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1页
17《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2页
17《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3页
17《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4页
17《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屈原(节选)》课时作业

单选题

1.下列对联内容与人物不相对应的一项是()

A.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道合乾坤。——颂孔子

B.何处招魂,香草还身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颂屈原

C.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六出,威德成浮足千秋。——颂关羽

D.犹留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颂文天祥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物极必反丑态必露一筹莫展目不睱接

B.正襟危坐宏伟壮观嫉妒恶运

C.仓皇而逃莫名其妙刻蚀峻峭

D.无所顾及暗然失色陷阱睥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把风、雷、电说成是“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表现了他对风、雷、电的赞美。

B.“哼,还有你这河伯”和“你河伯!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中的“河伯”是指《九歌》中主宰大自然雨水的上仙。

C.本文想象瑰丽、奇特,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主人公和宇宙中伟大的自然力——风、雷、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

D.郭沫若在《屈原》中写道:“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这句话和鲁迅说过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相似,暗示了黑暗之前的新生力最终要到来,腐朽没落的社会终将灭亡。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称呼中,“足下"可以用来称呼自己。

B.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演变。

C.《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科举考试是每三年一次的乡试。

D.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民间在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旁骛晨曦鸠占雀巢眼花瞭乱形销骨立

B.秘诀轻觑言不及义李代桃疆金弋铁马

C.稠缎赃物丰功伟绩断章取意可望而不可即

D.亵渎汲取相得益彰附庸风雅大发雷霆

6.下列词语注音和书写准确无误的项是()

A.禅师(chán)箱箧(qiè)汲取(jí)成群接队

B.百无聊懒惊骇(hài)宽宥(yòu)大发雷霆(tíng)

C.随声附合游弋(yì)麾下(huī)彬彬有礼(bīng)

D.亵渎(xiè)恪守(kè)相濡以沫间不容发(jiān)

7.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B.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家事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谊,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珠两相称,丝毫不爽,这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C.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D.屈原因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驻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8.下列文化常识和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的话剧《屈原》中各种事物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风、雷、电、东海、长江,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C.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寅为虎,亥为猪。《己亥杂诗》中的“己亥"就是农历的猪年。

D.“团结是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团结是保证"。

9.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

B.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C.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D.你是被人押进了龙门,婵娟她也被人押进了龙门。

二、语言表达

10.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______

②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______

③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______

④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______

11.【典型技法】本文《屈原(节选)》综合运用拟人、反复、排比、呼告等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抒情效果,读起来铿锵有力。

【片段训练】请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景物描写。(100字左右)

情境预设:①秋天的树林。②春天的花园。

三、综合性学习

12.10月17日上午9:00,九年一班组织全班在中影中数电影院专场观影活动,观看红色影片《长津湖》。请你完成下面综合学习任务。

(1)请为本次观影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看完电影后,虎林电视台采访你,请你发表一下观影感言。(不低于50字)

(3)观影后,班级召开长津湖主题班会,作为班长,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两个环节。

环节一:唱长津湖主题歌曲。

环节二:______

环节三:______

(4)要求抗美援朝老兵王爷爷一起观看《长津湖》,你会怎么说?

13.端午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某中学九年级(2)班举办“走进端午"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活动一】源流篇

很多人知道,端午节由屈原而起,其实,除此之外,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还有很多其他说法,例如:勾践操练水军。《事物纪原》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

纪念孝女曹娥。《会稽典录》记载,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师失足落水。他十四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十七日,觅父尸不得,跳河自杀。

有一位同学对此很感兴趣,特意写了一个上联,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对出下联:

上联:屈原投江传佳话

下联:___________

(2)【活动二】风俗篇

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似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端午的风俗有很多,有一些被诗人留在诗歌里。请你阅读下面的诗句,写出相应的端午风俗。(写出其中两个风俗即可)

①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③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现状篇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传统节日。下图是某数据研究中心对“端午节话题分布”的相关统计,请你说说它主要传达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对联内容及人物能力。把握对联内容需要分析对联中的重要词语和意象。

【解答】

C这副对联是颂诸葛亮的。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2.【答案】C

【解析】A有误.“丑态必露"的准确书写“丑态毕露”,注意“物极必反"的书写.

