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9课时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_第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9课时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_第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9课时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_第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9课时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_第4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9课时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笔记第9课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笔记▶教学内容教科书P95例11、例12,完成教科书P95~96“做一做”,P97~99“练习十九”第1、2、4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育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育学生的自信念,体验胜利的喜悦。▶教学重点把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预备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呈现情境。课件出示教科书P95例11。【教学提示】从计数单位出发,让学生深化理解计数单位的含义,有几个相同的计数单位就可以加在一起,或者相减,最终写成完整的数。【教学提示】从计数单位出发,让学生深化理解计数单位的含义,有几个相同的计数单位就可以加在一起,或者相减,最终写成完整的数。2.提出问题。(1)找一找:从图中可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说一说:依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情预设】预设1:买电脑和冰箱一共要花多少钱?预设2:冰箱比电脑贵多少钱?(或电脑比冰箱廉价多少钱?)【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熟悉的电器商场情境,引发学生乐观思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3)试一试:尝试列式。1000+2000、2000-1000。3.导入新课。师:像这样整千数相加减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吧,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二、自主探究,猎取算法1.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算法。(1)解决问题①:1000+2000=学生汇报算法。◎教学笔记【学情预设】预设1:数的组成:因为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所以1000+2000=3000。◎教学笔记预设2:类推:因为1+2=3,所以1000+2000=3000。预设3: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终得出1000+2000=3000。师:你喜爱用哪种方法来算呢?【学情预设】学生会偏向于选用第二种方法。老师在指导时,留意渗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2)解决问题②:2000-1000=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交流算法,指名汇报。【学情预设】预设1:数的组成:因为2个千减去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所以2000-1000=1000。预设2:类推:因为2-1=1,所以2000-1000=1000。预设3: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终得出2000-1000=1000。预设4:想加法:因为1000+1000=2000,所以2000-1000=1000。师:你喜爱用哪种方法来算呢?用计数器演示计算的过程。【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阅历,逐步推动,让学生了解不进位的整百、整千数的加法和不退位的整百、整千数的减法的原理,会回到数位中去分析数的意义,从而明白其中的算理。从直观的数的组成进行分析,借助学具计数器进行观察,从而让学生积累直观感受的阅历,理解并总结出其中的算理算法。(3)准时练习。【教学提示】计数单位不同时,可以转化成相同的计数单位再计算。留意渗透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学问。【教学提示】计数单位不同时,可以转化成相同的计数单位再计算。留意渗透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学问。指名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2.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算法。课件出示教科书P95例12。(1)学生尝试解答。(2)交流算法。师:130能看成1个百和3个十吗?怎样才便利计算?【学情预设】①80+50=预设1:数的组成:因为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所以80+50=130。预设2:类推:因为8+5=13,所以80+50=130。②130-50=预设1:数的组成:因为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所以130-50=80。预设2:类推:因为13-5=8,所以130-50=80。预设3:想加法:因为50+80=130,所以130-50=80。师:你喜爱用哪种方法来算?学生自由表达。◎教学笔记师:像这样的整千、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我们都可以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笔记(3)准时练习。计算:70+50=120-50=800+900=1700-900=指名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算法。【学情预设】70+50可以看成7个十加5个十,总共12个十,也就是120。120-50可以看成12个十减5个十,等于7个十,也就是70。以此类推,因为8+9=17,所以800+900=1700。因为17-9=8,所以1700-900=800。留意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3.比较算法。师:今日学习的整百、整千数的不进、退位的加减法和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的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计算时应留意什么?【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鼓舞学生自主探究、乐观思考不同的算法,只要方法合理就应确定,在交流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比较分析中实现算法的优化,培育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实际运用,深化算法1.基础练习。(1)嬉戏一:捉老鼠。(课件出示教科书P97“练习十九”第1题)课件逐个出示,让学生进行计算,并指名汇报是怎样算的。(2)嬉戏二:小猴送信。(课件出示教科书P98“练习十九”第4题)课件先出示邮箱,再逐个出示每个信封上的算式,指导学生投递信件,并汇报各自是怎样算的。(3)嬉戏三:猜数。(课件出示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组派代表填空,然后表达自己的思路。【学情预设】预设1:借助计数器,拨一拨。预设2:看加法想减法,看减法想加法。预设3:依据数的组成去分析。学生自由表达,言之有理即可。表扬能够简洁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学。(4)嬉戏四:填空。(课件出示教科书P99“练习十九”思考题)有什么需要留意的地方?可以先把算式写一写。想10以内,哪三个一位数相加等于15?【学情预设】9+1+5=15,8+4+3=15,7+6+2=15。师:有哪些整百数相加等于1500呢?【学情预设】900+100+500=1500;800+400+300=1500;700+600+200=1500。例如:9+1+5=15,所以9个百+1个百+5个百=15个百,也就是1500。师:表扬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学问来解决的学生。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阅历,机敏地处理问题。请完成填空,留意三角形的三个尖。◎教学笔记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投影展示学生答案。◎教学笔记【设计意图】以嬉戏的形式巩固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培育学生的数感。2.综合运用。(1)完成教科书P97“练习十九”第2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指名汇报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这样既能培育学生发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还可以结合情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完成教科书P96“做一做”第2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指名汇报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师:今日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大家有什么收获?在实际计算时应留意什么?▶板书设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000+1000=30002个千+1个千=3个千2000-1000=10002个千-1个千=1个千80+50=1308个十+5个十=13个十130-50=8013个十-5个十=8个十▶教学反思学生有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基础,以及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基础。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分析数的组成,完成几百加、减几百,几千加、减几千的计算之后,再从组成又还原成具体的数。归结到最终还是渗透相同的数位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偏向于对同一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但在理解表达过程中却又有部分学生说不清其中的算理。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表达每个数位上数的意义,再来进行加减法的教学。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而不是错误地理解为计算的“简便算法”。▶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算一算。400+500=200+800=40+90=800-600=1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