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百家讲坛讲解《红楼梦》的时候,是一个人物一个人物的介绍的,而且在介绍的时候加入了很多《红楼梦》小说中没有的东西,比如,百家讲坛上曾经分析秦可卿可能是皇族之后,讲宝玉在进入她的房间以后看到的武则天的镜子,赵飞燕舞过的金盘等屋内装饰,说秦可卿屋子里装饰的都是暗示秦可卿皇家高贵的身份,从中又推演出许多关于秦可卿身世的揭秘。并不是说百家讲坛,这个人的推理是错误的。只是,我更喜欢,蒋勋先生的讲解,当时宝玉是喝醉的酒,当时他年少,又看了很多野史,他看到的一切事物是他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蒋勋先生曾说,他希望大家关注《红楼梦》的时候能更多的关注《红楼梦》文本本身。所以,蒋勋先生在讲解的时候,把每一章回当作是一个短篇来讲解。蒋勋先生分析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用词的精妙。《红楼梦》很多句子都是很简短,简单几个字就把人的神态描写的活灵活现,例如,宝玉“猴”在王夫人身上;“门子听说,方告了座,斜签着坐了”。蒋勋先生曾说,曹雪芹是用白话文写小说。我最近看的《红楼梦》也学了几个词:肚饱眼馋,烈火烹油,黄柏木做罄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蒋勋先生每次的讲解都是先读《红楼梦》文本,一边读,一边欣赏文本本身的精妙。《红楼梦》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各个人物的性格阶层都有所不同。曹雪芹在描写每个不同的人物的时候,他都化身为人物本身,描写的时候也用贴近不用阶层的语言,作诗也是符合各个人物的文采、性格。所以蒋勋先生在讲解的时候经常说,你把前面的名字盖住,只通过语言,你就可以知道这是谁在讲话。曹雪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在描写每个人物的时候都没有加入自己的喜恶,他对每一个角色都怀着同情之心在描写。(摘编自《回归文本读<红楼梦>:从蒋勋<细说红楼梦>说起》)材料二:在今日“文化自信”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的底气尽管来自多方面,但不可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来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如何让《红楼梦》这部古代作品融入当代读者中,从而激活经典呢?首先,使《红楼梦》“融进去”,为文化自信注入活力。所谓“融进去”,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融进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融入当代社会中去,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红楼梦》是了解封建社会、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子,通过《红楼梦》的阅读和学习,可以让读者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看清历史的沧桑与人间的正道。要将《红楼梦》融入人们的生活,把阅读、学习、领悟《红楼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让读者进入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进而增强读者的文化自信。其次,让《红楼梦》“活起来”,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所谓“活起来”,就是重拾红学经典,深入挖掘《红楼梦》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加强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普及,让这部经典“活起来”,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增加对其他传统文化的了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这定将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此外,让《红楼梦》“走出去”,为文化自信增添底气。所谓“走出去”,就是让《红楼梦》在海外广泛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他国人民所喜爱、肯定和认同。一部优秀的文学经典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伟大的文化使者,一个展示国家和民族的窗口。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过程中,伟大的文学经典尤其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不能缺席。在2017年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中,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道:“伟大的文学经典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打开了《红楼梦》艺术的大门,你就会进一步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因此《红楼梦》及其红学不仅应该而且一定会成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红楼梦》的当代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红学研究者应当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用战略性的发展眼光调整研究路径,更新研究方法,开辟红学发展的新道路、新视界和新境界。