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2:议论文阅读(解析版)
【真题过关】
【一、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前不久,《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梳理了过去一年网络文学的新态势,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来网
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和经验。
②当前,我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源头,作品精品化、主流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
海外传播中展示出强劲态势。从题材上看,2022年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势头旺盛,共新增作品20余万部,题
材多元、突出现实与科幻的创作格局正在形成。从产业发展来看,网络文学联动影视、动漫、游戏、文旅
等下游产业,共同构成了全产业链体系,形成规模效应。从文化传播来看,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影响力
持续提升,订阅用户的增长带动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流行,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
③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如
今,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开始涉足现实主义题材,以小事折射大时代,打开了网络文学创作的新天地。小
说《奔涌》通过工程师夏常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隼路蓝缕巴《关键路径》聚
焦国之重器,通过杜浦、叶梓闻等人投身国产大飞机发展事业的经历,展现了我国新一代航空人的拼搏精
神。这些作品的成功说明,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
养分,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就能创作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文
艺作品。
④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广渠道传播、全链路拓展。从网络小说连载到电影、电
视、戏剧、动漫、游戏、有声剧等多种形式的改编,网络文学的价值持续放大,营收纪录不断刷新。与此
同时,线上消费和线下经营的结合使得网络文学作品得到更广泛传播。游戏、影视、实体店、主题公园等,
都能看到大量网络文学IP的衍生品。新时代十年,热播影视剧中有六成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上线动漫约
50%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可见,网络文学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
度融合。
⑤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兴力量,网络
文学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突破30亿
元,输出网络文学作品L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文本出海、IP出
海到模式出海、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接下来,要
着重解决好网络文学出海的“翻译、版权和质量”三大难题,建立好中国网络文学系统化国际传播机制,
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⑥“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文学历史长河中,网络文学尚且年轻,大有可为也必能
大有作为。既扎根中国大地,又抓住科技变革机遇,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思想内涵,创作出更多文质兼美
的作品,传递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作者:赵梦由直)
【注】①隼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1.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2.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请在第③段划线处写一句话,使之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2)选文③〜⑤段的顺序不能调换,请阐述理由。
3.从全文看,中国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
1.示例:网络文学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2.①在中国的发展中领会文学的魅力②不能调换;③〜⑤段分别从网络作家涉足现实主义题材、网
络文学在广渠道传播、全链路的拓展、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三个方面阐述了网络文学的大有作为,介绍
了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和经验,创作、拓展、传播三者体现了网络文学发展的前后过程,它们之间存
在着很强的逻辑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调换了则不符合网络文学的发展规律了。
3.示例:带动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流行,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正逐步形成完整
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助力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创作出了更多人们喜
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文章的标题。
结合文章内容第⑥段“在文学历史长河中,网络文学尚且年轻,大有可为也必能大有作为”进行概括可得:
网络文学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2题详解】
(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根据第③段“这些作品的成功说明,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和“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
分”可知,横线部分的形式应为:在……中……;又结合后句“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
主题、萃取题材,就能创作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可知,“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
呼”和前句“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分”是一一
对应的关系;故可补充为:在中国的发展中领会文学的魅力。
(2)本题考查论证顺序。
根据第③段“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
