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请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yùn)的光,烘拖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fú)好画。

C.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chuàn)向云霄里去了。

D.天上闪烁(shuò)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点辍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高大”是形容词,“自然"是名词。

B.“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着保卫和平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出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中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都是主谓短语。

C.“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一句的主干是“朋友是农民”。

D.“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假设复句。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围棋有“三得”,即“得好友、得人和、得心语"。

②围棋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③不仅如此,围棋还常被人们称作“头脑体操”,能使头脑得到锻炼,促进健康,可“得天寿"。

④也就是说,围棋可以使人们广交朋友,教人们和谐相处,让人们能够进行心灵的沟通。

⑤因此,围棋也成为了一项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A.①④③②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⑤③②D.②①③④⑤

5.古诗文默写(8分)

(1)乡书何处达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树树皆秋色,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与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6)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不仅是自然之景,同样也是情感寄托之物,请写出古诗词中望月抒怀的名句:,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8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文学社将举行以“阅读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拟写邀请函

文学社拟邀请语文组王老师在读书交流会上做专题讲座,下面是拟写的邀请函:

邀请函尊敬的王老师:您好!为提高学生阅读意识,营造校园阅读氛围,文学社定于4月23日上午9点举行以“阅读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诚邀您出席并做专题讲座。敬请光临。校文学社2024年4月20日

(1)这则邀请函传达的信息不明确,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2)这则邀请函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1分)

【任务二】补写主持稿

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主持稿中的一段话,请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排比句。(2分)

读一部名著,走进一段故事。在阅读中,重温每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阅读中,追寻每一串闪光的足迹。《红岩》中的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英姿好似傲雪的红梅;《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贺龙,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出生入死,功绩好似耀眼的红星;

【任务三】填写批注卡

下面是《骆驼祥子》中的一个片段,请结合该片段完成阅读批注卡。(4分)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阅读批注卡

圈点勾画做批注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1)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祥子雨中拉车想放又不能放的矛盾心理。

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2)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请赏析首联中“足"字的妙处。(2分)

8.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写出该句后来衍生的意义。(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6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联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翟璜应对文侯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

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①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面刺:

(3)克之____________克:

(4)臣是以知之_________是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

B.谓其妻曰其真不知马也

C.臣之妾畏臣乃记之而去

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

13.【甲】文中邹忌进谏的结果是“王曰善”,【乙】文中翟璜应对的结果是“文侯悦",二人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10分)

稀粥南北味

张抗抗

①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②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乡土习俗。

③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那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用粳米烧的粥又黏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熄火

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既温暖又舒适。

1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分)

米粥特点感受

外婆的白米粥黏稠香软温暖舒适

(1)诱人香甜幸福得意

大碴子粥粥香四溢,富有弹性和韧劲(2)

小米粥(3)给我力量,暖透我心

鱼片粥入口便化,鲜嫩可口(4)

15.作者为什么喜欢喝“各式各样的粥”请结合文章主旨进行简要分析。(3分)

16.作者张抗抗在散文集《北方》中,将此文的结尾修改如下:

听说市场已经推出一种速成的粥米,那么再过些日子,连这仪式也成了一个象征。当时间的压力更多地降临的时候,稀粥是否终会爱莫能助地渐渐远去

你认为原稿和修改稿的结尾哪个更好,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7分)

座次移转

①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尊卑敬让等种种人际交往原则都要在其中有所体现,如何就座遂成为饭前必讲的规矩。

②拿座次安排来讲,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宴请宾客,现代餐桌座次礼仪大都简化为以“里"为上,长辈、客人往“里”请,坐在里面的座位上。“里"就是“礼”,这是因为“外"座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侧的人有时还要兼职店小二,跑跑腿、倒个茶、拿个毛巾之类的,这座位自然就不能算是上座了。

