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清镇新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新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新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新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新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新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影响的理性思考冯健道家思想的核心,体现在其对自然的崇尚、主张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强调“道”是世界的本原。因而从人类到自然界都要以“道”为其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它的本体论、社会政治哲学等都无不主张“道法自然”“复归于朴”,体现了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系统”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和平、和睦的思想可说是有惊人的相似。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正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出发点,倡导人们更加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祈求人与自然在和谐相处的环境中共同发展。道家的“与天为徒”“道法自然”的整体自然观,回归自然、以自然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价值观,表现了人类文化的深刻智慧,为构建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文化提供了智慧的源泉。美国物理学家J·卡普拉在《非凡的智慧》一书中说:“在伟大的精神传统中,在我看来,道家提出了关于生态智慧的最深刻的、最完美的说明。这种说明强调了一切现象的基本同一和在自然循环的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嵌入。”道家要求人们学习大自然的纯朴和谐,让一切事物都回复到其原始的自然状态,让事物显示其本来的面目,让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与自然相一致、相协调,不能违背自然,更不能破坏自然的和谐,而是应该回归到人与自然融合无间的和谐状态。体育的发展不可否认地被置于生态环境当中。道家思想中蕴涵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发挥道家思想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使之适应并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道家思想使传统体育关注审美性、共娱性、参与性;不重竞技亦不重胜负。无论输赢,都被看作是对人生经验的磨砺,对社群生活的热爱,对人格完善的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就是为了促进人类的健康、和谐和不断完善。道家心怀宇宙、关注苍生、顺应自然的观念既有宗教般的终极关怀,又有哲学般的理性智慧。道家思想充满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它揭示了生命的存在、如何存在、生命的意义、天地万物与人的关系以及怎样协调和合等基本问题,以求得人本身的完善。它使得今天的民族传统体育作用于优化人的心理与人格,关切人的生存与价值,增进人的自由与幸福,表现在关怀人生现实、促进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也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更具生态体育的特征,体现在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贴近大自然,强调环境、体育人文之间的和谐统一。道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影响能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并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为人类创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节选自《体育与科学》2010年第2期)1.下列关于“道家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自然的崇尚、主张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是道家思想的核心。B.道家思想强调“道”是世界的本原,人类和自然界都要以“道”为其法则。C.道家思想中蕴涵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它要求人与自然要处于融合无间的和谐状态。D.道家思想是宗教的终极关怀,其理性的智慧是哲学般的智慧。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法,与道家的思想一致,也是倡导人们对自然更加热爱,祈求人与自然在和谐相处的环境中共同发展。B.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文化可以从道家思想中“回归自然、以自然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价值观”等相关精神中找到智慧的源泉。C.体育的发展遵循道家思想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D.传统体育受道家思想影响不重竞技亦不重胜负而关注审美性、共娱性、参与性,体育活动的意义是对人生经验的磨砺,对社群生活的热爱,对人格完善的促进。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道法自然”“复归于朴”是道家的主张,体现了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B.为适应并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挥道家思想中的某些积极因素。C.促进人类的健康、和谐和不断完善是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D.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更具生态体育的特征,决定了道家思想的整体自然观。参考答案:1.D(曲解原文意思,原文第3段写的是“道家心怀宇宙,关注苍生,顺应自然的观念既有宗教般的终极关怀,又有哲学般的理性智慧”。)2.C〔张冠李戴,原文第2段中的表述是道家思想(而不是“体育的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D(主客倒置,是道家思想决定了中华体育的特征,见第3段。)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材料二: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栏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材料三: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themtostop.)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away.)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yourself.)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anadultyoutrust.)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asafeplace.)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together.)寻找新的朋友。(Findopportunitiestomakenewfriends.)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B.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C.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生自卑心理。D.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厉。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C.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D.外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9.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参考答案:7.D

