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音韵这一章简要介绍:1、以《诗经》用韵和汉字谐声系统所体现的先秦古音。2、以《广韵》为代表的隋唐语音系统。3、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阅读古代文献和其他语言方面疑难问题的途径、方法。4、古代诗、词的一般格律。第五章音韵
第一节汉语音韵的基本概念一、汉语的音节结构二、声、声母、声纽三、韵、韵母四、声调和平仄五、古代的注音方法思考与练习(二十三)
学习古代语音系统,主要应掌握声、韵、调的分类,掌握它们的基本特点,认识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能运用古音知识解释读书中遇到的有关语音的问题。
学习古诗词的有关基础知识,应分析古代诗词的构成特点,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不同,以便分析和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美。第五章音韵第一节汉语音韵的基本概念一.汉语的音节结构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表达形式,是意义、概念的载体。构成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音节。汉字是记录音节的文字,在书面语言中,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从总体上说,汉语的任何一个音节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的。二.声、声母、声纽1、古人对声、声母概念的认识古人所谓“声”,是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1)声母,如说“声韵”、“声类”、“双声”等;2)声调,如说“四声”、“平声”、“入声”等;3)音节,如说某字“某声”等。到了音韵学成为一门专门学科后,“声”就逐渐取得专主“声母”的意义。
“声母”是一个音节的开头部分。是音节的第一个音素。中国古代对“声母”的称名经历了一个由含混到明确、由纷繁到专一的过程。唐代:纽唐末和尚守温:字母、母清末:纽、音纽、声纽清代钱大昕、陈澧等:声类二.声、声母、声纽
直到现代语言理论传入我国,我国语言学者才最后确定音节开头部分为“声母”。声母是音节中声这一部分的总代表,它可以表示任何同声的音素,所以用“母”称呼。二.声、声母、声纽2.发音部位和五音、七音声母一般是由辅音充当的。在发辅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中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我国古代从梁顾野王所撰《玉篇》起就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将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音”半舌音、半齿音”——“七音”二.声、声母、声纽“五音”、“七音和现代语音学对声母的分类对照:①唇音:包括两类重唇音———现代语音学叫双唇音轻唇音———现代语音学叫唇齿音②舌音:包括两类舌头音———现代语音学叫舌尖中音舌上音———现代语音学叫舌面前音二.声、声母、声纽
③齿音:包括两类齿头音———现代语音学叫舌尖前音正齿音———现代语音学叫舌面前音④牙音———现代语音学叫舌根音⑤喉音———现代语音学叫舌根音和零声母、半元音⑥半舌音———现代语音学叫边音⑦半齿音———是舌面的鼻音加摩擦音“五音”、“七音和现代语音学对声母的分类对照:3、发音方法和清、浊从隋唐时起,古人就已经使用“清浊”的概念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
“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二.声、声母、声纽3、发音方法和清、浊从《韵镜》开始,人们对“清浊”的区分更趋细密,有了“清”、“次清”、“浊”、“清浊”(“次浊”)的分类用现代语音理论分析这个分类,其具体所指是:二.声、声母、声纽3、发音方法和清、浊从《韵镜》开始,人们对“清浊”的区分更趋细密,有了“清”、“次清”、“浊”、“清浊”(“次浊”)的分类,用现代语音理论分析这个分类,其具体所指是:1、全清(即《韵镜》的“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如[p]、[t]、[s]、[ts]、[]等。二.声、声母、声纽2、次清(即《韵镜》的“次清”)———送气却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如[p‘]、[t‘]、[ts‘]、[]等。3、全浊(即《韵镜》的“浊”)———指带音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如[b]、[d]、[g]、[v]、[
]等。4、次浊(即《韵镜》的“清浊”)———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如[n]、[m]、[礗]、[l]、[j]等。3、发音方法和清、浊4.唐人三十字母与三十六字母
