人力资源(1)医疗机构应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证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激励,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1.33物资保障(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储备和调配机制,保证医疗物资的充足供应。(2)医疗机构应加强与企业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保障医疗物资的供应。1.1.34设备保障(1)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2)医疗机构应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购置和更新医疗设备,提高诊疗能力。1.1.35技术支持(1)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技术资源。(2)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1.36信息保障(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2)医疗机构应加强与部门、社会公众的沟通,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第六章社区防控第一节社区防控组织1.1.37组织架构社区防控组织应成立以社区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防控工作有序开展。(1)社区组织:负责统筹协调社区防控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2)社区居委会:负责具体实施社区防控措施,协调各方资源,组织居民参与防控工作。(3)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小区内部防控工作,保证小区环境整洁、安全。(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居民的健康监测、疫情排查、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1.1.38人员配置(1)社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组织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及成员。(2)社区防控工作小组:由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社区防控工作的实施。1.1.39工作职责(1)社区组织:充分发挥的领导作用,协调各方力量,保证防控工作落到实处。(2)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参与防控工作,开展疫情排查、防疫知识宣传等。(3)物业管理公司:做好小区内部防控工作,保证小区环境整洁、安全。(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监测、疫情排查、防疫知识宣传等工作,协助社区开展防控工作。第二节社区防控措施1.1.40疫情防控宣传(1)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居民防疫意识。(2)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保证居民了解疫情动态。1.1.41疫情排查(1)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的排查,保证及时发觉疫情。(2)建立健全疫情信息报告制度,保证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1.1.42居民健康管理(1)加强居民健康监测,对有症状的居民及时进行排查、诊断。(2)对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观察,保证疫情不扩散。1.1.43社区环境卫生管理(1)加强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杀菌。(2)引导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减少疫情传播风险。1.1.44物资保障(1)保证社区防控物资充足,满足防控工作需要。(2)建立物资调配机制,保证物资合理分配。1.1.45志愿服务(1)组织居民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发挥居民自治作用。(2)对志愿服务者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1.1.46应急响应(1)建立社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保证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2)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疫情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七章交通与物流防控第一节交通工具防控1.1.47防控目标为保证交通工具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安全运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本节旨在制定针对各类交通工具的防控措施。1.1.48防控措施(1)严格消毒杀菌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营前、运营中及运营后,应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工作;消毒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产品,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用品;消毒频次应根据实际运营情况确定,保证交通工具清洁卫生。(2)人员健康管理对交通工具驾驶员、乘务员等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发觉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暂停工作;鼓励从业人员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加强从业人员防疫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3)乘客管理实行实名制购票,便于追踪乘客信息;乘客上车前需测量体温,体温异常者不得乘坐;鼓励乘客佩戴口罩,减少交谈,保持社交距离。(4)通风换气保持交通工具内空气流通,定期开启窗户或通风设备;在封闭空间内,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降低病毒浓度。第二节物流防控1.1.49防控目标针对物流行业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本节旨在制定有效的物流防控措施,保证物流运输安全、高效。1.1.50防控措施(1)严格货物消毒对运输途中的货物进行定期消毒,保证货物表面清洁;消毒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产品,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用品。(2)人员健康管理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发觉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暂停工作;鼓励从业人员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加强从业人员防疫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3)作业环境管理保持物流仓储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消毒;设置临时隔离区,用于暂时存放异常货物;加强仓库通风,保证空气质量。(4)运输过程管理实行封闭式运输,减少人员接触;鼓励采用非接触式交接货物,降低传播风险;对运输车辆进行定期消毒,保证运输工具清洁。(5)信息追溯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追溯系统,便于追踪货物流向;定期对物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疫情动态。第八章教育机构防控第一节学校防控1.1.51防控目标学校防控工作旨在保证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建立健全疫情防控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在学校内的传播。1.1.52防控措施(1)建立健全防控组织机构:学校应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防控工作落实到位。(2)宣传教育: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控意识和能力。(3)健康监测:加强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定期进行体温检测,对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及时隔离观察。(4)环境卫生: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5)人员管理: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查。(6)防疫物资保障:保证防疫物资充足,包括口罩、消毒液等,并定期检查库存。(7)应急处置: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保证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8)线上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教育,保障教育教学秩序。(9)心理关怀: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和家长度过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第二节幼儿园防控1.1.53防控目标幼儿园防控工作旨在保障幼儿及教职工的健康安全,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幼儿园内的传播风险。1.1.54防控措施(1)建立防控组织机构:幼儿园应成立疫情防控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防控工作落实到位。(2)健康教育:加强对教职工和家长的疫情防控知识教育,提高防控意识。(3)健康监测:对幼儿和教职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隔离观察。(4)环境卫生:加强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消毒。(5)人员管理: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园,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查。(6)防疫物资保障:保证防疫物资充足,包括口罩、消毒液等,并定期检查库存。(7)应急处置: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保证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8)家庭协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幼儿的疫情防控工作。(9)心理关怀:关注幼儿和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度过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第九章公共卫生与消毒第一节公共场所防控1.1.55目标公共场所防控的目的是减少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1.56适用范围本节内容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电影院、图书馆、餐馆、酒店等。1.1.57防控措施(1)严格实行实名制登记制度,对进入公共场所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查验,保证及时发觉疑似病例。(2)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公共场所设置空气净化器,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3)设置临时隔离区,一旦发觉疑似病例,立即将其引导至隔离区,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4)加强公共卫生设施管理,保证公共卫生间、电梯等设施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5)限制公共场所人员密度,采取分时段、分区域等方式,减少人员聚集。(6)提醒公众佩戴口罩,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减少触摸公共场所的公共设施。1.1.58责任主体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承担公共场所防控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证公共场所的安全。第二节消毒与杀菌1.1.59目标消毒与杀菌的目的是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率,切断传播途径。1.1.60适用范围本节内容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居民住宅等可能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场所。1.1.61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利用紫外线、高温、高压等物理方法,破坏病毒的蛋白质结构,使其失去活性。(2)化学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醇类等化学消毒剂,对物体表面、空气、水体等进行消毒。(3)生物消毒:利用生物酶、微生物等生物制剂,降解病毒并改善环境质量。1.1.62消毒程序(1)消毒前准备:了解消毒对象的性质、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及消毒剂。(2)消毒操作: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