8.C

9.①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②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管束。③政府要岀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④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分工要明确。⑤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⑥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⑦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7题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D项,“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说“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并不是“完全不适用”。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C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因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所以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校园暴力涉及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及政府和相关部门。涉及的各方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而且相关方要互相沟通协作。文中相关信息有“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难辞其咎。”“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材料三中有借鉴外国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等。照此筛选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得出答案。【点睛】实用类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代名士张伯驹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张伯驹7岁时被过继给其伯父长芦盐运使张镇芳。当时科举刚刚废除,新式学堂方兴未艾,但张镇芳沿用旧式家塾教育,请来名师为张伯驹启蒙。他从《三字经》《千家文》等学起,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9岁时,一部《古文观止》倒背如流;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20多岁时已读了两遍;354卷的《资治通鉴》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更是脱口而出。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使这位翩翩公子能够悠然自得的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摒弃世俗,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填词作诗,写字作画,学唱京剧……凡是喜爱的事情,他都一心钻研,并且做到极致。张伯驹天资超逸,利用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洪宪纪事诗注》《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张伯驹在京剧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自幼喜爱京剧,后跟李佩卿学戏,从钱包森、王福山习武工。学习期间,他严守传统,苦下功夫,吊嗓子、打把子、文武昆乱无所不学,只一年就能登台演出,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等组织了“国剧会社”。张伯驹的生活被人形容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由于他对世俗生活相当淡薄,在他人眼里,张伯驹的言谈举动便十分“怪异”,不循成规。高朋满座之时,众人谈笑风生,他若觉得话不投机,就坐在一边摸下巴颏儿,一根一根的拔胡子。他生活在政治大家族里,却始终与各派政治势力保持一段距离。身为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老板,他对“毛票换大洋”的生意经丝毫没有兴趣,完全是个甩手掌柜,总经理有事来问,他不住点头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可以,你看着办吧。”虽然拥有偌大一份家业,但张伯驹在生活上朴素得令人难以置信,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轮子而且能转就行了。因为这些,朋友给他起了外号叫“张大怪”,张伯驹每有呼必欣然应允。也许,正是这份狷狂和洒脱,促使他后来用尽毕生精力,散尽毕生财力来收藏古字画,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民国时期,中国政局混乱,许多古董商唯利是图,致使大量国宝流落海外。张伯驹对此甚为痛惜,所以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哪怕变卖家产或借贷也在所不惜。他曾花4万大洋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变卖了自己最喜爱的宅院甚至妻子潘素的首饰,用110两黄金收藏范仲淹的《道服赞》;以240两黄金保住了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尽管此后他债台高筑,但是直至后来,即使他被绑匪绑架,生命堪虞时,犹称“宁死魔窟,绝不许变卖家藏”。经他收藏的书画字迹有118件之多,建国后,这些名贵的收藏大都被他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为此,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专门为其夫妇颁发了褒奖令,这纸褒奖令被他悬挂在家中屋顶靠近房梁的地方。文革期间,张伯驹被诬陷,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也失去了工作,只能靠变卖家中残存家当度日;但张伯驹照样上香山,爬鬼见愁,游西安访古人遗迹,吟诗填词,不改其乐。著名画家黄永玉为此称赞他:“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一生,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也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它折射出来的那种文化及人格力量,足以穿越历史的尘烟,绽放一种耀眼的光芒,也温暖着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摘编自任凤霞《一代名师张伯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良好的家世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使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并能摒弃世俗,悠然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B.民国时张伯驹痛惜国宝流失,为了收藏古字画一掷千金,尽管后来债台高筑甚至生命堪虞仍坚守所藏,建国后他却几乎倾囊而捐,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C.