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冲刺卷05_第1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冲刺卷05_第2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冲刺卷05_第3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冲刺卷05_第4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冲刺卷0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冲刺卷05(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2019苏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1.细胞中有各种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核糖与脱氧核糖B.按比例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加入试管中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蛋白质、纤维素、DNA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含量和比例在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答案】C【分析】碳元素具有4个共价键,易形成碳链,是构成细胞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详解】A、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核糖与脱氧核糖不提供能量,A错误;B、需要细胞的特定结构去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因此按比例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加入试管中并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错误;C、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例如多糖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C正确;D、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含量和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中,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酶与酶特性的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且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B.酶都是由许多单体构成的多聚体,其结构不具有多样性C.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若探究过氧化氢酶有催化作用,应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答案】C【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详解】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适宜条件下酶在细胞内外均可发挥催化作用,A错误;B、酶的本质是RNA或蛋白质,都是由许多单体构成的多聚体,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而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类型众多,所以催化化学反应的酶的种类具有多样性,B错误;C、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因为蔗糖不与碘液反应,如果蔗糖能被淀粉酶分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也不和碘液反应,所以不管淀粉酶能否催化蔗糖分解,溶液都不变蓝,故不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正确;D、探究酶的高效性,可用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若探究过氧化氢酶有催化作用,可与不添加催化剂的组别作对照,D错误。故选C。3.下列有关下图所示四种不同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细胞的细胞壁都可用纤维素酶完全分解B.乙为低等植物细胞,其体内的核糖体和叶绿体均含RNAC.丙的遗传物质是RNAD.丁细胞有氧呼吸被抑制会影响细胞对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吸收【答案】C【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图甲为水绵,水绵是植物,水绵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乙为蓝细菌,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壁成分不是纤维素,A错误;B、乙为蓝细菌,为原核细胞,不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其体内的核糖体含RNA,蓝细菌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C、丙为艾滋病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D、丁细胞为变形虫,其有氧呼吸被抑制不会影响细胞对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吸收,因为脂溶性小分子被吸收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4.下图是ATP和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①②表示相关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肌细胞中储存着大量的ATP B.①和②需要的酶是同一种酶C.ATP分子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D.①②过程在活细胞内时刻不停地发生【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①是ATP的水解,②是ATP的合成。【详解】A、人体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少,不会大量储存ATP,A错误;B、酶具有专一性,①需要ATP水解酶,②需要ATP合成酶,B错误;C、ATP分子中的五碳糖是核糖,C错误;D、①②过程即ATP与ADP的转化在细胞中一刻不停地转化,才能够满足细胞对ATP的大量需求,D正确。故选D。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一一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试验材料试剂实验现象A还原糖的鉴定西瓜汁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酵母菌培养液碱性重铬酸钾溶液出现灰绿色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蔗糖和蔗糖酶稀碘液蓝色消失D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0.3g/ml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A.A B.B C.C D.D【答案】D【分析】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1、2、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详解】A、红色的西瓜组织样液会干扰实验结果,不适合用来检测还原糖,A错误;B、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B错误;C、稀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C错误;D、质壁分离实验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D正确。故选D。6.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适当提高反应液中的NaHCO3浓度,果肉细胞放氧速率可能增大B.图2测得的放氧速率就是猕猴桃果肉的总光合速率C.15分钟后O2浓度几乎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装置内CO2减少D.果肉光合色素的提取可以用无水乙醇【答案】B【分析】图1中加入NaHCO3的作用是为反应体系提供CO2,图2中测得的是O2改变量为净释放量,表示净光合速率。