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评估手册_第1页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评估手册_第2页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评估手册_第3页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评估手册_第4页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评估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评估手册TOC\o"1-2"\h\u12809第1章引言 317564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70191.2研究目的与方法 327670第2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概况 4145282.1农村基层组织发展历程 474072.2农村基层组织架构与功能 416205第3章支部建设成效评估 589953.1支部组织设置与运行 5122223.1.1组织架构 5222173.1.2运行机制 5234243.2员队伍建设 5323873.2.1员发展 5260993.2.2员教育管理 6211003.3组织活动开展 6102603.3.1组织生活 629663.3.2主题实践活动 6211363.3.3建联建共建 63154第4章村务管理成效评估 6187884.1村务决策与管理 6204414.1.1评估指标 6198204.1.2评估方法 710344.1.3评估内容 7275474.2村务公开与监督 716304.2.1评估指标 798954.2.2评估方法 713474.2.3评估内容 7141984.3村级财务管理 7208574.3.1评估指标 7249734.3.2评估方法 818314.3.3评估内容 81099第5章社会事业发展评估 8135015.1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858215.1.1教育资源配备 856105.1.2教育教学质量 8274665.1.3卫生服务体系 8274305.2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8167785.2.1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8313945.2.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981955.2.3体育事业发展 9280565.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9319055.3.1社会保险体系 954655.3.2社会救助体系 9128405.3.3社会福利体系 9157525.3.4社会优抚安置 929164第6章产业发展与经济评估 975206.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973166.1.1产业结构调整背景 9184256.1.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104396.1.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效 10153356.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 10178056.2.1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概述 10298676.2.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10258746.2.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成效评估 10135156.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10215746.3.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概述 10137116.3.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10203426.3.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评估 104527第7章基础设施建设评估 10326807.1交通基础设施 10108777.1.1评估指标 10214197.1.2评估方法 118467.2水利基础设施 11149307.2.1评估指标 11115617.2.2评估方法 1140727.3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 11279197.3.1评估指标 11245437.3.2评估方法 11228687.3.3评估内容 1125917第8章生态环境保护与评估 11201878.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2182798.1.1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2259198.1.2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2159188.1.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22998.2农村环境治理与改善 12243928.2.1农村环境治理现状 12241658.2.2环境治理与改善措施 12104018.2.3环境治理与改善成效 12305658.3生态农业发展 12138628.3.1生态农业现状 1277858.3.2生态农业发展措施 12181708.3.3生态农业发展成效 1231848第9章干部队伍建设与评估 1354249.1干部选拔与任用 1331509.1.1选拔标准 13236849.1.2选拔程序 1375259.1.3任用管理 1340059.2干部培训与考核 13322309.2.1培训内容 13309959.2.2培训方式 13140669.2.3考核评价 13111599.3基层组织风廉政建设 14198539.3.1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420239.3.2廉洁自律规定 14226179.3.3监督检查机制 142032第10章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总结与展望 143074310.1建设成效总体评价 141787610.2存在问题与挑战 142898210.3政策建议与发展方向 15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日益显现出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于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进行科学评估,为政策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评估为切入点,旨在深入分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对于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目的与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明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分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梳理相关政策及其实施情况;(2)构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进行量化评价;(3)揭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历程、政策演变和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相关数据,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本研究在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指导下,力求避免痕迹,以期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第2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概况2.1农村基层组织发展历程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后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农村基层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农村基层组织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为主要形式,承担着农业生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组织逐步从行政化向民主化、法治化方向转变。