张伯驹自幼喜爱京剧,曾师从名家学戏,进步很快;后来与梅兰芳、齐如山等人组织“国剧会社”,他在京剧方面造诣很高。D.文革期间,张伯驹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但他却并不在意,依然自得其乐。E.本文通过记述张伯驹博雅通脱、坦荡超逸的传奇人生,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也展现他动人的文化和人格力量。(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张伯驹“堪称中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的?请归纳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3)作者为什么要写张伯驹在名士圈中被朋友称做“大怪”?请简要分析(6分)(4)“趣味”“品格”是造就“一代名士”张伯驹不可或缺的条件。请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从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8分)参考答案:(1)B3分,C2分,D1分(A逻辑错误。“张伯驹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记忆力”与“深厚的文学底蕴”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再说自幼也不可能有“深厚的文学底蕴”。E“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错。D不够准确,是“一度”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2)、①底蕴深厚。自幼记忆力和领悟力非凡,国学基础扎实。②多才多艺。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③狂狷洒脱,淡泊名利。厌弃世俗、远离政治,家资丰厚却对生意却没有兴趣。④倾家收藏,却甘于奉献。变卖家产或借贷收藏古字画,最后捐给国家。⑤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生性豁达乐观,恬退隐忍。即便失去了户口、工作,依然不改其乐。(学生如果从其他角度归纳概括,有理有据,自圆其说亦可得分)(3)、①表明张伯驹对世事淡漠,言谈举动不循常规的“怪异”特征;(2分)②侧面突出张伯驹不刻意追求升官发财、生活崇尚简单、为人率真洒脱的性格特征;(2分)③结构上承上启下,正是他的狂狷洒脱,特立独行,又淡泊名利的“大怪”特征才使他将精力多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分)④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丰满、真实。⑤增加了文章内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4)、示例一:“趣味”是造就“一代名士”张伯驹不可或缺的条件。(观点2分)1)张伯驹喜读诗书,学养深厚,能醉心于诗词、字画,热爱京剧与收藏等高雅艺术,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2)张伯驹远离功名利禄,不为流俗所动,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3)高雅的趣味引导他追求有格调、有理想、有意义的生活,并为此锲而不舍,克服障碍,进而实现人生境界的突破,最终成长为一代文化名士。我们也应该学习张伯驹的有趣味,自觉摈弃世俗,才能有所成就。示例二:“品格”是造就“一代名士”张伯驹不可或缺的条件。(观点2分)1)张伯驹喜读诗书,学养深厚,能醉心高雅艺术,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2)张伯驹生活在政治家族,却与政治势力保持距离。家资丰厚却淡泊名利,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3)狂狷洒脱,不为流俗所动,坚守自己的品格操守,使他成为了“一代名士”。只有有“品格”的人才能专注于高雅艺术,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进而实现人生境界的突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在上述孔子所言中摘录一个最能表现孔子观点的成语。(2)为什么孔子把“正名”作为“为政”之先?参考答案:(1)名正言顺(3分)(2)首先,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孔子认为需要接受传统的礼来约束;其次,“正名”是礼制的起点,名正可以达到言顺,事成,兴礼乐,中刑法,社会成员各安其分.(4分,言之有理即可)(1)根据文意,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中概括最合适,概括为“名正言顺”.(2)以上所讲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从政.前两章讲当政者应当以身作则.要求百姓做的事情,当政者首先要告诉百姓,使百姓能够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即孔子所讲的引导百姓.但在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译文: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5.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②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注】①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②揖:拱手行礼,这里引申为“观赏”。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指数:一一指着数出来B.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遇:遇到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穷:穷尽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胜:忍受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D.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命名为“快哉”原因的一组是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③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⑤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⑤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人认为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其中,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而无往不快的思想,颇含人生的哲理。B.文章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文不同凡响,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C.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D.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劝谕之意。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3分)

