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总要来盐城吧。在和煦的春风里,看一片lànmàn的花海;_____;在温暖的秋阳中,赏一幅bānlán的画卷……在一座座文化博物场馆,感受城市记忆;在一家家书店,寻访文学踪迹;在一个个美食摊位,开启舌尖盛宴……美丽的不止是这座城市,还有每个人对她的魂牵梦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为家乡的繁荣感到骄傲。(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①lànmàn_______②bānlán_______③魂牵梦萦_________(2)将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3)在空缺处仿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通顺。【答案】(1)①.烂漫②.斑斓③.yíng(2)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家乡的繁荣感到骄傲吗?(3)示例:在猛烈的夏雨里,听一首激情的乐曲;【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lànmàn——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也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bānlán——斑斓: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非常灿烂多彩。又指生活多姿多彩。魂牵梦萦:húnqiānmèngyíng,意思是形容思念情切。【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将陈述句改为否定句的方法是,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间号。画线句中可在“应该”前面加上否定词“不”,再加上反问词“难道”,句末加上语气词“吗”,即改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家乡的繁荣感到骄傲吗?【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根据前后句“在和煦的春风里,看一片lànmàn的花海……在温暖的秋阳中,赏一幅bānlán的画卷”可知,两个分句分别写了春天、秋天的景色,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上要符合夏天的景物特点,结构上要满足“在……里/中,动词+数量词+偏正短语”的形式,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示例:在炽热的夏日里,听一曲悠扬的蝉鸣。2.古诗文名句默写。(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孔子《论语》)(2)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4)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6)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并揭示新陈代谢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8)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接天莲叶无穷碧③.佳木秀而繁阴④.长风破浪会有时⑤.千里共婵娟⑥.江山如此多娇⑦.沉舟侧畔千帆过⑧.病树前头万木春⑨.先天下之忧而忧⑩.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碧、繁阴、婵娟、娇、畔、忧”等字词容易写错。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骚”中的“风”是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是指《楚辞》里的《离骚》。B.“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C.“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是递进复句。D.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C.句中“不是……而是……”的结构,表明实验过程并非消极观察,而是积极探测,两者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故选C。综合性学习。4.本学期第一单元是诗歌的活动探究。班级举行现代诗歌朗诵会,请你参与活动设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同学在朗读最后一句“春暖花开”四个字时,意见有分歧。有人认为用正常语速就行;有人认为语速要快;有人认为要放慢语速。你怎么看?说说理由。(2)下列哪一种乐器更适合为这首诗配乐()A.腰鼓 B.羌笛 C.唢呐 D.小提琴(3)在诗歌朗诵时,我们也可以对原作进行适度“改编”,让它更契合现场朗诵氛围。请你来仿写。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亲爱的同学,我也为你祝福愿你①_______________愿你②______________我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答案】(1)示例①语速较快:表达诗人对幸福的向往,表达一种昂扬,积极向上的情绪。示例②正常语速:最后一句,让人感觉内心明朗温暖,有一种终于找到归宿的平静。示例③语速放慢:表达美好祝愿和期盼,放慢语速,有一种回味和思考。(2)D(3)①.示例①愿您前程似锦,一路繁花相送②.示例②愿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示例③愿你学习进步,开心快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朗读技巧。针对诗歌最后一句“春暖花开”四个字,谈谈朗读语速的问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实际上可以根据文本的整体情感、语境以及读者的个人理解来灵活处理。示例1:正常语速,正常语速可以保持句子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不会让听众感到突兀或刻意。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常语速能够自然地表达出句子的含义和情感。示例2:语速要快,语速快可以营造出一种轻快、愉悦的氛围,仿佛春天真的已经到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此外,快速朗读也可能强调一种期待或迫切的心情。示例3:放慢语速,放慢语速可以突出这四个字的意境和美感,让听众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春天的温暖和花朵的绽放。此外,放慢语速还可能暗示一种深情或沉浸式的体验。【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诗乐器知识。