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材教学指导(九年级全册)_第1页
信息技术教材教学指导(九年级全册)_第2页
信息技术教材教学指导(九年级全册)_第3页
信息技术教材教学指导(九年级全册)_第4页
信息技术教材教学指导(九年级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20xx年新南海信息技术教材

信息技术教学指引

(九年级)

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学教研室编

20xx年1月

编写说明

南海第一套《信息技术》教材自2000年开始投入使用,2005年开始进行第二套教材的

编写,第二套教材于20xx年获省审定通过,历经多次修订完善并通过复查,该套教材目前已

成为省内一套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材。本套教材在促进我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教师观念转

变、教学水平提高和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等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信息技术教材在继承学科基本内容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最

新成果,并突出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数字化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等方面的核心价

值。基于此,20xx年我们在充分倾听广大教师宝贵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课改精神、信息技术

课程指导纲要和我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要求,从兼顾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考虑,

重新修订了本套教材。

为了方便广大教师熟悉新教材、理解新教材和用好新教材,我们在原教学指引的基础上,

结合教材的修订也对原教学指引作了修改,供大家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和编者水平有限,教学指引存在各种不足在所难免,对教材各方面的理解

和表述定有不足之处。

恳请广大教师对教材和本教学指引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今

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编者

20xx年1月

目录

教材综述....................................................4

第一单元走近三国

本单元概述..............................................................................10

第1课了解三国一一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12

第2课介绍三国一一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14

第3课寻找三国图像一一图像的采集.....................................................15

第4课浓缩三国经典场面一一图像的加工................................................17

第5课欣赏三国诗词一一声音的采集与加工..............................................18

笫6课重现三国辉煌一一视频的采集与加工..............................................20

第7课细说三国——多媒体作品的集成..................................................21

*第8课综合应用一一多媒体作品创作比赛................................................23

第二单元综合创作实践

本单元概述................................................................................25

第1课宣传海报设计大赛活动...........................................................28

第2课放飞风筝..........................................................................30

第3课我的母校..........................................................................31

教材综述

为了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符合我区教学需要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促进我区信息技术教育再登

新台阶,更好地落实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在省市有关教育部门、专家和

广大学校教师的支持下,组织编写了本教材。

本次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将按年级分册,以方便各年级的教学。现已完成七年级和八年级两分册

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为了便于广大教师对教材作总体了解,领会作者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用好新教材,现将教材的有关编

写事项以予说明。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蓬勃开展,新课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发生质

的变化。

2、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走过了八年的艰难历程,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尤其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

准的实施,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

3、我区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提前完成了基础普及任务,需要向更高的课程目标迈进。

4、优越的信息环境和卓越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效,使我区学生已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和

信息素养,传统说明书式、示范操作式、内容简陋陈旧的原版教材已远远不能适合课程发展的新需要。

5、全体师生对体现新课程理念、容量更丰富、结构更新颖、具有高度个性化的新教材有着热切的期

待。

二、教材编写的基本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为最高指导原则,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课程改

革的目标。

2、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兼收并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精髓,

结合我区的实际需要,大胆拓展和创新。

3、教材结构要新颖,内容要有先进性,教学案例要贴近生活,知识组织和呈现方式要符合小学生的

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4、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努力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5、以活动为主线,以故事情节引领学习活动,将知识主线与活动主线有机结合。

6、以信息技术方法为核心,以信息素养形成为目标,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

?、以评价为导向,恰当安排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体现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有机结合。

8、有效利用本地人文、社会、环境和其他学科的资源,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

9、突破传统的知识组织和呈现方式,以活动的需要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将分散安排于活动中,降低

学习难度,突出应用性。

10、淡化专业性和技术性,体现生活化和文化性。

11、突出基本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思维活动和操作活动有机结合。

三、教材特点

㈠教材结构

1、教材的总体结构

本教材教材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

(1)“我的成长记录袋”一一用于记录学生每课学习评价情况,以便一目了我的成长记录袋

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⑵教材主干一一这部分是教材的主干内容,由若干单元和若干课构成,以

新知识学习为主。教材主干

⑶“我的作品记录袋”一一方便记录学生创作的作品,以便于实施过程评

价。我的作品记录袋

2、单元结构

每单元一般由下面二部分组成:

