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诫子书》(知识梳理)(原卷版+解析)_第1页
专题03《诫子书》(知识梳理)(原卷版+解析)_第2页
专题03《诫子书》(知识梳理)(原卷版+解析)_第3页
专题03《诫子书》(知识梳理)(原卷版+解析)_第4页
专题03《诫子书》(知识梳理)(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之《诫子书》『知识梳理』【学习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警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体会本文简洁而充满智慧的语言。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文本解读】原文课本注释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宁静专一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不能够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种;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落叶般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淡泊][无以][明志]。明,。[致远]。致,。[广才]。[淫慢]。淫,。慢,。[励精]。励,。[险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治性]。治,。[年与时驰]。驰,疾行,指。[意与日去]。[枯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穷庐]。[将复何及]。一、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作者简介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于刘备称帝后任蜀国丞相。刘禅继位,封他为武乡候,领益州牧。谧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写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4.知识链接书一种应用性文体—书。“书”,即书信,如手书、家书等。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起来,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二、基础知识(一)通假字险躁则不能治性。(二)古今异义1.“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古:今:2.“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今:3.“淫慢则不能励精”慢古:今:(三)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3.非志无以成学志:4、非学无以广才广:(四)一词多义1.之学而时习之君子之行2.以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3.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五)特殊句式①倒装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确语序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②判断句。夫学需静也"……也"表判断③倒装句。将复何及宾语前置,应为:"将复及何"三、主题思想《诫子书》中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表达了自己对后代寄予志存高远的厚望。四、写作特色❶语言智慧理性,简洁精警。这篇文言文虽只86个字,却道出了诸如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多种关系,富有人生智慧,因此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❷感情真挚。本文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望,又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❸骈散结合。本文除开头“夫君子之行”和最后的“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外,中间运用了多组骈句。骄散句的结合,使得本文节奏明快、舒缓自如,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富有气势。五、考点探究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4.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5.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如何理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7.作者论证“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时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8.“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9.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专题0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之《诫子书》『知识梳理』【学习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警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体会本文简洁而充满智慧的语言。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文本解读】原文课本注释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宁静专一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不能够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种;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落叶般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广才]增长才干。[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一、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作者简介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于刘备称帝后任蜀国丞相。刘禅继位,封他为武乡候,领益州牧。谧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写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4.知识链接书一种应用性文体—书。“书”,即书信,如手书、家书等。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起来,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二、基础知识(一)通假字险躁则不能治性。“治”通“冶”,修治,修养。(二)古今异义1.“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古:指安静,精力集中。今: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2.“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轻浮。今:危险,不安全。3.“淫慢则不能励精”慢古:怠惰散漫。今:指速度缓慢。(三)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3.非志无以成学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四)一词多义1.之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2.以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志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五)特殊句式①倒装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确语序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②判断句。夫学需静也"……也"表判断③倒装句。将复何及宾语前置,应为:"将复及何"三、主题思想《诫子书》中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表达了自己对后代寄予志存高远的厚望。四、写作特色❶语言智慧理性,简洁精警。这篇文言文虽只86个字,却道出了诸如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多种关系,富有人生智慧,因此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❷感情真挚。本文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望,又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❸骈散结合。本文除开头“夫君子之行”和最后的“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外,中间运用了多组骈句。骄散句的结合,使得本文节奏明快、舒缓自如,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富有气势。五、考点探究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案】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答案】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答案】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4.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