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环境保护与管理指南_第1页
三农村环境保护与管理指南_第2页
三农村环境保护与管理指南_第3页
三农村环境保护与管理指南_第4页
三农村环境保护与管理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环境保护与管理指南TOC\o"1-2"\h\u17799第1章引言 3243611.1三农村环境保护背景 377291.2管理目的与意义 330718第2章三农村环境现状分析 4137902.1环境污染状况 4109062.2生态破坏状况 4206712.3环境保护意识分析 525335第3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5105723.1国家层面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5323863.1.1环境保护法 5268003.1.2水污染防治法 513863.1.3大气污染防治法 549573.1.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69903.1.5环境影响评价法 550043.2地方层面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6190243.2.1省级环境保护条例 662623.2.2市级环境保护规章 691843.2.3县级环境保护政策 6308473.2.4乡镇环境保护规定 6196413.2.5村级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630136第4章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6301794.1生活污水治理 6326024.1.1污水来源及特点 647984.1.2污水治理技术 682314.1.3污泥处理与处置 7236444.2生活垃圾处理 722674.2.1垃圾分类与收集 7298794.2.2垃圾处理技术 7243324.2.3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 7206104.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7317904.3.1污染来源及特点 711984.3.2污染治理技术 7260084.3.3污染防治措施 715568第5章农业生产污染防控 7198915.1化学农药污染防控 725795.1.1合理选用农药 8122335.1.2科学使用农药 8302965.1.3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 8253465.2化肥施用污染防控 8260325.2.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898745.2.2增加有机肥施用 8246665.2.3改进施肥方法 8307655.3农膜污染治理 8291525.3.1选用环保型农膜 8202785.3.2加强农膜回收利用 8281815.3.3农膜残留治理 827205第6章生态修复与保护 8130526.1水土保持与治理 925496.1.1概述 9304296.1.2水土保持 928476.1.3治理 9276716.2河流湖泊保护 991946.2.1概述 942066.2.2保护措施 9251756.2.3管理要点 10276276.3生态农业发展 10164366.3.1概述 10254726.3.2发展措施 10326626.3.3政策支持 109746第7章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培训 10236367.1环保知识普及 11119327.1.1知识体系构建 11169137.1.2宣传途径 11277707.1.3对象与范围 11296547.2环保技能培训 11274377.2.1技能培训内容 11146747.2.2培训方式 11238277.2.3培训对象 1118447.3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策划与实施 12186507.3.1活动主题 128277.3.2活动形式 12224747.3.3活动组织 1225517.3.4宣传效果评估 1229459第8章环境保护项目管理与评估 12192728.1项目申报与审批 1242838.1.1项目申报 12317758.1.2项目审批 12217388.2项目实施与监管 12202448.2.1项目实施 1247708.2.2项目监管 13129978.3项目评估与改进 13202618.3.1项目评估 1331038.3.2项目改进 1317811第9章环境保护资金筹措与使用 1351199.1资金来源与筹措 1352659.1.1投资 13314389.1.2企业自筹 13199489.1.3社会捐赠与公益基金 14189489.1.4国际合作与贷款 1483459.2资金分配与使用 14314119.2.1资金分配原则 14224079.2.2资金使用范围 14126889.2.3资金使用程序 14317669.3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价 14215199.3.1资金监管机制 1485009.3.2绩效评价制度 1419309.3.3监管与评价结果应用 14175139.3.4社会监督 1529333第10章持续发展策略与展望 152365410.1政策与法规完善 15662910.2技术创新与应用 151044010.3社会参与与监督 151572910.4国际合作与交流 15第1章引言1.1三农村环境保护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三农村,即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三大领域,其环境保护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力求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但是农村环境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问题,亟待解决。1.2管理目的与意义本指南旨在为三农村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指导,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其主要目的与意义如下:(1)明确三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与职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2)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指导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中各类污染源的防控与治理,降低环境污染风险。(3)推动农村环境治理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效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4)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5)为政策制定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提供决策依据和实践参考,促进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通过以上目的与意义的实现,有助于改善我国三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第2章三农村环境现状分析2.1环境污染状况三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污染: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田排水及地下水污染;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使得河流、湖泊等水质恶化。(2)大气污染:农村生活能源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燃烧效率低下,造成严重的室内外空气污染;同时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工业废气排放,加剧了区域大气污染。(3)土壤污染: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累积,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4)噪声污染:农村地区交通、建筑工地等噪声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2.2生态破坏状况三农村地区生态破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退化:过度开垦、不当耕作、水资源过度利用等导致土地退化,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等。(2)森林资源减少: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导致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覆盖率降低,生态功能减弱。(3)生物多样性下降:农业生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农药、化肥使用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物种生存受到威胁。(4)湿地破坏:过度开发、污染等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下降。2.3环境保护意识分析三农村地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知识缺乏:大部分农民对环保知识了解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和行动。(2)环保行为不足:在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农民环保行为不够规范,如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等。