(摘编自李响《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当代价值思考及传播策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回归文本阅读《红楼梦》,才能真正地读懂《红楼梦》,材料一中作者对百家讲坛讲解《红楼梦》的时候加入了很多《红楼梦》小说没有的东西持否定态度。B.蒋勋提倡回归文本阅读《红楼梦》主要是因为通过文本可以感受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用词的精妙。C.更广泛地普及并深入研究《红楼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D.《红楼梦》是民族的骄傲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读懂《红楼梦》,就读懂了中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蒋勋认为回归文本阅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以及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B.《红楼梦》不能缺席中外文化交流,让《红楼梦》“走出去”,就会得到更多海外读者的喜爱和认同。C.基于《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价值,《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是当下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D.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要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下列对于上述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在提到蒋勋先生分析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用词的精妙时,通过举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的魅力。B.材料二第三段引用的话目的是为了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C.材料二第四段运用引用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话强化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D.材料二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红楼梦》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如何更好地推广《红楼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B3.B4.①首先提出问题“如何让《红楼梦》这部古代作品融入当代读者中,从而激活经典呢?”;
②然后从“融进去”“活起来”和“走出去”三个层面逐层递进分析《红楼梦》的传播策略;
③最后总结观点“红学研究者应当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开辟红学发展的新道路、新视界和新境界。”5.①回归文本,以欣赏、审美的眼光去阅读并领悟《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激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②通过《红楼梦》的阅读和学习,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向身边的人普及《红楼梦》让《红楼梦》“活起来”。
③发挥《红楼梦》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中的作用,让《红楼梦》“走出去”,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持否定态度”错误。原文是说“并不是说百家讲坛,这个人的推理是错误的。只是,我更喜欢,蒋勋先生的讲解”,并没有表达否定态度。B.“主要是因为通过文本可以感受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错误。蒋勋提倡回归文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用词的精妙,更不是主要原因。D.“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错误。原文是说“因此《红楼梦》及其红学不仅应该而且一定会成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选项变未然为已然。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就会得到更多海外读者的喜爱和认同”错误。原文是说“所谓‘走出去’,就是让《红楼梦》在海外广泛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他国人民所喜爱、肯定和认同”,是想要让海外读者喜爱认同,而不是一定就会。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材料二第三段引用的话目的是为了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错误。“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引用的话目的是强调让传统文化资源活起来。