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桥西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桥西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桥西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桥西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西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诊断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务必在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只收答题纸。

3.答卷前,请在答题纸上将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4.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5.主观题答案须用黑色字迹钢笔、签字笔书写。

6.必须在答题纸上题号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书写,无效。

7.保持卷面清洁、完整。禁止对答题纸恶意折损,涂画,否则不能过扫描机器。

第一部分(1~3题14分)

本学期,八年级开展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1.本次朗诵大会的主题是“吟诵经典,诗意飞扬”。请你根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恰当的“诗”字填入宣传展板的方框内。(填写序号)()

A.B.C.D.

2.“山水诗"研究小组抄录了两则学习材料。阅读后,完成各题。

材料一:山水诗的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据史料记载,汉代以前,很少有诗人以山川风物为创作题材。汉末时期,曹操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千古名句,这类好诗在那时仍是凤毛麟角。直到魏晋时期,山水诗才成为诗坛的一股潮流,但是以山川景物为题旨的诗歌仍未臻成熟。直到唐代,山水诗在诗坛上才纷至沓来,并迅速达到了卓越之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在杜甫笔下的恢宏壮阔,让人拍案叫绝;“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李白笔下,让人真切感受到黄河川流不息的气势。先代诗人在创作上的不断追求,令后世诗人笃行不怠、奋楫争先。

材料二:孔子说:“仁者乐山。"我们不难看出,儒家fùyǔ了山人文关怀。他们认为山的jìngmù、山的博大正是仁者所追求的,而儒家的思想又是以“仁”为核心的。到了汉朝,儒家思想地位上升至独尊,诗人对山的推崇心理得以发扬光大。诗人对山的再认识就更深刻了,对他们的“祖籍"——山,产生了许多联想,“山”也就成了许多诗人很多时候的情感寄托或心理归宿。

(1)给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fùyǔ()②jìngmù()

③记载()④推崇()

(2)材料一中画横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凤毛麟角B.纷至沓来C.拍案叫绝D.川流不息

(3)同学们查阅字典,找到了“笃"字的主要义项:①厚,深厚;②淳厚,诚信;③坚定;④重,病重;⑤甚。据此判定材料一中加点词“笃行不怠”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同学们计划将下面六首诗歌,依据他们的情感共同点编录一部诗集。下列诗篇其中不适合编辑在一起的一首诗是①___________(填序号)。依据情感共同点为诗集命名,诗集名称是②《___________》。③请为这部诗集写一段前言,简单介绍这部诗集的编辑过程和主要内容。

A.杜甫《春望》B.王湾《次北固山下》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崔颢《黄鹤楼》E.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F.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二部分(4~18题46分)

一、古诗文阅读(23分)

(一)古诗文默写(6分)

4.默写

“①___________,弗食,___________。"(《虽有嘉肴》)经典的古代诗文就像美味的羹汤,只有品尝之后,才会觉得齿颊留香、回味悠长。儿时起,我们便在古代诗歌的美妙世界里轻歌曼舞,在诗情画意中与文人墨客邂逅相遇。我们看见李白的壮志凌云——“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懂得杜甫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忧民;汲取王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积极向上的力量。今天,我们要吟诵这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歌,让古人的情怀,铸造我们的品性;让飞扬的诗意,点亮我们的生活!

(二)(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

采桑女

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②收新丝。

【注释】①彦谦:唐末诗人。②二月: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

5.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没有直接议论抒情,而是将其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

B.《采桑女》首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

C.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两首诗都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感人至深。

6.有同学认为【甲】诗中画线句“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可以互换位置。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用兵④;骐骥、騄駬⑤,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⑥;干将⑦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⑧,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④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⑤骐骥、騄駬:四种骏马名称。⑥小狸:小野猫。⑦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⑧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7.学习古文,可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请根据提示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方法解词示例理解词义

查字典解读法“志”的义项:A.心意B.志向,志愿C.称轻重;量长短D.记,记载《齐谐》者,志怪者也①“志"词义_________

“间”的义项:A.缝隙,隔阂B.隔开、间隔C.挑拨使人不和D.有时E.除去多余的幼苗河水间耳②“间"词义_________

课内知识迁移法“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译文: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③“曾"的词义________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不能自渡,能王者之说乎?