⑴单元导学一一引出故事,明确学习任务。

⑵课一一每单元由若干课组成,每课都是整个故事情节的一单元导学J可

部分<每单元最后还安排一个展示评估课,作为本单元综合应用———-——

和知识评估、归纳之用。

3、课内结构

本教材的课分为普通课和展评课两类:

⑴普通新课一般由下面六个部分组成:

①故事情景一一用故事情景引入,激发思维

想象加创作欲望。

②主体活动一一是各课教学活动的核心,围

绕目标展开探究学习活动。

♦“探究”一一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去

探究,以获得知识与方法。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

术方法开展创作活动。

♦“观察”一一引领学生仔细观看,并启导去思考、想象,激发思维活动,使知识得到升华。

♦“交流”一一对问题展开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获得知识;或对相关案例讨论,引领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的提升。

♦“实践”一一基础练习,巩固知识与技能。

③“旁注,,一一指的是教材的正文旁边的文字内容,这是让学生从这里找到一些相关的知识、技巧

和方法提示。

④“实践与创作”一一以本课的知识为考察主要对象,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实践和创意,从而加深

知识的巩固和更灵活的运用。

⑤“检测与评估”---这里主要是结本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一个检测,同时通过《学习评估表》

对全课知识的总结和自我回顾。

⑵单元后的展评课由下面几个环节构成:

①活动内容一一简介展评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或再

生处理

②活动建议一一为活动的组织安排提出参考建议。

③活动过程---主要包括活动准备和活动步骤两部分。

④活动评价一一对活动成果展开评价。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的结合进行评价,注意兼顾对过程和结

果的评价,不可偏废。

⑤活动体验一一写出活动的收获、感受和发现的问题等。只要是可以写出来、说出来都可以让学生来

进行自我总结。

⑥参考资源一一为活动提供可能需要的参考资源。

㈡内容组织与选择

根据九年级学生完成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面临中考,课时较少的特点,本册选择多媒体

知识为主。第二单元的三个综合创作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学有所

得。

1、内容选择

一级主干知识二级主干知识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知识;掌握多媒体作品设计与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多媒体技术应用

掌握采集图像、声音、视频的方法;熟练掌握加工图像、声音和视频的

(走近三国)

方法;熟练掌握集成多媒体作品的技巧。

综合运用初中阶段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

综合创作实践

理解和遑高应用能力。

2、内容组织

⑴按双主线模式组织教材内容

教材始终把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实践;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

时,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和运用环境

中,倡导学生在信息社会中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并试图构建一种健康的信息文化。

为此,教材内容通过活动主线和知识主线两条主线来组织,其中活动是载体,知识是核心,知识学习

通过活动过程来实现。其中,加强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的“活动”,让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实践”,

穿插有关课程的“知识”,注重对一些关键技能的“演练”,彰显“技术”的重要价值地位,引导学生对

深入问题进行“探究”,;对需有深远意义的一些内容进行拓展“讨论”。

⑵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为中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的出发点是学生,把知识围绕学生进行展开,在安排内容上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心理规律,

起始内容适宜安排简单、趣味性强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为以后学

习打好心理关。

在安排的教学任务上,修正了以前的“小主题、大任务”的作法,采用了“大主题、小任务”的做法,

将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内容以任务驱动出来,使教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令学生可有更多的获得成功

的体验,同时也让教材的设计更突出人文思想,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学习生活中学习起来感到亲切、自然,

而更有实际意义。

⑶突破传统知识体系结构

本教材淡化知识的逻辑关系,根据活动中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新知识的学习,突破知识模块的框框,

将知识分散安排于不同的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活动自然获得知识,使其掌握得牢固,用得灵活。从面突破

了传统教材的知识模块体系,从整本教材来看,是进行了一次大整合,各章节内容虽然还是模块化,但各

章节之间并非脱离,而也是一个层层递进,是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作为一个领域,教材在这个各个内容之

间进行了一些内容的“零起点学习”和“提升学习”,安排独具匠心,同时关注了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的

学习,既突出了信息技术“大从文化本体”和“技术主体”,又求得了二者的优化组合。

⑷以前瞻性的安排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不是单纯以信息技术知识为教学的唯一任务,更多体现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能力。为此,教材紧扣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脉搏,涵盖了较多的实用软件的教学,如涉及到cooledit、

会声会影等既流行又实用的软件,实现了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并尽可能地在每一个地方,进

行信息技术的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渗透教育,要求学生要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富有现实意义。

