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项目投标方案
目录
第1章工作总体部署...............................9
1.1调查任务内容...............................9
1.1.1项目依据...............................9
1.1.2城镇房屋建筑调查.....................11
1.1.3农村房屋建筑调查.....................11
1.1.4内业数据资料收集、底图制作、调查数据入库
与融合.......................................11
1.2工作目标和任务...........................12
1.2.1普查任务及目标.......................12
1.2.2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13
1.2.3具体任务.............................13
1.2.4获取房屋建筑基本数据信息的途径包括但不限
于以下五种..................................17
1.2.5可通过地方现有房屋系统和类似房屋普查项目
获取.........................................17
1.2.6具体任务.............................18
1.2.7基本信息.............................18
1.2.8基本信息填报内容及填报对象...........18
1.2.9建筑信息填报内容及填报对象...........20
1.2.10抗震设防基本信息填报内容及填报对象.20
1.2.11使用情况填报内容及填报对象.........22
1
1.2.12在自主制备的含有农村房屋建筑.........25
1.3调查步骤.................................29
1.3.1前期阶段...............................29
1.3.2普查对象...............................29
1.3.3实地调查阶段..........................30
1.4工作流程...................................31
1.4.1主要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31
1.4.2承灾体调查与评估.......................33
1.4.3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35
1.4.4工作方法...............................38
1.4.5成果...................................40
1.5对本项目理解,重点、难点分析.............41
1.5.1项目理解...............................41
1.5.2重点难点分析...........................43
第2章进度目标及控制方案措施...................45
第3章质量目标及控制方案措施.....................50
3.1质量管理体系..............................50
3.1.1质量目标..............................50
3.1.2质量管理流程..........................50
3.1.3质量检查内容..........................51
3.1.4项目部检查验收.........................51
3.1.5公司级检查和验收.....................52
3.2质量要求及控制体系........................54
3.2.1质量管理体系..........................54
2
3.2.2质量控制原则...........................54
3.2.3数据源质量控制.........................55
3.2.4数据采集质量控制.....................55
3.2.5作业过程质量控制措施.................56
3.2.6数据质量控制..........................58
3.2.7成果档案资料整理过程质量控制措施.....60
3.2.8各专业工作衔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61
3.3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保密措施.....64
3.3.1数据保密制度..........................64
3.4安全文明普查措施..........................66
3.4.1检查制度..............................66
3.4.2安全制度..............................66
3.5仪器设备(房屋普查仪器)管理制度..........69
第4章安全保障措施.............................70
4.1建筑承灾体调查中质量保证措施.............70
4.1.1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70
4.1.2项目全过程实时监控.....................71
4.1.3按时完成项目的保证措施...............72
4.1.4确保安全生产的保证措施................74
4.1.5突发事件应急措施......................75
4.1.6合理化建议............................76
第5章调查方法及工具...........................78
5.1调查工具一览表............................78
5.2调查技术路线..............................80
3
5.2.1总体技术路线.........................80
5.2.2主要技术方法..........................81
5.2.3空间信息制备与数据库、软件系统建设...84
5.2.4质量管理.............................88
5.3调查工具在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承
灾体调查的配合使用方法.........................90
5.3.1我公司投入设备特点...................90
5.3.2预备事项...............................91
5.3.3仪器开箱和存放.......................93
5.3.4安置仪器..............................94
5.3.5电池的装卸、信息和充电...............95
5.3.62反射棱镜.............................98
5.3.7望远镜目镜调整和目标照准.............99
5.3.8打开和关闭电源.......................100
5.3.9字母数字的输入方法...................100
5.4键盘功能与信息显示.......................104
5.4.1操作键...............................104
5.4.2功能键...............................106