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①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关键句“如何让《红楼梦》这部古代作品融入当代读者中,从而激活经典呢”可知,首先提出问题“如何让《红楼梦》这部古代作品融入当代读者中,从而激活经典呢”;②根据第二自然段关键句“首先,使《红楼梦》‘融进去’,为文化自信注入活力”,第三自然段关键句“其次,让《红楼梦》‘活起来’,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第四自然段关键句“此外,让《红楼梦》‘走出去’,为文化自信增添底气”可知,然后从“融进去”“活起来”和“走出去”三个层面逐层递进分析《红楼梦》的传播策略;③根据最后一个自然段“红学研究者应当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用战略性的发展眼光调整研究路径,更新研究方法,开辟红学发展的新道路、新视界和新境界”可知,最后总结观点“红学研究者应当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开辟红学发展的新道路、新视界和新境界。”【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结合材料“通过《红楼梦》的阅读和学习,可以让读者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看清历史的沧桑与人间的正道。要将《红楼梦》融入人们的生活,把阅读、学习、领悟《红楼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让读者进入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进而增强读者的文化自信”可知,回归文本,以欣赏、审美的眼光去阅读并领悟《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激发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②结合材料“所谓‘活起来’,就是重拾红学经典,深入挖掘《红楼梦》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要加强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普及,让这部经典‘活起来’,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增加对其他传统文化的了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这定将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可知,通过《红楼梦》的阅读和学习,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向身边的人普及《红楼梦》让《红楼梦》“活起来”。③结合材料“所谓‘走出去’,就是让《红楼梦》在海外广泛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他国人民所喜爱、肯定和认同。……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过程中,伟大的文学经典尤其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不能缺席”“打开了《红楼梦》艺术的大门,你就会进一步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因此《红楼梦》及其红学不仅应该而且一定会成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可知,发挥《红楼梦》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中的作用,让《红楼梦》“走出去”,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废墟上的菜地晚乌①下班到家已过十二点。午饭和往常一样比较简单,喝一口豌豆蛋花汤,忍不住说“真好喝”。豌豆,是母亲自己种的。她从厨房里拿出一个小布袋,一边打开一边美滋滋地说,不太多,但很让人喜欢。我瞥过去,那里面装着的青绿豆荚,颗粒饱满。②几年前,为了帮我照顾孩子,母亲从乡下来到城里。这种迁移如同一把无形的刀,缓慢地切割着母亲。她不说什么,我也能在日常生活里发现蛛丝马迹。白天,她窝在家里,时光泌出漫长的丝,将她束缚。有时她从卧室踱到客厅,又从客厅挪到阳台,像在寻找什么,默默地。她常看的电视节目是我们省台的玩水冲关,偶尔换到新闻频道,她总是对我说,电视里讲的,听不懂。她简洁的言辞后跟着长长的叹息。我给她买的智能手机,她不会使用,最后闲置在书架上。有时,她会打开门,随后又将其关闭。后来,孩子入了幼儿园,母亲多了闲暇,开始拓宽活动区域,去楼下不远处被拆的棚户区那片废墟上种菜。她从碎石渣里清理出厨房大的一块领地,现在便隔三岔五带回一小布袋青绿豆荚,或几棵根部冒着乳白汁液的生菜。③围在废墟周围的栅栏被人抠裂,朝外翻卷的绿铁皮被风一吹就发出脆响。那里有一孔洞,是种菜人弯腰进出的门。一同出入的还有水壶、锄头、弯刀、铲子。这些和耕种有关的工具,被母亲隐藏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她把锄头横放在自己的折叠床下,铲子放在鞋架的底层,弯刀立在冰箱与墙之间的缝隙,水壶放在花架上。如果这些工具会表达情感,它们跟母亲一道出门时,一定会像孩子那样开心到尖叫。它们回归土地,不,并不是我在乡下看到的那些松软的黑土,具体点说,那是碎石、断砖及大块混凝土堆叠成的废墟,一把锄头在断壁残垣里爬行,母亲的脸上挂着汗滴。她浑身湿透,开门出现在客厅,好像刚刚经历过一场搏斗。随后,她迅速清理农具,把它们放回原处,再找来洁净衣服,沐浴。晚间我们回来时,似乎什么都未曾发生。④母亲在城市生活中习得了绝佳的藏匿本领,这些背后,一同隐藏的还有她自己的心事。⑤我曾去过母亲的菜地。母亲的小块石渣地卧在断墙之中,种着大蒜、豌豆、生菜,那些细弱的苗,像是一块土地微弱的呼吸。母亲第一次割生菜回来时曾说,买种子的本钱已经收回。我记得,她使用的是我们家一贯的低调不张扬的口气,平静中还带着终有回报的自豪。母亲的算计,听起来格外世俗。但我并不嫌弃这些,相反,我会给她诸多赞美。在乡下,母亲干农活粗放豪迈,她早出晚归,经常忘记时间,汗流浃背而又不知疲倦。在城里,母亲对这里的生活缺少掌控感,必须在日常事务中学会平衡,精准到每个时刻。因此,种地这样的事情,好像也变得精致起来:她把肥料装进塑料瓶,用废油桶装清水,用旧童车推着去给蔬菜施肥。