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21袁枚《随园诗话》审美思想探析第一部分袁枚自然美的崇尚 2第二部分诗境情景交融的强调 4第三部分诗歌真与情的统一追求 7第四部分诗风清新自然的主张 9第五部分日常生活入诗的倡导 11第六部分诗歌感物寄情的功能 13第七部分诗学观念的平易通俗 15第八部分诗歌创新求变的理念 17
第一部分袁枚自然美的崇尚关键词关键要点主张自然本色
1.反对人为雕琢,提倡自然流露,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表现真实的自我,不加粉饰。
2.重视诗歌的个性化,反对千篇一律的摹拟,强调诗人的独特情感和经历应该自然地流淌于诗句中。
3.主张诗歌语言的朴实无华,反对故作高深,认为只有贴近自然和生活的语言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重视感官体验
1.强调诗歌创作中感官体验的重要性,认为诗歌应该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唤起读者的视、听、触、嗅、味等感官反应。
2.鼓励诗人深入观察和体验自然万象,捕捉自然界蕴含的丰富美感,并将其化为诗歌中的鲜活意象。
3.提倡诗歌中的主观抒情,认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感悟才是诗歌创作的灵魂,能够赋予诗歌生命力和感染力。袁枚自然美的崇尚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大力倡导自然美的审美理念,认为自然之美才是真正的美。他反对矫揉造作、粉饰雕琢的艺术形式,主张诗歌创作应师法自然,表现出自然的本真与灵动。
1.真情实感的流露
袁枚认为,诗歌创作应当抒发真情实感,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他反对空洞无物的套话和程式化的语言,主张诗歌应源于生活,反映现实。他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诗是性灵声也。性灵所寄,盛于真景真情。”
2.简洁质朴的语言
袁枚主张诗歌语言应简洁质朴,不应堆砌华丽的辞藻。他认为,诗歌的魅力在于其内在的意趣,而不在于外在的修饰。他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诗家真景真情,乃有真诗。虽信口道出,而自有妙境。古人妙句,大抵浅显明白,咀嚼不尽。”
3.平淡自然的情趣
袁枚认为,诗歌中不一定要追求高远奇绝的意境,平淡自然的情趣也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源泉。他主张诗歌应表现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悟,发现其内在的美感。他在《随园诗话》中写道:“平淡中有真趣,真趣乃诗人之真骨。”
4.自然景物的描写
袁枚特别重视自然景物的描写,认为自然界的美景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帮助诗人创作出佳作。他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诗家妙境,必在绝处,而境在景中。故入画景则诗工,入诗景则画工。……善写景者,能于平处发奇,于淡处见浓。”
5.师法古人但求神似
袁枚主张诗歌创作应师法古人,但不能拘泥于形式,而应求其神似。他认为,诗歌的风格应随时代而变,古人的诗作可以为借鉴,但不能照搬照抄。他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诗家不必尽法古人,但求神似。古人有神无貌,后人有貌无神。”
6.性灵说与创造精神
袁枚的自然美学思想与他的性灵说密切相关。他认为,诗歌创作应自由自在,不受外在的束缚,充分发挥作者的个性和创造精神。他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诗有六义:一曰赋,二日比,三日兴,四曰风,五曰雅,六曰颂。六者之中,雅为第一。……雅者,古雅也。故古诗雅,汉唐诗文雅。”
7.反对浮华与雕琢
袁枚反对浮华与雕琢的艺术形式。他认为,诗歌创作应追求自然流畅,避免矫揉造作。他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今人作诗,不求古雅,而求新奇,不求平实,而求狂怪,不求自然,而求巧拙,不求本色,而求粉黛。此所以日下之士,能诗者少,能诗而古雅者尤少也。”
总结
袁枚的自然美学思想对中国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倡导的真情实感、简洁质朴、平淡自然、师法古人但求神似、自由自在、反对浮华与雕琢等审美原则,至今仍为诗歌创作所遵循。第二部分诗境情景交融的强调关键词关键要点情与景的辩证关系
1.袁枚认为,诗歌的创作应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真情才能感动人,引起共鸣。
2.情是诗歌创作的灵魂,景是表达情的载体。情景交融才能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诗歌。
3.情景交融并不是单纯的情感抒发,而是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情感共鸣。
以境传情,以情寓境
1.袁枚强调以境传情,认为诗歌可以通过描绘生动形象的意境,来传达作者的情感。
2.好的诗歌不仅能传达情感,还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氛围,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3.以情寓境,则是通过对情感的细腻刻画,来烘托出特定的环境氛围,使读者感受到情感与意境的交融。
情景相生,互为补充
1.袁枚指出,情景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生发,互为补充的。
2.情可以激发景的产生,景也能引发情思的涌动,二者融为一体,创造和谐统一的诗歌意境。