【详解】A、若适当提高反应液中的NaHCO3浓度,碳酸氢钠可以提供CO2促进暗反应,进而加快整个光合速率,A正确;B、图2测得的是O2改变量为净释放量,表示净光合速率,B错误;C、氧气浓度不再增加可能是碳酸氢钠被消耗光,CO2不足,C正确;D、光合色素的提取可以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D正确。故选B。7.费城染色体指人类异常的22号染色体,因其首先在美国费城一例白血病患者中发现而被命名。下图为费城染色体形成过程,BCRABL融合基因能编码一种蛋白质(BCRABL蛋白),这种蛋白质能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会造成体内白细胞异常增生及分裂,进而引发白血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费城染色体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B.酪氨酸激酶活性升高可调控细胞周期使其变短C.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是非同源染色体错误拼接的结果D.可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BCRABL融合基因的位置【答案】D【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重复、缺失、易位和倒位,其中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详解】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因此费城染色体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B、BCRABL融合基因能编码一种蛋白质(BCRABL蛋白)能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会造成体内白细胞异常增生及分裂,说明酪氨酸激酶活性升高可调控细胞周期使其变短,B正确;C、据图分析,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是非同源染色体错误拼接的结果,属于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D、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通过染色体组型观察,但无法确定BCRABL融合基因的位置,D错误。故选D。8.孟德尔提出“成对的遗传因子”实际是指(

)A.四分体中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片段的基因B.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一条染色体上有特定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答案】B【分析】孟德尔提出“成对的遗传因子”实际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详解】A、四分体中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片段的基因可能是等位基因,可能是相同基因,A错误;B、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即孟德尔提出“成对的遗传因子”,B正确;C、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不属于同源染色体,无等位基因,C错误;D、一条染色体上有特定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属于基因,D错误。故选B。9.豌豆的红花(A)对白花(a)是显性,长花粉(B)对圆花粉(b)是显性。现有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植株。若F1自交获得F2共1000株植株,其中白花圆花粉个体为160株,则F2中纯合的红花圆花粉植株所占比例为()A.1/25 B.4/25 C.1/50 D.1/100【答案】D【分析】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长花粉对圆花粉是显性。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说明F1都是杂合体,即AaBb。由题中数据显示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不能用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计算,应用连锁定律算。【详解】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白花圆花粉(aabb)占4/25,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2中aabb占4/25,则F1产生的配子中ab与AB出现的概率相等,各占2/5,Ab与aB出现的概率相等,各占1/10,所以F2中纯合的红花圆花粉植株所占比例为1/1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生命科学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方法,适宜的研究方法对科学发现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萨顿通过分析蝗虫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C.赫尔希和蔡斯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用X射线衍射技术得到DNA衍射图谱并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答案】B【分析】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衍射图谱;查哥夫提出碱基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C的量总是等于G的量;沃森和克里克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详解】A、萨顿通过分析蝗虫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B、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且绘出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及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D错误。故选B。11.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活菌甲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B.加热致死菌乙中的某种物质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C.通过实验②,鼠2的血液中只能分离出活菌乙D.鼠5死亡的原因是死菌甲中的某种物质能使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答案】B【分析】由实验①可知,活菌甲不会导致小鼠死亡;由实验④可知,活菌乙会导致小鼠死亡;由实验②可知,加热致死菌乙可以将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从而导致小鼠死亡;由实验③可知,加热致死菌乙自身不会导致小鼠死亡;由实验⑤可知,活菌乙和死菌甲可以导致小鼠死亡。【详解】A、活菌甲、乙分别对应R型细菌和S型细菌,所以活菌甲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A错误;B、由于实验②是将活菌甲和加热致死菌乙混合后注射到鼠2体内,加热致死菌乙中的某种物质能使部分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热致死菌乙中的某种物质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B正确;C、实验②是将活菌甲和加热致死菌乙混合后注射到鼠2体内,加热致死菌乙中的某种物质能使部分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因此鼠2的血液中能分离出活菌甲和乙,C错误;D、鼠5死亡的原因是活菌乙具有致死效应,D错误。故选B。12.图甲和图乙表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表达的相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都需要RNA聚合酶参与,都需消耗能量B.基因表达过程中图甲和图乙所示过程进行的场所不同,且先完成过程乙、再完成过程甲C.图甲和图乙所示过程中都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都存在A-U之间的配对D.完成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需要载体将原料运输到模板链上【答案】C【分析】1、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主要发生细胞核中。