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讯】中医诊断学复习重点
中医诊断学复习重点
表1・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朝代医家与著作特点
一是在诊断方法上涉及望
神、察色、闻声、问病、切
脉等内容:二是认为诊断疾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经典病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因
著作《黄帝内经》素加以考虑;三是从理论上
战国
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
了基础;四是贯穿了诊病与
辩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特别重视脉诊,提出了独取
《难经》
寸口诊脉法
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居
西汉淳于意(仓公)创诊籍
址、病状以及方药等
张仲景
东汉是辨证论治的创始人
《伤寒杂病论》
分述三部九侯,寸口,二十
四脉象,集汉以前脉学之大
西晋王叔和《脉经》
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
专著
对天行发斑疮(天花)、麻
风等传染病,基本上能从发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作出诊
断。是对黄疸病人作实验观
察的早期记载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
南齐
方》
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候诊断的专著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
方》《备急千金翼方》
食指络脉诊法(小儿指纹诊
唐
法)的创始人,是由《灵枢•
王超《水镜图诀》
经脉》“诊鱼际络脉法”发展
而来
陈无择(陈言)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
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完备的著作
是以浮沉迟数为纲,分类论
崔紫虚《崔氏脉诀》
述24脉
南宋
诊法的专著,并绘脉图33
施发《察病指南》
种,以图来示意脉象
分12图,为论舌的第一部专
敖氏《点点金》《金镜著,后经清,杜清碧增补为36
元
录》图,即为现在所见的《敖氏
伤寒金镜录》
戴起宗《脉诀刊误集
对脉学颇有贡献
解》
金元之滑寿《诊家枢要》为脉诊的专著,载脉29种
世论述指纹在儿科诊断中的重
刘昉《幼幼新书》
要意义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论述了危重疾病的“十怪脉”
其中的“脉神章”、“十问
张介宾(张景岳)
歌”、“二纲六变”之论等,对
《景岳全书》
后世的影响甚大
李时珍(李濒湖)详述27种脉的脉体、主病和
明《濒湖脉学》同类脉的鉴别
李中梓(李士材)
把脉象分为28种
《诊家正眼》
申斗垣《伤寒观舌心
法》
李延罡《脉诀汇辨》
周学霆《三指禅》
徐灵胎《涧溪脉学》
论脉诊的著作
周学海《重订诊家直
清代
诀》
张登《伤寒舌鉴》载有120图
梁玉瑜《舌鉴辨正》载有149图
吴谦《医宗金鉴,四诊以四言歌诀简要介绍四诊的
心法要诀》理论与方法,便于掌握要点
所论内容全面,注意色脉并
林之翰《四诊抉微》
重、四诊互参
周学海《形色外诊简
摩》
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四诊易知》
收集历代有关望诊的资料,
说明气色与疾病的关系,从
全身各部位的形态色泽和
汪宏《望诊遵经》汗、血、便、溺等各种变化
中进行辩证,并预测其顺逆
安危,为全面论述望诊的专
著
是当时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
喻嘉言《寓意草》
书写格式
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
陈泽霖《舌诊研究》
近现代赵金铎《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
朱文锋《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常见症状中医鉴别