源。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开始涉足现实主义题材,以小事折射大时代,打开了网络文学创作的新天
地”可知,第③段从网络文学作品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趋势入手,介绍了网络文学创作涉足现实主义题材
的新趋势;
根据第④段“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广渠道传播、全链路拓展”,“网络文学正逐步
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可知,在第④段中,文章转向讲述了网
络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和多种形式的改编,强调了网络文学传播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根据第⑤段“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兴力量,
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可知,最后在第⑤段,文章突出强调了网络文学在文化出海方面的重
要意义,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因此,这三段具有逻辑关系,调换这三段顺序会导致逻辑不连贯,无法合理地展示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和
影响力。所以不能调换。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②段“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订阅用户的增长带动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海外
的流行,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可得:带动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流行,为增强国
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
结合第④段“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广渠道传播、全链路拓展”“网络文学正逐步形
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可得: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
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
结合第⑤段”从文本出海、IP出海到模式出海、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日益成
为世界级文化现象。接下来,要着重解决好网络文学出海的‘翻译、版权和质量'三大难题,建立好中国
网络文学系统化国际传播机制,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可得:使中国故事日益成为世界
级文化现象,更好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二、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是否好奇过,千年以后,后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许多人可能会满意下面的评价:“科技革命持续
进展、计算机能力逼近人脑、从分子层次重建细胞、国际贸易步调加快、饮食与健康空前改善、人类寿命
延长……”
②在这幅美好的21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们有没有忽略什
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到了公元3000年,最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失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
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
③我猜想,有些科技拥护者不会同意这个说法。毕竟,就遥远的将来而言,什么又是人类呢?我们已
经进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还会继续下去的。至于其他生物,科技拥护者说,我们应该有办法保存濒危生物
的受精卵和组织,之后再利用它们来重建已损毁的生态系统。甚至这些也没有必要:基因工程将会创造出
更能迎合人类需求的新物种和生态系统。
④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一旦付诸行动,就是一场危险的赌局,这是以未来生物的存亡作为赌注的。要
让数以千万计的生物重生,或人工合成,并把它们集合到运作中的生态系统里,就现有的科学技术而言,
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每种生物在它的栖息地里,都会特别适应特定的物理环境及化学环境。生物已经进
化出某些方式,来适应栖息地中的其他特定生物,而这些方式生物学家目前才刚刚开始了解。想要从光秃
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以人工方式合成生态系统,其吸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至于重
新设计人体基因,以便让人类更能适应已经破坏的生物圈,简直就是科幻惊悚小说的材料。
⑤我们不能轻易下此赌注,任凭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
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一把莎士比亚、.
贝多芬、.歌德以及里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
可能重新创造。
⑥所有生物,从美国秃鹫、印度犀牛,一直到还在我们身边的数千万种甚至更多的生物,都是伟大的
作品。是天择这位工匠,通过突变以及基因重组,历经漫长年代与无数步骤,将它们组装起来的。那些出
现在我们脚边、我们不屑一顾的一只昆虫或一株杂草,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它有自己的名字,有长达
百万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也自有一席之地。
⑦生物学家还发现生物在遗传上的统一性,所有的生物都来自相同的远古始祖。科学家的另一个发现
是,人类喜爱从事管理工作,而这似乎源自人类社会行为中一种被遗传定型了的情绪。因此,自人类诞生
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
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
⑧当前,面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人们的反应大致有三种:一是人类中心论,除非影响到人类,否
则都不必在意。二是感情中心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必须延伸到黑猩猩、狗和其他我们能感受同理心的
高等动物身上。三是生物中心论,所有生物最起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
⑨乍看之下,这三种观点并非那么不同,但是一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优先排序就会变成:人类第一,
其次是高等动物,然后才是其他所有生物。
⑩让人欣慰的是,生物中心论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哲学家罗尔斯顿三世讲过一个故事,很能比
喻这股趋势。多年来,落基山一处营地的登山道边,有一条标语:“请把野花留给别人欣赏。”这块木牌
腐烂后,换上的标语是:“请放野花一条生路吧!”
