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提分初中语文8年级秋季 第15讲-说明文阅读之科技创新类(教师版)_第1页
爱提分初中语文8年级秋季 第15讲-说明文阅读之科技创新类(教师版)_第2页
爱提分初中语文8年级秋季 第15讲-说明文阅读之科技创新类(教师版)_第3页
爱提分初中语文8年级秋季 第15讲-说明文阅读之科技创新类(教师版)_第4页
爱提分初中语文8年级秋季 第15讲-说明文阅读之科技创新类(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辅导讲义[教师版]课前小测1、现代文阅读5G来了!你准备好了吗①2018年,我国多地开展5G试点。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5G时代来临,普通用户将收获哪些红利,又需要做好什么准备?②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从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体验的大升级。用户可以轻松在手机上看高清电影,玩VR(虚拟现实)游戏更加流畅真实。③铺设5G网络,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为了获得更快传输速率,需要建设数量更多、密度更大的5G基站,基站设备、天线选址建设、优化调试等方面,都需要比4G高得多的资本投入。④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先得换一台新手机。预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想要升级换代,还得耐心等待。⑤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湖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今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完成国内首个基于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测试中,无人车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⑥今年4月,重庆宣布将建立基于分级自动驾驶的智慧交通及自动驾驶演示验证与示范平台。5月17日,工信部相关人士提出将在5G和车联网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⑦5G+家居,还可以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业内人士指出,5G网络地址数量大,允许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台物联网设备,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加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⑧有网友担心,到了5G时代,很多智能家居由手机操控。如果发生手机丢失、手机信息泄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许晴张雯选自2018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阅读全文,说说5G时代来临,普通用户除了收获上网网速更快的红利外,还将收获哪两项红利?(2)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________A.4G网络每秒传输0.1GB,是5G传输速度的1%,从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体验的大升级。B.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体验5G,得等到2019年下半年换一台新手机才行。C.如果基站数量少,密度小,网络传输速率就慢,网络延迟,很难提升智能家居的使用体验。D.5G时代到来,意味着手机风险增加,文题中“你准备好了吗”,其中包括要保护好手机,防信息泄露。(3)5G时代来临,无人驾驶出行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你支持哪个观点?请简述理由。【答案】(1)出行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2)B(3)示例一:赞成。无人驾驶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无人驾驶车转向、加速、刹车都不在话下;可以让特殊人群享受出行的便利;让不会驾驶的人也能轻松出行。示例二:不赞成。无人车驾驶,有些技术没有完全过关(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有待进一步测试);基础设施不完善;车子出现故障后的应急反应不够灵敏。【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五段中的“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和第七段中的“5G+家居,还可以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可提炼作答。(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ACD.正确。B.有误,根据第四段中的“预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可知本项语气过于肯定。(3)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此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赞成,也可不赞成,只需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比如赞成,我们可从行车的安全性来谈理由。课程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通过学习科技创新类说明文,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具体考查知识点;3.了解初中阶段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掌握相关考查题型的答题规范;4.在说明文阅读中培养和提升信息提炼、归纳概括、品味语言等能力。5.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知识图谱课堂引入说明文的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反映科技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掌握科技作品的阅读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不可或缺的一种素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科技创新类说明文说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方法技巧吧!科技创新类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说明文是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题量大,分值高,是中考复习的重点之一。而科技创新类说明文是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选材的几大方向之一。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科普类说明文是中考说明文阅读命题的重点,我们在中考复习是务必要搞清楚文章的结构在中考试题中的多角度多层面的体现。