2、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详解】A、图甲表示转录、图乙表示翻译,图甲过程的完成需要RNA聚合酶,图乙过程和RNA聚合酶无关,A错误;B、真核细胞核基因转录在细胞核中完成,翻译在细胞质中完成,场所不同,但真核细胞基因表达时先完成图甲、再完成图乙,B错误;C、转录和翻译过程中都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也都存在A-U之间的配对,C正确;D、完成图甲需要用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它们不需要载体运输,游离的核苷酸与模板上的碱基直接进行碱基配对,图乙需要载体tRNA将原料氨基酸运输到mRNA和核糖体连接形成的复合物上,D错误。故选C。13.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位点身启动转录过程的一段DNA序列。科学家研究发现,基因的启动子发生高度甲基化后会导致该基因沉默,进而可能引起表型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会改变该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B.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影响该基因的转录过程C.上述基因甲基化引起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属于表观遗传D.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会引起细胞恶性增殖【答案】A【分析】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像这样,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详解】AB、由题意“基因的启动子发生高度甲基化后会导致该基因沉默,进而可能引起表型发生变化”可知,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不会改变该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但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位点身启动转录过程的一段DNA序列,所以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影响该基因的转录过程,A错误,B正确;C、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所以上述基因甲基化引起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属于表观遗传,C正确;D、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会使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从而引起细胞恶性增殖,D正确。故选A。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B.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D.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D【分析】1、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的前提是种群基因库发生差异。【详解】A、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A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B正确;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D。二、多选题15.科学家研究发现,TATAbox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DNA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RNA聚合酶与TATAbox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TATAbox被彻底水解后共得到6种小分子B.RNA聚合酶可与TATAbox中的起始密码子结合C.RNA聚合酶与TATAbox结合后才催化核糖核苷酸链由3'向5'方向生成D.该研究为人们主动“关闭”某个异常基因提供了思路【答案】ABC【分析】真核生物的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在编码区上游,存在一个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即本题中的TATAbox,RNA聚合酶与TATAbox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详解】A、TATAbox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DNA序列,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因此TATAbox彻底水解共得到4种小分子,即磷酸、脱氧核糖和A、T两种碱基,A错误;B、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而TATAbox是一段DNA序列,RNA聚合酶可与TATAbox中的启动子结合,B错误;C、RNA聚合酶与TATAbox结合后才催化核糖核苷酸链沿5'到3'方向生成,C错误;D、若改变TATAbox的序列影响RNA聚合酶的结合,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因此该研究为主动“关闭”某个异常基因提供了思路,D正确。故选ABC。16.大象、鲸鱼、加拉帕戈斯象龟等大型动物体内很少出现癌细胞。经研究发现,大象体内至少有20份的p53基因,而人类基因组中只有一份(2个等位基因)。p53基因表达的p53蛋白能阻滞细胞周期运转,从而修复因复制而损伤的DNA;当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就会启动细胞凋亡程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A.癌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B.推测p53蛋白能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前期,帮助修复损伤的DNA分子C.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将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大象体内p53蛋白含量高,能有效抑制细胞的不正常生长和增殖【答案】CD【分析】细胞癌变是机体的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且至少5~6基因突变才会形成细胞癌变,外因是致癌因子的作用。【详解】A、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错误;B、据题意可知,p53基因表达的蛋白能使细胞不能进行D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p53蛋白能使细胞周期停滞在分裂间期,B错误;C、当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就会启动细胞凋亡程序,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的死亡,因此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将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促进细胞凋亡,C正确;D、大象、鲸鱼、加拉帕戈斯象龟等大型动物体内很少出现癌细胞。经研究发现,大象体内至少有20份的p53基因,由于p53基因表达的p53蛋白能阻滞细胞周期运转,从而修复因复制而损伤的DNA;当DNA损伤严重时,p53蛋白就会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因此推测大象体内p53蛋白含量高,能有效抑制细胞的不正常生长和增殖,从而使其体内很少出现癌细胞,D正确。故选CD。17.某种植物雄株(只开雄花)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雌株(只开雌花)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阔叶和细叶,且带有Xa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F1,再让F1相互交配得到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1中雌株数:雄株数=1:1B.F2中雌株数:雄株数=3:1C.F2中雄株中阔叶:细叶=2:1D.