四、教材使用建议

1、教材每课基本上是按一个课时量的内容编写的,教学时可参照安排。

建议教学进度如下:

年级学期教学内容

九年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近三国

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活动

2、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紧密结合,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学时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小

组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评价。

⑴对于每课后面的“评价栏”,一般只要求学生自评。评价范例如下:

掌握程旗•我在本课学习中的

评估项目

较好一般较差最大收获和不足

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

各种媒体元素的特点V知道了许多关于多媒体知识,

多媒体技术的特征但还不太理解多媒体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应用V

的定等级的参考指标如下:

①A级:熟练掌握了本课的所有知识,能顺利闯过“掌握程度”中的每一关。

②B级:掌握了本课的大部分知识,“掌握程度”中闯过2/3以上的关。

③C级:掌握了本课的部分知识,能闯过“掌握程度”一半以上的关。

④D级:本课的很多知识没掌握,“掌握程度”中大部分的关不能闯过。

⑵每个单元后面通常会安排一课展示评估课。教师一般以综合活动课的形式组织这类课堂。它是一个

单元学习的展示和评估,对单元知识起反馈、归纳、拓展作用。

3、本教材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鼓励学生探究。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

填写好教材需要填空或思考的问题,教师无需统一答案标准,应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

4、每课中的各环节是一环扣一环,螺旋上升,逐步深化教学目标的。教师要理解好每课中各环节安

排的意图,以适当的方式组织各环节的教学活动。

5、教学上要注意方法的归纳,不要停留在简单知识和具体软件操作步骤的层面。

6、中小学教学强调的是基本信息意识和素养的培养,重在过程与体验,教学时对技术性、专业性太

强的知识可作淡化处理,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枯燥的概念和操作步骤。

7、指导学生在完成每个作品时都在“我的作品记录袋”中作记录,并写上创作体会,这样有利于学

生不断反思学习,同时便于将来评价的开展;完成每课的教学后,应指导学生在“评价栏”中作评价,然

后将等级填写到“我的成长记录袋”中,让学生能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8、“活动”与“练习、实践”要灵活处理。教材中有许多的练习和实践机会,但教材的安排只是提供

一种教学的思路和参考,老师要敢于创新,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大胆取舍,围绕教学的三维目标进

行必要的课堂教学创生设计,应回避学学校缺乏的一些活动开展的条件和环境,切忌生拉活扯、不切实际

地组织教学,浪费学生精力、失去活动应有的意义。

9、彰显技术的重要地位,重视文化内涵的培养。信息技术的教育如今已是一个不能不学技术,也不

能只学技术的现实局面。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多项活动,因教学环境的变化,可能存在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的不足等问题,但这些活动所涉及到的问题如何去实现、组织和安排,不是教材考虑的问题,而是要到教

学中去具体落实的问题,比如教材中所提到的“讨论”、“调查”等有的活动,可能涉及一个要设计问卷、

要统计、要分析、要讨论、要进行必要的礼仪、道德、知识产权、听、说、读、写等,这些要求其实并不

高,组织起来也并非难,但一些老师可能认识不到这些活动对学生体验信息处理的意义,怕浪费上机时间

而不引导学生去做,甚至对教材的这些安排持之以鄙,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信息文化的培养是我们责无

旁贷的任务,我们在彰显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这样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0、合理地使用教参。教参是必要的,但把解决目前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都寄托在教参上是不现

实的,因为信息技术目前是没有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如果我们过于强调用教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设计

我们的教学,其适应性是有问题的,因为信息技术教学受环境影响大、受主观因素左右多,尽管我们也提

出了教学重点、难点,但由于某种如学生的不同,开课程度不同等原因,也许有时这些标注只能是一个“摆

设”,尤其是我们今天的信息技术仍然是建立在技术操作基础之上的基本技能学习,因为它实质是“难者

不会,会者不难”,这与数理化的问题分析在难度上是有差别的,是难用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来有序或模

式化的!所以在使用本教材时,若有需要,教师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和扩充,以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五、课时分配建议

单元名称课名称课时备注

第1课了解三国一一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1

第2课介绍三国一一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1

第3课寻找三国图片一一图像的采集1

第一单元走近三国第4课浓缩三国经典场面一一图像的加工2

(15课时)第5课欣赏三国诗词一一声音的采集与加工2

第6课重现三国辉煌一一视频的采集与加工2

第7课细说三国一一多媒体作品的集成2

第8课综合应用多媒体作品创作比赛4

第二单元综合创作实第1课宣传海报设计大赛活动3

践第2课放飞风筝3

(9课时)第3课我的母校3

以上课时分配仅供参考,请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第一单元走近三国

本单元概述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PowerPoint,对多媒体有一定的了解。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本上