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读科技创新类文章,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当今之世,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1.说明文体裁: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是一种客观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文体。在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他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并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生活。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前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后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作图表)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说明文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2.说明文分类:(1)按照说明对象分:①事物说明文(含科普类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核舟记》《恐龙》。语文课本上的《中国石拱桥》《海底世界》《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等等。②事理说明文(含科普类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语言》。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A了解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B安排写作顺序。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C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依据说明对象的不同,我们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物。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2)按语言风格分(说明语言的特色、说明语言的生动程度等)①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选用平实说明的说明文一般是以解释科学原理,说明制作过程、步骤,或介绍建筑物等为主的文章。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②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知识小品文)。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能使语言达到生动效果的方法有:A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拟人一定要形象、恰当,否则事物形象性会减弱),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强;B现身说法,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更添真实性和生活情趣,易于让人接受;C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可使被说明事物栩栩如生,而不是枯燥无味。采用生动语言的说明文大多是文艺小品和科普读物,这类文章在给人知识的同时,又强调文章的生动性。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3)按说明特点分:自然科学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社会科学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3.说明文三要素(1)内容的严密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2)说明的生动性: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3)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二、方法点拨常考内容梳理如下:1.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内容的理解说明对象:就是说明了什么。说明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内容:就是说明了什么,什么怎么样。2.说明的角度即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回答这方面的问题,往往要与文章的结构层次联系起来。3.说明内容的详略往往考察的是为什么详写,为什么略写。回答这样的问题,始终要围绕其说明内容是否是读者所熟悉和容易理解的去回答。4.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对于说明方法的考查,我们应该学会下定义定义=被定义项+是+与相邻概念的本质区别+属概念,这类试题的考查往往都是将一般的诠释改为定义,所以应该对原诠释的内容反复阅读体会。5.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做此类题目,心中应该始终有这样的思想:科普说明文大都运用逻辑顺序。在语言表述上,我们尽可能采用“大小结合”式,即:运用了……的时间顺序、运用了……的空间顺序、运用了……的逻辑顺序。6.文章段落结构特点心中要有说明文段落结构方式的基本概念。要始终不忘重点看开头和结尾,对于中间部分也要作必要的浏览。7.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意的概括其实就是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前要重点看开头和结尾,找中心句和关键句;当然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至于层意和段意的概括,方法与对文意的概括是一样的。8.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要明确所分析的词语在语句中所起的作用,应该考虑该词是表达性质(范围、程度、估计、数量等)。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应该从有无该词的角度进行分析。9.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这方面内容的考查不仅有对语言准确性的体会,还有对词句含义和作用的揣摩。对于后一种类型的试题,我们应该从其运用的手法考虑,结合说明的内容,联系作者的情感或思想倾向来分析体会。10.开放性试题这个题型是说明内容的延伸和扩展。这一类型的试题有列举型的,更多的是谈认识和体会。对于后者,往往要么是结合原文谈,要么是结合实际说,这些要注意审题。其答题的基本套路往往是:观点--联系原文或实际分析--总结。例1:(2018·山东青岛)现代文阅读(10分)“悟空”探“妖”①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它是一只非常勤奋的“猴子”,每天要绕地球飞行15圈,从不偷懒。②“悟空”是我国笫一颗主要用来探测暗物质的人造卫星。其实,它就是一台空间望远镜,担负着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等任务。③一般人听到“暗物质”会一脸茫然:这是什么“鬼怪”?为什么要寻找它?