人们最早知道用汉字代表声母的是唐代末年的和尚守温,他根据当时的语音情况,首先归纳出三十字母。
二.声、声母、声纽4.唐人三十字母与三十六字母
宋人在唐人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又做了增补和调整,按照《韵镜》在序文中的标注是:
帮滂並明
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见溪群疑
精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
影晓匣喻
来日
按照宋元等韵学的分类和现代语音学的分析,可以把三十六字母列如下表:4.唐人三十字母与三十六字母5.双声所谓“双声”是指两个或几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辗转”、“流离”、“蜘蛛”,等等。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复音词(过去叫“联绵字”)就是用“双声”法构成的。如“参差”、“黽勉”、“踟蹰”、“匍匐”等。
二.声、声母、声纽5.双声
由于种种原因,古汉语中声母是同一发音部位或发音部位相近,如喉音与牙音,舌音和齿音等音节,因其声母发音相近似,也可以构成“双声”关系,如“蟋蟀”、“跳跃”它们分别属于齿音和舌音,所以也属双声。这种宽式的双声,叫做“准双声”。判定古汉语的音节是否双声,应该以古声母是否相同或相近为准。不能以现代语音作为依据判定古声母。三、韵、韵母1.古人对韵母的认识古人很早就对音节中的“韵”有所认识,先秦时期的大批韵文的用韵便说明了这一情况。但直至秦汉时期,人们对“韵”这一概念的认识仍比较笼统,他们把韵称作“声”,称作“音”。
魏晋以后,人们把“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刘勰《文心雕龙》)
1.古人对韵母的认识
起初,人们对“韵”的概念是含混的,元代周伯琦《六书正鸎》说:“单出为声,成文为音,音和为韵。”
但是,宋元等韵学的兴起及其成就说明,古人对韵、韵母的概念虽然不太清晰,但对韵母的分析却是十分精确的。2.韵母、韵、韵部、韵目一个音节除去声母以后,剩下的全部称作“韵母”。一般地说,韵母可能包括三个部分。1)相对最响亮、发音时开口度最大的元音:“韵腹”
2)韵腹前面半元音、短紧的高元音:“韵头”3)韵腹后面短紧的高元音或辅音:“韵尾”一个韵母至少要有一个韵腹,有的是韵头、韵腹、韵尾三者俱全。韵母结构类型可以概括为下表:。三、韵、韵母2.韵母、韵、韵部、韵目一个音节除去声母以后,剩下的全部称作“韵母”。一般地说,韵母可能包括三个部分。1)相对最响亮、发音时开口度最大的元音:“韵腹”
2)韵腹前面半元音、短紧的高元音:“韵头”3)韵腹后面短紧的高元音或辅音:“韵尾”
三、韵、韵母2.韵母、韵、韵部、韵目
一个韵母至少要有一个韵腹,有的是韵头、韵腹、韵尾三者俱全。韵母结构类型可以概括为下表:
韵是韵母去掉韵头(如果有韵头的话)以后的部分。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2.韵母、韵、韵部、韵目
《广韵》类韵书在编排上,基本上是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按语音中的韵划分大的部类,这就是“韵部”。每一个韵部选用一个字作为代表,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叫做“韵目”。如《广韵》把韵归并为206个部类(包括声调的不同),而“东”、“红”、“公”、“弓”等同韵字用“东”作代表,“东”韵是206韵部中的一个韵部,“东”是韵目。2.韵母、韵、韵部、韵目
3.洪音、细音与开口、合口现代语音学从韵头的有无与类别来分析汉语的音韵结构时,把韵母分为:开口呼(没有韵头)齐齿呼(韵头是i,或韵腹是i)合口呼(韵头是u,或韵腹是u)撮口呼(韵头是ü,或韵腹是ü)三、韵、韵母3.洪音、细音与开口、合口韵母:没有韵头或韵头是i(或韵腹是i):“开口”韵头是u、ü(或韵腹是u、ü):“合口”
对汉语的韵母结构,还可以从韵头是否高位前元音i、ü来分析。有高位前元音i、ü:“细音”没有高位前元音i、ü:“洪音”
三、韵、韵母如果把“洪音”、“细音”、“开口”、“合口”与汉语的“四呼”比较大体上是下面的情况:三、韵、韵母4.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与舒声、促声按照韵尾的不同,古音学家把韵母分为三大类:“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分别对应:1)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歌”、“家”、“规”、“早”2)以鼻辅音[-m]、[n]、[-
]为韵尾的:“侵”、“覃”、“真”、“元”、“东”、“红”3)以清塞音[-p]、[-t]、[-k]为韵尾的
“屋”、“北”、“物”、“必”、“恰”、“帖”三、韵、韵母4.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与舒声、促声
从发音时韵尾声音的长短分析:阴声韵、阳声韵:“舒声”入声韵:“促声”5.叠韵所谓“叠韵”,就是几个音节的韵相同。“窈窕”、“逍遥”、“扶苏”、“崔嵬”、“婆娑”