继续深入学习多媒体的相关知识及技能。本单元注重对学生设计理念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综合音乐、美

术、语文以及历史等学科的了解,经过充分的设计,灵活运用各种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本单元与高中信

息技术课程与相关知识衔接,有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

2、本单元主要内容介绍

⑴内容主线

本单元以两条主线展开教学:一是内容主线,即以多媒体作品《走近三国》为例,介绍整个多媒体作

品的制作过程,二是练习主线,即让学生选择某个与三国有关的主题制作多媒体作品,边学边做,学生参

考《走近三国》的制作过程,集小组的智慧及创造力,完成作品。最后安排一项综合活动,让学生自选主

题完成作品,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单元共安排了5课,主要内容如下:

第1课本课以多媒体作品《走近三国》为例,首先介绍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接着从分析《走

近三国》入手,分别介绍了各种媒体元素的特点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及应用。

第2课本课以介绍《走近三国》的前期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过程为主线,介绍了多媒体作品的前

期分析与规划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第3课本课首先介绍矢量图与点阵图的概念,然后从分析如何采集《走近三国》所需的各种图像入

手,引出各种采集图像的方式,介绍它们的采集方法和技巧。

第4课介绍《走近三国》的封面制作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回顾photoshop的各种处理图像的方法,

以及对比各种图像处理软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软件处理图像的能力。

第5课本课以制作《观沧海》的配乐朗诵为主线,介绍运用cooledit采集CD音乐、录制声音,以

及后期合成声音的方法。

第6课本课以制作《滚滚长江东逝水》的MTV为主线,介绍制作MTV的整个过程,包括设计稿本、

采集视频、合成片段、添加字幕、导出影片。

第7课本课以集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为主线,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运用

PowerPoint集成多媒体作品的技巧与方法,最后组织学生对多媒体作品进行测试与评价。

第8课以参与“多媒体作品创作比赛”为主线,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多媒体作品。引导

学生以“设计、规划作品一一采集素材一加工素材一一集成作品一一测试年品一一评价作品”的步骤,

逐步开展活动。

⑵编写思路:

初一历史有《三国鼎立》,在语文教材中也有曹操的《观沧海》,这些都是与三国有关的内容。在本单

元以介绍《走近三国》的多媒体软件的制作过程为活动主线,整合初中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从前期的

规划、设计,到中期的图像、声音、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加工,再到最后的合成,让学生体验整个多媒体作

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制作作品,灵活运用多种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尽量让每课的活动主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学习一个新的软件都能完成一个有趣的作品,

这些小作品既是多媒体作品的组成元素,又能做为独立作品欣赏。培养学生运用多种软件创作作品的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2)了解各种媒体元素的特点

(3)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及应用

(4)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

(5)了解矢量图形与点阵图

(6)掌握多种采集图像的方法

(7)能够运用Photoshop处理图

(8)能够运用CoolEditPro采集声音和编辑声音

(9)了解制作MTV流程

(10)能够使用豪杰超级解霸采集视频

(11)能够运用会声会影处理视频

(12)在PowerPoint中添加声音、视频、动画

(13)在PowerPoint中设置导航栏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媒体表现形式

(2)掌握对作品进行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3)根据不同的图像来源选择相应的采集方式

(4)能够合理进行图像处理

(5)能够根据诗词意境制作配乐朗诵

(6)掌握运用会声会影制作MTV的方法

(7)掌握美化多媒体作品的技巧

(8)合理管理多媒体素材文件

(9)掌握测试与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热爱历史

(2)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艺术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诗词欣赏、诗词朗诵的兴趣

(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三国、认识三国、热爱历史

(5)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6)培养学生公平公正评价他人作品的态度

4^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2)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及规划与设计

(3)图像、声音与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4)集成多媒体作品

【教学难点】

(1)运用cooledit处理声音

(2)运用会声会影处理视频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建议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多媒体知识、多媒体制作技巧的渗透。如第二课的多媒体作品

内容设计,如何选择典型的内容,如何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等,这些问题均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进行

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使用对象的知识水平、各种元素的表现特点、各种素材采集和加工的难易