③而古人宴席座次安排则注重方位。在一般的房屋或郊外帐中宴饮,大多以东向为尊。《史记》中,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军帐中宴请刘邦,“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在这里,项羽和他的叔父项伯坐的就是主位,坐西面东,是最尊贵的座位;其次是南向,坐着谋士范增;再次是北向,坐着项羽的客人刘邦,这说明在项羽眼里,刘邦的地位还不如自己的谋士。最后是西向东坐,因为张良地位最低,这个位置给了他,叫侍坐,即侍从陪客。鸿门宴上座次的安排是主客颠倒的,这反映出项羽的自尊自大,他用这种违礼的方式表示对刘邦、张良的轻辱。

④但如果在比较讲究的堂内宴请,就是以面南背北的位置为尊了。堂是古代宫室的主要组成部分,坐北朝南,前有两根楹柱象征大门,又有东西两阶通向庭院。堂一般用于举行典礼、接待宾客和举行宴会。这时,座位就不是以东向为尊,而是以南向为尊了。至于剩下的东向、西向和北向座位,则没有太严格的讲究。

⑤清代凌廷堪根据古人记载,在其所著《礼经释例》中归纳:“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古人宴客,根据亲疏尊卑排列东西南北,这也和当时的餐饮方式有关。

⑥从汉代到唐代中期,宴席形式主要是分食制。《史记》鸿门宴里,主宾东向、北向、南向、西向坐,并不是说他们围着方形餐桌吃饭,而是每人面前有一长方形条案,案上再以托盘等摆放食品。近些年

来发掘出的汉代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能看到人们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⑦西晋以后,随着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床榻、胡床、椅子、凳等坐具相继出现,逐渐取代铺在地上的席子,传统席地而坐分食的习俗就受到冲击。后来,又流行高桌大椅,最终使传统饮食习惯转向合食。

⑧围坐合食,传统用八仙桌,以前几乎家家都有,在有些人家八仙桌甚至是唯一的大型家具。后来宴客又有了圆桌,这是为了满足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由于圆桌席位不好分出上下尊卑,每桌人数也松紧可调不固定。所以,最初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习惯,比如袁枚《园几》一诗就说道:“让处不知谁首席,坐时只觉可添宾。”

⑨不过,正是因为圆桌没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侧位,削去了人与人之间的贵贱高低,方显出平等原则。平等的观念,也可以算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目前,国际国内的一些谈判就使用圆桌会议的方式,强调平等、对话、协商。

⑩在《水浒传》中,梁山之上,聚义厅中也设有一张大圆桌。作者施耐庵大概也想用这张圆桌表达些什么,但最终,他还是让这一百单八将一一排了座次,宋江最终也没有成为亚瑟王。

(选自《食色里的传统》,有删改)

17.关于《史记》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下列四图所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A.B.C.D.

18.对于文中所引用的资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③段中《史记》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为了说明项羽的形象特点。

B.第⑤段引用《礼经释例》中的话,总结了室中、堂上的座次安排。

C.第⑧段用袁枚《园几》一诗,说明古人很难摆脱圆桌合食的习惯。

D.第⑩段中用《水浒传》中的大圆桌,体现一百单八将的地位尊卑。

19.下面文字应该放入文中哪两段之间,请简述理由。(3分)

据说,“圆桌会议"起源于一千五百年前的英国亚瑟王,他让自己的骑士们以及罗马主教大人围坐圆桌,共商国事。骑士和君主间不排位次,平等沟通。每位骑士虽要为成为自由人而在战场搏斗,却有极强的尊严感,没有仰人鼻息的怯懦,而是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斗士。亚瑟王的圆桌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公平世界。

放入第______段与第______段之间,理由是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9分)

警惕“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

①《警世通言》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当然以为菊花在深秋盛开且耐久,怎会风吹花落“满地金"于是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日秋风过后,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不懂装懂"耍小聪明给王安石续诗,不禁心生懊悔。

②苏东坡的故事引人深思:看待问题时,没有事实依据,主观臆测,想当然地认为事情大概是这样,

或者应该是这样,会因为“不懂装懂”而闹出笑话。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告诫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诗人们也会赞美,“谦虚是最高的美德”。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

