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九单元第28讲_第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九单元第28讲_第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九单元第28讲_第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九单元第28讲_第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九单元第28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NIT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8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I)。2.种群的数量变化(II)。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r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强化要点

i.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注:表示增加、减少

表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事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

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JW11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对象

11

[■五点取样法捕获并标记个体数(数量为M)

选取样方

〔等距取样法

调查程序

(捕获个体数〃

1重捕、计数<

1标记个体数小

计数

1

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计算种群数量:N=M-nim

3.种群的空间特征及类型

(1)含义:组成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连线)

①均匀分布型\/a.瓢虫的空间分布

②随机分布型b.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③集群分布型/\以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常考基础诊断」

1.有关种群及其特征的判断

(1)一座山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V)

(2)年龄大小、随机分布、种群密度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X)

⑶橡树种子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种群数量特征

(J)

(4)种群出生率升高,种群密度一定增大(X)

(5)稳定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X)

(6)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X)

(7)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V)

2.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判断

(1)草地中跳蛹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X)

⑵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X)

(3)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V)

(4)对农作物上的螃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X)

(5)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X)

「教材热点拓展」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图分析:

I种群的特征I

I

I种群的算量特征]最基本」①II种群的1间特征]

I取决于‘

,II;I…I,

②11③11迁入率11迁出率I

I@II@I

(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

提示①〜⑤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

死亡率,但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

(2)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迁入率和迁出率。

(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怎样的?

提示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

什么?

提示蝗虫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F重点剖析点击重点攻克难点

---------------N---------------

i.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A

7.55.02.502.55.()7.5

增长型

(2)曲线图和柱形图

项目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曲线图数---

O年龄C4『龄0年曲

□幼□

比例,成比例比例S

□老■

柱形图L

In一

G年龄年龄年龄

(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示,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

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分析

(1)“两看法”选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

(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的问题

①调查对象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如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

的双子叶草本植物。

②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蛇虫、跳蛹等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③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m2,灌木为16m2,草本植物为1n?。

④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对于方形地块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所示),狭长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如图2

所示)。

□□□□□□□□□□

图1图2

⑤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

左不计右”的原则。

(3)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的问题

①标志重捕法中标记物要合适,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

一定时间。

②标志重捕法中两次捕提期间种群数量要稳定: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I!命题探究预测考向总结方法

------------------------------------------------------------------------------------------N-----------------

命题点一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1.(2023•福州质检)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下列有

关(人口)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变性别比例

B.自然增长率主要由出生率决定

C.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反映其人口密度

D.年龄组成稳定的人群保持零增长

答案C

解析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年龄结构,A项错误;自然增长率除了取决于出生率,还取决于死亡率,B项错

误;对一个城市而言,面积是一定的,人口数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人口密度的大小,C项正确;年龄组成稳定型

的人群,还受迁入、迁出人口的影响,所以,无法知晓人群是否为零增长,D项错误。

2.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迁入率、迁出率।用।।T।

种群数量+c<出生率_a—~1

、死亡率Sb「甲门种群密画于口

图I图2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

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小,

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应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图1中b为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

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项正确:图1中c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项正确;图2中

丁为年龄组成,而图1中a为性别比例,C项错误;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

密度,D项正确。

命题点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选择及分析

3.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分别是()

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样方法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答案A

解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活动能力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

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l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

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50502822

重捕501032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9/3)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n?

答案D

解析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物种丰富度,A项错误;

重捕个体数)

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M种群个体数)=M(标记个体数)X,”(重%中标记个太数),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

更难捕捉,即机值减小,N值会增大,B项错误: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

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项错误;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X50+10+2=125(只/hn?),D项正确。

科学探究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

设种群数量为NN,第一次捕获M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只,其中有机只被标记,根据公式的=争得N

ivM

由上式分析可知:

(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记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被捕获概率降低、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被标记个体放回后

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偏小,则N偏大。

(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

,”偏大,则N偏小。

(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

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I!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强化要点

-----------------------------------------------------------N-----------

1.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建构数学模型。

(2)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一提出合理的假逡一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

行表达一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

(1)形成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数学模型

(No: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t:时间

Nt=N(N<

f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3)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3.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

(1)形成原因:资源、空间有限。

'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最大

(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

,将停止增长

4.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大至消亡。

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

r常考基础诊断」

(1)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X)

(2)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调节的(J)

(3)不同种生物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X)

(4)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J)

(5)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V)

(6)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X)

(7)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种群数量为K/2时及时控制种群密度(X)

(8)在“S”型增长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超过K/2后,种群增长速率减慢,其对应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X)

「教材热点拓展」

下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据图分析:

5H

°时间

(1)图中b曲线的形成过程中何时出现了环境阻力?