诊疗学》《中医诊断学》
表2-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温热病)
类别朝代医家与著作成书特点
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了
明吴又可《瘟疫论》
极大的推动作用
叶天士《外感温热
篇》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
证
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类疾
温热类薛生白《湿热条
病的诊疗经验,完善了
疾病辨》
清温病学的理论体系,突
余师愚《疫疹一
出了望舌、验齿等在温
得》
病诊断中的作用
吴鞠通《温病条
辨》创三焦辨证
王孟英《温热经
纬》
传染病卢之颐《疲疟论专论疟疾之常症与变症
明
诊疗疏》的证治
《时疫白喉提要》
《白喉全生集》专论白喉的著作
《白喉条辨》
《麻科活人全书》
《郁谢麻科合璧》
清论述麻疹的专著
《麻证新书》
《麻症集成》
王孟英《霍乱论》
对于霍乱、鼠疫的诊断
罗芝园《鼠疫约
与辩证,均有较详论述
编》
表3•问诊(问诊的一般内容)
考点主要内容
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
个人生活史
小儿出生前后情况
家族史辨别遗传性疾病与某些传染性疾病
平素健康状况,过去曾患过何病,是否有预防
既往史
接种,药物过敏史,做过何种手术治疗
表4•问诊(问现在症)伏)
考点类型临床表现意义
恶寒重感觉明显怕冷,轻微
风寒表证
发热轻发热
恶寒发发热轻自觉轻微发热,遇风
伤风表证
热而恶风觉冷、避之可缓
发热重自觉发热较重,轻微
风热表证
恶寒轻怕冷
高热(39汽以上)持里实热证一伤寒阳
壮热续不退,不恶寒只恶明经证和温病气分
热阶段
下午・时(申时)
35阳明潮热一阳明腑
热势较高者,称为日
实证
哺潮热
但热不午后和夜间有低热,午后或夜间潮热一
寒骨蒸发热(热自骨内阴虚火旺,瘀血积
潮热向外透发的感觉)久,郁而化热
发热以夜间为甚者,温病发热一热入营
称为身热夜甚分,耗伤营阴
身热不扬(即肌肤初
扪之不觉很热,但扪湿温潮热一湿温病
之稍久即感灼手),
午后热甚,兼见头身
困重等症
长期微热,劳累则
甚,兼疲乏、少气、气虚发热
自汗
时有低热,兼面白、
血虚发热
头晕、舌淡、脉细等
长期低热,兼额红、
微热阴虚发热
五心烦热等
38℃以
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
下气郁发热,亦称郁
微热,兼胸闷、急躁
热
易怒等
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
时长期发热,兼有烦
气阴两虚发热
渴、多尿、无汗等,
至秋凉自愈者
寒热往自觉时冷时热,一日
少阳病一半表半里
来多次发作而无时间规
证
无定时律
寒热往疟疾: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或二
来寒热往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兼剧烈头痛、口
来渴、多汗等;
有定时气郁化火及妇女热入血室,寒热往来,似疟
非疟。
表证无汗;风寒表证
无汗
里证无汗,津血亏虚,阳气虚
有汗无
表证有汗:风邪(风热)表证
汗
有汗里证有汗:里热证
里虚证:阳虚,阴虚内热
自汗醒时汗出,活动尤甚气虚证和阳虚证
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阴虚证
其他自汗、盗汗并见气阴两虚
病势危重,冷汗淋漓
特殊汗如水,面色苍白,肢亡阳
出冷脉微
绝汗
病势危重,汗热而黏
如油,躁扰烦渴,脉亡阴
细数疾
冷汗汗有冷感阳气虚或惊吓
热汗汗有热感里热蒸迫
黄汗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风湿热邪交蒸
全身寒战抖动,而后提示疾病发展的转
战汗
汗出折点
头汗
但头汗上焦热盛;中焦湿热;虚阳上越;进食辛辣
出
特征: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半身常是病变
半身汗部位。
多见于:痿病、中风及截瘫病人
局部汗手足心阳气内郁,阴虚阳亢:中焦湿热:阳明燥热
出汗内结;脾虚运化失常
心悻、失眠、腹胀、
心脾两虚
便清等
心胸汗
心悸、心烦、失眠、
心肾不交
腰膝酸软等
外生殖器及其周围汗
阴汗下焦湿热
出
气滞作痛;胸、胁、腕、腹胀痛,多是气
胀痛滞.