(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生命的未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设问开篇,意在引发人们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进行反思,引出下文。
B.关于“21世纪图景”的美好想象,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自信和期待。
C.从“危险的赌局”“疯狂”这类表述中,能看出作者对科技拥护者的态度。
D.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类很难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
5.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作者的推断,请简述作者推断的依据以及这个推断对阐明作者观点的作用。
6.下列标语最能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同在地球之上,共享美好自然。
B.呵护青山绿水,美丽人类家园。
C.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我们的朋友。
D.花草树木都是宝,有它生活更美妙。
7.文章第⑦段中说,“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
【答案】
4.B
5.依据:①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的观点是
可行的;②图书馆、美术馆和艺术作品都有可能重新创造。
作用:这个推断的荒谬是显而易见的,这样说理更容易让读者明白“以人工方式重建生态系统”的观点是
荒谬的。
6.A
7.人类和其他生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有责任思考保护其他生物,使地球保持盎然生机。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从第②段“在这幅美好的21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们有没有
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到了公元3000年,最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失去了大部分其他
的生物,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可知,作者对未来社会是担忧的;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⑤段“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
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
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可知,关于作者的“那么,
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这
一推断,是从前面的假设和后文推断出来的,作者推断的依据是: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
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的观点成立;图书馆和美术馆和前人的艺术作品都有可能重
新创造。
“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
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图书馆和美术馆和前人
的艺术作品都有可能重新创造的推断是多么的荒谬,结合第④段“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
中,以人工方式合成生态系统,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可知,作者以这种显而易见的荒谬
让读者更加明白“以人工方式重建生态系统”的观点是荒谬的。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观点。
根据第⑦段''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
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可知,作者认为人类和地球的其他生
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有责任思考保护其他生物,保护自然生态,使地球保持盎然生机。
A.”同在地球之上,共享美好自然”这个标语写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共同生活在地球之上,应该
要爱护这个地球,享受美好的自然;
B.“呵护青山绿水,美丽人类家园”这个标语只强调保护人类的家园;
C.“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我们的朋友”这个标语只强调要保护鸟类;
D.“花草树木都是宝,有它生活更美妙”这个标语只强调花草树木的作用;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⑦段''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
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可知,整个生物圈是一个整体,人类
和其他生物同属于一个生物圈之中,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人类有责任去思考如何保护其他的生物,使
地球保持生机盎然。
【三、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真题】议论文阅读
宽容失败才能鼓励创新
①科技创新者以渊博的学识、惊人的毅力、播火的精神,在茫茫荒原上敢为人先,独辟蹊径,推动着
历史车轮不断驶入文明繁荣的现代化殿堂,给人类带来不尽的福音。然而,“创新无坦途,‘麦城’难避
免”,要创新就必然与风险同在,与失败共存。当今社会,为成功者叫好易,为失败者鼓掌难。因此,我
们只有宽容失败,才能鼓励创新。
②宽容失败是科技创新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在创新型劳动中,失败并非没有意义和价值,正是失
败为最终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英国人怀特斯在1985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以后,9年未发表
一篇论文,但校方仍然一如既往地善待他。结果,他在1995年破解了世界级的数学难题一一费马大定理。
敢为人先、敢吃“螃蟹”的创新者,是崎岖道路上的跋涉者,而失败恰恰是其迈向成功的阶梯。
③。成功时的美酒鲜花固然需要,但失败时的一句鼓励、一
声安慰、一个无言的帮助、一次真心的扶持更是难能可贵。正是这种敦厚宽容的科研环境,助推科研人员
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暗夜,摘得科研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宽容失败的核心是要让失败者重拾信心,敢于
再拼再试。只有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让人不惧怕失败,才能让
科技进步的活力竞相迸发,让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创新发展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④宽容失败并非纵容失败,更不是以“交学费”为名把有限的科研经费“打水漂”,而是允许在“深
思熟虑”后的“合理犯错”。真正在科技创新领域确立起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还必须注重从文化、舆论、
机制等层面上,配合法律有效贯彻实施。
⑤我们要把宽容失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8.根据第③自然段的内容,在横线处拟写一个分论点。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馥的一项是()
A.第①自然段从社会问题出发,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②自然段中,普林斯顿大学一如既往地善待怀特斯是他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C.第③自然段告诉我们,宽容失败的核心是宽容自我,重拾信心。
D.第④自然段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论证,使论证更加严密。
【答案】
8.宽容失败是科研人员重拾信心的“稳压器”
9.C
【解析】
8.本题考查议论文提炼观点。注意仿照原有格式拟写。第②段的分论点是“宽容失败是科技创新走向成功
的‘催化剂'"。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将“宽容失败”比作“催化剂”。可以仿照这句话的格式拟写。
根据第③段”失败时的一句鼓励、一声安慰、一个无言的帮助、一次真心的扶持更是难能可贵”“宽容失
败的核心是要让失败者重拾信心”可知宽容是使失败者心理稳定的关怀。可以将“宽容失败”比作“稳压
器”“定心丸”等。示例:宽容失败是科研人员重拾信心的“稳压器”。
9.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辨析。C.第③段“宽容失败的核心是要让失败者重拾信心,敢于再拼再试。只
有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让人不惧怕失败”,意思是:每个人都
应该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宽容失败的人,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失败者重拾信心,敢于
再拼再试。由此可知宽容的核心不包括“宽容自我”;故选C。
【四、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
秒。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数据也显示,一个人每天面对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
