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问答题库(三)_第1页
中医学问答题库(三)_第2页
中医学问答题库(三)_第3页
中医学问答题库(三)_第4页
中医学问答题库(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61、怎么理解“喜则气缓”?

答:作为七情病因之一的“喜”是为过喜,过喜可使心气涣散不

收,神不守舍,出现心悸、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甚则出现失神狂

乱等症状。

362、情志伤肝可导致哪些病理变化?

答: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情志伤肝则导致肝气疏泄功能失常。

363、思虑过度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答:1、思则气结,影响脾运;2、思虑过度,可暗耗心血。

364、恐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答:恐伤肾,使肾藏精功能有失常;2、恐则气下,恐惧过度,

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以下。

365、惊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答:1、惊伤心、肾;2、惊则气乱。

366、饥饱失常可引起哪些病理变化?

答:一方面直接损伤肠胃;另一方面形成食积。

367、为何劳逸不节能致病?

答:1、“劳则气耗”;2、劳神过渡,心脾两虚;3、房劳过度,

则肾精耗损。若过度安逸,可使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呆滞。

368、过劳可分几种情况?

答: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太过三种。

369、过逸为什么也能导致人体发病?

答:一是由气血运行缓慢,脾胃功能呆滞;二是因气机阻滞可变

生痰浊、瘀血;三是由于气血亏虚而容易感受外邪。

370、外伤包括哪几种?

答:外伤包括创伤(如金刃、刀枪所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

烧伤、烫伤、虫兽伤等。外伤主要是通过损伤气血、经脉、筋骨而导

致人体发病的。

371、为什么说痰饮和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答:痰饮和瘀血是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水饮或血停滞

凝聚而形成,所以是病理产物。但痰饮和瘀血一旦形成并停留在体内,

就会引起气血运行阻滞而导致其它病证发生,这时便又成了致病因素。

372、痰与饮有什么区别?

答:1、从性状看,痰比较稠厚,饮较为清稀;2、从病变部位看,

痰能游溢全身,饮则局限一处;3、从病情变化言,痰多变而饮少变。

373、痰、饮致病可有哪些不同的临床表现?

答:痰饮形成以后,由于停滞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一

般地讲,饮多停积于肠胃、胸胁和肌肤;痰则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

腑,外而筋骨皮肉,影响气血运行和脏腑气机的升降,以致形成多种

病证。

374、为什么说“百病多由痰作崇”?

答:痰饮停留体内,可随气机升降游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

官九窍,产生多种病变。

375、何谓瘀血?

答: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或血

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376、“血得温则行”为何热邪、火邪反能形成血瘀?

答:由天热甚,一方面能煎熬血中之津液,使血液粘稠,另一方

面,火热之邪盛又可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溢于脉外而成瘀血。

377、何谓正气?

答:是泛指整个人体的机能活动,如脏腑、经络、气血的各种生

理功能。同时一,也包括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等。

378、为什么说正气不足是发生疾病的内在根据?

答:无论正气的素盛或素虚,当其发病时,都存在正气相对不足

的内在根据。

379、怎样理解中医发病学中的邪正斗争?

答:邪正斗争,是指机体正气与病邪斗争。这种斗争关系着疾病

的是否发生,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380、外环境与疾病的发生有何关系?

答:外环境是指体外环境,即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包括气候条

件、地理特点、环境卫生和人际关系。

381、体质因素在发病中有何影响?

答:机体的正气强弱又与机体的体质、先天禀赋有关。

382、何谓病机?

答:病机,即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

383、何谓邪正盛衰?

答: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机体的生理功

能和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的相互斗争中发生的盛衰变化。

384、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有何关系?

答:邪气盛者,其疾病为实;正气虚者,其病为虚;邪气盛而正

气又虚者,其病为虚实错杂,这即是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

385、如何理解“邪气盛则实”?

答:邪气盛则实,是实证病机的概括。

386、如何理解“精气夺则虚”?

答:精气夺则虚,是对虚证病机的概括。

387、何谓实和实证?

答:实,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

理反映。在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的证候。

388、何谓虚和虚证?在何种情况下较多见?

答: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

病理反映。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

389、何谓病机虚实的转化?

答:虚实转化,指虚实两种不同病理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主要

包括由实转虚和因虚致实两种病理机转。

390、虚实错杂主要的有哪儿种?

答:一般可分为虚中挟实、实中挟虚和正虚邪实、正虚邪恋等。

391、何谓虚实真假?