根据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并结合不同乐器的特点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拟想了尘世新鲜可爱,充满生机活力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诗人真诚善良的祈愿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中获得幸福,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纯朴的生活的向往。因此,可以选择一些能表现轻柔、明朗、舒缓节奏的乐器。A.腰鼓:腰鼓通常用于表达强烈的节奏和激情,可能不太适合这首诗的轻柔与和谐。B.羌笛:羌笛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其音色悠扬、哀怨,更适合表达深沉的情感。C.唢呐:唢呐的音色高亢、热烈,常常用于表达喜庆、欢快的情感。D.小提琴:小提琴的音色柔和、细腻,非常适合表达这首诗中的轻柔与和谐。故选D。【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仿写。按照“愿你+四字祝福短语,四字祝福短语”的格式,表达对同学的祝福即可,可以是现实的,甚至世俗的,但不能是低俗的。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即可。示例:愿你前程远大,走向成功;愿你努力拼搏,梦想成真。二、阅读理解(一)古诗文阅读。【甲】别滁①(宋)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乙】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②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无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注释】①欧阳修任滁州知州两年后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为其饯行。②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6.参考方法介绍,解释加点字。文言字词方法释义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查阅词典法:①yí遗失;②yí留下;③wèi赠送;(1)_________无一动其心词类活用法(2)__________乃能退而获乐于斯课内迁移法:微斯人(3)_________厌于耳目联系成语法:贪得无厌、学而不厌(4)_________7.翻译下列句子。(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8.甲诗是一首离别诗,首句情景交融,请加以赏析。9.乙文中欧阳修写了两种“乐”,分别为“①_______”和“②_____”。(用原文回答)两种对立的“乐”却能被李侯兼得,表现了李侯的“③______”(用原文回答)。10.结合甲诗和乙文,分析欧阳修是什么样的形象。(答出两点即可)【答案】5.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6.①.赠送②.使……触动③.这④.满足7.(1)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2)取尽天下的万物,自己所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8.首句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春天滁州城花光浓烂,柳丝轻明的明媚、浓烈,反衬出诗人惜别时的深情。9.①.富贵者之乐②.山林之乐③.贤(可谓贤矣)10.①旷达乐观:甲诗欧阳修坦然对待离别,不让管弦奏离别的声音;②寄情山水、志趣高雅:乙文中欧阳修收到李侯送的泉水,写下此文,借此表现其自己的喜好;③爱惜贤才:乙文中作者对李侯在富贵中能享受到山林之乐的贤达的赞美。【解析】【导语】欧阳修的《别滁》是一首情感细腻的离别诗。在浓郁的花光和轻明的柳色中,诗人与友人酌酒话别,情景交融。采用自然景色导入离情,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对滁州的不舍和一份洒脱的态度。诗人以常日醉酒的状态来安慰自己,寄托情感,且不愿听到伤感的离别乐声,表现出一种冷静与达观。《浮槎山水记》通过记叙李侯于庐州游历探寻名泉的经历,探讨富贵与隐士之乐。文章将富贵者物欲的满足与山林隐士的精神享受对比,认为虽不能兼得而无损其乐。李侯虽富贵,却能体会自然之趣,作者通过赞美李侯的贤德阐述人生哲理:在于价值的兼得与精神的自足,展现出对理想人生的思考与推崇。【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稀疏淌滴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听”的宾语是“山流之潺湲”,“饮”的宾语是“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是完整的陈述句;故断为: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译为:就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根据“查阅字典法”确定选③,遗(wèi):赠送。(2)“无一动其心”的意思是:没有一样使让他们动心。根据“词类活用法”可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触动。(3)联系课内迁移法,“微斯人”意思是如果没有这种人。斯:这。据此可知,“乃能退而获乐于斯”中的“斯”理解为“这”,“乃能退而获乐于斯”意思是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4)根据成语推断法,“贪得无厌”的意思是: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厌:满足;“学而不厌”的意思是:学习不会感到满足,指的是非常好学。厌:满足。据此推断,“厌于耳目”的“厌”意为:满足;“厌于耳目”句意:满足了耳目的快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重点字词:从,跟从;第一个“乐”,快乐;第二个“乐”,以……为乐;(2)重点字词:穷,尽;欲,想要;之,的;乐,乐趣。【8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花光浓烂柳轻明”意思是说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其中“花光浓烂”“柳轻明”描写别离时春日花柳繁茂、光彩夺目的景象,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次句“酌酒花前送我行”中“酌酒花前”指的是众宾客宴送知州,“送我行”交代了送别的主题。点明了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首句既写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融入了诗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滁州的留恋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第一、二空,结合乙文第二段“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可知,在作者看来,富贵的人的乐趣是:能取尽天下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物质上得到无限的满足。