垦荒的劳苦,随时被毁坏的可能性,她似乎都忽略不计,行动中有我行我素的坚决。我终于明白:在那小块地面前,她几近忘我,泥土,让她忘乎所以。⑥母亲一生未进过学堂,我一直相信,如果有机会读书,她一定会有不同的人生。从前,母亲会用自己的人生故事教育我们,后来又试图用那些故事教导我正在念高中的侄女。女孩缺乏耐心,三言两语便可让奶奶闭嘴不再说话。母亲故事的主题是:凡事都要做好,争取第一。然而,母亲的人生中鲜有机会展示自我。⑦我不禁想起母亲人生中已过去半个世纪的那个故事。生产队里的男男女女在集体劳作间隙,组织了次插秧比赛,母亲上午赢得很轻松。有人不服气,坚持下午再比一次,结果还是母亲赢。她给我讲完这个故事后,低声又略带兴奋地说:“当年,我上午赢得轻松,基本没使劲。下午又要比,我稍微使出一点力气,还是我赢。”那一次,她赢得了可以吹嘘一生的价值感,声名大噪。⑧是土地,是劳动,成就了她。⑨现在,和母亲一起种菜的有不少人,元元的奶奶,胡小功的奶奶,丁家枫的外公,他们像蜗居在春日荨麻叶片下的虫子,在蒿草丛生的废墟上自得其乐。他们是废墟上的首批种地人,都来自外地,住在这整体功能颇为完善的小区里,帮着带孙辈。他们此生也许未曾想到自己会住在洁净明亮的高楼里,把心神分给不同的地方,一面记挂着老家的房子、院落、老伴甚至一条狗,一面在城里过着逼仄但又无法摆脱的生活。⑩夜幕将临时,他们常聚集在楼下说话。或站或坐,说话。有时,她们还会把自己种的菜拿来跟大家分享,一把豌豆、两棵生菜或几根蒜,这或许能让彼此产生回到乡下的短暂错觉。谈起种地经验,他们有抑制不住的热情,聊着聊着,时间就过去了。黑夜漫长,来自菜地的那点荣光,好像可以帮她们驱散寂寥与不安。偶尔,附近传来挖掘机的轰鸣,她们还会仔细甄别,听那声响是否来自废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母亲与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母亲一样,“偷偷摸摸”的行为中饱含对子女深沉的爱。B.母亲种菜时的“我行我素”和“忘乎所以”,隐匿着对泥土的特殊感情,蕴藏着她的精神渴求。C.母亲年轻时是插秋能手,劳动让母亲得以展示自我、赢得人生的价值感,来到城里又痴迷种菜,再次彰显了劳动的价值。D.文章最后两个段落,写出了废墟上首批种地人的复杂情感。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2段提到“时光泌出漫长的丝”,形象地写出逼仄又无法摆脱的城市生活让母亲备感时光漫长寂寥。B.文章第3段提到“好像刚刚经历过一场搏斗”,这里的“搏斗”既是母亲与土地的搏斗,也是她与自己矛盾心理的搏斗。C.文章第8段只有一句话,但单独成段,使得语气和表达的感情更强烈。D.文中的“废墟”具有象征意义,不仅是现实种菜的地方,也指母亲来到城里后一度荒芜的“心田”。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土地”对于母亲的意义。9.“散文,就是说话,要真实朴素,道出心中的欢喜与哀伤。”这是作者晚乌曾经提出的创作理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篇散文是否符合这一创作理念。〖答案〗6.A7.B8.①土地成就了年轻时的母亲,让母亲得以展示自我、赢得人生的价值感。
②土地为母亲带来了收获的自豪感。
③土地抚慰着生活在城市中的母亲,让母亲生活充实,还可以与他人分享劳动果实,抚慰寂寥的内心。9.符合。真实朴素:①文章所写现象真实,“几年前,为了帮我照顾孩子,母亲从乡下来到城里”,母亲从乡下来到城里为儿女照看孩子这是真实的现实;②文中的情感朴素,“谈起种地经验,他们有抑制不住的热情”,母亲及像母亲一样的农民对土地的爱是朴素的深情。欢喜与哀伤:①土地让母亲赢得了人生的价值、受到了心灵的抚慰,给母亲带来了收获的欢喜,“那一次,她赢得了可以吹嘘一生的价值感,声名大噪”“她从厨房里拿出一个小布袋,一边打开一边美滋滋地说,不太多,但很让人喜欢”。②离开家乡,母亲内心充满了割舍的哀伤,“这种迁移如同一把无形的刀,缓慢地切割着母亲”“白天,她窝在家里,时光泌出漫长的丝,将她束缚”。〖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偷偷摸摸’的行为中饱含对子女深沉的爱”错误。本文中母亲“偷偷摸摸”的行为隐匿着对泥土的特殊感情,并非表达对子女深沉的爱。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B.“既是母亲与土地的搏斗,也是她与自己矛盾心理的搏斗”错误,结合“她浑身湿透,开门出现在客厅,好像刚刚经历一场搏斗”可知,只是把母亲的状态比作“经历一场搏斗”。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插秧比赛中,母亲两次都赢了,两次赢得胜利让母亲展示了自己,是母亲骄傲了一生的事情,“那一次,她赢得了可以吹嘘一生的价值感,声名大噪”“是土地,是劳动,成就了她”,土地成就了年轻的母亲,使她赢得人生的价值感。母亲第一次割生菜回来时说话,“她使用的是我们家一贯的低调不张扬的口气,平静中还带着终有回报的自豪”,土地为母亲带来了收获的自豪感。母亲“在那小块地面前,她几近忘我,泥土,让她忘乎所以”“她们还会把自己种的菜拿来跟大家分享,一把豌豆、两棵生菜或几根蒜……黑夜漫长,来自菜地的那点荣光,好像可以帮她们驱散寂寥与不安”,废墟上开辟出的土地让在城市里不知所措的母亲找到了生活的寄托和快乐,她们还会把自己种的菜拿来跟大家分享,土地抚慰着生活在城市的母亲,抚慰寂寥的内心。【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体裁特征的能力。表明观点:符合。真实朴素:①文章所写现象真实,几年前,母亲从乡下来到城里为儿女照看孩子这是真实的现实;②文中的情感朴素,聊种地经验,有抑制不住的热情,时间很快就过去,母亲及像母亲一样的农民对土地的爱是朴素的深情。欢喜与哀伤:①年轻时生产队里组织的插秧比赛,母亲赢得了比赛,正是土地成就了年轻时的母亲,使她赢得人生的价值感;母亲来到城里又痴迷种菜,使生活充实快乐,可以带来收获的自豪感,可以抚慰寂寥的内心,可以与他人分享劳动果实,心生欢喜。②母亲从乡下来到城里生活,离开了自己的土地,让母亲极不适应,感到寂寥与不安。“迁移如同一把无形的刀”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长时间不适应城里生活的钝痛感;“时光泌出漫长的丝,将她束缚”,母亲离开家乡,内心充满了割舍的哀伤。