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教案 (一)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26/02/wKhkGWcDpxeAaFmtAAKLUMOMuMY586.jpg)
![人体解剖学教案 (一)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26/02/wKhkGWcDpxeAaFmtAAKLUMOMuMY5862.jpg)
![人体解剖学教案 (一)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26/02/wKhkGWcDpxeAaFmtAAKLUMOMuMY5863.jpg)
![人体解剖学教案 (一)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26/02/wKhkGWcDpxeAaFmtAAKLUMOMuMY5864.jpg)
![人体解剖学教案 (一)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26/02/wKhkGWcDpxeAaFmtAAKLUMOMuMY58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解剖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绪论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在体育
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步骤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
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解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于研究技
术和方法的革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加深,并逐渐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分类: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学可分为巨视解剖学、微观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微观解剖学:主要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学等。
系统解剖学:是将人体按功能系统阐述其器官形态结构的解剖学。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
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是按身体部位,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叙述的解剖学。
此外,由于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解剖学又分若干门类:如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
X一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机能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等。
★运动解剖学:主要是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
高人体运动效率的解剖学。
★二.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
文化素质,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人体解剖学知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
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三,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的后续课程有运动生物
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等。
1、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关系十分密切。前者研究结构,后者研究功能,结构和功
能是人体的两个不同侧面。要阐明生理机制,必须了解结构特点。例如,心脏在运动
解剖学中讲它的结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内部的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有收集全身的
静脉血口,有输出到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血出口。而生理讲心脏对人体的作用,它是如
何维持人体的生命。
2、体育保健学:为人体测定、运动创伤、按摩、运动性疾病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如
人体测定:身高、坐高、臂长、腿长、胸围、血压、心率等位置测定,不误、准确的
测量出数据。如运动创伤:为创伤产生原因,诊断、处理。又例如肩周炎。
3、运动生物力学:它是分析各关节的运动,确定各部分肌肉在身体姿态的保持和运动中
的作用。例如“哑铃弯举”。
第四,为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和训练提供解剖学的依据。
1.为分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在运动训练中如何使运动员对动作掌握得又快又
正确,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学生)个人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完成一
个动作是,哪些关节在活动,哪些肌肉在用力放松、动作完成不好到底什么原因?例如:
后蹬跑、坐着跑等。
2.为科学地安排教学与训练: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目的之一是增强人们的体质,这就要
求体育教师与教练员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结构要有充分的了解。例如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
阶段,骨骼还未完全愈合,有较多的软骨、可塑性很大。针对这一特点,要注意全面锻炼,
避免形成肢体•侧粗、•侧细,脊柱向肌肉发生的一侧弯曲。避免过度的力量负荷练习和过
多的重复性单一练习,以免影响骨骼的纵向生长和损伤。
三.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1.局部与整体互相制约
2.形态结构与功能互相影响
3.人体的功能活动是矛盾统一的
4.人体的结构是发展变化的
5.人体结构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因人和教学条件的不同而异,应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
第一,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做指导,深入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这是正确认识人体
的思想方法。
第二,术语、概念、名词是思维活动的基础知识,一定要理解熟记。
第三,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的范畴,学习时应注意观察标本、模型、插图,以加深对
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用它来指导运动实践,如有针对
性地发展肌肉力
量和伸展性,鉴别运动技术动作的合理性,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等。
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人体各部或结构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或运动中是经常变化的,为了正确描述,避免误
解,便于学术交流,国际解剖学会统一规定了有关标准术语。
(-)人体解剖学姿势
是指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的直立姿
势。描述任何结构、
分析人体运动均应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标准。
(二)人体的基本切面
解剖学规定,人体有3个互相垂直的基本切面。
1.冠状面:于左右方向垂直,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曾称为额状面。
2.矢状面:于前后方向垂直,将人体分为左右两不同的切面。其中将人体分为左右相
等两部分的,称为正中矢状面。
3.水平面:横切直立人体与地平面平行的切面。
(三)人体的基本轴
1.冠状轴:呈左右方向平行于地面,与矢状面互相垂直的轴。
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平行于地面,与冠状面互相垂直的轴。
3.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垂直于地面的轴。
(四)人体的方位术语
1.上和下:靠近头顶的称为上;靠近足底的称为下。
2.前和后:靠近腹面的称为前;靠近背面的称为后。
3.内侧和外侧:靠近正中矢状面的称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的称为外侧。
4.内和外: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接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5.近侧和远侧:常用于四肢,距肢体根部近的为近侧;远离肢体根部远的为远侧。
