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扩建工程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矿井设计概况.............................8
1.1.矿井基本概述.............................8
1.1.1.矿井交通位置.........................8
1.1.2.井田范围.............................9
1.1.3.设计能力及矿井服务年限.............10
1.1.4.设计工程量及设计建设工期:...........10
1.1.5.总概算...............................16
1.2.地质特征及煤层条件.......................17
1.2.1.地层、煤层赋存状况...................17
1.2.2.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及煤质:(附表).......21
1.2.3.分级储量.............................22
1.2.4.瓦斯等级、煤尘爆炸危险性...........24
1.2.5.主要地质构造.........................25
1.3.矿井开拓方式.............................26
1.3.1.矿井开拓方式.........................26
1.3.2.井巷工程布置及特点...................27
1.4.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工艺.....................32
1.4.1.矿井主要生产系统.....................32
1.4.2.主要设备选型.........................33
1.5.矿井移交生产标准.........................33
第二章矿井建设条件.............................34
1
2.1.矿井现有生产条件.........................34
2.1.1.领导机构健全.........................34
2.1.2.现场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基本齐全.34
2.1.3.矿井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规章制度.......34
2.1.4.现有通风、运输、供电、压风、供水等生产系
统基本完善...................................34
2.1.5.各种机电设备、设施等都以利用.........34
2.1.6.主平硐、副平硐、+545m南翼运输大巷对断面
进行扩大改造后能满足扩能要求................34
2.1.7.地面工业广场各类生产设施及生活福利设施
基本齐全,仅对不足不足部分..................34
2.2.扩建施工外部条件.........................35
2.2.1.交通运输.............................35
2.2.2.电源.................................35
2.2.3.水源.................................35
2.2.4.通讯.................................35
2.2.5.其它.................................35
2.3.开采技术条件.............................37
2.3.1.水文地质.............................37
2.3.2.矿山工程地质条件.....................39
2.3.3.矿山环境地质条件.....................40
2.3.4.其它开采技术条件.....................41
第三章建设前期准备工作.........................43
3.1.矿井主要生产系统现状.....................44
2
3.1.1.通风系统.............................44
3.1.2.运输系统.............................44
3.1.3.排水系统.............................45
3.1.4.压风系统.............................45
3.1.5.供电系统.............................45
3.2.项目准备.................................46
3.2.1.施工技术准备.........................46
3.2.2.主要机电设备、材料准备...............48
3.2.3.施工人员准备.........................55
3.2.4.生活福利设施及其它...................58
第四章施工布署及施工方案.......................59
4.1.施工布署.................................59
4.2.主暗斜井施工方案.........................61
4.2.1.巷道概况.............................61
4.2.2.施工方案.............................61
4.2.3.施工方法与工艺.......................62
4.2.4.通风.................................72
4.2.5.排水.................................73
4.2.6.巷道测量.............................73
4.2.7.安全设施及要求.......................73
4.3.副暗斜井及回风斜井施工方案...............74
4.3.1.巷道基本情况.........................74
4.3.2.施工方案.............................75
4.3.3.施工方法与工艺.......................75
3
4.3.4.施工辅助生产系统安排.................79
4.4.水平巷道施工方案.........................82
4.4.1.巷道概述.............................82
4.4.2.施工方法.............................83
4.4.3.施工方法与工艺.......................84
4.5.主要硐室施工方案..........................89
4.5.1.硐室及工程量.........................89
4.5.2.硐室施工方法.........................90
4.5.3.施工工艺.............................90
4.6.采区巷道施工方案.........................92
4.6.1.采区布置.............................92
4.6.2.施工顺序安排.........................93
4.6.3.施工方法及工艺.......................94
4.7.巷道支护方案.............................97
4.7.1.锚喷支护(含喷浆支护、锚杆喷浆支护、锚网
喷支护).....................................97
4.7.2.砌碹支护.............................103
4.7.3.金属棚式支护.........................110
4.8.轨道及管线铺设...........................113
4.8.1.临时轨道及运输设备...................113
4.8.2.永久轨道铺设质量要求................113
4.8.3.钢轨铺设质量和检验方法..............114
第五章施工顺序及总工期.........................116
5.1.施工准备工作顺序及排队...................116
4
5.1.1.设备、材料准备.......................116
