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1页
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2页
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3页
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4页
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什么是文艺工作中的普及和提高呢?这两种任务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因此也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因此也比较难于生产,并且往往比较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做残酷的流血斗争,而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

②但是,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不但一部分优秀的作品现在也有普及的可能,而且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一样的“小放牛”,一样的“人,手、口、刀、牛、羊”,那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这种普及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而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这种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普及以指导。就中国范围来说,革命和革命文化的发展不是平衡的,而是逐渐推广的。一处普及了,并且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了,别处还没有开始普及。因此,一处由普及而提高的好经验可以应用于别处,使别处的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得到指导,少走许多弯路。就国际范围来说,外国的好经验,尤其是苏联的经验,也有指导我们的作用。所以,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正因为这样,我们所说的普及工作不但不是妨碍提高,而且是给目前的范围有限的提高工作以基础,也是给将来的范围大为广阔的提高工作准备必要的条件。

[注]①“小放牛"是中国一出传统的小歌舞剧。全剧只有两个角色,男角是牧童,女角是乡村小姑娘,以互相对唱的方式表现剧的内容。抗日战争初期,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利用这个歌舞剧的形式,变动其原来的词句,宣传抗日,一时颇为流行。②“人、手,口、刀、牛、羊”是笔画比较简单的汉字,旧时一些小学国语读本把这几个字编在第一册的最初几课里。

(摘编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从“有没有"发展为“好不好”。在这一背景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奋进,诞生出大量“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既有如《觉醒年代人理想照耀中国》一样“破壁出圈”的红色正剧,也不乏《山海情》《大江大河》等反映时代气象,讴歌奋斗精神的影视佳作,还有如《经典咏流传》《朗读者》这样传承经典的文化节目。

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艺创作泥沙俱下,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和谐的“杂音":有的文艺作品单纯追求感官刺激,追捧低级趣味;有的综艺节目不断翻新诱导消费的“打投”花样,让大量青少年掉入吸金陷阱;有的电影作品为了“赚快钱”,粗制滥造,抄袭模仿……这些“烂剧”“烂片"消耗观众热情,影响文化事业的发展,丧失了文艺作品本该具有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无法引领时代风气。

③社会主义文艺,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文艺。要让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迷失方向,就要时刻谨记“文艺为什么人”这一根本性、原则性问题。

④“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⑤优秀的文艺作品生于坚实的大地。为了写好《地道战》,傅庚辰亲自去冉庄钻了地道。“看到驴槽子洞口、锅的洞口、炕上的洞口、陈列室、大刀和红枪,‘地道战,嘿,地道战’,这个调子一下就出来了。”傅庚辰说。

⑥优秀的文艺作品生于人民的感召。“创作要贴近人民,作品才能‘活’起来。"89岁高龄的王绪阳曾这样总结自己的艺术创作。1954年创作著名连环画《童工》和《我要读书》的时候,王绪阳和几个同事来到高玉宝的家乡体验生活。“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住在农村。”

⑦优秀的文艺作品生于时代的呼唤。鲁迅艺术学院在抗日烽火中成立,艰苦的农村环境和战争环境,成了艺术家创作的“黄金时代"。年仅20岁的贺敬之写出了《南泥湾翻身道情》等广为流传的歌词;30岁出头的冼星海谱写了《军民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团队是一群平均年龄约25岁的年轻人……他们内心有一种声音,要歌唱、要呐喊,要用作品作为抗战的武器。

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满足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是摆在每个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天,时代精神蕴含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文艺工作者只要能感应时代呼唤,把握人民需求,就一定可以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摘编自于也童《文艺不能迷失方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文艺工作中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易被人民群众迅速接受,而高级的作品刚好相反。

B.材料一认为,不能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普及工作比提高工作更加重要。

C.材料二开篇列举了红色正剧、影视佳作、文化节目等优秀作品,展示了我国文艺创作的繁荣景象。

D.艰苦的农村环境和战争环境促使贺敬之、冼星海等人创作出经典的文艺作品,造就创作的“黄金时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各地的普及情况是不平衡的,要利用一处已经得到普及并提高的经验来指导别处还未开始的普及工作,从而逐渐推广开来。

B.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文艺为什么人"这一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是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前行的“指南针”。

C.新时代人民对精神文化有新的需求,如何满足这一需求是所有文化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时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

D.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精神和文艺,如今的时代精神蕴含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挪威作家约翰·福瑟,以表彰“他的创新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之物赋予了声音"。

B.第三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在获奖感言中说:“我要由衷地感谢故乡、生活和时代。”

C.《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对庞大体量的经典故事完成创新性改编,在传统文化传承和电影工业化探索上具有突出意义,特授予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D.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习近平

4.关于文艺工作中的提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提高,普及就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普及也便没有了意义。

B.随着普及的发展,人民便会要求提高,因此进行提高工作十分必要。

C.提高以普及为基础,同时给予普及指导,使普及工作能够少走弯路。

D.提高工作和普及工作密不可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要齐头并进。

5.两则材料都表明“文艺人民服务”,但提出背景及具体要求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射电天文学家

[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有一位姓埃莫利特斯的大学老教授,八十多岁,中了风,需要找一个家庭看护。于是雇了我。白天大多是料理日常事务,但有时候老人夜里醒来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就会激动起来,叫嚷着要回家。于是我就轻言细语地对他说,您就在家里,埃沃德教授,我叫利利安,是来照顾您的。让我把您扶上床好吗?