6.尺侧和横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梯侧。
7.胫侧和腓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8.浅和深:以体表作为参考体,距体表近者为浅;远离体表者为深。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细胞(cell):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发育等生命现象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
与细胞间质构成组织;几种组织共同构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器官。若干功能相
关连的器官组合成共同完成某一连续性生理功能的系统;由各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
了解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必须从认识细胞开始。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第一节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细胞的形态:细胞形态多种多样。
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细胞膜:是细胞外层的界膜,又称质膜。
(-)细胞质:由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中心体、细胞
骨架组成。
(三)细胞核:由核膜、核纤维层、核基质、染色质组成。
第二节细胞间质
教学内容:
第二章基本组织
第一节上皮组织
第二节结缔组织
第三节肌组织
第四节神经组织
教学目的:通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人体基本组织的结构特征、分布和功能。
教学重点: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教学难点:肌组织中的肌纤维的结构。
教学步骤:
第二章基本组织
一.组织概念: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细胞在人体内借细胞间质进行有序
的组合。
所谓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细胞群体结构,是构成机体器官的基本成分。
二.根据组织结构和功能,将人体的组织归纳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
经组织。
第一节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概念和特点
上皮组织:是由大量形状较规则并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结构特点:1、上皮组织大都无血管和淋巴管:
2、其营养物质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提供,来自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基膜渗
透到上皮组织细胞间隙中;
3、上皮组织按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分为三大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二.被覆上皮的结构与分类
被覆上皮分布:除关节腔的软骨面外,身体表面和有腔器官的内表面,都衬贴着被皮。
被覆上皮的功能: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根据上皮细胞的层数,被覆上皮可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一)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分布:心脏、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等处;
功能: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
间皮:分布毛细血管壁、肺泡壁等;
功能:有利于物质与气体交换;
单层立方上皮:分布:甲状腺、肾小管及肝脏、卵巢表面;
功能:具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
单层柱状上皮:分布:胃、肠、子宫粘膜内表面等处;功能同上;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分布:呼吸道的内表面;
功能:保护分泌作用.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分布:皮肤、口腔、咽、食管、肛门、阴道等;
功能:增加抗摩擦的耐受力;
复层柱状上皮:分布:眼睑结膜等处,具有保护作用;
变移上皮:分布:肾盂、肾虚、输卵管、膀胱、尿道等;
功能:具有收缩扩张作用,防止尿液渗入器官壁内的作用;
三.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在人体内专门执行分泌功能的上皮称之。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构成独立的器官称腺体分外分泌腺、内分泌腺
(一)外分泌腺:腺的分泌物可经导管排列身体表面或器官的管腔内如汗腺、唾液腺、胃腺
等。
(二)内分泌腺:腺的分泌物(激素)进入血液或淋巴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如甲状
腺、脑垂体、肾上腺等。
功能:主要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
四.感觉上皮
具有特殊感觉功能的上皮成为感觉上皮,分嗅觉上皮、视觉上皮、听觉上皮。
五.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第二节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1、细胞数量少,细胞间质多,细胞散于间质中;
2、细胞的种类繁多,功能各不相同,没有极性;
3、有丰富的血管。
结缔组织分类: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
织、血液与淋巴。
一.疏松结缔组织
结构特点:细胞和纤维成分较少,基质较多。纤维排列疏松并织成网,适应各方向的
张力。
分布及功能:各器官之间、组织之间、细胞之间。具有支持、连结、营养、防御、保
护和修复创伤等功能。
(-)细胞成分
包括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
1.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之一;分布广,数量多。
功能:具有合成蛋白质,形成纤维和基质的功能。如局部受到损伤时;成纤维细胞参
与创面愈合。
2.肥大细胞:分布于小血管的周围,可产生肝素和组织胺。
功能:肝素具有抗疑血作用;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和管壁通透性增大,有利于细
胞物质交换。
a)巨噬细胞:分布广,数量多,结构与成纤维细胞基本相似。
功能:具有吞噬异物、衰老的细胞碎片和细菌、病毒病原体的作用。
b)浆细胞:分布消化管和呼吸道的结缔组织中。细胞少见,慢性炎症时可增多。
功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具有重要的防御和保护作用。
(-)细胞间质
1.基质:是以后总无定形的胶状物质,粘稠性大。主要由粘多糖与蛋白质构成。
2.纤维:可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二.致密结缔组织
分布:肌腱、韧带、真皮眼球结膜、肌肉表面的深筋膜等。
结构特点:大多数是胶原纤维和少数弹性纤维构成。纤维排列紧密,排列方向与肌肉牵
拉方向…致,根据纤维的排列分为规则和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1.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主要由紧密而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纤维之间少量的基质相连接。纤维排列方向与
承受的牵拉方向一致。细胞少,主要夹在纤维素之间的成纤维细胞,通常为腱细胞。如腱细
胞损伤时,再生能力强。
2.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纤维来互相交织,纤维的排列方向多与器官所承受机械力和张力的方向一致。
三.网状结缔组织
分布:骨髓、淋巴结、肝、脾等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
结构特点: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
功能:具有吞噬和防御能力。
四.脂肪组织
分布:皮下、肠系膜、大网膜、心外膜、肾周围。
结构特点:大量脂肪细胞和少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及小血管。
功能:具有储存脂肪、保湿、支持和缓冲能力。
★五:软骨组织
结构特点:山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软骨内一般没有血管,其营养主要依靠软骨膜
内的血管供应。
软骨的外面(关节软骨的表面除外)都覆盖了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称为软骨膜。
软骨膜作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起营养和保护作用,对软骨的生长与修复也
有重要作用。
软骨细胞:位于基质的小腔内,具有分泌产生基质和纤维的能力。
软骨膜间质:根据不同纤维成分,软骨分为三种: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1.透明软骨
形态:新鲜状态呈蓝色半透明;