(2)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9.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

10.【甲】文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句可以看出大鹏①___________特点,“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可以看出大鹏②___________特点,【乙】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③___________。(前两个空均用一个四字短语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一)(共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个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委员会第11届常委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了,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我们可以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按次序排列,分为四组。这四组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共六个节气,请看下列表格:

季节名称节气

春季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现在我们把每个季节的六个节气再分为前后两半,立刻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季节的前半段都是以“立"字引领,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个季节的后半段,又都是以这个季节的名称引领,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也就是春天从“立春"开始了,夏天从“立夏”开始了。每个季节后半段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个季节“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有人会很容易理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这个季节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北回归线)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南回归线),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综上所述,其实我们可以把上述这四个季节的八个节气准确的称之为四始四中,因为它们是界定一年中各个季节和不同时段的分水岭。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个让人不解的现象,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厨房烙饼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体验,不管饼铛有多热,饼放到里面都不会马上成熟,烙饼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自然界也是如此,当太阳直射地球时,还并不是我们感觉最热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又与地面的接受过程有很大关系。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大暑出现在夏末的原因了。

上面我们说的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骨架,那么其它的节气呢?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两个字便可以知道这是天气晴朗温暖阳光明媚的季节。从“谷雨”两个字也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处"含有隐退的意思,这是暑热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来显示当地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

11.阅读【材料一】,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依据哪三个方面的原因将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12.【材料二】中关于“夏至"与“冬至”的说明,印证了【材料一】中的那句话?

13.【材料二】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二)(11分)

阅读《登黄山记》,完成小题。

登黄山记

季羡林

①汽车终于来到了黄山大门外。

②一走进黄山大门,天都峰就像一团无限巨大的黑色云层,黑乎乎地像泰山压顶一般对着我的头顶压了下来,好像就要倒在我的头上。经温泉右转进山,山势一下子就陡了起来。我眼睛里看到的只是台阶,台阶,台阶。拾级而上一直爬到了一线天的门口。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的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勇气,爬了上去。

③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之路。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松树。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你看它伸出双臂,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真让人拍手称奇。我在这里祝它长寿!

④走过迎客松,山路便陡然下降,一直降到涧底。这一段路走起来非常舒服,右边可以看到指路石,回头则见牛鼻峰上的犀牛望月,奇石嶙峋,引人遐思。拿做文章来比,我们走这一段山路,好像是在作“承”的那一段,“起"得突兀,“承”得和缓。但是,“承"过以后,就来了“转”,这一“转”,可真不得了。到了涧底,抬眼一看,前面是八百级的莲花沟。黄山的奇景险境,仿佛现在才算是开始。身右峭壁凌空,左边却是悬崖无地,好像泰山上的阴阳界一样。蓦然抬头,在远处的山崖上,忽然看到“万绿丛中一点红”。此时正是盛夏,早过了春暖花开的时节。这一点红是哪里来的呢?我无法攀上悬崖去看,无从探索与研究。【甲】我只有沉入幻想中,幻想暮春四五月间,黄山漫山遍野开满了杜鹃花的情况。我眼前的黄山一下子变了样,“日出山花红似火”,红色的火焰仿佛燃遍了全山,直凌太空,形成了一幅红透宇宙的奇景。