③除此以外,现实中,因为虚荣心作祟,不懂犟着脖子说懂,不会硬着头皮说会,生怕没了面子,明明对事物一知半解却装作完全了解,仅是一家之言就自诩为名家之论的现象不少见。伪学不若真知,是真知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与其装懂卖弄,不如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那些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一一填补起来。巧诈不如抽诚,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才是“标配"。学识“虚胖”、学风“注水",越早改掉越好。

④反对“不懂装懂”,另一个极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装不懂"。有人怕担责任装不懂,遇到矛盾问题时明明有能力解决,却该出手时不出手;有的心胸狭隘装不懂,把特长当作个人进步的“法宝”,涉及个人利益时“懂",涉及集体利益时“装”;还有人居心不良,明明知道有问题却看破不说破,明明对各项规章制度心知肚明却假意不知、故意突破底线……如果说“不懂装懂"者是缺少虚怀若谷的谦卑之心,那么“懂装不懂”者缺的则是一颗敬畏之心、责任之心。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题更严重,理当纠正。

⑤习近平总书记说:“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我们既要反对“不懂装懂”,加快知识更新,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更要反对“懂装不懂",坚决摒弃不严不实、不精不诚问题,自觉站在大局考虑问题,勇挑重担,敢于担责。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文章开头引用苏轼续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2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不懂装懂”的原因。(2分)

22.请简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四、作文(50分)

23.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题作文。

生活中的事,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有好有坏,有缓有急……我们或担当,迎接挑战;我们或拒绝,保持本心。无论是担当还是拒绝,往往都会带给人思考,促进人成长。

任务一:请以“这事儿,交给我"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任务二: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字数不少于600字;

(2)不得抄袭或套作;

(3)文体符合任务要求;

(4)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请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yùn)的光,烘拖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fú)好画。

C.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chuàn)向云霄里去了。

D.天上闪烁(shuò)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点辍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烘拖"的“拖”应为“托";

B.正确;

C.有误,“窜向”的“窜"应读:cuàn;

D.有误,“点辍”的“辍"应为“缀”。

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熟语。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基础,积累成语的意思,注意区分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如张冠李戴、褒贬误用等,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联系语境作答,看成语在句中是否合适。

【解答】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该成语不合语境,应该使用“振聋发聩"。

故选:C。

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中“高大"是形容词,“自然”是名词。

B.“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着保卫和平的正义旗帜,经过浴血奋战,拼出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中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都是主谓短语。

C.“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一句的主干是“朋友是农民"。

D.“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假设复句。

【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解答】A.有误,“自然"是副词。

BCD.正确。

故选:A。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围棋有“三得”,即“得好友、得人和、得心语"。

②围棋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③不仅如此,围棋还常被人们称作“头脑体操”,能使头脑得到锻炼,促进健康,可“得天寿"。

④也就是说,围棋可以使人们广交朋友,教人们和谐相处,让人们能够进行心灵的沟通。

⑤因此,围棋也成为了一项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A.①④③②⑤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⑤③②D.②①③④⑤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顺序的排列。解答此题先通读所给的句子,了解语段大意,然后根据内容或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去排列顺序。

【解答】通读语段,主要表述围棋成为深受民众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的原因。首句为②,引出说明的对象——围棋;接着是①,具体介绍围棋的特点——“三得”;然后是④,对①的内容进行具体、直白的解说;再是③,以“不仅如此”,更进一层介绍围棋的作用;最后是⑤,以“因此”总结语段内容,得出结论。

故选:B。

5.古诗文默写(8分)

(1)乡书何处达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树树皆秋色,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与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6)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不仅是自然之景,同样也是情感寄托之物,请写出古诗词中望月抒怀的名句:,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

(2)山山唯落晖(注意“晖”的书写)

(3)谈笑有鸿儒(注意“鸿"的书写)

(4)无可奈何花落去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丝”的书写)

(6)示例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示例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综合性学习(8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学校文学社将举行以“阅读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拟写邀请函

