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走进秋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

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

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

《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

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

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

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

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

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

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

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

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

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

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

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

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

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

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

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丛书内容简介: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②之《奇趣的发现》中《秋韵

如诗》10篇(首)文章(诗),《心中的秋天》4篇文章,

《斑斓秋色》9篇文章;《倾听秋雨》5篇(首)文章(诗),

共28篇(首)文章(诗)。

本单元“人文性主题”是体会作者喜爱秋天的感情;

“工具性主题”是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学习“写景物,

抓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

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

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4.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

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5.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

爱;

6.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7.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

美好。

8.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单元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1.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2.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六、课前准备:

查阅、搜集、整理每课的相关资料。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用17课时

模块序号教学内容所需课时

第一模块1、精读课《古诗两首》3课时

2、《丛书》古诗五首

第二模块1、精读课《风筝》2课时

2、《丛书》文章1篇《秋趣》

第三模块1、精读课《秋天的雨》

2、《丛书》文章3篇《北大荒的2课时

秋天》《陕北八月天》《秋色如画》

第四模块1、略读课《听听,秋的声音》2课时

2、《丛书》诗歌5首:《秋姑姑》、

《秋天的歌》、《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团泊洼的秋天》、《秋天的枫树》

第五模块《丛书》群文阅读:14篇4课时

第六模块语文园地三4课时

第一模块(3课时)

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双线主题:

(-)人文性主题: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

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工具性主题:

阅读主题: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词句,展开

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

悟、体验、积累。

表达主题: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

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两首》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蜀中九月》和丛书16页在《赞

美秋韵》17页《思念家乡》

三、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

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背诵古诗。学会四步读诗法。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

抒情、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情感,激发和培养学

习古诗的兴趣。在学习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注重学

习方法的引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本课以学习表达方法为核

心,先初步感悟教材中两首诗的表达方法,然后发挥丛书资源

优势,借助丛书在自学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表达方法。同时,巧

妙引领,学习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使学习扎实而富有实效。

4.感情诵读诗词,积累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懂得热

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体会诗词

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第一课时

谈话揭题: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3.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

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

么吗?

4.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

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

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

互相指点。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

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

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

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

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

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

惑。

c、同桌说说古诗大意。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

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

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

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

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

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

字用得特别好?

六.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

读。

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

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练习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

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五、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

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倍思亲

一、积累诵读入情境

1.(课前播放《明月千里寄相思》)听着这缠绵的歌曲,

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生说感受)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距今800多年前的苏轼就曾

这样写道一一(生共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距今1200年前的王建这样书写着自己的思乡情一一(生共

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距今1300年前的宋之问在归乡途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一

一(生共读)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距今1600年前的沈约站在这高台上,这样写道一一(生共

读)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这些优美的诗句中,都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上节课我们

通过三个步骤(课件出示):⑴解诗题,⑵想画面,⑶悟情读,

初步学习了两首古诗(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体会了诗人浓浓

思乡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

的这种感情的。

2.创设情境,师引读,生诵读《夜书所见》、《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师酌情指导朗读)

二、精讲点拨悟方法

1.师: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一一浓浓思乡

情,那作者是不是用相同的方式来表达的呢?

生自主学习:用横线标出引发作者思乡的事物,并想一想

作者分别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同桌交流收获与困惑。

3.班级交流:引发作者思乡情的事物分别是什么?作者是

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4.小结写法:《夜书所见》借景抒情;《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景事融情。

5.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作者通过不同方法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方法,这是读诗的第4步一一思写法。

三、拓展诵读学方法

1.《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倍思清》这本“语文主题学

习”丛书就收录了许多赞美秋韵、思念家乡的名诗名篇(课件

出示《秋诗五首》单元目录),

2.时至今日,有多少漂泊他乡的游子在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

接下来,我们走进《蜀中九月》,来探寻一下他们表达思乡情

的方法。

(1)生自读《蜀中九月》,找出寄托作者思乡情的具体事

物。

(2)总结写法:作者通过写九月登上望乡台,举杯之际分

外愁,我想北归鸿雁为何南来抒发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3)师:你们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勃吗?(师介绍王勃生平)

(4)诗人身处他乡,却没有阻挡他的思乡情,他把自己缕

缕乡愁融进了一首首小诗中,我们把这种感受放进诗中,再来

读一读这首小诗。(男女生分角色,配乐读《蜀中九月》)

(5)尝试练笔:你能试着仿照《蜀中九月》的句式,书写

一下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吗?