该种植物雌株全部表现为阔叶【答案】BC【分析】题意分析,用阔叶雄株(XAY)与杂合阔叶雌株(XAXa)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和XaY。【详解】A、阔叶雄株(XAY)和杂合阔叶雌株(XAXa)杂交,F1中植株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4XAXA、1/4XAXa、1/4XAY、1/4XaY,雌株数:雄株数=1:1,A正确;BC、F1雌株产生的雌配子为3/4XA、1/4Xa,雄株产生的雄配子为1/4XA、1/4Xa、1/2Y,带有Xa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F2中植株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3/12XAXA、1/12XAXa、6/12XAY、2/12XaY,因此雌株数:雄株数=2:1,雄株中阔叶:细叶=3:1,BC错误;D、有Xa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不会产生基因型为XaXa的植株,因此该种植物雌株全部表现为阔叶,D正确。故选BC。18.某生物基因组成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该生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几种配子。关于这几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B.乙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C.丙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是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D.丁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答案】ABC【分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甲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进而产生了基因型为Ab的配子,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B、乙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这属于染色体变异,B正确;C、a和b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而丙中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原因可能是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D、丁的变异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19.下图为小麦果实的结构及其发育的模式图,图中①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子萌发前要吸收水,有同学认为此阶段种子吸水主要不是通过渗透作用,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2)萌发初期,小麦胚乳被包裹在果皮和种皮内(氧气无法进入),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①过程中除最终产生热能外,还产生(至少答出两种)等物质。(3)已知小麦种子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在萌发后期发现,小麦种子在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多于O2吸收量,原因是。(4)将不同萌发阶段的小麦种子纵切,滴加,对胚乳部分进行观察,可检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若要进一步验证上述变化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图所示),40℃保温30min后,分别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60C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试管1作为对照,淀粉溶液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是为了说明淀粉溶液中无存在。②种子萌发前淀粉酶活性低,而在萌发后活性显著增加。管2中应加入的X是的提取液,从而和3的颜色变化形成对照。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若仅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则最可能的原因是。【答案】(1)赞同,此阶段种子细胞没有大液泡(2)CO2、酒精、ATP(3)此时小麦种子既进行了无氧呼吸又进行了有氧呼吸(4)碘液还原糖萌发前的小麦蓝色→棕色→砖红色淀粉酶已失活【分析】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详解】(1)种子储藏需要干燥环境,萌发前要吸收水,此阶段种子主要通过亲水性物质吸水,而不是通过渗透作用,因为此时种子细胞没有大液泡。(2)萌发初期,小麦胚乳被包裹在果皮和种皮内(氧气无法进入),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①过程中通过无氧呼吸分解,除最终产生热能外,还产生ATP、酒精和二氧化碳等物质。(3)小麦种子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以糖类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在萌发后期,小麦种子在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多于O2吸收量,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说明此时小麦种子既进行了无氧呼吸又进行了有氧呼吸。(4)胚乳部分是小麦种子储藏淀粉的部位,将不同萌发阶段的小麦种子纵切,滴加碘液,对胚乳部分进行观察,可检验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①若要进一步验证上述变化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可设计有无淀粉酶催化的实验,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高温下淀粉酶会失活,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糖。②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淀粉酶,管2中应加入的X是萌发前的小麦(种子)的提取液,从而和3的颜色变化形成对照。。③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生成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共热可产生砖红色沉淀。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蓝色→棕色→砖红色。若仅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则最可能的原因是淀粉酶已失活,无法催化淀粉水解。20.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光合效率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小麦旗叶的位置及对产量的贡献率,如图1。科研人员研究了干旱对灌浆期(灌浆期是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等有机物储存在籽粒中的一个生长发育阶段)小麦旗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2。请回答问题:(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膜上,研究发现小麦旗叶细胞叶绿体中该结构多,且叶绿体数目较多,因此对小麦籽粒的产量有着决定性作用。(2)由图2可知,与正常供水条件相比,干旱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并呈现出“光合午休”现象,推测其原因是10:00之后温度迅速升高,气孔大部分关闭,供应不足,直接降低反应的速率,因此无法及时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进而导致胞内活性氧积累破坏叶绿素等一系列变化,光反应受到抑制,最终使光合速率下降。(3)结合图1、图2,写出本实验选用旗叶测定相应指标的原因及实验结果对种植小麦的启示。(4)小麦中的糖类物质被人体摄取后,多余的糖类会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人体脂肪细胞除可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供能外,还可以分解脂肪进行有氧呼吸供能,其过程如下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物质。①图中物质甲、乙、丙分别表示、、。②脂肪分解后需转化成甲后再进入