在分析古汉语复音词的叠韵关系时,我们会发现有些复音词的韵并不完全相同,而只是相近。“鸔发”“翡翠”“旁礴”:“准叠韵”三、韵、韵母四、声调和平仄1.古人对声调的认识
周秦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区分汉语调类的差别。但是现在还没有发现那时人们对声调的正面论述。
齐梁时期,随着崇尚形式之风的盛行,文人在写文章时有意运用汉语声调的差别,造成文章抑扬的韵律。沈约等人始判汉语声调为平上去入四声。汉语四声始为人们所共识。1.古人对声调的认识
至于对调值的认识,更是很晚的事。直至明代,真空和尚在描写四声时说“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道远,入声短促急收藏。”这种描写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四声间的差别,却不能正确揭示四声的音值。2.声调、调类和四声
声调主要表现在语音的高低升降上,也有若干音长的因素。声调是汉语音节构成的重要部分,它和声母、韵母一样,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调类就是声调的类别。
从齐梁时起,沈约等认识到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简称“四声”。现代普通话也有四个调类,也称作“四声”。但古“四声”与今“四声”有很大的差别。四、声调和平仄3.平仄
平仄是古人在诗赋韵文写作中利用声调升降变化造成音律和谐时,对声调的一种分类。汉语四声中,平声调式平舒,而上去入三声调式或曲折起伏,或短促急迫,不太适宜延长吟诵,于是把它们分为两类:1)平声为“平”2)上去入声为“仄”
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正是利用汉语声调上的这种差别,造成古诗音律上的和谐抑扬。四、声调和平仄五、古代的注音方法1.方块汉字的记音特点汉字基本上可以脱离于所记词的读音,这就给人们在使用汉字时带来两方面的问题:对某些字的读音不了解,需要查考;把不易被人掌握的读音记录下来备用,或准备告诉他人。这个任务,在没有记音符号的古代,一直是由汉字承担的。用汉字记音,有时可以直接标示出所记音节的读音,有其直接、便当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用汉字记音容易受记音者的方音的影响,不能准确记录被记字的读音。
汉字是记录音节(包括声调)的,在给汉字记音时,若想找一个与被记音节的音素(包括声调)完全相同的字,有时是比较难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则或用冷僻字标注读音;或用音近的字替代。这也影响了汉字记音的便利和准确性。五、古代的注音方法2.反切以前的记音方法举例(1)直音
“直音”就是用一个完全与被注字同音的字注音。
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独骑……从閒道走军。(汉书·高帝纪)
服虔注:走音奏。五、古代的注音方法(1)直音——“声调定音”
这个方法是对“直音”的一个补充。它是用一个与被注字声、韵相同的字注音后,再指出其声调的方法。《字汇》:“佒”-“鸯去声”,《康熙字典》:“刀”-“到平声”《楚辞·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洪兴祖补注:好、恶并去声。五、古代的注音方法
(2)读若、读如鸕,蔽人视也,从目幵声。读若携手。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高诱注:渔,读如《论语》之语。五、古代的注音方法3.反切“反切”是用两个汉字互相拼读,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用反切给字注音大约起自汉代,魏晋以后被广泛使用。
五、古代的注音方法3.反切中国古代的文章是由上往下书写的,在反切用字中,代表被注音字声母的汉字在上边,代表被注音字韵母的汉字在下面:1)代表被切字声母的字:反切上字,2)代表韵母(包括声调)的汉字:反切下字3)被注音的字:切字因为反切又叫“切语”,所以反切的上字和下字又可以分别叫切语上字、切语下字,简称切上字、切下字。五、古代的注音方法3.反切反切的基本方法就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互拼读。如:都困切卢启切d--ùndùn(顿)l--ǐlǐ(礼)由于反切是用两个汉字分别代表音节的声母、韵母(包括声调),所以就是零声母字,也要用一个零声母字充当反切上字,如:哀都切以浅切○--ūū(乌)○--iǎniǎn(演)
3.反切改良,切上字与切下字急读便读出被切字的读音:坚《广韵》
古贤切
《音韵阐微》
基烟切强《广韵》
巨良切
《音韵阐微》