B有误.“恶运”的准确书写“噩运”,注意“正襟危坐”的书写.

C准确.注意“峻峭"的书写,形容山势高峻陡峭;高耸,陡峭.

D有误.“暗然失色”的准确书写“黯然失色”,注意“睥睨”的书写.

答案: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错别字的辨析.

回答此题时,要细心辨析词语,遇到把握不准的词语,细心查找资料,熟练掌握.

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戏剧的理解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

【解答】

B.“‘河伯’是指《九歌》中主宰大自然雨水的上仙"错误。“河伯”是指河神。故B错误。

ACD正确。

故选B。

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与识记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要在平时的阅读与实践活动中,做一个有心人,多听、多看、多积累,多记忆。解答此类题,细读各选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结合平时的识记与积累逐项分析判断。

【解答】

BCD三项说法正确。

A项中“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不能用来称呼自己。故A不正确。

故选A。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正确书写的辨析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写错了。

【解答】

A.应为:鸠占鹊巢、眼花缭乱。故A不正确。

B.应为:李代桃僵、金戈铁马。故B不正确。

C.应为:绸缎、断章取义。故C不正确。

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有误,“成群接队”写作“成群结队";

B.有误,“百无聊懒”写作“百无聊赖";

C.有误,“随声附合”写作“随声附和”,“彬彬有礼”的“彬"读作bīn;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字音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读准字音,对多音字要能根据其意思正确判断读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加强记忆。

7.【答案】C

【解析】略

8.【答案】A

【解析】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排比、拟人。

B项,呼告、比喻。

C项,比拟呼告、反问。

10.【答案】①拟人、呼告、排比、反复②比喻、呼告③反复、呼告④反复、反问、呼告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灵活分析其效果。

①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你”第二人称,如同与风的对话,呼告的修辞;三个“咆哮吧”,排比、拟人和反复的修辞。

②把电比喻成犀利的剑,比喻的修辞;“你”第二人称,对土偶木梗的愤慨,呼告的修辞;

③“烧毁,烧毁"反复的修辞,“你”第二人称,如同与风的对话,呼告的修辞;

④“东君"反复出现,运用反复的修辞;“你”第二人称,如同与东君的对话,呼告的修辞;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加强了肯定的意思:你算不得什么东君。

11.【答案】示例:我走进了秋天的树林。啊!地上落满了树叶,有红的、黄的、绿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一阵风吹来,树上又落下了几片树叶。瞧,有的像小花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有的像一只只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树叶纷纷落在地上,给大地披上了厚厚的“棉衣"。脚踩在枯叶上,发出“吱吱”的响声,奏响了深秋的“交响乐"。

【解析】本题考查片段写作。注意题干要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选择秋天的树林的话,可以写秋天树林常见的事物,如落叶等进行描写。选择春天的花园,可以写花园里千姿百态的花朵。

12.【答案】【小题1】示例: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

【小题2】示例:《长津湖》影片太感人了,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太伟大了,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是全世界和平和正义力量的伟大胜利,如今和平稳定的幸福生活,都是牺牲的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我要铭记这段历史,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小题3】示例:展长津湖英雄照议《长津湖》精神

【小题4】示例:王爷爷,您好!我是某校九年一班某某。10月17日上午9:00在虎林中影中数电影院收看电影《长津湖》,我代表班级邀请您一起去看,您看您可以来吗?

【解析】1.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拟写标语应注意:一要紧扣主题“《长津湖》呈现的保家卫国的精神";二是要注意文字简洁,字数不能太多(标语特点),可以适当使用修辞,一般宜用对偶、比喻、对比等,要注意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示例:看人民斗争的历程,讲保家卫国的精神。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本题考查观影感言,围绕志愿军的精神阐述感言即可。示例:《长津湖》讲述了在长津湖战役的时候一个志愿军连在冰天雪地之下依旧镇守阵地,为长津湖战役做出了伟大贡献的故事。整个电影非常的震撼,他们冻成冰雕的片段完美的展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样应当好好学习,奋勇拼搏,才能够对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们的生命和鲜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