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5本章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更趋势B.处于稳定状态的群落中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更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更D.诞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更的确定因素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全部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确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确定于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将呈“J”型增长B.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C.处于生殖期的个体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种群诞生率越高D.稳定型的年龄组成,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诞生率(即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人口基本稳定4.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玉米田中每平方米土地上分布1棵野稗B.每毫升培育液中有9个大肠杆菌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上全部鱼的数量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5.下列有关运用的方法或策略与其对应的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目的之一是削减老年人口的数量B.采纳标记重捕法时标记物不能太醒目,目的是防止测得的种群密度不精确C.在田鼠数量达到“S”型曲线的K/2时进行防治,目的是防止发生鼠害D.在田间喷洒性外激素,主要目的是通过影响农业害虫的性别比例干脆降低种群数量6.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重要害鼠,对农作物危害严峻。某探讨机构对黄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事实上黄鼠在被捕获过一次后更难捕获,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由此得出的推想正确的是 ()A.该草地黄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只/hm2B.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C.综合两次捕获状况,该黄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D.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且不考虑重捕更难的因素,则洞口数与黄鼠数的比例关系为2.5∶17.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更状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图。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频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8.关于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更”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进行酵母菌培育前,培育液要经过灭菌处理B.取样计数前,应当先轻轻振荡试管保证酵母菌匀称分布C.假如培育液中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可先进行稀释处理D.该试验的结果是酵母菌在培育液中始终呈“J”型曲线增长9.如表所示为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组号12345面积/m244444田螺数量/只1319161418A.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B.稻田中田螺种群数量的多少就是田螺的丰富度C.田螺的年龄组成干脆确定了田螺的种群密度变更D.田螺种群密度为16只/m2是种群的空间特征10.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肯定的空间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生物适应的结果B.光照影响植物的垂直分层,不影响植物的水平分层C.某山坡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位于不同层次中的两种生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11.下图甲表示森林群落,图乙表示草地群落。下列有关这两个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A.影响图甲中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场所和食物B.图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草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图甲、乙中群落所处环境条件不同,丰富度也不同D.图甲所示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条件的实力1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间种玉米和花生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依据的原理是优化群落垂直结构B.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体现了人类活动变更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湖泊中的群落不同于森林中的群落主要体现在群落的丰富度D.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关系与蚂蚁共同筑巢、捕食体现的关系是不一样的13.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概率降低B.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逝C.自然界中的猴群通过种内竞争建立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物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物种的维持14.下列诗句描述的内容不属于群落种间关系的是()A.《凌霄花》中的“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B.《放鹰》中的“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C.《诗经》中的“螟蛉有子,蜾蠃负之”D.《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15.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讨”,说法错误的是 ()A.假如要探讨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纳样方法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变更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16.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假如环境发生变更,阶段Ⅲ可能重新演替为沙丘C.阶段Ⅰ演替为阶段Ⅱ过程中植物种类完全被取代D.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17.新疆北部常绿针叶林中以红松、冷杉、云杉为主。下列有关该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利共生、捕食、竞争等种间关系都可以出现在该群落中B.探讨常绿针叶林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种群水平的探讨范畴C.若大肆砍伐红松、冷杉等,则会变更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若该群落发生火灾,则该地重新形成针叶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18.如图为影响种群密度的各因素间的作用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干脆确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①②③④B.⑥是通过影响种群的②④来影响种群密度的C.⑤表示性别比例,可预料种群数量变更趋势D.若②大于④,则种群将呈现“J”型增长19.