1982年,我国开始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成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此后,农村基层组织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3)进入21世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级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功能、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2农村基层组织架构与功能农村基层组织的架构主要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各组织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1)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等。(2)村民小组:村民小组是村民自治的基本单元,负责组织村民开展生产、生活、文化等活动,发挥联系村民与村民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3)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进行监督,保障村民自治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风廉政建设。农村基层组织的主要功能如下:(1)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调解民间纠纷,保障村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3)公共服务:提供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改善村民生活条件。(4)民主自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村民自治水平。(5)政策宣传与落实:宣传的政策,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3章支部建设成效评估3.1支部组织设置与运行3.1.1组织架构本节主要评估支部组织架构是否健全、合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支部委员会设置是否齐全,分工明确;(2)支部内设机构是否完善,工作职责清晰;(3)支部与上级组织、村级组织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否顺畅。3.1.2运行机制本节主要评估支部运行机制是否规范、高效。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支部委员会会议、员大会等组织生活是否定期开展;(2)决策程序是否民主、公开、透明;(3)工作计划、总结及各项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3.2员队伍建设3.2.1员发展本节主要评估员发展工作是否规范、有序。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员发展计划是否合理,程序是否规范;(2)入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是否到位;(3)新发展员质量及结构是否合理。3.2.2员教育管理本节主要评估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员教育培训是否常态化、制度化;(2)员组织关系接转、籍管理等工作是否规范;(3)员参与组织生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情况。3.3组织活动开展3.3.1组织生活本节主要评估组织生活是否丰富、多样。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组织生活计划是否制定并落实;(2)组织生活内容是否紧密结合实际,注重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3)组织生活形式是否创新,员参与度及满意度。3.3.2主题实践活动本节主要评估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主题实践活动是否结合实际,有针对性;(2)活动组织是否严密,员参与度及效果;(3)活动成果是否显著,对推动工作、服务群众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3.3.3建联建共建本节主要评估组织与其他单位、组织建联建共建情况。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共建对象选择是否合适,共建目标明确;(2)共建活动是否定期开展,内容丰富;(3)共建成果是否共享,对各方建工作促进作用明显。第4章村务管理成效评估4.1村务决策与管理4.1.1评估指标(1)决策程序规范性(2)决策参与度(3)决策实施效果4.1.2评估方法通过查阅村务会议记录、决策文件,以及访谈村民和村务管理人员,了解村务决策的制定过程、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4.1.3评估内容(1)决策程序规范性:评估村务决策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决策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民主参与;(2)决策参与度:评估村民在村务决策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形式;(3)决策实施效果:评估村务决策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如村务工作的推进、村民满意度的提升等。4.2村务公开与监督4.2.1评估指标(1)村务信息公开程度(2)村务监督机制有效性(3)村民满意度4.2.2评估方法通过查阅村务公开资料、访谈村民和村务监督人员,了解村务公开的实际情况和村民对村务监督的评价。4.2.3评估内容(1)村务信息公开程度:评估村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村务监督机制有效性:评估村务监督机制是否健全,以及监督效果如何;(3)村民满意度:评估村民对村务公开和监督工作的满意程度。4.3村级财务管理4.3.1评估指标(1)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程度(2)财务运行规范性(3)财务公开透明度4.3.2评估方法通过查阅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报表,以及访谈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了解村级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4.3.3评估内容(1)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程度:评估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包括预算管理、资金使用、审批流程等方面;(2)财务运行规范性:评估村级财务运行的规范性,如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等;(3)财务公开透明度:评估村级财务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村民对财务公开的满意度。第5章社会事业发展评估5.1教育卫生事业发展5.1.1教育资源配备(1)学校布局与覆盖(2)师资力量与素质(3)教学设施与设备5.1.2教育教学质量(1)学前教育发展(2)义务教育均衡(3)高中教育特色(4)职业教育与培训5.1.3卫生服务体系(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2)卫生人才队伍建设(3)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5.2文化体育事业发展5.2.1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1)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3)文化产业发展5.2.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文化设施布局(2)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3)文化产品供给与服务5.2.3体育事业发展(1)体育设施建设(2)体育活动组织(3)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5.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3.1社会保险体系(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与工伤保险5.3.2社会救助体系(1)最低生活保障(2)特困人员救助(3)临时救助与灾害救助5.3.3社会福利体系(1)老年人福利(2)残疾人福利(3)儿童福利与妇女福利5.3.4社会优抚安置(1)军人优抚(2)烈士褒扬(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第6章产业发展与经济评估6.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6.1.1产业结构调整背景本节主要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包括政策导向、市场需求、资源优势等因素,为评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提供依据。6.1.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措施本节介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如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等,并对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6.1.