(2)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3分)

(3)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4分)

参考答案:5.B(得志)6.D(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A介词,“在”;介词,“比”。B副词,“却”或“竟”;副词,“是”;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每组第二句出自必修课本7.D8.C(“楚王宋玉论风”的事,发生在楚国宫苑兰台,不在赤壁。)9.(1)在靠近他住屋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江流的胜景(加点处各得1分)(2)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哪里(怎么)能够(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加点处各得1分)(3)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么到什么地方没有欢乐呢?(加点处各得1分)【参考译文】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向南与沅水、湘水合流,向北与汉水、沔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在靠近他住屋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江流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在亭子里能看到的,是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的景物.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观看。现在我能在亭中的桌椅上玩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看个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排列成行,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历历可数。这就是称它做“快哉”的原因啊。至于沙洲的水边,旧城的废墟,是从前曹孟德、孙仲谋都想夺取,周瑜、陆逊大显威风的地方,他们留传下来的英雄事迹,也足以使一般人称扬畅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吗?”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哪里(怎么)能够(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可是人却有得志和不得志的不同。楚王的感到快乐和百姓的感到忧愁,这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士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么到什么地方没有欢乐呢?现在,张君不把贬谪当作忧患,利用办完钱谷事物之外的剩余时间,山水之间任情游览,这是他的心胸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用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更何况洗涤着清澈的长江水,面对着西山的白云,竭尽耳闻目见的胜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吹拂着它,明月照耀着它,这都是文人思士情绪悲伤容貌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它是快乐的呢!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段永,字永宾,其先辽西石城人。曾祖愄,仕魏,黄龙镇将,因徙高陆之河阳焉。永幼有志操,闾里称之。魏正光末,六镇扰乱,遂携乡里老幼,避地中山。后赴洛阳。拜殿中将军,稍迁平东将军,封沃阳县伯,邑五百户。青州州人崔社客举兵反,永讨平之。进爵为候,除左光禄大夫时,有贼魁元伯生,率数百骑,西自崤、潼,东至巩、洛,屠陷坞壁,所在为患。魏孝武遣京畿大都督匹娄昭讨之,昭请以五千人行。永进曰:“此贼既无城栅,唯以寇抄为资,安则蚁聚,穷则鸟散,取之在速,不在众也。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自足平殄。若征兵而后往,彼必远窜,虽有大众,无所用之。”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逐破平之帝西迁,永时不及从。大统初,乃结宗人,潜谋归款。密与都督赵业等袭斩西中郎将慕容显和,传首京师。以功别封昌平县子,邑三百户,除北徐州刺史,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并有战功,进爵为公,河桥之役,永力战先登,授南汾州刺史。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驃骑大将军、开府仪三司,赐姓尔绵氏。魏废帝元年,授恒州刺史。于时朝贵多其部人,谒永之日,冠盖盈路。当时荣之。孝闵帝践阼,进爵广城郡公。入为工部中大夫,迁军司马。保定四年,拜大将军。永历任内外,所在颇有声称。轻财好士,朝野以此重焉。前后累增凡三千九百户。天和四年,授小司寇。寻为右二军总管,率兵北道讲武。遇疾,卒于贺葛城,年六十八。丧还,高祖亲临。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同华等五洲刺史,谥曰基。(选自《周书·列传第二十入》)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然其计/于是命水/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B.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C.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D.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与“国宅”相对。前者者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后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文中的“闾里”指当地平民。B.“废帝”是庙号。庙号有褒有贬,如古代很多昏庸的皇帝被废除,死后因要进入祖庙,于是称他为废帝,明明显带有贬义C.践阼,本义是指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因此,文中的“践阼”指皇帝即位、登基。D.“总管”是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段永爱护乡邻。魏正光末年,六镇发生了动乱,威胁到了乡亲们的安全,他于是携带老幼,前往山中避难B.段水屡立战功。他讨伐平定了青州人崔社客的反叛,灭掉以元伯生为首领的盗贼,还收复了弘农,攻破了沙苑C.段永忠心爱国。皇帝西迁后,他联络宗族中人,暗中谋划归附,与赵业等新杀西中郎将慕容显和,并将其首级送往京师。D.段永交游广泛。当时的贤士前来拜访他,车子塞满了去他家的道路,当时的人们也都认为段永很荣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唯以寇抄为资,安则蚁聚,穷则鸟散,取之在速,不在众也。(2)永历任内外,所在颇有声称。轻财好士,朝野以此重焉。参考答案:10.B