(生练笔,并交流练笔,课后可继续完善练笔)

3.思念家乡

(1)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作者用不同的事物来表达自己情

感的方法,而在我们丛书的古典诗中,诗人用到了不同种事物

表达自己的思乡情,在读诗时你发现了吗?

(2)再次默读这几首古体诗,用横线画出寄托思乡情的景

物。

(指生读)

(3)出示诗句,引读。

当王建望着明月,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一(生齐读)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而李煜看着春天勃勃生长的小草,感受的思乡情像春草一

样生长更是浓厚,于是写道一一(生齐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

更远还生。

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倍思清。这样美的诗句,

你能试着背下来吗?

(4)生自主背诵积累。

(5)生配乐诵读积累。

今夜(),不知()。

——王建《十五夜望月》

离恨恰如(),更行更远()。

——李煜《清平乐》

蜡烛()还惜别,替人垂泪()。

——杜牧《赠别》

唯有(),春风()。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四、课堂延伸促发展

1.生谈本堂课的收获。

2.在《月是故乡明》的歌声中小结:希望在同学们的心

中留下一颗思乡的种子一一月是故乡明,孩子们,无论今后走

到哪里,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故乡啊!让我

们再来齐读课题一一(生齐)秋分萧瑟动客情佳节登高

倍思亲。

教学反思:

第一模块(2课时)

10.风筝

一、双线主题:

(-)人文性主题: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意境,体会对生活的热爱,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二)工具性主题:

阅读主题:引导学生体会在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

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表达主题: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

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内容:精读课《风筝》及丛书中《秋趣》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

孩子带来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内容。

4.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心情起伏的变

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复习导入

1.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

泪水。

2.出示课件,观察说话。

师:风筝是童年生活的点缀,是欢乐、自由、梦想的代名词,

有风筝可放的童年是快乐的,关于风筝的回忆是幸福的。今天,

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的《风筝》,看看作者带给了我们关于风

筝的怎样的一段往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先让我们认读词语,边读边回忆当时作者的心情。“风筝、

精心、憧憬、依然、幸福鸟、一紧一松、凌空飞起、翩翩起舞、

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

水磨坊”(指名逐行读,齐读,辨认多音字,“丧”的笔画)

(自由认读,指生认读,全员跟读。)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希、奔、丧”三个字。

4.自由读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六不”要求:不

错读、不加字、不丢字、不重复、不断读、不唱读)

5.学生汇报读(逐段),并指导练读:读通读熟。

三、读文感悟

(一)整体把握

1.理清课文思路,课文分别写了()风筝、()风筝、()

风筝。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

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画下来并

读一读。(学生默读、进行标画、练习朗读、反馈交流)

出示相关句子。

指导画出心情变化的词语句子。(感受心情变化的描写是

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和一些动作、神态来表现的。)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一起做风筝、

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二)重点感悟

L指导学习方法

①选择“感悟点”,(重点感悟人物的心情变化)。

②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哪些词句让你感

受到人物心情的变化的?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表达效

果?