答:指临床征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出现与疾病病机不符的假象。

如病机是虚,而出现实的假象,即是真虚假实,病机是实,而出现虚

的假象,即是真实假虚。

392、何谓真虚假实?

答:真虚假实,是指疾病的本质是虚,但由于脏腑气血不足,运

化无力,因而在临床上出现某此假的实象。

393、何谓真实假虚?

答:真实假虚,是指疾病的本质是实,但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

络,气血不能外达,因而在临床上出现某些假虚之象。

394、真虚假实和真实假虚的假象出现,其机理何在?

答:真虚假实和真实假虚的假象,虽然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但

也有它发生假象的机理。如真虚假实的假实征象,其发生机理,多由

于脏腑的气血不足,机能活动减退,运化无力,从而发生胸闷、腹满、

腹胀、温温欲吐、便秘等假实征象。真实假象的假虚征象,其发生机

理,多由于实邪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从而发生疲惫、

神倦、懒言、少动、不思饮食、四肢厥冷、脉沉伏或迟缓等假虚征象。

395、邪正盛衰变化与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有何种关系?

答:1、正胜则邪退,疾病好转或痊愈;2、邪胜则正衰,疾病恶

化或死亡;3、邪正相持,则病势迁延或成慢性病证。

396、何谓“正胜则邪退”?

答:正胜则邪退,是指在爱好不同更好的消长盛衰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患者的正气比较充盛,抗御病邪的能务较强;或因及时得到正确

的治疗;邪气逐渐消退,从而促使疾病向好转或痊愈方面转归的一种

情况。

397、何谓“邪胜则正衰”?

答:邪胜则正衰,是指在邪正消长盛衰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机体

的正气虚弱,或因邪气炽盛,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日趋低下,不能制

止病邪的致病作用,疾病向恶化甚至死亡方面转归的一种结局。

398、何谓正邪相持?

答:邪正相持,指在邪正消长盛衰的过程中,邪正双方力量对比

势力敌,出现邪正相持互不退让的一种病理阶段。

399、何谓阴阳失调?

答:阴阳失调,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

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从而形

成阳阳偏盛、偏衰,或阴不制阳,或阳不制阴,或相互损及,或相互

格拒,或亡失等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

400、阴阳失调主要有哪儿种病理状态?

答:1>阴或阳的偏胜;2、阴或阳的偏衰;3、阴和阳的互损;4、

阴阳的相互格拒;5、阴或阳的亡失。

401、何谓阳盛?

答: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咱陈邪偏盛,阳的机

能亢奋,以热象为主的病理状态。

402、阳胜有何临床特征?

答:由于阳是以热、动、燥为其主要特点。

403、“阳胜则阴病”的“阴病”可能有几类?

答:从病机上分,其阴病必须区分阴的相对虚或绝对虚两类。

404、何谓阴盛?

答:阴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邪偏的盛病理变

化。

405、阴胜有何临床和平特征?

答:阴是以寒、静、湿润为其主要特点

406、“阴屣则阳病”的“阳病”可能有几类?

答:“阳病”的阳虚,仅表现为阳虚和程度不同而已。

407、何谓病机的阴阳转化?

答:病杨上的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失调的病机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由阳转阴和由阴转阳。即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可以转化为

阳证。

408、何谓阳虚?

答:阳虚,指机体的阳气虚损,或阳气的温煦、推动、气化等机

能减退,气、血、津液等运行迟缓,机体呈现一派寒象和衰弱的病理

状态。

409、如何理解“阳虚则寒”?

答:阳虚则寒,是指人体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偏

盛,从而出现寒象,导致虚寒病证产生。

410、阳虚的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答:阳虚的临床特征是虚而寒象。

411、为什么说阳虚多以脾肾之阳虚为主?

答: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阳气为诸阳之本,脾为“后

天之本”,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水谷精微,全赖脾阳的运化功能。

412、何谓阴虚?

答:阴虚,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的阴液不足。从而出现阳

气的相对亢盛。

413、如何理解“阴虚则热”?

答:阴虚则热,是指人体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则阳相对偏

盛,从而出现热象,形成虚热证。

414、阴虚的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答:阴虚的特点是:“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

415、为什么说阴虚多以肝肾之阴虚为主?

答: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阴气为者阴之本,所以,肾

阴不足在阴虚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

416、何谓阴阳互损?

答:阴阳互损,是在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

累及相对的一方,最终可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

417、何谓阴损及阳?

答:阴损及阳,系指由于阴液亏损,累及阳气使之生化不足或无

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

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418、何谓阳损及阴?