分布:肋软骨、关节面软骨、喉和气管软骨;
结构:基质中主要含胶原纤维。
2.弹性软骨
形态:新鲜状态时略带黄色、不透明;
分布:耳廓、会厌软骨;
结构:与透明软骨相似,主要区别大量的弹性纤维,互相交织成网。富有弹性,有利运
动。
3.纤维软骨
形态:新鲜状态时不透明的乳白色;
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关节盂、半月板、肌腱或韧带与骨连接处:
结构:基质中含有较多成束的胶原纤维,相互平行或交叉排列;
功能:支持、连接、保护作用。
★六.骨组织
结构:由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是体内最坚硬的结缔组织,是构成人体骨的主要成
分。
(-)骨组织的结构
1.细胞:按形态与功能可分为: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功能:①具有产生细胞间质,造骨和破骨的作用;
②具有调节血钙浓度的作用。
2.细胞间质
①基质: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②纤维:主要是胶原纤维和基质中有机成分。纤维成束很规则的分层排列,每层纤维
与基质结合在一起成为骨板。
★3.骨质的结构
根据骨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可分为骨松质、骨密质
1.骨松质:由杆状或片状的骨小梁(骨板)互相交织成网状面构成。骨小梁的排列方向与
骨所承受的压力方向和张力方向一致。
分布:长骨的骨髓部,扁骨、短骨的内部。
2.骨密质
分布:骨的表层,长骨的骨干
特点:抗压、抗扭曲能力强,与四肢强有力的杠杆运动有关。
构造:由规则而成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长骨干的骨板排列而分为四种形式。
①外环骨板:位于骨干的外周,由多层骨板与骨的表面平行排列而成。
②内环骨板:位于骨髓腔的周围,由几层不甚完整的骨板与骨髓腔面平行排列。
③哈佛氏骨板: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部分,由多层
呈同心圆状排列的骨板所围成的圆筒状结构。骨板中央有一纵行的小管,成为
哈佛氏管,是血管和神经通路。哈佛氏系统又称骨单位。
④间骨板:是一些形态不规则的骨板,位于哈佛氏系统之间,是旧的哈佛氏骨板
被吸收后所残留的部分。
⑤福尔克曼氏管:横穿骨板的管道,横穿内环骨板通过骨髓腔内,是血液和神经
通过。
第三节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主要是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和神经。
肌细胞的形状:呈长纤维形,又称为肌纤维。
肌纤维的特性:它具有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根据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的特性,肌组织分
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为随意肌;骨骼肌和心肌纤维上有横纹肌。
心肌和平滑肌:两肌受植物神经支配,为不随肌。
★一.骨骼肌组织
结构:骨骼肌组织的基本成分是骨骼肌纤维。
形状:骨骼肌纤维呈长的圆柱状,长短不一。
(-)骨骼肌纤维的显微结构
1.骨骼肌纤维
①肌膜(细胞膜)的外面有基膜紧密贴附。
②肌浆(细胞质)周边即肌膜下方,呈扁椭圆形;肌浆内:有大量肌原纤维,平行
排列J;还含有肌红蛋白。
③在骨骼肌纤维与基膜之间有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称肌卫星细胞。当肌纤维受
损伤后,此种细胞可分化形成肌纤维。
2.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带和暗带相间排列的横纹。
在振光显微镜下:
①明带呈单折光,又称I带。着色较浅,在明带中央有一着色深的细线,称为Z线
或Z盘。
②暗带呈双折光,又称A带,暗带中部有较明的H带,H带中央还有■-条深色的M
线。
③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它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结构单位。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山上千条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则的平行排列组成。
①粗肌丝位于A带;细肌丝一端固定于Z盘上,另一端经过I带,伸到A带的粗肌
丝之间最后以游离段止于H带的边缘。
②A带因有粗肌丝和细肌丝共存而显得深暗,I带只有细肌丝故显明亮,H带只有
粗肌丝而显得略明。
③A带内粗肌丝和细肌丝相间而平行排列,一根粗肌丝的周围有6条细肌丝;而一
条细肌丝周围有3条粗肌丝。
④两种肌丝在肌节内的这种规则排列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是肌纤维收缩功能的物
质基础。
2.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网。由于它的走行方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故
称横小管。横小管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到每个肌节。
3.肌浆网: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纵行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
围,故又称纵小管。位于横小管两侧的肌浆网呈环行的扁囊,称终池,终池之间则是相互吻
合的纵行小管网。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骨骼肌三联体。
(三)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滑动学说)
1.当肌纤维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向暗带中移动,结果相邻的Z线距离靠近,使I
线变短,H线变短,甚至消失,而带长度不变,于是整个肌原纤维的长度也就缩短。
3.当肌纤维弛张时,则与上述过程相反,细肌丝向A带外移动,结果I带和H带都变长,
但A带长度仍然不变。
以上的变化的过程说明,不管肌原纤维是收缩还是弛张,粗、细肌丝本身的长度并无变
化,而只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移动的结果,故称为肌丝滑动学说。
(四)骨骼肌纤维的分型
1.红肌纤维(红肌或慢缩肌)
特点:肌纤维较细,受小运动神经元支配。有氧代谢产生ATP供能,反应速度慢。
肌纤维:毛细血管丰富,内含肌浆、肌红蛋白、糖元、线粒体和各种氧化酶等较多。
肌原纤维:较少而细,含肌红蛋白多,周围毛细血管丰富呈红色称红肌。反应速度慢,
收缩力量较小。但持续时间长,不易疲劳,称慢肌。
2.白肌纤维(白肌或快收缩肌)
特点:肌纤维较粗,受大运动神经元支配。反应速度快,收缩力量大,持续时间短,易
于疲劳,故称为快缩肌。主要依靠无氧酵解产生的ATP供能。
肌纤维:周围毛细血管少,肌纤维内含肌浆、肌红蛋白、糖元、线粒体和各种氧化酶较
红肌少。
肌原纤维:多而粗,脂类物质,三磷酸腺甘(ATP)和磷酸肌酸(CP)等含量比红
肌多。
二.心肌组织
分布:心脏、大血管的根部。
结构:由心肌纤维组成,构成心脏各房室壁的肌层.心肌纤维也有横纹,不明显。两个
细胞间的连接处有很明显呈阶梯状的特殊横纹,称为闰盘。
闰盘:是相邻两条心肌纤维互相嵌合的连接线。有加固心肌纤维间的紧密连结而不易断
裂和低电阻,使兴奋时细胞中起传递作用。
功能特点:心肌能自动节律性的收缩,收缩时间较长.不出现强直性收缩,不受意识支
配。
根据心肌纤维的特点和功能不同,心肌纤维分两种。
1.一种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纤维,它是构成心肌层的主要成分,是心脏搏动的动力结构。
2.另一种是由部分心肌纤维经过分化而形成具有传导冲动功能的特殊心肌纤维,它构成心
肌的传导系统,是维持心脏自动而有节律性波动的装置。
三.平滑肌
组成:由平滑肌纤维组成。排列整齐规则,不呈横纹。
分布:内脏器官和血管壁内,称为内脏肌。
特点:平滑肌收缩缓慢,能持久,不受意识支配,它的伸展性较好,对化学物质也很敏
感。
第四节神经组织
组成: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分布:遍布全身各器官和组织。
一.神经细胞(神经元)
是神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并传递神经冲动的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胞体、胞突
1.胞体
形态:有球形、锥体形、梨形、星形等。
组成: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1)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心,呈球形,核仁大,含有大量的常染色质。
(2)细胞质:具有丰的尼氏小体和神经原纤维。
尼氏小体: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蛋白体组成。它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结构。如神经元
过度疲劳或受到损伤时,它变小,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当休息或损伤情况
好转时,它恢复原状。在体育运动实践中……。
(3)细胞膜: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
2.胞突:根据胞突的形状和功能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1)树突:呈树枝状,分枝多,主干较短。
功能:具有接受刺激并将神经冲动传入胞体。
(2)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细而长,主干有时发出侧枝,末端分枝多,称轴突
末梢。
功能:是将胞体传来的神经冲动,经轴突传至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以支配其生理活动.