3.情景相生,使得诗歌既有真情实感,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情景造境,意蕴无穷
1.袁枚认为,诗歌的意蕴往往蕴含在情景交融之中。
2.情景造境,使得诗歌中的意象具有多重含义,耐人寻味。
3.通过情景交融,诗人可以创造出一个意蕴深沉、耐人回味的艺术世界,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情景独创,诗风鲜明
1.袁枚强调诗歌的独创性,认为诗人应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意境。
2.情景交融的审美思想,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使得诗歌创作呈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性。
3.通过对情景的独创性处理,诗人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在诗坛独树一帜。
情景寄托,抒怀言志
1.袁枚认为,诗歌不仅可以抒发情感,还可以寄托诗人的志向和抱负。
2.情景交融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言志和寄托的功能。
3.诗人通过对情景的巧妙安排,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人生感悟和社会关怀。袁枚《随园诗话》审美思想探析:诗境情景交融的强调
引言
袁枚,清代著名诗论家,《随园诗话》是其代表作,对中国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审美思想,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对诗境情景交融的强调。
情与景的内涵
袁枚认为,诗之根本在于“情”。情,即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袁枚提出:“情动而景生,情生而景现。”他认为,诗人只有真切地体会和抒发自己的情感,才能激发出相应的景象,使诗境生动真实。
景,即诗中描绘的外在事物。袁枚认为:“景者,情之景也。”他强调,诗中的景象并不是仅仅客观的再现,而是诗人情感的凝结和体现。
情景交融的境界
袁枚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即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达到完美的契合。他提出:“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情景交融的诗境,既有诗人的情感体验,又有鲜活生动的景象描绘,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烘托,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袁枚强调了多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包括:
*移情于景:将诗人的情感投射到景物之上,使景物具有情感色彩。
*以景寄情:通过描绘景物来传达诗人的情感。
*情景交替:将诗人的情感与景物的描写交替出现,相互映衬。
*情景转化:将诗人的情感转化为景物,或将景物转化为情感。
情景交融的审美价值
袁枚认为,情景交融的诗境具有以下审美价值:
*真实性: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和浮华的藻饰。
*形象性:通过鲜活生动的景象描绘,使诗境更加具体形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意境悠远:情景交融的诗境往往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具体实例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举出了众多情景交融的诗例,如:
*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诗人以宁静的春夜为背景,通过鸟鸣惊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中,诗人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广阔的星空和大江奔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结论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对诗境情景交融的强调,是对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一审美思想强调诗歌的真实性、形象性、意境悠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情景交融的诗境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也成为衡量诗歌质量的重要标准。第三部分诗歌真与情的统一追求关键词关键要点对诗歌真情的深切追求
1.袁枚重视诗歌的自然天性,反对矫揉造作的诗风,追求诗歌中真挚的情感流露。
2.他提倡以真情实感为创作原则,认为诗歌应源自于内心深处的体验,真实反映作者的情感世界。
3.袁枚强调诗歌中真情的感染力,认为诗歌的魅力在于能唤起读者的共鸣,与作者一起体验和感受。
诗歌真假真伪的辩证观
1.袁枚认为诗歌真假真伪的界限并不绝对,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手段来实现真与伪的转化。
2.他强调了艺术的能动性,认为艺术家可以通过虚构、想象和夸张等手法对现实进行加工,创造出具有真实内涵的虚构世界。
3.袁枚主张诗歌的真主要体现为精神实质,而非外在形式,真诗往往是包含着情感与想象的真伪统一。诗歌真与情的统一追求
袁枚《随园诗话》中强调诗歌真情实感的表达,认为诗歌创作应源于真情实感,力求真实自然。
1.真情实感的至上性