②必须承认的现实是,在网络时代,专注力越来越像一种“稀缺品”。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不断地
切割,保持长久的专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
③但细细想来,这又并不是那么奇怪。打开电脑和手机,微博、微信、短视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
太多东西可以夺走我们的注意力,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
④浮光掠影的浏览和专心致志的阅读、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正因为我们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页
面上停留的时间都比较短,所以我们往往还来不及建构起真正重要的意义,就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这
也就是我们每天似乎看了很多东西,但回想起来却没有多少感悟的重要原因。
⑤同样是观看,同样是经由双眼,但看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不管是微信、微博还
是网络上的短视频,抓住人们的往往不是内容和思想,而是从中体现出来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价值。人们看
到的画面快速切换,思考留白却所剩无几。“掩卷长思”这种传统的思考方式,在视觉化阅读的语境里不
太容易实现。
⑥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怎么看,从大小屏幕里传递出来的东西只能让我们被动接受。我们每天都沉
浸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却缺少主动的取舍和过滤。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自由、自主的,我们可以对
接收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如此才能建立有质地的对话关系。
⑦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因为我们总是忙不迭地被各类信息牵着鼻子走,从
而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我们接触了很多信息,却并不感到充实。这更像信息的冲刷,而非咀嚼。
⑧因此,我们更要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集中精力,也就有了自我关照的可能,
有了自我提升的途径。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建立在自主、有意识、沉下心的基础上,这种能力是任何
技术手段都无法给予的。它只存在于我们专注的灵魂和思想之中,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寻找、探索。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作者:李勤余)
10.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1.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1)有人认为,第③段中的“夺走”词,可用“干扰”来替换。你不认同,理由如下:
(2)第⑧段中的“自我关照”是何含义?
12.结合本文④〜⑥段内容,说说在网络时代,我们应如何进行“真正的阅读、学习”。
【答案】
10.当代人连续专注时长仅8秒?
11.(1)夺走,意思是用强力拿走。干扰,指打扰,妨碍;使混乱。“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
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意思是我们的时间被拿走,所以不能用干扰替换。
(2)自我关照的本义是自己照顾自己,这里指在一件事上集中精力可以让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
自己,完善自己。
12.专心致志、掩卷长思、自由自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拟定。
议论文的题目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体现议论文论点的标题,一种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标题。本文是对
专注力的论证,只有专注才能达到真正的阅读、学习,所以从概括论点的角度可以拟定为:真正的阅读、
学习;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角度可以从第①段“《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
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入手,拟定为:当代人连续专注时长仅8秒?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一般从本义和文中意思两个方面来作答。
(1)夺走的本义是用强力拿走。干扰的本义是打扰,妨碍;使混乱。第③段”打开电脑和手机,微博、微
信、短视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太多东西可以夺走我们的注意力,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
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意思是这些内容耗费掉了我们的时间,不是只影响我们,所以我们的时
间是被拿走了,故而不能用干扰替换。
(2)自我关照的本义是自己照顾自己,第⑧段“因此,我们更要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当我们在一件事情
上集中精力,也就有了自我关照的可能,有了自我提升的途径”,可知我们因为专注而让自己有了提升,
要想提升自己需要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解决掉问题,故而自我关照就是在自己的指导下让自己有进步。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第④段“浮光掠影的浏览和专心致志的阅读、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可知真正的阅读、学习就是要
专心致志;
由第⑤段“‘掩卷长思’这种传统的思考方式,在视觉化阅读的语境里不太容易实现",可知真正的阅读、
学习需要掩卷长思;由第⑥段“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自由、自主的”,可知真正的阅读、学习需要
做到自由自主。
【五、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
李可染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
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幕霭等),早展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
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
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
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
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
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
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
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
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
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
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乙】
无言之美(节选)
朱光潜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
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
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不消说得,
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
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
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所
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
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丙】
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节选)
刘亚刚
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是中国山水画隐逸类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在这幅画中,绵密的群山围
绕出一个居于画面左上方的向内的世界,这是一个隐逸的世界,是理想的彼岸。与此同时,画面右下方被
群山隔绝在外的世界象征着外部的现实世界,是现实的此岸。鉴赏这幅作品,观者被画家设定为站在此岸
之人,目光会不由得沿着画家设定的线索,逐渐越过密林深处,透过绵延的山脉,终于发现了一个别有洞
天的彼岸世界。从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判断,此地当时正处于战乱之中,不太可能呈现出如此静谧的氛围,
但王蒙却通过自己的画笔,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山水世界。
13.李可染先生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请说说【丙】文中《青卞隐居图》意境
的构成。
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甲】文,说说怎样才能获得山水画的意境。