(3)环保参与度低:农民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对环保政策的关注度和认同度较低。(4)环保宣传教育不足:农村地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相对薄弱,导致居民环保意识难以提高。第3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3.1国家层面环境保护法律法规3.1.1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和管理措施,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3.1.2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对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具有指导意义。3.1.3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农村大气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3.1.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进行了规定,对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3.1.5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和要求,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农村环境污染。3.2地方层面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3.2.1省级环境保护条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条例,对农村环境保护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2.2市级环境保护规章市级人民根据国家和省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规章,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农村环境保护措施。3.2.3县级环境保护政策县级人民针对当地农村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3.2.4乡镇环境保护规定乡镇人民根据上级环境保护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规定,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3.2.5村级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村级组织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本村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提高村民环保意识,规范村民环保行为。通过以上各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构建起完善的农村环境保护与管理框架,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第4章农村生活污染治理4.1生活污水治理4.1.1污水来源及特点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洗涤、厨余等,具有分散性、区域性及水质水量波动性等特点。4.1.2污水治理技术(1)生态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生物滤池、地下渗滤等,适用于处理规模较小、水质要求不高的农村生活污水。(2)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适用于处理规模较大、水质要求较高的农村生活污水。(3)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絮凝沉淀、砂滤等,可作为辅段提高污水处理效果。4.1.3污泥处理与处置采用浓缩、稳定、脱水等工艺对污泥进行处理,降低污泥体积,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置。4.2生活垃圾处理4.2.1垃圾分类与收集推广垃圾分类制度,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实行分类收集。4.2.2垃圾处理技术(1)填埋处理:对于其他垃圾,采用卫生填埋技术进行处理。(2)焚烧处理:对于可燃垃圾,采用焚烧技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处理。(3)堆肥处理:对于厨余垃圾,采用堆肥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4.2.3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保证垃圾处理设施安全、稳定运行。4.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4.3.1污染来源及特点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粪便、尿液、冲洗水等,具有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治理难度等特点。4.3.2污染治理技术(1)粪便处理技术:如干清粪、水冲粪等,降低粪便污染物排放。(2)尿液处理技术:如尿液分离、尿液还田等,实现尿液资源化利用。(3)冲洗水处理技术:如厌氧处理、好氧处理等,降低冲洗水污染物浓度。4.3.3污染防治措施(1)优化养殖布局,合理控制养殖规模。(2)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3)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产生。(4)加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第5章农业生产污染防控5.1化学农药污染防控5.1.1合理选用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优先考虑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5.1.2科学使用农药加强农药使用培训,提高农民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和技能。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用药次数和用药时期,避免过量施用。5.1.3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提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加强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分类、运输和处置工作,防止二次污染。5.2化肥施用污染防控5.2.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确定化肥施用量和比例,减少过量施用化肥现象。5.2.2增加有机肥施用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充分利用农村有机资源,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5.2.3改进施肥方法采用深施、分层施、穴施等施肥方法,减少化肥挥发和流失。同时推广缓释、控释肥等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5.3农膜污染治理5.3.1选用环保型农膜推广使用易降解、无污染的环保型农膜,减少农膜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破坏。5.3.2加强农膜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农膜回收率。鼓励农民将使用过的农膜进行回收,降低环境污染。5.3.3农膜残留治理开展农膜残留监测,对农膜残留严重的地块进行治理。采用机械、人工等方法,清除土壤中的农膜残留,减轻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第6章生态修复与保护6.1水土保持与治理6.1.1概述水土保持与治理是农村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点内容,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阐述水土保持与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措施及管理要点。6.1.2水土保持(1)坡耕地水土保持加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梯田、梯地、水平梯田等耕作方式,提高土壤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2)林地水土保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林地水土保持功能。(3)草地水土保持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推广免耕、浅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草地土壤肥力和水源涵养能力。6.1.3治理(1)河道治理加强河道整治,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2)矿区治理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加强矿区土地复垦,恢复矿区生态环境。