5.5初始设置.................................111
5.5.1温度、气压、棱镜常数等设置...........111
5.5.2设置温度和气压.......................112
5.5.3设置大气改正.........................114
5.5.4直接设置大气改正值的方法.............115
5.5.5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改正...............117
4
5.5.6设置反射棱镜常数.....................118
5.5.7设置最小读数.........................120
5.5.8设置自动关机.........................121
5.5.9设置垂直角倾斜改正...................122
5.5.10设置照明开关........................124
5.5.11设置仪器常数........................125
5.6角度测量.................................128
5.6.1水平角和垂直角测量...................128
5.6.2水平角(右角/左角)切换.............130
5.7水平角的设置.............................132
5.7.1通过锁定角度值进行设置...............132
5.7.2通过键盘输入进行设置.................133
5.7.3垂直角与斜率(%)的转换...............134
5.7.4水平角90°间隔蜂鸣...................135
5.7.5天顶距和高度角的转换.................137
5.8距离测量.................................139
5.8.1大气改正的设置.......................139
5.8.2棱镜常数的设置.......................139
5.8.3距离测量(连续测量)..................139
5.8.4距离测量(N次测量/单次测量).........141
5.8.5用软键选择距离单位米/英尺/英尺、英寸143
5.8.6精测模式/跟踪模式....................145
5.8.7放样.................................146
5.8.8偏心测量模式.........................149
5
5.8.9角度偏心测量模式.....................149
5.8.10距离偏心测量模式...................153
5.8.11平面偏心测量模式....................157
5.8.12圆柱偏心测量模式....................161
5.9坐标测量.................................166
5.9.1坐标测量的步骤.......................166
5.9.2测站点坐标的设置.....................168
5.9.3仪器高的设置.........................171
5.9.4棱镜高的设置.........................173
5.10特殊模式.................................175
5.10.1测量程序模式.......................175
5.10.2悬高测量(REM)...........................................175
5.10.3对边测量.............................181
5.10.4坐标数据的使用.......................187
5.10.5面积计算............................189
5.11准备工作.................................196
5.11.1放样步骤............................196
5.11.2坐标格网因子的设置..................196
5.12基本设置................................198
5.12.1基本设置下的项目...................198
5.12.2竖盘指标零点自动补偿................201
5.12.3竖盘指标差(i角)和竖盘指标零点设置201
5.12.4光学对中器..........................203
5.12.5仪器常数(K).......................205
6
5.12.6视准轴与发射电光轴的平行度.........207
5.12.7基座脚螺旋..........................208
5.12.8反射棱镜有关组合件.................208
第6章服务保障措施.............................210
6.1质量管理保障体系.........................213
6.1.1质量方针.............................213
6.1.2质量目标.............................213
6.1.3质量管理流程.........................213
6.1.4质量检查内容.........................215
6.1.5作业组自检...........................216
6.1.6项目部检查验收.......................217
6.1.7公司级检查和验收.....................218
6.2调查人员培训方案.........................219
6.2.1培训目标.............................219
6.2.2培训工作安排.........................220
6.2.3培训时间.............................220
6.2.4培训教材.............................221
6.3与各方协调、配合工作方案.................222
6.3.1与甲方的关系.........................222
第7章特殊情况的应对及风险管控措施..............223
7.1急处置方案...............................223
7.1.1突发事件处理.........................223
7.2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24
7.2.1消防应急预案.........................224
7
7.2.2自然灾害应急预案.....................224
7.2.3保障措施.............................225
8
第1章工作总体部署
1.1调查任务内容
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
自出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是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确定的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大重
点风险普查”之首,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前提,
关系到我区充分掌握实际情况、防范自然灾害风险、护航经
济社会发展。开展普查,可以摸清我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