★(二)神经元的分类
1.按胞突的数目可分为三种:
(1)假单极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起,如有神经元的感觉神经元。
(2)双极神经元:两个突起,如视觉器官的感觉神经元。
(3)多极神经元:三个以上突起,如中枢神经元内运动神经元和联合神经元。
2.按功能可分为:
(1)感觉神经元:可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又称为传入神经元。
(2)运动神经元:与效应器相连,产生运动或分泌活动,又称传出神经元。
(3)联合神经元:两种神经元之间,称中间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三)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与突融
神经系统由大量的神经元构成。但神经元之间没有细胞的直接联系,只是彼此接触。
接触的方式: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或其他部位相接触,
其接触点称突触。
三.神经纤维
1,有髓神经纤维:在神经元的突起与神经元之间包有一层节段性的髓鞘而构成。大多数脑、
脊神经。
髓鞘:由神经胶质细胞的胞膜形成。主要含髓磷脂和蛋白质具有绝缘作用。
神经膜:由神经胶质细胞所形成,包在髓鞘或突起的外面。对神经纤维有营养、保护和
再生的作用。
2.无髓神经纤维:在神经元的突起与神经膜之间没有明显的髓鞘,如植物神经多属于此种
神经纤维。
四.神经末梢
教学内容:
第二篇执行运动功能的结构体系
第三章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附肢骨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基本掌握骨的结构、功能、与理化性质,骨的发育与生长,骨的组成及
各骨的表面结构及重要骨性标志。
教学步骤:
运动系统组成:骨、关节和肌肉。三者协同工作,执行人体的运动功能。其中,骨借关节连
接构成骨骼,对人体起支持、保护作用;关节为枢纽,约束环节做各种转动;骨骼肌收缩作
为人体运动的动力源。
运动系统功能: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接起枢纽作用,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部分,起牵拉
的作用
第三章骨
第一节概述
人体骨骼分为中轴骨、附肢骨。中轴骨又分为颅骨29块(其中6块听小骨和舌骨,颅
骨23块)、躯干骨51块(26块脊柱骨12对肋骨,1胸骨);附肢骨又分为上肢骨、下
肢骨,上肢骨又分为肩带骨和游离部骨共64块;下肢骨又分为盆带骨和游离部骨共62块。
一.骨的分类和表面形态
(-)骨的分类
大致归纳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籽骨
(二)骨的表面形态
1.骨面的突起
2.骨面的凹陷
3.骨端的膨大
※二.骨的基本构造
活体的骨由骨膜、骨髓、骨质以及神经和血管构成(图3-3)
(-)骨膜
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以外都覆盖着一层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骨
膜由骨外膜和骨内膜构成。
1.骨外膜由浅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和深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神经和
血管,对骨营养、新生和感觉有重要的作用)构成。
2.骨内膜:在骨髓腔的表面和松质的腔隙内衬有薄层结缔组织膜。骨膜的深层和骨内膜都
有一些细胞,能分化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功能:参与骨的发生、生长、改造、修复、终身保持分化能力。
(二)骨质
1.骨密质
结构:山若干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
分布:长骨、骨干及箭的外层,扁骨、短骨外层。
功能:有抗压,抗扭曲性能力强。
2.骨松质
结构: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叫骨小梁伪骨质互相交织构成。
分布: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的内部。
结构特点: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重)和张力方向一致,组成压力曲线和
张力曲线,使骨具有节省材料、轻便、坚固的特点。
(三)骨髓
位于:骨髓腔内和骨松质网眼内。人体的骨髓分红骨髓、黄骨髓
红骨髓:在幼儿时期,所有骨髓腔都充满了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机能。随着年龄的增
长,除了长骨两端,扁骨和不规则骨的红骨髓终生存在外,骨髓腔的红骨髓都为脂肪组
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
黄骨髓:无造血机能,当大量失血和恶性贫血时黄骨髓可暂时恢复为红骨髓而执行暂时
的造血机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
1,化学成分
有机物:主要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占骨总重量30〜40%。
无机物: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钠等,占骨总重量60〜70%
2.物理特性:有机物一具有韧性;无机物一具有坚固性。例如(1)脱去无机物(2)
除去有机物
3.特点:根据力学测定,每平方厘米的胫骨能承受1256公斤压力强度。花岗石每
平方厘米能承受1350公斤压力强度,每平方厘米骨能承受1000公斤的
张力。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率,随年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四.骨的发育与生长
(-)发育:骨的形成有两种形式是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
1.膜内成骨:是从结缔组织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此部位称骨化点,如颅顶骨和面
颅骨等
2.软骨内成骨:是从软骨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在骨两端增长,如颅底骨,躯干骨
和四肢骨等。
(二)骨的生长
1.骨的长粗:主要依靠膜内骨化过程。骨髓腔内的骨内膜破骨细胞不断的破坏和吸收骨
质使骨髓腔扩大,骨外膜深层的造骨细胞不断地制造骨质使骨增粗。
2.骨的增长:依靠软骨内骨化过程。主要靠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12〜
18岁期间,能软骨生长速度增快,四肢骨尤其明显。
(三)骨龄
骨龄:是指箭及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肺与骨干愈合的年龄。人的年龄有时间年龄