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者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响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材料二: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四海养。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死马A且买之B五百金C况生马乎D天下E必以王能F市马G马今至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因孤国之乱”与《过秦论》中的“蒙故业,因遗策”中的“因”含义不同B.“北面而受学”与“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的“北面”的含义不同。C.“燕昭王”即燕国公子职,“昭”是谥号。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汉。D.“周室卑微”与“门第卑微”中的“卑微”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昭王收拾残局后,继位登基,用丰厚的礼物来招纳能人贤士,以图向齐国报仇雪恨。B.郭隗告诉燕昭王,开创帝业、成就王业,称霸诸侯、亡失国家的君主,各有不同的用人方式;
不同的用人方式会招来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结果。C.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为郭隗建造了宫室,吸引了很多国家的人才前来投奔。D.燕军率盟军追击齐国败兵,一直打进齐国都城,掠取珍宝,焚烧祖庙,之后齐闵王逃到外地去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2)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14.请结合课本《过秦论》和文本二,简要概括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答案〗10.CDG11.C12.D13.(1)(如果)靠着几案、拄着手杖,斜着眼睛,指手画脚,驱使别人为自己效劳,那么只有仆役到来。(2)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14.①自以为是,独断专权(对应文本二中的“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②不施仁义,民心尽失。(课文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与文本二中的“废王道而立私爱,先诈力而后仁义”)
③不信功臣,不亲士民。〖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买死的千里马尚且花五百金,何况买活的千里马呢?天下的人肯定认为大王您能出高价买马,千里马现在可以得到了!“五百金”前省略了“以”,“五百金”作“买”的后置状语,在C处断句;“天下”作主语,主语前断句,故在D处断句;两个“马”连用,中间断开,前“马”为动词“市”的宾语,后“马”为后面句子的主语,故在G处断。故选CD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趁机、趁着;/沿用、沿袭。句意:齐国趁我国内乱之机击破了燕国。/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B.正确。拜师学艺,行弟子敬师之礼;/臣服于人。句意:坐南朝北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为什么不解除军队,向他投降呢?C.错误。“始于西汉”错误,应始于西周。D.正确。国势衰微;/地位低下,身份卑微。句意:周王室力量微弱。/一个人的家庭社会地位低下。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选项中有两处错误,一为“率盟军”错,原文为“独追北”;二为时间顺序错误,齐闵王逃跑在先,追赶掠取焚烧在后。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冯”,通“凭”,靠着;“眄视”,斜着眼睛看;“厮役”,仆役。(2)“以”,因此;“凌”,侵略;“罢弊”,疲惫,“罢”同“疲”。【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①根据文本二“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可知,自以为是,独断专权;②根据课文中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与文本二中的“废王道而立私爱,先诈力而后仁义”可知,不施仁义,民心尽失;③根据文本二“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可知,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参考译文:材料一:燕昭王收拾残破的燕国后,继位登基,谦恭下士,用丰厚的礼物来招纳能人贤士,想凭借他们向齐国报仇雪恨。因此,燕昭王前去会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我国内乱之机击破了燕国。我清楚地知道燕国国小力弱,不足以报此怨仇。然而求得贤士和我共同治理国政,洗刷父王的耻辱,是我的心愿。我冒昧地问您要为国家报仇的话该怎么做呢?”郭隗先生回答说:“成立帝业的君主跟老师相处,成立王业的君主跟良友相处,成立霸业的君主跟贤臣相处,亡国的君主跟仆役相处。如果能折节侍奉贤士,坐南朝北地接受老师的教诲,那么胜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勤奋治政在别人之前,享乐休息在别人之后,自己能积极向别人请教,然后老老实实自省,那么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自己追随别人,同别人一样勤勉,不甘落后,那么和自己能力相等的人就会到来。