提示b曲线的形成过程中始终存在环境阻力。

(2)曲线a、b哪类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际情况?

提示b类曲线更符合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际情况。

(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r重点剖析点击重点攻克难点

-----------------------------------------------------------V-----------

1.两种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

2.“J”型增长中入和增长率的关系

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N,=N/,入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而非增长

率,增长率=(入-1)X100%。如图:

(1次>1时,种群数量增大,如图中AB段(不包括B点)。

(2)九=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如图中B、D点。

(3)九<1时,种群数量减小,如图中BD段(不包括B、D点)。

3.“S”型曲线中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可能会下降;当环境条件

状况改善时,K值可能会上升。

(2)在环境条件稳定,K值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

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条件不被破坏前提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

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条件已遭到破坏。

(4)K值与K/2值的应用

减小环境阻力一增大K值-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K值一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防治有害生物

草原最大载畜量不超过K值->合理确定载畜量

渔业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在K/2处

K/2前防治有害生物.严防达到K/2处

命题探究预测考向总结方法

命题点一“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与分析

1.(2023.全国I,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

解析当空间、资源有限时,种群呈“S”型增长,A项正确;林场空间、资源有限,老鼠种群的增长会由于密

度增加而逐渐减慢,B项正确;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由于鱼的大小不同等,单位水体中产量有可能

相同,C项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

D项错误。

2.(2023•孝义高三一模)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

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1图2

A.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1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B.图1中第10年种群数量对应图2中曲线Y上的C点

C.图2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

答案D

解析据图1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的入值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

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即图2中曲线X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A正确;图1中第10

年种群的入值等于1,表示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相等,而图2中曲线Y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

曲线,C点已达到K值,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即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也相等,B正确;图2中8

点时位于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K/2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图1中,第10年到第20年之间入

<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故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D错误。

3.下图中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B.人〜归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在九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

答案D

解析力〜力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二者的差值逐渐加大,种

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加,因此种群数量增长较快,A项正确;h〜f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

大,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二者的差值逐渐减小,所以种群增长速

率下降,B项正确: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项正确;在人时

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在九时进行有害生物防治,不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较低水平,D项

错误。

科学思维不同曲线模型中的“K值”与“K/2值”

,个体百分比

、/死亡率

-->S-出生率

图中A、B、C、。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

命题点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分析

4.(2023,漳州高三考前模拟)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

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c时间°d时间

③④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

答案C

解析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种群数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环境容纳量,可能是

大量放养该种鱼造成的,A项正确;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在一定的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前提下,

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b点后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B项正确;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

数量急剧减少,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项错误;图④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种群的增长

速率最快,这一结论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D项正确。

5.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动物繁育中心的某种濒危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了调查,如表为调查结果。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

增长速率

A.第四年的该种群数量大约是该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B.第一年至第七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从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

C.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D.对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就地保护

答案A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调查的七年内,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型增长模型,第四年该

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K/2,A正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年龄组成从增长

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B错误;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种群密度制约种群的增长速率,C错误;对

动物繁育中心的该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易地保护,D错误。

考点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解读吃透原理理清流程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醛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S”型曲线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一显微计数法。

2.实验流程

(1)

(2)

(3)

(4)

E关键点拨把握关键注重细节

---------------------------------------------------------------------------------------------------N-------------------

1.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自身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小误差,需

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4)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

以每个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

(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

时间/d123456...