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本地区自然灾害综
合风险水平,进而为各级人民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
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
和科学决策依据。
1.1.1项目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
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号);
(2)《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
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
体方案>的通知》(国灾险普办发〔2020〕2号);
(3)《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
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普查地方试点工作的通知》(国
灾险普办发〔2020〕4号);
(4)《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
9
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
作进度安排>的通知》(国灾险普办发(2020)5号);
(5)《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与成果
汇交和质量审核办法(试行)》
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重点工作主要为在调查房屋建筑
承灾体基本信息、安全信息和抗震设防信息等,全面掌握房
屋的分布及属性,建立房屋数量、属性与设防水平空间分布
的承灾体调查成果GIS数据库。本次调查是摸清现有房屋底
数、对其建筑信息、抗震设防基本信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
普查、使用情况等进行的调查。
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以及相关图元为底图,利用外
业调查软件APP,学院路街道、花园路街道、北太平庄街道、
北下关街道、西北旺镇、海淀街道、青龙桥街道、海淀镇、
燕园街道、马连洼街道、上地街道、清河街道、西三旗街道、
东升镇、清华园街道开展房屋建筑的用途、建筑面积、结构
类型、层数、设防情况等信息调查,在外业调查软件APP移
动端填报调查信息,形成满足采购方要求的房屋建筑调查成
果。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以及相关图元为底图,利用外业
调查软件APP,在综合考虑采购方需求的前提下,开展房屋
建筑的用途、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层数、设防情况等信息
调查,在外业调查软件APP移动端填报调查信息,形成满
10
足采购方要求的房屋建筑调查成果。
1.1.2城镇房屋建筑调查
按住建部下发的《城镇房屋建筑调查技术导则》(见附
件1)要求,结合采购方实际需要,采集地理位置、空间
分布、占地面积等基础空间信息,以及房屋基本信息、使用
情况、抗震设防等属性信息,在调查软件APP上填报《城
镇住宅建筑调查信息采集表》和《城镇非住宅建筑调查信息
采集表》。
1.1.3农村房屋建筑调查
按住建部下发《农村房屋建筑调查技术导则》(见附件
2)要求,结合采购方实际需要,采集地理位置、空间分布、
占地面积等基础空间信息,以及房屋基本信息、房屋安全信
息、使用情况、抗震设防等属性信息,在调查软件APP上
填报《农村住宅建筑调查现场采集表》(包括独立住宅、集
合住宅)和《农村非住宅建筑调查现场信息采集表》。
1.1.4内业数据资料收集、底图制作、调查数据入库与融合
完成专题资料收集与整理,海淀区房屋建筑采集,完成
调查数据入库与融合以及成果汇交。
11
1.2工作目标和任务
1.2.1普查任务及目标
通过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
全国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客观认识
全国和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有
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
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一是获取我国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
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害致灾信息,人口、
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
重要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
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
二是以调查为基础、评估为支撑,客观认识当前全国和
各地区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
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区域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
科学预判今后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变化趋势和特点,形成全国
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
三是通过实施普查,建立健全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
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国
家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多尺度隐患识别、风险
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制图、风险区划、灾害防治区划的技
术方法和模型库,开发综合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评估信息化
12
系统,形成一整套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业务工作相
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工作制度。
普查内容包括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市政道路承灾体调
查、市政桥梁承灾体调查、市政供水管线承灾体和城市内涝调
查。各类调查形成区级调查成果和相关报告,具体任务如下:
1.2.2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
全面调查全区房屋建筑类承灾体地理位置、物理属性和
灾害属性信息;掌握房屋建筑类承灾体用途、建筑面积、结构
类型、层数、设防情况等信息;建立全区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
成果数据库。最终为非常态应急管理、常态灾害风险分析和防