5.1.2.施工人员准备.........................116
5.2.主要联锁工程及施工顺序...................117
5.2.1.扩巷顺序.............................117
5.2.2.基岩掘进施工顺序.....................117
5.3.井巷工程施工顺序及排队...................118
5.3.1.井巷工程月平均进度指标..............118
5.3.2.井巷工程施工进度及工期...............118
5.4.土建工程施工顺序及排队...................127
5.4.1.现有建(构)筑物情况.................127
5.4.2.新增建、构筑物.......................127
5.4.3.施工顺序及时间.......................127
5.5.机电安装工程施工顺序安排.................129
5.5.1.矿井扩建项目机电安装工程...........129
5.5.2.施工顺序及安排.......................129
5.5.3.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时间及工期.....129
5.6.矿井建设总工期的确定.....................131
5.6.1.保证扩建项目施工进度的措施和意见....131
第六章矿井建设期间的组织与管理..................132
6.1.矿井建设期间的组织及管理方法.............132
6.1.1.管理组织机构.........................132
6.1.2.管理方法.............................134
6.2.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136
6.2.1.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136
5
6.2.2.工程质量保证体系.....................137
6.2.3.保证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137
6.2.4.质量控制要点.........................140
6.2.5.对工序质量的控制:...................141
6.2.6.冬、雨季施工措施.....................146
6.3.做好器材供应与管理工作...................147
6.3.1.物资供应方的选择.....................147
6.3.2.采购质量控制.........................147
6.3.3.材料物资采购计划.....................149
第七章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173
7.1.保证施工安全的管理措施...................173
7.1.1.安全目标.............................173
7.1.2.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173
7.1.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174
7.1.4.安全规章制度.........................174
7.2.煤尘、顶板、瓦斯、水、火防治措施.........175
7.2.1.瓦斯防治.............................175
7.2.2.井下粉尘防治.........................181
7.2.3.井下火灾防治.........................181
7.2.4.水灾防治.............................185
7.2.5.顶板灾害防治.........................187
7.2.6.矿井安全监测监控.....................189
7.3.矿井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193
7.3.1.矿井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193
6
7.3.2.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种类..............194
7.3.3.各种污染的防治措施...................194
7.3.4.劳动力配备计划表.....................197
7.3.5.主要机电设备及器材需用量计划表.....200
7
第一章矿井设计概况
1.1.矿井基本概述
1.1.1.矿井交通位置
1、XX县XX煤矿地处XX省XX县XX矿区XX井田与青山
井田接界部位,位于XX井田,行政区划属XX镇西牛村四组
管辖。
2、矿井距县城5km有简易公路相通。XX县城向北经高
县到达XX市约96km为国道公路,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
图。
8
1.1.2.井田范围
1、根据XX县XX煤矿划定矿区范围申请审批书,矿井开
采范围由8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8750km²。增扩后的矿
区范围在平面图上呈近似长方形,走向长约2175m,倾向宽
约为420m,开采标高+658m--300m,矿区面积0.8750km²。开
采3号、8号煤层。(附: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XY
1311778035454109
2311803235453802
3311859435454196
4311986735454820
5311966435455220
6311896235454850
7311894435454818
8311804235454306
开采深度+658m--300m、矿区面积0.8750km²、开采煤层:3
号、8²、8³煤层。
2、根据煤炭科学院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XX省XX县XX
煤矿8#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报告》,XX煤矿井田范围内标高+450m以上8#煤层无煤与瓦
斯突出危险性。本次设计范围为+545m--+450m(+545m以上为
采空区),走向长约2175m,倾向宽约为145m,矿区面积
9
0.51km²。
1.1.3.设计能力及矿井服务年限
1、设计能力
矿井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0kt/a扩建为90kt/a。
2、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972kt、可采储量1345.5kt、矿井
及水平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
矿井服务年限按下式计算
T=Q÷(A×k)
=1345.5/90×1.4
=11.5(a)
式中:T-矿井或水平的服务年限(年);
Q-矿井及各水平的可采储量(kt);
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kt/a);
K--储量备用系数取1.4。
经计算:矿井扩建后的服务年限为11.5年,满足设
计规范要求。本次设计+450m以上保有资源储量745kt,全
为122b类含量,服务年限为5.2年,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1.1.4.设计工程量及设计建设工期:
1、由于条件发生变化,XX年9月XXXX勘察设计院有限
责任公司重新进行初步设计。XX省经信委的X经信煤炭函
[XX]280号文批复,同意只设计+450m水平一采区一个3号
10
煤层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完成井巷工程量7230m(其
中利用3782m,新掘3448m),比原设计增1250m,建设工期
至XX年12月底。详见《扩建工程巷道工程量统计表》。
2、扩建工程巷道工程量统计表
支
断长
巷
岩
序巷道巷净断毛高毛宽
面
护
号道净高道面积(m)(m)性度
名净
形
形(m)(m²)(m.