答:阳损及阳,系是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

的生化,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

两虚病理状态。

419、阴盛格阳的主要机理及其临床表现如何?

答:阴盛格阳,阴寒内盛是其本质,但由于阴寒之邪壅遏于内,

逼迫阳气浮越于外,从而在临床上可出现真寒假热的复杂现象。

420、阳盛阴的主要机理及其临床表现如何?

答:阳盛格阴,阳热内盛是其本质,由于邪热盛极,深伏于里,

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则四肢虽厥,反不恶寒而恶

热。

421、何谓亡阴、亡阳?

答:亡阳、亡阳,是指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地丧失,从而

导致全身机能突然严重衰竭,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422、亡阴和亡阳如何相互影响?

答:机体的阴和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

423、气血失常包括哪儿个方面?

答:气血失常,包括气的失常、血的失常和气血之间互根互用关

系失调等三个方面。

424、气血失常与脏腑生理活动有何关系?

答:气和血运行于周身,营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因此,

气血失常必然影响及脏腑的生理活动,从而导致脏腑的病变;反之,

人体的气血,又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脏腑的病变又必然导致气血

的失常。这即是气血失常与脏腑生理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425、何谓气虚?

答:气虚,是指人体气的衰少及其功能减弱,从而引起脏腑、经

络等功能活动衰退,抗病能力低下的病理变化。

426、何谓气机失调?

答:气机失调,即是气的升降出入之间失去了协调平衡的病理变

化。

427、何谓气滞?

答:气滞,即气的运动流通郁滞不畅的病理状态。

428、易于发生气滞的脏腑有哪些?

答:脏腑的气滞,以肺气郁滞、肝气郁滞、脾胃气滞为多见。

429、何谓气逆?

答:气逆,指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

430、何谓气陷?

答:气陷,是以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431、何谓气闭?

答:气闭,多由于浊邪外阻较甚,或因气机郁结之极,气的出入

受阻,从而形成突然闭厥,昏不知人的病理状态。

432、何谓气脱?

答:气脱,多由元气的极度虚弱,或邪盛正衰,正不敌邪,导致

气不内守而外脱,故气脱亦称虚脱。

433、何谓血虚?

答:血虚,指脏腑、经脉血亏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434、何谓血瘀?

答:血瘀,指血液的循行迟缓和流行失畅的病理状态。

435、血瘀和瘀血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利、迟缓或受阻的病理状态,属于病

机的范畴;瘀血,是指凝结之血,是血液的病理产物。

436、何谓血热?

答:血热,是指血分有热。

437、气血互板互用的功能失调主要包括哪儿方面?

答:气血互根互用的关系失调主要有: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

随血脱、气血两虚和气血不荣经脉等。

438、何谓气滞血瘀?

答:气滞乱转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439、心和肝两脏发生气滞血瘀的机理有何不同?

答: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且肝气易于抑郁,

故在肝的气滞血瘀时,往往先有气滞,由气滞导致血瘀。由于心主血

脉而行血,故在心的气滞血瘀时,往往先影响及血液的运行,由血瘀

而导致气滞。这即是心、肝两脏发生气滞血瘀的不同机理。

440、何谓气不摄血?

答气不摄血,是指由于气虚,气的固摄血液功能减弱,从而导致

不循经,溢出脉外,发生咯血、吐血、蚓血、发斑、便血、尿血、崩

漏等出血的病理状态。

441、何谓气随血脱?

答:气随血脱,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随血液的流失而散脱,

从而形成气血两亏或气血并脱的病理状态。

442、何谓气血两虚?

答:气血两虚,即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443、何谓气血不荣经脉?

答:气血不荣经脉,是指因气血虚衰或气血失和,以致气血相互

为用的功能减退,对经脉、筋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肢

体筋肉等运动失常或感觉异常的病理状态。

444、何谓津液代谢失常?

答:津液的代谢失常,即是指津液的生成和排泄之间失去平衡。

445、津液的输布障碍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有关?其中最主要

的是什么?

答:津液的输布障碍与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失调密切关系。其中

如:肺的宣发和肃降失常,则可导致津液停滞,形成痰壅于肺;脾失

健运,运化水液和散精功能减退,是可使津液的环流运行迟缓,而生

湿酿痰,甚则为水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津液因气滞而停留,则

不痰为水;三焦水道不利,或三焦气化失常,则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均

受影响,而至水湿内生等。在上述多个脏腑多种生理功能中,最主要

的是脾的运化功能,是生成和输布津液的关键,起着主导作用。故有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

446、津液的排泄障碍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答:肺的宣发功能和肾中精气蒸腾气化作用的失常,与津液的排

泄障碍密切相关。

447、为什么说肾的气化功能减退是导致津液排泄障碍的关键?