奇阳切3.反切用汉字注音总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1)它不能完全避免用冷僻或较冷僻的字作反切用字,一衣悉切木莫禄切2)有些反切因语音发生变化,今天不能由它读出正确的读音。疵疾移切教古孝切思考与练习(二十三)一、解释下列术语概念:1.纽2.清音3.三十六字母4.韵5.洪音6.阴声韵二、分析下列词、短语的音节结构,并比较其异同:辗转消息无故慷慨鸳鸯认真三、把下列词语按声母、韵母的特点分类。命令盈益仓促望洋参验参差委迤惶惑四、从韵头角度分析下列各音节的特点:光明正大实现四化汉语音韵努力前进五、下面各句中哪一部分是记音的?它们各属于哪一种记音方法?1.《礼记·中庸》:“武王……壹戎衣而有天下。”郑玄注:“齐人读殷如衣。2.《说文》:“鸙,呼鸡,重言之。读若祝。”思考与练习(二十三)3.《吕览·制乐》:“饬其辞令。”高诱注:饬读如敕,饬正其辞令也。4.《说文》:“皇……从自,自读若鼻,俗以始生子为鼻子。”5.《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6.《字汇》:“怏,倚两切,鸯去声。”“佛,符勿切,焚入声。”思考与练习(二十三)六、根据反切构造原理,注出下列反切的读音:当孤切呼古切羊吏切五忽切苦化切於如切女廉切式支切苏甘切胡桂切奴鸟切郎古切思考与练习(二十三)第二节古音概述一、上古音1.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起初,人们对由于语音变化而出现的阅读古诗不和谐押韵的现象不能做出解释。后来,有人试图解释,却又难免用主观想象去附会现实。第二节古音概述一、上古音1.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用《诗集传》中作者对一首诗韵脚的标注为例:
第二节古音概述一、上古音二、中古音思考与练习(二十四)第五章音韵
第二节古音概述一、上古音1.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从沈重到朱熹的强改字音以就今读的方法,虽然解决了后人读古诗时不押韵的问题,却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违背了汉语语音的实际情况。在古诗中,凡是沈重认为改读的字,他都注以“宜××反”,有时还注为“协句,宜××反”,后人称这种改读法为“协句”法。朱熹在改读的地方
第二节古音概述一、上古音1.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从沈重到朱熹的强改字音以就今读的方法,虽然解决了后人读古诗时不押韵的问题,却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违背了汉语语音的实际情况。在古诗中,凡是沈重认为改读的字,他都注以“宜××反”,有时还注为“协句,宜××反”,后人称这种改读法为“协句”法。
第二节古音概述一、上古音1.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
朱熹在改读的地方都标注为“叶音×”,或“叶××反”,后人称这种改读法为“叶音”法。从本质上说,“协句”、“叶音”是一样的。
第二节古音概述一、上古音1.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直到明代,陈第在其所著《毛诗古音考·序》中才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陈第的古音成就,为古音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古音概述一、上古音1.古人对上古语音的认识
清代出现了一批有成绩的古音学者,如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钱大昕、王念孙、严可均、江有诰、朱骏声等。经过章炳麟、黄侃、李方桂、罗常培、王力等现代学者的努力,古音系统的面貌已经基本廓清。
2.上古的声母到现在为止,能够用来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主要是:先秦古文献中的异文汉字的谐声系统、古声训古反切现代某些方音四邻语借音第二节古音概述2.上古的声母特点是:(1)古无轻唇音:(钱大昕)《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礼记·弓》引作“扶服救之”。《家语》引作“扶伏救之”。(2)古无舌上音:(钱大昕)《诗经·鸤风·柏舟》:“髠彼两髦,实为我特。”《韩诗》作“髠彼两髦,实为我直。”
第二节古音概述(3)中古娘日二纽上古归泥:(章炳麟)《左传·隐公元年》:“不义不昵,厚将崩。”《说文》引作“不义不鸧”。(4)中古喻母中的于类(三等字)上古并入匣纽;以类(四等字)并入定母:(曾运乾)《韩非子·五蠹》:“自营为私”。《说文》引作“自环为私”。
第二节古音概述(5)中古正齿音照穿床审四个声母上古因与之拼读的韵母等次的不同而分为两组,为了称呼上的方便,用庄、初、崇、生等字分别代表照组二等字,用章、昌、船、书分别代表照组三等字。其中庄组声母和精组声母接近:宗(精母字)与崇、衰(生母字)与簑(心母字)谐音;章组声母和端组声母接近:者(章母字),与都(端母字),它(透母字)与蛇(船母字)谐音。第二节古音概述
从上古声母和中古声母的比较中,可以将以上五个特点分为两种情况:1、中古发音部位相同的两类声母上古没有差别,如重唇音与轻唇音、舌头音与舌上音。2、中古发音不同的声母上古为发音相似的两母,如日母和泥母、以母和定母、庄组和精组声母、章组和端组声母等。第二节古音概述上古的声母可列如下表:第二节古音概述3.上古的韵部研究上古韵部最直接的材料就是上古韵文的用韵。
王力《诗经韵读》:“《诗经》的韵部应分二十九部,但战国时代古韵应分为三十部。”所以,用三十韵部大致可以概括先秦的韵部系统。第二节古音概述这三十部连同王力的拟音是:
3.上古的韵部
这三十韵部从韵尾的角度,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阴声韵部”全是开韵尾(无韵尾或元音韵尾),之、幽、宵、侯、鱼、支、脂、微、歌等第二组,“入声韵部”以塞音[-k]、[-t]、[-p]收尾职、觉、药、屋、铎、锡、质、物、月、缉、叶等第三组,“阳声韵部”以鼻音[-
]、[-n]、[-m]收尾蒸、冬、东、阳、耕、真、文、元、侵、谈等
从已经了解到的语音转化情况分析,音韵学家把它们三十韵部分成:(1)对转指上面韵部表中同一横行的韵部之间的转化。这种语音的转化是以主要元音相同为条件的,韵部之间的差别,是韵尾不同。例如:
3.上古的韵部
(2)旁转指上面韵部表中竖行同类韵部间的转化。这种语音转化的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例如:
3.上古的韵部
(3)通转指主要元音相同,又不属于“对转”一类的转化。例如:
3.上古的韵部
4.上古音的运用(1)辨明通假
“通假”是古书上出现的字形临时借用现象。
通假的借贷关系不很固定,人们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去读书,容易发生误解或疑难。通假赖以产生的基础就是声音相同或相近。《隆中对》“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第二节古音概述通假现象: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上古音的运用
(2)探索词源有“血缘”关系的词叫“同源词”。汉语,特别是古汉语,有不少的新词就是在利用已有旧词的基础上孳生繁衍出来的。如果我们把汉语词按“血缘”关系归类,再按类记忆,就可以收到以简驭繁、事半功倍的效果。“日有食之,亦孔之丑。”《诗经·小雅·十月之交》4.上古音的运用
从词源上认识古汉语词,我们不仅可以辨识词义的异同,还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古代汉语词义。“布、帛、币”:从“巾”“布”《说文》:“枲织也。”
4.上古音的运用同源词有必备的两个条件:1)声音相同或相近食、蚀句、钩、枸、笱、痀布、帛、币寤、悟
4.上古音的运用2)意义相近或相关枯———草木缺水,“溪”母“鱼”部。涸———江河缺水,“匣”母“铎”部。渴———人缺水,“溪”母“月”部。4.上古音的运用2)意义相近或相关岡———山脊,“见”母“阳”部。亢———人颈,“见”母“阳”部。领———人颈,“来”母“耕”部。岭———山脊,“来”母“耕”部。刚———强劲,“见”母“阳”部。纲———大绳,“见”母“阳”部。劲———强而有力,“见”母“耕”部。4.上古音的运用
同源词和通假不同。
同源词是由同一根词孳乳分化为若干个词,它们在意义上有联系(相同、相近、相关);声音上相同或相近。
通假则是字的临时借用,借贷双方除了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之外,在意义上毫无联系,它与同源词有根本的不同。
4.上古音的运用(3)通释声训声训或叫音训,是训诂学上常用的一种用音同、音近词训释词义的方法。汉代的《白虎通》、《释名》是用声训释词的著作。4.上古音的运用下面是《释名》能够正确揭示词源的一部分声训:负,背也,置项背也。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道,导也,所以通导万物也。子,孳也,相生蕃孳也。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经,径也,常典也。论,伦也,有伦理也。铭,名也,述其功美使可称名也。4.上古音的运用
(4)了解古诗用韵诗区别于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用韵。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幽部]窈窕淑女,絊紻求之。[幽部]求之不得,[职部]絊紻思服。[职部]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职部](诗经·周南·关雎)4.上古音的运用
(5)察识读音我们主张用现代普通话语音去读文言文和古代韵文。但是,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略作说明:
首先,通假字的读音问题。通假既然是字的临时借用,那么在读通假字时,就应该按所写词的本字去读音,而不应该按借字去读音。
4.上古音的运用
其次,怎样对待某些特定的读音。
对这些由前一代沿袭下来的读音,我们尽可以按照传统去读。这类词有很多涉及古代的地名,人名和官职。4.上古音的运用(1)地(国)名身毒读yuāndǔ月氏读yuèzhī龟兹读qiūcí乌氏读wūzhī焉耆读yānpéng番吾读pówǔ番禹读pānyǔ甪里读lúlǐ朱提读shūshí句町读qútǐng商於读shāngwū会稽读guìjī吐蕃读tǔbō华不柱读huāfúzhù4.上古音的运用(2)人名孟贲读mèngbēn逢蒙读pángméng冒顿读mòdú祭仲读zhàizhòng审食其读shěnyìjī曹大家读cáodàigū禽滑厘读qíngùlí郦食其读lìyìjī4.上古音的运用(3)官职单于读chányú可汗读kèhán洗马读xiānmǎ仆射读pǔyè4.上古音的运用(4)其他井干读jǐnghán(井栏)陶陶读yáoyáo(和乐)大蜡读dàzhà(祭名)樊缨读pányīng(马饰)噍杀读jiāoshài(声音急促)提提读shíshí(安舒)幼眇读yàomiào(微妙)心广体胖读xīngguǎngtǐpán(舒展)4.上古音的运用说明:这些读音虽然是从古书中相沿传下来的,但并不就是古音。其次,这些相沿传下来的读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再次,关于“破读”的读音。4.上古音的运用改变韵母区别词义而造成的“破读”改变声母区别词义而造成的“破读”