袁枚认为,诗歌创作首先要抒发真情实感,不能虚构捏造,要感物寄兴,兴到笔随,心之所至,笔之所向,情感充沛,一泻而出。
2.追求真切自然
袁枚反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强调诗歌语言要真实自然,朴素无华。他主张诗歌语言“以自然为主,虚辞为辅”,反对“奇字不奇,故作惊人”;反对“雕琢生涩,不知浑成”;反对“故作巧语,徒生穿凿”。
3.关注日常琐事
袁枚认为,诗歌题材不拘一格,既可以写高雅之事,也可以写日常琐事。他反对以雅为贵,以俗为贱,认为“凡有真情者,皆可入诗”。
4.表现个人心性
袁枚认为,诗歌创作应体现个人的心性,抒发独特的感受。他反对千篇一律,认为“写诗者不敢以我为我,则终归虚假”。
5.真情激发想象
袁枚认为,真情实感可以激发想象力,产生奇特的意境。他反对刻意追求新奇,认为“意境之奇,本出于真情之至”。
6.真情与理性的调和
袁枚强调真情实感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但也认为理性思维不可或缺。他认为,诗歌创作不能完全凭激情而作,需要理性的规划和推敲。
综上所述,袁枚《随园诗话》中对诗歌真与情的统一追求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真情实感的至上性、追求真切自然、关注日常琐事、表现个人心性、真情激发想象、真情与理性的调和等。这些审美思想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部分诗风清新自然的主张关键词关键要点【诗歌意境为主张】
1.强调诗歌意境的创造,认为诗歌应注重情感体验和意境营造。
2.主张诗人应深入生活,从自然景物和人生经历中汲取创作素材。
3.反对形式主义和华丽辞藻,认为诗歌应质朴真切,自然流露。
【简约自然的主张】
袁枚《随园诗话》中“诗风清新自然”的主张
袁枚诗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清新自然”的主张。他认为诗歌应追求质朴、明丽、真实的艺术风格,反对华靡、雕琢和矫揉造作。
一、澄怀味象,回归诗歌本真
袁枚强调诗人要“澄怀味象”,即保持心境清澈、真实,对自然和生活保持敏锐的感受力。他认为诗歌创作的源泉在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反对脱离现实生活的空洞想象。
二、不尚雕琢,自然天成
袁枚反对诗歌中过度的雕琢和雕饰。他提倡“自然天成”,即诗歌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以质朴无华的语言表现真情实感。他认为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应当从内而外自然流露,而不是通过外在的技巧修饰而成。
三、平淡见奇,意味深长
袁枚主张诗歌要“平淡见奇”,即在平淡日常的事物和语言中发现新意。他认为真正的诗歌不仅是奇巧的想象,更是平淡中的意味深长。他强调诗歌要含蓄蕴藉,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四、摹写民情,反映现实
袁枚重视民歌和民间创作,认为它们真实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他鼓励文人学习民歌的朴素自然和生动活泼,从中吸取创作灵感。他主张诗歌要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愿望。
五、诗歌的教化作用
袁枚认为诗歌除了审美价值外,还具有教化作用。他主张诗歌应当弘扬正能量,感化人心。他反对诗歌中宣扬消极悲观情绪,认为诗歌应当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六、以情感为核,写性灵之作
袁枚认为诗歌创作的根本在于表现真实的情感。他强调“以情感为核”,主张诗歌应当抒发真挚的个人感情,表达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他认为诗歌应当写“性灵之作”,即体现诗人独特个性和内在精神风貌的作品。
七、不拘泥于格律,自由挥洒
袁枚反对诗歌创作中过分拘泥于格律,主张诗人应当自由挥洒情感,不受格律的束缚。他认为格律应当为情感服务,而不是束缚情感的表达。
袁枚“清新自然”主张的深远影响
袁枚的“诗风清新自然”的主张对清代中期以后的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倡导回归诗歌本真,反对华靡雕琢,促进了清代诗坛风气的好转。袁枚的诗学思想也为后世诗人所继承,成为中国诗学史上重要的一派。第五部分日常生活入诗的倡导关键词关键要点【日常亲友情谊的抒写】:
-
1.注重刻画亲友间的真挚情感,表现亲情、友情的美好与真切。
2.打破传统诗歌中对友谊和亲情的模式化表达,强调个性化情感体验。
【家庭生活乐趣的展现】:
-袁枚《随园诗话》中日常生活的审美探析——日常生活的入诗倡导
袁枚《随园诗话》中对日常生活的入诗倡导,体现了其务实、重体验的审美思想。他认为诗歌创作应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反对脱离现实生活的空洞说教和脱离群众的矫揉造作。
一、真实性的追求
袁枚认为诗歌创作应基于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不应为追求空洞的韵律和华丽的辞藻而脱离生活。他主张诗人应深入现实生活,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中寻找创作灵感。
二、体验性的强调
袁枚重视诗歌创作中体验性的作用,认为诗人只有亲身体验过生活,才能有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从而创作出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作品。他鼓励诗人走进生活,与不同阶层的人交往,体验不同的生活形态。
三、日常生活的入诗
袁枚提倡将日常生活的素材引入诗歌创作,认为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诗意。他反对脱离生活实际的主观臆想和空泛的抒情,主张诗人应从身边事入手,捕捉生活中的美和真。