灾减灾、空间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基础数
据和科学决策依据。
1.2.3具体任务
对该项目15个街镇76200栋(具体数据以实际调查为
主)建筑进行全面调查全区房屋建筑类承灾体调查普查。
街镇名称社区数量建筑物数量
xx街道273100
xx街道313200
xx街道313200
xx街道243900
xx街道323300
xx街道223200
13
xx街道314300
xx街道323800
xx街道294400
xx街道303500
xx街道323100
xx街道207800
xx街道101700
xx街道71000
xx街道66000
xx街道297100
xx街道264700
xx街道276100
xx街道205100
xx街道274000
xx街道121900
xx镇61000
xx镇122200
xx街道172400
xx镇2112000
xx镇2512000
xx镇3322000
xx镇2831000
14
xx镇2631000
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
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突出地震、洪
水、台风、地质灾害,开展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
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
减灾能力数据库;开发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与制图系
统,开展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应用需要编制全国1:100万、
省级1:25万、市县级1:5万或1:10万自然灾害系列风险
图,修订主要灾种区划,编制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
区划。具体任务如下:
全面掌握风险要素信息。全面收集获取孕灾环境及其稳
定性、致灾因子及其危险性、承灾体及其暴露度和脆弱性、
历史灾害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已开展的各类普查、相关
行业领域调查评估成果,根据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海
洋、森林和草原火灾等灾种实际情况和各类承灾体信息现状
(包括各类在建承灾体),统筹做好相关信息和数据的补充、
更新和新增调查。针对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需求,重
点对历史灾害发生和损失情况,以及人口、房屋、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与环境等重要承灾体的灾害
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开展普查。
实施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
15
针对灾害易发频发、多灾并发群发、灾害链发,承灾体
高敏感性、高脆弱性和设防不达标,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存在严重短板等重点隐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查和识别,
特别是针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
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易发多发区的建筑物、重大基础
设施、重大工程、重要自然资源等进行分析评估。
开展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
针对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统筹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市
场机制三方面作用,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开展全面调查
与评估,并对乡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基层减灾能
力情况开展抽样调查与评估。
开展多尺度区域风险评估与制图。制定国家、省、市、
县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标准,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库,开展
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
林和草原火灾等主要灾种风险评估、多灾种风险评估、灾害
链风险评估和区域综合风险评估。建立风险制图系统,编制
各级自然灾害风险单要素地图、单灾种风险图和综合风险图。
制修订灾害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
在上述各级系列风险图的基础上,重点制修订全国、省
级、县级综合风险区划图和地震灾害风险区划、洪水风险区
划图、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等。综合
考虑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灾害风险形势、经济社会发展
16
状况和综合减灾防治措施等因素,编制全国、省级、县级灾
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提出区域综合防治对策。
已有工作基础。城镇房屋以区为基本单位,充分利用已
有成果,开展基于城镇房屋危旧房安全调查形成的城镇房屋
安全信息系统数据库开展调查。
1.2.4获取房屋建筑基本数据信息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以
下五种
通过房屋建筑所在地房产交易系统,获取住宅基本信息,
建立调查区域的住宅名录。
通过房屋建筑所在地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系统,获取房屋
改造、抗震加固等相关信息。
通过房屋建筑所在地城建档案馆或原建造五方(建造、设
计、勘察、普查、监理)单位获得房屋建筑的竣工图纸,在房
屋建筑、结构设计说明中获取房屋的建筑面积、高度、层数、
结构形式等相关信息。
通过房屋建筑所属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获得房屋
的基本情况。
可向地方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部门提供的地图全
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获取。
1.2.5可通过地方现有房屋系统和类似房屋普查项目获取
房屋数据信息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17
不动产登记信息
农村地箱调查农村危房改造
管理基础平台/房屋安全管理
和房地一体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系统
房产交易系统
●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地址●地址●竣工日期●危险房屋管
●建筑年代●建筑年代●建筑物高度理信息
●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房屋鉴定业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地上层数务信息
