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三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新变化(纲要上);2.了解宋元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知道宋元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选必1)。两宋总体
中华文明的成熟、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交融的新高潮。具体表现政治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宋朝重文轻武,并不断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体现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发展;经济南宋时,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租佃制度发达,土地兼并盛行;宋代出现商业革命;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思想文化儒学发展到理学,逐渐哲学化、思辨化、世俗化;传统科技发展领先世界;市民化和多元化成为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民族对外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大都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范围扩大,东至朝鲜、日本,西到东欧和西非。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大发明也使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时期;中国由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古代中华文化的成熟和辉煌时期。北宋南宋时空观念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南宋建立南宋灭亡960—11271127—1279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1069年1004年1127年960年1279年1043年1141年绍兴和议政权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契丹族916年耶律阿保机1125年亡于金汉族960年赵匡胤1127年亡于金党项族1038年元昊1227年亡于蒙古女真族1115年完颜阿骨打1234年亡于蒙古汉族1127年赵构1276年亡于元蒙古族1271年忽必烈1368年亡于明三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①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②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背景:
947年,后晋被契丹灭亡,禁军统领刘知远建立后汉。
952年,后汉灭,禁军统领郭威经澶州兵变而黄袍加身,建立后周。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旧五代史》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己。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思考:宋初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应对?方镇太重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膨胀君弱臣强五代十国时期君主权力受到威胁武将专权武将成为影响政局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对措施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2)统治者吸取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3)边境危机:
燕云十六州(也称幽云十六州)被游牧民族占据严重着威胁北宋政权。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公元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自称“儿皇帝”)。946年耶律德光就发兵南下,灭亡了后晋王朝。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把契丹的国号改为辽,然后引兵北返。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1.背景: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统治者吸取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4)相权膨胀:
唐中后期三省六部制的演变,中书门下成为最高机构,相权膨胀;(5)目的: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措施:地方(强化中央集权)行政军政财政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节度使转化为虚职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地方部队定期更换驻地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收权夺其权收精兵制钱粮分权四监司互相平行互相监督军事/民政财政刑狱仓储/农事文官担任牵制知州影响:
①积极:中央控制地方的政、军及财权,有效避免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弊端。
②消极:官僚机构庞大—“冗官”“冗费”;相互牵制——行政效率低下;地方穷困虚弱,缺乏自主性中央路府州军监县安抚使司(帅司)
转运使司(漕司)
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知州(或知府等)通判知县(或县令)四监司地方最高行政单位,不设统一的行政长官,四监司分别掌管。负责军政、民政负责财政判定刑狱管理平常事物、农田水利互不统属,下辖州府县,直属中央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二者共同签署文书,相互制约。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哲宗正史职官志》财政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唐:三省六部尚书省中书门下(政事堂)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执政)行政枢密使(执政)枢密副使(执政)军政三司枢密院三司使台谏御史中丞知谏院监察(台谏合一)御前会议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更戍法禁军定期换驻调兵权统兵权统调分离兵将分离宋:二府三司制中央:分散机构权力
增设机构,分割相权,
加强皇权。影响:
①积极: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消极:权力分割过细,一定程度上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措施:中书门下(政事堂)同平章事(宰相)行政军政财政监察枢密院(调兵权)三司台谏参知政事(执政)枢密使副枢密使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御史中丞知谏院皇帝三衙(统兵权)二府特点:增设机构,事务分权、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台谏合一、相互制肘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思考:宋代中枢机构改革有什么特点及影响?影响:积极: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消极:权力分割过细,一定程度上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台官指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主要职务为监督官吏;谏官指谏议大夫等,主要职务是侍从规谏、讽谏君主。宋代开始台谏合一。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两者事权相混。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唐:程序分权(草拟、审核、执行)宋: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政)宋:事权性分工(3)政策:崇文抑武①崇文:倡行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两宋三百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②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罢宿将兵权