如果靠着几案、拄着手仗,斜着眼睛,指手画脚,驱使别人为自己效劳,那么只有仆役到来。如果怒目圆睁,任意蹂躏部下,大声呵斥他人,那么只有奴才到来啊!这是古代推行道义、招收贤士的方法。大王果真广泛地选拔国内的人才,登门拜访他们,天下人听说大王拜访贤臣,天下贤士一定会奔赴燕国。”燕昭王问道:“我去拜见谁合适呢?”郭隗先生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国君,有用千金寻求千里马的,花了三年时间也没有得到。一位近侍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帮您寻求千里马吧!’国君便派他去了,三个月就找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于是,他用五百金买下了这匹马的尸首,回去向国君报告。国君大怒,说:‘我要寻求的是活的千里马,花掉五百金买死马有什么用啊?’近侍回答说:‘买死的千里马尚且花五百金,何况买活的千里马呢?天下的人肯定认为大王您能出高价买马,千里马现在可以得到了!’于是不到一年,有好多匹千里马到手了。现在大王果真要招揽天下的贤才,就先从我郭隗开始做起。连我郭隗都能被重用,何况那些比郭隗更贤德的人呢?难道会因为远隔千里而不来吗?”于是燕昭王替郭隗建造宫室,并用师长的礼仪待他。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前往燕国,邹衍从齐国前往燕国,剧辛从赵国前往燕国,贤士都争着聚集到了燕国。燕昭王吊唁死者,慰问生者,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达二十八年之久,燕国富足了,士兵生活安适,心情愉快,愿为复国作战。于是燕昭王用乐毅做上将军,和秦国、楚国、三晋共同谋划攻打齐国,齐军失败,齐闵王逃跑到外地去了。燕军单独追击齐国的败兵,一直打进齐国都城临淄,掠取了齐国珍宝,并焚烧了齐国的宫室祖庙。齐国城池没被攻破的,只有莒和即墨。(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材料二: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的慕风向往,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如今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忧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二)古代许歌阅该(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北望感怀①陆游荣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乾坤恨入新丰酒,霜露寒侵季子裘②。食粟本同天下责,孤臣敢独废深忧。〖备注〗①本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冬诗人居于山阴之时。②季子裘:指战国时苏秦(字季子)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身在山阴,心在故国,喝酒解闷,北望感怀,写下此诗。B.诗人对“朋党误国”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体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感。C.诗中“乾坤恨入新丰酒”一句,诗人借酒消愁,却难掩对时局的担忧。D.全诗语言华丽,词藻堆砌,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16.这首诗诗人是如何表达那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5.D16.①对比:首联将昔日的帝王之都与今日的禾黍遍野的对比,如今一派秋凉景象,表达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②用典:通过用苏秦入秦求仕而资尽而归之事表达处境困顿依然坚守之情。朋党相争,遗民空叹,愤慨复国大计被误。
③直抒胸臆:尾联诗人用反问的形式表达作为孤立远臣对国事的忧心。时间流逝,处境困顿,郁闷才华不得施展。〖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全诗语言华丽,词藻堆砌”错误。该诗语言沉郁顿挫,表达诗人的政治见解和忧国忧民之情时方式也较为直接,而谈不上语言华丽,词藻堆砌也不妥。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对比:首联用“帝王州”与“禾黍”对比,如今一派秋凉景象。“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由内容可知,黄河洛阳京都一带,七十年来一片破败,作者写山河沦陷,禾黍悲秋,表达对国家兴衰的感慨。②用典:根据注释②可知,战国时苏秦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作者借季子裘的典故,表明自己身在山阴,处境困顿,却依然坚守之情。“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写朋党相争,遗民空叹时光岁月快到尽头,是愤慨国家大事被误。③直抒胸臆:尾联写吃饭不能无益于世,作为孤臣不能放下忧虑。以激切的议论作结,体现儒家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作者抒发了时间流逝,处境困顿,郁闷才华不得施展的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强》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时序更替,光阴飞逝,与“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异曲同工。(2)2024年欣逢龙年,“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被引入古诗文中。如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衬托出山峰的高峻;《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__________”写震动山谷的巨大响声。