●层数●层数●地下层数
…●房屋结构
1.2.6具体任务
以自主制备的含有全区城镇房屋建筑空间位置和面矢量
数据的工作底图为基础,利用房屋调查小程序实地调查单栋
住宅、非住宅房屋建筑的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建造年代、
用途、层数、使用状况、设防基本情况等信息。
1.2.7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内容包括建筑名称、小区名称(单位名称)、
建筑地址、套数(仅住宅)、单位名称(仅非住宅)、产权
单位、是否进行产权登记等。
1.2.8基本信息填报内容及填报对象
基本信息住宅建筑非住宅建筑
18
建筑名称、建筑地址、产
权单位
小区名称、户数√
单位名称√
房屋的建筑信息。房屋的建筑信息内容包括建筑层数(地
上、地下分别统计)、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造时间、结
构类型、房屋用途(仅非住宅)、是否采用减隔震、是否为
保护性建筑、是否专业设计建造等。
19
1.2.9建筑信息填报内容及填报对象
非住
住
建
宅建
宅
筑
筑
建
信
息筑
建筑层数、建筑面积、建
筑高度、建造时间、√V
结构类型、是否采用
减隔震
抗震设防信息。该部分内容将依据表中第一部分的基本信息,
通过软件后台自动生成。包括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防类别。
1.2.10抗震设防基本信息填报内容及填报对象
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
抗震设防基本信息住宅建筑非住宅建筑
原设防烈度、现设防烈度√√
原设防类别、现设防类别√
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原设防烈度:取值根据房屋建筑设计建造时,采用的《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系列规范(这里的“系列”是指我
20
国早期的抗震设计规范名称和抗震设计规范有差异)中的抗
震设防烈度来确定,在尚无抗震设计系列规范时建造的房屋,
归为抗震未设防。《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自颁布以来经过多次
修订、局部修订,此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是指设
计建造时采用的版本。
现设防烈度:取值根据房屋建筑调查时,采用的《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中》GB50011中的抗震设防烈度来确定,此处《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是指房屋建筑调查时的版本,也就
是现行版本。
抗震设防类别: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判定抗震设防类别,包
括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
原设防类别:按国家标准《建筑风险普查抗震设防分类标
准》GB50023系列规范确定设防类别以及采取的抗震设防标
准,在尚无抗震设计系列规范时建造的房屋,归为抗震未设防。
抗震设防的所有房屋建筑可分为四种类别:特殊设防类、重点
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此处的原设防类别是指房
屋设计建造时的设防类别。在尚无抗震设计系列规范时建造的
房屋,归为抗震无类别。
现设防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风险普查抗震设防分
类标准》GB50023确定设防类别以及采取的抗震设防标准。抗
震设防的所有房屋建筑可分为四种类别:特殊设防类、重点设
防类、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此处的现设防类别是指房屋
21
调查的按照上述规范规定的设防类别。
使用情况。房屋建筑使用情况包括有无明显裂缝、变形、
倾斜等,是否进行过改造、改造时间,是否进行过抗震加固、
抗震加固时间,有无物业管理等内容。
1.2.11使用情况填报内容及填报对象
使用情况住宅建筑非住宅建筑
有无明显裂缝、变形、√√
倾斜等
是否进行过改造、改造
√√
时间
是否进行过抗震加固、抗
√√
震加固时间
有无物业管理√
22
城镇房屋建筑调查
基本信息建筑名称、建筑地址、产权单位、小区名称、户数、单位名称
建筑层数、建筑图积、建筑亮度、建造时间、结构类型、是否采用减隔藏、用速
建筑信息
抗震设防基本信息(由软件后台自动形成)设防烈度、设防类别
使用情况静载下缺陷、改造情况、抗震加固情况、有无物业管理
信息采集人姓名、单位、时间
初步结论(由软件后台自动形成)
*-
机----…-
.■
码
确用人相平和。向
基于《写房屋理:就调查技术导则》《城镇住宅,开展城镇房星建息采
调查填查1信粤果1集表建信调查1集表或《
车航》指
软件置软件系统移动端填9写的内容为第-
二部分(册屋基3本信粤建桃信息)和第1四部分(房屋理
使用情况》,第邮分理襄设防基本信息)由软件系
充根据地区1选年代及牌屋用1*等白动给出。
《城值化字表》
1
14
群
318m型
·*硬测
工19建筑四利14
31
23
用重情地排结用)
3积上地权以州施
2厘用
就要每肺用本彻息(法:调细分内容通线相件后台端写》
*:(20=)74e10=)?
91甲地四网度
)7i)2i
四年命,伊用悟源
有无明原和母。细料。用
4收地测431西地行地地地
测否项行机测3机肃时
机
4468有管理由有日用
i
相1i程中
和
4两例积行师
《城镇登体出理筑调查信想采坐老》
中中他
112
1产钢他14机图汽码
1建统地址(在底图地甲
排
21地硬回规2.1.1地殊层2.13电规两度
31.3学3148时年
而体结构并于十学的儿国阳有院作电出被实中地就
地
**
口中小学幼儿园□其它学校建筑口医院口幅利院口养老建筑n序公建筑口疾控,消防
等救灾建筑口金融建筑□观演建规口文化建筑口游乐体闲理筑口商业建统□体育建
23建筑用速
筑口通信电力交通却电广播电税等基础设施建筑□工业建筑□仓储建筑□其它
2.4是否采用减隔寞口减震口隔震□来采用
第三部分:抗霍设防基本信息(注:流部分内容通过软件后台填写)
口来设防06度(0.05g)□7度(010g)□7度(0.15g)
31原设防列度08度(0.20g)08度(030g)09度(040g)
06度(0.05g)07度(0.10g)07度(0.15g)
3.2观设防烈度
□度(0.20g)□薄度(030g)09度(04g)
53原设防类别口特殊设防类口重点证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无类别
3.4观设防用别□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用□标准设防肉□适度设防类
第四部分,使用情况
4.1实形资作有无明星梨缝、领斜,变形等口有□无
4.2改缝情况4.2.1是否进行过改液口是口香4.22改缝时间年
4.3.1是否进行过机置
4.3犹震加固口是口香432优震加国时间年
加固
信息采集人单位日期
a来抗震设防口就官设防能力不足□基本符合抗薯说防要求□缺似存在安全隐思
初参结论
(注,该项通过软件后台填写)
24
已有工作基础。充分利用已有成果,以及农村房屋信息管
理系统数据。
1.2.12在自主制备的含有农村房屋建筑
空间位置和面矢量数据的工作底图基础上,实地调查各类
农村房屋的基本属性信息和抗灾设防信息,以及房屋现状和改
造、加固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建筑信息、抗震设防
信息和使用情况四部分。
料病采建依调
基本修卷■=8P.mAnFE.R
asm0.aaZ.ama.