文官掌枢密更戍法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剥夺军权(杯酒释兵权)分散军权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措施: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措施收权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分权中央行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与宰相分权军政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财政三司专掌财政地方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监控和节制各州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归纳总结: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特点:
崇文抑武,文人治国;分化事权,加强皇权;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加强中央集权。知识链接: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发展
选修12.影响:①扩大科举规模;②提高文官与士子的地位;③创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形成了重视教育的风气;④造就了北宋文化繁荣,科技发达的局面。时代统治(年)录取进士总人数平均每年录取人数唐朝290744826宋太祖1718812宋太宗21148771宋真宗25176071宋仁宗4145611121.表现:(1)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2)北宋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3)严格考试:①考试程序:增加殿试,确立三级考试制度;②考试规范:制度更加严密(搜身、糊名、誉录、锁院);③考试内容:从重诗赋到重经义;④考试结果:直接授官,录取人数大增。知识拓展:宋代的文官政治
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发展到宋朝,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当完备、成熟的阶段,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朝政治的基本特色。考虑到宋朝统治具有比其他朝代尤其明显的重文轻武色彩,也可以将宋朝的官僚政治更确切地称之为文官政治,或是士大夫政治。原因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文官政治形成准备了条件。政策上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了崇文抑武的方针。选官上科举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入仕的机会。教育上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表现
①首要表现是科举制的完善(三级考试,扩大人数,严格程序);
②人事管理制度更加复杂、严密(实行官、职、差遣的分离),任法而不任人,官僚制作为理性行政秩序的特点充分体现;
③宗室、外戚、宦官等各种非理性政治因素收到比较成功抑制;
④士大夫集团与皇帝形成相对合理的制衡关系(经筵讲学、台谏合一)官职差遣:北宋时为集行政权力于中央,在任官制度上采取官、职、差遣。“官”:指享受的待遇级别,虚衔,决定俸禄收入的多少。“职”:指较高文臣的虚衔,以彰显其清贵地位;差遣:则是实际担任的职务,一般是临时性的,是拥有的实权。如官衔是尚书,被差遣去担任知州,知州才是实职。无论中央或地方官员,均由皇帝差遣担任。这种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造成北宋官僚机构重复设置,出现冗官现象。文官政治的积极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传统的贵族政治与武人政治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权利收放自如;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培育了独树一帜的政治文化(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重视文化的社会风尚,促进经学、史学、文学、教育等发展。文官政治的消极作用: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容易形成党争;冗费增多,财政拮据;文臣掌兵,不熟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力减弱;【知识拓展】宋代的文官政治知识拓展
募兵制
(1)含义:
北宋实行募兵制,招募对象多为灾荒饥民,并实行灾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此外,还鼓励营伍子弟接替父兄当兵,或以罪犯充军,兵源缺乏时,也抓民为军。一经应募,终身为伍。(2)目的:通过广泛募兵而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3)影响:①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②军费恶性膨胀,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造成了北宋中期的“冗兵”、“冗费”局面。教材的历史纵横:
“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
“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1.边防压力表现宋辽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北宋建立前,契丹族崛起后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均告惨败。1005年辽宋和议“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给辽“岁币”绢10万匹,银10万两。宋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1044年“庆历和议”双方达成和议,西夏向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岁赐”绢15万匹+银7万两+茶3万斤,重开沿边榷场贸易,恢复民间商贩往来。影响:边境获得安定,北宋内部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融;但也带来了财政危机。二、北宋中期的社会问题(变法的背景)北宋弟弟,请笑纳零花钱!宋与西夏和议北宋西夏国主,请笑纳零花钱!澶渊之盟①北宋的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原因:②北宋政府的积贫积弱;③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与对立。“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
——《中华文明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以钱财换和平”的看法。弊:“以钱财换和平”是一种屈辱的政治外交,岁币、岁赐成为北宋沉重的负担。利: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增设官员分化事权多人共职冗官扩充中央禁军实行募兵制冗兵养官养兵冗费岁币开支皇室用度积贫(内)积弱(外)养官养兵岁币(辽)岁赐(西夏)岁贡(金)财政困难重文轻武地方贫弱流民当兵兵将分离战斗力弱军事羸弱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启示:过分集权无法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因此集权应当适度①原因②表现③结果二、北宋中期的社会问题(变法的背景)2.财政危机:“三冗”现象形成3.社会危机:导致阶级矛盾严重。