顾名思义,暗物质就是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不到的物质,天文学家在长期的观测研究中发现:许多星系中存在额外的、看不见的引力源,宇宙的总质量其实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量,他们据此推测,宇宙中应该还存在着一种“暗物质”。我们已知的各种物质基本上都要受电磁力的影响,要么吸收光,要么反射光,要么就自己发光;但暗物质不与光波发生作用,它对电磁力无动于衷,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暗物质的研究依然不明朗。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上。有这样隐形的庞然大物存在于宇宙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的确让科学家心痒难耐。而且,暗物质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科学家发现,所有发光物质提供的引力无法抵消星系内旋转时产生的高心力,因此推测,是暗物质在提供额外引力,以阻止星系解体。也就是说,没有暗物质就没有星系,也就没有人类。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粒子,暗物质很有可能开创前所未有的应用空间。⑤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传说中的暗物质呢?“悟空”的任务,就是上天捕捉暗物质粒子碰撞湮灭时产生的高能电子。简单地说,“悟空”在观测中如果突然发现某一速度的电子射线欻量变多了,但这又无法用现有理论来解释,那么这些电子射线很有可能是暗物质湮灭时产生的。⑥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希望能够第一个观测到这部分电子射线,从而获取暗物质存在的证据。除“悟空”外,目前世界上用以探测暗物质的设备,还有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仪和美国宇航局的费米空间望远镜。而中国的“悟空”,是迄今为止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⑦2017年末,“悟空”工程团队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接下来的2018年,我们希望“悟空”不负众望,用火眼金睛找到更多线索,早日探到“妖”的真容。(取材于程醉的同名文章)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悟空”主要用来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B.暗物质不受电磁力的影响,所以不能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到。C.“悟空”可以通过捕捉到的宇宙中的高能电子来探寻暗物质的踪迹。D.与其他探测器相比,“悟空”性能更加杰出,已率先发现暗物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需要回归文本仔细分析。根据第⑥段“……而中国的“悟空”,是迄今为止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第⑦段“……接下来的2018年,我们希望“悟空”不负众望,用火眼金睛找到更多线索,早日探到“妖”的真容”等相关内容,可知与其他探测器相比,“悟空”性能更加杰出,但是没有信息表明“已率先发现暗物质”。所以,D选项不正确。第②段的内容足可以印证A选项内容正确。第③段中的信息“……暗物质就是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不到的物质……”“我们已知的各种物质基本上都要受电磁力的影响……但暗物质不与光波发生作用,它对电磁力无动于衷,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足以证明B选项内容正确。第⑤段“悟空的任务,就是上天捕捉暗物质粒子碰撞湮灭时产生的高能电子”,其实也就是“悟空可以通过捕捉到的宇宙中的高能电子来探寻暗物质的踪迹”的意思,C选项内容正确。综上,选D。16.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悟空”的任务、暗物质的特性、“悟空”探寻暗物质的方式及成果。B.“悟空”是一颗人造卫星,“妖”指暗物质,以“‘悟空’探‘妖’”为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C.选文第③段连用两个设问句,加强语气,引出对“悟空”探“妖”方式的具体说明。D.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很有可能”表明探寻暗物质前景不容乐观,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含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特点的把握。全文依次说明了“悟空”的任务、暗物质的特性、“悟空”探寻暗物质的方式及成果,很显然是逻辑顺序,而非时间顺序。所以A项错误。B项考查说明文题目的作用:“悟空”是一颗人造卫星,“妖”指暗物质,以“‘悟空’探‘妖’”为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所以,B项正确。C项考查第③段连用两个设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出对暗物质的介绍,而不是对“悟空”探“妖”方式的具体说明。所以C项错误。D项则通过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很有可能”只是强调暗物质湮灭时产生电子射线的可能性,也就是找到传说中的暗物质的可能性,而不是表明探寻暗物质前景不容乐观。综上,选B。17.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宇宙中暗物质的数量。作比较:突出说明暗物质所含能量之多,增强说明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能力。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其答题格式相对固定,常涉及一下几种:(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8)作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很显然,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中“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是运用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宇宙中暗物质的数量;“……5倍以上”则是作比较,突出说明暗物质所含能量之多,增强说明效果。例2:(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阅读《新的发电形式》一文,回答17-19题。(共7分)①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非常关心的两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电力生产以利用矿物燃料的火力发电为主。但是,用这种方式发电,效率很低,大量的热能被浪费掉,并且还带来严重的硫污染和热污染。于是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⑤除此,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被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嚣、微型发电机等供电。④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有删改)17.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利用化学能发电;利用重力势能发电;利用热能发电。