四、雅俗共赏的境界
袁枚强调诗歌创作应雅俗共赏,既要体现文人的风雅,又要接地气,让普通大众读得懂、记得住、有共鸣。他认为,雅俗共赏不是降低诗歌水准,而是使诗歌更贴近生活,更能打动人心。
五、扬弃传统
袁枚的日常生活的入诗主张对传统诗歌创作观念是一种扬弃和创新。他打破了传统诗歌以帝王将相、风花雪月等为主要题材的局限,将日常生活的琐碎、平淡引入诗歌创作,开辟了诗歌题材的新天地。
六、现实主义精神
袁枚的日常生活的入诗倡导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他主张文学创作应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人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反对脱离实际的虚假和浮夸。
七、实践意义
袁枚的日常生活的入诗主张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创了日常生活的入诗先河,带领了一大批诗人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袁枚《随园诗话》中对日常生活的入诗倡导是其务实、重体验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主张诗歌创作应取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重视雅俗共赏,扬弃传统,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六部分诗歌感物寄情的功能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寄情山水
1.自然风光为心绪投射之载体,山水意象寄托个人情感与志趣。
2.通过描绘山水之境,抒发胸中逸兴、超脱尘俗之情怀。
3.山水寄托了诗人对自由、洒脱、超尘脱俗境界的向往。
主题名称:托物言志
诗歌感物寄情的功能
一、感物寄情的本质
感物寄情,即诗人在面对外物时,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寄托于物,借物抒情。此种手法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二、感物寄情的表现形式
感物寄情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比兴: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手法,以物喻情。如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月光比喻游子思乡之情。
2.托物言志:借物抒发情感和志向。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以归隐之志托寄于田园之美。
3.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春景抒发忧国怀乡之情。
三、感物寄情的作用
感物寄情在诗歌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抒发情感:通过感物寄情,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
2.深化主题:感物寄情可以帮助诗人深入挖掘诗歌的主题,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
3.增强感染力:感物寄情能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从而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4.反映现实:感物寄情可以折射社会现实,反映诗人对人生、社会、国家的看法。
四、袁枚《随园诗话》中对感物寄情的论述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高度重视感物寄情,认为它是诗歌创作的关键环节。他指出:“诗之道,感物吟志而已。”(卷一)他认为,感物寄情能使诗歌更加真实感人,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袁枚提出了一些感物寄情的具体方法:
1.“触发感兴”:袁枚认为,诗人应善于触景生情,即“触发感兴”。他主张“于寻常事物中会心,忽焉感兴而吟”(卷一)。
2.“寓理于情”:感物寄情时,诗人应注重将理性融入情感中,做到“寓理于情”(卷五)。
3.“情景交融”:感物寄情时,诗人应将情感与景物有机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卷四)。
五、对感物寄情的评价
感物寄情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对感物寄情的论述,为后世诗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然而,感物寄情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感物寄情,可能会导致诗歌脱离生活,流于空泛。因此,诗人应在感物寄情与直抒胸臆之间取得平衡。第七部分诗学观念的平易通俗关键词关键要点【诗学观念的平易通俗】:
1.通俗浅显,雅俗共赏:袁枚强调诗歌语言的通俗易懂,反对故弄玄虚、晦涩难懂的诗风,主张诗歌应该是广大民众都能理解和欣赏的。
2.生活化取材,亲切自然:袁枚倡导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反映普通百姓的情感和生活,避免艰涩典故和远离生活的虚浮意境。
3.平淡无奇中见真趣:袁枚认为真率自然的诗歌境界更显可贵,主张在平淡中求奇、在平凡中见真,反对刻意追求奇特和华丽。
【文学真善美的追求】:
袁枚《随园诗话》审美思想探析——诗学观念的平易通俗
袁枚的《随园诗话》主张诗歌创作应遵循"通俗易懂"的原则,认为诗歌的本质在于"感发人情"。这一主张既是对前人诗学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当时诗坛浮华靡丽之风的矫正,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一、"通俗易懂"的诗学原则