埃沃德教授时好时坏,但总的说来还算不错。他只抱怨没人来看望他,此外很少发牢骚。埃沃德教授曾经是学院天文系的系主任、天文观测站的站长。他有经他仔细审阅过的旧论文,有用电脑打印的讲义,上面印着古怪的符号和方程式,但我相信,即使戴着放大镜他也看不清楚。他整理这些文件,煞有介事地说给自己听,我想,也是故意让我听见,好让我知道他在工作。他就是这样的人。哪怕已经八十六七岁了,对他来说,重要的还是工作。

他告诉我他当了六十年射电天文学家,问我知道什么是射电天文学家吗?我说我知道天文学家是干什么的,天文学家就是通过大望远镜观察星星的人。于是他就解释说他不光是观察星星,他还听无线电波,不是从地球上的无线电电台发射的无线电电波,而是几十亿光年开外放射出的无线电电波……可我得承认,我并没有一字一句地注意听,我听入耳的那几个字例如光年等我也不怎么理解。因为你不能理解,试图理解也毫无意义,对于他们而言,你就像他们已故的妻子或者丈夫,像前来看望他而又从来都不久留或者根本不来探望他的孩子,他们根本不是真正和你谈话。埃沃德教授谈话也自有他那一套,像在大教室里讲课,把声音提得很高,我知道他在开玩笑。是的,他有时候很有趣。看得出他曾经是个很受欢迎的老师。所以我要做的就是点着头笑着说:真的吗!或者,天呀!一边帮他穿衣或者脱衣,让他坐到便盆上或者把他扶起来。阳光灿烂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要到用玻璃围起来的走道里晒太阳,他拄着拐杖自己走过去,坐在他那张椅子里打瞌睡,听电台播放的古典音乐,醒来后他以为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别的杂音,静电的劈啪声,或者是干扰的噪音或者是电话铃的声音,但都不是,大多时候什么声音也没有。

埃莫利特斯·埃沃德教授雇了我大约七个月后的一天,那是十一月,天气寒冷,但太阳很好,阳光似水,从玻璃走道的窗户温暖地射进来。他睁开眼睛,我想他一定是小睡了一会儿,说:你知道吗,利利安,我们看见的太阳不是那个真正的太阳,太阳的光线要八分钟才能到达地球,太阳可能死亡,也可能消失了,我们在长达八分钟的时间里不可能知道。我笑了笑,继续低着头织毛衣。这是真的吗!如果太阳消失了的话,它到哪里去了,教授?可是他没理睬,又问我知不知道什么是回溯时间。我说,教授,我想你告诉过我的,可我有点儿不记得了。于是他就给我上课,一连几分钟讲解什么是回溯时间,问我是否意识到我在夜空中看见的星星全都处于回溯时间,这意味着那些星星其实不在天上,它们早已死亡,并且消失了。于是我就哈哈大笑并且说道,哎哟!我真该上这一课,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清楚!他问道这有什么好笑的,为什么我觉得好笑。他的声音十分严厉,我看见他那双眼屎巴杂、泪水直流的眼睛盯着我,眼里放出一丝光彩。我想起我听说过老人曾经名噪一时,在他那一行中可谓很有名气,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感到脸上一阵热辣辣的,讷讷地说道,噢,这样的事情太难以想象了,思考这样的问题简直把人的脑袋都想痛了。我以为这样说会使我摆脱困境,可埃沃德教授还是死盯着我说道,是的,可你能不能看在上帝的份上,动动脑子?

他对我的态度跟对待他一辈子与之打交道的笨蛋一样,他感到厌烦。

那天下午他情绪激动,不愿服药,也不肯躺下来小睡一会儿,晚餐的时候一直怒气冲冲,像调皮捣蛋的孩子(诸如把一口嚼成糊状的食物吐出来之类的行为),但我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无动于衷。我从来没有被他的行为所困扰。这是我的工作。7:30分左右,电话铃响了。是拨错了电话。电话使他咆哮如雷,他说是他的女儿打来的电话,但我不让他接。我和他理论,提议说为什么不给女儿打个电话呢,我可以帮他拨通电话。可是他只顾冒火,大惊小怪,一个劲地自言自语。上床就寝的时候,他说,护士,对不起。看得出来,他把我的名字忘了。我微笑着使他放心地说道没关系。可当我帮着他脱了衣服,就要上床的时候,他哭了。他抓住我的手腕哭起来。他愤怒地诉说他是怎样在能力的巅峰期被他们劝退,他们许诺给他看天文望远镜的时间,他随时想去都可以。但他们对他撒了谎,不给他时间,而这个射电天文望远镜正是他设计并且筹集资金制造出来的。他的对手嫉妒他,害怕他新的研究成果会驳倒他们的……

退休后,他用了十一年时间倾听信号,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这些信号和声音可能意味着另一个星系的射电通讯。直到他病倒。他问我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说是的,我知道。我有点儿不耐烦了,想让他快点上床就寝,我不喜欢他把我的手腕紧紧地抓在他瘦骨嶙峋、十分有力宛如鹰爪的手指里。我说,也许是的。他嘴角挂着唾沫说,对于科学来说,没有什么比探索宇宙中别的有智力的生命更加重要。我们的时间在流逝,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不是孤单的。我说是的,教授,噢,是的,试图迎合老人,扶他上床。但他一个劲地说他审查别人的数据浪费了这么多年时间。现在用他的望远镜,不受小配件的干扰,可以直接捕捉到信息。去年的一天夜晚他收到一串清晰有序的信号,嗒,哒哒,嗒,嗒,哒哒,嗒,嗒,嗒,哒哒,嗒,嗒,嗒嗒,哒哒,嗒,嗒,嗒,嗒,嗒,哒哒,嗒……这些信号是从离地球几十亿光年遥远的金牛星座中的海尔德斯星的某个地方发来的。他还没来得及把这些信号记录下来,就受到静电干扰。还有一次正当他听到了从遥远的星系发来的信号,又响起了一阵劈啪劈啪的静电声,声音十分剧烈,震得他的脑袋嗡嗡直响。我说,是的教授,这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可您该服药了吧?试着睡一觉?他却说,护士,你可以去找报界,把我所说的话告诉他们,这会成为本世纪的特大新闻,如果你愿意,你将帮助全人类。我说,是,教授。不过,假如别的星球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真的有生命,您怎能知道他们不是邪恶之徒?或许他们会来到地球把我们统统吃掉?他眨巴着眼睛望着我,结结巴巴地说,可是——如果在别的地方有智慧生命,我们的希望就落实了。我扶他上床,让他在枕头上睡好,问道:什么希望?他说,人类的希望——不孤单的希望。我微微嗤之以鼻地说,只不过是一些人的希望,我们已经够不孤单的了。