答: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常,尿液生成功能减退,则必然导致

津液的排泄障碍,水泛为肿。

448、伤津和脱液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伤津,一般较轻同,且易于补充。脱液,一般较为严重,且

不易迅速补充。

449、津液停滞可形成哪些主要的病理变化?

答:津液停滞于体内,是形成湿、痰、饮、水等病理产物的主要

成因。

450、津液与气、血在病理上有何相互影响?

答:津液与气、血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有:由津液停滞而导致气

机阴滞者,称为津停气阻;反之,由于气虚、气机阴滞而后导致津液

停滞者,分别称为气虚津停和气阻津停。由于津液大量流失,而气亦

随之外脱者,称为气随津脱;反之,由于气虚和气的固摄作用减退而

致津液大量流失者,称为气不摄津。津液的大量亏耗,血失津液滋润,

则可导致津枯血燥或津枯血瘀等。

451、何谓津停气阻?

答:津停气阻,主要指津液的输布障碍,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潴

留体内,导致气机阻滞的病理状态。

452、何谓气随液脱?

答:气随液脱,是指津液大理丢失,气随津液外泄而暴脱亡失的

病理状态。

453、气随液脱与气随血脱的异同点何在?

答:气随液脱和气随血脱的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基于阴液外泄,

气无所依附以致外脱的危重病理状态。气随液脱,多由高热伤津,或

大汗、大吐、大下等原因,气随津液的外泄所致;气随血脱,则由于

大量出血,气随血而脱。

454、何谓津枯血燥?

答:津枯血燥,指津液亏乏枯竭,从而导致血燥的病理状态。

455、何谓津亏血瘀?

答:津枯血淤,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不利,瘀滞的病理状态。

456、何谓内生“五邪”?

答:内生“五邪”,是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合同,

是疾病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功能失调,形成了类似于

六淫外邪的风、寒、湿、燥、火致病特点的病理现象。

457、何谓肝风内动?

答:风气内动,是指由于体内阳气的过于亢盛,或阴虚而不制阳,

阳升无制,从而出现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类似于“风胜则动”

的临床现象。

458、肝阳化风是怎么产生的?

答:肝阳化风,多由情志所伤,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以致

阴虚阳亢,水不涵水,浮阳不潜,久之则阳愈浮而愈亏,终至阴不制

阳,肝之阳气升而无制,便亢而化风,形成风气内动。

459、热极生风是怎么产生的?

答:热极生风,多见于热病的极期,由于邪热炽盛,煎灼津液,

伤及营血,燔灼肝经,则可致筋脉失其濡养,邪热亢盛则引动肝风。

460、阴虚风动是怎么产生的?

答:血虚生风,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肝

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则发为虚风内动。

461、血虚生风是怎样产生的?

答:血虚生风,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肝

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则发为虚风内动。

462、热极生风与肝阳化风的机理有何不同?

答:热极生风,是由邪热的炽盛而引动“身中阳气之变动”,实

际上是邪热化风;肝阳化风,则是由于肝肾之阴不足,水不涵木不能

涵育和制约肝阳的升动,阳升无制,阳化为风,纯属体内阴阳失调的

产物。

463、寒从中生的机理何在?

答:一是阳虚则阴盛,阴盛则寒。二是由于阳气不足,阳不化阴,

而致阴寒内盛。

464、何谓湿浊内生?

答:湿浊内生,又称“内湿”,是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和输布津

液功能障碍,引起津液运行迟缓,湿从内生的病理状态。

465、湿浊内生的病理机转如何?

答:湿浊内生的病理机转主要与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466、何谓津伤化燥?

答:津伤化燥,又称“内燥”,指机体津液不足,人体各组织器

官和孔窍失其濡润,因而出现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467、津伤化燥的病理机转?

答:津伤化燥的病理机转,主要在于津液亏少,不足以内溉脏腑,

外润孔窍媵理,燥热由之而内生。

468、形成火热内生有哪些主要的病理机制?

答:一是由于机体的阳气过盛而化火;二是邪郁而化火;三是五

志过极化火;四是阴虚火旺。

469、何谓“少火”、“壮火”?其对人体的影响如何?