称式式宽)
(m
一井筒
1主平锚2.62.6.032.852.80岩253
半
硐喷、6(
圆
砌扩
拱
碹巷)
2锚2.62.6.032.852.80岩240
半
喷、6
圆
圹
砌T
拱
碹巷)
半
3主暗锚2.62.6.032.852.80227
喷、
斜井圆6
拱砌
11
碹
4副暗锚2.62.6.032.852.80岩227
半
斜井喷、6
圆
砌
拱
碹
半
5回风锚2.62.6.032.853.10岩201
斜井圆喷6
拱
二车场
及硐
室
1二采半2.73.7.92.953.9岩180
锚
区材圆4
喷
料上拱
或
山上
砌
下车
確
场
2主暗半锚岩120
网
斜井圆
上、拱喷
下车
场
12
3井下砌3.153.8.9岩15
半
消防碹5
圆
材料
拱
库
4主暗砌3.153.8.9岩20
半
斜井碹5
圆
绞车
拱
房
半
5避灾锚3.03.岩4
硐室圆喷0
拱
半
6水泵砌3.53.9.8岩9
房圆碹0
拱
砌
7水仓半2.42.2.4岩120
圆確4
拱
圆
8中央砌3.06.岩12
变电拱確0
所
半
9一采砌2.73.7.92.953.9岩8
区绞圆碹4
13
车房拱
半
1充电砌2.73.7.92.953.9岩20
0硐室圆碹4
拱
三开拓
巷道
锚
半
1+5452.626.03岩150
南翼圆喷6
集中拱扩
运输巷)
巷
锚半
2+4502.62.6.032.853.10635
半
m水喷6煤
圆
平运
拱
输巷
锚半
3+5252.62.6.032.853.10462
半
m南喷6煤
圆
总回
拱
风巷
门
半
锚
半
4+4502.62.6.032.853.10
m运圆喷6煤
输石拱
14
门
锚
半
5+5252.62.6.032.853.1024
半
m回喷6煤
圆
风石
拱
门
四采区
巷道
锚半
1二采2.42.5.142.652.9177
半
区材喷4煤
圆
料上
拱
山
锚半
2二采2.42.5.142.652.9131
半
区通喷4煤
圆
风上
拱
山
半
梯
金
311312.02.5.12.42.9490
轨道形属5煤
巷
半
梯金
411312.02.4.42.42.6452
机巷形属2煤
半
51131梯金2.02.5.12.42.9525
风巷形属5煤
15
金
矩
半
611310.83.2、890
开切形属5煤
眼
合计4897m其中扩巷643m
备注新掘4254m,其中岩巷1235m,半煤3019m
1.1.5.总概算
经计算,煤矿达到设计生产能力90kt/a时工程建设投资
概算为1675.8万元。其中:井巷工程647万元;土建工程
17万元;设备及工器具购置642.6万元;安装工程42.9万
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76万元;工程预备费99.8万元,吨
煤投资279.3万元。
16
1.2.地质特征及煤层条件
1.2.1.地层、煤层赋存状况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主要有第四系(Q)、三叠系铜街
子组(T₁t)、飞仙关组(T₁f)、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₁X)、峨
眉山组(P₂em)、下统茅口组(P₁m),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零星分布于槽谷中,为一套松散的砂质粘土、黄土、软
泥、未固结硕石、坡积物等,厚度0-14.21m,平均2.47,
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2、三叠系铜街子组(T₁t)
出露于水茨坝向斜核部、翼部,为滨海、浅海相碳酸
盐及碎屑岩沉积,平均厚度133.67m,与下伏飞仙关组为过
渡接触,据岩性不同分上、下段:
上段(T₁t²):为陆源碎屑沉积、岩性为紫红、黄褐色
钙质粉砂岩、细粒砂岩、泥岩,下部夹微晶白云岩条带。厚
9.82-15m,平均厚13.06m。
下段(T₁t¹):上部以浅灰色中厚层状鲔粒灰岩为主,
下部为泥岩、泥灰岩、钙质粉砂岩互层产出。底部以一层层
位稳定、厚度1-2m的泥灰岩与飞仙组分界。厚98.41-129.39m,
平均120.61m。
3、飞仙关组(Tf)
17
为一套以滨、浅海相为主的紫红色陆源碎屑沉积,出
露广泛,平均厚度485.24m,岩性差异分为四段:
第四段(T₁f'):为紫红色中厚层状钙质岩屑粉砂岩为
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及泥岩,厚度123.32m,据岩性特
征可分为上下二个亚段:
上亚段以暗红色中厚层状钙质岩屑粉砂岩为主,夹薄
层生物碎屑灰岩及泥灰岩,厚77.97-118.38m,平均厚87.15m。
下亚段(Tf*¹):岩性为紫红色、红色中厚层状-厚层