但工目胀痛,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
刺痛瘀血
寒邪阻滞(实证);阳气亏虚(虚证);常
冷痛见于:腰脊、皖腹、四肢关节等处:寒凝肝
脉可见:睾丸坠胀冷痛、少腹冷痛
灼痛火邪窜络(实证);阴虚火旺(虚证)
湿邪困阻气机:但头重痛,可因肝阳上亢,
重痛
气血上壅所致
疼痛性
酸痛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肾虚骨髓失养
质
有形实邪阻闭气机,心脉痹阻引起“真心
绞痛痛”:结石阻滞胆管引起上腹痛:寒滞胃肠
引起脱腹痛
空痛气血亏虚,阴精不足
隐痛阳气精血亏虚
胸胁皖腹疼痛而走窜
气滞
不定
走窜痛
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
风邪偏胜
定,痹证
固定痛胸胁皖腹等处固定作瘀血
痛
寒湿、湿热阻滞,
四肢关节固定作痛
或热壅血瘀
掣痛也
称
筋脉失养
引痛、
彻痛
前额连眉棱骨痛阳明经头痛
后头连项痛太阳经头痛
头痛头两侧痛少阳经头痛
巅顶痛厥阴经头痛
头痛连齿少阴经头痛
左胸心前区憋闷作胸痹:痰瘀阻滞心
痛,时痛时止脓
厥心痛(真心
胸背掣痛剧烈,面色
痛):心脉急骤闭
青灰,手足清冷
塞
胸痛,额赤盗汗,午
肺瘠;肺阴亏虚
后潮热
胸痛胸痛,咳喘气粗,壮
肝热:热邪壅肺
热面赤
胸痛,壮热,咳吐脓
肺痈:痰热阻肺
疼痛部血腥臭痰
位胸肋软骨疼痛而局部
胁肋痛:气结痰凝
高起,皮色不变,或
血瘀
沿肋骨相引掣痛
胸部疼痛肝癌、胸部外伤等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胆湿热、肝胆火
盛、少阳证
胁痛
肝阴虚
寒凝肝脉、悬饮
实证:进食后疼痛加剧;虚证:进食后疼痛
缓解
胃脱穿孔:胃院剧痛暴作,出现压痛及反跳
胃睨痛
痛
胃癌:胃院疼痛失去规律,痛无休止而明显
消瘦
腹部持续性疼痛,阵
腹痛肠痹或肠结
发性加剧,伴腹胀、
呕吐、便闭
全腹痛,有压痛及反腹部脏器穿孔或热
跳痛毒弥漫
脐外侧及下腹部突然
剧烈绞痛,向大腿内结石
侧及阴部放射,尿血
疼痛部位多是所在部
脏器破裂或癌瘤
位
妇女小腹及少腹部疼痛经、异位妊娠破
痛裂
注意,某些心肺病变
上腹部疼痛
可引起上腹部疼痛
可由肠痛、脂膜痛等全腹、脐周或右少
病所致腹疼痛
寒湿阻滞或督脉损
脊痛不可俯仰
伤
背痛
背痛连项风寒客于太阳经腌
肩背痛寒湿阻滞
腰部经常酸软而痛肾虚
腰部冷痛沉重,阴雨
寒湿
天加重
腰部刺痛,或痛连下瘀血阻络或腰椎病
肢变
腰痛
腰部突然剧痛,向少
结石阻滞
腹部放射,尿血
腰痛连腹,绕如带状带脉损伤
骨痍、外伤亦可导致
腰痛
风、寒、湿邪侵袭,或风湿郁而化热,或痰
瘀、瘀热阻滞气血运行
脾胃虚损,水谷精微不能不达于四肢
四肢痛若独见足跟痛或胫膝酸痛者,多因肾虚所
致,常见于老年人或体弱者
周身痛(有虚实之分):新病多实,久病多
虚
肝火肝
头晕胀痛,口苦,易怒,脉弦数
阳
头晕
气血亏
头晕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
虚
痰湿内
头晕而重,如物缠裹,痰多苔腻
阻
日虚精
头晕耳鸣,腰酸遗精
瘀血阻
外伤后头晕刺痛
滞
心气心
胸闷、心悸、气短
阳虚
痰饮停
胸闷、咳喘痰多
肺
痰热壅
胸闷壮热、鼻翼煽动
肺
心、肺等脏气机不
胸闷寒邪客
胸闷气喘,畏寒肢冷畅
肺
肺肾气胸闷气喘,少气不足
虚以息
气管、支气管异物,
其他气胸以及肝气郁结
等,均可导致胸闷
心胆气
突然受惊
虚
心气亏
胆郁痰扰,心神不安
虚
心血不
心悸心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
足
心脉痹
血行不畅
阻
脾肾阳
水气凌心
虚
肝气郁
胁胀易怒,脉弦
结
肝胆湿
胁胀胁胀口苦,舌苔黄腻
热
饮停胸
悬饮:胁胀而肋间饱满,咳唾引痛
胁
食积胃
皖痞,暧腐吞酸
院
院痞
脾胃气
皖痞,食少,便清