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三、北宋中期的变法1.庆历新政:揭开了改革的序幕。(1)背景:①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②政治风气保守,行政效率低下;(2)人物:范仲淹(3)时间:庆历(宋仁宗的年号)三年(1043年),史称“庆历新政”(4)宗旨:整顿官僚机构,维护封建统治(5)失败原因:①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阻挠;②宋仁宗动摇:③1045年初,范仲淹等改革派被贬,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失败。(6)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范仲淹: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推行“庆历新政”,严重地冒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以“朋党”之罪弹劾之,并使之被贬。范仲淹被贬之后,先后又在邠州、邓州、青州等地做过地方官。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谪居在邓州时所作。2.王安石变法目的措施内容作用富国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募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赈灾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强兵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取士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原则三、北宋中期的变法(4)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5)基本原则:
国家加强对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控制。(6)评价:积极: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③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局限性:①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③统治集团内部发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2.王安石变法:三、北宋中期的变法
材料
变法多年,除了使政府收入显著增加外,其他方面收效甚微,大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并未改观。王安石尽管本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无畏精神,积极投身变法,但他的变法急功近利,脱离实际,结果欲速不达,反而致使“天下汹汹”。王安石背后的宋神宗,在变法初期给予了王安石大力支持,但随着变法的逐步提升,在不断加大的阻力面前开始动摇。王安石想富国富民,但他的“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点却偏向了“取天下之财”,百姓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而且变法是在北宋的上层建筑不能有效维护其经济基础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改良是不可能解决封建社会固有矛盾的,其改革的失败是必然的结局。——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问题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原因:(1)执行不善,加重人民负担;(2)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利益,遭到激烈反对;(3)宋神宗后期动摇及其去世,使变法失去支持;(4)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推行新法操之过急;根本原因:变法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领导改革,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1、南宋的建立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宋徽宗赵佶◎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之变”。——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下册)四、南宋的偏安1.南宋的建立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称帝,后定都临安(浙江杭州),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2.宋金之间的“战”与“和”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和议时间内容绍兴和议1141年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隆兴和议1164年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嘉定和议1208年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至30万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来边界四、南宋的偏安2.宋金之间的“战”与“和”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从北宋至南宋,地理形势上发生怎样的变化?统治区域缩小,南宋以南方为主都城迁移,从东京(今开封)到临安(今杭州)南宋的偏安并不仅仅指地域居南,更指的是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宋朝民族战争特点: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防御性为主,虚外轻武
公元1274年,忽必烈帅大军攻打南宋,到1279年,宋军大败。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了整个中国。四、南宋的偏安如何认识宋代民族之间的“战”与“和”?重难点突破:(1)民族关系的特点:
宋代时期民族政权并存,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这是两宋民族关系的显著特点。(2)民族之间的“战”:
战争是暂时的,但对于交战双方都是一种灾难,伤害了民族感情,加剧了民族仇恨,中断了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3)民族之间的“和”:
和平是长期的,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宋辽议和、宋夏议和、宋金议和,实现了双方长期的和平,实际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加强,最重要的是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官员考核
宋代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称为“磨勘”,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核地力官。
南宋在御史台设考课司,共掌考核,标准:“四善四最”。官员监督①中央:设御史台,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②地方:地方则划分路作为监察区(设四监司和通判共同管理)中央
监察谏院御史台地方
监察通判四监司【知识链接】——选择性必修1两宋其他的政治制度
项目内容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赋税制度户籍制度基层治理社会救济法律:沿用唐朝法律体系,以唐律为蓝本,制《宋刑统》《天圣令》;教化: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深入族规、家训中;宋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代表:吕大钧《吕氏乡约》多政权并立,两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时有战争,以和为主,民族交融加强;北方陆路交通受阻;海路发达,对外交往频繁,泉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沿用两税法,但赋役沉重;募役法(缴纳免役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主客分籍,主户(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与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乡里制度;保甲制宗族内部救助活动兴起;福田院客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降低王安石推行保甲制度,源于唐朝的邻保制度,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原因:政治: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陆上丝路受阻;
