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必刷卷02(安徽专用)(解析版)_第1页
信息必刷卷02(安徽专用)(解析版)_第2页
信息必刷卷02(安徽专用)(解析版)_第3页
信息必刷卷02(安徽专用)(解析版)_第4页
信息必刷卷02(安徽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2(安徽专用)2023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遵循历史课程标准,内容分布大致为:中国古代史占40%,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7.1%,世界古代史约占5.8%,世界近现代史17.1%。从考点分布、分值占比及分值变化情况分析,中国史版块分值较大,尤其突显中国古代史的考查,体现了历史学科彰显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自信是强国基石也是全民共识,因此在2024年中考历史中将会继续加大中国古代史考查分量,相应地会降低世界古代史考查,分值20分左右:中央集权制度(6分)、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4分)、民族交往交融与经济重心南移(2分)、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成就(8分)。新考法1:近两年安徽中考中,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比重显著上升。本卷第19题将现代科技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考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振奋民族精神;新考法2:本卷第17题通过摘编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的材料,考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影响和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另外,建议在复习时要侧重复习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的科技发展璀璨文化、科技文化名人及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内容,同时也应关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民族交融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安徽省安庆市一模)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该聚落遗址距今约5800-5300年,遗址发现祭坛、大型氏族墓地、红烧土、房屋遗迹、玉器作坊、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如下图)。据此可以推断凌家滩先民已进入(

)A.旧石器时代 B.农耕定居 C.青铜时代 D.早期国家时代【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发现祭坛、大型氏族墓地、红烧土、房屋遗迹、玉器作坊、水井等重要遗迹,”可知,凌家滩先民已进入农耕定居生活,B项正确;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800-5300年,不是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青铜时代指的是约从公元4000年至公年初期的这一阶段,凌家滩先民不在这个时期,排除C项;中国的早期国家时期,指夏、商、西周三个时期,凌家滩先民不在这个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每年会评比耕牛,进行考核。秦律《厩苑律》规定,使用耕牛的,牛被使用坏了,腰围每减瘦一寸要鞭笞主使人10下。此则材料可以了解当时(

)A.保护动物观念 B.百家争鸣局面 C.诸侯纷争状况 D.重视农业生产【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秦律《厩苑律》规定,使用耕牛的,牛被使用坏了,腰围每减瘦一寸要鞭笞主使人10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是为了保护小农生产,因此材料可以了解当时战国时期秦国重视农业生产,D项正确;保护动物观念与秦国重视农业生产而保护耕牛没有联系,排除A项;百家争鸣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与秦国保护耕牛没有联系,排除B项;诸侯纷争与诸侯争霸相关,与秦国保护耕牛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3.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社会稳定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政府重视发展果树种植C.贸易兴盛导致外来物种增加 D.人口南迁促进作物品种迁移【答案】D【详解】据材料“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北方战乱,为躲避战乱,北民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促进作物品种迁移,D项正确;魏晋时期北方战乱,而不是社会稳定,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而不是南方政府重视发展果树种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而不是外来物种增加,排除C项。故选D项。4.(2024·广西玉林市一模)如图是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对图中所描述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和平友好交往 B.加强了唐政府和西域地区的联系C.加强了唐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D.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到长安请求和亲,唐太宗欣然允诺的故事,这一事件,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和平友好交往,A项正确;《步辇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加强了唐政府和西藏地区的联系,而不是西域,排除B项;唐朝时期,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与加强了唐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不符,排除C项;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排除D项。故选A项。5.(2024·山东省菏泽市一模)货币从古至今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一和图二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其形制变化主要反映了(

)图一开元通宝图二北宋纸币铜板拓片A.农业经济的发展 B.印刷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铸币技术进步【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北宋出现了纸币,方便了商品流通,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纸币的出现是为了交换方便,这是直接为商业服务的,不能体现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纸币出现与印刷术改进有关,但材料强调由金属货币向纸币转变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金属货币需要铸币技术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6.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满足了底层百姓对通俗娱乐的需求。这说明明清小说的发展得益于(

)A.重文轻武的文化政策 B.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C.科举制度走向僵化 D.商人地位显著提高【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满足了底层百姓对通俗娱乐的需求”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市民文化的兴起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体现出明清小说的发展得益于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B项正确;重文轻武的文化政策是宋代推行的政策,排除A项;明代科举制度是明代政治文化制度和明代高度发达的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体现不出科举制度发展是影响明代文艺发展的因素,排除C项;明清时期商人地位并没有显著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7.(2024·安徽省芜湖市一模)如下图是《近代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及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下列对其分析正确的有(

)①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

②“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为贸易中心③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