答:“少火”,指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即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阳气;“少火生气”,是说少火具有滋生元气,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

“壮火”指过亢的、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壮火食火……壮火散气”

即是说阳气过亢而化火,能耗气,可使人体气衰弱。

470、经络病机包括哪些?

答:经络病机,是指致病因素作用于经络系统,引起经络系统的

气血不足、功能失调等病理变化的机理,经络系统的病机包括:经络

的气血偏盛偏衰、经各的气血逆乱、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和经络的气

血衰竭等四个方面。

471、何谓经络气血偏盛?

经络的气血偏盛,是指某一经脉本身或某一经脉的某一部分的气

血过于壅盛,致使所络属的脏腑,出现功能活动过于亢进的病理状态。

472、何谓经络气血偏衰?

答:经络气血偏衰,是与经络气血偏盛相对而言的。所谓气血偏

衰,是指某一经络的气血不足或某一经络的某一部分的气血不足。

473、何谓经络气血逆乱?

答:经络的气血逆乱,主要是指经气的升降逆乱,影响气血的正

常运行,导致气血上逆或下陷的病现状态。

474、经络气血逆乱的病理变化有哪儿方面?

答:经络气血逆乱,可引起人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从而发生厥

逆的病证。

475、试述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

答: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指经气不利,累及气血运行滞涩,并常

可影响及所络属脏腑及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

476、何谓经络的气血衰竭?

答:经络的气血衰竭,是指由于比气的衰败而致终绝,气血亦随

之衰竭而出现的生垂危的病理状态。

477、何谓脏腑病机?

答:脏腑病机,是指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生理功能

发生失调的内在机理。

478、心的阳光偏盛有哪些成因?

答:心的阳光偏盛,即是心火。其形成原因和虚实的关系是:由

于邪热、痰水等内郁所致者,多为实;由于劳心过度,耗伤心阴心血,

而致心的阳气相对亢盛者,则多为虚;由于情志所伤,五志化火而致

者,亦多属实。

479、心的阳气偏衰对其主神志和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有何影响?

答:心的阳气偏衰,即心的气虚和阳虚。对其心主神志和心主血

脉生理功能的主要影响,可致心神不足,致使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减弱,易于抑制而不易兴奋。心的阳气不足,心主血脉的功能亦随之

而减退,血行不畅而致血瘀,甚则凝聚而阴遏心脉,从而形成心血瘀

阴的病证。

480、心阴、心血失调有哪些方面?

答:心阴、心血失调病机,主要有:心阴不足、心血亏损和心血

瘀阻等。

481、试述心阴不足的形成原因?

答:心阴不足,即心阴虚。其形成原因,多由劳心过度,或久病

失养而耗伤心阴;或情志内伤,心阴暗虚;或心肝火旺,灼伤心阴等

所致。

482、试述心血亏损的形成原因?

答:心血亏损的形成原因,多由失血,或血液生化不足,或情志

内伤,耗损心血等所致。

483、心阴不足与心血亏损的病机及表现有何异同?

答:心阴不足,阴不潜阳,心阳不敛,则成阳亢或火旺;火热内

扰,心神失其宁静,则为神志不宁或躁动;阴虚不能内守,则津液外

泄等等.故症以低热、歉红、虚烦不寐、多梦易惊、盗汗等为主。而

心血亏损,则供血不足,血不上承而头面失荣,神失所养;亦可使血

脉失充,脉道空虚而脉搏无力。故症以心悸、面白无华、唇舌浅淡、

脉细以及失眠、多梦等症较为突出。

484、试述心血瘀阴的开成原因?

答:心血瘀阻,又称心脉痹阻,指血液运行不利,痹阻心脉的病

变。其形成原因,多由阳气不足,血脉寒滞;或痰浊凝聚,血脉郁阻

不畅;或劳倦感寒,或情志刺激等所致。

485、肺的阴阳、气血失调可出现哪些病理表现?

答:肺的阴阳、气血失调,主要可见呼吸异常、气的生成和交换

障碍、水液代谢障碍等病理表现,同时亦可影响及心主血脉的功能,

从而导致血液的运行失调。肺的阴阳、气血失调病机,主要侧重于肺

气失调和肺阴失调两方面。

486、肺气失于宣发的病理表现如何?

答:肺气失于宣发,又称肺气不宣或肺气失宜。肺气失宣,主要

影响肺司生理功能,导致所机不利,呼吸不畅,可见鼻塞、多嚏、喉

痒、咳嗽等症。肺气失宜,则宜发卫气的功能受阻,故可致卫气郁滞,

媵理闭塞而无汗。

487、肺气失于肃降的病理表现如何?