(又称实足年龄)和生物年龄(又称骨龄)。骨龄是通过X摄片观察儿童少年骨骼的骨化中
心,主要箭与骨干愈合情况。骨龄是反映个体发育的水平和成熟程度比较精确的指标。近年
来用于选材、预测身高。
五.骨的功能:1.支持作用,2.保护作用,3.运动作用,4.造血作用,5.储备作
用
六.体育锻炼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排列整齐而有规律,骨的新陈
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骨的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的结果。使骨变得更
加粗壮、坚固、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性能提高。
第二节附肢骨
一.上肢骨
上肢骨由上肢带骨(由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肱骨、梯骨、尺骨及手骨)组成。
(-)上肢带骨
1.锁骨
位于:横架于胸廓前上方,颈根部皮下。呈“s”形。
定位:锁骨体外侧三分之一,上下扁平凸向后,内侧三分之一呈梭形凸向前。上面光滑,
下面粗糙。
构造:内侧端——圆形称胸骨端又叫胸骨关节面,它与胸骨柄的锁切迹相关节;
外侧端——宽扁称肩峰端又叫肩峰关节面,它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
X2.肩胛骨
位于:胸廓背面的上外侧。不规则的三角形骨板。
构造:(1)两面:背侧面和外匕方伸出的骨崎称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向外
侧伸称为肩峰。腹侧面微凹陷称肩胛下窝。
(2)三个缘:上缘短而薄,靠外侧有一-切迹称肩胛切迹,向外侧突出称喙突。内
侧缘对着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靠近腋窝,也称腋缘。
(3)三个角:上角对着第二肋,下角对着第七肋,外侧角有犁形浅窝称关节盂,
盂上结节、盂下结节。
(二)自由上肢骨骼
※上肱骨
上端:有一半球形的头称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还有外科颈、大结节、小
结节、大结节崎、小结节崎、结节间沟。
骨体:上半呈圆柱形,下半呈三棱柱形。中部外侧面有一粗糙的隆起,称三角肌粗隆。
中后面有一浅沟,称楼神经沟。
下端:两侧有突起,分别称为内上股和外上黑。内上牌后下方有一浅沟,称尺神经沟。
内侧部有肱骨滑车、与尺骨相关节;外侧部有肱骨小头,与梯骨相关节。滑车上
方的浅窝称寇状窝、肱骨小头上方的浅窝称楼窝;后面在肱骨滑车上方的深窝称
鹰嘴窝。
2.梳骨
位于:前臂外侧,分为一体两端。
上端:呈圆柱状称楼骨小头,上面有一浅凹称关节凹。头的周缘光滑称环状关节面,
与尺骨的税切迹相关节。头下方有桃骨颈,颈的内下侧有一粗糙隆起,称棱骨粗
隆。
骨体:呈三棱柱形,内侧缘锐薄,称骨间缘。
下端:粗大,下有一关节面称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内侧的凹陷称尺切迹,与尺骨
环状关节面相关节;外侧向下的突起称茎突。
3.尺骨
位于:前臂内侧,分为一体两端。呈三棱柱形。
上端:粗大,前面有一半月形的凹陷关节面,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滑车
切迹前上方的突起称鹰嘴,前下方的突起称寇突;寇突下方有一粗隆,称尺骨粗隆。冠突外
侧的凹陷称横切迹,与楼骨环状关节面相关节。
骨体:呈三棱柱形,上粗下细,外侧缘锐薄,称骨间缘。
下端:呈圆球状称尺,外侧有一关节面,称环状关节面,与槎骨的尺切迹相关节。尺
骨头后内侧和下的突起称茎突。
4.手骨
(1)腕骨:由8块短骨构成。排成两列,每列为4块。
近侧列:分别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除豌豆骨外,其余3块骨均与槎骨下
端关节面相关节。
远侧列:分别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及钩骨,均与掌骨相关节。
(2)掌骨:共5块近侧端称底,中间称骨体,远端部呈球,称为头。
(3)指骨:有14块,除拇指只有2节,其他各指为3节,即近节、中节和远节指骨。
下肢骨
下肢骨由下肢带骨(由左右骸骨)和自由下肢骨(由股骨、骸骨、胫骨、腓骨和足骨)
组成。
(-)下肢带骨
※上骸骨:属不规则骨。
位于:躯干下端的两侧,左右各一,构成骨盆侧壁,是下肢与躯干相连结的骨。
特点:骸骨上部为扁板状的骨块,中部窄厚,外侧有一深窝称酸臼,下部有一大孔称
为闭孔。骸骨由骼骨、耻骨和坐骨3块骨借软骨连结。16岁左右软骨骨化,结
合成一块髅骨。
(1)骼骨:骼骨体:肥厚不规则,构成骸臼的上部。
骼骨翼:扁薄,上缘弯曲成S形,称骼喳,前端有骼前上喳,骼前下崎,后端有骼后
上棘、器后下棘。
骼骨翼内面:光滑而凹陷称骼窝、弓状线。
骼骨翼后面:有耳状面,与舐骨耳状面相关节;耳状面后上方有一粗隆,称能粗隆;
臀面,为臀肌附着点。
(2)坐骨:构成骸骨的后下部,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两部分。坐骨体形成髓臼的后下部。
有坐骨棘、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坐骨结节。
(3)耻骨:构成髅骨前下部,分为耻骨体、上、下支3部分。耻骨体构成髅臼的前下部。
耻骨上、下处上缘有耻骨结节,内侧面有长卵圆形粗糙面称耻骨联合面。
(一)自由下肢骨
XL股骨:是人体中最长、最粗的骨,占身高的1/4左右。分一体两端。
上端:有一球形称股骨头,与微臼相关节。有股骨头凹、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
子间线、转子间崎。
股骨体:近似圆柱形,略向前凸,前面光滑;后面有一纵崎称粗线;粗线分叉形成内
侧唇和外侧唇;外侧唇向上延续为粗糙,称臀肌粗隆;内侧唇向上延续为耻骨肌
线。
下端:内外侧膨大并向后突出,分别称外侧股和内侧镰;内、外侧嵌之间有一窝,称
股间窝;内、外侧牌的侧面上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内上镰和外上镰;在内、外侧牌的前方有
一关节面,称熊面。
2.熊骨: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为人体最大的籽骨。前面粗糙、后面光滑的关节面,
与股骨骸面相关节。
X3.胫骨:为三棱柱状粗大长骨。
位于:小腿内侧,一体两端,是小腿的主要负重骨
上端:膨大,向两侧突出,称内侧股和外侧股;两靓之间称镖间隆起:两靓上面光滑的
关节称关节面,与股骨内外侧黑相关节。在外联后下方有一关节面称腓骨关节面,与腓骨头
相关节。上端前面有粗糙隆起称胫骨粗隆。
骨体:呈三棱柱状,外侧缘粗糙,开成较锐的脊,称骨间缘;后面上方有比目鱼肌线。
下端:内侧向下有一突起,称内踝。内踝外侧的关节面称内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外侧有切迹,称腓切迹,下面称下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4.腓骨:腓骨细长,分一体两端。
位置:小腿外侧,不与股骨相关节。
上端:称腓骨头,内上方有腓骨关节面,与胫骨相关节。
骨体:呈三棱柱状,内侧缘锐利,称骨间缘。