(填细胞器名称)继续彻底分解,甲分解成乙和丙的过程中还需要消耗。③葡萄糖有氧呼吸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进而和脂肪酸合成部分脂肪,结合上图分析,若想减少体内过多的脂肪,有效的做法是。【答案】(1)类囊体(2)低CO2暗NADPH和ATP(3)选用旗叶的原因是植株中旗叶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可代表小麦植株的生理状况;种植小麦的启示是小麦生长季尤其是灌浆期,注意水分供应(4)丙酮酸[H](或:NADH)CO2线粒体水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运动量以加快脂肪的分解【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过程中会消耗水,产生氧气、ATP和NADPH等;暗反应过程中会消耗二氧化碳,积累糖类等有机物。【详解】(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据图2分析可知,干旱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速率要比正常供水条件的光合速率低。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是温度升高,为减弱蒸腾作用则气孔关闭,关闭后外界中的CO2无法进入细胞参与暗反应二氧化碳固定的过程,那么三碳化合物的生成量就减少,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会积累下来,进而导致胞内活性氧积累破坏叶绿素等一系列变化,光反应受到抑制,最终使光合速率下降。(3)选用旗叶测定相应指标的原因及实验结果对种植小麦的启示如下:选用旗叶的原因是植株中旗叶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可代表小麦植株的生理状况;对种植小麦的启示是小麦生长季尤其是灌浆期,注意水分供应,水分适宜且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积累更多的有机物。(4)①图中上半部分为有氧呼吸过程,甲、乙、丙分别表示丙酮酸、[H]和CO2。②由于脂肪分解产物也是有氧呼吸途径,则需转化成丙酮酸后需进入线粒体继续彻底分解,甲分解成乙和丙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需要消耗水。③葡萄糖能转化成脂肪的过程对于人类生存意义是若通过食物获取脂肪过少,人体细胞可利用葡萄糖合成部分脂肪,若想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有效的做法是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运动量以加快脂肪的分解。21.如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回答:(1)甲图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段。(2)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形成纺锤体与(细胞器)有关,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乙图的时期,加倍的原因是。(5)图甲中,ab段所处时期需要合成的物质主要有。(6)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乙图中的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答案】(1)g→n(2)C→E→D→A→B→F(3)6(4)中心体A着丝粒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5)DNA和蛋白质(6)D1∶2∶2【分析】甲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规律。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由此可知甲图中g→n段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其中A是后期;B和F都是末期,该时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染色体消失;C是细胞分裂间期,该时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出现染色单体;D是细胞分裂中期,此时期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详解】(1)甲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规律。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由此可知甲图中g→n段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2)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其中A是后期;B和F都是末期,该时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染色体消失;C是细胞分裂间期,该时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出现染色单体;D是细胞分裂中期,此时期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1:2:2,对应于甲图中的d→e(或k→1);E是细胞分裂前期。可见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C→E→D→A→B→F。(3)乙图中1是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5细胞壁,2是细胞核,3是纺锤丝,4是染色体。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从乙图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因此则甲图中的2N=6。(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形成纺锤体与中心体有关,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乙图的A时期(有丝分裂后期)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5)图甲中,ab段所处时期是细胞间期,需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合成的物质主要有DNA分子和蛋白质。(6)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乙图中的D,细胞分裂中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1∶2∶2。22.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紫茎和绿茎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2)如果用A、a表示控制紫茎、绿茎的基因,用B、b表示控制缺刻叶、马铃薯叶的基因,那么绿茎缺刻叶②、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依次为、。(3)紫茎缺刻叶③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值分别为。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来预测该结果,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紫茎与绿茎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二是:三是:。(4)燕麦颖色分为黑色、黄色和白色三种颜色,由B、b和Y、y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由图中信息可知亲本中黑颖的基因型为,亲本中黄颖的基因型为。F2中白颖的基因型是。

【答案】(1)紫茎缺刻叶(2)aaBbAaBb(3)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9∶3∶3∶1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或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4)BByybbYYbbyy【分析】分析题图,由组1可知,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紫茎对绿茎为显性,用A、a表示控制紫茎、绿茎的基因,用B、b表示控制缺刻叶、马铃薯叶的基因,则可推知,番茄①的基因型为AABb,番茄②的基因型为aaBb。由组2可知,番茄②③杂交后代中,紫茎:绿茎=1:1,缺刻叶:马铃薯叶=3:1,由组1知番茄②的基因型为aaBb,则可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