程度等各种因素来选择内容的表现形式。要让学生从以往的随意安排内容转变为根据实际需要来合理选择

内容c让学生归纳方法,发现技巧,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应提供多个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欣赏、借鉴。学生接触过的优秀多媒体作品不多,无法把

握怎么样的设计才算得上优秀。多欣赏、多思考、多借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如第四课设计多

媒体作品的封面,在组织学生交流如何设计封面之前,不妨先让学生看儿副优秀的封面,教师分析其构图、

色彩搭配、图像处理方式等等,让学生知道设计一幅封面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本单元涉及的软件较多,教学中应加强软件之间的横向联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

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801edit时可以与录音机用比较,使学生能够理解处理

声音的方法。如制作封面时,可以让学生比较几种常见的图像处理软件,找出其特点,使学生能够灵活运

用各种图像处理软件提高效率。

另外,教师可以创设教学环境或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机会创作多媒体作品参加各种活动,如班会课件、

学科课件、家庭MV制作等等。鼓励学生把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实

际应用过程中不断熟练使用多媒体处理工具软件,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评价

本单元的教学评价主要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来开展。主要看学生能否充分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能否

达到各课的学习评估表的较高等级。对于创作的多媒体作品,可以结合多媒体作品评价表进行评价,引导

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增强多媒体信息的应用意识。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掌握学生的困惑

之处,调整教学安排,拾漏补遗。

第1课了解三国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介绍了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为本单元的多媒体制作

活动打下理论基础。

2、本课主要内容介绍

⑴内容主线

本课以多媒体作品《走近三国》为例,首先介绍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接着从分析《走近三国》

入手,分别介绍了各种媒体元素的特点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及应用。

⑵编写意图

本课安排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目的在于让学生对

多媒体有个全面的认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日后制作多媒体作品时,懂得选择适当的媒体表现形式,体现

多媒体作品的特征。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2)了解各种媒体元素的特点

(3)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4)了解多媒体技术应用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媒体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热爱历史

4、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2)各种媒体的特点

(3)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各种媒体的特点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二、教学建议

1、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阶段以及初中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文字、图形、图像等媒体元素,也接触过不少多

媒体作品,对多媒体不会陌生,但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2、课前准备

(1)整理《走近三国》,确保能够正常播放。因为软件问题,作品中的视频及声音无法设置成相对路

径的形式,因此需要教师事先编辑。

(2)收集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3)准备多篇介绍多媒体作品的文章,供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及课后的“创作与实践

3、教学策略

本课的引入很关键,能否引起学生对三国这段历史的兴趣,将直接影响接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

教师不妨从三国游戏、各种电视、电影(近期不少三国题材的电影如《赤壁》、《三国志之见龙卸甲》等)

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这段历史。然后展示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

分析各种媒体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它难在如何让学生归纳出各种媒体究竟有什么特长。这点在许多

专业理论书中都没有提及,没有可供参考的理论文字,但对于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却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

因此教师不要拘泥于理论,通过播放各种多媒体作品,应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自行发现其中特点。

让学生明白制作多媒体作品时,只有选择恰当的媒体表现形式才能够充分表达作品的含义。

本课以体验为住,让学生多看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站、多媒体游戏等,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本

课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学生不一定要完整的语言,但要形式刍己的看法。

4、教学拓展

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时,可以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幻想未来的多

媒体技术。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评估及探究活动情况,掌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教学反思:

(1)本课的重、难点教学是否到位,学生能够对本课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观点?

(2)哪个知识点比较难解决,令普遍学生感到困惑?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

四、探究活动参考

结合《走近三国》,试围绕下面的问题总结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1)作品中集成了多种媒体元素,如:人物图像、《观沧海》配乐朗诵、标题文字动画、MTV视频等等,

表现形式多样丰富。

这说明多媒体具有:多样性、集成性__________

(2)作品中有超链接导航栏,我们可以灵活地选择浏览页面,不必一页一页地按顺序浏览。

这说明多媒体具有:交互性、非线性

第2课介绍三国

—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从本课开始教材将以两条主线并行贯穿,即内容主线:介绍《走近三国》制作过程,练习主线:学习

小组共同完成与三国相关的主题多媒体作品。本课介绍多媒体作品的前期需求分析及规划与设计过程,安

排学生参照《走近三国》,规划本小组多媒体作品。本课的练习活动中的前期分析与规划工作是后面制作

工作能否高效率完成的保证。

2、教学内容

(1)内容主线

本课以介绍《走近三国》的前期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过程为主线,介绍了多媒体作品的前期分析与