数量/个

2.血细胞计数板及相关计算

(1)血细胞计数板(如下图所示)

AB

血细胞计数板由一块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划分为9个大方格(如上图A所示),

3

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n?,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mm。因此,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mm0另外,中央大方格(计

数室)以双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如上图B所示)。每个中方格又等分为16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

(2)计算公式

①在计数时,先统计(图B所示)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以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

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②设5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6,则mn?菌液中的总菌数为(a/5)x25xb。已知lmL=lcm3=l

000mm3,1mL菌液的总菌数=3/5)x25x10000x8=50000。瓦

问题探究

如图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相关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相当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的增长符合哪种模型?

提示符合“S”型曲线增长。

(2)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营养物质随着消耗逐渐减少,有害产物逐渐积累,培养液的pH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等。

(3)试着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该酵母菌的增长速率的曲线。

时间/天

「命题探究预测考向总结方法

命题点一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

宜条件下培养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

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

央,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

一次

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⑥D.②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培养酵母菌时,不需要去除培恭液中的溶解氧:④中不是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培养液,再盖上盖玻

片,应该是盖上盖玻片之后再滴培养液;⑦早期培养也要取样观察。

2.(2023•西安一中期末)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

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起始酵母菌数起始酵母菌数起始酵母菌数起始酵母菌数

(10X102个)(5X102个)(5xl()2个)(10x10。个)

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

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IV内的种群数量先于II内的开始下降

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均相同

答案D

解析由于4个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体积和起始酵母菌数目不同,因此它们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A正确;可采

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正确;IV和H的培养液的体积是相同的,因此K值相同,但是第IV组的

起始酵母菌数高,先达到K值,因此IV号锥形瓶内的种群数量先于n号锥形瓶下降,C正确;由于4个锥形瓶中

培养液的体积不同,因此它们的K值不都相同,D错误。

命题点二实验的拓展与应用

3.(2023•海南,25)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镀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

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

势的是()

"时间u时间

CD

答案c

解析大肠杆菌为异养型生物,在含锭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无法生存,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生物,可利用培养液中

的铁盐合成有机物,呈“S”型增长,C正确。

4.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庆15913172125293337

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C

解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繁殖加快,

A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应该是升高的,B错误:第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C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D错误。

矫正易错强记长句

易错警示突破选择题

1.关于种群特征的3点说明

(1)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与气候、食物等有关。此外,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与种群数量有关。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也

可用样方法调查。

2.辨析增长曲线的2个误区

(1)“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片“J”型曲线:“J”型曲线自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而“S”型曲线自始至终都

具有环境阻力,因此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只能说比较接近。

(2)环境容纳量W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能达到的最

大值是种群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最大值,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大于环境容纳量。

长句应答突破简答题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其中种群密度是种

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

3.“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S”型增长曲线的成因:资源

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4.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5.渔业捕捞中,捕捞后让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的原因: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能迅速恢

复,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重温高考演练模拟

1.(2023•全国I,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D

解析在由甲点到丙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上升,种群数量在增长;丁点时种群增长率虽然下降,但种群增长

K

率仍然大于0,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在该点时开始捕获,会使种群数量降低到5,此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

更新能力更强,可实现持续发展。

2.(2023•全国III,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答案B

解析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A错误;样方法都要做到随机取样,由于个体数量减少,

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

增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错误。

3.(2023•全国II,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

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4.(2023・浙江,5)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组成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所以在夏季时,

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A正确、B错误。

5.(2023•全国II,3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

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

的因素是。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

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解析(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2)在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局部区域(苗圃)进

行药物灭鼠后,山鼠种群数量下降与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有关,同时山鼠种群中部分个体迁出苗圃也会导致L

鼠种群数量下降。(3)天敌和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4)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

所占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23•哈尔滨三中模拟)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答案B

解析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A项错误;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

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

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C项错误;K值是指该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该种群的最大个体数目,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

数量不应大于K值,D项错误。

2.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1981年引入广东地区后因过度繁殖被释放到野外,因其破坏了原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被我国列为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福寿螺引入初期,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福寿螺引入后导致该地区原有物种数量剧增

D.不能引入该地区没有的天敌来防治福寿螺

答案D

解析福寿螺属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应采用样方法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A错误;福寿螺引入

广东地区初期,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