改变声调区别词义所造成的“破读”
二、中古音
传统音韵学一般是用《广韵》的语音系统作为中古语音的代表。1.《广韵》的性质、体例《广韵》是宋陈彭年、邱雍等编撰的一部韵书,它根据隋陆法言所编的《切韵》增扩而成。《广韵》就是广切韵的意思,即增补修订《切韵》。
1.《广韵》的性质、体例
《广韵》是按韵编排的韵书。全书共分206韵,计收26194字。是今天能见到的较早的,最完整的古代韵书。《广韵》按平、上、去、入四声分卷,因平声字多,分编为两卷,共五卷。按照四声相承的原则,《广韵》的206韵可列成一个表(见《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
2.《广韵》的声母《广韵》452个反切上字可以归并为51个类别,再由反切上字所归并的类别推求出声母共35个:
二、中古音
这三十五声母和传统的三十六字母有很大差别:①在《广韵》音系中只有重唇音一类,轻唇音尚未分化出来。②舌音在《广韵》音系中大体上分为舌头音和舌上音,但“娘”母没从“泥”母分化出来。③“照”、“穿”、“床”、“审”四个声母在《广韵》音系中因与之拼读的介音和主要元音的差别而分为两组:“庄”、“初”、“崇”、“生”和“章”、“昌”、“船”、“书”。④《广韵》音系的“匣”母包含着三十六字母中“喻”母的“云”类(即“喻三”),而“喻”母只有“于”类(即“喻四”)。3.《广韵》的韵母《广韵》206韵包括平、上、去、入的差别在内,平声共有57韵,上声有55韵,去声有60韵,入声有34韵。二、中古音
王力先生在《汉语音韵》一书中分析出的《广韵》韵母系统:P308-312
二、中古音4.《广韵》音系的特点(1)声母的特点比较《广韵》声母和普通话声母,最大的特点就是《广韵》声母较复杂,现代普通话声母相对简单。这种由复杂到简单的变化反映在下面几方面:
二、中古音①《广韵》中有全浊声母,普通话中没有全浊声母。並帮[p](仄声)如:办、步、傍滂[p‘](平声)如:裴、蒲、庞定端[t](仄声)如:电、杜、地透[t‘](平声)如:徒、唐、田4.《广韵》音系的特点②《广韵》只有重唇音(双唇音),普通话还有唇齿音。
悲府眉切邳符悲切③《广韵》音系中只有“影”母可看作零声母,普通话中零声母字大量增加。
以、羊(喻),武、亡(微),五、鱼(疑)4.《广韵》音系的特点④《广韵》声母中没有卷舌声母,普通话中卷舌声母很多。《广韵》中的章、昌、船、书、禅、知、彻、澄、日的全部和庄、初、崇、生诸声母的大部分,在普通话中已经演变为卷舌声母zh、ch、sh、r。⑤《广韵》中某些声母由于受韵母洪、细音的影响,演变为普通话的两个声母。
《广韵》声母中的见、溪、群、晓、匣,精、清、从、心、邪和细音拼读时,一律读4.《广韵》音系的特点概括起来,《广韵》声母发展到普通话中的读音情况可以见于下表(全浊声母不列入):
(2)韵母的特点1)《广韵》的韵母数较多,是和当时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情况密切相关的。现代汉语已经以复音词为主,因而韵母较之《广韵》韵母大为简化,许多《广韵》中的不同韵母,到普通话中已合并为一个韵母。如肴、萧、宵三韵按王力先生的归纳应有“交”、“聊遥”两个韵母,在普通话中就只有一个[iau]韵母了。4.《广韵》音系的特点2)由于塞音韵尾的脱落和双唇韵尾并入舌尖鼻辅音韵尾,使屋(-k)与乌,揭(-t)与街,夹(-p)与家没有了区别;使真(-n)与针(-m),因(-n)与音(-m),兰(-n)与蓝(-m)等合而为一。
这些变化使《广韵》韵母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减少,不少韵母逐渐合并,音韵结构也不断简化。4.《广韵》音系的特点
(3)声调的特点
①平声不分阴平、阳平帮博旁切→清声母现在读bāng方府良切→清声母现在读fāng汤吐郎切→清声母现在读tāng昌尺良切→清声母现在读chāng唐徒郎切→浊声母现在读táng4.《广韵》音系的特点②上声字较现代为多上时掌切→禅母养韵现在读shàng丈直两切→澄母养韵现在读zhàng像徐两切→邪母养韵现在读xiàng並蒲迥切→並母迥韵现在读bìng4.《广韵》音系的特点
③有入声声调白傍陌切並母陌韵→bái纳奴答切泥母合韵→nà积资昔切精母昔韵→jī急居立切见母缉韵→jí乞去讫切溪母迄韵→qǐ迄许讫切晓母迄韵→qì4.《广韵》音系的特点5.《广韵》音系的运用(1)判定隋唐诗及以后格律诗的用韵二、中古音(2)正语音“尺”、“此”、“盂”“愚”(3)识读反切九鱼切→jū(见母鱼韵)渠记切→jì(群母志韵)子煎切→jiɑn(精母仙韵)侯古切→hù(匣母姥韵)5.《广韵》音系的运用思考与练习(二十四)一、和三十六字母比较,上古声母系统有哪些特点?二、上古韵部中的阳声韵、入声韵、阴声韵是依据什么条件划分的?三、利用新编《辞源》的标注,指出下列句中加“·”号的词和[]内的词的语音关系,并说明它们是通假,还是同源?