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句,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第=2\*GB3②段第一句“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第=4\*GB3④段第二句“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第=5\*GB3⑤段第一句“除此,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提炼这些句子的主要信息就可。18.体会第②段中加点词“一些”的表达效果。(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些”的意思是一部分,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在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体中存在着一部分化学物质,而并非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对于题目中表限制的数量词,先解释在句中的作用,然后回答删去后的结果,最后要说这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一些”表示部分,人体中存在的化学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其中的“化学物质”是部分,而不是全部,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9.选文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了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化成电能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第⑤段画线句子“50千克”“2500千卡”,这是列数字,说明“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的特点。例3:(2018·云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0分)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③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④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⑤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⑥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3个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⑦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⑧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船舶多达4000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⑨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1400头,增加到了约1800头。⑩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18.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外海快速筑岛技术;②深埋沉管隧道“半刚性”结构技术;③岸上预制,海上组装的施工方式(“搭积木”的建造方式);④白海豚保护措施。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题,首先细读文章内容,明确答题方向在文章第②~⑧段,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子“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然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新性的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进行概括提炼即可。19.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诠释。简要解说“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的内容,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大桥的设计特点。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熟读画线句子,结合句子内容可知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在这一航段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侧建起人工岛”对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其作用在于使这一陌生的概念更加通俗易懂。20.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全部”和“无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论……都……”照应了前文的“全部”一词,强调了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都是在岸上整件制造的,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赏析,首先必须细读词语所在的段落,“全部”是强调大桥采用的“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无论……都”是对“全部”的进一步限制和具体说明,强调其所有构件都采用的“搭积木”的方式,这两个词语用在一起,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性。21.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请你再简要介绍一项能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项目。(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中国高铁。截止2017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2.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示例二:天舟一号。我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成功。解析:本题属于拓展类试题,解答此题,要联系生活实际,回忆知道的关于我国的科技创新的工程,如C919、深海探测、航天航空等,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介绍。三、拓展延伸1.例文:会飞的火车①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火车都是有轮子的,但也有一种会“飞”的火车,它不需要轮子就可以在轨道上行进,这就是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发明者是海曼·肯佩尔。②海曼·肯佩尔出生在位于德国与荷兰边境的下萨克森州的一个小镇拉腾。一天,肯佩尔异想天开,希望火车也可以像天上的飞机一样,没有轮子就能够飞行于地面之上。