答:肺气失于肃降,又称肺失清肃。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肺失

清肃下降,则其气下降和清洁呼吸道的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肺气上逆,

发为咳逆、气喘、痰多等症。若肺失肃降影响通调水道功能时,则可

出现尿少,水肿等症。

488、肺失宣发与肺失肃降的病机和表现有何不同?

答:肺失宣发的病理,重在于气机的出入失常,呼吸不利,可见

鼻塞、多嚏、喉痒、咳嗽等症;亦可致卫气郁滞,媵理闭塞而无汗等

症。肺失肃的病理,则重在于气机的升降失调,可见咳吐痰多,咳逆

上气等症。肺失肃降的病理,则重在于气机的升降失调,可见咳吐痰

多,咳逆上气等症。

489、肺气虚损的形成原因?

答:肺气虚损:多由肺失宣发和肃降,反复发作或迁延日久,发

展而成;或因久病气虚等所致。

490、何谓肺阴失调?其形成原因?

答:肺阴失调,指肺的阴津亏损和阴虚火旺的病理状态。其形成

多由燥热之邪灼肺,或痰火内郁伤肺,或五志过极化火灼肺,以及久

咳耗伤肺阴所致。

491、脾的阴阳气血失调的主要特点为何?

答:脾阴阳气血失调的主要特点是:以脾的阳气虚损,失于升清,

失于运化为主要方面。

492、脾阳、脾气的失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脾阳、脾气的失调主要表现在脾气虚损、脾阳虚衰及水湿中

阴等三个方面。

493、试述脾气虚损的形成原因?

答:脾气虚损,即中气不足,多由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或禀赋

素虚,或久病耗伤,或劳倦过度损伤所致。

494、脾阳虚衰与水湿中阻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脾阳虚是针对机体阳气而言,水湿中阻是针对水湿停滞而言。

495、试述脾阳虚衰的形成原因和病理表现?

答:脾气虚损,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亦可因命门火衰,脾失温

煦所致。其病理表现是脾居中焦,脾阳虚衰则寒从中生,可见脱腹冷

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虚寒征象;脾阳虚衰,则温化水湿无权,

水湿内聚,或生痰成饮,或水湿泛溢肌媵,发为水肿。

496、脾气虚损与脾阳虚衰有何异同?

答:脾气的功能重在运化、统摄、升举和生化;脾阳的功能重在

温煦和温化。

497、试述水湿中阻的形成原因?

答:水湿中阻,多由脾的阳气不足,运化无权,水谷不能化生精

微,或津液代谢障碍,气化失司,水湿停滞于内所致。

498、何谓脾阴失调,其形成原因为何?

答:脾阴失调,是指脾的气阴两虚病理状态。多由脾气虚损,不

能运化津液,津液亏乏,不能濡润脾胃而形成。

499、肝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是什么?

答:肝阴阳、气血失调的病机特点,主要表现为肝气、肝阳常有

仝zjso

500、肝气、肝阳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肝气、肝阳失调,以肝气、肝阳的亢盛有余为多见,而少见

肝的气虚或阳虚。因此,肝气、肝阳失调,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和肝

阳、肝火逆等。

501、试订定肝气郁结的形成原因?

答:肝气郁结,多由精神刺激,情志抑扬不畅,肝失疏泄,气机

郁滞而致。

502、试述肝火上炎的形成原因?

答:肝火上炎,多因肝郁气滞,气郁而化化,以致肝火上冲;或

暴怒伤肝,肝气暴张,引发肝火上升;或因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

如心火亢盛,引动肝火等。

503、肝阳上亢的形成原因及其病机特点是什么?

答:肝阳上亢的形成,多由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浮

亢逆所致;或因情志失调,气郁化火,火气上逆而致肝阳上亢,阳胜

必须伤阴,而致阴虚阳亢;或因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

因此,肝阳上亢的病机,无论是先有阳亢或先有阴虚,其后必段是阴

虚阳亢,以最亢于上、阴虚于下为其主要特点。阳亢于上,即是上盛,

是以头面部的火热证候和情结易激动为特点;阴虚于下,即是下越虚,

是以肝肾阴虚、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腰酸、脚软、下肢发冷、小便清

长等为特点。

504、肝的阴血失调有何主要特点?

答:其主要特点有二:一是肝阴和肝血不足;二是由于肝的阴血

不足,出现肝的阳气偏亢,导致一系列头面部阳亢、火旺物临床现象。

505、肝血虚亏的形成原因?