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是:在优美的大自然里,悠然自在地生活,不受外界世俗的干扰,精神世界得到满足。作者认为,富贵者只能享受到物质带来的满足,无法同时享受到隐居山林的快乐。故填:富贵者之乐/山林之乐。第三空,结合乙文第一段“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第二段“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可知,在作者看来,李侯贤达,因为他生于富贵之家,享受到丰厚的物质生活,同时他也喜欢在探索自然世界,享受山林之乐。据此可填写:贤。【10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甲文“我亦且如常日醉”可知,此时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我”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就如平常一样,体现诗人不因离别而郁郁寡欢,由此可见诗人是个乐观豁达的人。结合乙文第一段“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可知,在作者看来,李侯虽生于他生于富贵之家,但他不迷恋丰厚的物质生活,他涉足于美好的自然世界,享受山林之乐。他是一位志趣高雅的人。作者对李侯的赞美,体现他是一位赏识人才,爱护人才的人。结合乙文第一段“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第二段“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无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可知,李侯饮了山泉水,感到泉水甘美,就把甜美的山泉水和远在京城的“我”一同分享。“我”内心非常向往隐居山间的生活,那里有美好的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由此看来,“我”是一位志趣高雅,热爱自然的人。【点睛】参考译文:(乙)浮槎山的水,源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凭镇东军留后的身份兼任庐州太守。于是游览金陵,登上蒋山,并饮蒋山的水。随后又登上浮槎山,到了山上,山上有石池,池水涓涓流淌,十分可爱,大概就是陆羽所说的乳泉、石池漫流那类的水。喝泉水,感到泉水甘美,于是对照地图记载考证,并向当地老人询问,知道了这水的来历。就把此水送给远在京城的我,我给他回信说:李侯可以称得上贤达。取尽天下的万物,没有得不到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这是富贵的人的乐趣。至于荫蔽在松树下,枕垫着茂盛的青草,倾听山溪潺潺流淌的声音,喝着稀疏淌滴的石泉水,这是隐居山林的人的乐趣。而那些隐居山林的人看待天下的乐趣,没有一样使让他们动心。或许在心里有那种想法,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不可达到就不再强求了,于是能够隐居在山林中并在这里获得乐趣。那些富贵者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不可能同时得到的是隐居山林的乐趣。只有那些富贵的时候不能二者兼得,之后变得贫贱的人,才能由此自得其乐并超脱世俗。如果两样都得不到,这也是情理和形势使然。现在李侯生长在富贵之家,既满足了耳目的快乐,又感受到了山林的乐趣。至于他攀登高山,走遍了幽深隐蔽的地方,常人不能到达的地方都能去,他同时获取的东西可以说是很多的了。(二)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的淬炼。《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有删改)材料二:某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某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摘自《某市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材料三: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删改)1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参加劳动的儿童,投入学习时间会更多,学业成绩自然也会更出色。B.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C.数据显示某市普通中学学生中,大部分的初中生和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D.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12.材料一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至少三点)14.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1.A12.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朱子家训》中的话,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有力地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13.①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②要端正学生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③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④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⑤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14.示例一:劳动能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我们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张贴书法、绘画作品,使教室更美。我们要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示例二:劳动能让我们生活环境更美,我们在庭院、小区栽花种草,使庭院、小区更加舒适、美观。我们应该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材料一、二、三,从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角度探讨了儿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一强调劳动对人格发展的关键作用,材料二通过数据分析揭示实际情况,表明中学生虽有正确劳动观,但主动参与不足。材料三则呼吁将劳动教育与现代技术、社会发展相结合。整体来看,文章旨在唤起社会对儿童劳动教育的重视,倡导通过多方面结合提升其教育价值。【11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A.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可知,选项“学业成绩自然也会更出色”表述有误;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辨析及作用。