文学社拟邀请语文组王老师在读书交流会上做专题讲座,下面是拟写的邀请函:

邀请函尊敬的王老师:您好!为提高学生阅读意识,营造校园阅读氛围,文学社定于4月23日上午9点举行以“阅读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诚邀您出席并做专题讲座。敬请光临。校文学社2024年4月20日

(1)这则邀请函传达的信息不明确,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2)这则邀请函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1分)

【任务二】补写主持稿

下面是读书交流会主持稿中的一段话,请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排比句。(2分)

读一部名著,走进一段故事。在阅读中,重温每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阅读中,追寻每一串闪光的足迹。《红岩》中的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英姿好似傲雪的红梅;《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贺龙,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出生入死,功绩好似耀眼的红星;

【任务三】填写批注卡

下面是《骆驼祥子》中的一个片段,请结合该片段完成阅读批注卡。(4分)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阅读批注卡

圈点勾画做批注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1)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祥子雨中拉车想放又不能放的矛盾心理。

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2)

【分析】【任务一】

(1)本题考查应用文内容。邀请函必须告知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本邀请函缺少活动的具体地点,应在9点后加上“在学校报告厅”。

(2)本题考查病句。搭配不当,应该把“提高"改为“增强”或把“意识"不改为“水平”。

【任务二】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结划线句合“《红岩》中的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英姿好似傲雪的红梅"《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贺龙,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出生入死,功绩好似耀眼的红星”可知,仿写时按照“人物"+“事迹”+“比喻"的格式拟写即可。示例1:《邓稼先》中的邓稼先苦心研究两弹一星,呕心沥血,精神就像燃烧的蜡烛。示例2:《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中的袁隆平努力培育杂交水费,废寝忘食,功德如同万丈的高峰。

【任务三】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1)“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是语言描写,可知,写出了祥子乞求的语气,此时的祥子在暴雨中拉车已经很疲惫和痛苦了,表现了祥子社会地位的卑微。

(2)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他咬上了牙,趟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又体现了祥子矛盾的心理。“硬"写出了暴风雨中的祥子的无限愤怒,也写出祥子不顾一切的反抗心理,突出他在暴风雨中所忍受的痛苦。写出了祥子雨中拉车的艰难,表现旧社会底层人生活的不易。

【解答】答案:

【任务一】

(1)活动地点不明确或需要加上具体活动地点(表达清楚即可)

(2)“为增强学生阅读意识,营造校园阅读氛围”或“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营造校园阅读氛围"

【任务二】

示例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面对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顽强执着,意志好比坚硬的钢铁。

示例2:《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面对冰山封路的艰难险阻,沉着冷静,毅力犹如坚硬的磐石。

【任务三】

①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祥子乞求的语气,表现了祥子社会地位的卑微。

②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祥子雨中拉车的艰难,表现旧社会底层人生活的不易。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4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请赏析首联中“足”字的妙处。(2分)

8.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写出该句后来衍生的意义。(2分)

【分析】《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纪游抒情诗。此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首联写诗人出游到农家,颔联写村外之景物,颈联写村中之情事,尾联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全诗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解答】(1)本题考查炼字赏析。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足”字,意为备足,写出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同时也隐含了年景丰足之意。结合“丰年"二字可知,这个“足”字还表达了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以及年景丰足的喜悦之情。

(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这两句诗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即当我们面临困境时,只要不放弃,继续前行,就一定能够找到新的出路和希望。这种从困境中寻找到新天地的过程,就像是在山重水复之后,忽然发现柳暗花明的美景一样。因此,这句诗后来衍生出了“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艰难或挫折,但只要在困境中不放弃,继续前行,便会豁然开朗,发现前所未有的新天地”的意义。

答案:

(1)首联中“足"字,是备足之意,“足鸡豚”意谓鸡豚足,写出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同时“足"字也隐含了年景丰足之意。

(2)示例: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艰难或挫折,但只要在困境中不放弃,继续前行,便会豁然开朗,发现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参考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6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联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翟璜应对文侯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