调查小组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三种动物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进行了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种群年份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242024甲0.70.90.60.40.80.91.01.0乙0.80.60.30.50.70.81.11.0丙2.02.01.81.71.41.01.01.0A.2013年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衰退型B.表中数据显示甲种群的数量在2015年最少C.乙种群在2014年种群数量下降较快,有可能是气候变更引起的D.8年间丙种群的数量先增长后趋于稳定20.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诞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更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和b点时,鲤鱼种群的增长率肯定相等B.O~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渐渐削减21.为解决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某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该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库中全部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更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造成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22.下列有关生物之间关系的推断正确的是 ()①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分泌的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分解,其分解产物可被白蚁利用;同时鞭毛虫也能从白蚁体内获得所需的养料②白尾鹿遇到危急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知同伴③菜青虫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④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域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⑤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旁边其他树木生长,最终往往会把其他树木缠死选项种内互助种内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A②④①-⑤③B②①④-⑤③C--②①④⑤③D-④②①⑤③23.如图为美国大雾山不同垂直高度上七种昆虫的分布曲线,其中a、c、f、g是叶蝉,b、d是啮虫,e是芫菁。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B.不同种的昆虫只局限在肯定的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C.图示表明群落的空间结构为随机分布D.同一海拔分布的昆虫之间无竞争关系24.2024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据科学家对珠峰地区的考察探讨,发觉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图表示珠峰不同海拔地段的植被分布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随着海拔的上升,珠峰南坡植被类群渐渐发生变更,影响这种变更的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B.珠峰南坡的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属于两个不同的群落,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要调查珠峰北坡生长的一种宝贵的草本药材的种群数量,可采纳的方法是样方法D.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溶化,为绿色植物生长供应了相宜的条件,这是珠峰海拔6000~7000m地段出现了绿色植物的缘由之一25.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周的红松林会渐渐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成为优势种的结果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更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6.(8分)调查某草原田鼠的数量时,在0.01平方千米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田鼠43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调查区内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只。若调查中运用的标记物比较醒目,田鼠被标记后被其天敌捕食的机会增大,则其次次捕获后计算得出的种群数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数量。
(2)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肯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应足够的食物和水(不考虑疾病等其他因素),则笼内田鼠数量变更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甲中的曲线。田鼠过多,会破坏草原植被,假如要限制鼠害,该草原管理部门可以实行的措施为。
(3)用样方法调查该草原0.01平方千米的调查区内某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若某样方内部被调查植物的分布如乙图所示,则该样方中被调查植物的个体数应计为株。
27.(8分)依据教材内容,回答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问题:(1)物种丰富度是指。
(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时常用法进行采集、调查,而不相宜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缘由是很多土壤小动物具有,而且身体微小。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二是目测估计法。前者是指在肯定面积的样地中,干脆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4)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溶液中,也可以放入试管中。
(5)土壤是多数小动物的家园,不同土层、不同地段土壤中小动物的分布有所不同,这说明土壤中小动物也具有肯定的。
28.(12分)下表是某河流干枯后,群落经验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更状况。回答下列问题:时间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艾蒿(株/平方米)5106311白杨(株/100平方米)012488田鼠(只/100平方米)0124815(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为,推断依据是。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缘由是。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实力,又为动物创建了,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应当采纳法。调查发觉,近三年金娃娃萱草的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若第一年的种群数量为N0,种群增长率为1.1,第三年的种群数量为。
29.(12分)为防治农田鼠害,探讨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像、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肯定距离设置相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供应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更如图所示。(1)大豆田土壤中生物种类众多,大豆与其根部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探讨大豆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的统计方法是和。
(2)该生物群落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干脆确定的。据图可知,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其缘由是。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填“大”或“小”)。