画线句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句,引用了《朱子家训》中的话,属于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结合后句“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可知,语句体现出“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强调了劳动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后文提到的现代家长剥夺孩子劳动机会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力地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13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结合材料一第三段“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可知,要通过劳动锻炼孩子的体质,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的调查数据“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可知,“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根据第二段的调查数据“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可知,学生的劳动习惯很差,由此可知,必须要端正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并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由材料三“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可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要让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因此要使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内涵,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由材料三“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可知,新时代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1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首先理解句子“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的含义是:劳动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们用劳动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服饰、风味各异的美食、雄伟壮丽的建筑、智能优质的交通交流工具,这些物质之美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同时,人们靠劳动养育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快乐和成就感,这是美的体验。其次联系自己的劳动经历,谈谈感受到的劳动的好处:如通过大扫除、植树等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美化了校园,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创造了美好的环境,而且还增长了知识,学会了如何与老师、同学沟通合作,增强了合作意识。结合具体的劳动事例,体现出在劳动中感悟到的美好即可。示例一:劳动能让我们有所收获。我们给果园除草、修剪枝条、施肥,最终收获丰硕的果实,创造出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园美景。我们应多参加劳动,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示例二:劳动能创造美好。我们精心创作,用画笔、音符或文字表达内心,为人们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丰富了精神世界的美。我们应多参加劳动,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母亲梁利华①我的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却是一个很识大体的女人。从小没有读过书,是她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吧,所以才对我们三个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因为在她的观念里,读书才有本事,读书才有出路。②母亲说,外公年轻的时候经历一番波折,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并活着回来了。当外公回到老家的时候,当地人民政府要授予他一个官职。外公是很无私的一个人,把这个机会让给了他的战友。外公带着外婆去了新疆,支援新疆建设。母亲就是在新疆出生的。③外公有六个孩子,母亲是家里的老三,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大姨很早就结婚生子了,大舅一直在读书。母亲说,大舅读书的很多费用是靠母亲和外公去集市上卖菜,还有全家人省吃俭用攒下的。母亲说,那个时候外公的几个兄弟都欺负外公,因为外公无钱无势。母亲就无论多艰苦都供养我大舅读书,她觉得家里有一个人读出来就没人敢欺负他们了。大舅也很争气,大学毕业后当了小学校长,后来当了初中校长。母亲说,当时她也很想读书,但外公不允许。外公有旧思想,只允许儿子读书,不允许女儿读书。母亲说,当时的夜校学费只要两元钱一学期,外公都不允许她去读,就让她在家干活儿,带弟弟妹妹。母亲说,她每次都带着我的两个舅舅和小姨,在教室门口听里面的人读书。母亲就这样带着她的弟弟妹妹在教室外面站了两个多月,外公还是没有让她读书。后来,母亲狠下心再也不去夜校了,读书的愿望彻底破灭了,她就努力干活儿,努力挣钱,供养我大舅读书。母亲说她做梦都在读书,经常梦到考试很多题目不会,然后惊醒。直到我们出生,母亲说她再也不做那些梦了,或许她的读书梦有寄托了吧。④母亲从小爱美。她和我外公去集市上卖菜,她就喜欢去看最新的布料,等钱攒够了,她就去买回来,自己做衣服。她的绣花技术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我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穿的虎头鞋,还有披风,都是母亲绣的。母亲还会剪头发,村里很多人都是让母亲去给他们剪头发,母亲也从不收钱。我们三个从小到大的头发都是母亲剪的,我们从不去理发店。母亲的能干及她的手艺被村里很多人家看中,他们纷纷上门提亲。母亲说,有一家当时孩子还在读高中,父母都是老师,也上门提亲,被母亲拒绝了。因为她觉得男方还在读书,以后要是大学毕业就会看不上她,所以她主动拒绝了。现在想想,母亲真的不是一般的女子。后来也有很多人提亲,母亲都拒绝了,主要是她还想再帮家里几年。直到她年龄实在太大了,在二十三岁那年被我外公和大舅逼着嫁给了我父亲。