答:肝血虚亏,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损耗,或脾胃虚弱,化生气

血功能减退;或因肾中精气虚衰,肝血失养等均可导致肝血不足。

506、肝血虚与肝阴虚有何异同?

答:肝血虚,是以血的濡养功能减退为主的病现状态,如血不荣

筋,可导致关节届伸不利;血不荣络,可出现肢体麻木;肝的藏血量

不足,则不能荣于目,而影响视力等。肝阴虚,多累及肾阴,肝肾阴

虚常常同时并见。

507、肾的阴阳气血失调有何特点?

答:故在调整肾中阴阳时;亦必以补益肾中精气为基础。这即是

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的基本特点。

508、肾精亏虚有何形成原因?

答:肾精亏虚,多由老年精气亏虚,或先天精气不足,或因后天

失养,或因久病、房劳等耗损肾精所致。

509、肾气不固的形成原因?

答:肾气不固,多因幼年精气未充,或因老年肾的精气衰退,或

因早婚、房室不节而耗伤肾中精气,或因久病肾虚失于固摄所致。

510、肾阴亏虚有何形成原因?

答:肾阴亏虚的主要成因有:久病、失血、失精等因素而致肾阴

耗伤;或因脏腑郁火、五志过极化火、邪热久留、过服温燥壮阳之品

和房劳等因素耗伤肾阴所致;或因其它脏的阴液不足,火旺热甚,日

久累及肾阴,而致肾阴亏虚。

511、肾阳不足有何形成原因及病现表现?

答:肾阳不足,即命门火衰。多由心、脾阳虚及肾,损伤肾阳所

致;亦可由房劳过度,损耗肾中精气所致。

512、六腑功能失调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什么?

答:由于六腑的共同生理特性是以通降为和,所以,其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通”和“降”的太过与不及两个方面。通降太过则以气

机下泄为主;通降下及则以气机壅滞或上逆为主。其中胃失和降者,

则则胃气上逆为重,可见暧气、呃逆、恶心、呕吐等;小肠失和者,

则表现为泌别清浊功能失司,清浊混淆,可见腹痛肠鸣,上吐下泻等;

大肠失于和降者,则气机壅滞,可见腹痛腹胀,大便秘结,若通降太

过则气机上泄,可见便澹、泄泻,甚则大便滑泄或脱肛等病现表现。

513、胃阴虚有何形成原因?

答:胃阴虚,主要是指胃中阴液枯涸,从而引起胃的功能失调的

病理状态。多由热病后期,邪热久留;或久病不复,阴液耗伤所致。

514、胃寒有何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答:胃寒,多因过食生冷,或过用寒凉克伐药物损伤胃阳;或素

体中寒,阳虚阴盛等所致。其病理表现是胃寒则腐熟水谷功能明显减

退,多见食入不化的病理表现

515、胃热有何形成原因?

答:胃热,即昌胃火。多由邪热儿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过

食膏梁厚味,助火生热;或因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

化火,均能导致胃热(胃火);肝胆之火,横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热

(胃火)。

516、大肠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故大肠的功能失调病机,主要

表现为传化失司,即传化糟粕和排出粪便的功能异常。

517、膀胱的功能失调主要可见哪些病理表现?

答:膀胱的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贮尿或排尿的异常。

518、三焦气化失司主要表理在哪些方面?

519、答:一是心与肺、脾与胃肠、肝和胆、肾和膀胱等的气机不利,

气的升降出入异常,从而导致有磁脏腑的生理功能异常。二是由于三

焦的气化功能,概括了肺、脾、肾等脏器调节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

故将肺的通调失司,归结为上焦气化失司;将脾胃的运化水液、输布

精微、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归结为中焦气化失司;将肾与膀胱的蒸腾

气化,升清泄浊,肠的传化糟粕功能失调,归结为下焦气化失司。所

以,三焦气化失司,概括了全身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机转。

520、脑的功能失调主要与哪些脏腑的病变有关?

答:脑的功能失调主要与心、肺、脾、肝、肾等生理功能失调有

关。

521、髓与骨的功能失调有何形成原因?

答:髓与骨的功能失调,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养;或

因邪热久留,消耗阴液精血;或因下焦虚寒,精血不足等所致。

522、导致脉的功能失调的原因是什么?