30.(10分)下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
(2)若甲、乙、丙都是植物种群,则最适应当前环境的种群是;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可能下降的是;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甲为植食动物,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有。
(3)在对该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纳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调查,同时留意调查不同物种状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提高了群落的实力。
答案全解全析本章达标检测1.B2.D3.D4.D5.B6.D7.B8.D9.A10.A11.B12.C13.B14.D15.B16.B17.B18.A19.B20.B21.B22.A23.B24.B25.B一、选择题1.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种群在肯定时期的数量,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更趋势,A正确;处于稳定状态的群落中各生物的种群密度在肯定范围内波动,B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诞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更,年龄组成通过影响诞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更,C正确;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更的确定因素,D正确。2.D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池塘中全部的鱼有很多种,①、②错误;稻田中全部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③正确;种群密度的大小确定于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④错误,⑤正确。3.D在志向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年龄组成呈增长型的种群其数量不肯定呈“J”型增长,A错误;种群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和环境有关,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变更种群的K值,B错误;不同动物的性别比例是不相同的,维持动物正常性别比例,可以提高诞生率,有些动物的正常性别比例不是1∶1,C错误;稳定型的年龄组成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诞生率(即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D正确。4.D玉米田中每平方米土地上分布1棵野稗、每毫升培育液中有9个大肠杆菌均描述的是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B错误。某湖泊的全部鱼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匀称分布,D正确。5.B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目的之一是增加幼年个体数,缓解人口老龄化,A错误;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群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太醒目,简洁被其天敌捕获,会使被标记个体数削减,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得到的数值不精确,B正确;因为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须要在田鼠数量达到“S”型曲线的K/2之前进行防治,且越早越好,目的是防止发生鼠害,C错误;农田中大量施用性引诱剂,可以变更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诞生率,间接导致种群密度下降,D错误。6.D该地区黄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32×36÷4÷2=144(只/hm2),A错误;依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其次次捕获数÷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假如黄鼠在被捕获过一次后更难捕获,则其次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数偏小,导致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高,B错误;在两次捕获中,雌性个体数量是32,雄性个体数量是36,即雌性∶雄性=8∶9,C错误;由于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则1hm2有360个洞口,洞口数∶田鼠数=360∶144=2.5∶1,D正确。7.B基因突变频率具有不定向性,与农药的运用没有必定关系,A错误;A、B、C、D点是药物防治,害虫种群密度先下降后又出现上升,E点是生物防治,可以使害虫的K值降低,B正确;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须要分段考虑,E到F点,种群年龄组成应是衰退型,最终数量维持稳定,应当为稳定型,C错误;由题意可知,害虫的存活率降低是因为运用药物或者引入天敌,D错误。8.D在试验起先前,必须要对培育用具和培育液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开杂菌污染,影响试验结果,A正确;抽样检测时,吸取培育液进行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育液中的酵母菌匀称分布,削减误差,B正确;为了便利对酵母菌计数,应先稀释含酵母菌的培育液,再在显微镜下计数,C正确;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该试验的结果是酵母菌在培育液中呈“S”型曲线增长,D错误。故选D。9.A田螺活动实力弱,可采纳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丰富度是群落的特征,不属于种群的特征,B错误;田螺的年龄组成可预料田螺的种群密度变更,C错误;由表可知,田螺种群密度约为4只/m2,且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D错误。10.A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各种群通过长期的竞争与互助,共同进化、适应的结果,A正确;光照既影响植物的垂直分层,也影响水平分层,B错误;某山坡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位于不同层次中的两种生物也可能争夺共同的生存资源,从而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11.B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取决于食物和栖息场所,A正确;图乙群落呈现斑块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草地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错误;由题图可发觉甲、乙群落类型差异很大,可推知两个群落所处环境条件不同,丰富度也不同,C正确;图甲中植物的垂直分层能够提高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实力,D正确。12.C间种玉米和花生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依据的原理是优化群落垂直结构,A正确;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人类活动变更群落演替速度和方向的详细体现,B正确;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湖泊中的群落不同于森林中的群落主要体现在群落的物种组成,C错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关系为互利共生,蚂蚁共同筑巢、捕食为种内互助,它们体现的关系是不一样的,D正确。13.B林鸽群较大时种内互助的作用显著,反而不简洁被苍鹰捕食,A正确;自然界物种间的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对另一个物种也有利,这是通过捕食关系进行相互选择,优胜劣汰,发展各自种群内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B错误;猴群通过种内竞争建立优劣等级制度,使猴王具有优先的食物权和配偶权,这对物种的保持是有利的,C正确;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从而限制该物种的数量,防止成年鲈鱼因食物不足而饿死,有利于鲈鱼物种的维持,D正确。14.D凌霄花和松树之间为竞争关系,属于群落种间关系,A不符合题意。鹰和鸡、兔间为捕食关系,属于群落种间关系,B不符合题意。“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物种间的捕食关系,C不符合题意。