状含铁质岩屑细粒砂岩,少数岩屑粉砂岩和中粒砂岩,厚
26.00-42.18m,平均36.17m。
第三段(T₁f²):岩性为紫色、红紫色-中厚层状岩屑粉
砂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顶、底常有一层2-8m厚
的灰绿色岩屑粉砂岩,与上下岩易于区别。厚66.82-113.88m,
平均88.09m。
第二段(T₁f²):为紫红色中厚层状钙质岩屑粉砂岩为
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及泥岩,厚度123.32m,据岩性特
征可分为上下二个亚段:
上亚段(Tf²")::为暗紫色中厚层状粉砂-细粒岩屑砂
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裂隙较发育,层面有波痕。
厚107.33-146.81m,平均厚134.07m。
下亚段(T₁f²1):为紫红、红色中厚-厚层状粉砂-细粒
砂岩、顶部常有一层2-5m厚的铁青色铁质泥岩或铁质粉砂
18
岩,层位稳定,是本段上、下部岩石的分界标志,与下伏岩
层过渡接触。厚35.54-60.97m,平均47.76m。
每一段(T₁f¹):为灰绿色、兰绿色中厚层状绿泥石质
粉砂岩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往下粒度变细为砂质泥岩、水
平、波状层理、裂隙发育,富含钙质,底部有一层0.2-0.8m
厚浅灰然生物碎屑灰岩,是飞仙关组与宣威组的分界标志,
与下伏宣威组为整合接触。厚69-110m,平均92.30m。
4、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X)
为陆及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煤系总厚厚
137.35-175.32m,平均厚度153.20m。据岩性及含矿特征将
煤系分为上、下段:
上段(P₂X²):为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岩性为陆源碎
屑为主,含可采煤层及数层碎屑灰岩、产植物化石及海相动
物化石。平均47.33m。
下段(P₂X¹):为陆相为主的含煤沉积,以砂、泥岩为
主,下部夹数层煤线,含植物化石。平均厚105.87m。与下
伏峨眉组呈假整合接触。
5、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₂em)
出露于井田西部、南部煤系外围、岩性为铁青色、深灰
绿色玄武岩、致密、坚硬、具杏仁、气孔状构造。顶部常有
一层1-5m厚的浅灰色蚀变凝灰岩,风化后岩石疏松,中部
夹有一层浅灰色凝灰质泥岩、黑色泥岩夹数层煤线。厚度
19
160.80-168.16m,平均厚度164.48m。与下伏茅口为假整合
接触。
6、下统茅口组(P₁m)
井田南缘外围大面积出露为灰、深灰色巨厚状石灰岩、
含大量燧石结合、具缝合线构造、生物含量多厚度约为430m。
(二)煤层:
矿山范围内登记可采煤层为3号和8号(8²、8³)煤层,
煤层层位稳定,但厚度变化较大。
1、3号煤层:俗称二型煤或“大汉炭”,上距飞仙关组底
界平均12.93m,可采厚度0.30m-0.95m,平均0.7m复杂结
构,一般不含夹矸,属结构简单稳定的煤层。
煤层顶板以砂岩、砂质泥岩为主,次为泥岩、粘土岩,
底板为灰白、浅灰色铝土质水云母粘土岩。
2、8号煤层:俗称“高炭”,上距7号煤层平均4.46m,
除404号勘测线以东部分地段外,其余大面积可分为三个独
立分层,为8'、8²、8°,矿区范围内有8²、8³可采。
8号煤层之一(8¹):根据XX市XX地质矿产应用研究有
限公司XX分公司XX年提供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井田内的
+420-422勘探线内的8¹号煤层被剥蚀,为无煤区。
8号煤层之二(8²):俗称“中盘炭”上距7号煤层平均
4,46m,上距3号煤层平均20m。煤层厚度0.43-1.13m,平
均0.72m,煤层结构简单,绝大多数点位独层,仅局部地段含
20
一层矸石,该煤层基本上属全区可采。煤层顶、底板多为泥
岩,局部地段为粉砂岩。
8号煤层之三(8³):俗称“小汉炭”、“下盘炭”,全区
可采,上距8号煤层之二0-5,81m,平均1.71m,煤层厚度
0.71-1.06m,平均0.75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为独层,层
位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
1.2.2.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及煤质:(附表)