下端:呈三角形膨大,称外踝。内侧下面有关节面,称外踝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5.足骨:由附骨、跖骨、和趾骨构成。
(1)附骨:共7块,后部有距骨、跟骨,内侧有舟骨,前部有3块楔骨,外侧有骰骨。
(2)跖骨:共5块,每块骨从近侧到远侧分为底、体、头。
(3)趾骨:共14块,构成足的前部。趾为两节外其他各趾均为3节。趾骨分为底、
体和头。
第三节中轴骨
椎骨
(-)椎骨的一般形态
1.椎骨共同形态结构特点:每块椎骨都有一个椎体、1个椎弓、1个椎孔、7个突起,椎
体在前、椎弓在后。
2.椎体的结构特点:主要山骨松质构成,有薄层密质。
3.椎管:由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为椎孔。所有椎孔连贯起来即成为椎管。内容纳脊髓。
4.椎弓:由椎弓根和推弓板构成。椎弓根为连接椎体,上下缘各一个凹陷分别称椎上切
迹和椎下切迹。两个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从椎弓
上发出7个突起称棘突,向两侧的两个突起称横突,向上和向下的两对突起分别称
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相关节。
(-)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征
1.颈椎
颈椎共同的特征:椎体较小,横突上有横突孔,此孔是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棘突短
而分叉,关节突的关节面似水平位。
(1)寰椎(第一颈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成。
①前弓后面关节面,称齿突凹关节面与第二颈椎齿突相关节。
②侧块上面椭圆形凹陷,称上关节凹,它与枕骨骸相关节。
③侧块下面圆而平的下关节面,与第二颈椎相关节。
(2)枢椎(第二颈椎):椎体上方有一指状突起,称齿突。齿突的两侧各有一个关节面,称
上关节面,与寰椎下关节面相关节。
(3)隆椎(第七颈椎):棘突特别长,呈水平状,末端不分叉,形成结节。
2.胸椎:12个椎体从上和下依次渐大,椎体两外侧面的后方上下各有一浅凹,分别称上
肋凹和下肋凹,与肋头相关节。横突尖有一凹面,称横突肋凹,与肋结节相关节。棘突呈
瓦状。
3.腰椎:椎体厚大。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上下关节的关节呈矢状位
4.舐椎:是构成骨盆后壁,山5个舐椎合成。呈三角形,底下向上称舐骨底与第五腰椎
相关节。正中突起称岬。尖朝下称舐骨尖,接尾骨。舐骨两侧上方有耳状面,与骼骨相关
节。舐前面光滑,有4对舐前孔:后面粗糙,有4对舐后孔。孔内有神经和血管能过。
5.尾骨: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上接舐骨,下端游离。
胸廓骨
胸廓骨由12对肋和1块胸骨组成。与12块胸椎共同围成骨性胸廓,保护胸腔内脏器,
参与呼吸运动。
(一)胸骨
位于:胸廓前正中,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3部分。
结构:胸骨柄上缘正中凹陷,称颈静脉切迹;外缘上方有第1肋切迹。胸骨柄两侧各
有肋切迹,与第2-7肋软骨相关节。在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前凸称胸骨角,是一重要
体表标志。
(-)肋骨
肋由肋骨与肋软骨构成,呈长条形。1-7对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结称真肋,8-12对不
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为假肋;其中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第7肋最长,
上下渐次缩小。
五.颅骨
(一)脑颅骨
共8块包括不成对的额骨、枕骨、筛骨、蝶骨和成对的顶骨、颍骨。
(-)面颅骨
共15块包括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舌骨和成对的上颌骨、翻骨、鼻骨、泪骨、腭骨、
和下鼻甲骨。
颅骨连结:均以缝或软骨牢固连结成一整体。
内面:形成窝。各窝内有孔、管、裂与颅底外面相通。
从颅底观外面:凹凸不平,有供血管和神经通过的沟,管和裂孔。有枕骨大孔,枕外隆
凸,枕靓与寰椎相关节。
外侧面:下方有圆孔,称外耳门,乳突,下颌窝。
从面颅观:共同围成眶和骨性鼻腔,眶的外侧下方延续为额弓。
教学内容:
第四章关节
第一节概述
关节连结的分类
二.关节的结构
三.关节的运动
四.关节的分类
五.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关节连结和关节的结构及分类。
教学步骤:
※一.关节连结的分类
骨与骨之间借缔组织相连结称为关节或骨连结。
(一)纤维连结:两骨之间以少量结缔组织直接相连,相连结的骨之间无腔隙、不具有活动
性或仅有微小活动性,叫无腔隙连结或不动关节。
1.韧带连结:两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形成韧带连结。如前臂骨、椎弓之间的连结、
颅骨之间。
2.软骨连结:两骨之间借少量软骨组织相连形成软骨连结。如椎体间的连结、耻骨联合、
骸骨连结。
3.骨性结合:两骨之间借骨组织相连形成骨性结合。如颅缝连结、成人舐椎连结。
(二)滑膜关节:是两骨之间以间接方式相连,这种连结叫有腔隙的骨连结,简称为关节。
特点:骨与骨这间借关节囊相连结,连结处有腔隙,具有较大有活动性。
※二.关节的结构
(-)关节的基本结构(又叫主要结构)
关节的基本结构是构成关节必须具备的结构:关节面与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又
称关节三要素。
1.关节与关节软骨:相连结的两关节一般多为一凸一凹,凸的为关节头,凹的为关节窝。
关节上覆盖着一层关节面软骨,多为透明软骨,表面光滑。
作用: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具有压缩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和润滑能力。
特点:关节软骨内无血管和神经分布,营养由滑液供给。
2.关节囊:是膜性结缔组织囊,附着于相连结骨的关节面周围,封闭关节腔,分内外两层。
内层:滑膜层山疏松结缔组织和覆盖其表面的特殊滑膜细胞构成,薄而光滑,紧贴在
纤维层的内面。
作用:分泌滑液,滑液透明蛋白样粘液,具有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
外层: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负重小,灵活性较好,较薄、松弛。如肩关节。
作用:具有连结,加固保持关节完整性的功能。
3.关节腔: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密闭的腔隙称之。
作用:关节腔内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具有一定作用,正常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