⑤就这样,一路幻想下去。树木蓊郁,翠竹夹道,两旁蝉声啼不住,轻身已到北海边。

⑥北海真是个好地方。人们已经看过了天都峰和莲花峰,大概总会觉得黄山胜境已经探过,到了北海已经成为尾声了。

⑦实则不然。

⑧再拿写文章作比,如果过了玉屏楼算是“转”,那么到了北海就算是“合"。一篇精巧的文章写到这里,才算是达到精妙的顶点。我从小读王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觉得这个境界真是奇妙,心向往之久矣。我们正在北海的一个山头上,猛回头,看到隔山的深涧忽然冒起白色的浓烟。我直觉地认为这是炊烟。但是继而一想,炊烟哪能有这样的势头呢?我才恍然:这就是云起。升起来的云彩,初时还成丝成缕,慢慢地转成一片一团,颜色由淡白转浓。最初群山的影子还隐约可见,转瞬就成了一片云海,所有的山影都被遮住,云气翻滚,宛若海涛。然而又一转瞬,被隐藏起来的山峰的影子又逐渐清晰,终于又由浓转淡,直到山峰露出了真面目,云气全消,依然青山滴翠,红日皓皓。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几分钟之内,真是宇宙奇观。这算不算是云海呢?旁边有人说:“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云海,那要大雨之后。"我只好相信他的话。但是,“慰情聊胜无”,不是比没有看到这种近似云海的景象要好得多吗?

⑨就这样,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我都领略过了。再拿做文章来打个比方,起承转合,这几个大股都已作完,文章应该结束了。

⑩然而不然,从我的感情和印象说起来,合还没有合完,文章也就不能结束。我们最后怀着惜别的心情,离开北海的时候,我的内心如潮涌,如云起,一步三回头。

我想到过去游览过国内外的名山大川。我一时想到泰山,一时又想到石林。这都是天下奇秀,有口皆碑。【乙】但是我觉得,同黄山比起来,泰山有其雄伟,而无其秀丽;石林有其幽峭,而无其雄健。黄山是大则气势磅礴,神笼宇宙;小则剔透玲珑,耐人寻味。黄山奇在既有阳刚之美,又有阴柔之美。

我一下子又想到,天下名山多矣,中外皆然。但是像黄山这样的名山,却真如凤毛麟角。为什么中国竟会有黄山这样的山呢?古人会说,这是灵气所钟。世界各国都有它们灵气所钟的地方,对于这些地方,只要我能走到看到,我都喜爱欣赏。但是,有黄山这样灵气所钟的地方,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与幸福。

我就是这样一边走,一边想,一边还欣赏四周奇丽景色,不知不觉地就回到了温泉。古时候有一首关于黄山的诗:“踏遍峨嵋与九嶷①,无兹殊胜幻迷离。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我还没有历游五岳,也还没有到过峨嵋与九嶷。但我相信,即使有朝一日真的游五岳,登峨嵋,探九嶷,我再到黄山来仍然会叫奇不绝的。

(选自《季羡林文集》,有删改)

注:①九嶷(yí):山名,在湖南省。

14.一位同学根据本文绘制了一张黄山游览图,并根据景物特点为几个重要地点设计了景点名片。请根据文章,仿照示例,帮助他将游览图补充完整。

15.季羡林散文笔法丰富,灵活多变。同学们通过旁批来学习其写景方法。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为乙处补写两处旁批。

甲句:我只有沉入幻想中,幻想暮春四五月间,黄山漫山遍野开满了杜鹃花的情况。我眼前的黄山一下子变了样,“日出山花红似火”,红色的火焰仿佛燃遍了全山,直凌太空,形成了一幅红透宇宙的奇景。旁批1:由眼前的“一点红”,想象出杜鹃花漫山之美景,虚实相生,表达了作者的陶醉之情。旁批2:“燃遍”“直凌"极尽夸张,将杜鹃艳红如火之颜色、漫山遍野之长势写得淋漓尽致。

乙句:但是我觉得,同黄山比起来,泰山有其雄伟,而无其秀丽;石林有其幽峭,而无其雄健。黄山是大则气势磅礴,神笼宇宙;小则剔透玲珑,耐人寻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