④最早开埠的上海是南北口岸贸易枢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详解】依据图片和所学可知,东南地区通商口岸最多,贸易网络最为密集,而《南京条约》最早开埠的上海成为南北口岸的贸易枢纽,《北京条约》开放的天津则居于北方口岸贸易的中心,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口通商”是指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并不包括香港,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8.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而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较1894年之前工业投资总额扩张了近8倍。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演变 B.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94年后外国在华工业投资大幅增长。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标志着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B项正确;清政府对外政策演变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与题干中“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较1894年之前工业投资总额扩张了近8倍”不符,排除C项;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与外资在华投资设厂增多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2024·安徽省合肥市一模)如图为1953-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促使图中a到b段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八字方针”的提出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发生于1960年,到1965年调整工作基本完成,而且从材料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a到b段明显上升,主要是1960年实行“八字方针”的调整导致,C项正确;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应该在下降,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发生在1958年,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应该在下降,排除B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应该在下降,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4·河南省安阳市一模)中国2024年最令人期待的武器包括轰20隐形轰炸机、单兵无人机、福建号航母和096核潜艇。轰20将补齐空军短板,单兵无人机提高士兵作战能力,福建号航母增强海军实力,而096核潜艇拥有战略反击能力,是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我国(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中国2024年最令人期待的武器包括轰20隐形轰炸机、单兵无人机、福建号航母和096核潜艇”分析可知,2024年轰20隐形轰炸机、单兵无人机、福建号航母和096核潜艇有可能正式使用投产,体现出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强军,C项正确;轰20隐形轰炸机等不属于核能,排除A项;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属于政治层面,排除B项;轰20隐形轰炸机、单兵无人机、福建号航母和096核潜艇等属于军事技术,航天技术则倾向于神舟系列级卫星技术等,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4·江苏省宿迁市一模)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儒略历”,感受古代印度风采D.与地中海作伴,看帕特农神庙,感叹古罗马帝国之伟大【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有狮身人面像、太阳历、象形文字、金字塔(最大是胡佛金字塔)等。因此,“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的说法符合事实,A项正确;种姓制度属于古印度文明,不属于古巴比伦文明,排除B项;楔形文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不属于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帕特农神庙属于古希腊文明,不属于古罗马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12.它用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将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同时,它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它”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内容“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将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内容出自英国的《权利法案》。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通过这一文献,限制了英国国王的权利,A项正确;《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B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文献,强调了自由、平等、法治、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内容,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排除D项。故选A项。13.表格内容是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40年1870年1900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14.8%8.4%A.工业革命的发展 B.新航路的开辟C.确立君主立宪制 D.对外殖民扩张【答案】A【详解】由图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1840—1900年,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逐渐减少,而此时,分别处于两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的发展需求大量的自由劳动力,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在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英国殖民扩张和农村人口减少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4.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第一次亚非会议。对世界而言,这次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这次会议之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材料可纳入的主题是(

)A.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B.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可见,材料的主题归纳为“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较合适,C项正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召开的一次会议,与联合国无关,排除A项;参加亚非会议的国家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也有尚未取得民族独立的地区,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排除B项;亚非会议体现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4·山东省聊城市一模)“肯德基”“麦当劳”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而“蜜雪冰城”不仅风靡中国,甚至把连锁店开到了美国。这一现象得益于(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政治多极化的趋势C.文明多元化的影响 D.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肯德基’‘麦当劳’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而‘蜜雪冰城’不仅风靡中国,甚至把连锁店开到了美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A项正确;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当今社会的政治发展趋势,但与题干强调的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经济,与文化和信息网络化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二、辨析改错(共8分)16.(2024·安徽省马鞍山市一模)音乐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之情,其创作的背景是七七事变的爆发。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白石创作的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起到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际歌》是一首全世界资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它诞生于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音乐作曲家贝多芬以顽强的毅力同不公的命运进行抗争,创作有《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分);“七七事变”改为“九一八事变”(1分)(2)【×】(1分);“齐白石”改为“冼星海”(1分)(3)【×】(1分);“资产阶级”改为“无产阶级”(1分)(4)【√】(2分)【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之情,其创作的背景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七七事变”改为“九一八事变”。(2)根据所学可知,冼星海创作的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起到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齐白石”改为“冼星海”。(3)根据所学可知《国际歌》是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它诞生于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资产阶级”改为“无产阶级”。(4)根据所学可知,音乐作曲家贝多芬以顽强的毅力同不公的命运进行抗争,创作有《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故题干表述正确。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2024·安徽省合肥市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小题,共10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赓续与创新发展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崇尚和谐,没有殖民和侵略的传统,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世界观,是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天下观天下”的天下观,影响和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视野和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中华文化向来强调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摘编自张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并分析其影响。(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国方案”并简要阐释其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6分)【答案】(1)历史渊源: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胸怀天下的天下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2分,答出一点即可)影响: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2分)(2)方案:和平发展、合作发展。(2分)阐释:汉朝时,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流;中共十八大后,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并深入实施,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促进了各国共同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详解】(1)历史渊源:根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赓续与创新发展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崇尚和谐,没有殖民和侵略的传统”可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根据材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天下观天下’的天下观,影响和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视野和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可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胸怀天下的天下观;根据材料“中华文化向来强调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可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影响:根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2)方案: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世界观,是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现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之路。阐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汉朝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流。中共十八大后,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8.(2024·安徽省蚌埠市一模)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3小题,共10分)材料一

巴黎和会中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友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公约。——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时政评说》材料三

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11月15日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签署RCEP……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202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后的两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前后的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2分)分析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原因。(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签署RCEP的意义。(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该如何应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2分)【答案】(1)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2)变化:由“冷战”结束前的两极格局到“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美国的力量受到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新兴力量的制约;多极世界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政治主张等。(或答: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2分,答出一点即可)(3)意义: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2分)方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政治经济合作;反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详解】(1)政治格局: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前者通过了关于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严重削弱了德国,引发了德国民众的复仇主义情绪,为德国挑起二战埋下了隐患;后者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和会确立了战后列强在欧洲、非洲等地的秩序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秩序华盛顿体系,两者共同构成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变化:根据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和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前世界呈现出美苏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暂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美国的力量受到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新兴力量的制约;多极世界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政治主张等(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较强综合实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