虚
胃阴亏
脱痞,饥不欲食,干呕
虚
湿邪困
院痞,纳呆呕恶,苔腻
脾
饮邪停
睨痞,胃院有振水声
胃
脾胃虚
腹胀喜按,虚证
弱
腹胀
食积燥
腹胀拒按,实证
结
身重与水湿泛溢及气虚不运有关
气血亏虚、风寒如络、肝风内动、风痰阻络、痰湿或瘀
麻木
血阻络
肾阳虚命门火衰
思虑过
损伤心脾
度
肝气郁
肝失疏泄,宗筋弛缓
阳痿结
湿热下
宗筋弛纵
注
惊恐伤
肾
肾阴虚相火扰动精室
心脾两
气不摄精
虚
遗精肾气亏
精关不固
虚
湿热下
扰动精室
注
肝胆火扰,肝阳上
突发耳鸣,声大如
亢,或痰火壅结、
实证雷,按之尤甚,或新
气血瘀阻、风邪上
耳%起耳暴聋
袭,或药毒损伤
耳
聋
肾精亏虚,或脾气
渐起耳鸣,声细如
亏虚,清阳不升,
虚证蝉,按之可减,或耳
或肝阴、肝血不
渐失聪而听力减退
足,耳窍失养
肝火上
目痛目剧痛难忍,面红目赤
炎
风热上
目赤肿痛,羞明多哆
袭
阴虚火
目微痛微赤,时痛时止而干涩
旺
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阳化风及痰湿上蒙
实证
目眩清窍
虚证气虚、血亏、阴精不足
目昏、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
雀盲
营血亏虚,阴虚火
阴虚旺,心肾不交,心脾
两虚
火邪、痰热内扰心
阳盛
失眠神,心神不安阴虚阳盛
食积胃
实证
睨
心胆气
虚证
虚
困倦嗜睡,头目昏
痰湿困
沉,胸闷皖痞,肢体
脾
困重
脾失健饭后困倦嗜睡,纳呆
运腹胀,少气懒言
精神极度疲惫,神识
心肾阳
嗜睡朦胧,困倦易睡,肢阳虚阴盛
虚
冷脉微
正气未
大病之后,神疲嗜睡
复
嗜睡伴轻度意识障
邪闭心
碍,叫醒后不能正确
神
回答问题
口干微燥邪伤津、温热病
发热,脉浮数
渴初期
壮热,大汗出。
里热炽盛,津液大
口渴欲大渴喜
伤,严重腹泻,或耗伤津液
饮冷饮
汗、吐、下及利尿太
过
口渴咽夜间尤甚,额赤盗阴虚津亏,虚火内
干汗,五心烦热炽
小便量多,形体消
瘦,属消渴病。
口渴而阴虚火旺,消灼津
小儿夏季见之,且无
多饮液
汗或少汗、发热者,
为夏季热
兼身热不扬,心中烦
闷,苔黄腻者,属湿
热证;兼身热夜甚,湿热证;热入营分
心烦不寐,舌红绛证;阴虚证
者,属热入营分证;
渴不多
阴虚证
饮
渴喜热饮而量不多,
痰饮内停
或水入即吐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
咽,兼面色焦黑,或血瘀证
肌肤甲错
外邪新病食欲减退,正气抗邪的保护性反应
脾胃虚久病食欲减退,兼面色萎黄,食后腹胀,疲
弱倦
湿邪困
食欲减纳呆少食,脱闷腹胀,头身困重,苔腻脉濡
脾
退
肝胆湿
肝木横逆犯脾
热
t'滞胃
睨纳呆少食,脱腹胀闷,暧腐食臭
食
胃
滞
吃厌食,兼皖腹胀痛,暧腐食臭,舌苔厚腻
湿热蕴
厌食厌食油腻,脱闷呕恶,便清不爽,肢体困重
脾
肝胆湿
厌食油腻,胁肋灼热胀痛,口苦泛恶
热
消谷善胃火炽
消谷善饥,兼多饮多尿,形体消瘦,消渴病
饥盛
多食易胃强脾
消谷善饥,兼大便清泻
饥弱
胃阴不足,虚火内
扰,则有饥饿感;
饥不欲饥不欲食,兼皖痞,
胃阴虚阳虚失润,胃之腐
食干呕呃逆
熟功能减退,故不
欲食
蛔虫内
扰
小儿虫积
偏嗜食
妇女妊娠期间,偏食酸辣,为生理现象
物或异
偏嗜肥甘,易生痰湿;过食辛辣,易致火盛;偏嗜生
物
冷,易伤月卑胃
食量渐疾病过程中,食欲渐复,食量渐增,是胃气
增渐复,疾病向愈之征
食量变食量渐疾病过程中,食欲减退,食量渐减,是脾胃
化减功能渐衰之兆,提示疾病逐渐加重
危重病人,本来毫无食欲,突然索食,食量
除中
大增,是假神的表现之一,因胃气败绝所致
味觉渐退,口中乏脾胃虚弱、寒湿中
口淡
味,甚至无味阻、寒邪犯胃
口甜病人自觉口中有甜味湿热蕴结
病人自觉口中黏腻不痰热内盛、湿热中
口黏腻
爽阻、寒湿困脾
病人自觉口中有酸
口味变口酸味,或泛酸,甚至闻伤食、肝胃郁热
化之有酸腐气味
心(肝)火上炎、
口苦病人自觉口中有苦味
肝胆湿热
病人自觉口有涩味,