煤层特征表
煤层名煤层厚度煤层倾层间距结构可采视密
称及编/m角(°)/m夹矸性稳度
号最大-最小层数定性t²/m³
平均平均
3号层0.3-0.95450稳定1.7
0.720
8-2号
0.4-1.13450-1稳定1.65
层0.72
8-3号0.71-1.06451.710-1稳定1.65
层0.75
煤质特征表
煤层AdSt,VdaMadPdAs,FdCldQnet.v.d
编号(%df(%(%d(p(%(MJ/kg)
21
)(%(%))(pm))(%)
))pm)
337.2.56.63.40.06.253.0.019.55
0761130207
8²30.2.77.14.50.016.34.0.022.98
52515075110
8³27.0.96.65.30.05.242.0.022.93
757430803011
1.2.3.分级储量
(一)矿井保有资源量
根据评审的《XX省XX县XX煤矿XX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及XX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专家组《XX市XX年度矿山储量年
报审查意见表》,XX煤矿矿区范围3、8号煤层保有资源储量
1972kt,全为(122b)。其中+450m标高以上保有资源储量约
为745kt,全为(122b)。
(二)工业储量
矿井保有可利用储量为1972kt。
工业储量=A+B×K=1972kt
式中:A---122b储量
B---333储量
K---333储量这算系数
(三)煤柱及可采储量
22
(1)安全保护煤柱及永久煤柱留设
根据开拓开采布置和煤层赋存条件、安全保护煤柱及
永久煤柱留设,详见下表:
矿井安全及永久煤柱留设表
序
煤柱名称宽(m)长(m)煤厚容重煤量备
号(m)(t/m³)(kt)注
1采区上山6028420.721.65202.58
煤柱
2区段煤柱10103040.721.65122.41
3水平煤柱2056500.721.65134.24
4采空区隔2052900.721.65125.69
离煤柱
5落煤损失41.6
合计626.5
(2)矿井可采储量
经计算矿井可采储量1345.5kt,矿井回采率81.5%,
采区回采率88.7%,采面回采率97%,矿井可采资源储量计算,
详见下表:
矿井可采储量计算表
永久
煤柱安全保护煤柱损失煤量
地3332S2工损失(kt)开设
23
业
质
采计
折算2储煤量
储可
储
损失量(kt)损
采
地采
量(kt(k量失
采
区
水
区
钻
井
(k质(k数
)t)(k
空
段
平
上
t)t)建孔筒t)量
区
山煤
煤
筑(k
煤
煤柱柱t)
柱
柱
1970197001220121341.134
225.2.2.4.65.5
69584124
1.2.4.瓦斯等级、煤尘爆炸危险性
1、根据XX市经济委员会文件《XX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全市
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XX经发[XX]618号,XX
县XX煤矿XX年度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098m³/min,(因该矿
山为在建矿山,无生产采煤活动,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无,该
矿属低瓦斯矿井);XX年度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59m/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60m³/t,属低瓦斯矿井。
2、煤尘爆炸危险性:根据XX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提交的检测报告,该矿开采的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自燃
发火倾向为Ⅲ类。
24
1.2.5.主要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XX县鼻状背斜,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
东(110°--120°),倾角40°--45°之间,为简单单斜构
造。矿区外发育有FzF₃Fs₄三条断层,三条彼此平引展布。Fs
断层为正断层,南起416勘探线和410勘探线间的凉风坪,
向北经寨子坡,,灯杆坝于F₃号断层相交,全长6.9m,顺层
延伸,走向北东20°--40°,倾向南东,倾角20°--50°,