15.朱光潜先生拿图画和相片作比较,阐明了美术创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16.从《青卞隐居图》的创作时间判断,画中如此静谧的氛围与此地当时战乱的现实不太符合。请结合选
段中有关意境的论述,加以解释。
【答案】
13.①左上方是群山围绕出的隐逸世界(或“右下方是被群山隔绝的现实世界”)。②对隐逸世界的
向往(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意思对即可)
14.对描绘的景物,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对描绘的景物,要能表现其精神实质;对描绘的景物,一定
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15.一切美术作品,尽量表现,非为不能,而且不必。(意思对即可)
16.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一:中国画重在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并不强调和现实完全一致,是在创造意境。
示例二:画家力求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经过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示例三: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有了深刻感受,有了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就有了意境的独
创性。
示例四:画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又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画家的人格
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意思对即
可)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意境的理解分析。
由【丙】文”在这幅画中,绵密的群山围绕出一个居于画面左上方的向内的世界”“画面右下方被群山隔
绝在外的世界象征着外部的现实世界”可知,这幅画的“景”是左上方是群山围绕出的隐逸世界,右下方
是被群山隔绝的现实世界;
由“这是一个隐逸的世界,是理想的彼岸”“站在此岸之人,目光会不由得沿着画家设定的线索,逐渐越
过密林深处,透过绵延的山脉,终于发现了一个别有洞天的彼岸世界”“从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判断,此地
当时正处于战乱之中,不太可能呈现出如此静谧的氛围,但王蒙却通过自己的画笔,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山
水世界”可知,这幅画的“情”是表达出对黑暗混乱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世界的向往。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理解与概括。
由“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
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
造意境”可概括出:描绘的景物,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由“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一棵树、一座山,
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可概括出:
对描绘的景物,要能表现其精神实质;
由“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
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可概括出:对
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乙】文"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
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
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
物完全一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可知,朱光潜先生拿图画和相片作比较,阐
明了美术创作应遵循“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的原则。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甲】文"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一棵树、
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可知,画家力求表现所描绘景物
的精神实质,经过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由【甲】文”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
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可知,
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有了深刻感受,有了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就有了意境的独创性;
由【乙】文”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
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
物完全一致”可知,中国画重在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并不强调和现实完全一致,是在创造意境;
同时,画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又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画家的人格参
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
【最新模拟】
【一、2024年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各题。
【甲】
谈读书(节选)
培根
①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
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
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
提炼犹如水经蒸镭,淡而无味矣。
②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
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
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乙】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
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
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
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②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
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
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
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
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③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
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
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④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
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丙】
咬文嚼字(节选有删改)
朱光潜
①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
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
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
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②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
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
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
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③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他随处
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
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
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1.朱光潜提倡阅读要“咬文嚼字”,马南邨提倡读书要“不求甚解”,这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是否矛盾,
你怎么看?