燥热伤津,气火上
口涩如食生柿子,多与舌
逆
燥同时出现
口威病人自觉口中有咸味肾病、寒水上泛
燥化太过;胃肠积热、气血阴津亏损
肠道阻结;阳虚寒凝、腹内粪块阻结
便秘肛门部的病变、肌痿、风(喑)扉、肠外肿
块压迫、温热病过程中、过服止泻药或温燥
之品、腹部手术之后、全身衰惫状态等
大便便
外感风寒湿热疫毒、脾胃湿热
次异常
饮食所伤,食物中毒,痛虫或寄生虫积于肠
道
泄泻
脾肾阳虚、脾气下陷、肝郁脾虚(时干时
稀)
暴泻(实)、久泻(虚)
大便便完谷不久病;脾虚、肾虚
质异常化新起:伤食积滞(酸腐臭秽)
潴结不时干时稀:肝郁脾虚
调先干后稀:脾气虚弱
便脓血痢疾、湿热疫毒、肠癌
血色喑红或紫黑或柏
远血;胃脱部出血
油样便
便血血色鲜红,血附在大近血:内痔、肛
便表面或排便前后滴裂、息肉痔及锁肛
出痔(直肠癌)
肛门灼
大肠湿热湿热痢疾的特点
热
是:肛门灼热、里
里急后
湿热痢疾急后重、下痢脓血
重
大排
便湿热内阻:泻下如黄糜而黏滞不爽(臭秽)
感
异
便排便不
肠道气滞:腹痛欲便而排除不爽,抑郁易怒
常爽
食积化腐:大便酸腐臭秽
大便失
督脉损伤、脊柱外伤、脾肾虚
禁
肛门气
脾虚中气下陷
坠
新病:尿频、尿急、淋证:湿热蕴结膀
小便频尿痛、小便短赤胱
数久病:尿频、色清量肾阳虚或肾气不
小便尿多、夜间明显固,膀胱失约
次异常实证(尿路阻塞):瘀血结石、湿热、败精
阻滞、阴部手术
感闭
虚证(气化不利):肾虚(气虚、阳虚)气
化失司
尿量增
虚寒证、阳虚证或消渴
多
小便尿
热盛伤津;汗吐下伤津;津液不化、水湿内
量异常尿量减
停;心阳衰竭及脾、肺、肾功能失常;湿热
少
蕴结,尿路损伤、阻塞
尿道涩
湿热内蕴、淋证
痛
小便排余溺不
肾阳亏虚、肾气不固;劳淋、痛淋、精痛
尿感异尽
常小便失肾气亏虚、下元不固;尿路失约(损伤、湿
禁热瘀血阻滞);邪闭心包,心神失常
遗尿肾气亏虚、脾虚气陷;肝经湿热
月经先
脾肾亏虚,冲任不固;血热内迫,阴虚火旺
期
经期异月经后
营血亏虚:阳气虚衰,气滞血瘀、寒凝血瘀
常期
先后无
肝郁气滞;脾肾虚损
定期
月经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维护合同
- 地源热泵合同模版
- 2024版光纤宽带网络建设与维护合同2篇
- 2024年度电气工程进度付款合同2篇
- 2024年度丙方物流服务提供合同标的甲方货物运输
- 二零二四年度博物馆布展材料环保检测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发布合同的广告内容、发布媒介与费用结算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购买与授权合同:音乐产业
- 二零二四年度高端设备制造技术引进合同
- 二零二四年餐饮行业竞争性谈判合同
- 《说明文特点及阅读方法》课件(共17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化项目大数据平台设计方案
-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表
-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班会课件
- 饮食行为问卷(DEBQ)
- 眼球摘除术后护理查房
- 医院院长一岗双责述职报告
- 西泠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10课 山字头与京字头》教学设计
- 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项目
- 四上科学3.4《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新课标)
- 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