最大落差可达30m。Fs₄走向断层对8号煤层开采影响较大,
其余两条断层对煤层破坏较小,但开采应注意Fs断层派生的
隐伏小断层对煤层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矿区内地质构
造属中等复杂程度。
25
1.3.矿井开拓方式
1.3.1.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利用XX煤矿原
+545m主平硐作为主平硐,担负矿井通风、行人和煤炭、矸
石、材料运输任务;利用矿井原+618m回风平硐扩巷后作为
矿井副平硐,主要担负矿井辅助进风任务。在距原主平硐平
距约600m处新掘+610m回风斜井,回风斜井布置在宣威组地
层中,回风斜井方位角241°,回风斜井倾角25°,斜长201m,
担负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详见《开拓方式平面图》及
《开拓方式剖面图》。
26
1.3.2.井巷工程布置及特点
1、井筒
本矿井共有三个井筒,即:主平硐、副平硐、回风斜井。
(1)主平硐:长253m,主要担负矿井通风、排水和煤炭、矸
石、材料运输任务。
(2)回风斜井:长201m,主要担负矿井回风任务,同时兼作
矿井安全出口。
(3)副平硐:主要担负矿井辅助进风任务,同时兼作矿井安
全出口。
井筒特征详见下表。
井筒特征表
井筒名称主平硐回风斜副平硐主暗斜副暗斜
27
井口纬距311931831187203119247.2
座标径距35454366.354542535454488.
井口标高+545+610+618.90m+545+545
方位角(度)301241306
坡度、倾角3%252525
长度(m)25320114022
巷道形式半圆拱半圆拱半圆拱半半圆拱
净2.62.62.62.62.6
宽度
掘进2.82.82.82.82.8
断面净6.036.036.036.036.03
厚度100100100100100
支护
材料锚喷或砌锚喷或锚喷或砌锚喷或锚喷或
井筒装备22kg/m钢
备注扩巷利用新施工扩巷利用扩巷利扩巷利
2、矿井水平运输巷和水平回风巷均布置在8号煤层中,半圆
拱,净断面6.03m²,净高2.6m,净宽2.6m,采用砌碹或锚喷支
护,安全风速≤8m/s。水平运输巷和水平回风巷两侧各留设10m
保安煤柱。
3、井底车场
(1)井底车场形式的选择
28
本矿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在主暗斜井底部设置平车场,车
场长度60m。这样有利于提高提升运输和车场的通过能力。
①空车线、重车线的长度
井底车场空重车线均按1.5列车长设计,其长度计算如下:
L=MnL₄+NL;+Le
=1×20×2.2+1×3.3+8
=55.3m
式中:
L—一车场长度
M—-列车长度
n—-矿车数目
L₄——每辆车带缓冲器长度
N--机车数
L—-机车长度
L₄—-列车制动距离
设计采区轨道下部车场空重车线长度为60m,能满足要求。
②调车方式
顶推调车,机车经渡线道岔摘挂钩返回从列车尾部顶推重车
入重车线,然后挂空车驶出车场。
③通过能力验算
29
其中:N—-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277200—一年运输时间(min)
1.15—-运输不均衡系数
Qjd--每列车的净载重煤量
Tjd--每循环时间(min)
车场通过能力富裕系数:
富余系数167%,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2)空、重车场形式的选择
因矿井运输量不太大,设计空、重车场坡度均采用3‰,不
再设空重车高低道车场,即可满足矿井运输。
4、硐室及工程量
(1)井下消防器材库
矿井在主暗斜井下车场附近煤层底板岩层内设置消防材料库,
采用半圆拱形断面,巷道高3.15m,宽3.5m,净断面8.9m²,毛断
面11.0m²,长度约15m,料石砌碹支护。采用全风压并XX风;为
二采区服务,装备程控电话,铺设双轨,配备有消防器材。
(2)绞车房
30
主暗斜井绞车房设置在8号煤层底板砂岩层中,采用半圆拱
形,巷道净高3.15m,净宽3.5m,净断面8.9m²,毛断面11.0m²,
长度约20m,料石砌碹支护。装备程控电话,配备有4台的泡沫
灭火器及0.3m²河砂,采用独立配风。
(3)避灾硐室
矿井投产时在二采区下车场设置避灾硐室,避灾硐室长4m,
宽3m,高2m,有向外开的门,硐室内铺设有消防管路,压风管路,
直通调度室的电话,配备50台自救器。采用全风压并XX风。
(4)水泵房
主斜井水泵房布置在8号煤层底板砂岩层中,断面为半园拱
形、净高3.5、净宽3.0m、净断面9.8m²、长9m、采用砌碹支护。
(5)水仓
水仓布置在8号煤层底板砂岩层中,半园拱形、净高2.4、