②政府重视;经济:①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工商业发展;
②海外贸易税是政府税收重要来源;
其他: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的应用;海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知识链接】——选择性必修1两宋其他的政治制度
选必融合地方行政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改唐代的道为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监察区,后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监察制度路作为监察区,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即御史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有了御史的监察权;法律法律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多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宋刑统》、《天圣令》教化儒学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吕大钧《吕氏乡约》)朱熹贡献编订《家礼》和《小学》成为规范家庭和幼童的行为。户籍制度户籍分为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与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赋税制度沿用两税法,但赋役沉重;募役法(缴纳免役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社会救济宗族内部救助活动兴起;福田院归纳总结: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960年
1127年1141年两场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宋辽和议——澶渊之盟三次和议:王安石变法绍兴和议靖康之变偏安江南宋夏和议——庆历和议宋金和议——绍兴和议两大危机:军事危机财政危机北宋建国1069年
南宋建立军阀割据积贫积弱专制集权富国强兵南宋灭亡1276年本课小结1.(2024·辽宁·高考真题)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A.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
B.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C.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
D.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材料提到敕书抄录多有差错,导致地方官员在落实敕书诏令时,存在失当的现象,故令刑部摹印颁行,敕书更加规范化和准确化,有利于政令的传递,上下一体,减少失误,故此举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敕令更加规划化,其推行范围并未因此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民众法律意识的高低,敕令的规范有利于地方官员的落实和管理,排除C项;“完善”的表述太过绝对,且材料并非强调敕书的传递程序,而是内容的规范,排除D项。故选B项。
高考真题
2.(2024·浙江·高考真题)《宋史·职官志》记载:“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该职官是(
)A.同平章事
B.参知政事
C.三司使
D.转运使【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题干“盐铁、度支、户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加强了皇权,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同平章事、参知政事行使行政权,与“盐铁、度支、户部”不符,排除AB项,宋代转运使负责将地方财赋转运至中央,属于地方官,排除D项。故选C项。3.(2024·重庆·高考真题)王安石为,“天”是自然的、物质的,沿着自己的道路即“天道“运行和变化着,“可无作好,天作恶,无偏无觉,无反无侧”。人也同本样按照自己的道路即“人道”活动和发展着。这要反映了王安石(
)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传统的伦理观C.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D.传统的天命观【答案】C【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天”沿着天道运行与变化,而不是人为干预,人与天是独立的,天即自然的运行不受人的支配与影响,这属于唯物主义,王安石引用“天“作为解释自然构成的要素,而不是以物质为第一位,这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思想,C项正确;辩证法指的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与解决问题,材料没有谈及发展,联系,全面(矛盾)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就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而材料讲的是自然物质与人类行动的关系,并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排除B项;王安石曾提出著名的“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论断,力排众议推行变法,王安石并不完全相信传统的天命观,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重庆·高考真题)武成王庙,又称太公庙,是古代国家祭祀兵家鼻祖吕尚的祠庙。唐玄宗时,曾下令在两京及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按文宣王庙的规格进行祭祀。但到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漠视兵家思想
B.抑制地方势力
C.打压民间信仰
D.实行抑武方针【答案】D【详解】本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可知,宋代武成王庙数量减少,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说明宋代对于兵家鼻祖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儒家先圣孔子的重视,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宋代重文轻武,D项正确;材料更加强调的抑武方针,而不是漠视兵家思想,排除A项;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无法体现抑制地方势力,排除B项;材料更加强调的抑武方针,没有体现打压民间信仰,排除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项目合作投资担保书3篇
- 二零二四年度保险合同保险责任的详细描述与保险金额的具体规定
- 简易门面租赁协议2024年版本
- 简版粉煤灰运输合同范本
- 2024版柑橘园灌溉系统改善工程合同3篇
- 钢筋加工劳务承包合同范本
- 2024年度钢筋工程质量保证与违约责任合同2篇
- 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书
- 2024版技术转让合同:生物技术研发成果的买卖细节3篇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著作权人与购买方之间的合同3篇
- 制氢电解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设备维保中的维修成本分析与优化
- 截排水沟施工方案
- 高三一轮复习-第35讲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 非因工伤的死亡赔偿协议书例文样本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 摄影生涯发展展示
- 护士进修在感染性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 智能垃圾桶教学课件
- 手袋创业计划书
- 南舍宅社区宪法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