2.结合【乙】文第②段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对“不求甚解”的理解的。
3.用【甲】文中的话说说【丙】文中“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
具备什么样的读书态度才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用原句回答)
4.王佐良翻译的《谈读书》和作为专栏作家马南邨写作的《不求甚解》在语言上都具有独特的风格,有请
结合【甲】【乙】两文划线句子具体说说。
【答案】
1.不矛盾。马南邨提倡读书不求甚解是指读书要虚心、要会意,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答道了
解大意可);朱光潜提倡阅读时要“咬文嚼字”一是强调运用所应有的谨严精神;二是推陈翻新,追求思
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
2.先从反面举例论证,列举普列汉诺夫,说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却做了许多曲解,因而受
到列宁的批评的事例,因此证明读书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同时强调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
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3.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4.例如:【甲】文语言上(1)语言雅致,文辞流畅;(2)大量使用排比句式,使论辩有气势;(3)句
式整齐,音韵和谐;
【乙】(1)语言亲切自然,像与朋友交谈;(2)使用“哩”等口语化的语气词,幽默有趣;(3)通俗易
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结合乙文第①段”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
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
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可知,马南邨提倡读书不求甚解是指读书要虚心、要会意,不要固执一点,而
要前后贯通;结合丙文第③段“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
神。……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
达到艺术的完美”可知,朱光潜提倡阅读时要“咬文嚼字”一是强调运用所应有的谨严精神;二是推陈翻
新,追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所以不矛盾。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结合乙文第②段“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
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先从反面举例论证,列举普列汉诺夫,说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却做
了许多曲解,因而受到列宁的批评的事例;
结合乙文第②段“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
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可知,证明了读书应该抱虚心的态度;然后,“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
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强调要学习得
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结合甲文第①段"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可直接提取答案。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风格。
【甲】文,结合第①段"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可知,“可……者”分别列举
不同的情况,语言典雅精致,文辞流畅;结合第②段“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可
知,大量使用排比句式,使论辩有气势;“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乙】文,结合第④段”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可知,语
言亲切自然,像与朋友交谈;第②段“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中使用“哩”
等口语化的语气词,幽默有趣;第①段”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
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
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介绍不求甚解的含义,通俗易懂。
【二、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冯源
①“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又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有一种惋惜的声音时常响起,那就是批评数字
化阅读方式让人趋向“读图”“读屏”“读视频”。我们不妨把时间倒退回去,回到莫说互联网,就连纸
质书都没有的上古时代,看看当时的一位阅读者如何读书。
②春秋时代的鲁国国都曲阜,时常会迎来列国的使者,他们不是来通好交聘,而是专程请求答疑释惑:
齐国都城飞来了异鸟,楚王在江中拾到了奇果,吴军在越国发现了巨人的骨头。这些问题最终都汇总到了
孔子那里,他如同“搜索引擎”得出一个个答案:商羊、苹实、防风氏之骨……令大家五体投地:“大哉