2.自读自悟

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示,进行自读自悟。

四、小组交流。

1.指导“说悟”方法:

①说“感悟点”的思想内容。

②说通过哪些词句读懂的(品词析句)?作者采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课后横线上要求会认的5个生字。他们都是你的

朋友了吗?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提示:“磨坊”

在本课都是多音字)

2、出示课后田字格中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你认为哪些字最难写,谁来帮助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复习(认读词语)

精心、希望、依然、拼命、奔跑、飞舞、抖动、磨坊、大惊失

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风筝》,这节课

我们深入研读这篇课文一一齐读课题

二、汇报交流

(一)整体回顾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

()一起()、()、()的情景。

(二)品读重点

自读二至四自然段:感受秋天的快乐

1.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和上下文理解词语。(也

可用换词理解的方法。)

2.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中哪些句子?找到句子后请划上

“”美美地多读几遍。

3.汇报交流

4.体会、美读重点句子。

预设:

1.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女同学倾听,

比比谁更认真。

(2)通过朗读和倾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地方?

(3)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

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

“憧憬”)

谁能用“憧憬”说一句话。

<2>“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用换词法“仍

然”,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4)感情朗读,假设你就是课文中的孩子。(指导读出“快

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2.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哪些词语体现了放风筝的动作?(托、牵、跑、叫)

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我们当时的心情?

(3)出示重点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

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

活”的心情?(板书:拼命)

<2>想象一下当时我们会喊些什么?

<3》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名读,挑战读,再指名读,齐读。

3.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自由朗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找一找哪些句子

最能体现找风筝的心情。

(2)学生分别找出以下三句话,教师用幻灯片出示: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

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

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的坐在田域上。

(3)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

情的变化过程。

(4)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板书: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理解“垂头丧气”(可让学生表演造句),

(5)指名读,教师范读,再挑战读,齐读。

【教师的示范性朗读,不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更是学生

挑战的对象。】

(6)小组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

福鸟”吗?

小结: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动作、神态将自己的心情表达

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了作者童年的快乐,这种写法值得我

们学习。

三、拓展阅读

我们学完了《风筝》这篇课文,你一定还想知道秋天里还

有哪些乐趣吧?丛书中的《秋趣》会告诉我们的。

1.出示“学习单”

学习方法提示学习内容要求

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丛书》

悟内容文章:《秋趣》。《_________》写

了―带______去_______

______看到的秋景和感受到秋天

的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__________之

情。

关注描写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句段,体

品特点会这些句子的表达特点,练习有感

情朗读。

2.学生汇报交流

(1)整体感知悟内容:

《》写了带去,看到的

秋景和感受到秋天的。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

之情。

(2)关注描写品特点

《秋趣》

1.儿子兴奋地说:“妈妈,一片片叶子就像黄蝴蝶在空中

飞呢。”

2.儿子迫不及待地在上面跳了起来,高兴地说:“真好玩,

就像跳跳床一样。”我也按捺不住未泯的童心,同他一起玩了

起来,叶子在我们脚旁上下翻飞,沙沙作响,似乎在弹奏着一

首欢快而动听的秋之旋律。

(略)

四、课堂练笔(作业)

秋天里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回想或经亲身体验一次快快

写下来吧。

五、课后作业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心情的词语,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

10风筝

“幸福鸟”希望

快活非常快活伤心

做放找

教学反思:

第三、四模块:(2课时)

第11课《秋天的雨》

教学内容精读课《秋天的雨》《丛书》课3篇《北大荒的

秋天》《陕北八月天》《秋色如画》。

(二)双线主题

1.人文性主题: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秋天的

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阅读主题: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感悟思想内容以及朗读

背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3.表达的主题: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

够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

行仿写。

(三)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总分的结构。

4、积累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

5、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够正确运用比

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余韵的美。

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有感

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

落叶飞舞,满眼金黄,果实累累……这些美丽的景象都像

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走进秋,感受它的饱满;走进秋,

聆听它的语言;走进秋,触摸它的丰硕;走进秋,欢呼它的绚

烂。秋天是个多姿多彩又令人回味的季节,而秋的深刻更让人

铭记在心。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的生动吧,相信在秋日斑斓的

色彩里,也会留下你的足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自主识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指名

读。全员跟读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书写左宽右窄“邮”、半包围

“扇”、上下结构“梨”三个字。

4、自由读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六不”要求:

不错读、不加字、不丢字、不重复、不断读、不唱读)

5小组长组织开火车读文。

6、学生汇报读(逐段),并指导练读:读通读熟。

三、读文感悟一

整体把握:

1、找各段中心句

默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可适当

提示,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里可都有一句话藏着答案呢,你能找

到吗?)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

教师板书: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来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

来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

一首欢乐的歌。

小结:同学们,我们读着读着就成了一首小诗,这首小诗

的诗句里都包含了课文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这种句子我

们把它称之为中心句,它通常出现在文章段落的开头或者结

尾,它能一下就让读者明白这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

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二)重点感悟

1、指导学习方法

①选择“感悟点”,(重点感悟第二段)。感悟思想内容: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哪些词句读懂

的?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自读自悟

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示,进行自读自悟。

四、小组交流。

1、指导“说悟”方法:

①说“感悟点”的思想内容。

②说通过哪些词句读懂的(品词析句)?作者采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复习(认读词语)

钥匙趁你没留意柿子菠萝喇叭衔来树枝衣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秋天的雨》,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读这篇课文一一齐读课题

二、汇报交流

(-)整体回顾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秋天缤纷的色

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

情景。

(―)品读重点

默读第二自然段:感悟秋的色彩

1、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边读边想你最喜欢秋雨姑娘把颜色送给了谁?找到句

子后请划上“”美美地多读几遍。

3、汇报交流

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色淡黄色雪白

我来说一说:黄色:(银杏树);红色:(枫树)金色:

(田野)橙红色:(果树);紫红色、淡黄色、雪白色:(菊

花)

教师小结:孩子们,这么丰富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美不胜

收,用书中一个词表示,那就是?(一一五彩缤纷)。其实生

活中还有许多表示颜色丰富的词语,你知道吗?我们从颜色这

个大主题引申出了这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其实课文就是在悄

悄地告诉大家,善于积累的孩子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词语积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色彩斑斓

4、体会、美读重点句子。

a.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

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b.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

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c.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

去摘呢!

5、我会仿写

秋天的雨用那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把万物描绘得如此美

丽。。那么,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写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送给

谁?

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玛

瑙)一样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6、感情朗读第二段。

三、拓展阅读

学完了秋天的雨

我们学完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那么想不想听听

秋的声音?想不想听听黄叶道别大树的话音?想不想听听蟋

蟀与夏天告别的歌韵?那么我们来读读略读课文《听听,秋的

声音》?

1、诗中写了秋天里的哪些声音?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你听到的“秋的声音”吧。

四、我们学完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你一定还想知道

秋天里还有哪些颜色吧?《北大荒的秋天》、《陕北八月天》、

《秋色如画》这三篇《丛书》文章会告诉我们的。

1、出示“学习单”

学习方法提示学习内容要求

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三篇《丛书》文

悟内容章:《北大荒的秋天》、《陕北八月天:》、

《秋色如画》。《______________》通过描

写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特点,表达

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关注描写找出描写秋天颜色的段落,体会这些颜

品特点色的特点,练习有感情朗读。

2.学生汇报交流

(1)体感知悟内容:

a.《北大荒的秋天》通过描写天空、小河、原野等景物特

点,表达了作者喜爱北大荒的秋天的思想感情。

b.《陕北八月天》通过描写各种植物的景物特点,表达了

作者喜爱陕北八月天的思想感情。

c.《秋色如画》通过描写云朵、枫叶、菊花、天空、各种

植物等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2)关注描写品特点

a.《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

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

斑斓的锦缎。

挺拔的高梁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

火,把人们的心地给燃烧起来了。

b.《陕北八月天》

现在,面向八月的高原,糜谷是黄灿灿的,高梁是红彤彤

的,养麦是粉楚楚的,棉花是白生生的,绿豆荚是绿油油的,

白菜是绿莹莹的,玉米亮开自己金黄的肤色,烤烟袒露出它青

油油的胸脯……五彩斑斓的秋色错落有致地塞满沟沟壑壑,

山山洼洼,川川畔畔。

c.《秋色如画》全篇

五、总结全文

六、课堂练笔(作业)