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钻研电学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从电磁铁的特性中获得了灵感。③大家都非常熟悉磁铁,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如果是电磁铁,断开电源,铁芯由于没有了电流立即去磁,肯佩尔想,如果把很多电磁铁装在火车上及地面的轨道上,这样火车就会因为它们产生相互排斥的力量而悬浮起来,如果再找到可以令悬浮的火车前进的方法,那火车就可以抛开轮子了,而且这样的行驶速度会远远大于普通火车。④因此,肯佩尔开始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创造高速火车模型。他把发动机的部件——转子(转子是电动机的转动部分,由转轴、转子铁芯、转子绕组、风扇等部分组成)和定子线圈(定子是电动机的不动部分,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机座等构成)平铺在地面上,并且让10万赫兹的振荡电流通过它,果然和预想的一样,电磁力使火车模型悬浮了起来。1934年,肯佩尔申请并获得了磁悬浮列车专利。⑤1969年,第一台磁悬浮列车在德国研制成功。⑥1974年,日本研制出小型碰悬浮列车,并于1985年在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上进行现场表演,总计约有11万人次试乘。⑦1994年,世界上第一条从柏林到汉堡的磁悬浮列车铁路正式开始动工修建。运行于其上的列车速度快于高速列车2/3,而票价则与高速列车相差无几。⑧我国已经在上海至杭州建造了一条磁悬浮铁路,全长170千米,列车速度可达500千米/小时。乘客乘超高速磁悬浮列车,仅需20分钟就可从上海到达杭州。⑨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前景十分美好,如今,它正骑着超导磁悬浮列车和真空隧道磁悬浮飞车方向发展。超导磁悬浮列车用的是没有电阻的超导电磁线圈,即使经过很长时间,电流量也不会衰减,又进一步提高了列车速度。真空隧道磁悬浮飞车是设想修建一条长距离被抽成真空的地铁隧道,由于运行中几乎没有空气阻力,列车速度可达2.3万千米/小时。当理想变成现实以后,磁悬浮列车便会真的飞起来。(摘自《科学百科大讲堂》2018年3月版)三点剖析考点:说明文基础知识,说明对象特点,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等。重难点:信息筛选、信息整合;说明方法判别与作用、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活结合阐述说明对象的用途等。易错点:信息筛选不全面,材料整合会落掉重点;对文常细节把握不准确;说明文结构梳理不清,逻辑关系不明等。科技创新类例题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①前不久,一场举世瞩目的围棋比赛以“阿尔法狗”4∶1击败前世界围棋第一人李世石九段告终。②打败世界冠军的“阿尔法狗”其实不是狗,这只是它的“网名”,它的英文名叫AlphaGo,中文名叫“阿尔法围棋”,它的真实身份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软件。③什么是人工智能软件呢?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够产生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软件,它具有现场感应和环境适应的能力,具有表示、获取、存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够采用人工智能的问题求解模式来获得结果。击败世界冠军的“阿尔法围棋”便是这样的一款智能软件。④就下棋而言,一种直观的思路就是列举所有能赢的方案,然后优选出一个最佳方案。一般来说,下一盘围棋大约需要150步,每一步有250种可选的方法,要是人工智能采用这种思路,需要计算大约10360种情况。这样看来,在有时限要求的比赛中,列举所有情况的思路是不可行的,所以,研究者们选择了模仿人类大师的下棋方式,这就是“深度学习”。其原理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深度神经网络——“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合作“挑选”出那些比较有前途的棋步,抛弃明显的差棋,从而将计算量控制在计算机可以完成的范围内。其中,“策略网络”负责减少搜索的宽度。面对眼前的一盘棋,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观察棋盘布局并试图找到最佳的下一步,相当于“落子选择器”。而“价值网络”则负责减少搜索的深度。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评估棋局的整体局面并预测双方胜负,相当于“棋局评估器”,在局面处于明显劣势的时候,会直接抛弃某些线路,从而辅助落子选择器。在“两个大脑”的配合下,“阿尔法围棋”具有了像人类棋手那样的思维方式。同时,研究者通过“监督学习”让机器人掌握海量的专业棋局;通过“强化学习”让机器人从每次对弈中获得新的经验。而且,一个人或许一年能玩1000局,但机器人一天就能玩100万局;人类在长时间比赛时会犯错,但机器不会。所以,从理论上说,“阿尔法围棋”只要经过足够的训练,就能击败所有人类选手。⑤如果你认为智能软件就是陪你下棋的娱乐工具,那你就错了。智能软件在商务管理、家政服务、精准医疗、环保检测和巡航导弹武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日前,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发布了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寒武纪”,这项成果正式投产后,反欺诈的刷脸支付、图片搜索等将更加可靠、易用。⑥“阿尔法围棋”战胜世界冠军,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标志性成就。随着整个科学体系演化进程的加快,在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与发展中,人工智能一定会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开启人机协同思考的新纪元。(1)13.这篇文章标题很有意思,说说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4.整体把握全文,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5.第④⑤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6.阅读第④段,分别在A、B、C处填写适当内容,完善表格。类型类型功能职责工作方式A落子选择器减少搜索的宽度观察棋局并试图找到最佳的下一步价值网络B减少搜索的深度C(5)17.当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在围棋比赛中“秒杀”人类的时候,人类的智力是不是就贬值了?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3.①从形式(句式)角度回答:用疑问句作标题,激发读者探究(阅读)的兴趣。②从内容角度回答:世界冠军被打败这一信息本来就非常引人注目,但打败他的居然是“阿尔法狗”,这更激起读者探究(阅读)的兴趣。(2)14.人工智能软件(或智能软件)。(3)15.第④段:列数字、作比较;第⑤段:举例子。(4)16.A.策略网络;B.棋局评估器;C.评估棋局的整体局面并直接抛弃某些线路(5)17.示例:人类的智力并不贬值,无论人工智能机器人多厉害,它们只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只是为人类所用的工具。【解析】暂无解析随练1、阅读说明文《新材料之王--石墨稀》,完成下列各题。①石墨烯有“黑金”及“新材料之王”的美誉,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②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它由碳原子组成,并且只有一层原子厚度,是一种二维晶体。