净宽2.4m、净断面5.14m²、长60m、主副水仓各为300m³;采用砌
碹支护。
(6)变电所
井下中央变电所设在+450m水泵房附近,变电所规格:深×宽
×高=12×6×2(m)。
(7)机车充电硐室
充电硐室设在二采区下车场附近,充电硐室规格:深×宽×高
=10×4×2(m)。
31
1.4.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工艺
1.4.1.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1、矿井通风:
采用分列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进、回风井筒
3个,主平硐、副平硐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
入式通风。
2、矿井运输:
矿井主暗斜井铺设22kg/m钢轨,主暗斜井提升利用JTKB-1.2
×1.0/28型矿用隔爆型提升绞车;一、二采区材料上山均选用
JTB-1.0×0.8/30型矿用隔爆型提升绞车。矿车选用MGC1.1-6A
型固定箱式矿车串车提升;主要运输巷铺设15kg/m钢轨,采用
CTY5/6G型防爆蓄电池机车牵引1t固定式矿车运输。
3、矿井排水:
矿井采用一级排水,在+450m设主要排水泵房及主副水仓,主、
副水仓容量均为300m²,安装3台MD46-30×4型水泵。矿井涌水
经水沟流入水仓后,通过水泵抽排至副暗斜井上车场,经平巷水
沟排除地面。
4、矿井供电:
矿井设计利用两回专用线路供电,则第一回路供电电
源取自XX县XX镇XX变电站,以一回LGJ-50mm²型、长5km的10KV
32
架空线路输送至地面变电所。第二回路供电电源取自XX县XX镇
城郊1号变电站,以一回LGJ-50mm²型、长5km的10KV架空线路
输送至地面变电所。两回路电源安全可靠,能满足矿井供电要求。
5、地面生产系统:
改造利用原+545m主平硐外原地面生产系统与工业广场,补充
完善建筑及行政、公共建筑设施。
1.4.2.主要设备选型
主暗斜井提升利用JTKB-1.2×1.0/28型矿用提升绞车,配电
动机功率75KW;一、二采区材料上山选用JTB-1.0×0.8/30型矿
用提升绞车,配电动机功率37KW;副暗斜井安装RJY22-25/225
型架空乘人装置,配电动机功率22KW;地面压风房安装
LGH-14.5/10G型地面固定式螺杆式压风机2台,配电动机功率
90KW;地面风井选用FBCDZ-6-Ne15A型轴流式通风机2台,配用
2×37KW的电机(与风机配套供货);井下水泵选用MD46-30×4
型水泵3台,配电动机功率30KW。
1.5.矿井移交生产标准
矿井移交生产时在+450m水平,形成1个采区、1个采煤工作
面、2个掘进工作面达到设计规模。完成井巷工程量7230m(其中
利用2976m,新掘4254m),形成开拓煤量745kt,准备煤量374.5kt,
回采煤量59.2kt。
33
第二章矿井建设条件
2.1.矿井现有生产条件
矿井扩建是在现有生产系统基础上进行扩能技术改造,由业主
自行组织实施。
2.1.1.领导机构健全
配备有证矿长1名,副矿长2名,技术负责人1名。
2.1.2.现场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基本齐全
现有安全员6人,瓦检员8人,绞车司机5人,机车司机3
人,放炮员7人,主扇司机2名,电钳工4人,均持证上岗。
2.1.3.矿井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牌版,记录等,
能基本适应扩建工程施工的需要。
2.1.4.现有通风、运输、供电、压风、供水等生产系统基本完
善
2.1.5.各种机电设备、设施等都以利用
2.1.6.主平硐、副平硐、+545m南翼运输大巷对断面进行扩大
改造后能满足扩能要求
2.1.7.地面工业广场各类生产设施及生活福利设施基本齐全,
仅对不足不足部分
34
2.2.扩建施工外部条件
2.2.1.交通运输
XX煤矿所采煤炭为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畅通。矿井运煤外运
车辆充足,有固定的联系车辆运输煤炭,煤炭运输条件可满足矿
井扩建需要。
2.2.2.电源
矿井为双回路供电,主电源来自XX县XX镇XX变电所,10KV
线路。备用电源来自XX县XX镇城郊1号变电站10KV线路。
2.2.3.水源
矿井生产、生活用水主要取自附近小溪流。根据矿井多年的生
产经验,其水量能满足矿井所需生活用水,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2.2.4.通讯
本矿区已开通三门程控电话,光纤线路已接至矿区,中国XX、
中国XX公司的通信网也至矿井,矿井安设KTJ3-30本安型调度总