秋天还有哪些颜色,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进行描写。

七;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并抄写自己喜欢的

词句。

3.用你手中的画笔为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

图画。

给颜色

秋天的雨藏气味丰收

传信息欢乐

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略读课《12听听,秋的声音》

人文性主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感受秋天的美。

工具性主题:

阅读主题: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从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

美好

表达主题:仿照诗歌的形式,学习续写诗歌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一边读一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歌。

教学重点: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掌握续写

诗文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不仅带来

了缤纷的色彩,还带来了奇妙的声音,一位诗人在听到秋天奇

妙的声音后,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孩子们,你们想听吗?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范读。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学生评价、正音。

三、品读想象,交流体会。

1、自由读1〜3节。思考:诗人听到了秋天什么声音?

2、交流、小结。

开展想象活动,出示课件:

大树抖拌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

蟋蟀振动翅膀,“电触曲”,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说: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4、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评议,教师小结。

四、学生根据以上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4〜6节。

五、交流汇报

六、朗读全诗,并指导有感地读。

七、自由读,并试着背。

八、想像创作。

(1)引导:秋的声音令人暇想,令人陶醉,我们也来仿照课

文第二、三节,也来作一节诗。

(2)自由创作并展示。

八、作业。

朗读并试背课文。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f落地

蟋蟀f冬眠

大雁f南飞

九:拓展阅读

丛书《秋姑姑》

出示“自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丛书文章《秋姑姑》从哪些地方描写了

秋姑姑的样子?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2.学生汇报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五模块:群文阅读课(4课时)

一、单元导读

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

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

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她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

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

二、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

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教材以秋天

为专题,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

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风筝》记

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秋天的雨》和略读课

文《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三、教学目标:

1、会写“促、深”等34个生字,掌握左窄右宽的字

“抖”,左宽右窄“邮”,半包围“扇”,上下结构“梨”

的比例特点和结构关系和关键笔画和非关键笔画的关系,

能够规范书写;会认“精心、希望”等29个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读流利,在理解课文的基

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背

诵优美的段落。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读流利,在理解课文的基

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背

诵优美的段落。

2、概括文章的大意。

3、学习抓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能够边读

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4、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够正确运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

写。

5、通过秋天的声音、颜色,感受秋天的美,体会秋

天的美好感情。

教学本组教材用15课时

模块序号教学内容所需课时

第一模块1、古诗《夜书所见》《九月九2课时

日忆山东兄弟》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秋姑姑》

第二模块1、精读课《风筝》2课时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秋趣》

第三模块1、精读课《秋天的雨》

2、《语文主题学习丛书》2课时

《秋雨》

第四模块1、略读课《听听,秋的1课时

声音》

以《语文主题学习丛

书》

《听秋天里蟋蟀的

歌》

O

第五模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群文阅读4课时

17篇

第六模块语文园地4课时

第三单元:群文阅读课(4课时)

群文共赏(丛书剩余的17篇)

第一课时秋韵如诗

教学内容:

《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感受秋天的美好。3.运用默读法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习了三单元课文,知道单元主题是(),

想想每篇课文让你感受到秋天的美丽(),这几篇文

章作者共用()方法写的。这节课我们再读几篇写秋

天美丽的文章,继续体会作者对秋天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新授

读丛书中这几篇文章,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画出描写秋天美丽的的句子,在旁边简单注明体会。

3.汇报交流。

三、精彩赏析

1.这几篇文章最让你喜爱的是哪一篇?请你推荐给大

家好吗?

2.学生交流。

第二课时心中的秋天

教学内容:

《柿园》《秋趣》《金黄的叶子》《秋日里的遐想

无限》教学目标:

1.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能够借景抒情,表达对大

自然的热爱。

2.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感悟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找共性,找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情

看到课题“心中的秋天”,你猜猜这组文章会写什么?