答:导致脉道功能失调的原因,主要有津液枯涸,脉失濡养;或

痰浊内阻,气机不畅;或寒凝瘀阻,脉道阻塞等。

523、导致胞宫功能失调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答:胞宫的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经、带、胎、产的异常。导致

其功能失调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气血不和则

胞宫功能失调;二是心肝脾肾功能障碍;三是冲任气血不足。

524、试述气血不和,胞宫功能失调的形成原因?

答:气血不和,胞宫功能失调的形成,多由血热,或肝不藏血,

或疏泄太过,或脾不统血,或气不摄血,或气滞血瘀,或气血不足,

或下元虚寒,或寒湿下注。或湿热下注等所致。

525、治则与治法有何不同?

答: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原则,治法是针对具体的治疗

方法。

526、什么是“治未病”?

答:“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健康人的“未病先防”,

一是针对已病者的“既病防变二

527、未病先防包括哪些内容?

答:提高正气抗邪能力包括:1、调摄精神以使心情舒畅,精神

愉快,气血和平,有利于增强正气抗邪能力;2、加经锻炼,则能增

强体质,提高正气抗病能力;3、生活起居应有规律;4、注意采用某

些药物预防和人工免疫。

528、如何理解“先安未受邪之地”?

答:“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疾病发生、

发展规律及传变途径,在疾病尚未传变之前,采取措施,以防止其传

变和恶化。

529、何谓正治与反治?

答:正治即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即采用方药的性

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又叫“逆治”。主要适用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

疾病本质相一致的情况。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鑫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与疾病的假象

相一致而言。适用天某些征象与疾病的本质相反的情况。

530、何谓治病求本?

答:治病求本就是寻长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

治疗的一种治则。

531、运用治病求本的原则时一,必须正确掌握哪两种情况?

答:必须正确掌握“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两种不同情况

的具体应用。

532、反治法的本质是否属于治病求本?

答:其疾病的本质来说,仍然是逆疾病的本质而治,故仍属于治

病必求于本的方法。

533、何谓“热因热用”?

答:所谓“热因热用”是指用热性的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的病证。

534、何谓“寒因寒用”?

答:“寒因寒用”是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

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

535、何谓“塞因塞用”?

答:“塞因塞用”是指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一种治

疗方法。它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536、何谓“通因通用”?

答:所谓“通因通用”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治疗通泄症状的一种治

疗方法。适用于积滞所致的泄泻,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

537、“标”与“本”的含义是什么?

答:标与本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中医学中可有多种用法,如从邪

正双方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本,

症状是标,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病、原发病是本,新病、继发病是标。

538、怎么运用“标本同治”?

答:“标本同治”,是指同时采取治本的一种方法。

539、何谓扶正与袪邪?

答:扶正,就是使用补益气、血、阴、阳等药物,以扶助机体正

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达到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战胜邪气,

恢复健康的目的。祛邪,是运用消除病邪的药物,达到祛病邪,恢复

健康的目的。

540、怎么正确运动扶正与袪邪两法?

答:扶正与祛邪两法的运用方法,最基本的有先祛邪后扶正、先

扶正后祛邪,扶正与祛邪兼用三种方法。

541、扶正主要包括哪些治法?

答: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证,其基

本的治法是八法中的补法。

542、袪邪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证。

543、何谓扶正与袪邪兼用?

答:扶正与祛邪兼用是指扶正方法和祛邪方法同时合并兼用的一

种治疗法则。

544、怎样理解先袪邪后扶正?

答:所谓先祛邪后扶正是指治疗疾病先采用祛邪,后采用扶正的

一种治疗方法。它适用于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

正反会助邪的病证。

545、先扶正后袪邪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证。因正气

过于虚弱,施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后祛邪。

546、何谓调整阴阳?

答:调整阴阳,是针对机体阴阳的偏胜、偏衰情况,采取损其有

余、补其不足的原则,促使机体阴阳恢复到正常的协调平衡状态。

547、何谓“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是根据阴阳之间相互制约关系而

制定的一个调整阴阳原则。这里所谓的“阳病”和“阴病”分别是指

阴盛而致阳虚和阴虚而致阳亢;阳盛而致阴虚和阳衰而致阴盛,故其

治疗原则必须针对其阴阳失调之因,分别采用“泻阴”、“补阴”以治

“阳病”以治“阴病”。

548、阴阳偏盛应采取什么方法治疗一?

答:采取“损其有余”的方法。

549、怎么理解“损其有余”?

答:“损其有余”是治疗阴阳偏盛的基本原则,其实质是“实者

泻之”。

550、怎么理解“补其不足”?

答:“补其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