机,调度总机设在煤矿的地面值班室与井下各采掘工作面,机房
硐室联系。各通讯地点采用KT1017型电话机以HUYV32-10×2×
0.8型通信电缆连接。通信十分方便。
矿井现有通讯条件,在保证完好和正常维护的情况下,完全等
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建的要求。
2.2.5.其它
矿井建设和生产所需材料如料石、坑木等均可就近购买,附近
35
的砖石、石灰厂和水泥厂可提供充足、可靠的建筑材料。
36
2.3.开采技术条件
2.3.1.水文地质
矿区位于水茨坝向斜蓄水北西翼,矿区及其外围除零星的第四
系松散堆积物外,基岩裸露,出露地层为飞仙关至茅口组石灰岩,
主采煤层位于宣威组上段。矿坑直、间接充水岩层为飞仙关组二
段下部及一段和宣威组中上部为碎屑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
中等,宣威组下段视为相对隔水层。各含、隔水层特征分述如下:
(一)含水层
1、飞仙关组(Tf)裂隙含水层:岩性以粉砂岩、泥岩、夹
薄层细粒砂岩、薄层石灰岩组成。广布全矿区,是煤系的直接覆
盖层。地貌呈走向山脊与倾斜山岭及顺层坡地形。平均厚485.24m。
接受大气降雨的渗入补给,有泉点出露,水量变化大。
2、宣威组(中、上部)裂隙含水层:岩性为泥岩与粉砂岩及
煤层组成。厚度106m,出露于山麓地带,受水面积不大,加之区
内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浅部煤层多被踩空,并掘有斜井,矿井
充水以采空水为主,顶板含水层淋水、滴水次之。
3、茅口组石灰岩溶强含水层:下二叠系茅口组为灰色-深灰
色厚层状石灰岩。分布于矿区西侧广阔区域,地面岩溶发育,落
水洞多见。受水条件好,是地下水的汇水补给区。
(二)隔水层
本矿区主体含水层中夹有隔水层:即飞仙关组Ⅱ、IV带(Tf
37
"、T₁f")、宣威组下部峨眉山组等。分述如下:
1、飞仙关组:飞仙组Ⅱ带(T₁f²顶部),岩性为细粉砂岩,平
均厚26m,地表未见泉水,钻孔揭露时也未发现冲洗液漏失或涌
水现象,含水性质弱,视为隔水层。
飞仙关组IV带,岩性为泥岩及粉砂岩,夹薄层细粒砂岩。平
均厚31m,钻孔中伟发现涌、富水性弱,视为隔水层。
2、宣威组下部,岩性为泥岩及粉砂岩,夹薄层细粒砂岩,含
菱铁矿透镜体,平均厚50m,钻孔中未发现涌、漏水现象,地表
无泉水、富水性极弱,是良好的隔水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防火门工程设计与施工施工图设计合同2篇
- 2025年度个人食材采购配送与品牌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离婚协议书: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及探望权执行合同7篇
- 2025年度跨境电商销售平台服务协议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版培训资料保密及知识产权保护合同3篇
- 2025版木工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合同4篇
- 2025年度门式起重机租赁合同包含操作人员派遣服务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醇基燃料清洁能源推广合同模板下载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管理协管员培训与聘用一体化合同
- 二零二五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担保合同4篇
- 南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各乡镇、街道分布情况登记清单(表五)
- 选煤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项目前期选址分析报告
- 急性肺栓塞抢救流程
- 《统计学-基于Python》 课件全套 第1-11章 数据与Python语言-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 《形象价值百万》课件
-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十
- 中医基础理论-肝
- 小学外来人员出入校门登记表
- 《土地利用规划学》完整课件
- GB/T 25283-202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