随后关了灯。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描绘天文学教授埃沃德的晚年生活,展现了科学家的执着精神和面对困境的无奈。

B.小说通过对埃沃德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语言描写,展现了埃沃德教授复杂的内心世界。

C.小说以射电天文学为背景,巧妙地融合了科学知识和人文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D.小说不仅仅是对科学家生活和工作的描绘,更是对科学界科研风气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7.关于“我”在文中起到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自然地展开和推进故事情节,为后续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B.通过“我”的感受,读者可以更加深人地了解埃沃德教授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更容易产生共鸣。

C.作为家庭看护的“我"与埃沃德教授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

D.小说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使得故事更加贴近读者的视角,也让读者更容易相信故事的真实性。

8.对于科研工作,埃沃德教授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述。

9.文中穿插了许多埃沃德教授对于天文知识的解释和谈论,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昔陈灵公不听泄冶之谏而杀之,曹羁三谏曹君不听而去,而曹羁合礼。

(节选自《说苑·正读》)

材料二:

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论也。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荆文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赠,以吹于云梦,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葆申曰:“先王卜以臣为葆,吉。今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糟,畋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王曰:“不谷免衣襁褓而齿于诸侯,愿请变更而无笞。”葆申曰:“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答,是废先王之令也。臣宁抵罪于王,毋抵罪于先王。"王曰:“敬诺。”引席,王伏。葆申束细荆五十,跪而加之于背,如此者再,谓王:“起矣!"王曰:“有答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王乃变更,召葆申,杀茹黄之狗,折宛路之赠,放丹之姬。后荆国兼国三十九令荆国广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极言之功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荆国兼A国三十九B令荆国广C大至D于此者E葆申之力也F极言之G功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在文中是“拯救"之意,与成语“匡时济世”中的“匡"意思相同。

B.缓急,在文中用法,与《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中的“作息"用法不同。

C.殆,与《石钟山记》“殆与余同”中的“殆"意思不同。

D.耻,在文中是“以……为耻”之意,与《兰亭集序》“齐彭殇为妄作"中的“齐”均为意动用法。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做人臣的要忠诚正直地规劝其君主,这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君主和国家。

B.鲍叔借一次酒宴,向齐桓公、管仲、宁戚进谏,提醒他们三人,不要忘记曾经遭受过的磨难。

C.楚文王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后,沉迷于打猎,荒废了朝政,葆申为此进谏,并对楚文王实施了象征性责罚。

D.楚文王虽然能够知错改错,杀了茹黄之狗,折了宛路之箭,打发了丹地的美女,但还是流放了葆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

(2)王曰:“不谷免衣襁褓而齿于诸侯,愿请变更而无笞。"

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与进谏有关,二者在论述内容上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张仲谟许送河鲤未至戏督以诗

黄庭坚

浮蛆琰琰动春醅,张仲临津许鲙材。

盐豉欲催莼菜熟,霜鳞未贯柳条来。

日晴鱼网应曾晒,风软河冰必暂开。

莫误晓窗占食指,仍须持取报章回。

[注]①浮蛆:亦作“浮蚁”,酒面上的泡沫。②食指:古人以食指动为有美味的预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仲谟家临近河边渡口,曾答应送给诗人鲤鱼而还未送到,诗人因此写诗催促。

B.“霜鳞"意为白色鱼鳞,这里代指鱼,“贯柳条”指用柳条穿过鱼鳃将鱼穿成串。

C.诗人告诉张仲谟天晴时晒网,等河冰融化好捕鱼,暗含对其送鱼不及时的责怪。

D.“欲"未”“应"必”“莫"仍”六个虚字运用,渲染诗人急切等待的心理。

16.本诗和杜甫《客至》都写到了“醅”,但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古人笔下,凡是可能引起别人产生不良联想的事物,都尽可能地采用讳饰的方法,比如生病、死亡、如厕等。李密《陈情表》中用“__”来婉指父亲去世,又用“__"来婉称母亲改嫁。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诗人自斟自饮,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__,__”。

(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这个比喻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春节是以除夕夜的鞭炮开始,以上元夜的彩灯收尾的。一个①震天动地的声响,一个绚丽夺目的色彩,体现中国人独特的想象力。

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灯,老北京人一般叫作“逛灯市”,或者叫作“闹花灯”,也有叫作“踏灯节”的,民国竹枝词里就有“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无论是一个“逛”字,还是一个“闹"字,或“踏”字,都体现了那时灯节的张扬劲头儿。正如,立春又有“咬春"打春”“踏春"之说法,真是绝妙。

我佩服中国人的智慧,简单的一盏盏灯,在我们的手里,可以②千变万化,展现着丰富无穷的想象。《京都风物志》中,曾经有过这样对宵灯的记载:“其灯有大小,高矮、长短、方圆等式,有纱纸、琉璃、羊角、西洋之别,其绘人物,则列国、三国、西游、封神、水浒、志异等图,花卉则兰菊、玫瑰、萱、竹、牡丹,禽兽则鸾凤、龙、虎以至马牛猫犬与鱼虾虫蚁等图,无不颜色鲜美,妙态纯真,品目殊多。”在这里,人们已是看灯不是灯,有着更多象征的意义和美好祈愿在灯里面了。③五彩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呢。

18.文中横线处的三个成语,使用正确的个数为()

A.0B.1C.2D.3

19.作者为什么说“立春"被称为“咬春”“打春"踏春”“真是绝妙"?请结合文中对元宵节看灯被称为“逛灯市”“闹花灯"踏灯节”的分析,简要说明。

20.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家店就是鱼做得好吃,其他菜不怎么样。

B.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

C.无论她说什么,我就是不相信!