四、将下面的短文译成现代语体。今人概曰古韵不同今韵而已。唐虞而下,隋唐而上,其中变更正多,概曰古不同今,尚皮傅之说也。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约而言之,唐、虞、夏、商、周、秦、汉初为一时;汉武帝后洎(jì,到)汉末为一时;魏、晋、宋、齐、梁、陈、隋为一时,古人之文具在,凡音转、音变、四声,其迁移之时代皆可寻究。思考与练习(二十四)五、回答下列问题:1.《广韵》音系代表着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期的语音系统?2.《广韵》的声母和三十六字母有什么不同?3.《广韵》二百〇六韵和《广韵》韵母系统是什么关系?六、利用《广韵》同用独用四声表和有关工具书指出下列诗歌的用韵情况。思考与练习(二十四)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怀古迹(五首之一)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七、给下面的反切注出普通话读音。巨鸠切无沸切央居切仓胡切渠委切薄官切苦闲切呼典切私箭切思考与练习(二十四)
八、将下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古无平上去入之名借宫商角徵羽以名之封演闻见记云李登撰声类十卷以五声命字魏书江式传云吕静仿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此所谓宫商角徵羽即平上去入四声其分为五声者盖分平声清浊为二也陆氏切韵清浊合为一韵其平声分为二卷但以字多而分之思考与练习(二十四)第三节诗律和词律
一、诗韵和诗律二、词韵和词律思考与练习(二十五)第五章音韵
第三节诗律和词律一、诗韵和诗律1.诗韵
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刘渊所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面世,因刘渊是平水(今山西临汾)人,所以《礼部韵略》又称《平水韵》。本书分107韵。清代钱大昕、王国维都认为在刘渊之前,已有王文郁《新刊韵会》、张天锡《韵会》面世。这两部书都分106韵(与107韵比较,上声的拯韵并入迥韵)。王文郁曾任平水的书籍官,所以后来人们索性将分为106韵的一类韵书,统称为《平水韵》。
《平水韵》常用作写诗用韵的依据,所以106韵一类韵书又叫《诗韵》。直到今天,律诗的用韵仍要按《诗韵》的要求押韵。有一些工具书也是按106韵分排编辑的。一、诗韵和诗律《诗韵》106韵的韵目是:2.诗律
诗律就是诗的格律。
格律诗与古体诗相对应,又称近体诗。诗的格律,就是诗的句数、句的字数、诗的用韵、平仄、对仗等格式和规律。
一、诗韵和诗律
(1)诗的句数古体诗对句数没有限制。近体诗每一首的句数基本是固定的,分为四句、八句或八句以上。律诗以八句为常绝句则是截取律诗的一半,是四句少数律诗多于八句,叫做“长律”或“排律”
句中的字数,分为五字、七字两种,称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简称为“五律”、“七律”。一、诗韵和诗律
(2)诗的用韵
古体诗也用韵,但对韵的要求不严格:可以句句入韵,也可以隔句押韵;一首诗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古体诗则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
近体诗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以外,偶数句必须入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近体诗只有极少数用仄声韵。一、诗韵和诗律
(3)诗的平仄平仄是诗格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格律中强调平仄,是为了使诗句抑扬错落,有音律和谐美。
为了说明平仄格律,还需说明几个问题:
一、诗韵和诗律①律诗的构成
律诗一般是由八句构成的,每两句为一联。第一、二句是“首联”第三、四句是“颔联”
第五、六句是“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每一联中的上一句是“出句”每一联中的下一句叫“对句”一、诗韵和诗律如下面的情况:孤山寺北古亭西……出句水面初平云脚低……对句首联几处早莺争暖树……出句谁家新燕啄春泥……对句颔联乱花渐欲迷人眼……出句浅草才能没马蹄……对句颈联最爱湖东行不足……出句绿杨阴里白沙堤……对句尾联一、诗韵和诗律②律诗的“黏”、“对”“黏”:上联的对句第二字的平仄和下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对”:同一联内出句与对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反。
如果诗中的平仄格式不符合“黏”、“对”的规律,就是“失黏”、“失对”。一、诗韵和诗律③平仄句式律诗的每一句,平仄句式是固定的。其中五言律诗有两类四种:
甲1仄仄仄平平甲2仄仄平平仄乙1平平仄仄平乙2平平平仄仄一、诗韵和诗律
③平仄句式
七言律诗也有两类四种:
甲1平平仄仄仄平平甲2平平仄仄平平仄乙1仄仄平平仄仄平乙2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诗韵和诗律按照律诗“黏”、“对”规则和入韵原则的规定,把上面四种句型配合安排,就是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诗韵和诗律1、[平起首句入韵]
2、[平起首句不入韵]
3、[仄起首句入韵]
4、[仄起首句不入韵]
(4)律诗的变格不完全符合平仄格式的现象:“变格”不完全符合平仄格式的诗句:“拗句”
一、诗韵和诗律古人写近体诗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这一原则造成的“拗句”在律诗中比较常见: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一、诗韵和诗律