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③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如果用一块面积1平方米的石墨烯做成吊床,本身重量不足1毫克可以承受一只猫的重量。④难以想象的是,石墨本身几乎是最软的矿物质(莫氏硬度只有1-2级),“切”成一个碳原子厚度的薄片时,“性格”会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石墨烯的硬度比莫氏硬度10级的金刚石还要高,但却又有很好的韧性,可以弯曲。⑤因为只有一层原子,电子的运动被限制在一个平面上,石墨烯也有着全新的电学属性。石墨烯是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材料,电子在其中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⑥另外,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它又非常致密,即使是最小的气体原子(氦原子)也无法穿透。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如透明的触摸显示屏、发光板和太阳能电池板。⑦石墨烯目前最有潜力的应用是成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体管,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据相关专家分析,用石墨烯取代硅,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将会快数百倍。(来源:凤凰网2015年7月19日有删改)(1)结合第②段内容,请你给“石墨稀”下个定义。(2)按要求回答问题。①第③段画线句“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强韧的材料”中“目前”一词不能删去,为什么?请简述理由。②请说出第⑤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石墨稀为什么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答案】(1)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2)①理由:“目前”表示“到现在为止”,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表明到目前为止,石墨稀是世界上最薄、最强韧的材料,但并不排除今后会发现比石墨稀性能更非凡的材料.如果去掉,语气就太绝对了,并且与事实不符②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石墨稀的导电性与光速、与一般导体的导电性相比较,突出说明了石墨烯有着全新的电学属性,是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材料(3)①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强韧的材料,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②石墨烯有着全新的电学属性,它是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材料③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同时非常致密,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④石墨烯目前最有潜力的应用是成为硅的替代品,用石墨烯取代硅,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将会快数百倍【解析】(1)本题考查给某个概念下定义的能力.一个概念的定义一般由特征和本质属性组成.“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它由碳原子组成,并且只有一层原子厚度”是它的特征.“一种二维晶体“是它的本质属性”,综合表述即可.(2)①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目前表示对时间的限制,不排除以后会发现比石墨烯更高级的材料,如果去掉,语气过于绝对.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②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划线句可知,这句话中有准确的数字,并把石墨稀的导电性与光速、与一般导体的导电性相比较,这是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两种说明方法综合使用,突出准确的说明了石墨烯有着全新的电学属性,是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材料的特点.(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第五段中的“石墨烯是世界上导电性最好的材料“,第六段中的“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它又非常致密,即使是最小的气体原子(氦原子)也无法穿透.这些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透明电子产品的原料“,第七段中的“石墨烯目前最有潜力的应用是成为硅的替代品“可提炼作答.兴趣延伸中国古代的科技说明文——《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成书于400年前,是系统介绍古代中国农业、工业、手工业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天工”,是指相对于人工的自然力,而“开物”,则是指利用自然力进行创造生产。《天工开物》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详尽的一部科技巨著,没有一本书能够脉络清晰地记录如此众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科技过程,更没有一本书能够从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这一高度来总结、介绍历代的生产经验与技术。《天工开物》刊印于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18卷。记载了常见谷物的栽培和加工方法,养蚕、纺织和染色的技术,制盐、造糖、砖瓦、陶瓷,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及榨油、造纸方法、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以及宝石的采集加工等。书中的各种技术以国内当时最先进的地区为准,如苏杭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云南的矿产等。《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背负着家人希望其早日应试中举、重振家族声威的冀望,他曾与兄长先后五次进京赴试,结果都是名落孙山。在四十五岁时,宋应星再一次落榜,终于放弃了走入仕途的打算。在几次应试的远游中,宋应星眼界大开,从沿途的农村和乡县的小作坊里学到了不少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知识及操作过程,并一一加以记录。后来,他利用工作的闲散时间,专心致志地整理科学技术资料,最终汇集成《天工开物》巨著。历史上其他典籍在造纸、金属冶炼等方面有不详之处,《天工开物》填补了这一空白。《天工开物》把与民众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食”排在卷首,其次是穿衣、日用等方面,与百姓日常无关的“珍宝珠玉”则排卷末。明末清初,《天工开物》传入日本,被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