(3)用典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手法,三国人物经常作为典故入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熊咆龙吟殷岩泉(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品要有美感,但作品的美感和花的美不一样,和雕塑的美也不同,它不是靠视觉直观的。你的小说的好看不在于词藻的华丽、语言的惊人,①,它的文路里隐藏着的有质感的某种东西。读者读后,心动了,或者勾起了读者的感慨和经验,那么你就成功了,你的作品就具备了一种美感。一个作家,一方面是文字功夫,②。生活并不是看起来的那样简单,你要留心视线之内的一切。多少年来,我养成了(甲)的习惯,倒不是因为我记忆力好,而是因为但凡我看见的,只要对方给我一种新鲜感,或者因为其中的哪一点触动了我,我就不会忘记。阅读有利于文字的表述,有利于研究人、琢磨事儿。史书上记载,孔子非常讲究吃,讲究穿,吃肉越细越好,穿要剪裁得体,华服盛装。我欣赏孔子的大度,欣赏他的(乙),就是战火烧到了门前也要把酒喝完。其实,你要想把一个人琢磨得透彻,就得要学会阅读和思考,你还要学会融会贯通,那么你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新出炉的好东西。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该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下列句子中的“那样”和文中加点的“那样”,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A.他就是那样人,说话不知深浅,你别见怪。B.桂林山水是那样秀丽,那样迷人。C.十里长街送总理,整条街上那样肃静,听到的只是抽泣声。D.我们正在做前人没有做过事情,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答案〗18.(甲)过目不忘(乙)临危不惧19.①而在于它的字里行间②另一方面就是生活功夫了20.D〖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甲:根据“但凡我看见的,只要对方给我一种新鲜感,或者因为其中的哪一点触动了我,我就不会忘记”可知,语境是指我养成了看一遍就能记住的习惯,应用“过目不忘”。过目不忘:看一遍就能记住,形容人记忆力极强。乙:根据“就是战火烧到了门前也要把酒喝完”可知,语境是指欣赏孔子面临着危险时能够从容不迫,毫不畏惧,应用“临危不惧”。临危不惧:面临着危险时能够从容不迫,毫不畏惧。【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下句“它的文路里隐藏着的有质感的某种东西”可知,这是强调小说的内容要好;再根据上文的“不在于……”,与之搭配的词语是“而在于”,所以此处可填写“而在于它的字里行间”。第二空,此处为过渡句,承上启下,上文讲的是文字功夫,根据下文内容可知,下文讲的是生活功夫,再根据“一方面”,与之对应就是“另一方面”,所以此处可填写“另一方面就是生活功夫了”。【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感情色彩的能力。文中加点的“那样”是中性词;A.“那样”带有指责、埋怨义;B.“那样”带有赞美义;C.“那样”带有沉重义;D.“那样”是中性词。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年代感十足的原著,影视改编一般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以个人视角切入,讲述普通人的奋斗与生活,贵在真实,但容易流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模式。另一种则以多人物视角切入,全景呈现时代变迁,改编时如何取舍是难题。我们去芜存菁,留下那些个人与时代高度关联的内容。哪怕是书写一个最平凡无奇的普通人,也尽力撷取那些真正影响他抉择的事件,让他置身历史之中,让历史活在他身上,使观众从中窥见时代的脉搏。①将长篇小说改编成系列电视剧,还有个难题是人物立得住。②人物的成长变化要符合生活的逻辑,不能“新作一出,像变了个人似的”。③为此,我们在创作《大江大河》三部曲,便集中讨论过每一个主要人物的成长过程、家庭环境,并在现实中寻找尽量多的样本进行观察,剖析出他们的性格底色。④生活滚滚向前,人物似乎也变得“面目全非”,但他们其实没变,遵循了一直的本心。⑤前辈已经告诉我们,写作技巧与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电子商务代理合同
- 2024年度融资租赁合同:医疗设备
- 2024年度电力工程环境保护合同2篇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中的违约责任
- 2024建筑劳务清包合同范本清包劳务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甲方委托乙方进行市场调研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船运企业合作合同:航线共享与市场开发
- 玻璃钢管道购销合同
- 网络服务合同的跨境争议
- 房屋典当买卖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条件
- k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中的应用
- 马铃薯栽培技术课件
- 砌体结构承载力计算
- 北京大学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课堂PPT)
- 4微笑着承受一切
- 台钻日常维护保养点检记录表
- 高考物理试题库-专题3.32-霍尔效应(解析版)
- xx年度中层干部述职指标及评分表
- 初二班家长会课件
-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舞龙) (2)
- 江苏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