D.这几天,不是刮风,就是下雨。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赛博判官”,是指某些APP推出的“评审员”功能。当商家收到一些来自顾客的差评,他们可以申请上“网络法庭”,邀请评审员来决策这条评价是不是有失偏颇。

对于一名“赛博判官”而言,卖家与买家间的争端和他自身的利益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但他们仍然会感到气不过,甚至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想去为弱势群体打抱不平。有些人可能觉得这种“义愤填醛"的冲动____①____,但事实上,一些“赛博判官”可能比常人更加的理性。

人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并不主要来自情感动力,相反,这种动力可能更多地与分析、计算、认知有关。然而,之所以有的人在生活中更喜欢打抱不平,自愿成为一名“赛博判官”,而有的人只是一笑而过,不会对争端进行评判和投票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前者要比后者更加情绪敏感,而是前者对事物观察角度和价值观与后者不同,甚至掺杂了更多的认知和思考。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参与进一场矛盾时,作为调解或是站边的第三方都会____②____。例如,劝架很有可能会被误伤,选边站可能会被波及等。但是,在网络世界中,无论你是直接加入进一场争端,还是将那关键的一票投给哪一方,____③____。这种既能满足自己道德感的迸发,又能明哲保身的“赛博判官”工作,何乐而不为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辽宁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解析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什么是文艺工作中的普及和提高呢?这两种任务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因此也比较容易为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所迅速接受。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因此也比较难于生产,并且往往比较难于在目前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做残酷的流血斗争,而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

②但是,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不但一部分优秀的作品现在也有普及的可能,而且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一样的“小放牛”,一样的“人,手、口、刀、牛、羊”,那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这种普及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而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这种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普及以指导。就中国范围来说,革命和革命文化的发展不是平衡的,而是逐渐推广的。一处普及了,并且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了,别处还没有开始普及。因此,一处由普及而提高的好经验可以应用于别处,使别处的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得到指导,少走许多弯路。就国际范围来说,外国的好经验,尤其是苏联的经验,也有指导我们的作用。所以,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正因为这样,我们所说的普及工作不但不是妨碍提高,而且是给目前的范围有限的提高工作以基础,也是给将来的范围大为广阔的提高工作准备必要的条件。

[注]①“小放牛"是中国一出传统的小歌舞剧。全剧只有两个角色,男角是牧童,女角是乡村小姑娘,以互相对唱的方式表现剧的内容。抗日战争初期,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利用这个歌舞剧的形式,变动其原来的词句,宣传抗日,一时颇为流行。②“人、手,口、刀、牛、羊”是笔画比较简单的汉字,旧时一些小学国语读本把这几个字编在第一册的最初几课里。

(摘编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从“有没有"发展为“好不好”。在这一背景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奋进,诞生出大量“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既有如《觉醒年代人理想照耀中国》一样“破壁出圈”的红色正剧,也不乏《山海情》《大江大河》等反映时代气象,讴歌奋斗精神的影视佳作,还有如《经典咏流传》《朗读者》这样传承经典的文化节目。

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艺创作泥沙俱下,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和谐的“杂音":有的文艺作品单纯追求感官刺激,追捧低级趣味;有的综艺节目不断翻新诱导消费的“打投”花样,让大量青少年掉入吸金陷阱;有的电影作品为了“赚快钱”,粗制滥造,抄袭模仿……这些“烂剧”“烂片"消耗观众热情,影响文化事业的发展,丧失了文艺作品本该具有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无法引领时代风气。

③社会主义文艺,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文艺。要让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迷失方向,就要时刻谨记“文艺为什么人”这一根本性、原则性问题。

④“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⑤优秀的文艺作品生于坚实的大地。为了写好《地道战》,傅庚辰亲自去冉庄钻了地道。“看到驴槽子洞口、锅的洞口、炕上的洞口、陈列室、大刀和红枪,‘地道战,嘿,地道战’,这个调子一下就出来了。”傅庚辰说。

⑥优秀的文艺作品生于人民的感召。“创作要贴近人民,作品才能‘活’起来。"89岁高龄的王绪阳曾这样总结自己的艺术创作。1954年创作著名连环画《童工》和《我要读书》的时候,王绪阳和几个同事来到高玉宝的家乡体验生活。“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住在农村。”

⑦优秀的文艺作品生于时代的呼唤。鲁迅艺术学院在抗日烽火中成立,艰苦的农村环境和战争环境,成了艺术家创作的“黄金时代"。年仅20岁的贺敬之写出了《南泥湾翻身道情》等广为流传的歌词;30岁出头的冼星海谱写了《军民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团队是一群平均年龄约25岁的年轻人……他们内心有一种声音,要歌唱、要呐喊,要用作品作为抗战的武器。

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满足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是摆在每个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天,时代精神蕴含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文艺工作者只要能感应时代呼唤,把握人民需求,就一定可以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摘编自于也童《文艺不能迷失方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文艺工作中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易被人民群众迅速接受,而高级的作品刚好相反。

B.材料一认为,不能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普及工作比提高工作更加重要。

C.材料二开篇列举了红色正剧、影视佳作、文化节目等优秀作品,展示了我国文艺创作的繁荣景象。

D.艰苦的农村环境和战争环境促使贺敬之、冼星海等人创作出经典的文艺作品,造就创作的“黄金时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各地的普及情况是不平衡的,要利用一处已经得到普及并提高的经验来指导别处还未开始的普及工作,从而逐渐推广开来。

B.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文艺为什么人"这一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是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前行的“指南针”。

C.新时代人民对精神文化有新的需求,如何满足这一需求是所有文化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时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

D.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精神和文艺,如今的时代精神蕴含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挪威作家约翰·福瑟,以表彰“他的创新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说之物赋予了声音"。

B.第三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在获奖感言中说:“我要由衷地感谢故乡、生活和时代。”

C.《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对庞大体量的经典故事完成创新性改编,在传统文化传承和电影工业化探索上具有突出意义,特授予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D.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习近平

4.关于文艺工作中的提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提高,普及就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普及也便没有了意义。

B.随着普及的发展,人民便会要求提高,因此进行提高工作十分必要。

C.提高以普及为基础,同时给予普及指导,使普及工作能够少走弯路。

D.提高工作和普及工作密不可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要齐头并进。

5.两则材料都表明“文艺为人民服务”,但提出背景及具体要求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C2.C

3.D4.D

5.①材料一背景是战争年代,工农兵不识字、无文化,迫切需要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进行启蒙,以更好的对敌斗争;材料二背景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繁荣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乱象。