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③“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孔子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阅读者:他爱读书,“读《易》
韦编三绝”;精选书,教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阅读成就了一座2500多年以
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学识高峰。
④但是,与我们身处的数字化时代相比,甚至与印刷术诞生之后的时代相比,一个事实显而易见,孔
子并没有太多的书籍可供阅读。因为当时的“书籍”无非是简帛甲骨,或是青铜鼎弈,其记载的篇幅有限,
而这样的载体,即使是汗牛充栋也好,是学富五车也罢,实际的字数也未必能有成百万或上千万字。由此
可见,在那样的年代,孔子的阅读是何等艰辛与可贵。
⑤这也愈发让我们明白,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世师表”,靠的绝不是简单的阅读。他坚决反对读
死书,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身体力行读“社会书”,“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进而
把阅读、思考和游历有机统一起来,即使“陈蔡绝粮”同样“弦歌不辍”,体现了知识分子风骨和尊严。
在先贤的启迪下,后世学人才得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判断,不断提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等主张,强调“为万世开太平”和“人须在事上磨”的修为。
⑥假如,孔子置身当下,能够上网,面对网络上“浩如烟海”的电子书,以及书店里“铺天盖地”的
纸质书,他或许会有一时迷惑,可能也会有选择困难,但是他一定会奉行“吾道一以贯之”,坚持自己的
阅读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时,他也不会只在互联网上发帖点赞,没准会与同时期的哲人
建个群,聊聊天,“如切如磋,如琢如座”。
⑦假如毕竟只是假如,现实生活中,数字化阅读在给读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出现碎片化:实
用化、娱乐化的倾向,以至于像认僻字、诵诗词的“寻章摘句”和“记问之学”,在以往仅是学人入门的
台阶,现如今已升任公众追捧的对象。这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谛相去甚远,也启示我们在全民阅读
的道路上还要努力前行。
⑧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面
对当下的纷繁复杂,无论是为了保持内心宁静,还是旨在寻找航标,阅读都是一把金钥匙。我们有必要重
温孔子的阅读之道,他的阅读曾经开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辉煌,也曾经陪伴中华民族走过历史的风雪,
在今天也同样能给我们以不时闪耀的启迪。
(选自《北京青年报》)
5.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小姜同学给大家推荐了以上这篇文章。他想请你给这篇文章拟一个合适标题
(不超过10个字)。
6.小堰读完此文,有两处地方不太理解,请你帮他解答。
第一处:小堰认为“搜索引擎”一词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他说不出这个词的意思。
你的解惑:_____________
第二处:小堰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第6段加点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文
中形容一个青年男子美丽又有文采。他认为这个词用在本文中不恰当,你却认为很恰当。
你的解释:_____________
7.小姜推荐的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阅读方法,请你一一概括分享给大家。
8.小堰认为文章第④段内容与全文关联不大,应该删除。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
5.如果孔子能上网?(重温孔子阅读之道/阅读成就学识高峰)
6.①“搜索引擎”本义是我们在互联网上获取各种信息的工具,在本文中指孔子帮各国答疑解惑,突出
孔子的博学。②这里是这个词的比喻义,比喻互相探讨、研究,学习优点,纠正缺点。
7.爱读书并且精选书;把阅读、思考和游历有机统一起来;在阅读的道路上不怕吃苦坚持不懈;学而时习
之。
8.第④段介绍的是那个时代“孔子并没有太多的书籍可供阅读”,第③段论述的是阅读成就了孔子的学识
高峰,第⑤段论述的是孔子成为“万世师表”,靠的绝不是简单的阅读,第④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更能
烘托他读书的艰难和不易。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给文章拟写标题的能力。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中心思想;
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结合第⑧段“我们有
必要重温孔子的阅读之道,他的阅读曾经开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辉煌,也曾经陪伴中华民族走过历史的
风雪,在今天也同样能给我们以不时闪耀的启迪”可拟题为:重温孔子阅读之道。点明文章中心论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第一处: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其语境义,“搜索引擎”本义是我们在互联网上获取各种信息的工具,
结合②段“春秋时代的鲁国国都曲阜,时常会迎来列国的使者,他们不是来通好交聘,而是专程请求答疑
释惑:齐国都城飞来了异鸟,楚王在江中拾到了奇果,吴军在越国发现了巨人的骨头。这些问题最终都汇
总到了孔子那里,他如同‘搜索引擎'得出一个个答案:商羊、苹实、防风氏之骨……”可知,在本文中
指孔子帮各国答疑解惑,突出孔子的博学。
第二处:结合⑥段“他一定会奉行‘吾道一以贯之’,坚持自己的阅读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时,他也不会只在互联网上发帖点赞,没准会与同时期的哲人建个群,聊聊天”可知,这里是这个词的