⑤母亲说,结婚前她都没仔细看过我父亲,当父亲到家里来提亲的时候,外公和大舅都不让她看一眼,就怕她看了依然不愿意。当时她偷偷从门缝看了一眼,也没看清楚,就这样和父亲结婚了。⑥结婚后母亲才知道,父亲是他们村最穷的一家,那个时候还在吃救济粮。我也还记得当时住的房子就是泥巴和稻草盖的房子,村里其他人家都盖起了砖瓦房。但母亲是传统的中国女性,嫁给父亲后就开始为了这个家操劳,并生儿育女。母亲在父亲外出卖生姜期间,一个人带着我们姐妹俩。自己收麦子,自己打场,自己种生姜。母亲从不怕苦,不怕累。在父母的努力下,我们家终于吃上了白面馍馍,也盖起了砖瓦房。后来,父亲带着母亲、姐姐、我、未出生的弟弟到武汉落地生根,又经过辛辛苦苦地打拼,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把我们三个拉扯大。⑦我真的感谢母亲的识大体及她的智慧,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她和父亲都坚持让我们三个读书,而不是让我们像亲戚家的孩子一样,小学毕业后就出去打工。后来,我读大学本科,读研究生,母亲都是极力支持的。父亲和母亲从小教育我们,只要我们能读书,读到多高都供养,砸锅卖铁都供养。⑧我是母亲生的,我的命运也是母亲改变的。这一世母女情还不够,希望来生还做她的女儿。(选自《青年文学家》2023年24期,有删改)15.文章开头说:“我的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却是一个很识大体的女人。”母亲的“识大体”在文中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16.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1)自己收麦子,自己打场,自己种生姜。(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2)后来,我读大学本科,读研究生,母亲都是极力支持的。(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7.文中多次提到“母亲说”,请揣摩作者这样写的好处。18.文章第⑧段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19.“比较”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请你将本文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进行比较,分析两文有哪些相同点。(从内容、结构、语言风格、主题中任意选择三方面回答)【答案】15.①努力劳动供大舅读书;②给人剪发从不收钱;③拒绝条件好的人提亲;④支持我们读书。16.(1)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描绘出母亲一个人辛苦劳作的场景,写出她会干的农活种类多样,充分表现了母亲聪慧和不怕吃苦受累的特点,语气上更有气势。(2)“极力”就是“尽全力”,加点词写出了母亲全力支持“我”读书的态度,表现母亲希望“我”通过读书长本事的心愿。17.①丰富了文章内容。②侧面表现了母亲的性格特点。③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性,突出了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④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18.①对母亲给予“我”生命的感恩之情;②对母亲鼓励“我”读书,使“我”改变命运的感激之情;③对回报母亲恩情的无限期望之情。19.①内容上:两篇文章都与母亲有关;②结构上:都是总分结构,本文以“母亲很识大体”领起全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我爱我的母亲”领起全文,两篇文章都以对母亲的感激终结全篇;③语言上:两文的语言都比较朴实自然,感情真挚。④主题上:两文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感恩之情。【解析】【导语】这篇叙事散文通过平实而感人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母亲的一生。母亲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却以无私的奉献和坚韧的毅力影响并抚育了作者及其家人。文章通过记述母亲支援兄长读书、承担家务、坚持孩子教育等事迹,凸显了母亲识大体、勤劳爱家的品质。通过多次引用“母亲说”,以母亲的口吻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近感。整体思路清晰,描写生动,感情真挚,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深情。【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③段中“外公有六个孩子,母亲是家里的老三,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大姨很早就结婚生子了,大舅一直在读书。母亲说,大舅读书的很多费用是靠母亲和外公去集市上卖菜,还有全家人省吃俭用攒下的。母亲说,那个时候外公的几个兄弟都欺负外公,因为外公无钱无势。母亲就无论多艰苦都供养我大舅读书,她觉得家里有一个人读出来就没人敢欺负他们了”可知,母亲讲述了她如何努力劳动,省吃俭用,甚至和外公一起去集市上卖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来供养大舅读书。据此可概括为:努力劳动供大舅读书;结合④段中“母亲从小爱美。她和我外公去集市上卖菜,她就喜欢去看最新的布料,等钱攒够了,她就去买回来,自己做衣服。她的绣花技术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我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穿的虎头鞋,还有披风,都是母亲绣的。母亲还会剪头发,村里很多人都是让母亲去给他们剪头发,母亲也从不收钱。我们三个从小到大的头发都是母亲剪的我们从不去理发店”可知,母亲不仅心灵手巧,会绣花、做衣服,还会剪头发,并且从不收取村民的费用。据此可概括为:给人剪发从不收钱;结合④段中“母亲的能干及她的手艺被村里很多人家看中,他们纷纷上门提亲。母亲说,有一家当时孩子还在读高中,父母都是老师,也上门提亲,被母亲拒绝了。因为她觉得男方还在读书,以后要是大学毕业就会看不上她,所以她主动拒绝了。现在想想,母亲真的不是一般的女子。后来也有很多人提亲,母亲都拒绝了,主要是她还想再帮家里几年。直到她年龄实在太大了,在二十三岁那年被我外公和大舅逼着嫁给了我父亲”可知,面对当时条件优越的提亲者,母亲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家庭背景或经济条件而动心,而是理性地分析了未来的可能性,认为对方如果未来有更高的成就可能会看不上自己。据此可概括为:拒绝条件好的人提亲;结合⑦段中“我真的感谢母亲的识大体及她的智慧,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她和父亲都坚持让我们三个读书,而不是让我们像亲戚家的孩子一样小学毕业后就出去打工。后来,我读大学本科,读研究生,母亲都是极力支持的。父亲和母亲从小教育我们,只要我们能读书,读到多高都供养,砸锅卖铁都供养”可知,母亲坚持让我们三个孩子读书,无论生活多么艰苦都不放弃。她深知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拥有更广阔的未来。据此可概括为:支持我们读书。