②材料一要求文艺工作者开展工作时要重视普及工作,同时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要求;材料二要求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时要感应时代呼唤,把握人民需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而高级的作品刚好相反”错误。根据原文可知,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比较难于生产,比较难于在群众中迅速流传,与普及的东西简单浅显、易被群众迅速接受不能构成“刚好相反"的对比关系。

B.“普及工作比提高工作更加重要”错误,根据原文“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可知,是“更加迫切”而不是“更加重要"。

D.“艰苦的农村环境和战争环境促使贺敬之、冼星海等人创作出经典的文艺作品”因果关系错误,根据原文“他们内心有一种声音,要歌唱、要呐喊,要用作品作为抗战的武器"可知,促使他们创作出作品的,不是农村环境和战争环境,而是他们内心对时代呼唤的响应。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表意错误,根据原文“满足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是摆在每个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可知,这是重要课题,但不代表要首要考虑。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三段的观点是“社会主义文艺,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文艺”。

A.挪威作家作品不社会主义文艺。

B.感言中表达了“故乡、生活和时代"对作品的影响,不是文艺为人民的意思。

C.电影是经典故事改编和电影工业化结合的代表,没有体现文艺为人民的意思。

D.是文艺要为人民的指导原则,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要齐头并进”错误,原文“而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这种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普及以指导"可知,提高工作要在普及工作的基础下进行。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材料一“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可知,材料一背景是战争年代,工农兵不识字、无文化,迫切需要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进行启蒙,以更好的对敌斗争。由材料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从‘有没有’发展为‘好不好’"文艺创作泥沙俱下,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和谐的‘杂音’”“‘烂剧’‘烂片’……丧失了文艺作品本该具有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无法引领时代风气"可知,材料二背景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繁荣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乱象。

由材料一“所以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我们所说的普及工作不但不是妨碍提高,而且是给目前的范围有限的提高工作以基础,也是给将来的范围大为广阔的提高工作准备必要的条件”可知,材料一要求文艺工作者开展工作时要重视普及工作,同时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要求。由材料二“要让文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迷失方向,就要时刻谨记‘文艺为什么人’这一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满足新时代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是摆在每个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可知,材料二要求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时要感应时代呼唤,把握人民需求。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射电天文学家

[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有一位姓埃莫利特斯的大学老教授,八十多岁,中了风,需要找一个家庭看护。于是雇了我。白天大多是料理日常事务,但有时候老人夜里醒来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就会激动起来,叫嚷着要回家。于是我就轻言细语地对他说,您就在家里,埃沃德教授,我叫利利安,是来照顾您的。让我把您扶上床好吗?

埃沃德教授时好时坏,但总的说来还算不错。他只抱怨没人来看望他,此外很少发牢骚。埃沃德教授曾经是学院天文系的系主任、天文观测站的站长。他有经他仔细审阅过的旧论文,有用电脑打印的讲义,上面印着古怪的符号和方程式,但我相信,即使戴着放大镜他也看不清楚。他整理这些文件,煞有介事地说给自己听,我想,也是故意让我听见,好让我知道他在工作。他就是这样的人。哪怕已经八十六七岁了,对他来说,重要的还是工作。

他告诉我他当了六十年射电天文学家,问我知道什么是射电天文学家吗?我说我知道天文学家是干什么的,天文学家就是通过大望远镜观察星星的人。于是他就解释说他不光是观察星星,他还听无线电波,不是从地球上的无线电电台发射的无线电电波,而是几十亿光年开外放射出的无线电电波……可我得承认,我并没有一字一句地注意听,我听入耳的那几个字例如光年等我也不怎么理解。因为你不能理解,试图理解也毫无意义,对于他们而言,你就像他们已故的妻子或者丈夫,像前来看望他而又从来都不久留或者根本不来探望他的孩子,他们根本不是真正和你谈话。埃沃德教授谈话也自有他那一套,像在大教室里讲课,把声音提得很高,我知道他在开玩笑。是的,他有时候很有趣。看得出他曾经是个很受欢迎的老师。所以我要做的就是点着头笑着说:真的吗!或者,天呀!一边帮他穿衣或者脱衣,让他坐到便盆上或者把他扶起来。阳光灿烂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要到用玻璃围起来的走道里晒太阳,他拄着拐杖自己走过去,坐在他那张椅子里打瞌睡,听电台播放的古典音乐,醒来后他以为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别的杂音,静电的劈啪声,或者是干扰的噪音或者是电话铃的声音,但都不是,大多时候什么声音也没有。

埃莫利特斯·埃沃德教授雇了我大约七个月后的一天,那是十一月,天气寒冷,但太阳很好,阳光似水,从玻璃走道的窗户温暖地射进来。他睁开眼睛,我想他一定是小睡了一会儿,说:你知道吗,利利安,我们看见的太阳不是那个真正的太阳,太阳的光线要八分钟才能到达地球,太阳可能死亡,也可能消失了,我们在长达八分钟的时间里不可能知道。我笑了笑,继续低着头织毛衣。这是真的吗!如果太阳消失了的话,它到哪里去了,教授?可是他没理睬,又问我知不知道什么是回溯时间。我说,教授,我想你告诉过我的,可我有点儿不记得了。于是他就给我上课,一连几分钟讲解什么是回溯时间,问我是否意识到我在夜空中看见的星星全都处于回溯时间,这意味着那些星星其实不在天上,它们早已死亡,并且消失了。于是我就哈哈大笑并且说道,哎哟!我真该上这一课,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清楚!他问道这有什么好笑的,为什么我觉得好笑。他的声音十分严厉,我看见他那双眼屎巴杂、泪水直流的眼睛盯着我,眼里放出一丝光彩。我想起我听说过老人曾经名噪一时,在他那一行中可谓很有名气,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感到脸上一阵热辣辣的,讷讷地说道,噢,这样的事情太难以想象了,思考这样的问题简直把人的脑袋都想痛了。我以为这样说会使我摆脱困境,可埃沃德教授还是死盯着我说道,是的,可你能不能看在上帝的份上,动动脑子?