袁枚提出,诗歌创作应以"俗语"为基础,避免艰涩晦涩的语言,做到"俚俗而雅"。他认为,诗歌的语言应与日常口语相近,使用大众熟悉的词汇和句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引发读者的共鸣。
袁枚反对诗歌中的典故堆砌和故弄玄虚,主张"少用古人用熟之语,近人用滥之语"。他强调,诗歌中的用典应"自然入妙",切忌生搬硬套。同时,他还反对"译语"和"隐语",认为这些手法会阻碍读者的理解。
二、"感发人情"的审美追求
袁枚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在于"感发人情",即通过诗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他主张诗歌应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百态和人性善恶。
袁枚尤其重视诗歌中"真"的品质,认为"诗人第一要有真性情"。他强调,诗人创作时应抛弃矫饰,以真情实感入诗,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扉。
三、具体实践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通过大量作品评点,具体阐述了他的诗学观念。他推崇白居易、杜甫、王维等诗人,认为他们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感发人情"的原则。
同时,袁枚也批评了一些诗人过于追求形式技巧,忽略了情感的表达。他指出,诗歌不应成为纯粹的文字游戏,而应以情感为基石,以语言为工具,传递诗人的思想和感受。
四、时代意义
袁枚的《随园诗话》以其平易通俗的语言和鲜明的审美观点,对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主张为当时诗坛的矫正提供了方向,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回归正途。
《随园诗话》所提倡的"通俗易懂"和"感发人情"的诗学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诗歌创作应以人民为本,关注现实,反映生活,用朴实真切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成为时代之声。第八部分诗歌创新求变的理念关键词关键要点反对诗歌因循守旧
1.袁枚认为诗歌创作应打破旧有模式,勇于创新,反对拘泥于古人成法。
2.他指出,诗歌贵在独创,不能一味模仿他人,而是要体现自己的性情和思想。
3.袁枚强调诗歌创作要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不能固步自封,应紧跟时代潮流。
强调个性真情
1.袁枚认为诗歌应发乎性情,抒发真情实感,不能虚伪做作。
2.他指出,诗歌创作要源于生活,以真切的体验和感受为基础。
3.袁枚反对诗歌中故意雕琢和故弄玄虚,主张自然平易,以情动人。
注重语言创新
1.袁枚强调诗歌语言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应不断创新。
2.他主张诗歌语言要生动形象,善于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
3.袁枚还认为诗歌语言应有音乐性,注重节奏和韵律,以达到悦耳动听的效果。
借鉴民间艺术
1.袁枚重视民间艺术,认为民间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2.他主张诗歌创作应吸收民间艺术的养分,以丰富诗歌的表现手法。
3.袁枚指出,民间艺术中的语言、意象和表现形式都能为诗歌创作提供借鉴。
提倡雅俗共赏
1.袁枚认为诗歌应雅俗共赏,既要满足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又要能够被普通大众接受。
2.他指出,诗歌语言应明白易懂,意象应通俗易懂,以达到雅俗同赏的效果。
3.袁枚还强调诗歌题材的多样性,认为诗歌既可以抒发个人情感,也可以反映社会现实。
中西合璧的探索
1.袁枚在诗歌创作中尝试了中西合璧的方法,借鉴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节能报告分析
- 2024版住宅租赁业务合同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全域整合推广与文旅合作合同3篇
- 高二英语教师工作总结5篇
- 2024铁路集装箱运输及仓储服务合同集锦3篇
- 出血性脑卒中护理查房
- 二零二五年度按揭房垫资过户全程税务筹划与合规保障合同2篇
- 2025年度航空项目推广合作协议3篇
- 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科学与艺术
- 2024年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投资合同
- 医疗质量信息数据内部验证制度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画像组学研究
- 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3年公路养护工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高警示(高危)药品考试试题与答案
- 42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成人教育培训方案
-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模板
-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课件
- VTE评估及护理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