“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域行为,不涉及种间关系,D符合题意。15.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采纳取样器取样法,选择B。16.B沙丘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发生变更,则群落演替可能朝着结构简洁、丰富度降低的方向进行,故阶段Ⅲ可能重新演替为沙丘,B正确;阶段Ⅰ到阶段Ⅱ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C错误;阶段Ⅰ表示草本植物阶段,群落同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但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D错误。17.B题述群落中具有多种种间关系,不同生物间可形成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A正确;常绿针叶林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的探讨范畴,B错误;大肆砍伐可破坏群落的结构,会变更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火灾后群落的复原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18.A据题图分析可知,①②表示诞生率和迁入率,③④表示死亡率和迁出率,⑤表示年龄组成,⑥表示性别比例。其中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是影响种群密度的干脆因素,A正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诞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B错误;⑤表示年龄组成,可预料种群数量变更趋势,C错误;若诞生率大于死亡率或迁入率大于迁出率,则种群数量增长,可能呈“J”型增长,也可能呈“S”型增长,D错误。19.B2013年甲、乙两种群的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都小于1,种群数量削减,年龄组成均为衰退型,A正确;表中数据显示甲种群在2012~2017之间,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都小于1,种群数量不断削减,而2024年比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说明甲种群的数量在2024年最少,B错误;乙种群在2014年的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最小,种群数量下降较快,有可能是气候变更引起的,C正确;丙种群的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先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后来比值等于1,种群数量趋于稳定,D正确。20.B据题图可知,a、b两点种群诞生率与死亡率比值相等,但种群的增长率=诞生率-死亡率,故a、b两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不肯定相等,A错误;O~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诞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小于1,即诞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增长率小于零,B正确;a~b时间段内,种群诞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大于1,诞生率大于死亡率,鲤鱼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b~c时间段内,诞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大于1时,种群增长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诞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小于1时,种群增长率小于0,种群数量削减,所以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削减,D错误。21.B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常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实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实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A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可能发生变更,B错误;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可为动物创建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供应了基础,D正确。22.A分析题中信息可知,①白蚁和鞭毛虫相互依靠,彼此有利,它们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②白尾鹿遇到危急逃跑时,尾巴高举显示出臀部白斑以告知同伴,属于种内互助;③菜青虫与十字花科植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④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域行为,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属于种内竞争;⑤榕树与其他树木之间属于竞争关系。选择A。23.B图中数据不能显示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B正确;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的空间结构,C错误;同一海拔分布的昆虫种类和物种个体数量不同,它们之间可能为了争夺共同的自然资源而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24.B随着海拔的上升,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都发生变更,因此珠峰南坡植被类群渐渐发生变更,A正确;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珠峰南坡的常绿阔叶林与高山灌木林属于两个不同的群落,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调查植物的种群数量常采纳样方法,C正确;从全球气候变更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溶化,为绿色植物生长供应了相宜的条件,是该地段出现绿色植物的缘由之一,D正确。25.B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故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红松林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成为优势种的缘由是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B正确;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C错误;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可能会发生变更,D错误。二、非选择题26.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8分)(1)129(2分)大于(2)C适当引入天敌(从降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答,合理即可,2分)(3)随机取样8解析(1)由题意知,调查该田鼠数量时采纳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已知第一次捕获43只并标记,其次次捕获36只,其中标记的有12只,依据计算公式43∶N=12∶36,解得N=129。若调查中运用的标记物比较醒目,田鼠被标记后被其天敌捕食的机会增大,则会导致计算出的种群数量大于实际数量。(2)虽然试验中田鼠的食物条件充裕,但其仍受到空间条件的限制,因此种群数量大致呈“S”型增长,即为图甲中的曲线C。田鼠过多,会破坏草原植被,假如要限制鼠害,应当想方法(如适当引入天敌)来降低该鼠的环境容纳量。(3)调查草原植物的种群数量常用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采纳样方法对某植物种群进行计数时,对于样方边线上的个体要统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数目,所以该样方中被调查植物的个体数应计为8株。27.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8分)(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分)(2)取样器取样较强的活动实力(3)记名计算法个体较大(4)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5)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