他对我的态度跟对待他一辈子与之打交道的笨蛋一样,他感到厌烦。

那天下午他情绪激动,不愿服药,也不肯躺下来小睡一会儿,晚餐的时候一直怒气冲冲,像调皮捣蛋的孩子(诸如把一口嚼成糊状的食物吐出来之类的行为),但我对他的任何行为都无动于衷。我从来没有被他的行为所困扰。这是我的工作。7:30分左右,电话铃响了。是拨错了电话。电话使他咆哮如雷,他说是他的女儿打来的电话,但我不让他接。我和他理论,提议说为什么不给女儿打个电话呢,我可以帮他拨通电话。可是他只顾冒火,大惊小怪,一个劲地自言自语。上床就寝的时候,他说,护士,对不起。看得出来,他把我的名字忘了。我微笑着使他放心地说道没关系。可当我帮着他脱了衣服,就要上床的时候,他哭了。他抓住我的手腕哭起来。他愤怒地诉说他是怎样在能力的巅峰期被他们劝退,他们许诺给他看天文望远镜的时间,他随时想去都可以。但他们对他撒了谎,不给他时间,而这个射电天文望远镜正是他设计并且筹集资金制造出来的。他的对手嫉妒他,害怕他新的研究成果会驳倒他们的……

退休后,他用了十一年时间倾听信号,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这些信号和声音可能意味着另一个星系的射电通讯。直到他病倒。他问我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说是的,我知道。我有点儿不耐烦了,想让他快点上床就寝,我不喜欢他把我的手腕紧紧地抓在他瘦骨嶙峋、十分有力宛如鹰爪的手指里。我说,也许是的。他嘴角挂着唾沫说,对于科学来说,没有什么比探索宇宙中别的有智力的生命更加重要。我们的时间在流逝,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不是孤单的。我说是的,教授,噢,是的,试图迎合老人,扶他上床。但他一个劲地说他审查别人的数据浪费了这么多年时间。现在用他的望远镜,不受小配件的干扰,可以直接捕捉到信息。去年的一天夜晚他收到一串清晰有序的信号,嗒,哒哒,嗒,嗒,哒哒,嗒,嗒,嗒,哒哒,嗒,嗒,嗒嗒,哒哒,嗒,嗒,嗒,嗒,嗒,哒哒,嗒……这些信号是从离地球几十亿光年遥远的金牛星座中的海尔德斯星的某个地方发来的。他还没来得及把这些信号记录下来,就受到静电干扰。还有一次正当他听到了从遥远的星系发来的信号,又响起了一阵劈啪劈啪的静电声,声音十分剧烈,震得他的脑袋嗡嗡直响。我说,是的教授,这确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可您该服药了吧?试着睡一觉?他却说,护士,你可以去找报界,把我所说的话告诉他们,这会成为本世纪的特大新闻,如果你愿意,你将帮助全人类。我说,是,教授。不过,假如别的星球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真的有生命,您怎能知道他们不是邪恶之徒?或许他们会来到地球把我们统统吃掉?他眨巴着眼睛望着我,结结巴巴地说,可是——如果在别的地方有智慧生命,我们的希望就落实了。我扶他上床,让他在枕头上睡好,问道:什么希望?他说,人类的希望——不孤单的希望。我微微嗤之以鼻地说,只不过是一些人的希望,我们已经够不孤单的了。

随后关了灯。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描绘天文学教授埃沃德的晚年生活,展现了科学家的执着精神和面对困境的无奈。

B.小说通过对埃沃德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语言描写,展现了埃沃德教授复杂的内心世界。

C.小说以射电天文学为背景,巧妙地融合了科学知识和人文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D.小说不仅仅是对科学家生活和工作的描绘,更是对科学界科研风气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7.关于“我”在文中起到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自然地展开和推进故事情节,为后续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B.通过“我”的感受,读者可以更加深人地了解埃沃德教授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更容易产生共鸣。

C.作为家庭看护的“我"与埃沃德教授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

D.小说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使得故事更加贴近读者的视角,也让读者更容易相信故事的真实性。

8.对于科研工作,埃沃德教授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述。

9.文中穿插了许多埃沃德教授对于天文知识的解释和谈论,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

【答案】6.B7.C

8.他的情感从最初对科学的热情和执着,到中期无法再进行科研工作的沮丧和无助,再到最后觉得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为科学做出贡献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期待,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过程。

9.①丰富人物形象,展示了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埃沃德教授对于天文知识的解释和讨论,展现了科学家对于科学研究的认真和严谨精神。②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通过埃沃德教授对于天文知识的解释和讨论,文章展现了射电天文学的魅力和神秘。③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埃沃德教授对于天文知识的解释和讨论,使得文章更力生动有趣,让读者在阅读过程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对埃沃德细腻的心理描写”错误,小说使用第一人称“我”,这是有限视角,所以不可能对埃沃德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文中的心理描写主要是关于“我”的。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事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相互理解"错误,从小说结尾“我微微嗤之以鼻地说”可以看出,“我"这个家庭看护和埃沃德教授并不能相互理解。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情感变化能力。

从文中“埃沃德教授曾经是学院天文系的系主任、天文观测站的站长”“哪怕已经八十六七岁了,对他来说,重要的还是工作"于是他就解释说……”等内容可知,埃沃德教授是一个对科研充满热情的科学家。他曾经是学院天文系的系主任、天文观测站的站长,并且仍然对科学工作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执着。这是他对科研工作的初始态度。

“八十多岁,中了风,需要找一个家庭看护”,文中描述了埃沃德教授因为年龄和健康状况,无法再进行科研工作的沮丧和无助;“他只抱怨没人来看望他”,他抱怨没人来看望他;“他的对手嫉妒他,害怕他新的研究成果会驳倒他们的……”,抱怨自己的科研成果被忽视,以及自己无法再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的遗憾。

结尾部分,埃沃德教授虽然无法亲自进行科研工作,但他仍然坚信科学的力量认为科学可以带来人类的希望。他提到如果其他星球有智慧生命,那么人类的希望就会得到落实。这表明他对科学和未来仍然抱有希望和期待。