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二)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的辅助结构是指为增大关节的灵活性或稳固性而分化的结构,包括韧带、关节内软
骨、关节唇、滑膜囊和滑膜裳等。
1.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分布:关节囊外称外韧带,如胫腓侧副韧带;位于关节腔内称内韧带,如前后交叉韧带;
部分韧带由肌腱形成,如馔韧带。
作用:限制关节运动幅度和可为增加关节的稳固性。
2.关节内软骨:位于关节腔内纤维软骨构成。
作用:两关节面更为适应,缓冲震动和增大关节运动度功能。
3.关节唇:位于关节窝周围的纤维软骨环。如肩关节的盂唇、髓关节的盂唇。
作用:有增大关节面,加深关节窝的功能。
4.滑膜囊:关节囊的滑膜层从纤维层的薄弱部位,呈囊状向外突出形成的结构。
位于:肌腱与骨面之间,如膝关节的歌上囊。
作用:有减少运动时肌腱与骨面之间摩擦的功能。
5.滑膜裳:关节囊的滑膜层向关节腔内凸入形成的结构。如膝关节腔内的翼状皱裳。
作用:可填充过大的关节腔,增加关节的稳固性:扩大滑膜面积,有利于滑液的分泌和
吸收。
$三.关节的运动
运动环节:是指人体中能以关节为支点进行运动的部分,如头、脊柱和手等。
关节的运动:是指运动环节绕某一关节运动轴产生的各种运动。从解剖学角度,人体的
各种运动,绕三个基本面,绕三个基本轴的运动。关节的运动有屈、伸,外展、内收,外旋、
内旋和环转等基本运动形式。
(一)屈伸:是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的运动。
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关节和足关节的屈伸运动方向相反;骨盆的“屈伸”
运动又称为前、后倾。
(二)外展内收:是运动环节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的运动。
运动环节未端远离身体正中面运动为外展;靠近正中面运动称为内收,但头和脊柱则为
向左、右侧屈;骨盆为左、右侧倾。
(三)旋转:是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的运动,又称回旋。
运动环节由前向内的旋转为(内旋),由前向外的旋转为(外旋);头、脊柱和骨盆则为向左、
向右旋转。
(四)环转:是运动环节以近侧端的关节为支点,肢体绕冠状轴、矢状轴和垂直轴以及其它
轴的连续运动。运动肢体的一端在原位活动,另一端作圆周运动,如肩关节、馥关节、手腕
关节等。此外,运动环节还可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完成水平(向前)、水平伸(向后)的运
功。例如上臂外展90°后,以肩关节为支点,可完成水平屈、水平伸运动。
$四.关节的分类
(-)根据关节运动轴数目和关节面的形状分类
1.单轴关节:运动环节只能绕一个运动轴运动,包括屈成关节和车轴关节。
(1)屈戍关节:呈滑车状又叫滑车关节
关节头呈滑车状,关节窝为相应的凹面,仅能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如指关节。
(2)车轴关节又叫圆柱关节
关节头呈圆柱状,关节窝为相应的弧形凹面,仅能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如槎尺近、
远侧关节。
2.双轴关节:运动环节可绕两个运动态轴运动,分为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1)椭圆关节:关节头呈椭圆形,关节窝为相应的弧形凹面,如棱腕关节
(2)鞍状关节:相对应的关节面均呈马鞍形,彼此成十字形交叉。如第一腕掌关节。
3.多轴关节:运动环节可绕3个运动轴运动,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1)球窝关节:关节头呈球形,关节窝为相应的凹面。
可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绕矢状轴作内收、外展运动;绕垂直轴作旋转运动;还可
作环转运动,如肩关节。
(2)平面关节:关节面为曲度很小的平面,可视为直径很大的球体的•部分。关节面积
差小,关节囊牢固,虽拥有多轴运动,但运动幅度很小,称为微动关节,如腕骨间关节。
(-)根据关节的结构:
由两块骨构成的单关节,如肩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能单独运动
构成的复合关节,如肘关节。
(三)根据关节的运动特点:
1.单动关节:能单独进行活动的关节如肩关节
2.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独立的关节同时进行运动,共同完一个动作,如前
臂挠侧近侧和远侧关节。
五.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
指运动环节绕某一关节运动轴,从动作开始至结束进行转动的最大活动范围,通常
用角度来表示。
作用:是评定柔韧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和决定体育动作的完成质量,如体操、跨栏、
武术、跳水等项目。
(二)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1.关节头与关节窝之间的面积差
面积差越大,关节运动幅度越大;反之则较小。
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
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运动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
3.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韧带少而弱,关节运动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
4.关节周围的骨结构
关节周围的骨突起小,关节运动幅度较大;骨突起大则运动幅度较小,如股骨大转
子。
5.关节周围肌肉的体积与伸展性
关节周围肌肉的体积小,伸展性好,关节运动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
6.原动肌的力量与对抗肌的协调放松能力
原动肌的力量大,对抗肌的协调放松能力强,关节运动幅度大,反之则较小。此外,
年龄、性别、训练项目、运动技术水平等,也是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教学内容:第二节上肢的关节
上肢带关节
二.自由上肢关节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上肢关节的结构和辅助结构。
教学重点:肩关节和肘关节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
教学步骤:
上肢带关节
(-)胸锁关节:是上肢躯干之间唯一的关节。
1.主要结构:由锁骨的胸骨端关节面与胸骨柄的锁骨切迹构成。
2.辅助结构:两关节面不相适应,关节囊坚韧,关节四周分别有韧带。
(1)韧带:有锁骨前韧带,锁骨后韧带,锁骨间韧带,助锁韧带等加固。
(2)关节盘:在关节腔内,使两关节面相适应,防止锁骨向上脱位。
(3)运动:绕矢状轴作上下运动(提肩上下运动),提杠铃;