二、新授

1.看目录,从最想读的文章开始读。

2.想一想,作者都是通过什么事物或景物写秋天的美

丽。

2.归纳总结:都是写秋天的美丽,却是从不同角度。

3.自读归类:

写事:《柿园》《秋趣》、

写景:《金黄的叶子》《秋日里遐想无限》

4.交流感悟

哪一个段落,哪一句话让你感触最深,请你与大家分享

一下。

(结合具体段落谈感悟,谈谈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借物

抒情的。)

三、延伸拓展

1.填诗:秋天是……

例:秋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

秋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渡:不同的作家,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秋天

有着不同的感悟,他们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同,所以会结合不同

的事物、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写秋天。

第三课时斑斓秋色

教学内容:

《秋雨》《三峡之秋》《菊》《秋色如画》《枫叶如丹•》

《风沙中的小野菊》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的美丽。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主题回顾

三、学习《风沙中的小野菊》

1.作者写了小野菊的哪些特点。教给学生新的表达方

法:抓住事物的最突出的特征来概括

2.学生阅读,汇报。提出新的学习要求:

(1)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总结学法

第四课时倾听秋雨

教学内容:《秋天的歌》《听秋天里蟋蟀的歌》《团泊洼

的秋天》《秋天的枫树》《三片红色的落叶》

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初步领悟作者

运用丰富的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积累好词佳句,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就马上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我

们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二、依法读《秋天的歌》《听秋天里蟋蟀的歌》《团泊洼

的秋天》《秋天的枫树》《三片红色的落叶》

1.默读课文《秋天的歌》,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

2.汇报交流

3.熟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秋天的美

丽了。美美的读一读优美的段落。

教学反思:

第六模块:语文园地(4课时)

语文园地三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的觉得最快乐、印

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事。

2、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

感染。

教学重点: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秋天里学校、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剪影。

2、音乐《摘果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语言引述: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欣赏了五彩缤纷

的秋色,聆听了美妙的秋天的声音,还体验到了秋阳中放飞风

筝的乐趣。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学校还开展了许许多多的

活动,还记得有哪些吗?

学生涌跃发言,教师一一板书。(如:放风筝、秋游、

野炊……)

2、明确话题: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这节课,让我们

一起述说一番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板书课题:秋

天的快乐)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秋天里,除了在学校,你在其他地方还做过哪些快乐

的事?

(教师引导,并补充,适时张贴一些图片。)

板书:摘果子、挖泥纵、捉鱼、采集树叶、捕蝴蝶、赏菊花、

抓蟋蟀

2、教师示范说。要求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评价老师说的

怎么样,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或有哪些需要补充提问等。

3、学生评价老师的说话。教师板书:

说:

(1)声音宏亮;

(2)事情完整通顺;

(3)有感情,说出了自己的快乐;

(4)生动有趣,运用了好词好句。

三、合作交流,生生互动

1、老师说完了,现在轮到你们了,按老师刚才提出的

“说、听”的要求,也来说说在秋天里感到最快乐的事。

2、分组交流。(播放《摘果子》的旋律)

(1)按不同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

(2)按评价要求评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3、全班交流,讲评结合。

现在,将你的快乐与全班同学分享一下吧!

4、师生评选“最佳口才奖”和“最佳倾听奖”。

5、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四、总结谈话,延伸扩展

秋天是甜蜜的,我们每个同学都从她美丽与成熟中品尝到

一份丰收和喜悦,并在脑海中留下了一幅幅美好快乐的图画。

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吧!

第二课时

习作:《我爱秋天》

教学目标:

1、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

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

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修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

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2、再次感受秋天的美好,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使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把画面描述完整、清楚。

并按照一定顺序具体描写秋天的景物一至三处,写成片段。

2、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由片段到篇章,完成

整篇写秋天景物的作文的习作。

教学准备:

1、学生找秋天。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画秋天

1、创设情境导入:小朋友,秋天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

还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在秋天里尽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