综上所述,埃沃德教授对于科研工作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从最初的热情和执着,到中期的沮丧和无助,再到最后的希望和期待的变化过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他还听无线电波,不是从地球上的无线电电台发射的无线电电波,而是几十亿光年开外放射出的无线电电波……”“于是他就给我上课,……它们早已死亡,并且消失了"等内容,埃沃德教授对天文知识的解释和讨论展示了他作为科学家的精神风貌。他对于科学的认真和严谨态度,以及对于科学知识的深厚理解,都通过这些解释和讨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退休后,他用了十一年时间倾听信号,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这些信号和声音可能意味着另一个星系的射电通讯”“去年的一天夜晚他收到一串清晰有序的信号"等内容,这些天文知识的解释和讨论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射电天文学这一学科的魅力和神秘,增加了文章的科普性。

这些天文知识的解释和讨论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小说的主人公是天文学家,当他痴迷于自己的学科领域时,不仅塑造了人物的形象,也让小说变的更有阅读性,最终对人物和小说的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昔陈灵公不听泄冶之谏而杀之,曹羁三谏曹君不听而去,而曹羁合礼。

(节选自《说苑·正读》)

材料二:

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所以不可不论也。齐桓公、管仲、鲍叔、宁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荆文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赠,以吹于云梦,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葆申曰:“先王卜以臣为葆,吉。今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糟,畋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王曰:“不谷免衣襁褓而齿于诸侯,愿请变更而无笞。”葆申曰:“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答,是废先王之令也。臣宁抵罪于王,毋抵罪于先王。"王曰:“敬诺。”引席,王伏。葆申束细荆五十,跪而加之于背,如此者再,谓王:“起矣!"王曰:“有答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王乃变更,召葆申,杀茹黄之狗,折宛路之赠,放丹之姬。后荆国兼国三十九令荆国广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极言之功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后荆国兼A国三十九B令荆国广C大至D于此者E葆申之力也F极言之G功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在文中是“拯救"之意,与成语“匡时济世”中的“匡"意思相同。

B.缓急,在文中用法,与《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中的“作息"用法不同。

C.殆,与《石钟山记》“殆与余同”中的“殆"意思不同。

D.耻,在文中是“以……为耻”之意,与《兰亭集序》“齐彭殇为妄作"中的“齐”均为意动用法。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做人臣的要忠诚正直地规劝其君主,这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君主和国家。

B.鲍叔借一次酒宴,向齐桓公、管仲、宁戚进谏,提醒他们三人,不要忘记曾经遭受过的磨难。

C.楚文王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后,沉迷于打猎,荒废了朝政,葆申为此进谏,并对楚文王实施了象征性责罚。

D.楚文王虽然能够知错改错,杀了茹黄之狗,折了宛路之箭,打发了丹地的美女,但还是流放了葆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

(2)王曰:“不谷免衣襁褓而齿于诸侯,愿请变更而无笞。"

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与进谏有关,二者在论述内容上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0.BEF11.A12.D

13.(1)(如果君主有过失)大臣不劝谏就会使君主受到危害,坚持劝谏就会使自己受到危害,与其使君主有危害,宁可使自身有危害。

(2)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就列位于诸侯,希望您换一种刑法,不要鞭打我。”

14.相同点:都强调了进谏的重要性。

不同点:材料一论述了人臣进谏的目的、原则和方法。材料二不仅论及臣子要敢于进谏,还论及君主对进谏应有的态度。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后来楚国兼并了三十九个国家。使楚国疆土广阔到这种程度,这是申的力量,是直言劝谏的功效。

“荆国兼国三十九"中“荆国”是主语,“兼"是谓语,“国三十九”是宾语,构成完整的句式,其后断开,选B;

“令荆国广大至于此者"中“令”是使令动词,引出后续的结果或目的。“荆国广大至于此"是“令”的宾语,也是完整的句子,其后断开,选E;

“葆申之力也”,这句话是前文中“令荆国广大至于此”的原因或来源,“也"句尾判断句的标志,其后断开,选F。

故选BE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错误。“匡”在文中是“纠正、匡正"之意;“匡时济世”中的“匡"是拯救、挽救的意思。句意: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

B.正确。“缓急”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紧急和缓慢的事情。“昼夜勤作息"中的“作息”是动词偏义复词,偏指“作”,即劳作。句意:调和缓急处理恰到好处。/日日夜夜勤劳地操作。

C.正确。在材料一中,“殆”表示“危险"的意思,而“殆与余同”中的“殆"是“大概”的意思。句意:对自己来说,自己不会受到危险。/大概和我一样。

D.正确。“齐彭殇为妄作"中的“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相同。句意: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以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但还是流放了葆申"错误,原文“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可知,葆申是自行流放。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危”,使……处于危险境地;“固”,坚持;“宁”,宁可,宁愿。

(2)“不谷”,古代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意为不善、寡德之人;“齿”,列位、次列;“笞”,鞭打。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和材料二“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后荆国兼国三十九,令荆国广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极言之功也"可知,相同点:都强调了进谏的重要性。

由材料一“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是说人臣进谏的目的;“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是说人臣进谏的原则;“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是说人臣进谏的方法。由材料二“可与言极言"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答,是废先王之令也。臣宁抵罪于王,毋抵罪于先王”是说臣子要敢于进谏;“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引席,王伏”“有答之名一也,遂致之"王乃变更,召葆申,杀茹黄之狗,折宛路之赠,放丹之姬”是说君主对进谏应有的态度。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做人臣的要忠诚正直地迎着困难规劝其君主,这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君主有了过失,是君主危亡的征兆;看见君主有过失而不进行规劝,这是轻视君主的危亡。轻视君主的危亡,忠臣是不忍心那样做的。(如果君主有过失)大臣不劝谏就会使君主受到危害,坚持劝谏就会使自己受到危害,与其使君主有危害宁可使自身有危害。聪明的人会忖度君主的心思权衡时势,调和缓急处理恰到好处,对上不会危害君主,对下也不至于危害自己,所以对于国家来说,国家不受危害,对自己来说,自己不会受到危险。从前陈灵公不听泄冶的劝解并杀掉了泄冶,曹羁三次劝谏曹君不听就离开了,曹羁更加符合礼。