比喻义,比喻互相探讨、研究,学习优点,纠正缺点。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③段"‘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孔子是一位非常成功的阅读者:他爱读书,'读
《易》韦编三绝’;精选书,教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阅读成就了一座2500
多年以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学识高峰”可得:爱读书并且精选书;
结合第⑤段“这也愈发让我们明白,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世师表',靠的绝不是简单的阅读。他坚决
反对读死书,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身体力行读'社会书','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进而把阅读、思考和游历有机统一起来,即使‘陈蔡绝粮‘同样‘弦歌不辍’,体现了知识分子风骨和尊
严”可得:把阅读、思考和游历有机统一起来;
结合第⑥段“孔子置身当下,能够上网,面对网络上‘浩如烟海’的电子书,以及书店里“铺天盖地”的
纸质书,他或许会有一时迷惑,可能也会有选择困难,但是他一定会奉行‘吾道一以贯之'”可得:在阅
读的道路上不怕吃苦坚持不懈;
结合第⑥段''坚持自己的阅读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得:学而时习之。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第④段,结合“但是,与我们身处的数字化时代相比,甚至与印刷术诞生之后的时代相比,一个事实显而
易见,孔子并没有太多的书籍可供阅读”可知,介绍的是那个时代“孔子并没有太多的书籍可供阅读”,
第③段,结合“阅读成就了一座2500多年以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学识高峰”可知,论述的是阅读成
就了孔子的学识高峰,第⑤段,结合“这也愈发让我们明白,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世师表',靠的绝
不是简单的阅读”可知,论述的是孔子成为“万世师表”,靠的绝不是简单的阅读。可见,第④段起承上
启下的作用,更能烘托他读书的艰难和不易。
【三、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班级开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探究活动,请
你参与。
【甲】
让古老意象彰显现代魅力
常成
①甲辰龙年来临,主打龙元素的设计纷纷登场,中国生肖文化迸发新活力。不论是历史久远的“文化
龙”、奇思妙想的“艺术龙”,还是时尚前沿的“‘国潮'龙"、喜闻乐见的“民俗龙”,都赋予传统意
象以新的生命力和奇趣感,烘托了农历新年的文化氛围。数个充满浓浓年味的龙年设计产品一经推出,就
成为深受消费者和用户追捧的“网红”产品。
②追溯这种“网红”现象的生成路径不难发现,一批优秀的青年设计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
独具匠心,将传统“龙”的意象与文学艺术、“国潮”设计、流行文化、历史典籍深度融合,通过创造性
的艺术表达和加工,让优秀民俗文化真正“破圈”。在影视文化领域,以经典动画《十二生肖》《西游记》
《花木兰》为素材而创作的“塌鼻龙”“白龙马”“木须龙”等形象拥有大批忠实粉丝,据此制作的表情
包、输入法风靡青年人群,使得新年祝福洋溢于“表情窗口”;在服饰设计领域,萌态十足的卡通龙、栩
栩如生的刺绣龙融入新中式风格,马面裙、旗袍等特色服装销量可观,可谓风头正盛的“新年战袍”;在
邮政收藏领域,以“天龙行健”和“辰龙献瑞”为代表的邮票一票难求,依托龙形象设计的纪念币、贵金
属饰品同样受到追捧……龙元素、龙形象的广泛应用和消费实践表明,以深刻的文化自觉将传统民俗文化
价值与现代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让传统文化元素深入日常生活,
在市场和文化领域创造更多可能性。
③龙元素的热度在年关节节攀升,看似意外,实则有必然性,其流量密码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守
正创新中完成的创造性转化。青年设计师塑造的龙形象虽然在体态和表现手法上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
宗,从形象到内涵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出处,比如商周龙的诡秘莫测、秦汉龙的勇猛精进、魏晋龙的洒脱
飘逸、隋唐龙的雍容华贵。龙所代表的吉祥美好、百折不挠、畅通天地等诸多精神品质,已经凝聚为广泛
的社会共识。这也表明,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2月13日,有删改)
【乙】
让文创产品焕发时代光彩
周松竹
①近年来,“国潮”兴起,中国元素渐成消费时尚。如何借助“国潮”这股东风,让文创产品焕发新
气象?
②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安全月活动方案(5篇)
- 2024年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合同参考范文(2篇)
- 2024年计划生育工作(二篇)
- 交运行业航空24年三季报深度总结:需求是核心变量
- 阅读活动方案
- 未来工业设计趋势与创新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十二星座员工管理
- 危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考核试卷
- 电商运营合同履行时间管理
- 旅游公司车辆管理规定
- 施工现场临时水电消防监理细则
- 中班语言活动《小熊讲卫生》
- 山东东营市商业市场调研
- 固体物理章晶体缺陷
- 混凝土搅拌站应急处置方案
- 高中思想政治-高三一轮复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中建光伏项目管理指导手册
- IVUS指导PCI的应用课件
- 高压电力用户报装容量测算方法
- 医科大学课件:《传染病学-第七章-原虫病-第三节-黑热病》
- 护栏有限公司液化气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