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①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面刺:

(3)克之____________克:

(4)臣是以知之_________是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

B.谓其妻曰其真不知马也

C.臣之妾畏臣乃记之而去

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

13.【甲】文中邹忌进谏的结果是“王曰善",【乙】文中翟璜应对的结果是“文侯悦”,二人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4分)

【分析】参考译文:

【甲】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次日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侍妾一类女子和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老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悠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不时还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乙】魏文侯派乐羊子攻打中山,攻破了它;魏文侯把中山封给他的儿子击。魏文侯向群臣问“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王"。任座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文侯发怒了,任座跑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翟璜回答道:“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刚才任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文侯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任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仁座,把他当作上等客人。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

②句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面刺:当面指责。

③句意:攻破了它。克:战胜。

④句意:我因此知道您仁爱。以:因。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用法。

A.有误。表顺承/表转折,“却”。

B.有误。代词,他/感叹语气,“其实"。

C.有误。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D.正确。表比较,相当于“比”。

故选:D。

(3)本题考查断句。

根据句意“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可以断为: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ABD.有误。

C.正确。

故选:C。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注意关键词,市朝:集市、市场等公共场所。闻:这里做动词,使……听到。翻译: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讽刺(寡人的)过失,传到寡人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注意关键词,于:向、对。倒装句。翻译: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甲】邹忌采用的是类比(设喻)说理的劝说方法。他开未直言劝谏齐威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威王,通过类比,让方威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浦施;邹忌坦然自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设喻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进谏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威王所接受。

【乙】翟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会直言进谏,而任座的话就很直率。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意见。

答案:

(1)①偏爱②当面指责③战胜④因

(2)D

(3)C

(4)①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讽刺(寡人的)过失,传到寡人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

(5)甲文中邹忌是以自己切身体验进行类比(设喻说理),这样既亲切自然,又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乙文翟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会直言进谏的道理,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意见。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10分)

稀粥南北味

张抗抗

①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②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乡土习俗。

③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那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用粳米烧的粥又黏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熄火

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既温暖又舒适。

1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分)

米粥特点感受

外婆的白米粥黏稠香软温暖舒适

(1)诱人香甜幸福得意

大碴子粥粥香四溢,富有弹性和韧劲(2)

小米粥(3)给我力量,暖透我心

鱼片粥入口便化,鲜嫩可口(4)

15.作者为什么喜欢喝“各式各样的粥"请结合文章主旨进行简要分析。(3分)

16.作者张抗抗在散文集《北方》中,将此文的结尾修改如下:

听说市场已经推出一种速成的粥米,那么再过些日子,连这仪式也成了一个象征。当时间的压力更多地降临的时候,稀粥是否终会爱莫能助地渐渐远去

你认为原稿和修改稿的结尾哪个更好,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

【分析】文章以“稀粥南北味”为题,能够串联起全文。文章开篇先总写稀粥在中国历史之悠久,稀粥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中间分写南北粥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抒发对中国稀粥的深厚感情,“稀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解答】(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题干提示“诱人香甜”“幸福得意”,找到第⑤段“待后院菜园子的豌豆成熟,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再加上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可知为:豌豆糖粥;

根据题干提示“大碴子粥”,找到第⑦段“从每一粒碴子里熬出的黏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田野上成熟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和力量,让人感觉到充实而又满足”,可概括大碴子粥给人人的感受为:充实而又满足;

根据题干提示“小米粥"给我力量,暖透我心”,找到第⑧段“小米粥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可知小米粥的特点是:温柔细腻,有营养;

根据题干提示“鱼片粥”“入口便化,鲜嫩可口"找到第⑨段“粥米入口便化,鱼片鲜嫩可口。一碗鱼片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却唯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鱼片粥”,可知鱼片粥给人的感受是:通达舒畅,让我难忘。