绕垂直轴作前后运动(扩胸运动);
绕冠状轴作回旋运动(振臂运动)。
(-)肩锁关节:
1.主要结构:由锁骨的肩峰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构成,活动很小的平面关
节。
2.辅助结构:关节囊的上、下方分别有肩锁韧带,喙锁韧带,斜方韧带和维状韧带
加固。
(1)肩锁韧带:起于锁骨肩峰端,止于肩胛骨的肩峰。
作用:加固关节,增厚关节囊,防止韧带断裂时,发生半脱位。
(2)喙锁韧带:起于锁骨的喙突粗隆,止于肩胛骨喙突。
作用:限止锁骨向上运动,防止韧带断裂时,发生全脱位。
(三)上肢带关节的特点及其运动
1.特点:
(1)是肩胛骨与锁骨在肩锁关节处连结紧密,可将肩胛骨与锁骨视为一个整体,共同以
胸锁关节为支点运动,形成上肢带关节的整体运动:
(2)因为肩胛骨的运动较明显,通常以肩胛骨的运动来描述上肢带关节的运动;
(3)肩胛骨的运动可以增大肩关节的运动幅度,肩胛骨的运动使关节盂与肱骨头始终保持
方向上的一致,有利于控制肱骨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
(4)肩胛骨的运动使用特殊的运动术语描述。
X2.运动
(1)上提下降:肩胛骨在冠状面内向上、下平行移动,移动距离20〜10厘米,如提拉杠
铃耸肩;
(2)前伸后缩: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向前、后运动称前伸后缩,前伸移动距离15厘米,
如扩胸运动,摆臂运动。
(3)上回旋、下回旋: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垂直轴),肩胛骨下角向外上方转动称上回
旋,下角向下方
转动称下回旋,如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引体向上动作。
二.自由上肢关节
自由上肢关节包括肩关节、肘关节、槎尺关节和手关节。
※(一)肩关节的结构
1.主要结构: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球窝关节。肱骨头呈球形,面积大,
关节孟为椭圆形浅凹,面积小,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
2.辅助结构:
(1)关节盂唇:由纤维软骨环构成的关节盂缘,附在关节盂的周围,加深关节窝,两关
节面转动合适。
(2)韧带:
喙肱韧带:位于关节囊上方,
起于:喙突根部;止于:肱骨大结节和关节囊上部。
作用: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盂肱韧带:位于关节囊前壁的深层,
起于:关节盂前缘,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加强关节囊前壁。
喙肩韧带:横架于喙突与肩峰之间,形成''喙肩弓"。
作用: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起于盂上结节,止于:结节间沟,从关节囊结节间沟穿出,包囊着一层滑膜。
作用:加固肩关节稳固性。
3.关节的运动
(1)绕冠状轴作屈伸:跑步前后摆臂动作;
(2)绕矢状轴作内收外展:直立飞鸟动作;
(3)绕垂直轴作旋内旋外:铁饼预摆动作;
(4)绕多个轴作环转:武术抡臂动作;
(5)水平屈伸:扩胸运动。
4.关节的运动特点:
(1)是上肢最大的关节,也是人体中最灵活,稳固性较差的关节;
(2)面积差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韧带少而弱;
(3)肩关节前下方没有肌肉覆盖和韧带加强,成为关节的最薄弱部位,肱骨头易从此
处滑出,运动时应注意。
X(二)肘关节
1.关节的主要结构:由肱尺关节、肱槎关节和槎尺近侧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
复关节。
(1)肱尺关节:山肱骨滑车与尺骨的滑车切迹构成屈戍关节。
(2)肱税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横骨的关节凹构成球窝关节。
(3)梯尺关节:山梯骨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税切迹构成车轴,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
弛,两侧壁紧张形成侧副韧带。
2.关节的辅助结构
(1)尺侧副韧带:位于肘关节的内侧
起于:肱骨内上镰,止于:尺骨滑车切迹的内侧缘。
作用:从内侧加固关节。
(2)税侧副韧带:位于肘关节的外侧,
起于:肱骨外上既,止于:尺骨梯切迹的前、后缘。
作用:从外侧加固关节。
(3)横骨环韧带:两端附着于尺骨的梯切迹前后缘,与梯切迹共同组成一个骨纤维
环包绕槎骨头。
作用:能在环内沿纵轴旋转而不易脱位。
3.关节的基本运动:
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幅135。〜140。,负重弯举;
绕垂直轴作旋前旋后,140。〜180°,乒乓球正反手扣球。
4.关节的运动特点:
(1)由于尺骨的滑车切迹为较深的骨性凹窝,与肱骨滑车形成咬合连结,使肘关节的
稳定性增大;
(2)关节囊的前后方较薄而松弛,使屈伸运动幅度较大;
(3)所有的韧带均不附着于槎骨,有利于槎骨绕垂直轴完成旋转运动。
(4)肘关节运动时,屈伸运动为肱槎关节和肱尺关节所共有,旋转运动为肱税关节和槎
尺关节所共有;
(5)由于尺骨的存在,限制了肱槎关节的外展、内收运动。所以,从肘关节的整体运动
看,只有绕冠状轴的屈伸运动和绕直轴的旋前旋后运动。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合同协议书模板
- 互助领域战略合作合同框架
- 二手车团购代理销售合同
- 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合同模板
- 个人房产抵押融资合同模板
- 个人向企业借款合同书(版)
- 中欧科技创新技术许可合同探讨
- 一篇文章读懂应届生就业合同细则
- 二手房销售合同实施细则
- 个人与公司租车服务合同
- 物业客服管家的培训课件
- 2024年房地产行业的楼市调控政策解读培训
- 《统计学-基于Python》 课件全套 第1-11章 数据与Python语言-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 《GMP实务教程》 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项目1-14 GMP基础知识-药品生产行政检查
- 装饰定额子目(河南省)
- 【高速铁路乘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800字】
- 北师大版英语课文同步字帖三年级下册课文对话原文及翻译衡水体英语字帖三年级起点
- GB/T 2550-2016气体焊接设备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橡胶软管
- 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
- 走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课件
- Y2系列电机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