(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6.2河流湖泊保护6.2.1概述河流湖泊是农村重要的生态资源,对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河流湖泊保护的基本原则、措施及管理要点。6.2.2保护措施(1)加强水资源保护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河流湖泊生态需水量,维护水生态平衡。(2)防治水污染加强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治理,提高水环境质量。(3)生态修复对受损的河流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6.2.3管理要点(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明确河流湖泊管理责任主体,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2)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非法捕捞等破坏河流湖泊生态环境的行为。6.3生态农业发展6.3.1概述生态农业是农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节主要阐述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技术模式及政策支持。6.3.2发展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2)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普及生物防治、有机肥使用、节水灌溉等生态农业技术。(3)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农民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和参与度。6.3.3政策支持(1)加大投入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2)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生态农业相关政策,推动生态农业发展。(3)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生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生态农业技术水平。第7章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培训7.1环保知识普及7.1.1知识体系构建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首要任务是构建完善的环保知识体系。应涵盖以下内容:(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2)农村环境问题及其成因;(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4)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理念;(5)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7.1.2宣传途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宣传栏、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开展环保知识普及工作。7.1.3对象与范围针对农村居民、企业、学校等不同对象,开展针对性的环保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环保意识。7.2环保技能培训7.2.1技能培训内容环保技能培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4)绿色农业生产技术;(5)环保监测与评价方法。7.2.2培训方式采取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7.2.3培训对象针对农村环保工作人员、企业环保管理人员、环保志愿者等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技能培训。7.3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策划与实施7.3.1活动主题结合农村环境保护实际,确定活动主题,如“绿色生活,从我做起”、“共建美丽乡村”等。7.3.2活动形式策划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摄影展、环保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宣传教育形式。7.3.3活动组织成立活动筹备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活动方案,保证活动顺利进行。7.3.4宣传效果评估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宣传效果,为今后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和改进方向。第8章环境保护项目管理与评估8.1项目申报与审批8.1.1项目申报农村环境保护项目申报应遵循以下程序:(1)项目单位按照环境保护要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项目目标、内容、规模、投资估算、实施期限等。(2)项目单位向所在地环保部门提交项目申报材料,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3)环保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受理。8.1.2项目审批环保部门在收到项目申报材料后,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审批:(1)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2)对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办理审批手续,出具项目审批文件。(3)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退回项目单位,并说明理由。8.2项目实施与监管8.2.1项目实施项目单位在获得项目审批文件后,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项目实施:(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实施的具体措施、进度安排等。(2)按照实施方案开展项目施工,保证项目质量。(3)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保证项目资金、进度、质量等方面的合规性。8.2.2项目监管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项目的监管,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督促项目单位整改。(2)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控。(3)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依法进行处理。8.3项目评估与改进8.3.1项目评估项目实施结束后,环保部门应组织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1)项目目标完成情况。(2)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3)项目资金使用情况。(4)项目对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8.3.2项目改进根据项目评估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具体措施如下:(1)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项目单位落实。(2)总结项目实施经验,为今后农村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3)完善农村环境保护项目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第9章环境保护资金筹措与使用9.1资金来源与筹措9.1.1投资应将农村环境保护作为财政预算的重要内容,安排相应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资金主要来源于和地方财政安排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9.1.2企业自筹鼓励农村地区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企业应根据自身排放情况和治理需求,自筹资金进行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9.1.3社会捐赠与公益基金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环境保护,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捐赠、设立环保公益基金等方式,支持农村环境保护事业。9.1.4国际合作与贷款加强与国际组织、外国及金融机构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争取国际资金支持农村环境保护项目。9.2资金分配与使用9.2.1资金分配原则资金分配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优先支持农村环境重点治理区域和关键领域。9.2.2资金使用范围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3)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4)生态修复和保护;(5)环境监测与监管能力建设;(6)其他与农村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