(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⑤段“待后院菜园子的豌豆成熟,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再加上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时馋倒连队的杭州老乡,纷纷如蝗虫拥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第⑥段“当时的北大荒,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唯有大碴子粥和小米粥是我可以接受并且较为容易适应的”、第⑧段“小米粥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等,可以看出:各种粥既有丰富美味的口感,又让我们顺利度过了极饿的荒年;

从第④段“稀粥对于我来说,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别无选择,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小孩不懂事,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外婆喝粥有个习惯,喝完后,必得用舌头把粥碗舔干净,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可以看出:粥里承载着外婆赋予“我"的关怀和教育;

从第⑧段“小米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可以看出粥有营养,给我带来了力量;

从第⑨段“粥米入口便化,鱼片鲜嫩可口。一碗鱼片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却唯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鱼片粥”,可以看出:粥承载着乡情,成为我的精神慰藉。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结尾方式,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谈理由即可。

喜欢本文的方式。从“喜欢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看出用了长句,结合句中“精致”“粗糙"富丽”“简朴”,可知罗列了四个形容米粥特点的词语,既概括了本文内容,同时又节奏紧凑,读来铿锵有力;从“喜欢”一词,可知运用了直接抒情,更直白地表达了对米粥的喜爱,对过往岁月的深情。

喜欢《北方》散文集的结尾方式。从“听说市场已经推出一种速成的粥米”,可以看出写了当下速成米粥的出现,从“稀粥是否终会爱莫能助地渐渐远去?”,可以看出表达了对米粥可能会消失的担忧,委婉的表达了对米粥的热爱和对美好东西易逝的伤感。示例:喜欢《北方》散文集的结尾方式。写了当下速成米粥的出现,表达了对米粥可能会消失的担忧,用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对米粥的热爱和对美好东西易逝的伤感。

答案:

(1)①豌豆糖粥②充实而满足③温柔细腻,有营养④通达舒畅,让我难忘

(2)粥里承载着外婆赋予“我"的关怀和教育;在艰难的岁月里,粥让我顺利度过饥饿的荒年;粥有营养,给我带来了力量,它可以承载人生,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粥承载着乡情,成为我的精神慰藉。

(3)示例一:我认为原稿更好。因为原稿用了长句,罗列了四个形容米粥特点的词语,既概括了本文内容,同时又节奏紧凑,读来铿锵有力。同时运用直接抒情,更直白地表达了对米粥的喜爱,对过往岁月的深情。

示例二:我认为修改稿更好。因为修改稿写了当下速成米粥的出现,表达了对米粥可能会消失的担忧,用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对米粥的热爱和对美好东西易逝的伤感。

(二)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7分)

座次移转

①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尊卑敬让等种种人际交往原则都要在其中有所体现,如何就座遂成为饭前必讲的规矩。

②拿座次安排来讲,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宴请宾客,现代餐桌座次礼仪大都简化为以“里”为上,长辈、客人往“里"请,坐在里面的座位上。“里”就是“礼",这是因为“外”座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侧的人有时还要兼职店小二,跑跑腿、倒个茶、拿个毛巾之类的,这座位自然就不能算是上座了。

③而古人宴席座次安排则注重方位。在一般的房屋或郊外帐中宴饮,大多以东向为尊。《史记》中,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军帐中宴请刘邦,“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在这里,项羽和他的叔父项伯坐的就是主位,坐西面东,是最尊贵的座位;其次是南向,坐着谋士范增;再次是北向,坐着项羽的客人刘邦,这说明在项羽眼里,刘邦的地位还不如自己的谋士。最后是西向东坐,因为张良地位最低,这个位置给了他,叫侍坐,即侍从陪客。鸿门宴上座次的安排是主客颠倒的,这反映出项羽的自尊自大,他用这种违礼的方式表示对刘邦、张良的轻辱。

④但如果在比较讲究的堂内宴请,就是以面南背北的位置为尊了。堂是古代宫室的主要组成部分,坐北朝南,前有两根楹柱象征大门,又有东西两阶通向庭院。堂一般用于举行典礼、接待宾客和举行宴会。这时,座位就不是以东向为尊,而是以南向为尊了。至于剩下的东向、西向和北向座位,则没有太严格的讲究。