规划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2)编写意图

通过完整介绍整个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去没计和制作多媒体作品。举例

分析多媒体作品的前期设计过程,让学生掌握多媒体作品前期设计的技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

(2)了解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的范围

(3)了解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对作品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2)能够根据需求分析对作品进行规划与设计

(3)能够合理进行小组分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欣赏各种多媒体作品,陶冶艺术情操。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

(2)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难点】

多媒体作品的版面设计

二、教学建议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制作过不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对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过程并不陌生。但以往学生制作时没有

经过前期规划,对需求分析、内容设计、版面分析等没有清晰的认识。

2、课前准备

(1)准备几个多媒体作品的画面图,供学生分析

(2)设计分工表,供学生进行小组分工

3、教学策略

教师应先就本课的重难点做分析,尤其是版面设计,应展示多个优秀多媒体作品版面,让学生欣赏并

借鉴设计思路。接着,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设计。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先是

小组讨论,再根据各人特长,分别完成需求分析、结构设计、内容设计及版面设计。活动过程中,教师应

根据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做具体指导。活动后,通过论坛等形式在线展示各组设计成果,选择1〜2个优

秀设计作点评。

4、教学拓展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制作课件的经验,讲解设计作品的技巧,还可以展示历年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

比赛的获奖作品,分析其中的设计理念,增长学生见识。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评估及设计成果情况,掌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教学反思:

(1)学生在设计作品时,容易忽略的是哪方面的问题,哪些环节设计得不够理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应根据前面的问题做补充讲解。

(2)学生能否分工完成作品设计,合作能力如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设计活动?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作品设计?

第3课寻找三国图像

一一图像的采集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介绍采集图像的各种方法,这是下一课处理图像素材的前提。这一课不仅是制作多媒体作品

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有组于学生提高采集图像的效率。

2、本课主要内容介绍

⑴内容主线

本课首先介绍矢量图与点阵图的概念,然后从分析如何采集《走近三国》所需的各种图像入手,

引出各种采集图像的方式,介绍它们的采集方法和技巧。

⑵编写意图

介绍矢量图与点阵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图的知识,能够根据两种图的特点选择适当

的类型作为素材。介绍多种图像的采集方式,目的让学生了解采集图像的方法不仅仅是从网上下载,

懂得根据图像来源选择相应的采集方式。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矢量图形与点阵图

(2)了解用扫描仪采集图像的方法

(3)了解用数码相机采集图像的方法

(4)掌握截取屏幕图像的方法

(5)掌握截取视频图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不同的图像来源选择相应的采集方式

(2)掌握在网上搜索图像的技巧

(3)能够根据多媒体作品的特点选择匹配的图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尊重他人著作权、肖像权。

(2)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不滥用图像。

4、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矢量图形与点阵图

(2)选择图像的标准

(3)搜索图像的技巧

(3)截取屏幕图像

(4)截图视频图像

(5)根据不同的图像来源选择相应的采集方式

【教学难点】

(1)区分矢量图与点阵图

(2)搜索图像的技巧

二、教学建议

1、学情分析

通过初一的Photoshop学习,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了常用的采集图像方式,但不了解具体采集方法。学

生采集图像的方法以上网下载为主,但搜索效率较低。

2、课前准备

(1)扫描仪、数码相机

(2)历史地图册

3、教学策略

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采集表1.3-2的图像,指定学习小组只能用某种采集方式,比一比

哪种方式采集的图像最多,质量最好。然后派代表说使用感受,引导学生归纳每种采集方式的长处。通过

对比,学生自然能了解到不同采集方式的特点。

完成竞赛后,再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确定选择图像的标准,如何提高搜索图像的技巧。以及指导小组

分工合作,完成“实践与创作”。

4、教学拓展

在讲授用数码相机采集图像时,可以补充拍摄图像的技巧,如何取景,如何对焦等。还可以再补充

几种采集图像方法,如用QQ截图、用摄像头拍摄等等。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

评价栏中有本课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自检,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得填写。

教师反思课堂教学:

(1)学生对哪种采集方式比较熟练,哪些方式还感到困惑,需要进一步练习?

(2)学生能否善用本课所学来提高采集图像的效率?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是否给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