【16题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自己收麦子,自己打场,自己种生姜”三个句式相同,运用排比的修辞,不仅强调了母亲在农活上的全面参与和辛勤付出,还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有力,能够更深刻地触动读者的心弦。同时,这种表述方式也突出了母亲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独立自强的精神风貌。(2)本题考查词语赏析。极力:用尽自己的力量。指极为强烈的意思。结合“后来,我读大学本科,读研究生,母亲都是极力支持的”的内容,这里的“极力”可以理解为“竭尽全力”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程度副词,更深刻地揭示了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程度之深。通过这个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于“我”的教育和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她愿意倾尽所有,为“我”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表现出她对“我”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增长才干的殷切期望。这种无私的母爱和深远的目光,正是“极力”一词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意义。【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文中多次提到“母亲说”,这样的叙述方式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首先,它构建了一个直接而亲切的对话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与母亲的交谈之中,增强了文章的代入感和真实感。通过“母亲说”,读者能够直接听到母亲的心声,感受到她的情感与态度,从而更加立体地认识这位母亲的形象。其次,“母亲说”的反复出现,有助于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母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每一次“母亲说”都可能是对母亲某个特定经历、观念或情感的讲述,这些片段拼接起来,就形成了一幅完整而丰富的母亲画像。这样的叙述方式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还使得母亲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再者,从叙述手法的角度来看,“母亲说”作为一种直接引语,增强了文章的叙事效果。它使得文章的叙述更加生动有力,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和理解母亲的行为与选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最后,通过“母亲说”的叙述方式,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这些话语不仅仅是母亲过去的讲述,更是作者对母亲美好品质的回忆与颂扬。它们如同一串串珍珠,串联起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让读者在感动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全文通过多个生动的故事和细节,展现了母亲在艰难岁月中对家庭的默默付出与无私奉献。结尾的深情,首先是对这种母爱的崇高敬仰,是对母亲一生辛劳与牺牲的深深致敬。结合⑦段中“我真的感谢母亲的识大体及她的智慧,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她和父亲都坚持让我们三个读书,而不是让我们像亲戚家的孩子一样小学毕业后就出去打工。后来,我读大学本科,读研究生,母亲都是极力支持的。父亲和母亲从小教育我们,只要我们能读书,读到多高都供养,砸锅卖铁都供养”可知,母亲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坚持让子女读书,改变了家庭的命运。作者通过自己读大学本科、研究生的经历,深刻体会到母亲这一决定的深远意义,因此对母亲的教育之恩充满了感激之情。结合⑨段中“我是母亲生的,我的命运也是母亲改变的。这一世母女情还不够,希望来生还做她的女儿”可知,母亲不仅给予了作者生命,更通过她的坚持与努力,为作者铺设了一条通往知识与未来的道路。作者深知,没有母亲的支持与鼓励,自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因此,结尾的深情也包含了对母亲改变自己命运的深深感恩。在成长的道路上,母亲始终陪伴在侧,无论是物质上的支持还是精神上的鼓励,都给予了作者巨大的力量。这种陪伴与支持,成为了作者心中最宝贵的记忆。结尾的深情,也是对这段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作者深知母亲的恩情难以报答,但心中仍怀着无限的期望。她希望在未来能够用自己的努力与成就,来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让母亲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与骄傲。这种期许,也是结尾深情表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回忆我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回忆我的母亲》开门见山,用简洁明朗的开头给全篇定下了自然清新的基调: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质朴无华的语言,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缘起,又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成为全篇回忆母亲优秀事迹的一个十分清晰的总的枢纽。这个简洁明朗的开头,形成了一种质朴洗练的风格。文章思路畅达,线索清楚。先由家史写起,依次介绍了钟太夫人多方面的事迹:“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性格和蔼”,“同情贫苦的人”及支持慰勉作者献身革命事业等等。全文用口语写成,没有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形容词,是无产阶级优良文风的体现。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出了母亲一生的经历,同时又兼顾了体现母亲崇高品德的几个方面。这么一来,恰当而又自然地突出了这位革命母亲的最大特点:热爱劳动,支持革命。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母亲虽未受过正规教育,却凭借自己的坚韧、识大体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努力支撑家庭,还全力支持孩子们的教育,最终帮助孩子们(包括作者自己)实现了更好的人生。文章通过回忆母亲的成长经历、婚姻生活以及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展现了母亲坚强、能干、有远见和牺牲精神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敬爱之情。