⑤清代凌廷堪根据古人记载,在其所著《礼经释例》中归纳:“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古人宴客,根据亲疏尊卑排列东西南北,这也和当时的餐饮方式有关。

⑥从汉代到唐代中期,宴席形式主要是分食制。《史记》鸿门宴里,主宾东向、北向、南向、西向坐,并不是说他们围着方形餐桌吃饭,而是每人面前有一长方形条案,案上再以托盘等摆放食品。近些年

来发掘出的汉代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能看到人们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⑦西晋以后,随着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床榻、胡床、椅子、凳等坐具相继出现,逐渐取代铺在地上的席子,传统席地而坐分食的习俗就受到冲击。后来,又流行高桌大椅,最终使传统饮食习惯转向合食。

⑧围坐合食,传统用八仙桌,以前几乎家家都有,在有些人家八仙桌甚至是唯一的大型家具。后来宴客又有了圆桌,这是为了满足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由于圆桌席位不好分出上下尊卑,每桌人数也松紧可调不固定。所以,最初用惯了方桌的人们颇不习惯,比如袁枚《园几》一诗就说道:“让处不知谁首席,坐时只觉可添宾。"

⑨不过,正是因为圆桌没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侧位,削去了人与人之间的贵贱高低,方显出平等原则。平等的观念,也可以算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目前,国际国内的一些谈判就使用圆桌会议的方式,强调平等、对话、协商。

⑩在《水浒传》中,梁山之上,聚义厅中也设有一张大圆桌。作者施耐庵大概也想用这张圆桌表达些什么,但最终,他还是让这一百单八将一一排了座次,宋江最终也没有成为亚瑟王。

(选自《食色里的传统》,有删改)

17.关于《史记》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下列四图所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A.B.C.D.

18.对于文中所引用的资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③段中《史记》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为了说明项羽的形象特点。

B.第⑤段引用《礼经释例》中的话,总结了室中、堂上的座次安排。

C.第⑧段用袁枚《园几》一诗,说明古人很难摆脱圆桌合食的习惯。

D.第⑩段中用《水浒传》中的大圆桌,体现一百单八将的地位尊卑。

19.下面文字应该放入文中哪两段之间,请简述理由。(3分)

据说,“圆桌会议”起源于一千五百年前的英国亚瑟王,他让自己的骑士们以及罗马主教大人围坐圆桌,共商国事。骑士和君主间不排位次,平等沟通。每位骑士虽要为成为自由人而在战场搏斗,却有极强的尊严感,没有仰人鼻息的怯懦,而是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斗士。亚瑟王的圆桌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公平世界。

放入第______段与第______段之间,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分析】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国餐桌座次的礼仪和变迁。首先,指出餐桌是社交的重要场所,座次安排体现了人际交往的原则。接着,详细描述了现代和古代餐桌座次的不同安排,现代以“里"为上,古代则注重方位,以东向或南向为尊。文章还探讨了宴席形式的变化,从分食制到合食制,以及坐具的演变对饮食习惯的影响。最后,提到圆桌的使用体现了平等原则,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但在某些传统情境中,座次尊卑的观念仍然存在。

【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根据原文第③段“项羽、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描述,结合选项A的图示,可以看出图示与原文描述相符。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文中引用资料的理解。

A.有误,第③段中《史记》鸿门宴的座次安排,主要是为了说明古代宴席座次安排的讲究和礼仪以及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自尊自大,而非仅仅为了说明项羽的形象特点,故A错误。

B.正确。

C.有误,第⑧段用袁枚《园几》一诗,是为了说明圆桌席位不好分出上下尊卑,人们初时不习惯,而非说明古人很难摆脱圆桌合食的习惯,故C错误。

D.有误,第⑩段中用《水浒传》中的大圆桌,是为了与圆桌会议的平等原则形成对比,而非体现一百单八将的地位尊卑,故D错误。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段落安排的逻辑。