11.B

12.D

13.(1)(此贼)只把抢劫财物作为供给,安定时便如蚂蚁聚集,窘急时便如惊鸟飞散,攻取在于迅速,不在于人多。(2)段永历任内外各职,所任职的地方非常有声望,受到称赞。轻视财物,与贤能之人交好,全国上下因此敬重他。【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帝”“计”“永”“昭”“骑”“平之”,虚词“其”“于是”“以”“之”“所”“遂”,“永代昭”意思是“段永代替匹娄昭”,作“命”的宾语,故再“昭”后断开,排除AC两项;“所在”意思是“在哪里”,作“知”的宾语,“知所在”不能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皇帝认为他的计策正确,就命令段勇代替匹娄昭,带领五百骑兵讨伐贼魁元伯生。段勇窥视贼魁元伯生知道他在哪里,就加快速度行进,于是攻下了平之。句子可以断开为:帝然其计/于是命永代昭/以五百骑讨之/永觇知所在/倍道兼进/遂破平之/故答案为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废帝’是庙号。庙号有褒有贬”说法错误,“废帝”是谥号,且庙号只有褒义,没有贬义。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当时的贤士前来拜访他,车子塞满了去他家的道路”错误。对象不当。文中有“于时朝贵多其部人,谒永之日,冠盖盈路”的信息,因此可知不是贤士的车子塞满了道路,而是他部下谒见的车子。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唯”,只;“以……为”,把……当作的;“寇抄”,指抢劫财物;“资”,指供给;“安”,安定时;“蚁”,名词作状语,像蚂蚁一样;“穷”,窘急时;“鸟”,名词作状语,像鸟一样;“取之在速”,攻取在于迅速;“众”,指人多。(2)中的“内外”:指内外各职;“所在”,指所任职的地方;“声称”,指声望,受到称赞;“轻”,以……为轻,轻视;“好”,喜欢与……结交,与……交好;“朝野”,指全国上下;“以”,因为;“以”,敬重;“朝野以此重焉”,全国上下因此敬重他。【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1)文段的阐述的中心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答:

(2)联系实际,谈谈对“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的理解。(3分)答:

参考答案:(1)祸福都来于自己。(1分)①比喻论证:用“沧浪之水”比喻人的品质,②举例论证:举了“人;家,国”三例,③引言论证:《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两个得1分,三个得2分)(2)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降灾,还可以躲,自己作孽,逃也逃不了。”(1分)它告诉我们人因为有了自贱的行为,才会有人侮辱他,家是因为内部不和睦,才会有被插足的空间,国家内部有了败亡的根源,才会被人攻伐局面。读书做事最怕自己不争气,自己不争气那是谁也没办法改变。(2分)(意思大致能对都给分)【译文】孟子说:“不仁的人可以与他交谈吗?他们见死不救而且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利,以他人的衰亡为乐。若与不仁的人都可以商讨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亡国的事情?曾有个孩子唱到:沧浪的河水清澈可以洗头发,沧浪的河水浑浊可以洗脚。孔子听到后对弟子说:“你们听着!若清澈则洗头发,若浑浊则洗脚,都是水本身决定的。”所以,人是先有了自贱的行为,才会有人侮辱他,家是首先自身存在毁掉的因素,才会被人毁去,国家内部有了败亡的根源,才会被人攻伐。太甲上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啊。”8.仿照下面的句式,改变地点和内容,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6分)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仿句: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飘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站到了浩渺的海边,在涛声的温柔中,品味“海上生明月”的滋味。(6分)略9.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①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②一定要写出作者。)(6分)示例: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诗句:

理由:

诗句:

理由:

参考答案:示例: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理由: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会不枯竭,才思才会不间断。它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理由:它告诉人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激励人们要勇攀高峰,不断进取。10.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格式,运用对偶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6分)列车行至安徽,有这样一段广播稿:各位旅客:从沃土千里的淮北平原到群山连绵的皖南山区,风光秀美,历史悠久。黄山松奇绝天下,采石矶雄踞大江。曹操父子诗兴盎然,徽州商人叱咤风云。前人曾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现在,你已经随着列车进入了安徽大地。接下来,前方到达的是六朝古都南京,这里是山川地形,人文荟萃。

:“

。”……现在,你已经随着列车进入了南京。

(参考资料: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主要名胜古迹有:秦淮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