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从农业产值、农民收入、农村就业等方面,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6.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6.2.1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概述本节简要介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类型、功能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6.2.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分析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数量、规模、覆盖范围等方面的发展现状。6.2.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成效评估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成效进行评估。6.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6.3.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概述本节介绍农村集体经济的概念、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持。6.3.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的总体规模、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发展现状。6.3.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评估从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进行评估。第7章基础设施建设评估7.1交通基础设施7.1.1评估指标(1)道路覆盖率:评估农村道路网络完善程度,包括行政村与自然村之间的连接道路。(2)道路质量:评估农村道路的平整度、宽度及排水设施等情况。(3)公共交通服务:评估农村公共交通线路覆盖范围、班次密度及服务质量。7.1.2评估方法采用现场勘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上述指标进行量化评估。7.2水利基础设施7.2.1评估指标(1)农田水利设施:评估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及使用情况,包括灌溉渠道、排水沟等。(2)农村饮水安全:评估农村饮水设施覆盖率、水质达标率及供水稳定性。(3)防洪减灾设施:评估农村防洪设施建设情况,包括堤防、水库、河道整治等。7.2.2评估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现场勘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评估。7.3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7.3.1评估指标(1)能源基础设施:评估农村电力、燃气等能源供应设施的建设情况。(2)信息基础设施:评估农村宽带网络、通信基站等信息化设施的建设情况。7.3.2评估方法采用现场勘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进行量化评估。7.3.3评估内容(1)能源基础设施:包括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燃气管道铺设等情况。(2)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宽带网络覆盖、通信基站建设、信息化应用推广等情况。本章节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详细评估,旨在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8章生态环境保护与评估8.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8.1.1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本节主要对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水、土、气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状况。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实地调查,评估农村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8.1.2生态环境保护策略根据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重点关注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的治理。8.1.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体阐述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生态补偿等,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8.2农村环境治理与改善8.2.1农村环境治理现状分析农村环境治理的现状,包括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生产废弃物等污染源的治理情况,以及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状况。8.2.2环境治理与改善措施介绍农村基层组织在环境治理与改善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如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8.2.3环境治理与改善成效通过对农村环境治理与改善措施的评估,分析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包括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8.3生态农业发展8.3.1生态农业现状分析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包括生态农业的推广面积、技术应用、产业规模、产值等方面。8.3.2生态农业发展措施阐述农村基层组织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以及相关技术培训和推广情况。8.3.3生态农业发展成效评估生态农业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包括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第9章干部队伍建设与评估9.1干部选拔与任用9.1.1选拔标准政治素质:坚持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熟悉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群众观念:关心群众,善于倾听群众意见,积极为群众谋福祉。廉洁自律:严守纪国法,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9.1.2选拔程序民主推荐: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员和群众意见,推荐优秀干部。资格审查:对推荐人选进行严格审查,保证符合选拔标准。考试考核: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干部的综合素质。任前公示:对拟任用干部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9.1.3任用管理任职期限:明确干部任职期限,严格任期制度。职责分工:合理确定干部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动态管理:建立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干部。9.2干部培训与考核9.2.1培训内容政治理论:加强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管理和服务能力。群众工作:学习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廉洁自律:加强风廉政教育,提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9.2.2培训方式集中培训:组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班,提高综合素质。在职自学: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交流学习:组织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借鉴经验,拓宽视野。9.2.3考核评价工作绩效:对干部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了解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廉洁自律:对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9.3基层组织风廉政建设9.3.1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责任:落实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