此段文字详细说明了“圆桌会议”的起源,即亚瑟王让骑士和主教围坐圆桌共商国是,并强调了圆桌所代表的平等原则。这一内容与第⑨段中提到的圆桌没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削去人与人之间的贵贱高低、显出平等原则相呼应。同时,这段文字也与第⑩段中提到的《水浒传》中梁山聚义厅的大圆桌形成对比,因为尽管有圆桌,但梁山好汉们还是排了座次,与亚瑟王创造的平等世界有所不同。因此,将这段文字放入第⑨段与第⑩段之间,可以使文章逻辑更加严密,内容更加连贯。

答案:

(1)A

(2)B

(3)⑨⑩。此段文字说明了“圆桌会议"的起源以及开创性的意义,进一步说明第⑨段圆桌彰显平等原则,也与第⑩段“宋江最终没有成为亚瑟王”相呼应。

(三)阅读下文,完成20~22题。(9分)

警惕“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

①《警世通言》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当然以为菊花在深秋盛开且耐久,怎会风吹花落“满地金”于是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日秋风过后,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不懂装懂”耍小聪明给王安石续诗,不禁心生懊悔。

②苏东坡的故事引人深思:看待问题时,没有事实依据,主观臆测,想当然地认为事情大概是这样,

或者应该是这样,会因为“不懂装懂"而闹出笑话。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告诫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诗人们也会赞美,“谦虚是最高的美德"。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

③除此以外,现实中,因为虚荣心作祟,不懂犟着脖子说懂,不会硬着头皮说会,生怕没了面子,明明对事物一知半解却装作完全了解,仅是一家之言就自诩为名家之论的现象不少见。伪学不若真知,是真知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与其装懂卖弄,不如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那些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一一填补起来。巧诈不如抽诚,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才是“标配”。学识“虚胖"、学风“注水”,越早改掉越好。

④反对“不懂装懂",另一个极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装不懂”。有人怕担责任装不懂,遇到矛盾问题时明明有能力解决,却该出手时不出手;有的心胸狭隘装不懂,把特长当作个人进步的“法宝",涉及个人利益时“懂”,涉及集体利益时“装";还有人居心不良,明明知道有问题却看破不说破,明明对各项规章制度心知肚明却假意不知、故意突破底线……如果说“不懂装懂”者是缺少虚怀若谷的谦卑之心,那么“懂装不懂"者缺的则是一颗敬畏之心、责任之心。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题更严重,理当纠正。

⑤习近平总书记说:“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我们既要反对“不懂装懂",加快知识更新,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更要反对“懂装不懂”,坚决摒弃不严不实、不精不诚问题,自觉站在大局考虑问题,勇挑重担,敢于担责。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文章开头引用苏轼续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2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不懂装懂"的原因。(2分)

22.请简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分析】文章通过苏轼“不懂装懂”的故事引出主题,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反对“不懂装懂"和“懂装不懂”两种态度。强调要加快知识更新,避免无知导致的错误,同时要求人们站在大局考虑问题,勇于担当责任。

【解答】(1)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文章开头引用苏轼续诗的故事,主要起到三个作用。首先,通过讲述苏轼因为“不懂装懂"而闹出的笑话,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继续阅读下去。其次,这个故事作为事实论据,引出了文章要讨论的论题,即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可能出现的“不懂装懂”和“懂装不懂"的现象。最后,这个故事也作为有力的论据,支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即我们需要警惕并反对这两种现象,使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归纳概括。

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知“不懂装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主观臆测,即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仅凭个人的主观想法和猜测来判断事物,从而导致了“不懂装懂"的现象。第二个原因是虚荣心作祟,即因为想要面子、不想失去尊严而故意装作自己懂得很多,实际上却对事物一知半解或完全不了解。

(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第④段,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反对‘不懂装懂’,另一个极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装不懂’”可知,首先提出警惕“懂装不懂"的观点;接着结合“有人怕担责任装不懂……还有人居心不良,明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