材料二:

凡是国家的生存,君主的平安,肯定是有原因的。不了解这个原因,即使目前生存也必定要灭亡,即使目前平安也必定遭遇危险。国存主安的原因是不可不察知的。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在一起喝酒。喝得正高兴,桓公对鲍叔说:“何不起身敬酒祝寿?"鲍叔捧起酒杯敬酒说:“希望您不要忘记逃亡在莒国的情景,希望管仲不要忘记被囚禁在鲁国的情景,希望宁戚不要忘记自己喂牛住在车下的情景。”桓公离席对鲍叔拜了两次说:“如果我和各位大夫能都不忘记您说的话,那么齐国的江山也许就不危险了!"正因为可以尽情进言,所以可以跟他一起成就霸业。

楚文王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就用它们到云梦泽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整整一年不上朝听政。葆申说:“先王占卜让我做太葆,卦象吉利。如今您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一年不上朝听政。您的罪应该施以鞭刑。”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就列位于诸侯,希望您换一种刑法,不要鞭打我。"葆中说:“我敬受先王之命,不敢废弃。您不接受鞭刑,这是我废弃了先王之命。我宁可获罪于您,不能获罪于先王。”文王说:“遵命。"于是葆申拉过席子,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对文王说:“请您起来吧!”文王说:“同样是有了受鞭刑的名声,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葆申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皮肉觉得疼痛。如果让他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觉得疼痛又有什么用处?”葆申说完,快步离开了宫廷,自行流放到澡渊边上,请求文王治自己死罪。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葆申有什么罪?"文王于是改弦更张,召回葆申,杀了茹黄之狗,折了宛路之箭,打发了丹地的美女。后来楚国兼并了三十九个国家。使楚国疆土广阔到这种程度,这是葆申的力量,是直言劝谏的功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张仲谟许送河鲤未至戏督以诗

黄庭坚

浮蛆琰琰动春醅,张仲临津许鲙材。

盐豉欲催莼菜熟,霜鳞未贯柳条来。

日晴鱼网应曾晒,风软河冰必暂开。

莫误晓窗占食指,仍须持取报章回。

[注]①浮蛆:亦作“浮蚁”,酒面上的泡沫。②食指:古人以食指动为有美味的预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仲谟家临近河边渡口,曾答应送给诗人鲤鱼而还未送到,诗人因此写诗催促。

B.“霜鳞"意为白色鱼鳞,这里代指鱼,“贯柳条”指用柳条穿过鱼鳃将鱼穿成串。

C.诗人告诉张仲谟天晴时晒网,等河冰融化好捕鱼,暗含对其送鱼不及时的责怪。

D.“欲"未”“应"必”“莫"仍”六个虚字的运用,渲染诗人急切等待的心理。

16.本诗和杜甫《客至》都写到了“醅”,但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杜甫《客至》写“旧醅”,表达因家贫不能以好酒待客的歉疚;②本诗写“春醅”,表明美酒初酿,为下文描写等待佳肴下酒而食材鲤鱼未至的遗憾焦急心理作铺垫。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责怪”错误。诗题“戏督”,“戏”是朋友之间开玩笑的口吻,说明诗人虽有催促,但并无责怪之意。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杜甫《客至》中写到“醅"的诗句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这句话意思是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隔年的陈酒招待。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意,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而本诗中,“浮蛆琰琰动春醅,张仲临津许鲙材"一句,“浮蛆琰琰动春醅”表现作者酿好美酒,内心跃跃欲动,想要品尝这春天的美酒佳肴。但此时此刻,张仲谟许诺送的下酒菜鲤鱼却还未送到。此情此景,诗人不能不内心焦急、深感遗憾。由此可见,本诗写“春醅”,表明美酒已酿,只待佳肴,为下文描写食材鲤鱼未至作铺垫。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古人笔下,凡是可能引起别人产生不良联想的事物,都尽可能地采用讳饰的方法,比如生病、死亡、如厕等。李密《陈情表》中用“__”来婉指父亲去世,又用“__"来婉称母亲改嫁。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诗人自斟自饮,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__,__”。

(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这个比喻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答案】①.慈父见背②.舅夺母志③.引壶觞以自酌④.眄庭柯以怡颜⑤.其莳也若子⑥.其置也若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觞,酌,眄,庭柯,怡,莳,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春节是以除夕夜的鞭炮开始,以上元夜的彩灯收尾的。一个①震天动地的声响,一个绚丽夺目的色彩,体现中国人独特的想象力。

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灯,老北京人一般叫作“逛灯市”,或者叫作“闹花灯”,也有叫作“踏灯节”的,民国竹枝词里就有“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无论是一个“逛”字,还是一个“闹"字,或“踏”字,都体现了那时灯节的张扬劲头儿。正如,立春又有“咬春"打春”“踏春"之说法,真是绝妙。

我佩服中国人的智慧,简单的一盏盏灯,在我们的手里,可以②千变万化,展现着丰富无穷的想象。《京都风物志》中,曾经有过这样对宵灯的记载:“其灯有大小,高矮、长短、方圆等式,有纱纸、琉璃、羊角、西洋之别,其绘人物,则列国、三国、西游、封神、水浒、志异等图,花卉则兰菊、玫瑰、萱、竹、牡丹,禽兽则鸾凤、龙、虎以至马牛猫犬与鱼虾虫蚁等图,无不颜色鲜美,妙态纯真,品目殊多。”在这里,人们已是看灯不是灯,有着更多象征的意义和美好祈愿在灯里面了。③五彩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呢。

18.文中横线处的三个成语,使用正确的个数为()

A.0B.1C.2D.3

19.作者为什么说“立春"被称为“咬春”“打春"踏春”“真是绝妙"?请结合文中对元宵节看灯被称为“逛灯市”“闹花灯"踏灯节”的分析,简要说明。

20.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家店就是鱼做得好吃,其他菜不怎么样。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