建第核意#:
民设的基本信息.---
便用情系-
信意采集人.
表村房星建统调查任务
农村住宅建筑调查信息采集表(独立住宅)
得屋类型独立住电口展查住室口住电辅动用房
独立住电:指独标住电或单一院落,包据职排住电;当为联排住电户间有明确分界时,应在底图补光。
第一年分:基本信患
省(市、区)市(州。置)县(市、区、旗)
1.1地址乡(镇。断道)_村(区)组
.2户姓名1.3身你证号1.4常住人口数人
第二部分,建筑信息
21理设概况(附21.1建就果数基21.2建筑离度米
室外正面全量照
j青1P1.a理筑面积平方床产1,4建成时间年
口砌体结构(口预制板口现浇板口木楼星盖)口底邮框架-抚育墙细体结构
2.2结构类型口木(竹)继柳口主木/石木结构口混杂继构口密洲
口钢筋混量主结构口钢雄构□其
F.3说计方式是否采用专业设计或标准图集口是口善
2.4施工方式是否由专业理筑工匠或有资质的施工风伍施工口是口香
26.1是否经过安全鉴定口是口香
26.2%定时间年
2.6安全鉴定2系1选“是”时。需填写2.8.出
①口A级口B规口C线□D级2.63;
26.38定结论上B.3签定结论在①或②中勾选
口安全口不安全
2.6时设方式口自建口集体联建口政府地理
第三部分:抗置设防信息(注:部分信息后台根据相关项目参数自动生成)
15
25
3.1抗震加国21.1是否进行过抗震加围口是口否3.1.2抗震加国时间年
口基础地图梁口构遵柱口图果
3.2挑震构造措施口术楼、屋盖房屋横墙间距不大于三开间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选填,可多逃)口门窗问墙宽度不小于900mm
口术屋盖设有剪刀撑□木屋盖与墙体有拉结指施
第因部分:使用情况
4.1变形损伤有无明显墙体裂级、屋面塌陷、墙柱倾料,地基沉降等□有口无
4.2.1是否改扩建口是口舌4.2.2改扩建时间年
4.2改造情况口是
42.3是否存在经营活动口否
信息采集人单位日期
农村住宅建筑调查信息采集表(集合住宅)
房屋类型口独立住宅■集合住宅□住宅辅助用房
集合住宅:指供多户居住的单元楼。有共用的楼梯或电梯。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建筑(小区)名
).2居住户数
称
省(市、区)市(州,盟)县(市、区、旗)
.3建筑地址
多(镇、街道)_村(杜区)_号_栋
第二部分:建筑信息
2.1建设概况(附房2.1.1建筑层数地上_层,地下_层2.1.2建筑高度米
屋重外正面限片1
账)21.3建筑面积平方米2.1.4建成时间年
口砌体结构(□预制板口现浇板口木楼屋盖)口底部框架-抗震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政策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发展评价
- 买卖合同协议书模板
- 互助领域战略合作合同框架
- 二手车团购代理销售合同
- 事业单位岗位聘任合同模板
- 个人房产抵押融资合同模板
- 个人向企业借款合同书(版)
- 中欧科技创新技术许可合同探讨
- 一篇文章读懂应届生就业合同细则
- 二手房销售合同实施细则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
- 医疗器材申请物价流程
- 我的消防文员职业规划
- 2025年公司品质部部门工作计划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组”赛项考试题库
- 华为研发部门绩效考核制度及方案
- CSC资助出国博士联合培养研修计划英文-research-plan
- 《环境管理学》教案
- 2025年蛇年年度营销日历营销建议【2025营销日历】
- (一模)宁波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考模拟考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
- 父母赠与子女农村土地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