并不是所有诗句中的第一、三、五字都可以不拘平仄:①乙1型句,五言律诗的第一字,七言律诗的第三字必须按固定的平仄。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首联对句“老后谁能惜酒钱”颈联对句“醉听清吟胜管弦”杜甫《春望》“城春草木深”、“家书抵万金”一、诗韵和诗律乙1型句中五言律句的第一字和七言律句的第三字如果在该用平的地方用了仄,就会出现全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犯孤平”,“孤平句”是律诗的大忌,是不能通融的。②甲1型句,五言律诗的第三字,七言律诗的第五字必须按原定平仄。《白居易》颔联对句“相看七十欠三年”尾联对句“共君一醉一陶然”《杜甫诗》颔联对句“恨别鸟惊心”尾联对句“浑欲不胜簪”一、诗韵和诗律
甲1型句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如果不拘平仄,就要出现句末三个平声连用的情况,这是所谓“三平调”。“三平调”是古体诗常见的格式,是律诗所不允许的。拗句的“救”总的说有这样几种:①本句自救
在本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的字换成平声字:
正月今欲平,陆浑花未开。出关见青草,春色正东来。夫子且归去,明时方爱才。还须及秋赋,莫即隐蒿莱。(岑参: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一、诗韵和诗律
②对句相救
A.七言律诗中出句和对句的第一字的“拗救”。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聊得近乡关。(黄庭坚:次韵柳叟寄王文通)一、诗韵和诗律
②对句相救
B.五言律诗出句第一字,七言律诗出句第三字与其对句第一、三字拗数。
眼前明月水,先入汉江流。汉水流江海,西江过庾楼。庾楼今夜月,君岂在楼头。万一楼头望,还庆望我愁。(元稹:水上寄乐天)一、诗韵和诗律
③本句和对句交叉相救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陇祗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馀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一、诗韵和诗律
(5)诗的对仗对仗又叫“骈偶”,意思是两两相对。律诗中的对仗,意义上的要求不十分严格。简单地说就是:实词对实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词性相对词组相对
律诗中有四联全都对仗的,也有首、颔、颈联三联对仗的,但一般颔联、颈联必须对仗。一、诗韵和诗律二、词韵和词律1.词韵
直到清代,词韵才多有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仲恒的《词韵》和戈载的《词林正韵》。他们都分词韵为十九部:
2.词律
词是长短句,从形式上看,不如律诗那样整齐。词来源于民间和乐府,起初完全是给乐曲填配的唱词,以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词和音乐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因而有着严格的声律。为了适应乐曲的节拍,词的句子多数长短不齐;为了加强乐曲的音乐性,词注意平仄。因为词在产生时是为了配合乐曲而写的,受着声律的严格约束,所以人们都把作词叫做“依声填词”或“按谱填词”。二、词韵和词律
(1)词调、词牌和词谱
词调就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词牌是各种词调的名称。
词谱是辑录各种词调,说明词的格律的著作。
与音乐完全脱离的词谱,最早的是明代张綎的
《诗余图谱》。清代宜兴万树所写的《词律》是较为完善的词谱。二、词韵和词律
(2)词的用韵词的用韵比诗的用韵复杂,变化比较多,其主要类型有:①一韵到底:《渔家傲》、《浪淘沙》②一词多韵:薛昭蕴《离别难》、李煜的《相见欢》、陆游《钗头凤》③同部平仄互协:《西江月》、《哨遍》④平仄韵互换:辛弃疾《醉太平》、陈允平《永遇乐》二、词韵和词律(3)词的平仄和句式
词调中多数是一首词分为几段,其中多数是一首分为两段。不分段的词也有,但比较少。词的“段”也叫“片”。“片”就是“遍”,一片就是唱一遍。从乐曲角度看,一段就是一阕,所以词的一片又叫一阕。片和片之间,从文义上看有内在的联系。苏轼《念奴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二、词韵和词律(3)词的平仄和句式词的句式是参差不齐的。从字数看,有一字句,也有十字句。从平仄看,词的平仄要求比近体诗更严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测试卷含答案(综合卷)
-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测试卷附答案(完整版)
- 2024年物联网项目技术开发合同3篇
-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设备抵押贷款协议案例
- 设计作品版权升级
- 语文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 质量过硬供货可靠
- 购销合同与采购合同的区别与联系
- 贷款买房合同常见问题解答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成人重症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专家共识 解读
- 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山东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财经大学
- 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规划
- 《色彩基础知识》PPT课件(详解)
- 新版pep小学英语四上单词默写
- 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_1
-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建设策略
- 浅析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发展趋势
- 工时确认单模板
- 简约冬季冰雪冰雕旅游宣传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