内容上:两篇文章都紧密围绕“母亲”这一核心人物展开,详细记叙了母亲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事迹和贡献。无论是本文还是《回忆我的母亲》,都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展现了母亲勤劳、善良、坚韧、无私等优秀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对作者人生道路的深远影响。结构上: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本文以“母亲很识大体”作为开篇的总领句,引出后文对母亲各种识大体行为的详细叙述;而《回忆我的母亲》则以“我爱我的母亲”为起点,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并随后展开对母亲生平事迹的回忆。两者都在结尾部分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形成了结构上的呼应与完整。(四)名著阅读20.下面是班级“艾青诗选·思想之光”阅读沙龙现场。请你参与讨论,完成发言。小颜:20世纪30年代和1978年以后分别是艾青诗歌创作的两次高峰,时代在变化,艾青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你能分辨出哪首诗歌是1978年后创作的吗?鱼化石(节选)黎明的通知(节选)你是沉默的我从东方来连叹息也没有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鳞和鳍都完整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却不能动弹又将带温暖给人类你绝对的静止借你正直人的嘴对外界毫无反应请带去我的消息看不见天和水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我:___________(填诗歌题目)是1978年后创作的。小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我:______________【答案】①.《鱼化石》②.判断依据: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艾青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和反抗,诗歌主要意象是“土地”、“黎明”等,1978后艾青创作的多是哲理诗;《鱼化石》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了生命”,是哲理诗;《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洋溢着抗战必胜的豪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20世纪30年代,这样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诗作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此时作者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黎明”等。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经过20年的沉寂,诗人“归来”,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鱼化石》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看写的是“鱼化石”,实际上写的是被窒息了生命活力,徒具一个躯壳的人。写的悲切沉痛,可以看作是诗人艾青的自嘲的写照,是一种“艾青式的对人生哲理的奇特冥想”。《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热切地唤起一切事物来迎接美好新世界的到来,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新社会新生活的坚定信念。这首预言式的诗歌在赞美了解放区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由此可以判断,《鱼化石》是1978年后创作的。根据以上分析拟写理由即可。2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语段一】A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A,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伺候,必有歹心。”A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将刀来比看。”【语段二】说言未了,只见A双眉剔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吴用便说道:“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得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今日王头领以礼发付我们下山,送与盘缠,又不曾热赶(硬要赶,迫使离开)将去。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A道:“这是笑里藏刀,言清行浊的人!我其实今日放他不过!”(1)语段一、二中的A为何人?所选语段分别是哪两个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2)根据两个语段中人物的描写,说说A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答案】(1)A为林冲。语段一:豹子头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租赁物维修保养合同标的
- 2024年度特许经营合同协议模板
- 2024安全员理论考试(典优)
- 2024年度退房时物品保管协议
- 2024版物业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合同
- 退休员工合同范本
- 变卖股权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技术咨询合同-技术难题解答与指导
- 2024年度融资租赁合同:某航空公司租赁引进新型飞机
- 二零二四年度影视公司与影视作品版权购买合同
- 成人防溺水安全教育
- 设备管理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合规要求
- T-CACM 1420-2022 中成药安慰剂模拟效果评价规范
- 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计算400题及答案
-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作文指导:深化理性思考》课件
- 感恩心态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
- 药用辅料大全课件
- pvc人造革生产工艺
- Unit+2+Natural+disasters+Welcome+to+the+unit+ Reading+课件 【高效课堂精研】 高中英语译林版(2020)必修第三册
- 急诊科培训急诊科团队沟通和协作技巧
- 电缆敷设和配电箱安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