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15T 61-2023 生态碳汇核算规范 _第1页
DB3415T 61-2023 生态碳汇核算规范 _第2页
DB3415T 61-2023 生态碳汇核算规范 _第3页
DB3415T 61-2023 生态碳汇核算规范 _第4页
DB3415T 61-2023 生态碳汇核算规范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15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存武、孙传柏、戴军、刘丽、张作仿、1生态碳汇核算规范植物体中的有机碳占植物体有机物(干物质)总质量的4生态系统年固碳量核算C——为陆地生态系统年固碳总量,单位为吨每年(t/a);FCS——为森林(及灌丛)生态系统固碳量,单位为吨每年(t/aWCS——为湿地生态系统固碳量,单位为吨每年(t/a);4.2森林生态系统4.2.1总量2FCS——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单位为吨每公顷年(t/hm2·a);CB——为灌木林(含经济林)固碳量,单位为吨每公顷年(t/hm2·aCL——为林地固碳量,单位为吨每公顷年(t/hm2·a)。4.2.3灌木林(含经济林)固碳量BB——为灌木林(含经济林)平均生物量,单4.2.4林地固碳量4.2.5固碳量转换系数确认4.3湿地生态系统4.3.1总量3M1——为湿地植被年固碳量,单位为吨每4.3.2湿地植被4.3.2.1净初级生产力法Ai——为第i类湿地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m2)4.3.2.2干物质法 chla——为水体中单位体积重叶绿素的含量,单位为每升微克(μg4.3.3湿地土壤DBD——为沉积物的干样密度,按公式(11)计算,单位为每立方米千克(kg/m3)H——为时间序列上的沉积厚度(以一年为基准A——为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单位为公顷(hm2)。=/(1+)·················W——为含水率,单位为百分率(%)。4.4农田固碳量4.4.1净碳汇法44.4.2碳吸收Yi——为第i类农作物经济产量,单位为吨(tHi——为第i类农作物经济系数,无量纲。4.4.3碳排放Tt——为农田生态系统总碳排放量,单位为吨(tTi——为第i类碳排放源碳排放量,单位为吨(tEi——为第i类碳排放源数量,单位为吨(t);i——为第i类碳排放源的碳排放系数,无量纲。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参数确定、、与的转换方法参4.5草地生态系统4.5.1总量4.5.2地上植被54.5.3草地地下根系的碳储量估算6A.1林下植物(含灌丛)固碳量转换系数蓄积量,本文件取值0.295是根据调查结果确定的。小尺度测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A.2林地固碳量换算系数林地固碳量换算系数β的转换系数1.224是个通量,但海拔高低不同的林地其储碳能力是不同的,原则上随着海拔升高储碳能力增长,比如大别山地区海拔900m以上的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是海拔100m以下林地土壤的2倍以上。小尺度测算时需要根据实A.3灌木林生物量灌木林生物量不同林种、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年新增生物量可以根据评估区域实际情A.4经济林生物量A.5竹子的固碳量竹子的固碳量通过采伐竹子根数折算成活立木蓄积量来估算。根据经验值毛竹平均重量按8kg/根7经济系数(Hi)干重比(Wi)碳吸收率(Cf)8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年)可知,1tN2O和1tCH4所引发的温室用柴油、土地翻耕和农业有效灌溉面积8类,对应的碳排放系数其中,以N2O最为突出。目前,国内学者通过大量实验,测算了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土壤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